2024年高考歷史藝體生文化課第十四單元古今中外的科技與文藝成就14.3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練習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藝體生文化課第十四單元古今中外的科技與文藝成就14.3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練習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藝體生文化課第十四單元古今中外的科技與文藝成就14.3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練習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藝體生文化課第十四單元古今中外的科技與文藝成就14.3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練習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藝體生文化課第十四單元古今中外的科技與文藝成就14.3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十四單元古今中外的科技與文藝成就【單元概覽】第34講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考綱要求】1.科技成就:古代中國科技成就的表現。2.書畫藝術:漢字的起源及演化脈絡、書畫藝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及代表性成就。3.文學成就:不同時期文學的代表性成就。4.京?。壕﹦‘a生的背景及發展過程考點一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基礎落實】一四大獨創項目成就影響造紙術西漢前期已有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宏大革命。促進中國及世界文化的發展印刷術隋唐出現雕版印刷術;北宋畢昇獨創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火藥唐末起先用于軍事;宋朝軍事上廣泛運用火藥推動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戰國時期獨創“司南”;北宋時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覺的時代二數學、天文和歷法1.數學(1)《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2)計算工具:早期是算籌,后來演化為算盤。2.天文(1)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記錄。(2)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3)創制了渾儀、簡儀等天文觀測儀器。3.歷法(1)夏朝時有了《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2)元朝時郭守敬編寫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早了三百年。學問點三農學和醫學1.農學西漢氾勝之的《氾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朝王禎的《農書》和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四大農書,其中《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2.醫學(1)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2)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3)明朝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究键c深化】1.中國傳統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差異(1)中國的傳統科技重閱歷,西方近代科技重試驗。中國傳統科技嚴格上講是閱歷科學、描述科學。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統視察和試驗同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結合,形成以試驗事實為依據的系統的科學理論。(2)中國傳統科技重綜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國傳統科技擅長干脆從現象中進行整體理論綜合,然而缺少揭示現象背后本質的機制;西方近代科技擅長分析,從而給近代科學理論供應了有效方法和明確方向。(3)中國傳統科技重好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學重理論。中國傳統科技大多是生產閱歷的總結,好用性強,但缺乏理論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視對事物規律和本質的探究,主要實行視察和試驗方法。(4)中國傳統科技主要服務于農業,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務于工業。2.四大獨創對東西方的不同影響對我國的影響對世界文明的影響造紙術有利于我國文化事業發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紙張取代了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推動歐洲文化普及和推廣印刷術有利于文化傳播和發展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歐洲社會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指南針有利于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但后來卻成為迷信活動的工具為歐洲航海家發覺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開拓世界市場、進行殖民擴張供應了重要條件火藥有利于提高古代軍事技術,并便利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后來成為搞迷信、敬鬼神的工具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對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到肯定作用;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典例剖析】典例1.中國歷史上的主要科學領域和技術部門是干脆為國家的治理服務的,注意的是科學技術的功用,而不是注意探究其原理和緣由,因而形成了“但言其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學術傾向。這表明中國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記 B.沒有理性思維C.長期領先世界 D.強調好用價值【答案】D【解析】材料并沒有體現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記,故A項錯誤;沒有理性思維過于肯定,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干脆為國家的治理服務的,注意的是科學技術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強調好用價值,故D項正確。[總結提升]古代科技好用性強,主要服務于與農業相關的領域,天文學、農學、數學、醫藥學是古代科技的四大優勢學科。以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為代表的四大獨創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宏大貢獻。典例2.三國時,吳國攻蜀國,用船裝載茅草。兵士們一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磺和焰硝,自帶火種;另一手拿刀槍,接近敵陣后,順風點火,火勢擴散700里,蜀軍大敗。這一記載()A.