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說過:如果想把一只鸚鵡訓練成經濟學家,只需要讓它掌握兩個詞語:供給與需求。后來博弈論專家坎多瑞又補充為:想成為經濟學家,只懂得供給與需求還不夠,你還需要多掌握一個詞,那就是“納什均衡”。“納什均衡”,就是在多人參與的博弈中,每個人根據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優策略。所有人的策略形成一個策略組合,在這個策略組合中,沒有人會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致使自己的收益降低,這個時候,所有參與者的策略便達成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便是“納什均衡”。有人把“納什均衡”比喻成鍋里的乒乓球。把幾個乒乓球放到鍋里,它們在碰撞中向鍋底滾去,最后停住不動的時候便達成了一種平衡。這個時候如果動了其中的一個,其他乒乓球便會受影響,如果想要保持住這種平衡,就不能動其中任何一個乒乓球。“納什均衡”主要用來研究非合作性的博弈,在這樣一場博弈中可以出現多個“納什均衡”,且有優劣之分。古時楚國和魏國交界處有一個小縣城,城中的居民都以種瓜為生。魏國一邊的村民比較勤勞,白天挑水澆瓜,瓜苗長勢喜人;而楚國一邊的村民比較懶,瓜苗長得又枯又黃。于是楚國村民心生嫉妒,夜里到魏國一邊去搗破壞,魏國村民知道后,決定進行報復。但是,村長卻反對這種兩敗俱傷的做法,反而在夜里組織村民偷偷到楚國一邊的田地里,替他們給瓜苗澆水。楚國村民得知魏國村民的做法后,感到非常羞愧。為了表示歉意,連夜到魏國村莊的田地里去替他們重新種上了瓜苗。我們將這個故事中雙方的博弈制作成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假設選擇去損毀對方瓜苗為A策略,而選擇以德報怨為B策略。瓜苗被損毀,所得利益為0,沒有被損毀所得利益為10。這樣就得到了一個簡單的博弈矩陣圖:故事中楚國最先選擇了A策略,按照博弈論的分析,魏國最理性的選擇同樣是A策略。這種想法符合日常的行為習慣,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這樣選擇的結果將會達成一種平衡,不過是壞的平衡。但魏國人最后選擇了B策略。被感化的楚國人也選擇了B策略,雙方達成了一種新的均衡。這時候的均衡是一種好的均衡。在理性的博弈分析中,選擇報復是最優決策。而現實情況中則要考慮很多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日后低頭不見抬頭見之類的。以德報怨不是博弈分析中的最優決策,但卻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冤冤相報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即使不能感化對方,也不應該采取報復。再說,魏國村民之所以會做出以德報怨的決策,肯定是對楚國村民的民風民俗很了解,知道他們會被感化。若是同水火不容的敵人之間,則不會有忍讓。這些都是出于對現實情況的考慮。(選自《博弈論——最高級思維和生存策略》,有刪改)材料二:《孫子兵法·始計篇》認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闡述的思想正好符合博弈論認為戰爭是零和博弈①的研究,表明孫子已經認識到戰爭的本質就是零和博弈了。《孫子兵法》處處滲透出爭利的思想。孫子的利等于博弈論的得益,根據利來決定戰爭的行動或者策略,無疑等于說戰爭的行動以及戰爭決策本身內生于博弈的得益結構。現代博弈論在此作出了非常有說服力的推理,其經典做法是應用鷹鴿博弈來模擬戰爭中的侵略和反抗。鷹鴿博弈的穩定策略表明諸侯國之間和平關系為主流情況,以非戰爭手段欺壓對手的情況次之,雙方兵戎相見的情況最少。大凡我們考察一個博弈,首先要明白的是博弈規則,其中最為基本的問題是數一數博弈的參與人。《孫子兵法·作戰篇》說:“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孫子的戰爭參與人已經超越了作戰的雙方了,用博弈論的話語來說,就是博弈中存在某些沒有機會行動的參與人。當然這些戰爭參與人出于非均衡路徑之上,但是非均衡路徑上的行動強烈地影響到博弈的均衡,他們只是看上去沒有“行動”,他們的行動其實就是選擇不加入戰爭。《孫子兵法·軍形篇》提出原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孫子說勝利是不可強求的,將帥的立足點應該是制造敵人不能戰勝的局面,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是考慮到敵我互動而提出的明智原則,初步地具有博弈論納什均衡概念的身影。孫子明了戰爭攻守雙方力量的不對稱性,一般情況下守方具有多種優勢可以彌補兵力的不足,所以戰爭很少一開始就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必須在確保自身不被敵人戰敗的情況下爭取勝利。至于如何待敵之可勝,有時候也許只能指望上天的垂青了。(選自《〈孫子兵法〉中的博弈論思想》,有刪改)【注】①零和博弈: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因此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濟學家認為一個普通人要成為經濟學家,他不僅需要掌握供給與需求,還需要了解納什均衡。B.在理性的博弈分析中,由于不用考慮現實情況中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以怨報怨是最優決策。C.