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1頁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2頁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3頁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4頁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緒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教育心理學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第一章緒論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怎樣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

對象與內容什么是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和任務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一、什么是幼兒教育心理學(一)什么是幼兒:幼兒一般指的是3—67歲的兒童(二)什么是教育: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廣義: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狹義:指的是學校教育教育的本質:人教育人“3個人”成人人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人(教師)(學生)體現做人的人(家長)(子女)使他懂得有尊嚴的人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學校教育的分類:教育層次: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教育1、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非幼兒園教育2、幼兒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兒園教育3、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捷克夸美紐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瑞士裴斯泰洛齊:在《論教學方法》首次提出使教育心理學化的設想,《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孩子》建立了一整套心理學化的教學思想體系。德國赫爾巴特:把教學理論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他認為這個科學基礎就是心理學,依據認識過程,將教學過程劃分為明了、聯想、系統和方法四階段試圖用心理觀點闡述教學過程法國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強調兒童有自己的發現,教師不應替兒童思考。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三)什么是心理學心:心思、思想、感情------腦對周圍客觀事物的主觀能動反映理:規則、規律心理學——psychologyPsychology=psyche(靈魂)+logos(科學)1、心理學——研究人的心里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2、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人的心理現象(心理活動)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3、心理現象包括的內容<1>心理過程(共性)①認識過程(感、知、記、思、想)②情感過程③意志過程注:注意伴隨整個心理過程<2>個性心理(個性差異):①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②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氣質)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4、心理學的分類(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樹)普通心理學:感覺心理學知覺心理學記憶思維言語情感等心理學意志心理學個性心理學等等發展心理學:1、比較心理學:①動物與人比較心理學②動物之間比較心理學

2、年齡及發展心理學:①嬰兒、幼兒(嬰幼兒)心理學②兒童心理學③青年心理學④成年心理學⑤老年心理學等等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應用心理學:①教育心理學②工業心理學③醫學心理學④護理心理學⑤司法心理學⑥藝術心理學⑦體育心理學⑧軍事,商業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四)什么是幼兒教育心理學1、幼兒教育心理學若井邦夫(日本):從心理學觀點研究與幼兒期兒童發展和教育有關的各種問題的學科。------太籠統是研究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心理發展與變化的規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一門科學。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側重三方面:1、作為一門學科,研究是幼兒心理發展變化規律,屬于心理學的分支,但不同于幼兒心理學2、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是教育系統中的幼兒的心理發展,這種發展肯定無法擺脫教育的影響。3、從實踐角度說,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可以直接指導幼兒教育工作者改善教育行為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二、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

對象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幼兒在教育情境下的心理發展變化規律依據幼兒在教育情境下心理發展變化規律,采取恰當措施,促進心理進一步發展。幼兒教育過程中學習與教育的心理現象及其基本規律研究內容: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問題(第一章)

學習心理(第二----第八章)教學心理(第九----第十一章)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三、幼兒教育心理學的

學科性質、任務(一)學科性質從內容上:綜合性的邊緣學科

與幼兒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學既存在一定的聯系又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在幼兒教育學和幼兒心理學基礎上形成的一門交叉科學;又因其是研究幼兒教育過程中學習與教育的心理現象及其基本規律,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學科性質基本屬于邊緣學科。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從學科的作用上講

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相結合,側重應用性的學科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二)學科任務

1、科學研究與闡釋幼兒學習與教學的特征和規律,預期幼兒學習發展的規律和變化,預測教育教學的效果

2、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心理學理論

3、科學指導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實踐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四、幼兒教育心理學的

