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題文】小明在進行“我國歷史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專題復習時收集了以下資料,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A.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B.漢武帝廢分封,立郡縣,加強中央集權,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C.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D.元世祖建立行省制度,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2、將“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的歷史事實按年代順序編寫的史書是()A.《史記》B.《資治通鑒》C.《三國志》D.《漢書》3、下面那種說法符合隋唐的特點()A.中華文明的起源B.中華民族的大融合C.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D.中華帝國的衰落4、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A.《三國志》B.《漢書》C.《春秋》D.《史記》5、三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是()A.曹操B.曹丕C.司馬懿D.劉備6、有關科舉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該制度的創立與完善,是中國人對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重大貢獻B.科舉取士不重門第,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C.隋唐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是明經和進士D.武則天看到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的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7、梁山好漢李逵與兄弟逛街,這條街上熱鬧非凡,所到之處有人說書、唱曲、相面算卦、雜耍、表演的李逵等人到的地方應當是()A.茶樓B.酒肆C.瓦舍D.競技場8、下列有關春秋時期的敘述,不符合史實的是()A.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B.春秋時期社會比較安定C.分封制逐步瓦解D.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9、“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符合這一特征的制度是()A.分封制B.禪讓制C.等級制D.王位世襲制10、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半坡聚落位于長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黃河流域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為半地穴式結構,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為干欄式結構C.半坡聚落主要種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種植水稻D.半坡聚落已會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會制造彩陶11、人們為了說明一個深奧的道理,常用講故事的方式。仔細回憶一下“塞翁失馬”這一成語故事,想一想,它最能體現下列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2、“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相傳距今約四五千年前,黃河流域最強大的部落是()A.炎帝部落B.黃帝部落C.女媧部落D.蚩尤13、對科舉制的準確理解是()A.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政B.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C.隋朝時開始創立D.最重要的科目是進士科14、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頂峰,出現了一批優秀劇作。其中兩部傳世之作被清朝統治者認為有懷念故國之嫌,予以禁演。這兩部劇作是()A.<<牡丹亭》B.《長生殿》C.《桃花扇》D.《竇娥冤》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5、4世紀后期,東北地區的____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北魏。____年,統一黃河流域。16、贏得各民族擁戴;被北方各族尊為“天可汗”的是唐高宗。

錯誤:______正確:______。17、科舉制:(1)內容:由____開創,經唐代完善的科舉制是一種通過____的制度。18、秦統一六國的決定性戰役是______;使秦朝走向滅亡的決定性戰役是______。19、宋太祖通過______奪取政權建立宋,通過______解除大臣的兵權。20、唐朝的對外交往中比較著名的有____東渡日本傳經和____西行天竺傳經。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10分)21、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當政期間,開創科舉制度,大力選拔人才,使得唐朝國力不斷增強。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材料題(共4題,共28分)22、“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請回答:

(1)材料中的“岳”指的是誰?要“撼岳家軍”的是誰?

(2)岳飛的主要事跡是什么?應如何評價他?23、對宋朝和約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請結合材料,探究問題。材料一規定雙方為兄弟國家,宋每年向遼納歲幣,絹20萬匹、銀10萬兩。材料二西夏向宋稱臣,宋每歲賜西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節日再另行賞賜。(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分別是什么事件?(2)材料一簽訂時宋的最高統治者是誰?(3)材料二中“西夏”的國主是誰?(4)談談你對宋與遼、西夏的“戰”與“和”的看法。24、閱讀下列材料。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不同朝代在各個時期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各民族好友交往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友好往來,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為維護祖國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

材料一:觀察圖片。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珂:《金佗續篇》

材料三:回回民族是外來的民族成分;與中國國內民族成分相互融合的產物,也是中亞伊斯蘭教文化同中國漢文化相互交匯的產物。它的形成,大約經歷了200多年左右的時間。

人民網《回族的形成和發展》2016.3

材料四:清朝前期;清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管轄,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祖國版圖基本奠定。

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第20課導言刪節。

(1)根據圖一和圖二及所學知識;判斷圖片所反映的是那一朝代與哪些少數民族的交往情況?并概括其民族關系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說出為什么會出現岳飛這樣的英雄?概括這一朝代民族關系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說出回族產生于什么朝代?概括這一朝代如何加強對多民族國家管理的。

(4)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談談清朝是如何加強對西藏地區管轄的?

