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1~2022學年下學期期中高二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明英宗在位時,對司禮監的倚重逐漸壓倒內閣,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開明代室官專政先聲。英宗北伐失利后,明景帝以王振禍亂朝政為由,大力起用內閣重臣。這反映了當時()A.內閣與司禮監分權制衡 B.皇權強化趨勢較為明顯C.國家處于內外交困局面 D.文官巴結宦官以求升遷2.北洋政府逐步確立了較為完備的文官糾彈制度,設立行政監察機構——肅政廳,專門糾彈官吏失職等違法案件。從當時的糾彈實例來看,被糾彈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為巡按使,最多的是縣知事。文官糾彈制度的建立A.解決了軍閥割據問題 B.加強了對官員的監督C.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 D.鞏固了基層民主制度3.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各國對臺灣問題的不同態度,創造了多層次的不同建交方式,如完全建交、“半建交”和“暫不建交”(只建立商貿關系)等。在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和發展關系方面,也提出區別對待的方針。這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A.踐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C.受到國際形勢的深刻影響 D.實行“一邊倒”政策的必要性4.15世紀末,哥倫布第二次遠航美洲時,將水稻等作物帶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隨后的一兩個世紀內,水稻種植逐漸擴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區。18世紀以后,北美的水稻種植業進入到黃金時期,稻米成為純粹的經濟作物。由此可見,水稻在北美的播種A.改變了北美居民的飲食習慣 B.提高了北美農業的集約化水平C.為北美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D.推動了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5.如表是1989-2001年中國經濟增速統計表。造成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增速較快的主要原因是1989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4.1%9.2%140%10.9%9.3%7.6%A.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得到深入開展B.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勢趨于緩和C.亞太經合組織拓展了中國海外市場D.浦東開發使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加強6.如表所示為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中期英國頒布的一系列法律。這反映出,此時期的英國1875年1866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9年1952年《公共衛生法》《環境衛生法》《工業分布法》《新城法》《城鄉規劃法》《國家公園和鄉村通道法》《城鎮發展法》A.“城市病”的急劇惡化 B.政府重視城市建設C.工業化進程飛速推進 D.議會權力逐漸擴大7.墨家尚賢,認為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二者都()A.反映了民眾的迫切愿望 B.具有一定革新思想C.重視提升個人道德修養 D.維護西周禮樂制度8.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法國的貴族與中產階級們紛紛仿效路易十四,將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國式的,并高價購買中國瓷器來裝飾自己的屋子。英國的王公大臣和上層社會的貴族等也莫不如此。這反映了當時中華文化()A.具有無與倫比的先進性 B.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C.受到歐洲社會上層推崇 D.成為歐洲反封建的武器9.《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史詩敘述了英雄人物吉爾伽美什的活動,并穿插了大量包括洪水故事在內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生動反映了古代()A.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 B.埃及人關于人類起源的看法C.漢謨拉比時代臣民的社會生產情況 D.阿拉伯人在麥加的詩歌比賽10.亞里士多德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第一次對人類的藝術活動——戲劇,做出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闡述。他認為戲劇源于模仿,但悲劇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幸福與不幸皆系于行動。