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以和平為主流情況,說明這種關系屬于納什均衡中的好的均衡。D.在現實博弈中,即使全面了解了博弈雙方的情況,也可能無法做出最優決策。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將“納什均衡”比作“鍋里的乒乓球”,使抽象說理具體化,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博弈各方的關系。B.魏楚交界處村民的博弈可能采取的不同策略可以看出“好的均衡”和“壞的均衡”是可以主觀選擇的。C.《軍形篇》中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觀點與材料一中的的納什均衡是完全相同的。D.從兩則材料中可看出博弈須擁有三個要素:至少兩個參與者、利益、策略。3.“納什均衡”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行為不能運用“納什均衡”來解說的一項是(
)A.價格競爭:在寡頭市場中,公司通過考慮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來確定自己的最優價格。B.外交談判:國家在談判過程中會預測對方的策略并制定自己的談判策略。C.廣告戰:公司決定廣告投入時,反思以前的廣告策略。D.公共交通定價:公共交通系統在定價時會考慮乘客對價格變化的反應。4.兩則材料都提到博弈論思想在古代的體現,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5.小華讀完材料一后產生了一個困惑:“理性”應是客觀冷靜、平靜通達,但是材料一最后兩段兩次提到報復是理性的選擇,令人費解。請結合材料一,為小華答疑解惑。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天地一云鶴李存葆我與著名書畫家張鶴云先生同住一城,卻因術業不同相知而不相往。山東畫界一朋友是鶴云先生的入室弟子,有一年隆冬便攜來先生出版的一批學術著作和大量的作品資料,囑我寫篇文字,記其恩師人品畫品,以昭后學。常聽鶴云先生那位門生談到,他的業師敦厚正直,望之威即之溫,是位頗具仙風道骨的自守之士。我曾兩次拜晤先生,①見他一頭銀發照眼,雙目顧盼生神;輕裘緩帶,儀靜體閑。這種氣度,既是深得傳統文化熏陶的一種折射,又是歷經滄桑步入人生大境界的一種映現。誠如先生用自己的名字“鶴云”二字嵌出的楹聯所描繪的那般飄逸:“松伴孤鶴,山繞閑云”“兩鬢風霜扶鶴立,一蓑煙雨伴云歸”……鶴云先生1923年生于河北,排行三,張父是一方儒人文士,鐘情于古玩字畫的收藏。鶴云先生從小就熏染在“一窗佳境王維畫,四壁圖書小鄒魯”的氛圍中。然斯時的中國,列強入侵,旗分五色,軍閥廝咬,兵連禍結。覆巢之下無完卵,鶴云4歲那年,一潑天大難驟然降臨張家,先是祖父被當人質而囚禁,后經交涉,父親以孝子之軀凜然走進虎口換回老人,未幾便死于一場載入地方史冊志的慘案。家梁橫折,小鶴云跟隨母親和兄長流離轉徙到鄰縣一小鎮避難,雖說“別鶴聲聲遠,愁云處處同”,但凄風苦雨愈是催發了小鶴云繪畫天賦的種子。不久,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平四中,師從王青芳先生。任該校客座美術教師的王先生系齊白石的門墻弟子,見到齊派之畫,鶴云頓覺眼明睛亮。齊派的畫一掃端坐南窗之下文人戲墨的頹廢,發自肺腑,大醇大巧、雄肆酣暢中蘊藏著泥土的芳香。在此之前,鶴云臨摹古畫,是小筆勾勒皴擦,即是畫面中的渲染,也難見大筆功力。學王青芳先生的畫,鶴云最大的收獲是放開了筆墨。王先生善繪花鳥魚蟲,亦工木刻,鶴云皆從學之。鶴云生性聰穎,所繪習作常被王先生掛諸學墻,作為示范……當時,北平的報刊上,常刊載蔣兆和先生反映民眾現實的毛筆人物寫生畫,鶴云每每讀之,紉佩嘆服。這之前,鶴云臨摹的人物畫,陳陳相因,鮮有生氣。蔣先生的人物寫生,給鶴云帶來一種“鶴鳴九皋,云蕩長天”的激情,于是潛心習仿。也算有緣,1942年鶴云考入國立北平藝專,教授他素描和圖案設計課的正是他渴慕已久的蔣先生。由于他自砥自礪,畫技又勝硯兄學弟一籌,故深得出身寒門的兆和先生器重。這年冬,蔣先生在一次授課中用了整個課時,帶有示范性地用炭筆為鶴云畫了張素描像。一赫赫教授為未名學子精意造像,這無疑是對鶴云最大的扶掖。②這幅肖像,鶴云先生一直珍藏至今。兆和先生身薄體弱,淡泊寡欲,心頭卻激蕩著時代的風云。在鶴云就讀北平藝專期間,正是先生創作舉世聞名的《流民圖》之時。時中國大地日寇肆虐,淪陷區更是“雖人間地獄,不足以喻其萬一也”,兆和先生目睹此慘狀,疾首痛心,乃以筆代戈為民族鼓呼。《流民圖》在北平太廟僅首展一日,便遭日本憲兵隊查封……在《流民圖》創作與展出過程中,鶴云不僅向先生學到了畫藝,也心領神會到恩師的傲骨烈魂。兆和先生推崇“士必先器識而后文藝”。他曾給鶴云言及,器識包括人品道德、學識修養,而人品畫品,應互為表里。在后來漫長的歲月里,鶴云先生深深悟出,恩師所言極是。鶴云藝專畢業后,于1945年供職北平中外出版社,當時日寇剛降,內戰將起。素有正義感的鶴云滿腔熱血奔涌,創作了大量表現民眾疾苦的木刻畫,散發在進步報刊上。這些“為生活而藝術”的作品,袒露出一個愛國憂民的青年畫家的赤子之心,③既記下了時代的風霜,也留下了歷史的刻痕。1947年2月17日深夜,北平當局搜捕了一大批進步人士,鶴云也在其中。經眾多社會名流出面營救,身陷囹圄五個月的他和一批熱血青年,才得以釋放。不久,無業可歸的鶴云再度恩遇徐悲鴻,先生親自安排他隨藝專高年級學生進修。春風化雨,蒙以養正,鶴云發現,凡常和悲鴻先生交往的學生,多為懷瑾握瑜的耿介之士。在此期間,恩師的提攜,畫友的切磋,不僅使鶴云學養日益豐厚,更深悟出真善美的不朽內核是誠實。“風疾鶴唳,石瘦云寒”,時代的風云搖撼著三尺書桌、五尺畫案。新中國成立后他來到濟南師范學院美術系任教,濟南作為歷史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靈巖寺、云門山、西佛峪等,向為美術史學家探隱索賾的去處。