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件-期貨投資和期權_第1頁
大學課件-期貨投資和期權_第2頁
大學課件-期貨投資和期權_第3頁
大學課件-期貨投資和期權_第4頁
大學課件-期貨投資和期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貨投資和期權

InvestmentinFuturesandOptiononfutures我們的教材期貨投資和期權的課程結構期貨交易簡介:期貨交易的沿革與發展;期貨交易的運行;期貨交易的流程:中國期貨交易沿革

期貨交易的主要功能:套期保值;投機期貨價格理論期貨交易品種:商品期貨;外匯期貨;利率期貨股指期貨期權交易期權價格模型期權交易策略期貨投資的知識結構期權投資的知識結構

主要參考書和網站:期貨交易與期權趙曙東南京大學出版社期貨、期權及衍生工具赫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交所:/中國期貨協會:/鄭交所:/上交所:/紐約商品交易所(CBOT)/index.aspx紐約商業交易所(CME):/倫敦金屬交易所:http://www.lme.co.uk/

課程考核方式:

平時成績:20%(出勤率、課堂參與度)

期末考試:80%(閉卷考試)

第一章

期貨交易的沿革與發展

第一節期貨交易的概念

現代市場交易的方式有現貨交易、遠期交易、期貨交易以及期權交易。

現代市場的交易方式是人類在商品交換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每一種交易方式的產生,是對已經存在的交易方式功能的補充和發展,新的交易方式將提高商品交易的速度、增加商品交易的機會、減低商品交易的成本、提供規避交易風險途徑和開辟新的投資機會。

現貨交易(spottrade)

是以貨幣為媒介,在買賣雙方就商品的質量、數量和價格確認并且達成口頭或書面的合約以后,即刻或在較短的時期內(2--7天)進行現貨交割(delivery)貨款

現貨交易局限性:

1、現貨交易存在一定的交易風險。在現貨買賣雙方對交易商品的品種、質量、數量、價格、交貨時間、地點和付款方式確認以后,如果商品價格發生波動,交易者將無法規避價格風險;

2、價格信息的不完整性。現貨交易形成的現貨價格只能反映商品市場即期的供給和需求,不能預示將來時期的商品供求趨勢變化。商品市場遠期供需信息的缺失既不利于廠商制定生產和銷售計劃,也不利于消費者安排消費;

3、交易成本比較高。現貨交易大多是買賣雙方的直接交易,一般情況下,交易過程中沒有交易中介的參與,交易者需要花費搜尋成本去了解市場和對方的資信,而且在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交易毀約、貨款拖欠等風險。

遠期交易(forwardtrade)。

遠期交易是交易雙方經過協商,以合約(contract)的形式對交易商品的品種、質量、數量和價格確認,并且規定雙方在將來某一時刻和地點實行現貨交割。

遠期交易形成的價格信息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將來市場供給和需求的預期。遠期交易形成的價格使得商品供需趨勢的透明度大大增強;

遠期交易合約對交易雙方具有一定的約束性,鎖定了將來交割期的價格,給交易者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的工具。

遠期交易局限性:

1、信息的不完整性。由于有的遠期交易仍然是分散性交易和一對一的個別交易,這種遠期交易形成的價格信息往往也是局部市場的信息,代表性差;

2、交易成本比較高。由于有些遠期交易仍然是一對一的交易形式,有些交易缺少交易中介的參與。當交易雙方的資信度不確定時,也會產生毀約現象,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都會增加;

3、遠期交易合約的個性化強,不易形成二級市場,降低了避險功能。期貨交易(futurestrade)應運而生

期貨交易是在遠期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一樣都是現貨市場的衍生市場,是為了解決和克服現貨交易以及遠期交易中出現的矛盾,促進現貨交易的發展與深化而存在和發展的。期貨交易的特點1、交易的期貨合約必須是標準化合約。

所謂標準化合約是指對批準交易商品的品質、數量、交割地點、交割日期、價格的報價單位、每日價格的漲跌幅度限制等多項指標的內容的標準化。

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合約,都是由國家的期貨交易監控和管理組織,例如在中國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SecuritiesRegulatoryCommission,CSRC)、在美國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FuturesTradingCommission,CFTC)批準交易商品的標準化合約。

2、期貨交易必須遵從交易管理部門所制定的交易規則,以公開的形式進行。

例如在交易所指定的交易池內,或者在交易所設計的電子交易系統中進行交易。這樣,從形式上可以保證期貨交易的公開性,公平性和公正性。3、交易雙方必須通過交易中介結算。交易雙方的交易結果必須由結算所(ClearingHouse)進行結算。

期貨交易的交易風險由結算所承擔。4、期貨交易實行逐日結算制和保證金制等一系列制度。

結算所和經紀公司對交易者的交易頭寸和價位進行每日結算。交易雙方必須對自己的交易頭寸(position)交納規定的保證金(margin)。5、期貨交易的流動性比較強。

由于只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而且又有大量的投機者參與,期貨市場的交易效率比較高,交易者的交易頭寸容易對沖,從而降低了交易者進出市場的障礙和成本。

期貨交易的定義

期貨交易(Futurestrade)是指交易雙方或由其經紀人按照規定的交易程序和交易規則,在交易所內有組織的以公開的交易形式,例如公開喊價(Opencrying)或者電子交易系統的撮合,對由期貨交易管理部門批準的、在將來特定時點進行現貨交割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交易中介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區別1、交易的對象不同。2、交割的時間不同。3、交易方式不同。4、交易場所不同。5、結算方式不同。6、交易思維不同。

現貨交易

期貨交易交易對象千差萬別的商品本身。由國家相關機構批準的標的商品的標準化合約。競價方式一般是一對一談判,簽訂書面或者口頭合同,確定價格。采取公開叫價或者電子交易系統,采取一群買者和一群賣者之間的競價交易。交易場所

