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DBConstructionstandardofcommunicationengineeringforfibertothehomeinresidentialdistrictsandbuildingsinresidentialdistri主編部門: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批準部門: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施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山東省建筑工業出版社xxxx濟南按照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3年第二批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魯建標字〔2023〕20號)的要求,本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參照國家相關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認真總結經驗,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DB37/T5113-2018、《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DB37/T5114-2018進行合并修訂。本標準共分10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通信設施的安裝設計;器材檢驗;通信管道的施工;通信配套設施的施工;通信線纜的施工;系統測試;工程驗收等。修訂后主要變化如下:1滿足光纖到戶和公眾移動通信系統對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通信基礎設施的要求,兼顧固定、移動通信需求,實現固定、移動寬帶網絡的無縫覆蓋及其通信設施的共享。2順應通信技術發展要求,引入FTTR和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需求,為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通信深度覆蓋預留相應的基礎設施。3對住宅建筑分類標準進行調整。4住宅區內通信中心機房、電信間、地下通信管道、住宅建筑內通信管網和住宅區光纜容量做了相應的調整。本標準由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山東省通信管理局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本標準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反饋至山東省通信管理局《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通信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編制組(地址:濟南市經十一路40號,郵編:250002,Email:sdcazxh@),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主編單位: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參編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山東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省郵電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中國廣電山東網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員:張學輝付景新張曉東魏希坡齊元輪張明偉徐正國衛延宏李紅玉焦鵬楊紅明魯鋒黃善波楊明山姜斌劉祖君范友峰主要審查人員: 12術語 23基本規定 64通信設施的安裝設計 94.1一般規定 94.2中心機房 104.3電信間 154.4通信管道 184.5配線管網 254.6光纜交接箱 294.7住宅區內通信線纜的設計 324.8住宅建筑內通信線纜的設計 365器材檢驗 385.1一般規定 385.2水泥及水泥制品檢驗 385.3鋼材、管材及鐵件檢驗 395.4塑料管及配件檢驗 405.5線纜及器件檢驗 415.6室內外光纖分配設備檢驗 426通信管道的施工 466.1開挖溝(坑) 466.2砌人(手)孔 476.3敷設管道 496.4管道試通及其他 507通信配套設施的施工 527.1線纜橋架和線槽安裝 527.2光纖配線架(箱、柜)的安裝 537.3電源安裝 547.4光纜交接箱的安裝 547.5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及住戶信息配線箱 567.6接地安裝 578通信線纜的施工 588.1子管敷設 588.2光纜敷設 588.3用戶光纜敷設 628.4光纜接續與成端 638.5戶內線纜的敷設 659系統測試 699.1光纜線路測試 699.2非屏蔽對絞電纜鏈路測試 7010工程驗收 7210.1竣工技術資料文件編制要求 7210.2檢驗項目及內容 7310.3通信管道質量檢驗 8410.4通信設施工程質量評判 85附錄A電信間配線箱內部結構示意圖 87附錄B住戶信息配線箱平面布局示意圖 88附錄CFTTR系統構成 89附錄D光纖鏈路測試方法 90本標準用詞說明 92引用標準名錄 9311.0.1為規范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通信設施的建設,實現光纖到戶、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的良好覆蓋和資源共享,滿足居民對通信業務的需求,保障居住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的光纖通信設施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1.0.3住宅區和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設施設計、工程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山東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0.1光纖到戶fibertothehome指僅利用光纖媒質連接通信局端和家庭住宅的接入方式,簡稱為FTTH。2.0.2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的配套設施Facilitiesofpublic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指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站站址、通信設備市電供電端子、電源和通信線纜引入通道等。2.0.3光纖到房間fibertotheroom指將光纖引入住宅建筑住戶內的每個房間,簡稱FTTR。2.0.4P2MPpointtomultiplepoint通過PON等技術實現一點到多點的通信組網架構。2.0.5地下通信管道undergroundcommunicationduct通信線纜的一種地下敷設通道。由管道、人(手)孔、室外引上管和建筑物引入管等組成。2.0.6配線管網wiringpipelinenetwork建筑物內豎井、管槽等組成的管網。2.0.7工程分工點accesspointforsubscriber電信業務經營者與住宅建設方的工程界面。2.0.8配線光纜wiringopticalcable3中心機房至電信間或樓層配線設備的光纜。2.0.9用戶光纜subscriberopticalcable電信間配線設備至住戶信息配線箱之間連接的光纜。2.0.10戶內線纜indoorcable住戶信息配線箱至戶內信息插座之間連接的線纜。2.0.11中心機房centertelecomequipmentroom用于安裝住宅區內通信設施的設備用房。2.0.12光纜交接箱opticalcablecross-connectingcabinet一種用于光纖通信網絡中連接、保護和管理光纖的設備2.0.13配線箱distributionbox設置在電信間,具有光纜成端及分配功能的箱體。2.0.14樓層分纖箱floordistributionbox設置在住宅樓層,具有光纜成端及分配功能的光纜分纖箱。2.0.15住戶信息配線箱householdtelecomjunctionbox每套住戶用于各類智能化信息傳輸、分配和轉換(接)功能的配線箱體。2.0.16過路箱(盒)passbox住宅內暗管敷設管段之間為方便施工和維護而設的箱(盒)體。2.0.17信息插座telecommunicationsoutlet支持各類通信業務的線纜終端模塊。42.0.18光纖配線架opticalfiberdistributionframes光纜和光通信設備之間或光通信設備之間的配線連接設備,簡稱為ODF。2.0.19光分路器opticalfibersplitter可以將一路光信號分成多路光信號以及完成相反過程的無源器件。