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試題分值:100分測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共25小題,滿分50分,每小題2分)1.某校夏令營活動將帶領同學們參觀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在遺址中會看到的是()A.打制石器 B.人面魚紋彩陶盆 C.中國最早的銅刀 D.鐵臿2.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豬紋陶缽(如圖)。該陶缽的外壁刻著一只造型逼真的豬,展現了7000多年前野豬向家豬過渡階段的形態。該陶缽反映了當時()A.正處于舊石器時代 B.原始農業已興起 C.已經進入青銅時代 D.早期國家的產生3.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4.下列生產工具的演變可以反映出()A.生產力的發展 B.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C.人力獲得解放 D.農作物品種的增多5.某班進行“古代貨幣”項目學習,下列可作為秦朝貨幣的展覽的是()A. B. C. D.6.如圖片擬定標題,下列選項中合適的是()A.鹽鐵專賣想象圖 B.楚漢之爭想象圖 C.“文景之治”想象圖 D.“推恩令”實施想象圖7.費正清在《劍橋中國秦漢史》中提到:武帝時期標志著漢代歷史的新轉折。鞏固工作讓位于擴張和積極的主動行動……計劃組織經濟和增加國家的收入;計劃消除入侵的威脅和改善中國在邊遠地區的利益。漢武帝為增加國家的收入,計劃()A.積極擴張,掠奪財富 B.加重賦稅,增加收入 C.加強控制,削爵除國 D.立足國情,鹽鐵官營8.表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漢朝(中原)絲綢、漆器,開渠、鑿井等技術?核桃、葡萄、石榴、苜蓿、香料、玻璃等西域A.絲綢之路的開通 B.蒙恬痛擊匈奴 C.海外貿易的發展 D.文成公主入藏9.如圖的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得益于()南朝時,對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貿易增多,與東南亞地區的交往更加頻繁,還同天竺以及西亞、歐洲、非洲等地區有商品貿易交往。——《中國歷史》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文學藝術繁榮發展 C.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10.《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由此可知()A.江南地區開始開發 B.南方戰亂頻繁 C.經濟重心完全南移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11.七年級(1)班開展歷史主題學習,如表是他們搜集的資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最可能是()類型內容文獻《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史探討》壁畫南朝牛磚畫像磚文物南朝青瓷蓮花尊數據東晉南朝時期海外貿易數據A.南朝政權的更迭 B.江南經濟的開發 C.海外貿易的興盛 D.南朝文教的發展12.《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天下太平,氣候適宜,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布帛充足。這表明()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北方自然條件優越 C.北方農業人口增加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13.詩歌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唐詩《調笑令》曰:“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產工具()A.鐵農具 B.筒車 C.耬車 D.曲轅犁14.如圖三幅圖片是唐朝社會的主要文物,其反映的主題是()A.唐朝的社會生活 B.唐朝手工業發達 C.唐朝商業繁榮 D.唐朝農業技術先進15.如圖反映了唐朝陶瓷業()A.工藝水平高超 B.遍布沿海地區 C.產品種類單一 D.制作流程簡約16.舉辦“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應該入選“盛唐篇”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某歷史學習小組要舉辦主題為“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覽。如圖圖片應入選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8.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某地博物館收藏了如下歷史文物,能夠佐證()A.唐朝驛站制度比較發達 B.宋代的商業貿易十分繁榮 C.宋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D.元朝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19.《宋史?食貨志》中記載:“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內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材料反映出宋朝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是()A.社會相對安定 B.生產工具先進 C.自然條件優越 D.政府重視生產20.如圖中的三幅圖片是某校學生開展關于宋代主題學習收集的圖片,該圖可用于研究()《貨郎圖》(局部)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南宋紙幣“會子”銅版拓片A.手工業的興盛 B.農業的發展 C.文學藝術的燦爛 D.商業貿易的繁榮21.下列不是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原因的是()A.南方生產環境和條件比北方優越 B.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比較穩定 C.南方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先進,勞動力需求最大 D.南方統治者為壯大實力,重視發展經濟22.18世紀,“山西票號”在全國各地開設分號,后來還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羅斯設立了辦公機構。這反映了清朝前期()A.市井生活豐富 B.商幫實力雄厚 C.人口增長過快 D.手工工場出現23.影視作品折射出歷史冰山一角。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是兩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幫為背景的電視劇,這兩個著名的商幫來自()A.浙江、廣東 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蘇 D.廣東、福建24.以下屬于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表現的是()①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的推廣②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③形成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④絲織業等手工業有很大發展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5.