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規程_第1頁
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規程_第2頁
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規程_第3頁
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規程_第4頁
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則1.0.1為規范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在建筑隔熱保溫工程中的應用,確保涂層系統的工程質量,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既有建筑隔熱保溫改造及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善替換、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工業建筑的隔熱保溫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1.0.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在房屋建筑隔熱保溫工程中的應用,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和深圳市相關標準的規定。2術語2.0.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涂布于建筑物面,由膩子層、底涂層、中涂層、面涂層組成的具有保溫隔熱功能的涂層構造。2.0.2膩子層puttylayer采用膩子施涂于基層表面,對涂飾系統起找平、抗裂作用的構造層。2.0.3膩子greasy施涂于基層表面,起找平、抗裂作用的基層表面處理材料。2.0.4底涂層undercoat采用底漆封閉或封閉并通過滲透加固基層,防止泛堿泛鹽,增強中涂層與基層附著力的構造層。2.0.5底漆primer用于涂料基層表面,由合成樹脂乳液為主要粘結材料,配以助劑、填料等制成的具有封閉或封閉與滲透作用的一種水性涂料。2.0.6中涂層mediumcoating采用保溫隔熱中涂漆置于底涂之上,起到保溫隔熱作用的構造層。2.0.7隔熱中涂漆(簡稱中涂漆)ultra-lightweighthermalinsulationintermediatecoat以氣凝膠、中空玻璃微珠、聚合物乳液、助劑等功能性填料制成的具有保溫隔熱作用的涂料。2.0.8面涂層topcoat采用反射隔熱平涂面漆或反射隔熱質感面漆置于中涂層表面,起到反射隔熱和裝飾效果的構造層。2.0.9反射隔熱平涂面漆solarheatreflectinginsulationflattopcoat具有較高太陽光反射比和半球發射率,達到反射隔熱效果的一種水性涂料,施涂后,涂層表面呈現平整且顏色均勻一致的裝飾效果。2.0.10反射隔熱質感面漆solarheatreflectinginsulationtexturedtopcoat以合成樹脂乳液為基料,具有較高太陽光反射比和半球發射率,可以達到隔熱效果的質感涂料,其施涂后,涂層表面呈立體造型等裝飾效果。2.0.11太陽光反射比solarreflectance在300nm~2500nm可見光和紅外波段反射的與入射的太陽輻射能通量之比值。2.0.12近紅外反射比nearinfraredreflectance在780nm~2500nm近紅外波段反射的與入射的太陽輻射能通量之比值。2.0.13半球發射率hemisphericalemittance熱輻射體在半球方向上的輻射出射度與處在相同溫度的全輻射體(黑體)的輻射也由射度之比值。2.0.14隔熱溫差heatinsulationtemperaturedifference在輻射光源的照射下,參比黑板與測試試板背向熱源一側的金屬表面溫度的差值。2.0.15附加熱阻additionalthermalresistence建筑物的表面使用保溫隔熱涂料系統后,與相同條件下未使用保溫隔熱涂料系統相比,所增加的熱阻。2.0.16明度(L★)lightness表示物體表面顏色明亮程度的視知覺特性值,以絕對白色和絕對黑色為基準給予分度,以L★表示(顏色的三屬性之一)。2.0.17涂料基層(簡稱基層)substrate涂飾對象的表層,如混凝土或砌體墻面找平層。2.0.18罩面漆Finishpaint涂于反射隔熱面涂層表面,起到防護面層沾污,提高使用壽命的水性透明乳膠涂液。3材料3.1性能要求3.1.1底漆的性能應符合表3.1.1的要求。表3.1.1底漆性能指標項目性能指標試驗方法成膜型滲透型容器中狀態無硬塊,攪拌后呈均勻狀態JG/T210施工性涂刷無障礙低溫穩定性(循環3次)不變質GB/T9268-2008的A法漆膜外觀正常JG/T210干燥時間(表干),h≤2GB/T1728-1979中表干乙法耐水性96h無異常GB/T1733-1993的甲法耐堿性48h無異常GB/T9265透水性,mL≤0.3--JG/T210-2018附錄A抗泛鹽堿性120h無異常JG/T210加固性能,MPa--≥0.2與下道涂層的適應性正常3.1.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中涂漆性能指標應符合表3.1.2的要求。表3.1.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中涂漆基本性能要求項目指標試驗方法容器中狀態攪拌混合后無硬塊,呈均勻狀態GB/T9779低溫穩定性(3次循環)不變質GB/T9268-2008的A法固體含量,%≥35GB/T1725施工性施涂無障礙GB/T9779干燥時間(表干),h≤2GB/T1728-1979中表干乙法涂膜外觀正常GB/T9779比重(KG/L)0.45~0.65GB/T6750初期干燥抗裂性(3h)2mm無裂紋GB/T9779熱儲存穩定性(30d)不變質JG/T24導熱系數(平均25℃),W/(m·k)≤0.045GB/T102953.1.3面漆的隔熱性能應符合表3.1.3的要求外,其物理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合成樹脂乳液外墻涂料》GB/T9755、《彈性建筑涂料》JG/T172、《合成樹脂乳液砂壁狀建筑涂料》JG/T24、《復層建筑涂料》GB/T9779、《建筑用彈性質感涂層涂料》JC/T2079、《水性多彩建筑涂料》HG/T4343、《建筑用水性氟涂料》HG/T4104等相關標準規定的最高等級要求。