2.0.20光纜接頭盒closureforopticalfibercables為相鄰光纜段間提供光學、電氣、密封和機械強度連續性的保護裝置。2.0.21光纖連接器opticalfiberconnector由跳纖或尾纖和一個與插頭匹配的適配器組成。2.0.22引上管thepipeofleadingtoground室外地下通信管道的人(手)孔至地上建筑物外墻、電桿或室外設備箱間的管道。2.0.23建筑物引入管entrancepipeofbuilding地下通信管道的人(手)孔與建筑物之間的地下連接管道。2.0.24高層建筑high-risedwellingbuilding指高度大于24m的建筑,8層及以上的建筑。2.0.25多層建筑multi-storiesdwellingbuilding指高度大于10m,不大于24m的建筑物。2.0.26低層建筑low-risedwellingbuilding5指高度不大于10m的建筑物。63基本規定3.0.1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的設計,應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可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3.0.2縣級及以上城區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設施應采用光纖到戶方式建設,住戶內宜采用光纖到房間方式建設。3.0.3縣級以下鄉鎮及農村地區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設施宜采用光纖到戶方式建設,住戶內宜采用光纖到房間方式建設。3.0.4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線管網、電信間、設備間等通信設施,應與住宅區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設、同時驗收。3.0.5通信設施工程主要器材應有產品合格證、質量保證書和檢測報告。未經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鑒定合格的設備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3.0.6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設計,應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應根據住宅建筑的類型、功能、環境條件和近、遠期消防、安防、遠程抄表、停車場及電梯信號等民生公用信息建設需求,工程建設應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整體美觀、維護管理方便。3.0.7新建住宅區光纖到戶工程中,工程分工點應設置在中心機7房,光纖到戶應通過工程分工點接入住宅區,工程分工點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單個高層的住宅區中心機房可與電信間合設,工程分工點應設于本建筑物內的電信間。2由低層、多層、高層住宅建筑組成的住宅區,工程分工點應設于中心機房。3.0.8新建住宅區應同步預留公眾移動通信系統設備安裝通道及空間,建設通信配套設施。3.0.9光纖到戶通信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界面的界定應符合下列規1由電信業務經營者負責建設的內容應包括建筑紅線至工程分工點的通信光纜;工程分工點內的光纖配線架,網絡設備及空調等配套設施。2由住宅建設單位負責建設的內容應包括建筑紅線內的通信通道、中心機房、電信間、配線設施、戶內布線等。3.0.10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的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界面的界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由電信業務經營者負責建設的內容應包括公眾移動通信無線、傳輸、電源設備及其他配套等。2由住宅建設單位負責建設的內容應包括中心機房、電信間預留空間內的市電供電端子、通信線纜通道等。83.0.11新建住宅區固定寬帶應采用光纖到戶的接入方式,且應統一接入技術,統一為一級分光或二級分光,宜采用一級集中分光。94通信設施的安裝設計4.1.1住宅區內應設置中心機房,住宅建筑的每個單元應設置電信間,單棟建筑住宅小區中心機房與電信間可以合設,但其使用面積宜適當增大。4.1.2中心機房和電信間應具備設備安裝空間、供電、照明、防雷、接地、消防、環境等條件。4.1.3中心機房和電信間使用面積應滿足不少于4家電信業務經營者的接入需求。4.1.4住宅區內通信光纜按照敷設段落的不同,應分為住宅區配線光纜、用戶光纜、戶內光纜三部分。住宅區光纜各段芯數應根據分光方式、住宅建筑類型及分光點所轄用戶數計算。4.1.5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安裝位置規則應統一,所轄樓層不宜超過9層,所轄用戶數宜按以下標準設置:1多層建筑不超過16戶。2高層建筑為16戶~32戶。4.1.6用戶光纜的段落劃分應符合表4.1.6的規定。4.1.7光纜接頭盒應采用密封防水結構,其相關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光纜接頭盒》YD/T814的規定。4.1.8數據終端接口應采用RJ45模塊,語音終端接口宜采用RJ11模塊,光纖終端接口應采用FC或SC接口。4.1.9房間內采用光纖到房間設計時,宜采用P2MP方式組網,應符合如下規定:1各房間引入光纖宜選用G.657A2類單模光纖;光纜敷設時宜選用蝶形光纜,光纜芯數宜為單芯或雙芯,外護套顏色宜為白色,光纜特性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通信用引入光纜第1部分:蝶形光纜》YD/T1997.1、《室內光纜系列第3部分:房屋布線用單芯和雙芯光纜》YD/T1258.3的規定。2住戶內住戶信息配線箱至每個信息點光纜纖芯配置宜為1芯~2芯。每個信息點應滿足設備就近取電要求。4.2.1中心機房平面形狀宜為矩形,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4.2m。4.2.2中心機房應預留室內覆蓋設備及設施安裝位置與條件,使用面積應滿足公眾移動通信無線、傳輸、電源設備,及其他配套等設施的安裝空間要求,不宜小于表4.2.2的規定:4.2.3中心機房的選址應符合下列規定:1中心機房宜設置在住宅區用戶中心位置,并宜靠近住宅物業管理中心,并應滿足通信管線進出方便的要求。中心機房附近或機房內靠近管道入口處宜設置進線室。進線室應靠近外墻,應做好防滲水措施和設置排水設施。2中心機房的位置應選擇在環境安全、便于維護、便于安裝空調及接地裝置的地方;不應選擇在堆積易燃易爆物質、散發有害氣體及有較多煙霧、粉塵等場所附近。3中心機房宜設置在建筑物的地面一層。當能滿足相關溫濕度及通風條件,并且該建筑物有地下二層時,中心機房也可設在地下一層,但應做好防水措施。4中心機房應遠離高低壓變配電室、電機等有強電磁干擾源存在的場所。5中心機房不應與水泵房及水池相貼鄰,不應設置在衛生間、浴室、廚房或其他易積水的房間的正下方;不宜選擇在易遭受洪水淹灌的場所。4.2.4中心機房的土建及防火應滿足下列要求:1中心機房凈高不應低于2600mm。2中心機房地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載不應小于6KN/m2。當部分面積的荷載超重時,應進行局部加固。1200mm,門高不宜小于2100m。中心機房不宜設窗,不宜臨街開門,并應采取防盜措施。4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直接引入中心機房時,應敷設外徑為102mm或114mm鍍鋅鋼管,其數量要求應符合本標準4.4.15的規定。當地下通信管道引入點與中心機房不相貼鄰時,其間應敷設橋架溝通,橋架規格應符合本標準第4.5.2及第4.5.3條的規定。5中心機房內不得有消防噴淋等設施。6中心機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宜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7中心機房不宜設置吊頂及鋪設活動地板,室內裝修材料應滿足通信工藝的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的相關規定。8中心機房所有的線纜孔洞應采用不燃材料堵嚴密封,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機房墻體的耐火等級。4.2.5中心機房的環境應符合下列規定:1溫度與相對濕度符合表4.2.5的規定,安裝有源設備的中心機房應安裝空調。2中心機房應設置一般照明,其地面水平照度不應低于150lx;并應設置地面水平照度不低于5lx的應急照明,供電時間不應少于180min。照明燈具宜采用LED燈或三基色熒光燈,燈具位置宜布置在機架列間,吸頂安裝。3中心機房內應清潔、防塵、防靜電。防靜電措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靜電工作區技術要求》GB3007A的要求。