如表為明清時期中國引進作物表。據此推知()作物名稱馬鈴薯玉米番薯包菜芒果菠蘿原產地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緬甸美洲A.注重海上絲綢之路交流 B.已受益于世界貿易的發展 C.與西域各地的聯系密切 D.農作物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二、材料題(共3小題,滿分50分)26.(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時我國商業發展到一個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種方格狀的坊市結構,到唐代,城市的擴大,居民的眾多,工商業的繁榮,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驛站渡口,形成了大的農村市場,這被稱為草市。到了宋代,商業的發展遂導致坊市制崩潰,因四川使用鐵幣不便,當地大商人就聯合發行一種紙幣,稱作交子。——摘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明清時期我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長途販運而廣泛流通,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品的地區性生產基地出現。因鈔易為政府濫用,又在中西方貿易中,中國是出超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種穩定的貨幣,于是民間漸棄鈔不用,改用貴金屬作為一般等價物,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摘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唐宋以后社會經濟新因素的成長,明清時期社會經濟向近代化的萌動,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出現的。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雖然也有曲折,也有波瀾,但始終具有不斷向前的活力。——摘自章開沅主編《中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歸納唐宋時期商業發展的表現。(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歸納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表現;結合所學,分析唐宋、明清時期貨幣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6分)(3)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經濟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4分)27.(16分)中國古代長期實行以土地稅為主,以商稅為輔的稅收制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土地被開墾并成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國家交稅,甚至有人化“公田”為“私田”,國家的財稅收入不足……公元前538年魯國的鄭子產提出了“作丘賦”。內容為:領主按丘征發軍賦,丘內新墾土田愈多,分攤軍賦愈輕。——《中國古代經濟史》材料二北宋真宗天禧末年至仁宗皇佑初商稅情況貨幣收入總額商稅收入商稅增長指數百分比(%)宋真宗天禧末(1021年)2635萬貫1204萬貫30145.5宋仁宗慶歷中(1041﹣1048年)3873萬貫1975萬貫49350.6宋仁宗皇佑初(1049年)3900萬貫2200萬貫55056.4——摘編自漆俠《宋代經濟史(下)》材料三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地課和鹽鐵等專賣收入為主,并不計較海關征收的“區區稅銀”,僅把開海貿易作為天朝“懷柔遠人”的一種恩賜,所以關課正額定得比較低。1757年,乾隆帝將西洋各國與中國的貿易僅限定于廣州一口,由粵海關負責廣州的對外貿易和征收進出口關稅。——摘編自蔡曉龍《對近代第一個海關稅則的一點新認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時期“私田”出現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北宋時期商稅收入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時期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朝前期實行此關稅政策的歷史背景。28.(18分)經濟發展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包括社會的穩定因素、政府的政策措施、人民的消費水平等等。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人口統計表(部分)材料二“(北宋東京)城內人口稠密,居民近百萬,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城里沒有坊市的區分,隨處可以開設商店,小商販也不限在特定市區之內,城鄉內外均可沿門叫賣。商業活動也沒有時間的限制,白天黑夜均可交易,三鼓以后還可夜市,通曉不絕。”——《中國古代經濟簡史》材料三(明中葉以后)形成了相當發達的全國商業市場。這時不僅南京等傳統的發達地區的城市鋪行櫛比,民物繁華,邊塞城市如大同也“繁華富庶,不下江南”。新興的市鎮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蘇、松、杭、嘉、湖地區。清代除軍器、鑄錢等手工業生產屬官營和個別地區設立官營絲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種手工業均為民營。——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中國古代史》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材料一中唐朝741年前后人口發展變化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出現不同發展趨勢的原因。(6分)(2)歸納材料二北宋東京的城市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城市繁榮的主要原因。(6分)(3)概括材料三明清時期工商業城市發展的特點。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系。(6分)