表3.1.3面漆隔熱性能指標項目技術指標試驗方法白色L★≥95高明度L★≥80中明度40≤L★<8070≤L★<8040≤L★<70太陽光反射比≥0.85≥0.65≥0.55≥0.40JG/T235污染后太陽光反射比≥0.70≥0.55≥0.48≥0.40近紅外反射比≥0.85≥0.80≥L★值/100半球發射率≥0.85人工氣候老化后太陽光反射比變化率,%≤5與參比黑板的隔熱溫差,℃L★×0.2811.2JGJ/T132注:1隔熱性能應根據產品設計采用配套底漆、中涂漆、面漆及罩面漆等復合涂層進行檢測;2污染后太陽光反射比先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涂料涂層耐沾污試驗方法》GB/T9780中A法的規定進行5次污染處理后,再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的規定測定太陽光反射比。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性能指標應符合表3.1.4的要求表3.1.4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項目性能指標試驗方法耐水性(96h)無異常GB/T1733-1993中甲法耐堿性(48h)無異常GB/T9265涂層耐溫變性(3次循壞)無異常JG/T25耐沖擊性(500g,300mm)無異常GB/T9779粘結強度(標準狀態),MPa標準狀態≥0.6GB/T9779浸水后≥0.4燃燒性能,級A(A2)GB86242mm附加熱阻[(m2·K)/W]≥0.3GB/T134753mm附加熱阻[(m2·K)/W]≥0.384mm附加熱阻[(m2·K)/W]≥0.44注:2mm、3mm、4mm、5mm為中涂層厚度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組成材料的有害物質限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用墻面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2的規定。3.1.6外墻膩子的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外墻用膩子》JG/T157規定柔性(R)的技術指標要求。罩面漆性能應符合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3.2包裝與貯存3.2.1底漆、中涂漆、面漆以及膩子的包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涂料產品包裝通則》GB/T13491的規定,包裝上應注明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產品型號、生產日期、凈含量、產品標準、保質期、調色色號、明度值、太陽光反射比和污染后太陽光反射比。3.2.2底漆、中涂漆、面漆均應附有出廠產品合格證、產品出廠檢驗報告、有效期內的型式檢驗報告,并應經過驗收符合要求后方能入庫。3.2.3底漆、中涂漆、面漆的保質期為12個月,貯存時應通風、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且冬季貯存溫度不宜低于5℃。

4設計4.1一般規定4.1.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可適用范圍如下:1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復替換使用。2與外墻內保溫系統或其他外墻保溫系統組合使用。4.1.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與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復替換使用時,宜采用非均質反射隔熱平涂面漆,不應采用彈性隔熱質感面漆,且飾面分格縫宜做假縫。4.1.3外墻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必要時還應包括罩面漆。設計應配套使用,不得單獨使用。4.1.4保溫隔熱設計應綜合考慮裝飾效果和保溫隔熱效果,面漆宜選用中、高明度,明度值不宜小于40。對面漆選用的顏色應給予唯一性色號標色。4.1.5當單獨采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不能滿足建筑圍護結構熱工節能設計要求時,應與外墻內保溫系統或其他外墻保溫系統組合使用,其保溫系統的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4.2構造設計4.2.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基本構造及組成材料應符合表4.2.1的要求.表4.2.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基本構造及組成材料構造層次組成材料構造示意圖基層預制墻板、混凝土或砌體墻面找平層膩子層膩子底涂層底漆中涂層中涂漆面涂層面漆注:必要時可增加罩面層(罩面漆)4.2.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與外墻外保溫系統組合使用時,可作為外墻外保溫系統的飾面層。4.2.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與外墻內保溫系統或其他外墻保溫系統實施內外組合保溫時,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可作為外墻外側墻面的飾面。4.2.4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及其與外墻內保溫系統或其他外墻保溫系統組合使用時,其中涂層的厚度應為2mm~4mm。4.2.5采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外墻,應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雨水沾污墻面:1檐口、窗臺、線腳等構造應設置滴水線。