(5)通過以上問題的分析,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對你有何啟示?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夏朝的國王把人當做坐騎;還把自己比為太陽,人們對他恨之入骨,紛紛咒罵他。

材料二(商朝的國王)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

(1)材料一中所描寫的“夏朝的國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寫的“商朝的國王”分別是誰?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2)他們的所作所為最終導致了怎樣的后果?給你的啟示或者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4題,共8分)26、生活與歷史Tony是一位對中國古代史極為感興趣的美國中學生,當她學習了中國先秦歷史后產生了一個疑惑:中國先秦史的舞臺上春秋戰國思想家學說知多少?就此她向你發了個E——mail,希望你能解開她的疑惑。郵件一:(1)下面是Tony收集到打亂了次序的思想家的學說材料。你能幫她對號入座嗎?(要求將字母填在對應的表格里)A、“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B、“因材施教”C、“無為而治”D、“國家權力應集中于君主手中”。思想家孔子墨子莊子韓非思想郵件二:(2)Tony想模擬一次“百家講壇”的一系列論壇,邀請的幾位嘉賓有:孔子、莊子、孫子、韓非,請你幫她安排最適合他們的攔目。①《人與自然》_________________

②《法制空間》_________________③《軍事天地》__________________

④《教育論壇》__________________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總是覺得:匈奴從中華版圖上消失,是一種巨大的遺憾,這種遺憾就像一塊永不愈合的傷口,時常讓我們感覺到一種疼痛。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賴于這種文化,才能堅持生存和發展下去,而文化的運動與交流,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暫的東方生活中,雖然對中原漢王朝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但在一個民族的成長歷史上,多一些挑戰和競爭,總是十分必要的。──《懷念匈奴》材料二:當年“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靜靜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歷程中,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為漢朝帶來了勝利的榮耀與和平的曙光。當他發出“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戰爭的間隙。──《站在霍去病墓前》材料三:(1)舉例說明,匈奴在短暫的東方生活中,對中原漢王朝構成的強大的威脅?(4分)(2)秦朝、西漢初年以及漢武帝時期各是如何解決匈奴對中原王朝構成的威脅的?(10分)(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績的句子,說明了漢武帝為何給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談談你對“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認識?(10分)(4)請說說你對“在一個民族的成長歷史上,多一些挑戰和競爭,總是十分必要的?!边@句話的認識。(3分)2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史記》材料二:材料三: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軍功大小授與爵位,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眺弊兎ǖ闹饕獌热莶牧纤模簭纳眺弊兎ǖ角厥蓟始次磺暗?09年間,秦軍同六國共交戰65次。。秦軍戰績全勝未獲全勝或互有勝負敗北58次3次4次——摘編自栗勁《秦律通論》請回答:(1)材料一是誰說的?(1分)體現了他怎樣的主張?(2分)(2)材料二的圖片反映的內容與材料三中的哪一項改革措施相對應?(2分)(3)材料三中最有利于秦國新興地主階級確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分別是哪一條?(4分)(4)根據材料三,如果你是當時秦國的一個平民,想變為貴族,你會怎么做?(或者你應該怎么做?)(2分)(5)材料四反映的內容與商鞅變法的哪一項作用(影響)相對應?(2分)29、唐、宋都是我國歷史上對外交往頻繁的朝代,其對外交往的特點也不斷變化,從漢代的以陸路為主到唐朝的海陸并舉,再到宋代以海路為主。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材料二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對外貿易海港有政府在這里設有專門機構進行管理。(1)材料一中數字所表示的國家是與唐朝交流比較頻繁的國家,它們分別是哪三個國家?①;②;③。(3分)(2)請用與①③國家相關的史實說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這些史實反映了唐朝對外交往有什么特點?(2分)(3)材料二中的“專門機構”是什么?(2分)寫出當時的兩個聞名世界的大海港。(2分)(4)材料一、二反映的對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處?(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我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的史實;漢武帝廢分封,立郡縣,加強中央集權,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并未涉及到多民族國家的問題。故B項與史實不相符。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北方民族的融合【解析】【答案】B2、B【分析】【分析】從題干里“按年代順序編寫的史書”可以獲取的信息有,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資治通鑒》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北宋司馬光編寫了《資治通鑒》,是按年代順序編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故選B?!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3、C【分析】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這些歷史史實都顯現出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因而隋唐時期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期。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考查隋唐特點;知道隋唐時期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識記隋唐時期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窘馕觥緾4、D【分析】【解析】試題分析: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該書記事上起傳說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妒酚洝啡珪ㄊ炯o(記歷代帝王的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的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言行的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妒酚洝放c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键c:司馬遷《史記》【解析】【答案】D5、B【分析】【分析】這是基礎題,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知識積累,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歷史知識儲備,不難得出正確答案,通過閱讀題干,三國時,曹丕建魏。故選B.曹丕?!军c評】本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6、D【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D武則天看到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的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個選項是不正確的,這句話是唐太宗說的。所以答案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C【分析】通過“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與兄弟逛街有人說書說書;唱曲、賣飲料、相面算卦、雜耍、表演的等等”可得知應該是瓦舍;在宋朝東京城內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瓦舍”。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宋代社會生活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宋代娛樂場所--瓦舍?!窘馕觥緾8、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春秋時期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再認再現相關史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出現了爭霸戰爭,導致了社會動蕩,局勢混亂。故B項所述不符合史實,錯誤,但符合題意;ACD三項所述均符合“春秋時期”的歷史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窘馕觥緽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9、DA【分析】【解析】D試題分析:中國的權力傳遞歷程。1在奴隸制社會時期,是“禪(shan)讓制”權利是現任者讓給他指定的人。我國只有兩代: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2禹建立夏,將他的位置傳給了他的兒子—啟。由此“公天下”變為了“家天下”。即“世襲制”。所以你說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是世襲制。也就是家天下,夏朝一直實行“父死子繼”制度,即王位由子繼承,而且長子優先。到了商朝出現了“兄終弟及”的現象。但從武乙到紂,便廢除了“兄終弟及”制度,確定王位只傳給嫡長子。周承襲商制,確立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王位繼承原則,成為后世基本上遵守的法規。故選DA.分封制是古代皇帝或國王分封諸侯的制度。被封諸侯有自己的領地,在諸侯領地內皇帝或國王并沒有直接的權力,始于周朝。不符題意C.等級制在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專制制度下用等級以區別人們政治地位的一種排序,那就等于說,等級制無非是支撐少數政治上層人物施行專制的一種層次分明的社會架構。不符題意考點:本題考查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符合這一特征的王位世襲制?!窘馕觥俊敬鸢浮?0、AD【分析】依據所學;半坡聚落位于陜西西安,屬黃河流域,半坡聚落會制造彩陶.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屬長江流域,河姆渡聚落會制作黑陶.故AD表述不正確.