專題02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試題分值:100分測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共25小題,滿分50分,每小題2分)1.某校夏令營活動將帶領同學們參觀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在遺址中會看到的是()A.打制石器 B.人面魚紋彩陶盆 C.中國最早的銅刀 D.鐵臿【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A.“打制石器”處于舊石器時代,半坡遺址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故A錯誤;B.“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半坡遺址典型的陶器,代表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手工生產水平,故B正確;C.“中國最早的銅刀”出土于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故C錯誤;D.“鐵臿”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以半坡原始居民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2.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豬紋陶缽(如圖)。該陶缽的外壁刻著一只造型逼真的豬,展現了7000多年前野豬向家豬過渡階段的形態。該陶缽反映了當時()A.正處于舊石器時代 B.原始農業已興起 C.已經進入青銅時代 D.早期國家的產生【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豬紋陶缽(如圖)。該陶缽的外壁刻著一只造型逼真的豬,展現了7000多年前野豬向家豬過渡階段的形態”可知,豬紋陶缽反映了當時原始農業已興起,河姆渡人會飼養家畜。故B符合題意;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時代,沒有進入青銅時代,排除AC;豬紋陶缽反映了當時原始農業已興起,不能反映早期國家的產生,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豬紋陶缽反映原始農業已興起。3.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青銅器,知道商朝鑄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重達832.84千克。【解答】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重達832.84千克。鑄造這樣碩大的器物,工藝十分復雜,需要很多人協同合作才能完成。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青銅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下列生產工具的演變可以反映出()A.生產力的發展 B.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C.人力獲得解放 D.農作物品種的增多【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古代生產工具演變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圖示信息體現了古代中國的耕作方式不斷走向完善的過程,生產工具的演變,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A項正確;土地私有制確立于戰國時期,晚于石器和青銅工具,排除B項;這些生產工具都依靠人力操作,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生產工具沒有涉及農作物品種,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古代生產工具演變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某班進行“古代貨幣”項目學習,下列可作為秦朝貨幣的展覽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解答】根據所學知識,D項中的貨幣是圓形方孔半兩錢,是秦朝統一后統一使用的貨幣,D項正確;A是蟻鼻錢,蟻鼻錢是戰國時期楚國流通使用的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排除A項;B是刀幣,是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的燕國、齊國、趙國、中山國所通行的刀類貨幣,排除B項;C是布幣,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并流通的鏟形貨幣,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的知識。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運用。6.如圖片擬定標題,下列選項中合適的是()A.鹽鐵專賣想象圖 B.楚漢之爭想象圖 C.“文景之治”想象圖 D.“推恩令”實施想象圖【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解答】根據圖中的“漢初兩位父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C項正確;鹽鐵專賣、推恩令都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發生于漢朝鼎盛時期,排除AD項;楚漢之爭指的是劉邦與項羽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排除B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7.費正清在《劍橋中國秦漢史》中提到:武帝時期標志著漢代歷史的新轉折。鞏固工作讓位于擴張和積極的主動行動……計劃組織經濟和增加國家的收入;計劃消除入侵的威脅和改善中國在邊遠地區的利益。漢武帝為增加國家的收入,計劃()A.積極擴張,掠奪財富 B.加重賦稅,增加收入 C.加強控制,削爵除國 D.立足國情,鹽鐵官營【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經濟措施,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積極擴張,掠奪財富”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B.材料未涉及加重賦稅的相關信息,排除B。C.“加強控制,削爵除國”屬于推恩令的作用,排除C。D.根據材料“計劃組織經濟和增加國家的收入;計劃消除入侵的威脅和改善中國在邊遠地區的利益”及所學可知,漢武帝迫于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為打擊地方豪強,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接受了大商人孔僅和東郭咸陽的建議,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實行了鹽、鐵和酒的國家壟斷經營制度,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經濟措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8.表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漢朝(中原)絲綢、漆器,開渠、鑿井等技術?核桃、葡萄、石榴、苜蓿、香料、玻璃等西域A.絲綢之路的開通 B.蒙恬痛擊匈奴 C.海外貿易的發展 D.文成公主入藏【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絲綢之路,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A.根據圖中表格信息“絲綢、漆器,開渠、鑿井等技術”和“核桃、葡萄、石榴、苜蓿、香料、玻璃等”可知得益于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西域和中原地區的物品技術交流,故A正確;B“蒙恬痛擊匈奴”與題干信息不符,故B錯誤;C.題干涉及的是“中原”和“西域”地區的交流,故C錯誤;D.“文成公主入藏”發生在唐朝時期,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以絲綢之路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9.如圖的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得益于()南朝時,對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貿易增多,與東南亞地區的交往更加頻繁,還同天竺以及西亞、歐洲、非洲等地區有商品貿易交往。