20世紀50年代中,鶴云先生幾乎耗盡全部業余時間,到這些古文化寶地鉤稽考究,幾年內便有多部學術著作行世。如躬身壟畝的農夫,若斂神靜悟的修士,鶴云先生畢生侍奉畫事,心無旁騖。高峻的師承,豐厚的學識,堅實的基本功,使先生面對宣紙,目送手揮。④先生寫鯉魚,六筆便神形兼備;畫雞雛,亦是幾筆便喚之即應。年逾耳順之年的他雖畫名高播,但仍布衣蔬食,不為物役。這種“面壁參禪”般的心態,極易進入創作佳境。相信鶴云先生的繪事定能拾級再攀,直逼“云通靈境,鶴游鷲峰”的至高境界……(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介紹自己與鶴云先生因術業不同而沒有往來,但通過朋友的談論與兩次拜訪,作者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性格和氣度。B.童年時期的張鶴云便展現出不凡的繪畫水平,后來家庭變故愈加激發了他的繪畫天賦,為他日后成為杰出藝術家奠定了基礎。C.蔣兆和先生雖身薄體弱,卻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存亡放在心頭,他以畫筆為武器為底層百姓發聲,創作并展出了《流民圖》。D.鶴云先生在濟南任教期間,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實地考察,深入研究當地古文化遺產,還出版了多部學術著作。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句式整齊,用詞凝練準確,“顧盼生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鶴云先生眼神的靈動、深邃。B.句子②中“珍藏至今”體現了鶴云先生對蔣兆和先生在課堂上為自己畫示范性素描像的感激之情。C.句子③肯定了“為生活而藝術”的作品在社會歷史層面的重要性,“風霜”“刻痕”富有象征意味。D.句子④對鶴云先生幾筆成畫的敘述表現了他繪畫的隨性和功底的深厚,與“堅實的基本功”相呼應。8.文章第三段畫波浪線部分的社會環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9.曾有評論說:“散文就是通過自己獨有的語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傳達出來,如果沒有語言個性,散文就沒有多大的價值。”這篇文章語言上有何特色?請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載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節選自《過秦論》下篇)材料二:莊宗既好俳優,常身與俳優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莊宗好畋獵,獵于中牟,踐民田。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叱縣令去,將殺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諸伶走追縣令,擒至馬前責之曰:“汝為縣令,獨不知吾天子好獵邪?奈何縱民稼穡以供稅賦!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吾天子之馳騁?汝罪當死!”因前請亟行刑,諸伶共唱和之。莊宗大笑,縣令乃得免去。(節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第二十五》)材料三: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節選自蘇洵《六國論》)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故周五序A得其道B千余載C不絕D秦E本末F并失G故H不能長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加重,形容詞作動詞,與《老子》“自見者不明”的“明”用法相同。B.而,連詞,與《過秦論》“外連橫而斗諸侯”的“而”的意義與用法相同。C.當,擋住,與《屈原列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的“當”意義不同。D.道,原因,與《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意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朝危急之時,并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因為害怕竭盡忠言會被殺戮,他們只好閉上嘴巴不說話。B.賈誼認為,治理者如果能夠曉古通今,了解朝代興衰規律,認清形勢,運用謀略適時變革,是可以使國家長久安定的。C.莊宗打獵踐踏農田,中牟縣令懇切勸阻,莊宗發怒,將要殺掉他,伶人們一同呵斥縣令,目的是要莊宗殺掉縣令以儆效尤。D.蘇洵認為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雖然勢力比秦國弱,但是如果不賄賂秦國,還是有可能戰勝秦國的,這為治國者提供了教訓。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2)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以備吾天子之馳騁?汝罪當死!14.三則材料中分別談到了秦朝、后唐、六國滅亡的原因,請作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墨君堂晚晴憑欄(宋)文同墨君①堂中看新霽,十里平林鋪凈綠。