4中心機房內電場磁場強度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通信局(站)機房環境條件要求與檢測方法》YD/T1821中關于電磁場干擾要求的相關規定。4.2.6中心機房內的設備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000mm,單面操作的機架列間距離不宜小于1000mm;機面距墻不應小于800mm;蓄電池組維護間距不應小于400mm:單面操作的機架其機背可以靠墻安裝;機房主要走道寬度不宜小于1000mm,次要走道寬度不宜小于800mm。2中心機房宜采用上走線方式布線。3中心機房通信線纜與電源電纜應分開布放。當中心機房與住宅區其他智能化系統合用機房時,通信線纜應與其他系統的線纜分橋架布放,跳纖應與其他線纜分橋架布放。4當機房面積允許時,不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設施宜分架安裝;當機房面積有限時,不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設施可同架分區安裝。5機架的安裝應按不低于七度抗震設防進行加固,其加固方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YD5059和《通信設備安裝工程抗震設計標準》GB/T51369中的有關要求。4.2.7中心機房的電源應符合下列規定:1中心機房應引入三相四線制市電電源,并應采取雷擊電磁脈沖防護措施,電源負荷等級不宜低于二級。2中心機房應設置配電箱和電能計量表,進線總容量應符合表4.2.7的要求,箱內應預留不少于6個單相配電斷路器。3當中心機房被作為移動通信設備安裝使用時,應采用三相五線制為通信運營商的基站提供不小于30kW的電源容量。4中心機房應設置10A單相兩極和單相三極組合電源插座。每側墻面設置的電源插座數量不應少于1組。電源插座應嵌墻安裝,下口距地坪0.3m。4.2.8中心機房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定:1中心機房的電源系統的防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0689的規定。應設三級防雷、過電壓、浪涌保護。進出機房的各類線纜均應設防雷、過電壓、浪涌保護。2中心機房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并在機房內預留接地端子箱,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3中心機房應設專用接地排和專用接地干線,專用接地排應從中心機房的專用接地排引至接地體。接地干線應采用銅芯絕緣軟導線,其線芯截面面積不應小于16mm2。專用接地干線宜穿阻燃型硬質塑料管埋至接地體。由專用接地排引至各通信設備的專用接地線應選用銅芯絕緣軟導線,其線芯截面面積不應小于6mm2。4交流配電箱金屬外殼和金屬支架等應作接地保護,接地線應與專用接地排相連。4.3.1電信間面積應符合表4.3.1的規定。4.3.2電信間宜設置在住宅建筑的地下一層或首層,應靠近建筑物引入管一側并鄰近豎井或豎向暗管的位置。單棟建筑住宅小區以電信間承擔中心機房功能,其使用面積不宜小于10.0m2。4.3.3電信間應與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及住宅建筑內通信管網相溝通,其勾通管道或橋架的數量及技術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第4.4.13條及第4.5.2條的規定。4.3.4電信間的門應朝外開啟,寬度不應小于1000mm,高度宜為2100mm。4.3.5電信間的電源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信間應引入220V電源并設置配電箱,進線總容量應符合表4.3.5的要求,箱內應預留不少于6路的10A分開關。212當電信間被選定作為公眾移動通信站址的預留空間,應采用三相五線制為每家通信運營商的基站提供不小于1kW的電源容量。3電信間應設置單相兩極和單相三極組合電源插座,插座規格、數量應符合表4.3.5的規定。電源插座應嵌墻安裝,下口距地坪0.3m。4.3.6電信間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信間應引入三相交流電源,并應采取防雷擊電磁脈沖措施,防雷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0689的要求。2電信間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并在電信間內預留接地端子箱,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3電信間應設專用接地排和專用接地干線,專用接地排應從電信間的專用接地排引至接地體。接地干線應采用銅芯絕緣軟導線,其線芯截面面積不應小于16mm2。專用接地干線宜穿阻燃型硬質塑料管埋至接地體。由專用接地排引至各通信設備的專用接地線應選用銅芯絕緣軟導線,其線芯截面面積不應小于6mm2。4交流配電箱金屬外殼和金屬支架等應作接地保護,接地線應與專用接地排相連。5電信間作為公眾移動通信機房時,公眾移動通信設備的防雷與接地系統應符合相關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防雷與接地的相關標準。4.3.7電信間應設置一般照明,其地面水平照度不應低于150lx,燈具宜吸頂安裝。4.3.8高層住宅的電信間應采用橋架與弱電豎井進行連通,其相關規格、數量應符合本標準第4.5.2條的規定。4.4.1住宅區的光纜應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方式敷設。新建住宅建筑群建筑紅線內的通信管道建設應與道路、樓宇等主體設施同步建設,且能與城市主干通信管道相銜接。4.4.2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的路由宜選在人行道或車道下,但手孔不宜設在車道下。地下通道管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至少與一個公用通信網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銜接,宜有兩個方向與公共通信管網相連接。2應與高壓電力管、熱水管、燃氣管、給(排)水管保持安全的距離。3應避開易受到強烈震動的地段。4應敷設在良好的地基上。5路由宜以住宅區中心機房或光纜交接箱為中心向外輻射,應選擇在人行道或人行道旁的綠化帶。4.4.3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與其他管線及建筑物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4.4.3的規定。表4.4.3通信管道、通道與其他地下管線2——110.152110.3320.542邊 ——1—1—2—— —1—注:1主干排水管后鋪設時,排水管施工溝邊與既有4.4.4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可根據線纜敷設要求采用不同管徑的管材進行組合。4.4.5住宅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塑料管或鋼管,并應符合下列規1當出現下列情況時宜采用塑料管:1)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2)地下綜合管線較多及腐蝕情況比較嚴重的地段。3)地下障礙物復雜的地段。4)施工期限急迫或盡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2當出現下列情況時宜采用鋼管:1)管道附掛在橋梁上或跨越溝渠,或需要懸空布線的地段。2)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備包封條件的地段。3)管道埋深過淺或路面荷載過大的地段。4)受電力線等干擾影響,需要防護的地段。5)建筑物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4.4.6住宅區內地下通信管道管頂至地面的埋深宜為0.7m~1.0m,應根據場地條件、管材強度、外部荷載、土壤狀況、與其他管道交叉、地下水位高低、冰凍層厚度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1在住宅區內管道最小埋深宜符合表4.4.6的規定。注:1塑料管的最小埋深達不到本表要求時,應2在經過市政道路時,埋深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50373的有關規定。4.4.7進入人孔的管道基礎頂部距入孔基礎頂部不宜小于400mm,管道頂部距入孔上覆底部的凈距不應小于300mm,進入手孔處的管道基礎頂部距手孔基礎頂部不宜小于200mm。4.4.8塑料管道應有基礎,敷設塑料管道應根據所選擇的塑料管的管材與管型,采取相應的固定組群措施。4.4.9地下通信管道敷設應有坡度,坡度宜為3.0‰~4.0‰,不得小于2.5‰。4.4.10引入住宅建筑的地下通信管道伸出外墻不應小于2m,并應向人(手)孔方向傾斜,坡度不應小于4.0‰。4.4.11地下通道管道進入建筑物處應采取防滲水措施。