這表明他()A.對現實社會悲觀失望 B.反思雅典民主政治C.將戲劇視為政治工具 D.具有人文主義精神11.公元前10世紀,在居住于印度的雅利安人那里產生了婆羅門教,其典籍是《吠陀》。雅利安文化及其醫學的來源是四部《吠陀》經。這些典籍()A.推動了佛教思想的產生 B.是研究印歐人舊俗的重要史料C.介紹了印度歷史起源 D.全部帶有強烈的社會平等觀念12.如表所示是前3000~前1000年印歐人遷移情況表。由此可知,印歐人遷移()時間遷出地遷入地結果前3000~前1000年歐洲歐洲、亞洲印歐人發展成為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A.使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建立了強大的帝國 B.推動了地跨亞歐三大洲的波斯帝國的建立C.促進了連通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的形成 D.對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3.1929年大危機發生后,歐洲在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眾多的難民,比較典型的是猶太難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難民主要產生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從總體上看,這些難民群體的形成()A.都與政治因素密切相關 B.根源于社會經濟環境的惡化C.主要由民族矛盾所引發 D.超出了聯合國難民署管轄范圍14.據下面兩幅圖可知()A.漢代社會一度戰亂頻繁 B.絲綢之路逐漸走向衰落C.中西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D.河西走廊始終暢通無阻15.20世紀初期,法國設計師波烈推出的一種中國大袍式寬松女外很快獲得巴黎女性的歡迎,并將它命名為“孔子”,他說:“這時我對傳統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從頸到膝都被束縛著的女性軀體,必須得到解脫。”這一設計A.體現了一定時代精神 B.借助儒學宣傳政治革命C.大都以東方元素為主 D.具有明顯的反專制色彩16.拿破侖在1805年擊潰第三次反法同盟、占據萊茵河左岸及許多小邦國后,在那里趕跑了封建王公貴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種徭役和封建貢賦等,消滅了封建特權等級制度,宣布公民平等與自由。由此可見,拿破侖對外戰爭()A.消滅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B.推動了帝國的建立C.促進了歐洲近代化進程 D.消極性大于進步性17.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指出,政府發展經濟時需依賴家庭的凝聚力、影響力來穩定社會秩序,傳承節儉,刻苦、孝順,敬老、求知等美德以造就有生產力的人民。這表明新加坡()A.政府重視清除殖民主義的殘余 B.經濟的發展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C.吸收西方文化以改造儒家文化 D.以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治國18.在20世紀20-30年代的蘇聯,社會聚焦于科學成就,歷史遺跡和文化遺址多視為“過去的殘余”,有些古老的建筑(如教堂)甚至因被視為有害的存在而被搗毀,有部分學者提出了保護歷史遺跡的倡議但并未引起政府重視。這說明,此時的蘇聯A.文化保護政策呈現出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B.關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待加強C.民間社會缺少對歷史文化遺跡的必要認知D.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文化遺產的保護19.有學者指出,從陜西半坡文化遺址出土的數百件石網墜和制作精美的骨魚叉、魚釣鉤,可以了解到魚類為當時饑寒交迫的人們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資料,因此,多數考古學家把魚紋圖形確認為半坡人的圖騰也不足為奇。這可用于說明,在當時()A.母系氏族社會走向衰落 B.原始農業得到較快發展C圖騰崇拜受到廣泛推崇 D.采集漁獵仍占重要地位20.有學者提出:周朝興盛于“封建”(分封制)。因為“封建”,諸侯保一地民眾平安;因為“封建”,“中國”的概念由“中原腹地”擴展到“四海之內”;因為“封建”,狄入中原為中山國,華(服章之美)夏(禮儀之大)文明震懾一方。由此可見,該學者認為分封制()A.傳播了華夏文明 B.使周朝長治久安C.培植了割據勢力 D.以宗法制為基礎21.《秦律》規定:官吏不得在同一時期從同一戶家庭的適齡男子中抽調兩個以上的勞動力去服兵役;只有在運送任務緊急而又不能滯留的情況下,才允許興發徭役;農田春忙季節,不對百姓隨意興發徭役。據此可知,秦朝()A.管理制度十分嚴格 B.實施暴政導致速亡C.注意保護農業生產 D.推行重農抑商政策22.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中,通過對十一個酷吏的白描式描寫,將秦朝、漢初刑罰的嚴厲程度所造成的結果進行對比,間接表露了自己反對苛政的愿望,并感嘆:“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污者足以為戒。”這表明他()A.認為吏治是國家存亡的關鍵 B.受到當時主流思想影響C.敢于揭示西漢朝政腐敗現象 D.竭力批判現存統治秩序23.