青煙一去抹遠岸,白鳥雙來立喬木。戴勝②入園蠶已老,栗留③過隴麥將熟。坐等月破東嶺云,自取簾鉤更高軸。【注】①墨君:水墨所畫竹的雅稱。②戴勝:鳥,羽毛大部分為棕色,有羽冠,嘴細長而稍彎,吃昆蟲。③栗留:黃鶯鳥,又名“倉庚”。這種鳥飛來時,即是麥子黃、桑葚熟的時候。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風格清新自然,描寫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用語通俗而有新意并增加了整首詩的藝術性。B.頸聯中戴勝入園和栗留過隴的物候特征,表明莊稼即將成熟,展現了豐收在即的美好景象。C.尾聯中詩人獨自隱居,無人相伴,晚晴憑欄,坐等月破東嶺云開,以借美景來消磨時光。D.整首詩歌選取平林、青煙、遠岸、喬木、戴勝、栗留等典型意象,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卷。16.文同在詩歌創作中注重詩的畫面感,本詩前兩聯的畫面感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師在班會上使用《論語·學而》中的話教育學生,學生要稱得上“好學”,就不應該過多地講究吃和住,而應當“,”。(2)小明在閱讀《詩經》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對《國風》和《小雅》的評價“,”。(3)古詩詞中常常寫到“淚”來表現情感,如“,”。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南海之濱,濠江兩岸,一邊是澳門,一邊是橫琴。自從2009年中央政府決定開發橫琴島,橫琴不再是與珠江口、澳門隔海相望的孤島,①,承載著粵澳人民的新期待。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每一步都充滿未知,每一點進展都是首創。面對制度機制的空白與挑戰,橫琴選擇(
A
)。2021年9月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開啟健全橫琴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以下簡稱“四共”)新體制的實踐探索。一是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其他副主任經雙方協商確定。該機制確保了雙方在決策層面的緊密合作與共同責任。②,作為管理委員會的日常運作機構,履行推廣、招商、產業引導、土地開發及民生管理等職能。執行委員會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委派主要負責人,廣東省與珠海市派員協助處理涉及本省事務。三是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機構,負責黨的建設、國家安全、刑事司法、社會治安等工作。循規為圓,依矩成方。合作區逐步認識到,“四共”的順暢運行需依賴制度設計。善用“兩制”之利,秉持堅守“一國”之本,達成“粵澳共管、澳門主導”的共識,積極推進法治建設、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探索出一套圍繞工作流程、操作規程及議事程序為核心的工作框架。當前,合作區“四共”體制(
B
),“1+1>2”倍增效益已經顯現。橫琴正在開創一條“人無我有”的獨特發展之路。18.請在文中括號內A、B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與文中“四共”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古語說“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他的言論。B.這里所謂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的意思。C.“蘆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里的稀飯燒滾,但是到冒出來的青煙引起了她一陣猛烈的咳嗽。D.當相信科學、依靠科學、使用科學蔚然成風,我們應對風浪侵襲就有了理性的“壓艙石”。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概括本則材料的主要內容,要求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70個字。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24年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蘋果公司召開秋季新品發布會,推出iPhone16系列手機、AppleWatchSeries10智能手表和AirPods4耳機新品。不到14個小時,華為的首款三折疊屏手機正式推出。棋逢對手,華為反應迅速。華為與蘋果良性的“碰撞”,雖然激烈,但帶來了科技的進步與繁榮的“火花”。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碰撞”,會產生很多“火花”。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A2.C3.C4.①材料一用楚魏兩國的例子闡明了在現實情況中,雙方博弈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影響,借以指出現實博弈與理性博弈有所不同。②材料二闡述了《孫子兵法》中的爭利思想、戰爭參與人、敵我互動的原則契合了博弈論的某些觀點。5.