4.4.12人(手)孔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管道拐彎處、管道分支點、設有光纜交接箱、通信綜合桿處、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較大的轉折處、建筑物引入處、采用特殊方式過路的兩端等場合,宜設置人(手)孔。2人(手)孔位置應與燃氣管、熱力管、電力電纜管、排水管等地下管線的檢查井相互錯開,其他地下管線不得在人(手)孔內穿過。3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選擇在人行道上。4人(手)孔位置不應設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貨物堆積、低洼積水等處。5與公共通信管網相通的人(手)孔位置應便于與電信業務經營者或通信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的管道銜接。4.4.13人(手)孔的類型和規格,應按管道的遠期容量和在管線上所處的位置選擇。遠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的管道、暗式渠道、距離較長或拐彎較多的引上管道以及放置落地式交接箱的地方,宜采用手孔;6孔以上時,宜采用人孔。人(手)規格選型宜按表4.4.13的規定確定。注:住宅區與公用電信網管道相連通的人孔及中4.4.14人(手)孔的制作應符合下列規定:1人(手)孔設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防滲水措施。設置在地下冰凍層以內時,應采用鋼筋混凝土人孔,并應采取防滲水措施。2人(手)孔應有混凝土基礎,遇到土壤松軟或地下水位較高時,還應增設渣石基礎或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3人(手)的蓋板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纖維材料預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蓋板數量應根據手孔長度確定。4人(手)孔制作的其他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50373的有關規定。4.4.15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可采用塑料管或鍍鋅鋼管等,當埋深達不到要求或在穿越車行道段時應采用鋼管。管道的容量應按遠期通信光纜的條數及備用管孔數確定。管道的容量及備用管孔數、管材、管徑選用可按表4.4.15的規定確定。數用~~4~62 3內徑33mm硅芯管~~ 2—2~314.4.16住宅區通信管道至室外光纜交接箱的引上管宜采用外徑89mm鍍鋅鋼管,孔數宜為3孔~5孔;至小區通信綜合桿的引上管宜采用外徑89mm的鍍鋅鋼管,孔數宜為2孔~3孔。4.4.17住宅區通信管道至建筑物之間的建筑物引入管應采用鍍鋅鋼管。建筑物引入管的數量、管徑、管壁厚度宜按表4.4.17的規定確定。2443~6134.5.1配線管網應包括豎井、豎向暗管、橋架、槽盒等,其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樓內豎向暗管應采用厚壁鋼管。樓內水平暗管在首層及地下層應采用厚壁鋼管,在其他樓層宜采用阻燃硬質聚氯乙烯管或薄壁鋼管;當有強電干擾影響時應采用鋼管,并應有接地措施。2建筑內配線箱/樓層分纖箱至住戶信息配線箱的水平通信暗管應為1孔,其公稱口徑為25mm,并宜按戶分路配置;住戶信息配線箱至信息插座之間的水平暗管應為1孔,其公稱口徑為20mm。3建筑物內暗管不宜穿越建筑物的變形縫,若必須穿越時應采取補償措施。4樓內暗管彎曲敷設時,每一段內彎曲不得超過2次,且不得有S彎。當樓內暗管的直線段長超過30m或段長超過15m并且有2個以上的90°彎角時,應設置過路盒。5暗管的彎曲半徑應大于管外徑的10倍;當暗管外徑小于25mm時,其彎曲半徑應大于該管外徑的6倍。暗管的彎曲角度不得小于90°。6樓內豎向暗管及水平暗管可在一個管孔內同時一次敷設多條線纜。一管多纜時其管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30%,一管一纜時其管徑利用率不應大于60%。7樓內通信光纜不應與燃氣管、熱力管、電力線合用同一豎井。通信光纜應敷設在通信專用橋架內,不應與其他線纜混合敷設。8引入樓層分纖箱的豎向暗管應安排在箱內一側,水平暗管可安排在箱內的中間部位。9中心機房與本住宅單元的電信間,電信間與豎井,應通過橋架或暗管相連通。10在容易積灰塵的環境中應采用帶有蓋板的橋架,在有強電干擾影響的環境中應采用帶有蓋板的金屬橋架。當采用橋架時,水平橋架底部宜距地坪2.2m以上,頂部距樓板不宜小于300mm。橋架在過梁或其他障礙物處的間距不宜小于100mm。橋架規格應按照遠期布放的光、電纜數量確定,并應滿足遠期線纜填充率不大于60%。11金屬過路箱(盒)、金屬暗盒、金屬管路、金屬橋架應有接地措施,當采用共用接地體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4.5.2高層住宅配線管網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高層住宅建筑內通信管網應采用豎井上升形式。2豎井的內凈寬度不應小于900mm,內凈深度不宜小于400mm。豎井操作門的寬度不應小于800mm,高度宜為2000mm。操作門應向公共部位開啟。3豎井內應設橋架,豎井內垂直段應采用梯級式、托盤式或加有橫檔槽式橋架,管線穿越樓板可開設樓板預留孔,預留孔在敷設光纜完畢后,應采用A級阻燃材料封堵。高層、中高層住宅建筑豎井內的橋架、樓板預留孔的最小尺寸宜按表4.5.2-1的規定確定。注:電信間至豎井之間的橋架尺寸不應小于豎4高層住宅配線箱安裝在電信間,樓層分纖箱安裝在建筑內樓層,高、寬、深的尺寸應符合表4.5.2-2的規定。4.5.3多層、低層住宅配線管網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多層、低層住宅建筑內通信管網宜采用豎井上升形式,也可采用暗管上升形式。2多層、低層住宅建筑豎井內的橋架、樓板預留孔的配置宜按表4.5.3-1的規定確定。表4.5.3-1多層、低層住宅3多層、低層住宅建筑內掛壁式、壁嵌式配線箱安裝在電信間,別墅等區域安裝在建筑內樓層,配線箱最小尺寸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4.5.3-2多層、低層住宅配線4多層、低層住宅建筑內的豎向通信暗管配置應符合表4.5.3-3的規定。214.5.4戶內配線管網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住戶內臥室、起居室、書房等房間應設置光纖插座或數據信息插座,可設置電話插座。2信息面板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信息面板宜采用標準86系列面板,底盒深度不應小于60mm。2)信息插座宜設置于電源插座旁。3)信息插座應嵌墻安裝,信息插座的盒體安裝高度應為衛生間下口距地坪0.7m~1.0m,其余部位下口距地坪0.3m。3當光纖到房間時,光纜宜成端于光纖面板上。光纖面板端口宜采用SC或小微化接口光纖適配器。4.6.1光纜交接箱安裝應考慮雨、雪、冰雹、風、冰、煙、霧、沙塵暴、雷電及不同等級的太陽輻射等各種不良環境的影響,并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1應安裝在線纜的交匯處或分支處。2應安裝在人行道邊的綠化帶內、院落的圍墻角、背風處。3應安裝在不易受到外界損傷、比較安全隱蔽和不影響環境美觀的位置。4應安裝在靠近人(手)孔便于線纜出入,且利于施工和維護的位置。5應避開高溫、高壓、電磁干擾嚴重、腐蝕嚴重、易燃易爆、低洼等場所。6應避開設有空調室外機及通風機房等有振動的場所。7應避開行人和車輛的正常通行處。4.6.2光纜交接箱容量應根據進、出光纜交接箱的遠期光纜總容量及備用量確定。4.6.3落地式光纜交接箱安裝底座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采用混凝土現澆底座并預埋PVC管。2室外安裝底座埋深不應小于600mm。3底座澆注的混凝土宜采用強度等級32.5MPa及以上的水4底座高度不應小于300mm。5底座的長度和寬度應至少超出箱體外形尺寸150mm。6箱體應使用M12膨脹螺栓固定水泥底座。4.6.4壁掛式光纜交接箱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選擇滿足機柜承重要求的永久性建筑物安裝,機柜與墻壁宜采用膨脹螺栓安裝堅實牢固。2壁掛光纜交接箱的安裝應堅實、牢固,交接箱底部距地面應符合設計要求,室內箱體的下沿距地坪高度不應小于1.2m,室外箱體的下沿距地面高度不應小于1.5m。3光纜引入機柜應采用鍍鋅鋼管保護。4.6.5光纜交接箱應與住宅區內地下通信管道或橋架相勾通,管道數量及技術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第4.4.13條的規定。4.6.6光纜交接箱接地裝置的設置宜符合下列規定:1室外光纜交接箱接地宜符合下列規定:1)接地體宜采用40mm×4mm鍍鋅扁鋼水平埋設于光纜交接箱基座下。2)當土質為普通土、硬土時,鍍鋅扁鋼的長度宜為3)當土質為砂礫土、軟石時,鍍鋅扁鋼的長度宜為3.0m,并折成“凵”字型。4)鍍鋅扁鋼上應鉆2個φ10mm的接地線連接孔。