——《中國歷史》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文學藝術繁榮發展 C.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A.根據題干信息“南朝時,對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貿易增多,與東南亞地區的交往更加頻繁,還同天竺以及西亞、歐洲、非洲等地區有商品貿易交往”可知這得益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開發,故A正確;B.“文學藝術繁榮發展”與題干主旨不符,且題干未反映,故B錯誤;C.題干涉及的南朝時期,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無關,故C錯誤;D.南朝時期,“南方經濟超過北方”不符合史實,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以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0.《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由此可知()A.江南地區開始開發 B.南方戰亂頻繁 C.經濟重心完全南移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了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注意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體現了東晉后期南方農業生產發展進步,這一南方發展情形表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當時的江南地區,不像北方那樣戰亂不休,社會比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并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故A項正確;B錯誤,不符合實際;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開發,但南方經濟總體上還沒有超過北方,南方經濟超過北方體現的是經濟重心南移,這一局面完成于南宋時期,排除C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1.七年級(1)班開展歷史主題學習,如表是他們搜集的資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最可能是()類型內容文獻《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史探討》壁畫南朝牛磚畫像磚文物南朝青瓷蓮花尊數據東晉南朝時期海外貿易數據A.南朝政權的更迭 B.江南經濟的開發 C.海外貿易的興盛 D.南朝文教的發展【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材料“《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史探討》”“南朝牛磚畫像磚”“南朝青瓷蓮花尊”“東晉南朝時期海外貿易數據”的內容描述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經濟發展狀況,因此其研究的主題是江南經濟的開發,故B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經濟發展,并未涉及政治上的變化,故A錯誤;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而非單純描述海外貿易,故C錯誤;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而非單純描述文教發展,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等知識。12.《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天下太平,氣候適宜,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布帛充足。這表明()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北方自然條件優越 C.北方農業人口增加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南方地區出現了社會太平、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生產得到長足發展的情況,表明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A項正確;當時相對于北方,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排除B項;“北方農業人口增加”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無法從題干中得出,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等知識。13.詩歌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唐詩《調笑令》曰:“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產工具()A.鐵農具 B.筒車 C.耬車 D.曲轅犁【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盛唐經濟的繁榮,唐朝興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處大型水利工程。創制了新的生產工具曲轅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車。【解答】A.春秋后期出現鐵農具,促進農業上的深耕細作,排除A。B.根據題干“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詩中描述的生產工具是用于灌溉的工具,即唐朝出現的可以利用水力自動運行的筒車,B項符合題意。C.耬車是一種播種工具,排除C。D.唐朝的曲轅犁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點。14.如圖三幅圖片是唐朝社會的主要文物,其反映的主題是()A.唐朝的社會生活 B.唐朝手工業發達 C.唐朝商業繁榮 D.唐朝農業技術先進【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需要考生掌握唐朝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解答】根據圖片信息“曲轅犁”“唐三彩騎駝樂舞俑”“開元通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農民改進了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唐朝的手工業發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聞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開元通寶是唐代鑄造的一種銅質貨幣。因此圖片材料體現了唐朝農業工具的創制、手工業的進步,商業的發展,其反映的主題是唐朝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A項正確;唐朝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農業技術先進,說法片面,排除BC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5.如圖反映了唐朝陶瓷業()A.工藝水平高超 B.遍布沿海地區 C.產品種類單一 D.