①本文中的“理性”需要從博弈的角度來理解,它特指人在參與博弈的過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沒有人會有主動讓自己的利益降低)的行為,而不是出于道德情感或性格品質等其他方面的考慮。②小華認為的“理性”指出對于現實問題的考慮,不僅是尋求利益的平衡,還要考慮各種其他因素,是博弈中提倡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點。【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兩則材料闡述了博弈論的重要性及其在經濟和軍事中的應用。材料一引入了納什均衡的概念,通過生動的例子展示了博弈中不同策略的優劣及其對現實決策的影響。材料二則結合《孫子兵法》,展示博弈論思想在戰爭策略中的體現,強調了古代智慧在現代經濟和軍事戰略中的借鑒意義。文章整體邏輯嚴密,層層剖析,生動形象地揭示了博弈論在分析多方互動中策略選擇的深刻洞察力。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材料一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說過:如果想把一只鸚鵡訓練成經濟學家,只需要讓它掌握兩個詞語:供給與需求”可知是薩繆爾森認為普通人成為經濟學家只需要了解“供給與需求”;而坎多瑞認為除了要掌握“供給與需求”,還需要了解“納什均衡”。他們兩人的觀點存在差異,不能理解為經濟學家都認同普通人要掌握經濟學,就要了解供給需求和納什均衡。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文中多個信息的能力。C.原文引用《軍形篇》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意思為“制造敵人不能戰勝的局面,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文中強調這只是“初步地具有博弈論納什均衡概念的身影”。故選C。3.C.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觀點進行推理判斷能力。納什均衡理論主要解釋的是在具有相互競爭關系的決策者中,如何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同時考慮到其他競爭者的決策。這一理論適用于存在多個決策者且各決策者之間有互動影響的情況。A.公司跟對手存在競爭關系,在定價上會考慮對方策略確定自己的價格,這種行為符合納什均衡理論。B.國家在談判中考略對方策略進行制定策略,滿足納什均衡應具備的條件。C.廣告戰中,公司與自身不存在競爭關系,只是反思之前的策略,也未考慮決策中的相互影響,所以不能用納什均衡解說。D.公交公司和乘客之間是非合作性關系,公交的定價也會影響到乘客的乘坐頻率,系統會根據乘客對價格的變化定價也符合“納什均衡”理論。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①材料一選自《博弈論——最高級思維和生存策略》,節選部分一共有7段,主要圍繞博弈論中“納什均衡”這一概念展開,第一、二、三段提出概念并且解釋含義。四、五兩段敘述楚魏兩國種瓜、澆瓜、拔瓜苗之事,六、七來兩段是對事例的分析,得出結論“在理性的博弈分析中,選擇報復是最優決策。而現實情況中則要考慮很多其他影響因素”,可見是通過楚魏兩國的例子說明現實情況的博弈中會考慮許多其他因素,因此在現實中做出的博弈決策與理性博弈決策大不相同。②材料二討論的話題是《孫子兵法》中的博弈論思想。第一段“《孫子兵法》處處滲透出爭利的思想”強調爭利實際上就是博弈論的得益,利決定戰爭的行動和策略;第二段“大凡我們考察一個博弈,首先要明白的是博弈規則,其中最為基本的問題是數一數博弈的參與人”通過《孫子》說明博弈中存在沒有機會參與行動但強烈影響博弈均衡的參與人;第三段“‘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是考慮到敵我互動而提出的明智原則,初步地具有博弈論納什均衡概念的身影”,闡述《孫子》敵我互動的原則與納什均衡有相通之處。5.本題考查對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①“報復是理性的選擇”這樣的意思出現在材料一最后兩段中,結合上文“‘納什均衡’,就是在多人參與的博弈中,每個人根據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優策略……沒有人會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致使自己的收益降低”以及魏楚兩國的事例以及分析來說,文中的“理性”是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特指人在參與博弈的過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沒有人會有主動讓自己的利益降低)的行為,而不是出于道德情感或性格品質等其他方面的考慮。②而小華所認為的理性強調的是“客觀冷靜”,與材料中魏國的做法一致,魏國本可以以牙還牙,但村長卻決定偷偷去幫楚國人澆水,他們這樣做是考慮了現實因素,“現實情況中則要考慮很多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日后低頭不見抬頭見之類的。以德報怨不是博弈分析中的最優決策,但卻可以解決現實問題”,這種策略是出對于現實問題的考慮,不僅是尋求利益的平衡,還要考慮各種其他因素,是博弈中提倡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點。6.B7.D8.①交代人物成長的背景并引出下文。