故選AD.

本題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本題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答案】AD11、BD【分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其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化.“塞翁失馬”的成語故事反映的正是老子的樸素辯證法的思想.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老子歷史貢獻的知識點.

本題以“塞翁失馬”的成語故事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老子樸素辯證法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析】BD12、AB【分析】距今約四五千年;我國黃河流域的部落主要有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其中最強大的是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故選AB.

本題考查炎帝和黃帝;知道距今約四五千年,我國黃河流域最強大的是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本題考查炎帝和黃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解析】AB13、BCD【分析】據題干“對科舉制的準確理解”結合所學可知;隋朝時開始創立的科舉制,最重要的科目是進士,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婆e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故選:BCD。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相關知識的掌握;科舉制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窘馕觥緽CD14、BC【分析】略。

【解析】BC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5、鮮卑族439【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北魏的建立;學生應掌握好基礎知識。

【點評】考查學生記憶能力。16、略

【分析】依據所學;贏得各民族擁戴,被北方各族尊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不是唐高宗.

故答案為:

錯誤:唐高宗;改正:唐太宗.

本題以改錯為切入點;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

本題以唐朝的民族關系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唐高宗;唐太宗17、隋煬帝考試選撥人才【分析】【分析】本題科舉制的創立;科舉制隋朝隋煬帝所創立,是一種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點評】此題較為簡單,識記基礎知識點18、略

【分析】長平之戰以后;東方六各國再也抵擋秦軍的進攻,是秦統一六國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是秦朝走向滅亡的決定性戰役.

故答案為:

長平之戰;巨鹿之戰.

