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3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2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經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3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2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經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3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2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經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3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2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經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3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2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經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12遼宋夏金元的文化1.(2024江蘇卷·4)孟子講“覺”,佛教講“悟”,程顥、程頤兄弟則將二者圓通。北宋僧人契嵩認為儒和佛“心則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國家矣,何嘗不存其君臣父子”。這反映出北宋()A.儒學統治地位動搖 B.儒學與佛教的融合C.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D.陽明心學影響深遠【答案】B【解析】材料“程頤程顥兄弟則將二者圓通”“契嵩認為儒和佛‘心則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時期存在儒學與佛教融合的現象,B項正確;材料強調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強調佛教對儒學的沖擊,無法體現地位動搖的現象,A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理學成為官方哲學的問題,并且在南宋時理學才漸漸成為官方哲學,C項錯誤;陽明心學出現于明代,D項錯誤。2.(2024·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6)程顥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其體現的主旨是()A.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B.人與萬事萬物皆同理C.張揚自我的人生看法D.無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可知要以安靜的心情觀賞萬物,享受自然的樂趣,人們對四季中奇妙風光的興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應隨著四季的改變享受自然的樂趣,保持內心的歡樂,榮衰寵辱、春夏秋冬,與一般人一樣興奮而來、怡然而去,體現了人和萬物的相通之處,故選B項;道家主見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且材料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處而非和諧共處,解除A項;材料強調靜觀其變,悠然自得而非張揚自我的人生看法,解除C項;無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見,程顥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解除D項。3.(2024·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說:“蓋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輕重如此。”這一說法()A.強調了君主至尊的觀念B.體現了儒家傳統的民本思想C.呼應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見D.推動了儒家思想的新發展【答案】B【解析】題干中朱熹的言論事實上為說明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且題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國、社稷)之存亡”,故A項錯誤;題干中“蓋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輕重如此”,實際闡述了“民惟邦本”,故B項正確;題干主要講解并描述君、社稷、民之間的關系,未提及壓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綱五常),故C項錯誤;朱熹的言論是對孟子民貴君輕的闡釋而已,非新發展,故D項錯誤。4.(2024·四川文綜·3)“詞”在兩宋的發展賽過“詩”,被看作一個時代文學的代表,緣由可能有()①節奏感強,形式更為自由,便于抒發感情②對仗工穩、句式齊整,適于言志和述懷③能合樂歌頌,貼近市民生活,群眾基礎廣④不斷變革、創新,風格多樣,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5.(2024·福建文綜·16)關漢卿在《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描繪關羽面對大江的滾滾波濤,仗刀臨流。曲中唱道,“大江東去浪千疊……駕著這小舟一葉……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對該作品理解有誤的是()A.顯露關羽壯懷激烈的特性 B.借歷史典故吊古撫今C.嚴厲斥問顛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詞的豪放風格【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個無所畏懼、毅然赴約的英雄形象,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從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關漢卿借用關羽獨赴單刀會的典故來吊古撫今,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斥問顛倒黑白的世界,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從材料“大江東去浪千疊”,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風格有類似,體現的是豪放派,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6.(2024·海南單科·5)北宋僧人契嵩說:儒教“大有為”而“治世”,佛教“大無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雖不同,而同歸于治”。這反映了()A.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現實 B.儒、佛起先出現合流C.佛教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D.儒學統治地位發生動搖【答案】A【解析】據材料中“儒教‘大有為’而‘治世’,佛教‘大無為’而‘治心’體現了將佛教的“治心”與儒學的“治世”思想相結合,從而獲得了新的發展,故A項正確;儒、佛起先出現合流是在唐朝,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佛教在中國歷史上始終沒有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故C項錯誤;儒學地位發生動搖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故D項錯誤。7.(2024·廣東文綜·15)《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父親讓仆人轉告賈府私塾老師說:“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據此推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A.理學居于統治地位,“四書”更受重視B.孔子權威地位動搖,《詩經》遭到輕視C.科舉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棄儒從商D.《紅樓夢》取材于現實,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明清時期,理學居于統治地位,從題干中“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書”更受重視,故A項正確;明清時期,儒學仍是正式的正統思想,孔子的權威地位不行能動搖,故B項錯誤;C項在題干信息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紅樓夢》是清代小說,它揭示了專制王朝和封建社會走向敗落的必定歷史命運,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項錯誤。8.(2024·江蘇單科·3)據葉德輝《書林清話》,五代后唐時,在宰相馮道主持下,起先將儒家“九經”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國子監有書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書版劇增至十萬。此外中心崇文院、司天監、秘書監等機構也都大量刻書。