這里的環境描寫是為引出下文張鶴云所經歷的家庭變故,以及蔣兆和創作《流民圖》等情節的敘述。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時局動蕩的時代背景令張鶴云等眾多藝術創作者一心向學、愛國憂民、誠實正義、堅忍不拔的形象更加突出。9.①細膩生動、溫和深情。整篇文章無論是描寫敘寫先生的藝術成就,還是講述生平事跡,作者都充滿了溫潤真摯的情感和深深的敬意,如文中在描述張先生的外貌和氣質時筆法細膩生動。②引用大量詩詞楹聯,富有詩意。比如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古詩文和對聯,有古樸、典雅之感,增強了文章的文化氣息。③多用短句,節奏感強;文中的長短句、整散句交替運用,既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也讓人物的形象更具層次感。【導語】這篇文章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情感的流露,生動地刻畫了書畫家張鶴云的不凡人生與杰出品格。文章不僅展示了他藝術生涯中的重要節點,如家庭變故、師承關系和時代背景,還通過對人物神態、生活習慣的描寫,展現其內在的堅定與從容。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童年時期的張鶴云便展現出不凡的繪畫水平”于文無據。由“家梁橫折……師從王青芳先生”可知,童年時期家庭變故,苦日子催發他的繪畫天賦,為他日后的杰出藝術成就奠定了基礎,但文中并沒提及他童年時便擁有不凡的繪畫水平。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D.“表現了繪畫的隨性”錯誤。由原文“豐厚的學識,堅實的基本功……六筆便神形兼備……幾筆便喚之即應”可知,“六筆、幾筆”寫出了先生扎實的繪畫功底及高超的繪畫水平,照應前文“堅實的基本功”,并不能體現繪畫的隨性。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①交代人物成長的背景并引出下文。劃波浪線句子生動地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混亂局面。這是張鶴云先生成長的大環境,正是由于這種動蕩的社會環境,才有了后文一系列情節的展開。如文中提到“覆巢之下無完卵”,引出了張家的變故,小鶴云跟隨母親和兄長流離轉徙。也為蔣兆和先生創作《流民圖》埋下伏筆。而張鶴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繪畫,受到蔣兆和先生的影響,也開始關注社會現實,為他自己后來創作大量表現民眾疾苦的木刻畫做了鋪墊。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張鶴云先生依然堅持學習繪畫,并且從不同的老師那里汲取營養,不斷提升自己的畫藝。同時,社會的動蕩也激發了他的愛國情懷。他在日寇剛降、內戰將起之時,創作大量表現民眾疾苦的木刻畫,散發在進步報刊上。在被北平當局搜捕后,經營救釋放,又得到徐悲鴻先生的幫助繼續進修。這些情節都展現了他愛國憂民、誠實正義、堅忍不拔的品質,而時代環境的襯托使得這些品質更加鮮明。9.本題考查鑒賞語言藝術特色的能力。①整篇文章敘事風格平和溫潤,文中在描述張先生的外貌和氣質“一頭銀發照眼,雙目顧盼生神;輕裘緩帶,儀靜體閑”,細膩生動地刻畫了鶴云先生的外貌及其所散發的氣質,突顯了鶴云先生的沉穩與風骨;作者在描寫先生的生平與成就時,也是帶著濃厚的情感去敘述,細膩生動、溫和深情。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對張先生的認可與欽佩,仿佛張先生不僅是一位杰出藝術家,更是作者心中的一位摯友或長輩。②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古詩文和對聯,如“松伴孤鶴,山繞閑云”“兩鬢風霜扶鶴立,一蓑煙雨伴云歸”等,不僅與張先生名字“鶴云”緊密關聯,更通過詩詞營造的意境,如松間孤鶴、山間閑云的意象,襯托出張先生高雅、超脫的氣質,使詩詞與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增添文章文化底蘊,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③文中多處使用短句,如“列強入侵,旗分五色,軍閥廝咬,兵連禍結”,描繪出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的局勢,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讓讀者迅速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混亂與緊張。另外文中的長短句、整散句交替運用,既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也讓人物的形象更具層次感。如“鶴云生性聰穎,所繪習作常被王先生掛諸學墻,作為示范”,長句詳細敘述事件,短句突出關鍵特點,使表達錯落有致,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避免了行文的單調。再如“春風化雨,蒙以養正,鶴云發現,凡常和悲鴻先生交往的學生,多為懷瑾握瑜的耿介之士”,整句形式整齊,富有韻律美,散句則靈活自然,二者結合使文章既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又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情感,讓人物形象在不同句式的交錯中更具層次感,從不同角度立體地展現了張先生的人生經歷與性格特點。10.BDG11.B12.C13.