一般分散進行,不受交易時間、地點、對象的限制,一些生鮮和個別農副產品是以批發市場的形式來進行集中交易。必須在指定的,由國家相關機構批準的交易所內。進行交易。除了交易所允許的場外交易外,一切私下交易是違法的。交割時間往往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即時交易,或者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實物交收和貨款結算。成交和交割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離。結算方式往往采用一次性結清、到貨付款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結算。主要是以保證金制度為保障,每日結算盈虧。可以采取對沖交易和現貨交割的方式結算。交易思維

現貨交易中賣方要先持有商品才可以賣出,買方須支付現金才可購買。期貨交易是對將來的標的商品價格預期的交易,只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即使沒有持有商品也可以做空,將來不需要商品也可以做多。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的區別1、交易對象不同。

2、履約方式不同。

3、信用制度不同。

4、功能作用不同。

遠期交易期貨交易交易對象是交易雙方愿意提供和接受,由雙方個人協商達成的非標準化合同規定將來交割的商品。由交易所制定的,經過國家相關機構批準的某些特定商品的標準化期貨合約。履約方式主要采用實物交收方式,雖然也可轉讓,但已簽訂合約的最終履約方式是實物交割。所以遠期交易實際上是現貨交易。在期貨合約到期或時,可以采取實物交割與對沖平倉的方式了結頭寸,而大多數期貨合約都是通過對沖平倉的方式了結的。信用制度主要以個人信用為基礎,在遠期交易從交易達成到最終完成實物交割的時間內,可能有各種風險出現,毀約現象可能發生。以保證金制度為基礎,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每日進行結算,信用風險較小。功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規避價格風險特性,但是由于遠期交易的個性化較強,遠期合同流動性較弱,規避價格風險的靈活性較差,價格的置信度略低一籌。主要是價格發現,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的其他功能,如套期保值功能等。期貨交易的功能1、價格發現的功能

標準化期貨合約的交易,純價格市場。

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原則,排斥壟斷和價格操縱行為。我國大豆期貨和現貨價格變化

在實際的商品交易中,人們往往利用期貨價格預測相關的商品供求變化趨勢,或者作為遠期交易合約計價的基準價格。

我國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價格、上海金屬交易所的期貨銅價格、鄭州商業交易所的小麥價格、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價格,英國金屬交易所的金屬價格都成為國內外商業談判中的基準價格。

2、規避價格風險的功能

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存在于同一社會經濟體系中,是兩個平行的市場。

存在大量的套利者,在期貨合約到期時,期貨合約的價格會與標的商品現貨價格聚合(converge)。

因此,假設某交易者在標的商品現貨和期貨市場上,擁有相反交易方向的頭寸,例如在現貨市場上擁有多頭頭寸(Longposition),買進標的商品;而在期貨市場上擁有空頭頭寸(shortposition),賣出標的商品期貨合約。不管市場價格發生任何方向的變化,交易者在一個市場的虧損,可以被另一個市場盈利抵補。

3、降低交易成本

雖然交易者在現貨市場的頭寸都可以用期貨市場頭寸來替代,而且交易者可以用更低交易成本在期貨市場建立相應的頭寸。

例如,交易者可以在期貨市場上建立的股指期貨多頭以替代在股票現貨市場上買進與股票指數結構相同的組合投資頭寸,在期貨市場上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只是現貨市場上的1/15左右。4、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

由于期貨交易需要的保證金小于在現貨市場上實際支付的資金,而且交易雙方通過交易中介進行交易,交易風險比較低,期貨交易是對將來價格預期的交易,價格波動比較頻繁。期貨交易的這些特點,為投資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資和套利機會。

5、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

七十年代以來,金融期貨的發展,推動了期貨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跨國的期貨交易迅速發展,不僅給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的有力工具,而且提高了國際市場價格的透明度;國際投資者參與的跨越國界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已成為調節世界商品供求和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指標。期貨交易還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因此期貨交易發揮了促進了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功能。

第二節

期貨交易的歷史發展

贈送、物物交換、現貨交易、遠期交易、期貨交易以及期權交易

期貨交易方式是在人類商品交換方式發展過程中,萌發、成長、完善的。

英國經濟學家特維爾斯(Tweles)等人在研究歐洲中世紀交易法規中,提出了判斷市場是否正常運轉的三個基本指標:

①有無固定的交易場所;

②有無商品品質的分級標準和檢測條例;

③有無規定的交易合約形式。

遠距離的商品交易古已有之,期貨市場的歷史(包括期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最早的“期貨交易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000年的印度。隨后出現于古羅馬時代”。此時,歐洲開始萌發期貨市場的雛形。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例如腓尼基、希臘、羅馬和拜占庭帝國等經濟強國,都有過較大的商品交易網絡,已出現了中央交易所、大宗易貨交易、貨幣制度,以及帶有期貨交易性質的大量遠距離的或遠期的商品交易活動。腓尼基是古代文明中最早利用非現貨交易方式進行商業活動的民族。腓尼基商人有時會從買主手里接受一定的定金,等到貨物運到后再進行實物結算。

腓尼基(Phoenicians)是是公元前1200年的一個城邦國家,位于敘利亞沿岸,西臨地中海,東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亞細亞,南連巴勒斯坦,。腓尼基人因為發現了一種紫紅色染料而被古希臘人稱為“腓尼基”即“紫紅之國”,同時他們還以善于航海聞名于世,并創造出了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

在歐洲,現代期貨市場的雛形起源于比利時、荷蘭和英國13世紀開始的中古時代集貿市場。

13世紀,歐洲的比利時商人在普遍采用的即期交貨的現貨合同基礎上,開始出現根據樣品的質量而簽訂遠期交貨合約的做法,并于14—15世紀期間發展成為有組織的市場。在歐洲,正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探險航海家發現新航路之際,歐洲的貿易,商業交流從地中海移到大西洋,商業規模突破性地擴展之時,在北海沿岸的海港兼商業都市安特衛普(Antwerp)設立世界上第一所的商品交易所。那是1531年之事,象征著經濟上所謂的商業革命時代隆重登場。