作用和意義1、理解和說明:2、測量和描述

3、預測和控制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第二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一、幼兒教育心理學創立的條件:受兩種力量推動1、教育心理學體系的結構性分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教育實踐迅速發展,渴求新的教育理論的指導。同時19世紀末,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開始利用實驗、統計及其測量的方法研究兒童身心發展及教育上的一些問題,出現一個實驗心理學流派,成為教育心理學的先驅。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桑代克。桑代克1903年將自己的研究結果編輯成《教育心理學》出版,標志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誕生。此后教育心理學獲得空前發展。進入20世紀60年代幼兒教育的迅速發展,普通的教育心理學已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分化出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幼兒教育心理學應運而生,主要研究幼兒園教育中幼兒的發展與教育的研究。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2、現代幼兒教育科學體系的結構性整合在幼兒教育科學體系內,幼兒教育學和幼兒心理學是兩門獨立較早的學科,雖研究領域各不相同,但在幼兒發展與教育這一主題內形成一個創造空間,他們分別以不同的視野在不同的層面深入研究、拓展、充實,逐漸形成一門新興學科----幼兒教育心理學。若井邦夫1982出版的《幼兒教育心理學》是最早全面闡述幼兒教育心理問題的專著。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二、幼兒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一)萌芽期18世紀----20世紀40、50年代1、特點:,有關幼兒教育心理學思想散見于一些學者著作和研究中,尚未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學者們主要從幼兒心理發展的角度考慮幼兒教育,未能擺脫發展心理學和幼兒心理學的痕跡。2幼兒教育心理思想研究:發端與對幼兒期獨立性的認可,對幼兒人格的尊重和對幼兒學習潛能的認識。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盧梭:18世紀法國思想家,著有《愛彌兒》被成為“兒童憲章和兒童權利宣言”。強調兒童的獨立性,主張兒童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推崇子讓注意的教育思想,他關于嬰幼兒心理發展和教育的論述為重視兒童教育開了先河,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兒童教育心理學思想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福祿貝爾: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逐漸上升的過程,兒童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強調幼兒期在人生發展過程中的獨立地位,決定人整個未來的活動。因此他重視因幼兒時期的教育,認為真正“人的教育”應從這時開始。教育方式上主張采用游戲活動,(游戲是兒童活動本能表現形式,最能體現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以游戲為基礎。并未兒童游戲活動設計一套玩具-----恩物,創立了第一所幼兒園,形成了第一個相對獨立的幼兒教育體系。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形式,已成為幼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基礎。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蒙臺梭利:深信本能沖動控制人的行為,兒童在先天自發的能動性作用下,具有很強的、天賦的內在潛力和持續發展的積極力量。幼兒不是被動受環境的刺激與影響,而是積極主動與環境發上相互作用。提出幼兒智力與感覺運動能力發展敏感期的觀點。,強調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能激發其主動性的“有準備的環境”,當環境與兒童內部需要向協調是,發展才能自然實現。為此他親自設計一些教學用的學具和教具,對幼兒進行系統教育,后人稱之為“蒙臺梭利教學法”,至今仍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蒙臺梭利的思想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4、幼兒教育心理實踐研究:歐文與“幼兒學校”:1816年在蘇格蘭的紐蘭納克紡織廠附近為工人子弟設立一所學?!靶愿裥纬蓪W園”內部附設了“幼兒學校”收托1—6歲工人家幼童集體保育。希望通過音樂、舞蹈、戶外游戲運動、談話和直觀教學吧他們培養成健康、快樂和尊重伙伴的幸福而理性的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幼兒教育實驗,僅存在了8年時間,但對幼兒教育產生巨大影響,被馬克思成為為未來培養全面發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福祿貝爾與幼兒園:1840年創立第一所幼兒園,形成第一個相對獨立的幼兒教育體系蒙臺梭利與幼兒之家:1907年創辦幼兒之家,代表他精心創造的“有尊卑的環境”,并以自創的教具和學具為媒介對幼兒進行系統教育。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二)初創期20實際60年代---80年代1、特點:幼兒教育倍受重視,幼兒教育研究更加深入,這一時期,教育學、心理學學者更加關注學習在幼兒發展與教育中重要地位,他們依據不同流派的學習理論,提出了各種幼兒教育方案,幼兒學習心理研究成為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焦點。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2、代表性的幼兒學習教育方案直接教學方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奧蘇貝爾方案----認知主義教育方案凱米—德芙里斯幼育方案————建構主義方案海伊---斯科普幼育方案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三)發展期20世紀80年代1、特點:重新認識早期教育的價值,重新發現幼兒學習的特點,學科不斷趨于成熟,最終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2、對早期教育價值的新認識:

對人腦早期發展及其影響機制的研究,使人們重新認識大腦,意識到人腦巨大開發潛力,抓住大腦的發展的關鍵期進行早期開發和早期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以后發育速度就變慢了,15歲時達到成人腦重量。出生時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后不再增加。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后第一年,突觸數目會增加20倍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后,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系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與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有重要關聯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已有7歲多,身上毫無正常兒童的特征,沒有語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會與人交流。重返人間后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只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錯過關鍵期,影響一生的發展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0~3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展的時期,是兒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那么,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是怎樣的呢?研究發現:出生后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吃干食物的關鍵期;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范的關鍵期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3、對幼兒學習特點的新發現

對幼兒學習主體性的認識: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在與課題的接觸中,在于社會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承中主動建構對周圍世界的人認識。