(1)三位君主昏惑,一生都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2)為什么不讓你的百姓挨餓空下這塊地,以便讓我們的天子打獵?你按罪應當被處死!14.①秦國:三位君主昏庸,失去道義;百姓怨恨,天下背叛。②后唐:莊宗不聽縣令勸阻,失民心;寵幸伶人,被蒙蔽。③六國:賄賂秦國,力量虧損。【導語】三則材料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政權滅亡的原因,材料一論述秦朝由于統治者的專制和對諫言的壓制,導致亡國;材料二論述后唐則因莊宗沉迷娛樂、忽視民生而喪失民心;材料三論述六國因未能合力抗秦,被逐一擊破。三者共同折射出權力者自大與失策帶來滅亡的警示,呼吁統治者需警惕權力導致的盲目性,重視民生和合縱連橫的戰略運用。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意:因此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五序”是主語,“得”是謂語,“道”是賓語。故應在B處斷開;“千余載”作狀語,“不絕”作謂語,其后D處斷開;“秦”作主語,“本末并失”主謂結構作謂語,故在G處斷開。故選BDG。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形容詞作動詞,加重/形容詞作動詞,顯明。句意: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B.錯誤。表修飾/表目的。句意: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對外采用連橫的策略來使諸侯爭斗。C.正確。當,擋住/當,抵得上,引申為換取。句意:中牟縣令擋住馬懇切諫阻。/用一個張儀來換取漢中地方。D.正確。原因/道理。句意: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早晨得知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伶人們一同呵斥縣令,目的是要莊宗殺掉縣令以儆效尤”錯誤。由“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可知,敬新磨知道莊宗殺掉縣令是不行的,只是用呵斥的方式來迎合莊宗,以此來挽救縣令的性命。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惑”,昏惑,糊涂;“宜”,應該,理所當然;“不亦……乎?”固定句式,翻譯成為“不也……嗎?”(2)“饑”,“使……饑餓”;“馳騁”縱馬疾馳,引申為“打獵”。“汝罪當死”被動句。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的能力。①由“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是以三主失道”可知,三位君主昏庸,失去道義;由“百姓怨而海內叛矣”可知百姓怨恨,天下背叛。②由“莊宗好畋獵,獵于中牟,踐民田。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叱縣令去,將殺之”可知,踐踏百姓農田,不聽縣令勸阻,還執意要殺他,失民心。由“常身與俳優雜戲于庭”“而伶人屢以為言”“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叱縣令去,將殺之”“諸伶共唱和之。莊宗大笑”可知,莊宗喜歡阿諛奉承之語,視聽被蒙蔽。③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可知,賄賂秦國力量虧損,最終導致滅亡。參考譯文:材料一:秦王滿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子嬰孤立無親,自處危境,卻又柔弱而沒有輔佐,三位君主昏惑,一生都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時候,世上并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然而他們之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由于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重疊雙腳站立,閉上嘴巴不敢說話。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義(迷失了道路),忠臣不敢進諫,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五霸為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土地被割削的時候,在內能自守,在外還有親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繁法嚴刑,天下震驚;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俗話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鑒)。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于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材料二:唐莊宗既喜歡樂舞藝人,常常和藝人們在庭中嬉戲,樂官從此專權,最終導致滅亡。唐莊宗喜好打獵,在中牟打獵時,踐踏百姓的農田。中牟縣令攔著馬懇切諫阻。為百姓請求,唐莊宗發怒,呵叱縣令離開。