大多數安特衛普的公民都認為他們城市的名字來源于荷蘭語“斷掌”(handwerpen)的意思,根據傳說,古時有個巨人,從經過的船長那里收取很高的通行費,年輕的勇士布拉博(Brabo)砍掉了這個巨人的手。在大廣場(Grote

Market)中央有一座青銅雕像,雕刻了布拉博扔巨人斷掌到斯凱爾特河的優美弓形身姿,這也是斯凱爾特河恢復自由通暢的一個標志。

在安持衛普交易所里,從北歐運抵的鯡魚已經可以借牌名和商品等級進行遠期交貨的合約交易。另外,未收獲的谷物、未開剪的羊毛、未成熟的水果等,均可以在交易所進行早期意義的期貨交易。

1114年,在法國的香檳地區(Champagne),貴族們開始舉辦全年性的集市,隨著季節變化,交易者們在市場交易不同的商品。香檳的貴族還給交易者提供安全保護,貨幣兌換和商品的倉儲設施等服務,貴族們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

在1570年,倫敦也建立了國內的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它是由提出過著名的“劣幣驅逐良幣”規律的金融家兼商人湯姆斯·格甫欣(ThomasGresham)創設的“英國皇家交易所(RoyalExchange)”。交易所主要業務是通過從事商品的現貨和部分遠期合約的交易方式來實現商品交割。

“英國皇家交易所”和“安特衛普商品交易所”一起被公認為是現代商品交易所的雛形。

隨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建立了糧谷交易所,出現了現代期權交易的雛形。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內,主要交易商品為谷物、鮮魚等,隨著殖民地進程的加快,相繼開設了可可、咖啡的交易;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開設了咖啡期貨市場,在咖啡交易中,依差價結算的期貨交易大為盛行。

商品的分級標準和檢測條例。

約在十三世紀左右,歐洲的商人們開始攜帶樣品參加交易,例如比利時商人。他們以樣品的品質為依據,談判價格以及以樣品作為交割商品的標準。直到十八世紀,巴黎食糖交易所才推出了比較正規的食糖和小麥等商品的分級和檢測標準方法。

商品的分級和檢測標準提高了商品的交易效率,有利于按質論價,減少了商業糾紛。商品的分級和檢測制度是交易制度化的標志之一。

在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陳列室里現在還陳列著十九世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使用的小麥分等分級的各種簡單設備,以顯示美國商品交易發展階段的標志。

規定的合約形式。

有資料顯示,西方最初的遠期合約也產生在法國香檳地區的貴族市場,據說是由法國貴族萊伯和格蘭杰制定的。最初,遠期合約稱之為“交易券”。交易券是用于現貨交易。交易雙方以交易券的形式,規定雙方在以后某一天交割商品。后來,交易券逐漸變成某種商品所有權證書,成為可以轉讓的單據,并且在交割現貨以前,交易券已經轉讓多次。

1697年,日本就開始稻谷的期貨交易了。當時的大坂(Osaka)稻米交易所交易規則已經基本體現了現代期貨交易的特點。

第三節日本早期的期貨交易

大坂稻米交易所的交易規定如下:1、每個交易合約的期限為4個月;2、一年有三個到期日的合約;3、每一種交易合約期限結束時,市場將關閉數天;4、僅僅進行稻米合約的交易;5、同期的合約必須是標準化合約;6、任何一期的合約所確定交易商品的基本等級,由交易者投票決定。一般有四個等級可以選擇;7、沒有用實物擔保的合約交易是合法的,即允許投機交易;8、交易的結算差額必須用現金支付;9、在某一合約到期前數日,持有這種合約交易者的頭寸必須全部結清;10、任何合約不允許延期到下一個合約期;11、所有的交易者必須在結算所建立帳戶,在到期日時,必須通過結算所清賬;12、任何毀約所造成的欠賬,由結算所承擔;13、結算所是非盈利機構,但是可以征收交易手續費;14、建立仲裁委員會,負責對有爭議的交易進行仲裁。第四節

早期的美國期貨貿易

美國的期貨市場是目前世界期貨交易的中心之一?;仡櫭绹缙诘钠谪浭袌霎a生的經濟背景和發展歷程,有利于加深理解期貨交易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條件和原因。

十九世紀初到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經濟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1、人口迅速增長。大量歐洲移民涌進美國。1860年與1790年相比,美國人口增長8倍;

2、非農勞力比重快速上升,城市人口急劇上升。1820年美國非農勞力比重為18%,1860年,非農勞力比重達41.06%;

3、城市工業結構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1860年美國制造業產值資料表明,產值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面粉加工業,棉制品業,木制品業。

可是,在這段時期內,美國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卻很不穩定。從1790年到1860年,美國發生過1819、1837和1857年三次經濟危機。在經濟危機期間,農產品的價格急劇下降。

在1833年,倉儲商們開始采用遠期合約進行交易,改善單一的現貨交易形式。這種交易方式既可以使農產品交易雙方穩定供給和需求關系,也有助于保障農場主的產品價格和降低商人的購入成本。

最早采用遠期合約交易的是玉米倉儲商。

在秋季,他們從農場主處購入玉米,然后將玉米倉儲一段時期,降低玉米的水分。第二年春天,河流解凍后,商人們才將玉米發運到外地。由于從購買到出售間隔數月,所以在倉儲期間,倉儲商面臨著相當大的風險。為了規避風險,他們在購進玉米后,立即前往芝加哥,與那里的玉米加工商簽定下一年交貨的遠期合約。