制作流程簡約【答案】A【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唐朝陶瓷器生產水平很高,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窯的白瓷類雪似銀,聞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陜西出土的唐朝秘色瓷屬于瓷器,唐三彩騎駝樂舞俑屬于陶器,它們造型精美,反映了唐朝陶瓷的生產水平高,故A正確;僅從題干圖片無法得出制瓷業遍布沿海地區,排除B;秘色瓷與唐三彩明顯不屬于同一個種類,排除C;圖片瓷器造型精美,制作流程并不簡單,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反映唐朝陶瓷業工藝水平高超。16.舉辦“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應該入選“盛唐篇”的是()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唐朝經濟的繁榮,重點識記在農業方面的相關知識。【解答】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對應圖片為②③.①④不是唐朝培育的品種,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圖片信息,注意準確識記唐代的生產工具的有關內容。17.某歷史學習小組要舉辦主題為“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覽。如圖圖片應入選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識記唐朝經濟的繁榮相關知識。【解答】①反映漢代采用耦犁法耕地,②反映唐朝農民改進的便于耕作的曲轅犁,③反映唐代發明的灌溉工具﹣﹣﹣筒車,正確的組合是①②③,D項正確,④反映宋代商業的發展,排除AB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記唐朝經濟的繁榮相關知識。18.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某地博物館收藏了如下歷史文物,能夠佐證()A.唐朝驛站制度比較發達 B.宋代的商業貿易十分繁榮 C.宋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D.元朝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濟南劉家功夫針鋪”銅版反映宋代商業的繁榮;“交子”“會子”是宋代的紙幣,紙幣出現是商業發展的結果,也進一步推動商業繁榮。故B符合題意;圖片都是宋代文物,排除A;圖片反映宋代商業貿易繁榮,不能反映宋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排除C;宋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反映宋代商業貿易繁榮。19.《宋史?食貨志》中記載:“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內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材料反映出宋朝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是()A.社會相對安定 B.生產工具先進 C.自然條件優越 D.政府重視生產【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宋代農業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材料“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內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可知,材料反映出宋朝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是政府重視生產。政府引進占城稻;讓轉運使宣傳占城稻種植方法,指導農民學習種占城稻。故D符合題意;材料不能反映宋朝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是社會相對安定、生產工具先進、自然條件優越,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宋代農業發展,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材料反映宋朝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是政府重視生產。20.如圖中的三幅圖片是某校學生開展關于宋代主題學習收集的圖片,該圖可用于研究()《貨郎圖》(局部)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南宋紙幣“會子”銅版拓片A.手工業的興盛 B.農業的發展 C.文學藝術的燦爛 D.商業貿易的繁榮【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宋代的經濟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信息“貨郎”“紙幣”“會子”可知,三幅圖片反映的是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故D符合題意;圖片反映的是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不是手工業的興盛、農業的發展、文學藝術的燦爛,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宋代的經濟發展,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反映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21.下列不是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原因的是()A.南方生產環境和條件比北方優越 B.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比較穩定 C.南方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先進,勞動力需求最大 D.南方統治者為壯大實力,重視發展經濟【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長期以來南方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均落后于北方,C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結合所學知識,推動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南方社會安定、戰亂少;南方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南方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等,ABD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22.18世紀,“山西票號”在全國各地開設分號,后來還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羅斯設立了辦公機構。這反映了清朝前期()A.市井生活豐富 B.商幫實力雄厚 C.人口增長過快 D.手工工場出現【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題干材料說明清朝前期商幫實力雄厚,不僅在全國各地開設分號,還發展到海外。故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與市民生活豐富、人口增長過快、手工工場出現無關,排除AC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3.