本題考查秦興亡的戰役.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長平之戰和巨鹿之戰的相關知識.【解析】長平之戰;巨鹿之戰19、略

【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通過陳橋驛兵變奪取政權建立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之后通過“杯酒釋兵權”的辦法解除大臣的兵權。

故答案為:陳橋驛兵變;杯酒釋兵權。

本題考查陳橋驛兵變和杯酒釋兵權。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宋朝建立和宋太祖加強君權的相關知識?!窘馕觥筷悩蝮A兵變;杯酒釋兵權20、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的對外往來的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唐朝時期對外往來比較活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那時候唐朝赴其他國的人也不少,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高僧鑒真和玄奘。鑒真應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在日本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中國和天竺交往也非常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在天竺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故填:鑒真和玄奘。【解析】鑒真;玄奘四、判斷題(共1題,共10分)21、×【分析】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她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婆e制是在隋朝創立的。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女皇武則天的統治措施。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武則天時期的統治措施?!窘馕觥俊廖?、材料題(共4題,共28分)22、略

【分析】

(1)本題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岳飛及岳家軍的知識。

(2)本題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岳飛主要事跡及評價。

正確評價岳飛,掌握岳飛的英勇事跡?!窘馕觥浚?)材料中“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抗金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在金兵中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金與南宋最終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昂成揭?,撼岳家軍難”是金兀術說的。

(2)依據所學知識;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南宋軍民英勇抗擊金軍,曾經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但最終被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岳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故答案為:

(1)岳飛;金兀術。

(2)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抗金英雄。23、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澶淵之盟和宋夏議和。依據關鍵信息“宋每年向遼納歲幣”,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澶淵之盟。宋真宗時,遼與北宋之間發生了澶州之戰,由于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使宋軍士氣大振,最后,宋軍打退遼軍,雙方議和,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第二問,依據“西夏向宋稱臣”,可知反映的是宋夏和議。結合教材可知,西夏建立后,連年與宋交戰,雙方損失重大。后來,宋夏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2)本題考查的是澶淵之盟簽訂時宋的最高統治者。結合教材可知,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進攻北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脅東京。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宋真宗來到澶州,宋軍士氣大振,打退了遼軍,雙方議和,訂立了澶淵之盟。因此宋的最高統治者是:宋真宗。(3)本題考查的是西夏統治者。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夏議和,結合教材可知,11世紀前期,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建立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后來雙方議和。因此“西夏”的國主是:元昊。(4)本題考查的是對宋與遼、西夏的“戰”與“和”的看法。北宋建立后,宋遼之間多次進行戰爭;西夏建立后,連年與宋交戰,雙方損失重大,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澶淵之盟和宋夏議和后,雙方在邊境地區開展貿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促進了經濟交流和發展??梢姡簯馉幗o人民帶來災難,和平有利于雙方經濟的發展,“和”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解析】(1)澶淵之盟;宋夏和議。(2)宋真宗。(3)元昊。(4)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和平有利于雙方經濟的發展,“和”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24、略

【分析】

(1)本題考查唐朝與吐蕃;南詔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

(3)本題考查元朝的相關知識.

(4)本題考查清朝對西藏的管理.

(5)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題主要考查唐朝和宋朝處理民族關系不同的方式、元朝、清朝的民族融合及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特點和對民族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解析】(1)由圖一“布達拉宮”和圖二“千尋塔”判斷是唐朝與吐蕃;南詔交往情況.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個王朝.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做了吐蕃的贊普,統一了青藏高原,進入9世紀后,吐蕃開始由盛轉衰,因此,吐蕃的贊普不斷到唐朝請求會盟,結締友好盟約.隆重的會盟先后在唐都長安和吐蕃國都邏些舉行.盟文強調雙方要“患難相恤,暴掠不作”,永遠友好相處.在拉薩建立的唐蕃會盟碑,至今還屹立在大昭寺門前,這是漢藏兩族人民友誼團結的珍貴物證.南詔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帶,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8世紀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詔統一六詔,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為中心的南詔政權.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云南王.由此看出,唐與少數民族通過和親、會盟、冊封的方式友好相處.

(2)由“岳飛塑像”和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民族矛盾突出,政權之間有戰爭,有和平結盟,和戰交替,民族融合是主流.