為了促進交易規范化和提高交易效率,1848年,82位商人在芝加哥協商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當時的交易商品主要有谷物、牛肉、豬肉、木材、鹽、酒、魚等等現貨商品。交易所采用的是會員制。每個會員的會員費為5美元。交易所不僅提供交易場地,而且在實物交割時交易所對交割的商品負責進行檢測、分級,以減少交易糾紛。

據芝加哥大火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保留的資料顯示,目前遺存的最早一份玉米合約是簽定于1851年3月13日,該合約的規模為3000蒲式耳。交割期為6月,交易價格低于3月13日當日的玉米價格1美分。

1859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BoadofTrade,CBOT)獲得伊里偌依州立法機構頒發的營業執照,并被授權制定交易規則、商品檢驗分級標準和仲裁商業糾紛條例。從頒發營業執照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1865年制定了期貨合約的標淮化協議《共同法則》,推出了第一個標準化的期貨合約,以取代原先沿用的遠期合司、內容包括:

(1)選入交易的商品必須是易于確定品級的;

(2)商品的品級須由正常的政府監察維持;

(3)支付須在交割時完成;

(4)價格須公開,任何交易者均可平等加入交易;

(5)買者和賣者均須有可靠的金融責任心;

(6)買者和賣者須有相當規模的人數,以確保持續的交易機會。

1882年,允許以對沖的方式了結頭寸;

1883年成立結算協會;

1925年成立芝加哥交易所結算公司(CBOTCC)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標準化期貨合約。標準化商品合約的推出使以期貨合約為交易對象的期貨市場正式產生,期貨交易的主要功能得以實現。

人們認為標準化合約是期貨交易時代開始的標志。

2006年10月17日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宣布已經就合并事宜達成最終協議,兩家交易所合并成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團。按照該協議條款,CBOT的股票持有者將獲得每股0.3006個CME的A級普通股票,或者與之等額的現金。合并后的公司被稱為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公司),總部將設在芝加哥。合并后的公司的資產總額據估計將達到250億美元,CME占其中的180億美元,CBOT約占其中的70億美元。原CME主席A.Duffy將成為合并后公司的主席,原CBOT主席CharlesP.Carey被任命為副主席,原CME首席執行官CraigS.Donohue成為合并后交易所的首席執行官,原CBOT的首席執行官BernardW.Dan被委派負責監管CBOT的業務直到合并完成。合并后的公司的董事會將由29名董事組成,其中CME委派其中的20名,CBOT委派其中的9名。合并后的交易所交易品種將涉及利率、外匯、農業和工業品、能源以及諸如天氣指數等其他衍生產品。CME表示,由兩個行業內領先的公司合并為一個公司,有助于鞏固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的成長能力。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交易所,平均每天將成交900萬手合約,成交金額接近4.2萬億美元。

中國期貨的發展

中國早期的期貨市場肇始于二十世紀初。雖然在1892年曾有外國人在上海建立了上海股份公所,但是由中國政府同意的,是1914年北洋政府農商部批準的,在上海成立的股票商業公會。上海股票商業公會實行會員制和交易市場,每日上午進行交易,可以進行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主要交易的品種有證券、標金、棉紗等三種。1914年底,北洋政府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所法》;1915年4月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所法細則》。1918年夏,北平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經營證券的現貨和期貨交易。

1921年3月.北洋政府頒布了《物品交易條例》,同年4月,又頒布了《物品交易所條例實施細則》。

交易所的交易有三種形式:現期交易、定期交易和約期交易。

現期交易又稱立時交易或現物交易,即看質論價,立即交割。對于大宗買賣。規定交割期限,證券7日內成交,物品5日內交割。

定期即期貨交易,買賣按規定日期交割,交割前合約可以買賣或對沖,算價差。

約期交易是指遠期合同交易。

期貨交易的合約是標準化的合約,除價格不定外,合約中商品的數量、質量、交貨時間、地點,均有標準的規定。交易方法、交易程序、買賣單位以及具體的辦理手續,都有嚴格的規定。

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舊中國將保證金稱為證據金。

證據金分為四種:本證據金、追加證據金、特別證據金、

預繳證據金。

交易中要求雙方具有正據金或追加正據金,違約后要以正據金補償。

交易價格形成方式主要分為兩種:自由叫價制和交易盤叫價制。

自由叫價制是指期貨交易的雙方在期貨市場內公開叫價的方式討價還價,形成價格。

交易盤報叫價是指買賣雙方根據交易盤中顯示的商品價格和期貨月份來確定買進和賣出。

交易費用的規定:一般包括兩部分,經手費和委托傭金。經手費按交易商品品種收?。晃袀蚪鸢唇浖o人公會議定的標準收取。交易所規定:交易所不能作本所股票的交易;嚴禁場外交易;嚴格審查交易所內職員的任職資格等。

結算制度的規定:結算公司的職員不能從事買賣活動;為客戶嚴守秘密;不得把公司與市場有關的資料提供給他人等;此外還對經紀人作了規定。

至此,具有法律依據和國家管理的中國早期期貨市場正式形成??傮w上看,舊中國對期貨交易的管理制度是比較完備的

1929年10月,國民政府頒布了《交易法則》,1930年1月又頒布了《交易所法施行細則》,對于規范和促進期貨市場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抗戰爆發后,上海、天津、北平相繼陷落,剛剛活躍的期貨交易再度衰落。

抗戰勝利后,上海、天津等地的證券交易又逐漸活躍起來,1946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定立。1945年8月,天津華北證券交易所復業。但由于不久內戰爆發,期貨市場又跌入低潮。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當時的政治、歷史和經濟體制的原因,交易所有的被查封,有的經營活動受到極大限制,直至1952年完全停辦,期貨市場從此在中國大陸絕跡。