2女兒墻、陽臺欄桿壓頂的頂面應設置指向內側的泛水坡。3坡屋面檐口高度應超出外墻面。4.2.6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涂料基層的密封防水構造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T235的規定。外墻的水平或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的部位應做好防水措施。4.3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及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善設計4.3.1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及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善替換,采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時,應在對既有建筑進行安全、功能和熱工性能等進行診斷和預評估的基礎上制定改造方案。方案應兼顧建筑外立面的裝飾效果,并應滿足外墻保溫、隔熱、防火、防水等要求。4.3.2對舊墻面進行隔熱改造或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善時,應視不同基層情況進行不同處理:1舊開裂、酥松的外墻外保溫系統墻面,應將其全部鏟除后,采用水泥砂漿修補找平至符合涂飾施工要求。2涂料飾面,宜使用鋼絲刷將原有飾面刷去,并鏟除酥松部位后采用水泥砂漿修補至符合涂飾施工要求。3舊面磚或馬賽克等飾面,對飾面進行檢查,將飾面空鼓或酥松部位應鏟除與修補,并應采用界面劑進行處理,界面劑與舊飾面粘接強度不應小于0.6MPa。4清水混凝土、面磚、水刷石等飾面出應進行界面處理,界面處理劑與舊飾面粘接強度不應小于0.6MPa。4.4熱工設計4.4.1采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節能設計時,墻體應在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中冬季保溫防結露要求的條件下進行隔熱設計。4.4.2建筑外墻使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進行隔熱、節能設計時,應按表4.4.3的附加熱阻設計值取值,進行熱工計算。表4.4.3附加熱阻設計值取值系統名稱中涂層厚度附加熱阻設計值(m2·K/W)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2mm0.303mm0.384mm0.444.4.3采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反射隔熱面漆的建筑外墻的保溫隔熱設計應符合現行深圳經濟特區技術規范《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JG44、《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JG45等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5施工5.1一般規定5.1.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施工,應根據設計和本標準要求編制涂刷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并應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專業技術培訓。5.1.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大面積施工前,應在現場采用相同材料、構造做法和工藝制作樣板墻或樣板間,并應保留到竣工。5.1.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應根據設計選定式樣、色彩、光澤、材料種類、單位面積用量以及涂刷等級進行。5.1.4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環境溫度應在5℃~35℃,空氣相對濕度宜小于85%;當遇到大霧、風力大于5級以上、下雨、下雪時,應停止戶外涂刷施工。5.1.5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GB6514及《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勞動衛生和勞動衛生管理》GB7691中的有關規定。對于涂層材料飛散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時,操作人員應有勞動保護,并應有措施控制對環境影響。5.1.6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施工應在基層驗收合格后進行,涂料基層的質量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的規定,且應符合下列規定:1基層應牢固,不開裂、不掉粉、不起砂、不空鼓、無剝落、無石灰爆裂點。2基層應清潔,表面無灰塵、無浮漿、無油跡、無銹斑、無霉點、無鹽類和無青苔等雜物。3基層應干燥。涂刷時基層含水率不得大于10%。4基層表面應平整,立面垂直、陰陽角垂直、方正,分格縫應深淺一致且橫平豎直。基層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1.4的要求且表面應平而不光。表5.1.4基層允許偏差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普通高級1表面平整度43用2m靠尺和塞尺檢查2立面垂直度43用2m垂直檢測尺檢查3陰陽角方正43用直角檢測尺檢查4分格縫直線度43拉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5.1.7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與外墻內保溫系統組合使用時,施工應具備下列條件:1基層墻體及其找平層和門窗洞口的施工質量應驗收合格,門窗框或附框應安裝完畢。