(3)由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漢、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為了有效實行控制地方,元統治者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

(4)由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順治帝賜予達賴五世“達賴喇嘛”的封號,后來,康熙帝又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批準;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后來,清朝頒布法令,明確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清朝的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

(5)本題是開放型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中國兩千多年的民族關系史,均體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內容.在民族關系上要樹立民族平等團結,友好交往、共同發展繁榮的大局意識,明白民族之間爭則互傷,和則互利.

故答案為:

(1)唐朝;吐蕃;南詔,和親、會盟.

(2)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戰爭;結盟.

(3)元朝;行省制度.

(4)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5)要樹立民族平等團結,友好交往、共同發展繁榮的大局意識,明白民族之間爭則互傷,和則互利.25、略

【分析】

本題考查夏朝和商朝的興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夏朝和商朝的興衰,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解析】(1)材料一中所描寫的“夏朝的國王”是夏桀;材料二中所描寫的“商朝的國王”是商紂王.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統治殘暴,不得民心.

(2)夏桀和商紂王的所作所為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亡;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統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荒淫無道和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為人民所拋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由勤儉,敗由奢.

故答案為:

(1)夏桀和商紂王;特點:統治殘暴;不得民心.

(2)國家的覆亡;啟示:統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荒淫無道和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為人民所拋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由勤儉,敗由奢.六、綜合題(共4題,共8分)26、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百家爭鳴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奇斗艷的局面。當時代表各階層、各派別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階層或者本集團的利益要求,對宇宙對社會萬事萬物作出解釋。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主要派別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鬃邮侵乃枷爰?、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建立了以“仁”為核心、以“復禮”為目的的思想體系,作為整個儒家的理論基礎。在政治方面,他宣傳“為政以德”和“禮治”,以“德”來治理人民,以“禮”來治理國家。他創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體系,孔子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兼愛、非攻”,反對以強凌弱的非正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孔子B;墨子A;莊子C;韓非D。(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他創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體系,孔子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兼愛、非攻”,反對以強凌弱的非正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因此①《人與自然》:莊子;②《法制空間》:韓非;③《軍事天地》:墨子;④《教育論壇》:孔子?!窘馕觥浚?)BACD。(2)①莊子②韓非③墨子④孔子。27、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問主要考查的是匈奴的興起知識點。據材料一并結合課本所學分析,匈奴族在蒙古草原過游牧生活,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強大國家。中原漢王朝構成的強大的威脅有: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地區混亂,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到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2)本問主要考查的是秦朝和西漢與匈奴的關系。結合課本所學分析,梳理一下秦朝在秦始皇時、西漢初年和西漢武帝時期三個時期回答。秦朝: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里墾田戍邊;后來,又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還要送給匈奴大量谷物和紡織品,并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漢武帝時期:組織強大的騎兵對匈奴進行大規模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部分匈奴開始西遷。(3)本問主要考查的是西漢反擊匈奴知識點。從材料二中找出的句子: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而從“匈奴不滅,何以家為”表達了抗擊匈奴的決心,為國家解決邊患,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為國忘私的高貴品質。(4)本問主要考查的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材料三提供了關鍵信息“在一個民族的成長歷史上,多一些挑戰和競爭,總是十分必要的”,結合西漢與匈奴的和戰關系來分析,解答時主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匈奴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促進了匈奴和中原王朝的互相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華民族的不斷向前發展??键c: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解析】【答案】(1)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地區混亂,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年,匈奴年年揮師南下,經常威脅到黃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2)秦朝: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并把內地民眾移居到那里墾田戍邊;后來,又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匈奴;西漢初年: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還要送給匈奴大量谷物和紡織品,并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漢武帝時期:組織強大的騎兵對匈奴進行大規模反擊,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派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部分匈奴開始西遷。(3)“他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驅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萬國之來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為國忘私的高貴品質)(4)匈奴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促進了匈奴和中原王朝的互相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華民族的不斷向前發展。28、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員治理。按戰場立功國家賜給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軍將士在戰場去努力殺敵,使秦軍成為“虎狼之師”。(2)本小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員治理。按戰場立功國家賜給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軍將士在戰場去努力殺敵,使秦軍成為“虎狼之師”。(3)本小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措施。春秋以來,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私田大量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成為私產并出租,他們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民。在商鞅變法的法令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的規定,就等于國家承認私田主人對私田的所有權,并十分有利于他們不斷去兼并更多的田地,從而新興的地主階級逐漸確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而的法令規定在秦國建立縣制,由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