世界各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先發模式,例如日本和美國的模式。

二是后發模式,例如韓國、香港的模式。1988年5月國務院決定進行期貨市場試點,但是我國期貨發展采取了所謂的探索模式,不立法先發展,試圖走出新的發展道路。

我國的期貨交易大體經歷了不規范發展期(1988-1995年)、整治期(1997年-1999年)及規范發展期(從2000年開始)四個階段。(一)不規范發展期

(1988年~1997年)

1988年5月國務院決定進行期貨市場試點,并將小麥、雜糧、生豬、麻作為期貨試點品種。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準,以現貨為基礎,逐步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開業。

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屬期貨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級鋁的標準化合約,正式的期貨交易真正開始。之后,各期貨交易所陸續成立,開始期貨交易。試點初期,受行業利益驅使,加上市場監管不力,沒有國家的期貨交易管理法規,交易所數量和交易品種迅猛增加,交易品種重復,僅銅、鋁等有色金屬品種就在九家交易所上市交易,一些不符合期貨交易的商品也被列入期貨交易的范圍;全國最多的時候出現了50多家交易所,當時世界上期貨交易所總數不過48所。市場交易品種達到30多個,開業的交易所有2300多個會員,期貨經紀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資公司)如果加上未登記注冊的地下期貨經紀公司和二級代理,當時期貨經紀機構達1000多家。有7大類50多個上市交易品種。各類機構只要在期貨交易所申請了席位,如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都可以參與期貨交易沒有任何約束。

在我國期貨市場盲目發展中,風險也在醞釀和積累。期貨市場中的會員及經紀公司主體行為很不規范,管理混亂,大戶壟斷、操縱市場、聯手交易、超倉、借倉、分倉等違規行為嚴重,還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貨經紀公司重自營輕代理的,這些行為投機性強,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嚴重扭曲了期市價格,不能發揮期貨對現貨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加大了風險控制的難度,阻礙了期貨市場的正常運行。

期貨交易十大操縱市場案例大多數發生在這一時期;盲目發展境外期貨交易,地下交易盛行,欺詐違法犯罪活動猖獗,當受欺騙的客戶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竟無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依。期貨一度被稱為“欺貨”,期貨交易的聲譽受到了嚴重損害。一家企業炒境外期貨交易,損失14億人民幣湖南省株洲冶煉廠原廠長曾維倫、株冶進出口公司經理徐躍東在1995年4月至1997年7月期間,違反國家規定,未經批準擅自從事境外期貨交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貿易集團公司統計,從1994年5月17日至1998年12月31日,虧損額達1.758億多美元,折合人民幣14.591億多元。曾維倫身為株冶廠長,明知開展國外期貨投機業務須報總公司主管部門審批,卻擅自決定從事境外期貨交易,多次參與期貨交易活動,同時對徐躍東負責的進出口公司監管不力,對徐躍東在期貨交易中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長期失察,應負主要領導責任。株冶進出口公司經理徐躍東利用曾維倫授予的權力,超出該廠制定的期貨交易方案,擅自作主大量賣空鋅期貨合約,且長期隱瞞不報,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應負直接責任。1993年11月4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開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頓工作,但是仍然沒有及時制定正式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當時的國務院證券委及中國證監會等有關部門雖然加強了對期貨市場的監管力度,但是仍然有15家交易所被確定為試點交易所。

在期貨外盤損失巨大的情況下,1994年也不得不暫停了期貨外盤交易;同年4月暫停了鋼材、煤炭和食糖期貨交易;10月,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

在沒有嚴格的管理規則和相互制約的組織機制下,利益集團的紛爭導致了1995年2月國債期貨“327”風波和同年5月國債期貨“319”風波。當年5月不得不暫停國債期貨交易,我國金融期貨夭折,我國期貨交易陷入低谷。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副總裁威廉.D.格羅斯曼當時評論道:“中國計劃將每一個成功的現貨和遠期合約市場發展成期貨交易所?!比欢爸敝两袢?,中國境內尚無按發達國家期貨交易所采取的標準運作方式,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中國至今仍未完全具備現代期貨交易所的三大要素:1、合約規定的完全合法化;2、合約的結算體系,即合約交易雙方的義務免除,交易所或其結算部門成為第三方,包括是對合約的賣方是買方,對合約的買方是賣方;3、“逐日盯市結算”體系,即依據每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向交易者催收虧損、支付盈余”整治期(1998年-1999年)1998年8月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開始了第二次整頓工作。在這次清理整頓中,期貨交易所撤并保留了上海、鄭州和大連3家,期貨品種壓縮為12個,這些品種是:上海交易所的銅、鋁、膠合板、天然橡膠、秈米5個;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綠豆、小麥、紅小豆、花生仁4個品種;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啤酒大麥3個品種,并且規定各個品種在各個交易所不再重復設置。

1999年5月,國務院才通過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并于1999年9月1日實行,中國證監會又組織制定了《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和《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這套法規對期貨市場各主體的權利、義務等都作了規定,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行為規范,也為期貨市場的監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證監會還統一了三個交易所的交易規則,提高了對會員的結算準備金和財務實力的要求,修改了交易規則中的薄弱環節,完善了風險控制制度。逐步規范階段(

2000年之后)經過兩年多的整合,期貨市場逐步走出低迷,出現較大的恢復性增長,期貨市場逐漸走向規范。2000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期貨經紀公司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12月中國期貨業協會成立。2004年,《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為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2004年先后上市了燃料油、棉花、玉米、白糖、豆油、PTA、鋅、菜籽油、塑料、棕櫚油等10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品種,黃金期貨也于2008年1月順利上市,從而使商品期貨交易品種達到17個。2006年9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股指期貨上市的制度和技術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投資者教育和培育工作深入開展,中介機構參與金融期貨相關的行政許可審批工作基本完成,相應的風險預警和處置體系以及監管安排基本到位。2006年建立了期貨交易保證金安全存管制度,從制度上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期貨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的問題。全面實施了期貨公司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指標體系,使期貨公司的經營規模與其資本實力掛鉤。2007年建立了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實施投資者利益補償機制。2007年4月,國務院修訂發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證監會八個配套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也已發布實施,為強化市場監管和發展金融期貨奠定了法規基礎。期貨監管權全部劃歸證監會。證監會下設期貨監管部,專門負責期貨市場監管。各地證管辦變更為證監局后也下設期貨處,負責各地的期貨市場和期貨機構,這就理順了中央到地方的監管體系。