2伸出墻面的外爬梯、水落管、穿越墻體洞口的管線和空調器等預埋件、連接件應安裝完畢。5.1.8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與外墻外保溫系統組合使用時,應在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抹面層或抗裂層施工完畢并驗收合格后進行。5.1.9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備料和存放應符合下列要求:1選定的涂層材料應有產品質量保證書、產品合格證以及有效期內的型式檢驗報告。2應根據選定的品種、工藝要求,結合實際面積及材料單耗和損耗,確定備料量。3應根據設計選定的顏色,以色卡定貨。4外墻涂飾時,同一墻面同一顏色應使用相同批號的涂層材料。5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組成材料進場后,應見證取樣復驗,合格后方可使用。6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組成材料應按品種、批號、顏色分別堆放。5.1.10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配料及操作地點的環境條件應符合下列要求:1配料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2施工過程中對未用完的涂層材料應密封保存,不得泄漏或溢出。5.1.1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作業平臺應符合下列要求:1涂刷作業用的施工平臺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的規定,腳手架及吊籃應架設牢固、可靠,符合施工安全使用要求。2施工面與施工平臺間的距離,應根據涂料的種類、式樣,便于操作。5.1.1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宜準備下列涂飾工具和機具:1涂刷、排筆、盛料桶、天平、磅稱等涂刷及計量工具。2羊毛輥筒、海綿輥筒、配套專用輥筒及勻料板等滾涂工具。3塑料輥筒、鐵制壓板等滾壓工具。4噴涂設備、空氣壓縮機、手持噴槍、噴斗、各種規格口徑的噴嘴、高壓膠管等噴涂機具。5對空氣壓縮機、毛輥、涂刷等應按涂層材料種類、式樣、涂飾部位等選擇適用的型號。5.2施工工藝及要求5.2.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工藝流程應符合圖5.2.1的要求。清理基層清理基層修補基層修補基層刮膩子、磨平刮膩子、磨平干燥24h干燥24h干燥2h~干燥2h~3h涂刷底漆涂刷第一道中涂漆涂刷第一道中涂漆干燥4h~干燥4h~6h涂刷第二道中涂漆涂刷第二道中涂漆干燥8h~干燥8h~12h干燥2h~干燥2h~3h涂刷第一道面漆涂刷第二道面漆涂刷第二道面漆圖5.2.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工藝流程注:1.上表中中涂漆重涂時間,是根據標準厚度在實驗室標準條件下測得可重涂表干時間,非漆膜實干時間,同時重涂時間仍需要根據不同施工厚度與氣候條件進行適應性調整;2.當飾面增加罩面層時,應在第二道面漆施工后增加罩面漆涂刷工序。5.2.2膩子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按說明書的配比配制膩子。2以一道分格縫為一作業面,作業時,第一遍用膠皮刮板橫向滿刮,干燥后磨砂,并將浮灰及斑跡磨平磨光,再將墻面清理干凈。3第二遍用膠皮豎向滿刮,所用材料及方法同第一遍要求,干燥后用砂紙磨平并清掃干凈。4每三遍用膠皮刮板找補膩子,等待干燥后用細砂紙磨平并清掃干凈。5膩子墻面應經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道底漆施工。5.2.3底漆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對膩子層檢查符合要求后,進行底涂層封底施工。2底漆應嚴格按說明書要求稀釋調配,稀釋劑宜采用潔凈的清水,稀釋時應充分攪拌均勻。3可采用輥筒或排筆涂刷,涂刷應先小面后大面、從上到下施工,涂刷應均勻,不得漏涂、流掛。4局部修補時,應待修補處干燥后重涂底漆。嚴禁在漏涂底漆的部位直接涂刷中涂漆。5.2.4中涂漆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中涂漆施工前,應檢查底漆層,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中涂漆施工。2中涂漆應按說明書要求稀釋調配,稀釋劑宜采用潔凈的清水,稀釋時應充分攪拌均勻。3中涂漆施工可按照無氣噴涂施工工藝,建議每道可噴涂厚度宜為1~2mm,單遍噴涂厚度不宜超過3mm(避免出現流掛現象),總厚度可根據實際設計進行控制,但不應低于2.0mm。4應先小面后大面,從上到下施工,并應確保無漏底、流掛。5工程進行中出現局部修補時,修補處應待干燥后重上中涂漆,不得直接在漏刷中涂漆的位置涂刷面漆。5.2.5面漆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中涂漆墻面干燥后除去浮灰,可直接施工面漆。施工前應對面漆均勻攪拌。2面漆施工應根據施工方法、施工季節、溫度、濕度等條件嚴格控制,并應按說明書要求稀釋調配。稀釋劑宜采用潔凈的清水,稀釋時應充分攪拌均勻。3可采用輥筒或毛刷進行涂刷。每次蘸料后宜在勻料板上來回輥勻或在桶邊舔料。涂刷時涂膜不應過厚或過薄,應充分蓋底,不應透影,涂刷應均勻。4采用噴涂時,應控制面漆的粘度和噴槍的壓力,涂層厚薄應均勻,不應露底、流掛,色澤均勻,干燥后涂層厚度不應小于80μm。5大面積涂刷時,可由多人配合操作,流水作業,應順同一方向涂刷,并應處理好接茬部位。6外墻涂刷施工應自上而下進行,涂刷施工分段應以墻面分格縫、陰陽角或落水管為分界線。7同一墻面應涂刷施工同一批號的面漆,涂層應色澤一致、無流掛、露底,陰陽角處無積料。8面漆涂刷應分兩遍,待第一遍涂膜干燥后方可進行第二涂刷。5.3成品保護5.3.1對室外剛涂刷的飾面,為避免風雨烈日,宜對成品采取保護遮蓋措施。5.3.2對被污染的部分,應在涂層未干時及時清除處理。