5)光纜交接箱的高壓接地防護裝置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銅線與接地體可靠連接。室外光纜交接箱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2室內光纜交接箱的接地宜符合下列規定:1)室內光纜交接箱接地采用共用接地方式,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2)光纜交接箱的高壓接地防護裝置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銅線與建筑物專用接地體可靠連接。4.6.7光纜交接箱內光纜的金屬構件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6mm2的銅線與交接箱的高壓接地防護裝置可靠連接。金屬外殼的光纜交接箱的保護接地裝置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銅線與接地體可靠連接。4.6.8光纜交接箱應能適應室外環境,具有防塵、防水、防結露、防沖擊及防盜功能。箱體的防護性能應達到IP55級的要求。其他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通信光纜交接箱》YD/T988的要求。4.7.1住宅區光纜宜采用波長段擴展的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用戶光纜應采用彎曲損耗不敏感單模光纖。在同一個住宅區內各個段落所采用的光纖模式及類型應相匹配或一致。光纖應符合下列規定:1中心機房至電信間配線箱/樓層分纖箱之間的配線光纜應采用G.652D光纖。2電信間配線箱/樓層分纖箱至家居配線箱之間的用戶光纜應采用G.657A光纖。4.7.2配線光纜容量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采用一級集中分光時,光纖數量宜根據該箱所轄的用戶數按1芯/戶進行配置。2當采用二級分光時,光纖數量應按不小于8芯/配線箱進行配置。4.7.3用戶光纜容量應按每戶不少于1芯配置,別墅類住宅可按每戶2芯配置。4.7.4住宅區室外光纜宜選用油膏填充松套層絞式或中心管式結構,地下管道光纜的外護層應選用鋁-聚乙烯粘接護套。光纜纜金屬加強芯應接地。4.7.5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表4.7.5的規定。4.7.6光纜兩端應成端,在成端處纖芯應作標識。4.7.7光纖的接續以及光纜與尾纖的成端接續應采用熔接法,每個接續點的熔接損耗值應符合表4.7.7的要求。4.7.8光纖鏈路損耗計算應采用最壞值法,按公式(4.7.8)計算:光纖鏈路損耗Li×Af+X×A熔+Y×Ac+Z×A機械+I分+Mc(4.7.8)式中:1Li——光鏈路中各段光纖長度的總和(kmAf——光纜中光纖的衰減系數(dB/kmX——光纖鏈路中光纖熔接接頭數(含尾纖熔接接頭數個A熔——光纖熔接接頭雙向平均衰耗指標(dB/個);Y——光鏈路中活動接頭數量(個);Ac——活動連接器的衰耗指標(dB/個);Z——光纖鏈路中現場組裝式光纖活動連接器的數量(個);A機械——現場組裝式光纖活動連接器插入衰耗指標(dB/個);I分——光鏈路中個光分路器插入損耗的總和(dB);Mc——光纜維護余量(dB)。光纖鏈路損耗值應符合所采用的光接入設備對傳輸指標的要求。4.7.9光纖鏈路全程衰減應符合表4.7.9的規定。4.7.10住宅區在一個管孔內敷設多條管道光纜時,當管孔內徑大于光纜外徑3倍及以上時,可在原管孔內敷設一根或多根子管,子管的總等效外徑不應超過原管孔內徑的85%,光纜的外徑不宜大于子管內徑的90%。光纜的子管宜采用外徑/內徑為32mm/28mm的聚乙烯PE管。一個管孔內可一次敷足子管。子管在人(手)孔間的管道內不應有接頭。子管在人(手)孔內伸出長度宜至第一根電纜擱架后150mm。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應堵塞。4.7.11管道光纜在每個人(手)孔中彎曲的預留長度宜為1.0m。光纜接頭處每側的預留長度宜為5m~8m。4.7.12光纜及其接頭應安置在人(手)孔壁一側的電纜托板上,并應設置光纜標志牌。4.7.13穿越樓板預留孔敷設光纜后,預留孔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h的不燃材料封堵。4.7.14各段光纜在敷設后應作端接。光纜為端接所預留的長度宜為:中心機房內3m~5m;電信間或樓層分纖箱箱內1m~1.5m。4.8.1住戶內通信線纜應根據信息插座的位置布放到位。4.8.2住戶內線纜在敷設后,為端接所預留的長度宜為住戶信息配線箱內0.5m,信息插座內0.3m。4.8.3住戶信息配線箱至電話插座之間的線纜宜為室內電話線;住戶信息配線箱至數據插座之間的線纜應為5e類及以上UTP電纜;住戶信息配線箱至光纖插座之間的線纜應為G.657A光纖。4.8.4光纖到房間時,住戶信息配線箱或線纜匯聚點至各房間應選用G.657A類單模光纖,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損耗值應分別符合本標準第4.7.5條規定。光纜敷設安裝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新建建筑物內,光纜應采用暗管(槽)敷設;光纜路由應選擇距離短、安全和經濟的路由。當光纜路由存在如下情況,需設置光纖面板過纖盒。2)有1個轉彎且暗管長度大于20m時;4)路由中有反向或U形彎曲的位置。2同一根導管內敷設多根戶內光纜時,彎導管的管徑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50%,直線導管的管徑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60%;同一槽盒內敷設多根戶內光纜時,槽盒內的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50%。4.8.5房間內采用5e類到房間設計時,5e類及以上非屏蔽對絞電纜的傳輸距離限值、各段線纜長度限值和各項指標等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等相關規定。當采用屏蔽對絞電纜時,應有專門屏蔽的連接硬件,屏蔽要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信息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中的相關規定。5器材檢驗5.1.1工程中所用器材的型號、規格、數量、質量在施工前,應由施工單位會同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進行現場檢驗,無出廠檢驗合格證的器材不應在工程中使用。5.1.2經檢驗的器材應做好記錄,對不合格的器材應單獨存放,以備核查與處理。5.1.3工程中使用的線纜、器材應與設計文件規定的規格、型號及等級相符。5.2.1各種標號的水泥應符合國家所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工程中不應使用過期或受潮變質和無產品出廠證明或無標號的水泥。5.2.2水泥預制品的規格尺寸和制作質量應逐個檢驗。不同規格的水泥預制品不得混合堆放。5.2.3水泥預制品在投入使用前應檢查其標準養護期,不足28d養護期的水泥制品不應投入使用。5.2.4水泥預制品表面應完整,人孔上覆缺角應小于200mm;底(蓋)板裂縫長度應小于50mm,邊角缺損應小于20mm,兩端應有2根Φ12mm伸出長度為100mm的鋼筋。5.2.5石子應采用天然礫石或人工碎石,不應使用風化石。石料中不應有樹葉、草根、木屑等雜物。含泥量按重量計不應超2%;在投入使用前應用水沖洗。5.2.6通信管道工程中宜用天然中粗砂,砂中不應含有樹葉、草根、木屑等雜物,含泥量不應超5%。5.2.7井磚應完整,不應使用斷磚。5.3.1鋼材的材質、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不應使用銹片剝落或嚴重銹蝕的鋼材。5.3.2管材的內徑負偏差不應大于1mm,管材內壁應光滑,無節疤,無裂縫,管身及管口不應變形,接續配件應齊全有效。5.3.3各種鐵件的材質、規格及防銹處理等應符合相關質量標準,不應歪斜、扭曲,有飛刺、斷裂或破損。鐵件的防銹處理和涂層應均勻完整、表面光潔、不應有脫落、氣泡等缺陷。5.3.4人(手)孔蓋框的規格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且應符合下列要求:1人(手)孔蓋框裝置用球墨鑄鐵鑄造或其他復合材料,球墨鑄鐵的抗拉強度應大于350MPa,密度大于7.1kg/dm3。復合材料的抗拉強度應大于117.68MPa。鑄件表面應完整,無飛刺、砂眼等缺陷。2人(手)孔蓋與口圈的內緣間隙應小于3mm;人(手)孔蓋與口圈蓋合后,人(手)孔蓋邊緣應高于口圈1mm~3mm。3人(手)孔蓋與口圈應吻合,蓋合后應平穩、不翹動。5.4.1通信管道工程所使用的塑料管材有聚氯乙烯管PVC-U、高強度聚氯乙烯管MPVC-T、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等,型號及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5.4.2聚氯乙烯管及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的性能應符合《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GB/T50374的規定。