影視作品折射出歷史冰山一角。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是兩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幫為背景的電視劇,這兩個著名的商幫來自()A.浙江、廣東 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蘇 D.廣東、福建【答案】B【分析】本題以兩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幫為背景的電視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這兩個著名的商幫的來歷。【解答】觀察題干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他們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晉商。故題干這兩個著名的商幫來自安徽、山西。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的相關史實。24.以下屬于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表現的是()①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的推廣②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③形成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④絲織業等手工業有很大發展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表現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在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蘇州是明代絲織業的中心;南京的絲織業后來居上;明清時期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如晉商、徽商,他們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故A①③④符合題意;宋朝時期經濟發展,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排除含有②的BCD。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表現。25.如表為明清時期中國引進作物表。據此推知()作物名稱馬鈴薯玉米番薯包菜芒果菠蘿原產地南美洲墨西哥中美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緬甸美洲A.注重海上絲綢之路交流 B.已受益于世界貿易的發展 C.與西域各地的聯系密切 D.農作物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答案】B【分析】根據材料推斷出時空信息,進而聯系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得出答案。【解答】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明清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明清時期,外來農作物主要來自美洲,其次是地中海沿岸、部分南亞國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商品貿易發展,外來物種跨洲流動。因此材料反映了世界貿易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中的外來作物來自美洲、地中海沿岸、部分南亞國家,而不是西域,排除C項;材料反映外來物種的傳入,而不是農作物面積,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重點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考點。二、材料題(共3小題,滿分50分)26.(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時我國商業發展到一個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種方格狀的坊市結構,到唐代,城市的擴大,居民的眾多,工商業的繁榮,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驛站渡口,形成了大的農村市場,這被稱為草市。到了宋代,商業的發展遂導致坊市制崩潰,因四川使用鐵幣不便,當地大商人就聯合發行一種紙幣,稱作交子。——摘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明清時期我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長途販運而廣泛流通,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品的地區性生產基地出現。因鈔易為政府濫用,又在中西方貿易中,中國是出超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種穩定的貨幣,于是民間漸棄鈔不用,改用貴金屬作為一般等價物,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摘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唐宋以后社會經濟新因素的成長,明清時期社會經濟向近代化的萌動,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出現的。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雖然也有曲折,也有波瀾,但始終具有不斷向前的活力。——摘自章開沅主編《中國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歸納唐宋時期商業發展的表現。(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歸納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表現;結合所學,分析唐宋、明清時期貨幣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6分)(3)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經濟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4分)【答案】(1)唐代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業活動突破時空限制);宋代坊市制崩潰;北宋四川發行紙幣交子。(6分)(2)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品的地區性生產基地出現;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6分)(3)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4分)【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宋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明清經濟的發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材料一“唐宋時我國商業發展到一個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種方格狀的坊市結構,到唐代,城市的擴大,居民的眾多,工商業的繁榮,出現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驛站渡口,形成了大的農村市場,這被稱為草市。