6驗收6.1一般規定6.1.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質量驗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411、《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和現行深圳市標準《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SJG141、《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SJG67、《深圳市非承重墻體與飾面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SJG14執行。6.1.2檢驗批和分項工程的質量驗收應包括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隱蔽工程驗收和檢驗批驗收。6.1.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工程竣工驗收應提供下列資料,并應納入竣工驗收技術檔案:1涂飾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及其他文件。2主要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有效期內的型式檢驗報告、進行檢驗及核查記錄、進場復驗報告。3圍護結構基層驗收資料。4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相關圖像資料。5施工單位資質、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方案等資料。6監理單位過程質量控制數據或建筑節能節能專項質量評估報告。7其他對工程質量有影響的重要技術記錄等文件。6.1.4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工程竣工驗收應對下列部位和內容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應有詳細的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1基層表觀情況及其表面處理。3膩子層。5底涂層。4中涂層厚度5墻體腳手架眼、孔洞處理。6.1.5竣工驗收,主控項目應全部合格,一般項目當采用計數檢驗時,至少應有90以上的檢查點合格,且其余檢查點不得有嚴重缺陷。6.2主控項目6.2.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包括膩子、底漆、中涂漆、面漆)進場時應提供有效期內的型式檢驗報告、品種、性能以及面漆顏色的唯一性標識,應符合設計和本標準的要求。檢查方法:檢查;核查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每批次隨機抽取3個試樣進行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應按照其產品檢驗批進行核查。6.2.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附加熱阻,底漆的耐水性、耐堿性、抗泛鹽堿性,面漆的太陽光反射比和半球發射率應符合設計和本標準的規定。進場時應進行復驗,復驗為見證取樣送檢。檢查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檢查數量:同廠家、同品種產品,按照扣除門窗洞后的墻面面積5000m2以內時應復驗1次;當面積增加時,每增加5000m2應增加1次。同工程項目、同施工單位且同時施工的多個單位工程(群體建筑),可合并計算保溫墻面抽查面積。6.2.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厚度應符合設計和本標準的要求。檢查方法: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2.4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施工完成后,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對飾面層進行太陽光反射比和近紅外反射比現場實體檢驗,現場實體檢測值不應低于設計值的90%。檢查方法:依據JGT235進行現場檢測。檢查數量:同廠家、同品種產品,按照扣除門窗洞后的墻面面積5000m2以內時應復驗1次;當面積增加時,每增加5000m2應增加1次。同工程項目、同施工單位且同時施工的多個單位工程(群體建筑),可合并計算保溫墻面抽查面積。6.2.5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飾面的顏色、圖案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2.6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基層和構造做法應符合設計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檢查方法:檢查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2.7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飾面應無漏涂、沾污、透漏底、起皮和掉粉。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3一般項目6.3.1進場的膩子、底漆、中涂漆、面漆的外觀和包裝應完整無破損,其性能應符合設計和本標準的要求。檢查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3.2涂飾施工產生的墻體缺陷,如腳手架眼、孔洞等,應按照施工方案采用取相同材料進行涂飾,不得影響墻體熱工性能。檢查方法:對照施工方案觀察檢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6.3.3涂飾質量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6.3.3的規定。表6.3.3涂飾質量和檢驗方法項次項目涂飾質量檢驗方法1顏色均勻一致觀察2光澤均勻一致3泛堿、咬色不允許4流墜、疙瘩不允許5漏刷、透底不允許6砂眼、刷紋無砂眼、無刷紋7裝飾線、分色線直線度,允許偏差(mm)1拉5m線,不足5m拉通線,用鋼直尺檢查