交易所名稱交易所所在地農產品期貨品種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銅、鋁、鋅、鉛、黃金、螺紋鋼、線材、燃料油、天然橡膠大連商品交易所大連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聚乙烯聚氯乙烯焦炭鄭州商品交易所鄭州小麥(硬麥、強麥)、白糖、棉花、菜籽油、早秈稻、PTA(精對苯二甲酸)甲醇玻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滬深300指數期貨表1.3我國期貨交易品種(2011年)

圖1-4我國期貨交易成交額(1993-2008)單位:億元資料來源:國研網數據庫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為核心,以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各類自律組織規則為主體的法律制度體系。現行的期貨監管方面的部門規章有6件、規范性文件有31件。加上各期貨交易所及期貨業協會共制定了期貨行業自律規則79件,對期貨市場的交易、結算、交割、風險控制、違規處理以及從業人員管理、行業信息技術等內容進行了具體規范。

可是我國在期貨交易的管理法規上還有更基礎的工作需要去做,因為到現在為止,我國的期貨交易法還未誕生。當代期貨貿易的特點

一、國際期貨交易發展迅速,亞洲地區發展速度尤為特出。從2003年以來,世界期貨交易量迅猛增長,由該年的81.62億手合約增加到2009年的177億手合約,增長了216.9%,年均增長率為13.8%。圖1-5世界期貨、期權合約交易量(億手)

表1.2期貨合約交易量排名前10位的交易所*包括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資料來源:MattBlackman“KOSPI200指數期權: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金融衍生品”牟曉鳴/編譯期貨日報

北美歐洲亞太拉美2007年40.41

22.0927.579.932008年39.63

23.6128.188.582009年35.0921.4835.068.37表1.3世界各地區期貨期權交易量比重(%)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地區交易出現明顯下滑,而以中、印、巴、俄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和地區交易上升勢頭顯著。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共成交4.34億手,同比激增210.0%,居第10位;大連商品交易所期貨共成交4.16億手,同比增長30.6%,居第11位;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共成交2.27億手,同比微增2.0%,居第14位。中國臺灣地區期貨交易所期貨和期權共成交1.35億手,同比下降1.2%,居第18位;香港交易所期貨和期權共成交0.98億手,同比下降6.2%,居第20位。二、金融期貨成為主要的期貨商品,但是增長趨勢開始減緩

三、期貨交易所改制上市成為世界潮流之一首先、交易所的會員只是有權參與期貨交易所內交易的會員,而交易所的收益卻不能在會員間分配,缺乏激勵會員對交易所提出的管理和改進建議的動力;其二、管理效率不高的交易所不能適應全球期貨交易所之間的激烈競爭;第三、期貨交易所的會員制也限制了期貨交易所使用上市融資的渠道,成為期貨交易所擴大規模的障礙。

交易所公司化始于北歐的證券交易所。隨后芬蘭、丹麥的交易所也進行改制。

1996年澳大利亞交易所(ASX)經會員投票通過了股份化改制協議,并在1998年成為全球第一家進行公司化改制且其股票在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交易所;同年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也實現了公司化。

1999年10月27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董事局通過了公司化的決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也批準了他們的改組報告。

2001年2月22日,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全體會員進行了投票,一致通過了將IPE改革成營利性的公司的決議。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與香港聯合交易所(SEHK)改制合并,組成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2年12月6日,CME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期貨交易所,完成了由會員制向公司制的轉變。繼CME之后,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董事會也于2000年4月批準了非互助化改組計劃,從非營利會員制結構轉變成營利性組織。2000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了這個計劃。2005年10月21日,CBOT在國際證券交易所上市,也完成了向公司制的轉變。

四、期貨交易所通過合并,擴大規模提高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期貨交易所的另一個發展趨勢是通過合并的方式擴大規模,提高競爭能力。如日本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最多時曾達27家,到1990年,通過合并減少到16家,1997年11月減至7家,形成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東京谷物商品交易所為中心的商品期貨市場。

在歐洲,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于1992年兼并了倫敦期權市場,1996年又收購了倫敦商品交易所,已成為歐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期貨期權交易所。1998年的德國期貨交易所(DTB)和瑞士期權交易所(SOFFEX)合并成立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2002年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里斯本證券交易所和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所共同組建了泛歐交易所(Euronext)。按照日交易額計算,泛歐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二大衍生產品市場。

在美國,1994年,紐約商業交易所與紐約商品交易所實現合并,成為以金屬和燃料油為主的期貨交易所。

1998年紐約棉花交易所和咖啡、糖、可可交易所合并成立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

2004年EUREX登陸芝加哥設立交易所;2005年EURONEXT和紐約石油交易所(NYMEX)聯合。

為了應付歐洲交易所EUREX的挑戰,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將合并提到了議事日程:2003年CBOT將自己的清算業務納入CME的清算所,組建統一結算體系。2006年10月17日CME和CBOT宣布已經就合并事宜達成最終協議,兩家交易所合并成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公司),總部設在芝加哥。合并后的公司的資產總額據估計將達到250億美元,CME占其中的180億美元,CBOT約占其中的70億美元。交易品種將涉及利率、外匯、農業和工業品、能源以及諸如天氣指數等其他衍生產品。交易所每日平均交易量在900萬手合約,交易額達到4.2萬億美元左右,成為全球第一大交易所。2008年3月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達成協議,后者以股票加現金的方式實現對前者的收購,涉及資金約94億美元。