下圖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遷徙示意圖。這可用于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遷徙是()A.經濟格局變化的原因 B.北方短暫統一的原因C.政治中心南移的原因 D.北方經濟落后的原因24.在中朝制度下,決策事務多操于禁省,皇帝親自過問一切政務,正所謂“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而臺閣本質上是皇帝的秘書侍從。在三省體制下,各省已是法定的政權機關,而不是皇帝的個人附屬機構。這說明三省制()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削弱了專制皇權C.維護了宰相權力 D.促進了階層流動25.唐代有一定規模的佛寺,往往會附設教育兒童的學校;各地的寺廟既能為過往行人提供食宿,也能常作為文人墨客聚會之所,舉辦送別宴會一類的活動。這反映出唐代A.佛教被普遍接受 B.佛教影響面廣 C.寺院徹底世俗化 D.儒學日漸式微二、多項選擇題26.經濟危機期間,美國舉辦了龐大的公共工程,其直接受益人有2500萬人以上。這些工程所需的大量開支,來自政府的財政干預,部分開支為美元貶值所造成的通貨膨脹所得。美國的這些舉動()A.推動了社會就業 B.改善了人民生活C.維護了政府形象 D.穩定了金融秩序27.1905年京漢鐵路正式通車后,武漢鬧市區不再局限于長江邊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稱為“草廬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諶家磯一帶,也變得“三十里幾比室直連矣”。由此可見,近代中國鐵路建設()A.推動了人口向鬧市聚集 B.促進了城區面貌的變遷C.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 D.改變了城市的建筑格局28.中國古代在政治上強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強調“以德服人”,反對“以力服人”,這些都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該內涵是()A.管理社會不需要利用刑罰 B.道德追求要摒棄個人私欲C.用道德禮制維護社會秩序 D.注重人際關系的和諧友好29.亞歷山大帝國分裂時期的君主們都在不斷推行希臘文化,所以,在西亞和北非的土地上,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希臘的詩歌、悲劇、喜劇、哲學、運動會、體育場所、劇院等都在這些地方結出碩果。這表明亞歷山大東征()A.促使世界文化泛希臘化 B.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融C.全方位傳播了希臘文化 D.消滅了西亞和北非文化30.隋朝初年,幣制紊亂。楊堅于開皇元年(581年)制定了新五銖錢,禁止古錢和私錢流通。隋煬帝時,政治腐敗,私鑄盛行,錢幣又混亂起來。除錢幣以外,絹帛也被當作貨幣使用。這反映出隋朝()A.絲織業市場化程度高 B.幣制演變受時局的影響較大C.中央對地方管治有限 D.貨幣政策調整較為簡單粗暴三、非選擇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始于齊國,集大成于秦國。齊相管仲順應歷史潮流,進行了社會體制上的變革。《管子》卷八《小匡》記載,“乃制五家以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以為軍令”,“是故卒伍政定于里,軍旅政定于郊,內教既成,令不得遷徙”。由于打破血緣氏族,以地域為行政單位,宗法壁壘被削弱,過去分屬于各諸侯邦國的個人成為國家編戶的成員,以華夏為主體的“大九州”觀念產生了。其后楚、魏、秦的變法,本質上都是管仲變革的繼續與延伸。變法既成功地將古老的族姓宗法政治體制轉化為王權直接統領下的君主專制的官僚政治體制,使君主集權下的新的階級分層有序化;同時又在富國強兵的基礎上,以強兼弱,西周時千邦林立的分散局面被十幾個強大的邦國并立的局面所代替,而“諸夏”也在這種時代的進程中逐漸凝合為具有利益共同性的“華夏”(漢)民族共同體。材料二兩漢時,匈奴與西域各族人民,往往稱漢朝百姓為“秦人”“漢人”,漢朝百姓亦自稱“漢人”,漢官吏、軍隊則自稱或被他稱為漢吏、漢軍、漢兵。當時人還常將胡漢、夷漢等并稱,漢朝滅亡后,“夏”“漢”作為習慣的族稱被保留下來。《南齊書·王融傳》記載,王融曾上疏稱:“又虜前后奉使,不專漢人,必介匈奴。”唐時,邊疆民族稱華夏人為漢,自己不諱言蕃。在唐軍隊中有“蕃漢”將領分掌兵權,在唐朝廷中有“蕃漢官”治事。“漢”作為專指族稱逐漸被固定。——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禹階《華夏民族與國家認同意識的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國時代社會改革興起的背景,并說明春秋戰國時代社會改革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作為專指族稱的表現,并綜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華夏民族共同體的認識。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希臘的教育①斯巴達教育:重視軍事、體育教育,教育方法比較嚴苛②雅典教育:注重德、智、體、美等公民綜合素質的培養中世紀西歐的教育教育為宗教神學服務。教會學校幾乎是這個時期唯一的教育機構,教師主要是教會的神父或工作人員近現代歐美的教育歐美各國普遍實施中等義務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