說明吳國有制造火藥的技術B.表明此時火藥已經獨創C.體現古人對火藥材料的認知D.反映火藥起先用于斗爭【答案】C【解析】材料無法體現吳國有制造火藥的技術,故A項錯誤;三國之前,火藥已經獨創,故B項錯誤;據材料“內藏硫磺和焰硝,自帶火種”可知三國時期,人們對火藥材料有肯定的相識,故C項正確;依據所學,唐末火藥用于斗爭,故D項錯誤。[學問拓展]李約瑟難題李約瑟在20世紀30年頭探討中國科技史時提出“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李約瑟難題的實質內【真題在線】1.(2024·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6)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書于漢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藥學的發展()A.源于大一統的政治體制B.得益于國家力氣的支持C.是商品經濟旺盛的結果D.受到了宋明理學的推動【答案】B【解析】材料史實沒有反映出中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的成書與漢代大一統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關鍵信息“由國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頒行”,體現出國家力氣的支持推動了中國古代藥學的發展,故B項正確;材料只反映出國家力氣的支持推動了中國古代藥學的發展,與商品經濟旺盛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只反映出國家力氣的支持推動了中國古代藥學的發展,與宋明理學的推動無關,故D項錯誤。2.(2024.4·浙江高考·6)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文明傳承不僅從未中斷,而且內涵豐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轉輪排字盤;《感天動地竇娥冤》;王禎《農書》②定窯孩兒枕;《萍洲可談》;“氣學”③天水放馬灘紙質地圖;《說文解字》;“井渠”④架火戰車;謝環《杏園雅集圖》;《天工開物》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①成就都出現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現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現在漢朝;④成就都出現在明朝。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③②①④,選擇C項符合題意。3.(2015·上海單科·10)在一張地圖上,出現了“歐邏巴”、“亞細亞”、“地中?!?、“大西洋”、“尼羅河”等漢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這一觀念被引入了中國。這張地圖的繪制者是()A.沈括B.馬可·波羅 C.利瑪竇D.徐光啟【答案】C【解析】材料中這些地理名詞是明清時期由傳教士帶到中國的。沈括是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故A項錯誤;馬可·波羅是在元朝來到中國,故B項錯誤;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萬歷年間來到中國,參與編繪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傳播西方一些地理觀念,故C項正確;明朝科學家徐光啟是這些地理觀念的接受者,故D項錯誤?!踞槍τ柧殹?.(2024·安徽蕪湖模擬)《詩經》中有10多首特地描述農業生產的詩篇,例如《豳風》,具體敘述了每月所從事的農務、采集、狩獵等活動。這些詩篇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農業技術取得突破 B.農業生產受到關注C.小農經濟較為發達 D.現實主義成為主流【答案】B【解析】描述農業生產的詩篇,說明當時的農業生產受到關注,故B項正確。2.(2024·云南昆明模擬)有學者認為,《夏小正》記載每月的物候、氣象、星象和有關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歷法記錄。又有學者認為,《夏小正》是成書于戰國的農業著作,篇中涉及蠶桑、畜牧、漁獵、采集活動。對《夏小正》的相識說明()A.學者爭辯過大的史料沒有價值B.探討角度影響歷史相識差異C.無考古資料佐證的相識不行信D.年頭久遠導致歷史相識模糊【答案】B【解析】由材料“有學者認為《夏小正》……是夏代的天文歷法記錄。又有學者認為……”可知不同的探討視角會影響歷史相識,故B項正確。3.(2024·遼寧重點中學調研)據表可以得出的正確相識是()史料出處至于繕寫摸勒(雕刻之文),衒(炫)賣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到處皆是《白氏長慶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閱書于重城之東南,其書多率雕版印紙,漫染不行盡曉《家訓序》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發覺雕版印刷品《金剛經》A.文獻史料的主觀性須甄別運用B.不同史料導致歷史真相多樣化C.雕版印刷術在唐代已得到應用D.歷史結論必需要依靠考古證明【答案】C【解析】據材料“模勒(雕刻之文)……到處皆是……《白氏長慶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其書多率雕版印紙”、“咸通九年(868年)……1899年敦煌發覺雕版印刷品《金剛經》”,均體現了唐代雕版印刷現象比較普遍,故C項正確??键c二古代中國的文學和藝術【基礎落實】一古代中國的文學1.《詩經》(1)地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2)內容:收錄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3)特點:以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句,現實感強。(4)影響: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2.楚辭(1)特點:采納楚國方言,句式敏捷,易于表達情感,具有浪漫主義風格。(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3.漢賦(1)含義:以楚辭為基礎的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2)特點:詞藻華麗,內容豐富,手法夸張,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3)代表作: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漢張衡的《二京賦》。4.唐詩(1)旺盛緣由:開放與旺盛的社會環境,科舉考試以詩賦為主。(2)成就:唐代詩歌成就非凡,分邊塞詩、山水詩、諷喻詩等形式。(3)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5.宋詞和元曲(1)宋詞①旺盛緣由:商業發展,城市旺盛,市民數量不斷增加。②派別:有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等。(2)元曲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元雜劇。②特點:題材廣泛,可雅可俗。③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6.明清小說(1)背景eq\b\lc\{(\a\vs4\al\co1(①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心集權進入強化階段。,②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市民階層擴大。,③思想上,質疑和批判傳統儒學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現。))(2)特點:數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3)作品:四大名著;《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二古代中國的藝術1.