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引用標準名錄《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揮發物含量的測定》GB/T1725《漆膜、膩子干燥時間測定法》GB/T1728-1979《漆膜耐水性測定法》GB/T1733-1993《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GB6514《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測定比重瓶法》GB/T6750《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勞動衛生和勞動衛生管理》GB7691《建筑涂料涂層耐堿性的測定》GB/T9265《乳膠漆耐凍融性的測定》GB/T9268《合成樹脂乳液外墻涂料》GB/T9755《復層建筑涂料》GB/T9779《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熱流計法》GB/T10295《絕熱穩態性質的測定標定和防護熱箱法熱流計法》GB/T13475《建筑用墻面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建筑用反射隔熱涂料》GB/T25261《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GB50210《建筑工程特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411《合成樹脂乳液砂壁狀建筑涂料》JG/T24《建筑涂料涂層耐溫變性試驗方法》JG/T25《建筑外墻用膩子》JG/T157《彈性建筑涂料》JG/T172《建筑內外墻用底漆》JG/T210《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JGJ/T132《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T235《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864《建筑用彈性質感涂層涂料》JC/T2079《建筑外表面用反射隔熱涂料》JC/T1040《建筑用水性氟涂料》HG/T4104《水性多彩建筑涂料》HG/T434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JG44《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SJG45《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SJG141《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SJG67《深圳市非承重墻體與飾面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SJG14深圳市工程建設標準學會團體標準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規程T/SZCES×××-2025條文說明目次1總則…………………292術語…………………303材料…………………313.1性能要求………………………313.2包裝與貯存……………………324設計…………………334.1一般規定…………334.2構造設計…………334.3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及外墻外保溫系統修善設計………………344.4熱工設計…………345施工………………355.1一般規定…………355.2施工工藝及要求…………………355.3成品保護…………356質量驗收………………376.1一般規定…………376.2主控項目…………376.3一般項目…………37主編單位、參編單位、聯系人及聯系方式……………38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292Terms………………303Materials…………313.1Performancerequirements……………………313.2Packagingandstorage………314Design……………334.1Generalrequirements…………334.2Structuredesign………………334.3Energy-savingrenovationofexistingbuildinganddesignofexternalwallinsulationsystem…………………344.4Thermalperformancedesign…………………345Construction……………………355.1Generalrequirements…………355.2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requirements……………355.3Productprotection……………356Commissioning……………………376.1Generalrequirements…………376.2Mastercontrolitems…………376.3Generalitems…………………37Information………………381總則1.0.1深圳地處夏熱冬暖地區,目前建筑能耗夏季高于冬季,提高建筑外墻的隔熱性能,是深圳市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的需要。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是一種新型的節能材料,該隔熱涂料系統與目前在建筑市場使用的反射隔熱涂料相比,其隔熱保溫在構造上已有所創新,增加了中涂的保溫構造層,實踐證明隔熱保溫效果明顯,用于建筑圍護結構外表面,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的節能效果。