到了宋代,商業的發展遂導致坊市制崩潰,因四川使用鐵幣不便,當地大商人就聯合發行一種紙幣,稱作交子”可知,唐宋時期商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唐代出現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業活動突破時空限制);宋代坊市制崩潰;北宋四川發行紙幣交子。(2)根據材料二“明清時期我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長途販運而廣泛流通,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品的地區性生產基地出現。因鈔易為政府濫用,又在中西方貿易中,中國是出超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種穩定的貨幣,于是民間漸棄鈔不用,改用貴金屬作為一般等價物,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可知,明清時期商業有了明顯的發展,全國性的統一市場已經趨于形成;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品的地區性生產基地出現;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原因: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唐宋、明清時期貨幣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3)根據材料三“唐宋以后社會經濟新因素的成長,明清時期社會經濟向近代化的萌動,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出現的。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雖然也有曲折,也有波瀾,但始終具有不斷向前的活力”和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經濟的繁榮、宋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明清經濟的發展等相關史實。27.(16分)中國古代長期實行以土地稅為主,以商稅為輔的稅收制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土地被開墾并成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國家交稅,甚至有人化“公田”為“私田”,國家的財稅收入不足……公元前538年魯國的鄭子產提出了“作丘賦”。內容為:領主按丘征發軍賦,丘內新墾土田愈多,分攤軍賦愈輕。——《中國古代經濟史》材料二北宋真宗天禧末年至仁宗皇佑初商稅情況貨幣收入總額商稅收入商稅增長指數百分比(%)宋真宗天禧末(1021年)2635萬貫1204萬貫30145.5宋仁宗慶歷中(1041﹣1048年)3873萬貫1975萬貫49350.6宋仁宗皇佑初(1049年)3900萬貫2200萬貫55056.4——摘編自漆俠《宋代經濟史(下)》材料三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地課和鹽鐵等專賣收入為主,并不計較海關征收的“區區稅銀”,僅把開海貿易作為天朝“懷柔遠人”的一種恩賜,所以關課正額定得比較低。1757年,乾隆帝將西洋各國與中國的貿易僅限定于廣州一口,由粵海關負責廣州的對外貿易和征收進出口關稅。——摘編自蔡曉龍《對近代第一個海關稅則的一點新認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時期“私田”出現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北宋時期商稅收入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時期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朝前期實行此關稅政策的歷史背景。【答案】(1)導致國家的財稅收入不足。(2分)(2)商稅收入不斷增加;原因: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給國家帶來較大的財政收入等。(6分)(3)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地課和鹽鐵等專賣收入為主,海關稅收不多;由于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清朝統治者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機自己的統治。(8分)【分析】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宋代商業貿易的發展、明清經濟的發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土地被開墾并成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國家交稅,甚至有人化‘公田’為‘私田’,國家的財稅收入不足”可知,春秋時期“私田”出現產生的影響是導致國家的財稅收入不足。(2)根據“北宋真宗天禧末年至仁宗皇佑初商稅情況”可歸納出商稅收入不斷增加,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北宋時期商人地位提高的原因是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給國家帶來較大的財政收入等。(3)根據材料三“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地課和鹽鐵等專賣收入為主,并不計較海關征收的‘區區稅銀’”可歸納出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地課和鹽鐵等專賣收入為主,海關稅收不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模擬試題匯編:招聘與培訓管理關鍵點
- 2025年農村常見傳染病防治試題庫-手足口病防控知識測試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校園傳染病預防與控制預案執行流程詳解
- 2025年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公共基礎模擬試卷(法規標準與試驗管理)-試驗檢測法規與標準應用實踐
- 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五年級上學期科學競賽類期末試題詳解
- IBHL哲學2024-2025年度模擬試卷:知識論與道德哲學綜合測試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考試模擬試卷:招聘與培訓專業試題集
- 2025年注冊計量師(一級)計量專業模擬試題:測量誤差案例分析及控制方法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孫疃中心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 社團培訓大會
- 噴淋塔設計標準參考
- 國家課程設置標準課時
- 高支模板監測記錄
- 涂裝工藝流程、PFMEA2018
- 《蘇泊爾盈利能力分析》8000字
- 浙教版初中科學所有實驗目錄及所需器材九上
- 車站信號自動控制教案-四線制道岔控制啟動電路
- 數字經濟學導論-全套課件
- 委托書掛靠樣本
-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學習通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立體幾何中的空間距離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