5.4.3塑料管材的管身和管口不得變形,管孔內外壁均應光滑、色澤應均勻,不得有氣泡、凹陷、凸起及雜塑質,兩切口應平整、無裂口毛刺,并與中心線垂直,管材彎曲度不應大于0.5%(多孔管)。多孔塑料管外徑與接頭套內徑、承插管的承口內徑與插口外徑應吻合。5.4.4通信塑料管道工程的接續配件應齊全有效,并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檢驗:1承插式接頭用膠圈應完好,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2套管式接頭套管應完好,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3中性膠合黏劑規格、黏度及有效期應合格。4塑料管組群用支架、勒帶應符合設計要求。5.5.1工程中使用光纜、5e類以上非屏蔽對絞電纜、室內電話線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的規定。5.5.2光纜應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清晰。5.5.3光纜應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報告、合格證等。5.5.4光纜開盤后應先檢查光纜外表有無損傷,端頭封裝應完好。對每盤光纜所有纖芯進行測試,將實測數據與出廠的檢驗報告進行核對。所有測試的數據應保存歸檔。5.5.5跳纖及尾纖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跳纖及尾纖的數量、規格呈式應符合設計規定。2跳纖及尾纖的活動連接器端面應配有合適的防塵帽保護。3每根跳纖及尾纖中的光纖類型應有明顯標記,并附有出廠檢驗測試技術數據。5.5.6接插件的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光纖活動連接器、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應完整,材質應滿足設計要求。2光纖活動連接器的插入衰耗及其他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第11.5.8條的規定。3光纖插座、插頭等連接器的型號、規格、數量、安裝位置應與設計相符。5.5.7接入網常用光纖光纜主要技術指標:1光纖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的規定。2光纜結構應符合設計規定。5.5.8小區光纜網中光纖接插件可采用SC、FC光纖活動連接器,具體應符合設計的要求。光纖活動連接器主要技術指標如下:1兩個光纖活動連接器通過任意適配器連接的插入損耗小于0.5dB。2兩個光纖活動連接器通過任意適配器連接的回波損耗:1)SC/PC>35dB,SC/APC>58dB;2)FC/PC>35dB,FC/APC>58dB。5.5.95e類及以上非屏蔽UTP電纜的電纜電氣特性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數字通信用聚烯烴絕緣水平對絞電纜》YD/T1019的要求。5.6.1室內外光纖分配設備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檢驗:1工程中使用的室內外光纖分配設備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規定。2設備內的配件、附件應齊全。3設備的形狀應完整,各塑料配件應無毛刺、氣泡、翹曲、龜裂、空洞、雜質等缺陷。4金屬構件表面涂鋅層應光潔、色澤均勻,不應存在起皮、流掛、銹蝕、氣泡和發白等缺陷。5經涂覆處理的箱體和金屬結構件,其涂層與基體應具有良好的附著力,箱體及構件表面應平整光滑、顏色均勻,不應存在掉漆、流掛、色差及劃痕露底等現象。6機械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室外光纜交接箱:箱體頂端表面應能承受不小于1000N的垂直壓力,箱門打開后,在門的最外端應承受的垂直壓力不小于200N,卸去載荷后,箱體無破壞痕跡和永久變形;2)配線箱/樓層分纖箱:箱體頂端表面應能承受不小于500N的垂直壓力,箱門打開后,在門的最外端應承受的垂直壓力不小于100N,卸去載荷后,箱體無破壞痕跡和永久變形。7箱門開啟角度不宜小于120°。8箱體密封條黏結應平整牢固,門鎖的啟閉靈活可靠,箱體處于鎖閉狀態時,密封性能應要求:1)室內型箱體密封防護性能應達到IP53級要求;2)室外型箱體密封防護性能應達到IP55級要求。9所有緊固件連接應牢固可靠。10設備內光纜固定、纖芯終結儲存、光纖熔接頭保護等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光分路器的設備,還應檢驗光分路器安裝配件及安裝空間應符合設計要求。11設備應有明晰的線序等標志,各類標志名稱統一,應符合設計規定。5.6.2室內外光纖分配設備的使用環境要求應符合表5.6.2的規5.6.3過電壓防護接地裝置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1接地裝置與箱體金工件之間的耐壓水平不應小于3000V(DC)1min不擊穿,無飛弧。2接地裝置與箱體金工件之間的絕緣電阻不應小于2×104MΩ,試驗電壓應為直流500V。3室外光纜交接箱:光纜固定處應能承受1000N的軸向拉力,經拉伸、扭轉試驗后檢查光纜固定處及固定裝置,光纜應無任何松動、破壞現象。4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光纜固定處應能承受500N的軸向拉力,經拉伸、扭轉試驗后檢查光纜固定處及固定裝置,光纜應無任何松動、破壞現象。5過電壓防護接地處應有明顯的接地標志。6通信管道的施工6.1.1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進行現場劃線定位,管道的路由、管位應符合設計規定;開挖管道溝槽時,溝邊應呈斜坡,溝底應呈一字坡或人字坡,坡度宜為3‰~4‰,不得小于2.5‰,并要求溝底平整;開挖前應了解其他管線的管位及埋深。6.1.2挖掘不支撐護土板的人(手)孔坑,其坑的平面形狀應與人(手)孔形狀相同,坑的側壁與人(手)孔壁的外側間距不小于300mm,其放坡系數應符合表6.1.2的規定。H≤2m孔壁長邊的外側間距不宜小于400mm。6.1.4管道溝溝底寬度由管道基礎和所需操作余度確定。管道基礎寬度為630mm以下時,其溝底寬度應為基礎寬度加300mm,即每側各加150mm。管道基礎寬度為630mm及以上時,其溝底寬度為基礎寬度加600mm,即每側加300mm。設計規定管道溝槽需要支撐護土板時,溝底寬度應另加100mm。6.1.5通信管道工程的溝(坑)被水沖泡后,必須重新處理。6.1.6管道溝內需避讓障礙物時,其坡度宜在障礙物前10m開始。6.1.7翻挖余土應堆在溝邊0.5m以外,高度不應超過1.5m,并應及時清運。6.2.1人(手)孔基礎的施工應符合設計規定,澆灌混凝土基礎前坑底土層應夯實、抄平。混凝土基礎應加配直徑為Φ12mm的鋼筋,基礎厚度應為150mm,其外形尺寸偏差應為±20mm,厚度偏差應為±10mm。6.2.2人(手)孔應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在土質松軟、流沙、淤泥等地區地基應打樁加固。人(手)孔基礎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用碎石加固。6.2.3砌人(手)孔墻體應在混凝土基礎養護期滿24h之后進行,并應清洗人(手)孔基礎。6.2.4人(手)孔的墻體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混凝土預制磚(以下稱砌塊)砌筑前應充分浸濕,砌體應平整,不應出現豎向通縫現象。6.2.5砌塊之間的橫縫應為15mm~20mm,豎縫應為10mm~15mm,橫縫砂漿飽和度不應低于80%,豎縫灌漿必須飽合嚴密,不得出現跑漏現象。6.2.6人(手)孔應按照設計規定的墻體抹面,抹面應平整、壓光、不空鼓、不脫落、無裂縫,墻角不應歪斜。人孔壁抹面厚度應為20mm。6.2.7人(手)孔墻體必須垂直,墻體四角應水平一致,墻體的形狀應符合設計規定。墻體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0mm,墻體頂部高程允許偏差為±20mm。6.2.8上覆吊裝前應清洗,吊裝后應平整不搖動,用水泥砂漿灌實后抹平,確保頂邊嚴密堅實。人孔鐵框高出路面不應大于6.2.9人(手)孔鐵框的包封及人(手)孔基礎澆灌應采用C20級混凝土;砌預制磚應采用1:3水泥砂漿;人孔抹面應采用1:2水泥砂漿。6.2.10人(手)孔內預埋螺栓應與墻面垂直,允許垂直偏差應小于5mm,間距偏差應小于10mm,露出墻面應為70mm~80mm,安裝必須牢固,螺栓應齊全有效。6.2.11人(手)孔內拉纜環的預埋位置應距人(手露出人(手)孔壁80mm~100mm。6.2.12人(手)孔底部應有積水罐,全部管孔必須封堵不漏水。6.3.1住宅及住宅區內通信管道的規格、程式和管群斷面組合應符合設計要求。6.3.2鋪設通信管道基礎前應平整溝底,清除雜物并夯實土層。6.3.3塑料管管道基礎應鋪設水泥預制底板,管頂應鋪設水泥預制蓋板,蓋(底)板之間連接,應用鐵線將兩端鋼筋用“8”字法繞扎固定,并用C15級混凝土封填接縫。