為了進一步促進并推廣應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新技術,有必要編制深圳市工程建設標準學會團體標準,規范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技術要求,以保證新技術新材料行業的健康發展。1.0.2規定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1.0.3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在房屋建筑隔熱保溫工程中的應用,明確了執行本標準與國家現行標準的關系。2術語本規程所涉及到的術語,只在本規程中適用。本規程術語共有18條,分兩種情況:1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中未規定,是本標準首次提出的,如: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等。2雖然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中出現過這一術語,但比較重要的,如:附加熱阻、太陽光反射比等。本規程術語給出的附加熱阻是為了直觀評價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節能效果而定義的性能參數。3材料3.1性能要求3.1.1~3.1.4規定了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及其組成(底漆、中涂漆、面漆)的性能要求。有關反射隔熱涂料的產品標準,國家現行標準有《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溫隔熱材料》JG/T517、《建筑用反射隔熱涂料》GB/T25261、《建筑外表面用反射隔熱涂料》JC/T1040。本標準的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及其組成材料中,底漆、面漆主要性能及其試驗方法引用了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內外墻用底漆》JG/T210、《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中的相關規定,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及其中涂漆的性能指標引用了現行行業標準《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溫隔熱材料》JG/T517的相關規定。引用的具體理由如下:1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基本涵蓋了其他兩個標準的內容,該標準能按照明度不同,規定了建筑反射隔熱涂料隔熱性能的指標,同時針對不同使用部位的涂料又作出了更具體的規定。2涂料的耐沾污性和耐人工氣候老化性是相當重要的,在其他兩個標準中也提及測定涂料的耐沾污性和耐人工氣候老化性,但是不能很好的與涂料的熱工性能相關聯,而在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中對其污染后的和人工氣候老化后的太陽光反射比有相關的規定,能更直觀的反映出涂料的耐久性。3現行行業標準《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溫隔熱材料》JG/T517主要以保溫隔熱涂料系統為主,系統組成材料由底漆、中涂漆、面漆組成,并明確了中涂漆的熱工性能導熱系數指標值,為材料應用時的熱工計算提供了依據。4現行行業標準《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溫隔熱材料》JG/T517未采用太陽光反射比換算等效熱阻,而明確規定了保溫隔熱系統的熱工性能附加熱阻的指標值。通過附加熱阻計算墻體的傳熱系數,簡潔明了,符合實際。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中涂漆的試驗基材和試板制備均按現行行業標準《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溫隔熱材料》JG/T517的規定進行。3.2包裝與貯存3.2.1~3.2.4規定了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組成材料的質量文件、包裝、貯存的一些具體要求。這是保證產品質量前提,在施工現場必須加以重視。4設計4.1一般規定4.1.1本條文規定了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適用范圍。與各類外墻內保溫系統、其他外墻保溫系統組合使用,其效果最佳。當然,遇到特殊情況,如既有建筑墻體節能改造時,由于材料的防火要求、厚度等因素的影響,墻體外側不能設置保溫材料,則可直接采用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4.1.2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保溫隔熱工程,系統的組成材料必須配套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的隔熱效果。一般情況非均質面漆反射隔熱涂料(也包括均質面漆)為了提高涂層的防霉性、防沾污性、防紫外老化性,通常需要罩面層,以延長涂料的使用壽命。目前市面上已經有這類三防功能的罩面涂料,其效果十分理想。4.1.4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面漆的明度值越高,隔熱節能效果越好,明度值小于40時,節能效果有限,不建議使用。面漆的顏色選擇與其保溫隔熱效果直接相關,不同明度的面漆,其反射隔熱與附加熱阻有較大影響,因此選用的顏色應給予唯一性色號標識。4.2構造設計4.2.1建筑用復合氣凝膠隔熱涂層系統的基本構造。選用非均質的或高明度的反射隔熱面漆宜配套設置罩面層,一般情況下可涂刷道至2遍,有助于提高面漆的耐沾污性,以保證系統保溫隔熱的耐久性。4.2.4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