漢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圖畫文字”。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2)演化: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3)趨勢:由繁到簡。2.書法(1)階段:魏晉以前處于自發階段,魏晉時期起先進入自覺階段。(2)概況類別特征代表楷書筆畫詳備,結構形體嚴整,好用價值高①魏晉:鐘繇、王羲之②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草書筆畫簡約,勾連不斷,線條流暢盡情,審美價值高①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②唐朝的張旭、懷素等行書兼具楷書的規則和草書的放縱,既有審美價值,又具好用價值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文征明等3.繪畫(1)起源:遠古時代,代表作是彩陶畫《鸛魚石斧圖》。(2)成熟: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馭龍圖》。(3)特點:注意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4)發展時期特征代表魏晉總結出很多精辟的繪畫理論顧愷之《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術風格展子虔《游春圖》、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兩宋畫學興起,風俗畫是最大亮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明清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王冕《墨梅圖》、徐渭《牡丹蕉石圖》、鄭板橋《墨蘭圖》4.戲曲(1)演化eq\b\lc\{(\a\vs4\al\co1(①由原始的歌舞發展而來。,②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③元雜劇把戲曲藝術推向成熟。,④明朝昆曲流傳甚廣。))(2)京劇eq\b\lc\{(\a\vs4\al\co1(①形成:道光年間,“徽漢合流”形成京劇。,②發展:“同光十三絕”。,③傳播:京劇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容在于中國古代的閱歷科學領先世界一千年,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試驗科學?!究键c深化】時代特征與藝術風格的關系藝術風格時代特征兼容并包、寬容開放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恢弘大度國家統一,生產發展,民族聯系加強,文化快速發展兼容并蓄、全面旺盛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融合,中外溝通頻繁平民化、世俗化商業旺盛,城市發展,市民階層擴大承古萌新封建專制制度漸趨衰落,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商品經濟旺盛,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典例剖析】典例.唐太宗對南朝后期競相仿照蕭子云書法的風氣表示不屑,認為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盡善盡美”,于是連西州(今吐魯番)幼童習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確立,是因為()A.皇帝好惡確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B.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行超越C.藝術水平與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響藝術評判標準【答案】C【解析】從南朝后期競相仿照蕭子云書法到唐朝連西州幼童習字都仿照王羲之的書帖可知書法藝術受到時代的影響;從“無丈夫之氣”到“盡善盡美”,體現了個人藝術水平的凹凸也是影響書法家歷史地位的重要緣由,故選擇C項?!緲媹D解史】出神入化的書法藝術【真題在線】1.(2024.4·浙江高考·2)中國是詩的國度,每一時期都有內涵深厚、風格新異的優秀作品問世,都有文辭雋永的詩句流傳。下列詩句創作于戰國時期的是()A.“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爽?!? B.“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C.“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D.“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答案】B【解析】“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兮”屬于楚地方言,語出屈原《離騷》,故選B項;“詩畫本一律”,要求繪畫不能單純描摹外在事物,而要具有深遠意境,語出北宋蘇軾,解除A項;“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語出《天末懷李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思念李白的詩作,解除C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解除D項。2.(2024·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荊楚民間存在一種祈求豐收的“牽鉤之戲”,至唐代稱作“拔河”,廣為流傳。唐玄宗《觀拔河俗戲》詩云:“壯徒恒賈勇,拔拒抵長河。欲練英雄志,須明輸贏多……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睋丝芍?,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為主流B.耕戰結合觀念深化人心C.陽剛與力氣受到推崇D.詩歌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主【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壯徒恒賈勇,拔拒抵長河。欲練英雄志,須明輸贏多……”可知唐代推崇陽剛與力氣的社會風尚,故選C項;材料僅涉及拔河淵源于荊楚民間,無法得出江南文化成為主流的結論,解除A項;材料主要講拔河活動不是斗爭,解除B項;材料“荊楚民間”說明不是以宮廷生活為主,解除D項。3.(2024.4·浙江高考·5)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一大貢獻,歷經三千多年演化與進步,形成的主要字體是()①甲骨文②行書③小篆④金文⑤隸書⑥草書⑦楷書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到近代考古揭開了其神奇的面紗,故①錯誤;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具有較高的好用性和藝術性,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行書大家,如:王羲之、蘇軾等,故②正確;小篆字體美麗,筆畫困難,形式奇古,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尤其應用于印章刻制,故③正確;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應用的年頭,從西周早期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故④錯誤,隸書,字形多呈寬扁,橫長豎短,,東漢時達到頂峰,對后世書法有重要的影響,有“漢隸唐楷”之稱,故⑤正確;草書形成于漢代,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唐代發展為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好用的藝術創作,故⑥正確;楷書由隸書漸漸演化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涌現出很多楷書大家,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故⑦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4.