6.3.4塑料管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1塑料管的連接宜采用承插式粘結、承插彈性密封圈連接和機械壓緊管體連接;承插式管接頭的長度不應小于200mm。2柵格管的承插口的內外壁應均勻涂刷專用中性膠合劑,最小黏度為500Mpa·s,塑料管應插到底,擠壓固定。3各塑料管的接頭宜錯開排列,相鄰兩管的接頭之間錯開距離不宜小于300mm,管道彎曲部分的接頭應采取加固措施。4塑料管的切割應根據管徑的大小選用不同規格的裁管刀,管口斷面應垂直管中心,平直、無毛刺。6.3.5柵格管、硅芯管組成管群應間隔3m用勒帶綁扎一次,管層小于兩層時整體綁扎,大于兩層時,相鄰兩層為一組綁扎,然后整體綁扎。塑料管排列整齊,不應交叉。6.3.6敷設雙壁波紋塑料管時,每隔2m應安裝一只固定支架,管間的間距為10mm,用C15級混凝土全包封,包封厚度為6.3.7鋼管接續前,應將管口磨圓或挫成坡邊,應光滑無棱、無飛刺,用長為400mm的鋼套管套接,不應用電焊進行焊接。6.3.8敷設通信管道不應采用不等徑的鋼管。當小區通信管道與預埋進樓管出現不等徑鋼管對接時,應在竣工圖上標明。6.3.9各種管道進入人(手)孔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管頂距人(手)孔內上覆頂面不應小于300mm。2人(手)孔內不同方向的管道相對位置(標高)盡可能接近,相對管孔高差不宜大于500mm。3引上鋼管引入人手孔,管口不應突出墻壁,應終止在墻體內30mm~50mm處,并應封堵嚴密,抹出喇叭口。6.4.1新建管道接入原有人(手)孔應摸清原有通信設施情況,保證原有通信設施的安全,上下人孔應使用扶梯,在原有人(手)孔墻面開洞前,應妥善保護原有通信設施,并由專人監護,必要時提請維護單位派員進行現場指導。6.4.2進樓管應以1%~2%的斜率朝下向室外傾斜,并作防水封堵。6.4.3管道工程提交驗收前,施工單位應按本標準第10.3.3條的規定試通管孔,并保留試通記錄。6.4.4當采用氣流法敷設光纜時,除對小口徑塑料管(硅芯管)進行試通外,還應進行充氣試驗。6.4.5各種材質的通信管道、管頂至路面的埋深應符合設計要求;當達不到要求,應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鋼管保護。6.4.6敷設小孔徑塑料管時,管頂至路面埋深應符合設計要求,在管道上方300mm鋪設彩色警示膠帶,在穿越車行道時宜采用套鋼管方式保護,施工時應隨時將管道兩端用管塞封堵,泥沙或其他雜物不得進入管道內。6.4.7攪拌混凝土不得使用工業廢污水及含有硫化物的水,砂石料配比要符合設計規定。6.4.8管道覆土前應取得隱蔽工程簽證,清除積水,覆土夯實。覆土完工后應及時清運余土,清掃路面。7通信配套設施的施工7.1.1橋架、走線槽規格、型號和上升管的管材、管徑及數量應符合設計規定。7.1.2線纜進樓管以地下方式引入時,預埋管的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規定。7.1.3住宅戶每戶水平配線管的數量、管材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直線段敷設時,每隔30m應加裝一只過路箱(盒)。7.1.4配線管彎曲敷設時,每段長度不應大于15m,每段暗管的彎曲次數不應超過2次,且不應形成S彎。配線管曲率半徑應大于管外徑的6倍,大口徑預埋管及厚壁配線管的曲率半徑應大于管外徑的10倍。7.1.5在暗配管內進行線纜敷設前,應按照設計規定檢查管徑、管位及管內引線。7.1.6橋架、線槽安裝的最低高度宜高出地坪2200mm以上。線槽、橋架頂部距樓板不宜小于300mm;在過梁或其他障礙物處,不宜小于100mm。7.1.7金屬橋架、線槽水平敷設時,在下列情況下應設置支架或1橋架接頭處。2直線段每間隔1.5m~2m處。3距橋架終端0.5m處。4轉彎處。7.1.8橋架、線槽垂直安裝時,固定點直線距離不應大于2m;固定點距終端及進出箱(盒)處不應大于300mm;安裝時應做到垂直、排列整齊和緊貼墻體。7.1.9線槽不得在穿越樓板或墻體處進行連接。7.2.1開箱檢驗,核對配件應齊全,光纖配線架(箱、柜簡稱ODF)的型號、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根據設計圖紙或產品說明書裝配。7.2.2按照設計圖紙確定共享ODF和各電信業務經營者。ODF的安裝位置,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確定位置安裝。7.2.3安裝ODF,并檢查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3mm,校正后擰緊安裝固定螺栓。7.2.4應按照設計規定,核對各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光分路器安裝位置,并做好標識。7.2.5ODF的安裝與接地應符合設計要求。7.3.1住宅區中心機房接入電源應安裝計量表、熔斷器、防雷等裝置,用電量應符合設計規定。7.3.2電源線纜的敷設應采用穿線管、橋架、線槽明敷,但不得直接敷設在地坪上,每路電源線中間不得有接頭。7.3.3電源線與通信線纜之間的間距應符合表7.3.3的規定。380電力電纜<注: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7.4.1光纜交接箱的型號、規格及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7.4.2光纜交接箱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如遇到地下障礙物或其他原因,應調整光纜交接箱安裝位置時,應征得設計同意方可施工。7.4.3落地式光纜交接箱基礎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基礎土層應壓實,底座埋深應符合設計圖紙規定。2基礎的混凝土標號、配筋、配比,砌筑基礎的水泥砂漿標號等應按設計規定。安裝在綠化帶、低洼處等易積水地區,底座高度距離水平地面不應小于300mm。底座外沿距光纜交接箱箱體不應小于150mm。粉刷抹面應均勻、不空鼓、表面光滑平整,倒角線平直。3預埋鋼管規格、數量、埋深應符合設計規定,彎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外徑的10倍直徑,鋼管敷設前應做防銹處理,進入交接箱底座的預埋管管口應排列整齊,高低一致,鋼管之間間距應為10mm。4所有的預埋鐵件應經過熱浸鋅防銹處理,預埋位置正確,安裝應牢固,預埋鐵件安裝后應保持水平,水平偏差不應大于3mm。5接地體安裝及接地導線引出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地導線應采用截面積為16mm2的導線,導線外護套應無損傷,室外光纜交接箱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室內采用公用接地,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施工時應注意安全,不得損壞其他地下管線。7.4.4光纜交接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落地式光纜交接箱箱體安裝應在混凝土底座的養護期滿72h之后方可進行。2光纜交接箱內部配件的安裝固定應符合設計和產品說明書的要求,所有光適配器的跳接一側應蓋上防塵帽。3接地導線應按照設計要求連接到交接箱的高壓接地防護裝置,確保連接可靠有效。4光纜交接箱安裝完畢后,應清理施工留在箱內的雜物,并應封堵孔洞進行防水、防潮處理。7.5.1住戶信息配線箱宜低位安裝,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7.5.2信息插座的盒體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7.5.3進入樓層分纖箱、過路箱的管口應伸入箱內10mm~15mm。7.5.4豎井與電信間內安裝配線箱,底部距地面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7.5.5配線箱\樓層分纖箱、過路箱(盒)分壁嵌式和明裝掛墻式兩種形式,安裝方式和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配線箱\樓層分纖箱、住戶信息配線箱、過路箱(盒)應具有良好的防潮、防塵功能及鎖定裝置。施工后應確保防潮、防塵、鎖定功能良好。7.5.6住戶內暗配管應匯聚到住戶信息配線箱,信息點設置的位置及數量、管材等要求應符合設計規定。7.5.7引入住戶信息配線箱內的電源線外護套不得有破損,金屬導體不得外露,插座和電源線應固定在箱內,金屬箱體接地應良好可靠。7.6.1中心機房應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并在機房內預留等電位接地端子,采用共用接地方式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7.6.2電信間應預留接地端子盒,其接地線由共用接地體引來,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7.6.3室內光纜交接箱、配線箱/樓層分纖箱、住戶信息配線箱、金屬過路箱(盒)、金屬暗盒、金屬管路、金屬橋架等的金屬外殼應接地,當采用共用接地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室外光纜交接箱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7.6.4中心機房、電信間、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和過路箱等設施接地線均應直接接至接地端子,不得復接。