五、電子交易系統成為期貨交易的主導方式實現全球24時交易

圖1-7Globex日均成交量(千手合約)資料來源:FTA歐洲國家的期貨交易所也紛紛使用電子交易系統,例如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的APT系統、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的NSC系統、歐洲期貨交易所的Eurex系統等。這些電子交易系統憑借著無時空限制、多樣化的品種、開放的交易、市場良好的流動性的優勢為客戶提供了高效的服務。

六、期貨交易新品種層出不窮,成為交易所競爭的有力手段1997年6月韓國證券交易所才推出的KOSPI200指數(KoreanStockPriceIndex200)期權交易。該品種的特點是合約的名義價值較小,吸收了大量的散戶投資者。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E-moniS&P500期貨(1997年推出)和E-miniNasdaq100期貨(1999年推出)。2006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引進了波動率期權(volatilityoptions)。2009年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交易的VIX期權交易量已經達到了3300萬張,同比增長28.2%,

2008年被引進歐洲期交所的歐洲Stoxx紅利指數期貨(dividendindexfuture)合約。這個合約的標的物是歐洲Stoxx指數中所涵蓋的上市公司的紅利回報,這個合約的交易量已經達到了250萬張。

NYSELiffe交易所也推出了一個基于FTSE100所包含的公司的紅利回報為標的商品的產品,

2009年3月,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始提供螺紋鋼(steelrebar)期貨合約。截至2009年年底,有超過1.62億張螺紋鋼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而成為世界上交易最活躍的金屬合約。目前,國際期貨市場還推出了一些“非傳統商品”的期貨合約上市,如天氣指數、排污權以及住宅期貨等。

七、期貨期權交易的衍生風險巨大,成為各國關心的重點

1、期貨交易與現貨、遠期交易的區別是什么?2、期貨交易的功能是什么?3、簡述日本期貨交易發展的歷程。4、簡述美國期貨交易發展的歷程。5、簡述中國期貨交易發展的歷程。6、簡述現代世界期貨交易發展的特點。第五節當代期貨貿易的特點

1.國際期貨交易發展迅速。2.金融期貨成為主要的期貨商品。3.全球期貨交易24小時化,連網合并發展迅速,(芝加哥交易所和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建立了共同對沖體系,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之間建立了共同對沖機制。)1994年紐約商品交易所和紐約商業交易所宣布合并)4.現代套期保值替代了傳統式套期保值。5.電子式期貨交易開創新的交易形式。6.各國的期貨交易競爭焦點在交易費用。7.期貨和期權交易的衍生風險加大.8、改制上市成為潮流,期貨交易所由會員制改制為公司(主要由于內部和外部競爭所致制;)

期貨市場24小時運作CBOT的交易品種

1848

Tomeettheneedforacentralmarketplace,theChicagoBoardofTrade(CBOT?)isfoundedby82Chicagomerchants,andsettlesintoitsfirsthomeabovetheGageandHainesflourstoreat101S.WaterStreetwhereitwillmeetuntil1852.

1849-50

"Toarrive"contractscomeintouseforfuturedeliveryofflour,timothyseedandhay.

1851

Theearliest"forward"contractfor3,000bushelsofcornisrecorded.Forwardcontractsgainpopularityamongmerchantsandprocessors.

1859

ExchangereceivescharterfromStateofIllinois.Exchangeismandatedtosetstandardsofquality,productuniformityandroutineinspectionsofgrain.

Membershipduesareraisedfrom$2to$3,andtheCBOTbecomesacorporationthroughspecialIllinoislegislativeaction.

1860

CBOTsponsorstheBoardofTraderegimentsintheCivilWarand$220,000israisedforthewareffort.

1861

TheCivilWarbegins.CBOTfinancesformationofthreeregimentsandanartillerybatteryfortheUnionArmy.CBOTadoptsgoldcoinasitsstandardofvalue.

1865

CBOTformalizesgraintradingbydevelopingstandardizedagreementscalled"futurescontracts."CBOTalsobeginsrequiringperformancebondscalled"margin"tobepostedbybuyersandsellersinitsgrainmarkets.

1871

GreatChicagoFiredestroysCBOT'sfirstbuildingandallrecordstherein.TheCBOTopenstwoweeksafterthefireinatemporarywoodstructurecalledtheWigwam.

1873

WallStreetpanicof1873.CBOTremainsopeninspiteofthefailuresbydozensoflargefinancialinstitutions.

1877

Futurestradingbecomesmoreformalizedand"speculators"enterthepicture.1885

Asaresultoftheexplosivegrowthoffutures,theCBOTerectsanewbuildingatLaSalleStreetandJacksonBoulevard,theChicago'stallestatthetime.It'sthecity'sfirstcommercialstructurewithelectricallighting.

1922

ThefederalgovernmentestablishestheGrainFuturesAdministrationtoregulategraintrading.

1929

Exchangeoutgrowsitsbuilding,temporarilyrelocatestoquartersatClarkandVanBurenstreetswhilenewbuildingiserectedattheLaSalleandJacksonsite.

1930

CBOTmovesintoitscurrenthomeatLaSalleandJackson.1936

Soybeanfuturestradingbegin.

1948

CBOTcelebratesits100thanniversary.

1950-51

Soybeancomplexcompletedwithintroductionofsoybeanoilandmealfutures.

1956

TheCBOThiresitsfirstpaid,non-memberpresident.RobertC.Liebenow,34,istheyoungestpersontoholdthepostofCBOTpresident.Atthesametime,JuliusMayeriselectedthefirstCBOTChairman.CBOTintroducestheindustry'sfirstexaminationforcommoditybrokers.

1967

Newelectronicpricedisplayboardsareinstalledonthewallsabovethetradingfloors.Pricereportingtimeiscuttoseconds.