(2024·江蘇高考·4)清代黃周星評論元曲說:“曲之體無他,不過八字盡之,曰少引圣籍,多發自然而已。”“制曲之訣無他,不過四字盡之,曰雅俗共賞,”這說明,元曲()A.貼近生活,易受歡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遠C.句式整齊,語言精煉D.內容豐富,應有盡有【答案】A【解析】材料中“多發自然”表明貼近生活,“雅俗共賞”表明受歡迎,故A項正確;詩莊曲媚,意境悠遠,與材料中“雅俗共賞”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項錯誤;句式整齊,語言精煉屬于詩的特點,不是元曲,故C項錯誤;材料中“少引圣籍,多發自然”不等于應有盡有,故D項錯誤。5.(2024.4·浙江高考·4)有學者品鑒古代書藝謂:“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最盛。晉之書,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晉代起先盛行并確立的書體是()A.篆書B.隸書C.楷書D.行書【答案】D【解析】篆書小篆創始于秦代,故A項錯誤;隸書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漢魏時代,故B項錯誤;楷書形成于漢末,故C項錯誤;晉代起先盛行,行書它兼有楷書和草書的特長,既工整清楚,又飛灑活潑,故D項正確。6.(2024·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萬歷年間被視為“官腔”,到清代被譽為“雅樂”“盛世元音”,宮廷重要活動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區“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戲必請昆班,以示府城中廟會之高雅”。這些史實表明,昆曲在明清時期的流行是因為()A.陸王心學廣泛傳播B.汲取了京劇的戲曲元素C.社會等級觀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嘗【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中“官腔”“雅樂”“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歡迎,因此D正確。昆曲與陸王心學并無聯系,因此與其傳播廣泛與否無關,故A錯。京劇產生于清朝道光年間,比昆曲晚很多,故B錯。C選項材料無法體現。7.(2024·海南高考·1)下列漢字字體中,得名緣于書寫材質的是()A.隸書B.金文 C.小篆D.草書【答案】B【解析】隸書作為小篆的協助字體而得名,解決篆書書寫不便利的問題,與書寫材質無關,故A項錯誤;商周時期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得名緣于書寫材質,故B項正確;小篆就是官書,是秦朝官方文書通用字體,與書寫材質無關,故C項錯誤;草書得名體現出其書寫奔放躍動的特點,與書寫材質無關,故D項錯誤。8.(2024·江蘇高考·21)(13分)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記,影響巨大而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銅器作為文字的載體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積太小,無法刻寫太多的文字,而且鑄造工藝也比較困難……嚴格地說,輕巧而好用的竹簡、木牘才是中國文獻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書籍”……縑帛成本較高,產量有限,這就使得帛書的運用范圍不能像簡冊那樣廣泛,只有朝廷和貴族之家才有條件運用?!醵魅墩撝袊鴿h字的栽體演化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紙張的輕薄柔韌、價廉易得使其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志向的載體……借助于紙張的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已發展完備……(唐宋時期)紙張的運用也推動了印刷術蓬勃興起、為達到便于閱讀的視覺效果,印刷的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范、整齊劃一?!惡纭镀魑锊皿w與漢字書寫的美學風貌》材料三漢字的傳播及漢字系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之一。歷史上,在以我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隨著漢字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內的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構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寶庫。這些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親密溝通的成果,也是漢字符號多、語言適用性強的體現。——摘編自王鋒《追尋漢字傳播和發展的歷史蹤跡》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分析簡牘在文字載體中一度取得優勢地位的緣由。(5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科技進步對漢字發展的作用。(3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漢字對中國、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影響,并分析緣由。(5分)【答案】(1)緣由:面積較大,寫字較多;制作工藝簡潔;輕巧好用;成本低;產量高。(2)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漢字的傳播;造紙術的發展促進紙的普及,催生多種書體;印刷術的發展使字體變得規范。(3)影響: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溝通;豐富了人類文化體系。緣由:漢字符號豐富多樣;漢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解析】(1)據材料一“面積太小”、“輕巧而好用”得出簡牘一度取得優勢的緣由主要是面積大,寫字多,工藝簡潔,輕巧好用,成本較低。(2)據材料二“紙張……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志向的載體”、“印刷術蓬勃興起……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范、整齊劃一”得出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促進了漢字的傳播,不斷催生了多種字體,還使字體變得規范。(3)第一小問(影響),據材料三“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親密溝通的成果”得出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溝通,豐富了人類文化體系。其次小問(緣由),結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學問得出,緣由主要是漢字符號豐富多樣,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針對訓練】1.話本是宋代“瓦舍技藝”的一種,《碾玉觀音》中的碾玉匠崔寧、《志誠張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張勝、《錯斬崔寧》中的賣絲村民崔寧等第一次作為正面人物在話本中涌現。這一藝術形式出現的主要緣由是()A.中心集權的加強 B.理學思想的影響C.商品經濟的發展 D.市民階層的壯大【答案】C【解析】話本中的人物是一些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層,話本也是適合市民審美需求而產生的藝術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