對幼兒學習方式的認識:游戲是幼兒學習及發展情緒、人之際能力的重要方式游戲讓兒童了解世界學會與人互動,懂得表達與控制,發展想象力。對幼兒學習條件的認識:幼兒處于安全的環境和受重視的群體中,才會積極學習并獲得最佳發展。因此,要位幼兒創造健康安全的物質和心理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對幼兒學習環境的認識:幼兒的學習以行為實踐為主,而不是依靠對文字符號的簡單識記。在活動中獲取大量的真實的感性知識,積累感性經驗。幼兒教育應以幼兒的真實經驗為基礎,因而,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過體驗和主動參與的學習效果最佳。對幼兒學習個體差異的認識: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認知學習方式,有的喜歡通過視覺有的喜歡通過聽覺,有的喜歡通過觸覺。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四)幼兒教育心理學發展的趨勢1.研究課題的多元化2.研究程序的規范化3。研究手段的現代化4.研究內容的本土化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第三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原則1、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是指研究者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事實,按照心理的本來面目予以考察,并給予科學、合理的解釋,反對主觀臆斷,妄自論斷。這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2.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動看做一個動態的變化發展過程的研究原則,它表明在對個體進行相關研究的過程中,應取動態的、發展的觀點來加以分析。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3.教育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是指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科學性水平為宗旨,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課題,在研究過程中盡量使研究活動和教育活動達到和諧統一,有益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對他們造成不良影響⑴注意科學研究道德;⑵應尊重嬰幼兒的權利,不強迫他們從事其不愿做的事情;⑶研究活動應盡量保證學前教育機構正常的教育活動,盡可能地將研究活動和托幼機構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使二者相得益彰。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二、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1、定義:通過感官或借助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劃對自然狀態下的現象或行為進行系統連續的的考察、記錄、分析,獲取實時材料的研究方法。2、適用范圍:廣泛??捎糜诿枋鲎匀粻顟B行為幼兒的狀態或正在進行著的某些過程。如幼兒人際關系、社會發展水平、技能發展水平等。也適用于獲取第一手資料或對研究對象進行縱向追蹤研究,如兒童的言語發展水平、動作技能的發展過程,兒童思維能力發展變化狀況等。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3、優缺點:優點:觀察者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自然性和客觀性,簡便易行,所獲資料比較生動、真實,可收集到非語言行為的數據和資料,特別適合于對學前兒童的研究。缺點:觀察者只能消極被動地期待某種心理現象的出現,對可能影響觀察的內外部因素難以加以有效控制,造成難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為表現的真正原因。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二)調查法1、定義:研究者根據研究的目的和課題的需要,有計劃地通過對事實的考察、現狀的了解、材料的搜集來認識教育問題或探討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2、優缺點:優點:由于調查法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數據收集,通常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并且不需控制條件或操縱被調查的對象,涉及范圍廣,手段多樣,便于實施,特別適用于現狀研究和描述性的研究。缺點: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取決于研究者對各種主觀偏差的控制和被調查者所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3、類型:現狀調查:了解兒童發展中某些特征或方面的發展現狀,或學前教育中某些現象、問題的基本現狀,開展針對性地教育和幫助,以改進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大班幼兒與小學生24小時活動的相關調查:兩個變量相互聯系的性質和程度《懲罰與幼兒侵犯性行為的關系調查》原因調查:尋找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幼兒合作行為成癮調查》追蹤調查:探索某種現象在一個較長階段發展變化規律《幼兒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發展關鍵時期的調查》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4具體方式:問卷法、訪談法、活動產品法情境法情境法定義:是一種讓幼兒處于設計好的活動環境或問題情境中,對其進行觀察或問卷調查,從而獲得有關反應信息的研究方法。常用于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及社會行為等方面的研究,特別適合于對幼兒園兒童的研究。類型:活動情境法和問題情境法兩類?;顒臃ㄇ榫持冈诮逃顒舆^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或控制一定的條件,然后對幼兒在情境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觀測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如對幼兒誠實行為的研究。問題情境法是向幼兒提供事先設計好的一個兩難問題情境,要求幼兒對情境中的問題做出回答,以此考察幼兒的道德判斷水平或情緒反應。“海因茲偷藥”便是如此。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優點:有機會表現真實的行為,所以,該法能測量幼兒在真實情境中真實的情緒反應,探索其內心深層的變化并能高效率地收集有關資料,且所獲資料具有比較價值。

幼兒教育心理學第一章緒論(三)、實驗法

1、定義:研究者根據研究假設,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并通過觀察、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