1968

Icedbroilers,theCBOT'sfirstnon-grainrelatedcommodity,begintrading.1969

TheCBOTendsits121-yearall-maletraditionbyadmittingCarolJ.Ovitz,assistantvicepresidentofMitchellHutchins&Company,andMrs.VirginiaHansen,agrainsolicitorforSimeralCommoditiesInc.,intomembership.

1973

MembersoftheCBOTfoundChicagoBoardOptionsExchange(CBOE).TradingbeginsinspaceadjacenttoCBOTtradingfloor.

1975

CBOTlaunchesfuturesonGovernmentNationalMortgageAssociationmortgaged-backedcertificates(GNMAs)--itsfirstfinancialfuturesinstrument.

1977

CBOTintroducestheU.S.Treasurybondfuturescontract.1980

OnJanuary7,tradingissuspendedafterPresidentCarterhaltsgrainshipmentstotheSovietUnion.TradingresumesonJanuary9.

1982

CBOTlaunchesoptionsonU.S.Treasurybondfutures.

CBOTopens32,000squarefoottradingfloorinbuildingaddition.

1984

TradinginoptionsonagriculturalfuturesbeginswithCBOTsoybeanfutures.

1987

CBOTeveningtradingsessioninauguratedforinterestratefuturesandoptionsonfutures.

CBOTmarketsremainopenthroughoutOctoberstockmarketcrash.--theonlymajorexchangeintheworldtooperatewithoutinterruptionduringthefinancialcrisis.

1992

ChicagoRiverfloodstunnelintheLoop,shuttingdowntrading.

1997

CBOTlaunchestheCBOTDow

Jones

IndustrialAverageSMIndex?

futuresandoptionsonfuturescontracts.

1998

OnApril3,theCBOTcelebratesits150thAnniversary.

OnSeptember28,theBoardofDirectorsestablishesside-by-sideopenoutcryandelectronictrading,providingtradingopportunityforthosemembersandfirmswhowishedtotradeontheCBOT’selectronictradingsystemProjectAduringtheday.

2000

OnJanuary1,theCBOTsuccessfullytransitionstoY2K.

OnAugust9,theCBOTisreincorporatedinDelawareasaDelawarenot-for-profit,nonstockcorporation.

OnAugust28,theCBOTlaunchesanewelectronictradingplatformcalleda/c/e,replacingProjectA.

OnOctober12,theCBOTmembershipvotestoreducethesizeoftheBoardofDirectorsfrom27to18.

2001

Chicago'sfourfinancialexchangescloseonWednesday,September12inrecognitionofthetragiceventsofSeptember11.

CBOTlaunches10-YearInterestRateSwapfutures.

2002

CBOTlaunchesanumberofnewproducts,including$5.00mini-sizedelectronicDow?

futures,5-YearInterestRateSwapfutures,10-YearMunicipalNoteIndexfuturesand10-Yearand5-YearInterestRateSwapoptions.OneChicagojointventureexchangelaunches,tradingover3,000contracts(representingmorethan300,000sharesofcommonstock).2003

OnJanuary10,theCBOTannouncestheapprovalbytheexchange’sBoardofDirectorsofanagreementtolicensetheLIFFECONNECT??technologytopoweritselectronictradingplatform,replacingthea/c/esystem.Afewmonthslater,onApril16,theCBOTandCME?jointlyannouncesigninganagreementfortheCMEtoprovideclearingandrelatedservicesforallCBOTproducts.

TheswitchtothenewelectronictradingplatformandtheCME/CBOTCommonClearingLinkissuccessfullycompletedsimultaneouslyonJanuary2,2004.

2005

OnMarch23,theCBOTsuccessfullylauncheditsEthanolfuturescontract.OnApril14,theCBOTannouncedthatanoverwhelming99percentofthevoteswerecastinfavoroftheCBOT’srestructuringproposal,whichincludesthedemutualizationoftheExchangeintoafor-profit,stock-basedholdingcompanyandfor-profit,membershipexchangesubsidiary.OnJune9,theCBOTcelebratedthe75thanniversaryoftheExchange’slandmarkbuilding;CBOTrededicatestwostatuesthatoncestoodattheentranceoftheoriginalCBOTbuildingcompletedin1885.OnOctober19,CBOTHoldings,Inc.,hasits

ClassAcommonstocklistedontheNewYorkStockExchangeatapriceof$54.00pershare.2006TheCBOTannouncedthattheExchangeachieved

thehighestyearlytotalvolumerecordedin

itshistory,withmorethan674millioncontractstradedin2005.OnJanuary6,2006,U.S.PresidentGeorgeW.Bush

touredtheCBOTagriculturaltradingfloor,becomingthesecondU.S.ChiefExecutivetovisittheExchange.OnApril26,2006,theCBOTannouncedthatit

willincreaseglobalaccesstoitsbenchmarkAgriculturalproductsbyofferingtradingofCBOTfull-sized,physicallydeliveredAgriculturalfuturescontractsonitselectronictradingplatformduringdaytimetradinghours.

TradingisexpectedtobeginonAugust1,2006.August1,2006,markedtheCBOT's

historiclaunchofelectronicagriculturalfuturestradingside-by-sidewiththeopenauctionmarketduringdaytimetradinghours.

近幾年世界期貨和期權市場發展趨勢1、2003—2007年,世界期貨交易量迅猛增長,由81.62億手增加到151.86億手,增長86.05%,年均增長率為16.8%。2008年全球在交易所內交易的期貨與期權交易量高達176.53億張,比2007年增長了13.7%。2、期貨交易中仍以金融期貨為主,金融期貨交易量由74.78億手增加到137.84億手,5年增長84.3l%,低于世界期貨整體發展水平,在世界期貨交易量中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由91.62%下降到90.77%;3、商品期貨交易量由6.84億手增加到14.02億手,5年增長105%,高于世界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