將要殺掉他。樂官敬新磨知道這樣做不行。于是率領眾伶人追上縣令。把縣令抓到馬前斥責他說:“你身為縣令,偏偏不知道我們天子喜歡打獵嗎?怎么能放縱老百姓種莊稼交納賦稅呢!為什么不讓你的百姓挨餓空下這塊地,以便讓我們的天子馳騁打獵?你按罪應當被處死!”于是上前請求趕快行刑,樂官們一同附和,唐莊宗大笑,縣令得以免死離去。材料三: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地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優勢。如果憑著這樣大的國家,卻降低身份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15.C16.①運用色彩詞。詩中運用“綠”“青”“白”等表顏色的詞,對比鮮明,使得所繪景物更加清新明媚,給人以寧靜祥和之感。②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將“十里平林”“青煙一去”“白鳥雙來”融為一體,于靜態中蘊含動態之美,晚景充滿了生機。③寫作的角度由遠及近。先寫消散的煙霧及遠處輪廓清晰的河岸,再寫近處高木上成雙的白鳥,畫面極富層次感。【導語】這首詩通過對墨君堂外晚晴景致的描繪,展現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畫卷。詩中描寫了新霽后的闊林、白鳥、戴勝和栗留等自然景象,以及即將豐收的莊稼景象,借此表達詩人對寧靜、豐收及自然的熱愛。詩句清新明快,生動傳神。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獨自隱居,無人相伴”“以借美景來消磨時光”錯誤。尾聯中詩人在墨君堂中靜坐,等待月亮穿透東嶺云,并取下簾鉤將簾子挑得更高,欲欣賞月破云出的瞬間,詩歌并未提及詩人獨自隱居,無人相伴,欲借此消磨時光。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運用色彩詞。本詩前兩聯中“鋪凈綠”“青煙”“白鳥”分別描寫了翠綠的平林、裊裊的青煙、雙飛的白鳥,其中表示顏色的詞語“綠”“青”“白”色彩鮮明,對比強烈,描寫了詩人在墨君堂中所見的寧靜祥和、生機勃勃的田園景象。②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本詩前兩聯中“十里平林”是靜態的背景,“青煙一去”“白鳥雙來”是動態的具體細節,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起來,互相映襯,從而描繪出充滿生機的鄉村晚景圖。③寫作的角度由遠及近。頷聯中“青煙一去”是遠景,“白鳥雙來”是近景,由遠及近,先寫青色的煙霧消散,遠處的河岸輪廓清晰可見,再寫近處一對白鳥悠然地站立在高大的喬木之上,遠近結合,使作者描寫的畫面更有層次感。17.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焉、淫、誹、闌。18.A迎難而上(知難而上)
B初露鋒芒(卓有成效)19.①而是連接粵澳兩地的橋梁
②二是設立執行委員會20.C21.秉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達成“粵澳共管、澳門主導”的共識,積極推進法治建設、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探索出一套以工作流程、操作規程及議事程序為核心的工作框架。22.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于2021年開啟健全“四共”新體制探索,組建管理委員會,設立執行委員會,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機構。目前已見成效。【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能力。第一空,文中強調橫琴面對制度機制的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英文版設計合同協議
- 英文石材訂購合同協議
- 船員專用勞動合同協議
- 荒山承包合同轉讓協議
- 自愿放棄執行合同協議
- 2025年保密法在線培訓單位考試題庫及答案【各地真題】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保密知識競賽必刷50題》考試題庫附參考答案(突破訓練)含答案詳解
- 2025年保密法基礎知識考試題庫帶答案(A卷)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年黑龍江省《保密知識競賽必刷50題》考試題庫(綜合卷)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試題庫附完整答案【網校專用】附答案詳解
- 2025屆浙江省學軍、鎮海等名校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韋氏測試題及答案
- 歷年貴州特崗試題及答案
- 2025怎樣正確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與理論邏輯?(答案3份)
- 國家開放大學《工具書與文獻檢索》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及作業1
- GB/T 45501-2025工業機器人三維視覺引導系統通用技術要求
- 財務英文詞匯大全
- 培訓課件 -溝通的方法 -溝通訓練營 脫不花
- 工廠如何消除靜電與防止靜電實踐篇
- 我學會了洗碗作文
- 武漢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