7.6.5金屬走線架、金屬橋架應接地,每節走線架之間應做好接地連接。8通信線纜的施工8.1.1敷設光纜前,在管道的管孔內應敷設塑料子管(內導管),也可以使用紡織子管等其他形式的子管,所選用子管數量、規格及使用子管孔位應符合設計規定。8.1.2當采用外徑/內徑為32mm/28mm的塑料子管時,在外徑為89mm鋼管管道內,宜一次敷設3根子管;在外徑為102mm鋼管管道內,宜一次敷設4根子管;在外徑/內徑:110mm/100mm塑料管管道內,宜一次敷設5根子管。8.1.3在人孔內敷設塑料子管,子管不得直接跨人(手)孔敷設,應斷開。8.1.4塑料子管應超出人(手)孔100mm~200mm。8.1.5塑料子管在管道內不應有接頭。8.1.6塑料子管應按設計要求封堵。8.2.1核對光纜的型號、規格、芯數,敷設光纜的管孔位置及光纜段長配盤應符合設計要求。8.2.2住宅區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應按先下后上,先兩側后中間的順序使用。8.2.3敷設光纜時的牽引力應符合設計規定,牽引力應小于光纜允許拉力的80%,不宜超過1500N。管道光纜的一次牽引長度不宜超過1000m。8.2.4當采用繞“8”字圈方式敷設時,光纜的盤繞內徑不應小于2m。8.2.5敷設后光纜應平直、無扭曲、無明顯刮痕和損傷,光纜預留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8.2.6敷設后的光纜應保持自然狀態,不得拉緊受力。8.2.7在人(手)孔內光纜暴露部分應用塑料軟管保護,并扎緊,靠人孔壁固定在電纜托架上。8.2.8每條光纜在人孔兩側近管口處各掛一塊光纜標志牌。手孔內掛一塊光纜標志牌。光纜標志牌應選用防水、防霉材料制作。光纜標志牌應標明光纜名稱、規格、容量、施工單位、施工日期。8.2.9室外光纜敷設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1敷設過程中光纜曲率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的30倍。2固定后光纜曲率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的15倍。8.2.10管道的管孔及子管應使用設計規定的器材封堵。8.2.11建筑物內敷設光纜應按照設計規定的路由敷設,在線槽、橋架、暗管內敷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光纜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內光纜應在支架上固定,固定間隔不應大于1.5m。2橋架內垂直敷設光纜時,應在光纜的上端和每隔間距不應大于1.5m處綁扎固定。水平敷設時,應在光纜的首、尾、轉彎處及每隔5m~10m處進行綁扎。3光纜敷設在橋架及線槽內應順直,不交叉,敷設過程中應及時整理防止扭曲,在光纜易受外力損傷處,應采取保護措施。4敷設暗管光纜時,應將帶線和光纜的加強構件相連,可使用石蠟油、滑石粉等無機潤滑材料,應隨時檢查護套有無劃痕和損傷。8.2.12中心機房、電信間內敷設光纜應符合下列規定:1中心機房、電信間內布放線纜應符合設計要求,且應三線分離。2機房內各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跳纖綁扎固定應分開,并應有明顯的標志區分。3橋架、線槽內敷設光纜應符合本標準第8.2.10條的要求。4中心機房、電信間、樓道、豎井等所有通信用預留孔洞,在光纜敷設完畢后應按照設計和消防要求進行封堵。5光纜引入ODF架,光纜的金屬構件應可靠連接至高壓防護接地裝置上,光纜開剝后應用塑料套管保護,并引入、固定在光纖熔接裝置中。8.2.13光纜交接箱、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內光纜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光纜及用戶光纜進入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后,應根據設計規定留足接續長度。光纜的金屬構件應可靠連接至高壓接地防護裝置上,光纜開剝后應用塑料套管保護,并引入、固定在光纖熔接裝置中。2箱內光纖、跳纖應按照設計和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位置和路由布放,光纖、光纜應按照規定的曲率半徑盤留,施工時不得影響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設施。3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內適配器序號編排應按自上而下順序編號,纖序編排應符合設計規定。4光適配器的跳接側應蓋上防塵帽保護,光纜敷設完畢后,進入箱體的所有管口應進行封堵。過路箱(盒)內的線纜應固定,并封堵管口。5光纜交接箱、配線箱\樓層分纖箱的編號應標在箱體外的適當位置,所有進入箱內的光纜及適配器應安裝標志牌,箱體的門內側應按照設計要求粘貼放纜表,表中應對應標明進入箱內的光纜名稱、纖序、走向(具體地址)以及箱號、容量。6光纜進入光纜交接箱固定安裝應符合本標準第8.4.5條第2款的要求,放纜結束后應在交接箱底座做防水、防潮處理,采用的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8.3.1用戶光纜的規格、型號、芯數應符合設計規定。8.3.2弱電豎井內,用戶光纜可敷設在橋架或走線槽內,也可敷設在公稱口徑為25mm的各種材質的預埋暗管內。8.3.3非管道用蝶形引入光纜不得長期浸泡在水中,不宜直接在地下管道中敷設。8.3.4在敷設入戶和戶內光纜時,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最大允許張力的80%。8.3.5蝶形光纜敷設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表8.3.5的規定,彎曲應在光纜的扁平方向上進行。注:D為纜芯處圓形護套外徑,H為纜芯處8.3.6布放用戶光纜兩端預留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樓層分纖箱一端預留1.0m~1.5m。2住戶信息配線箱一端預留0.5m。8.3.7用戶光纜進入配線箱\樓層分纖箱后應做好終結,插頭應按設計編排的纖序插入相應的適配器固定,并將余纜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位置,理順綁扎固定,并標明每條用戶光纜的去向。8.3.8蝶形引入光纜進入住戶信息配線箱一側,宜采用熔接方式光纖活動連接器,或采用預制成端型的蝶形引入光纜,多余的光纜可順勢盤留固定在箱內,不得扭曲受壓,光連接器插頭蓋上防塵端帽。8.3.9用戶光纜施工完成后,應按照本標準第9.1.4條的要求進行測試。8.4.1光纜的接續內容應包括光纖接續、光纖成端接續、金屬護層、加強芯連接固定和接續衰減測量。8.4.2光纜在人孔內接續時,應預留4m~6m接續長度;光纜在終端箱接續時,應預留1m~3m接續長度。8.4.3配線光纜、用戶光纜接續應采用熱熔接續方式。單模光纖接續雙向衰耗平均值不應大于0.08dB,單向最大值不應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木材防腐與防蟲處理技術考核試卷
- 礦產資源調查與評價方法-石墨滑石考核試卷
- 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燃燒污染物排放與控制考核試卷
- 秋風初一語文作文
- 靜下心來初三語文作文
- 真空設備在化工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機械式停車設備維護保養技巧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疲勞壽命評估考核試卷
- 粉末冶金在汽車尾氣凈化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子電路的智能電網應用考核試卷
- 銀行等安全保衛現場檢查要點清單
- 活動場地租賃與活動安全責任協議
- 《數據統計與分析》課件
- 2024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必考題
- (二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適應性檢測 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征信系統AI應用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書法藝術療愈在書法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研究
- 射頻電路封裝設計與工藝實現方法研究
- 2025年中國航天日知識競賽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物業項目經理考題及答案
- T-JSQX 0016-2024 無人駕駛配送裝備通.用技術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