宋朝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校。由此推斷()A.宰相馮道獨創雕版印刷術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廣泛應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書【答案】C【解析】唐朝就已經出現了雕版印刷的書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時期的人不行能獨創雕版印刷術,故A項錯誤;題中材料并沒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項錯誤;雕版印刷從正式的“劇增”、“大量”到“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廣泛應用,故C項正確;“宋朝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校”,可知雕版印刷不僅僅限用于官方刻書,故D項錯誤。9.(2013·福建文綜·16)朱熹在《漳州勸農文》中說:“請諸父老,常為解說,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疼惜體膚,保守家業”。在此,朱熹()A.訓誨后生弟子遵從“三綱五常”B.告誡鄉親去惡從善以“慎思明辨”C.灌輸以農興業思想以存“天理”D.勸導百姓遵循一種“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具有鄉土氣息,解題關鍵在于對“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疼惜體膚,保守家業”這段話的理解。A選項“三綱五常”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材料沒有表達出這個意思;B、C選項都縮小了材料范圍,只提到一個方面“去惡從善”、“保守家業”;所以選D。10.(2013·廣東文綜·14)有位古代思想家認為:通過讀書等外在手段來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重要的是先確立仁義這一根本。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陸九淵【答案】D【解析】關鍵是“明理”一詞,說明理學已經產生,則A、B可解除。而朱熹是主見格物致知的,是通過處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對的,因而選D。11.(2012·海南單科卷·6)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周敦頤在此所闡釋的是()A.“仁”與萬物生成的關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陰陽相互依存的關系D.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學問,首先解除BD項;題干認為“陽生萬物”,而何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闡釋的是仁與萬物生成的關系,A項正確;假如對“陽生萬物、陰成萬物”不能正確解讀,及把握內在關系:生,仁也。易錯選C項。12.(2012·全國課標卷·25)許仙與白娘子自由相戀因法海和尚作梗終成悲劇,菩薩化身的濟公嬉戲人間維持正義。這些在宋代杭州流傳的故事,反映出當時()A.對僧人愛恨交加的社會心態B.民間思想借助戲劇廣泛傳播C.中國文化的地域性深厚D.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答案】D【解析】題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這是因宋代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興起,D項正確;ABC項都無法從題干中反映。13.(2012·全國大綱卷·14)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稱:“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這反映了()A.元代文學不為后世所重視 B.厚古薄今的觀念影響深刻C.士大夫對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學形式【答案】B【解析】考查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規律。每個時代文學創作都有其獨創性,詩在唐朝、詞在宋朝發展到頂峰。元曲源于民間通俗文學,起先時文學地位比較低下,元曲在明清兩朝沒有得到正史和學者的承認和重視

。反映王國維推崇古代的,輕視現代的觀念。14.(2011·安徽文綜·13)下圖為蘇軾的《枯木怪石圖》,有評價說,枝干“虬(qiu,盤曲)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體現其風格的是()A.“意存筆先,畫盡意在”B.“筆才一二,像已應焉”C.“詩中有畫”,“畫中有詩”D.“以清雅之筆,寫山林之氣”【答案】A【解析】“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溶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是文人畫的特點,蘇軾一生,幾遭貶謫,在錯綜困難的宋王朝政治斗爭中飽嘗仕途的味道,憤懣不平之氣交織于心,發諸毫端,借詩畫以泄胸中盤郁。作者通過作畫抒寫胸臆之情。郁悶的心情通過繪畫表露無疑。這符合文人畫的特點。所以A項符合題意。“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又稱“疏體”是唐代吳道子的畫風,蘇軾曾贊揚他的藝術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解除B。“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句說的是王維,出自蘇軾的《題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是王維的字)指出了王維的詩能夠將詩情畫意相結合的特點。解除C。“以清雅之筆,寫山林之氣”含寓淡泊名利、心向純潔之意的山林氣味,這與作者抒發郁悶之情的寓意不吻合。解除D。故選A。15.(2010·上海單科·9)宋代,儒學家起先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索人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的角度是()A.從沖突對立轉換動身 B.從天人感應動身C.從萬物本源動身 D.從人的本性動身【答案】C【解析】宋代程朱理學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所以選A。16.(2010·全國Ⅰ卷文綜·13)歐陽修上疏說:“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為《宋文》者,多是當今爭論時政之言……詳其語言,不行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體,竊恐流布漸廣,傳之虜中,大于朝廷不便……(請)今后如有不經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起先普及 B.書籍出版業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與契丹間關系驚慌 D.文化傳播方式改變影響政府管理【答案】D【解析】題中多次出現“雕印”一詞,說明當時雕版印刷術比較普及,由此可解除A項;再由題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爭論時政之言”,并不足以說明當時北宋與契丹的關系,C項亦可解除。B項有較強的迷惑性,但由“今后如有不經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可知當時宋朝政府并未對書籍出版業進行有效的管理;而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當時“爭論時政之言”廣為流傳的話,則對宋朝政府的統治會帶來不利影響。故D項為正確答案。17.(2010·全國Ⅱ卷文綜·15)宋人邢昺上疏稱:“臣少時業儒,觀學徒能具經疏者百不一二,蓋傳寫不給,今(雕)板大備,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時之幸也。”這說明()A.藏書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 B.儒者地位快速提高C.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發展 D.儒學得到廣泛傳播【答案】C【解析】解答此題,留意題中關鍵詞“今(雕)板……之幸也”,說明,是由于雕版印刷術的獨創,推動了儒學的發展。故C正確。18.(2010·重慶文綜·14)宋人稱“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按執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與“學士詞”詞風一樣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C.陸游 D.辛棄疾【答案】D【解析】學士指蘇東坡,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個選項中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19.(2010·北京文綜·14)元代《富春山居圖》殘卷分藏于海峽兩岸。2010年初,兩岸均有意聯合展出該作品。下列作品與《富春山居圖》同屬于一個朝代的是()A.顧愷之《洛神賦圖》 B.吳道子《送子天王圖》C.王禎《農書》D.李贄《焚書》【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歷史時間的駕馭。顧愷之是東晉時期的大畫家;吳道子是唐朝的大畫家;李贄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禎是元朝時期的農學家,所以此題應當選擇C項。20.(2008·上海單科A組·8)中國古代有很多重大獨創,下列獨創按出現的先后依次排列正確的是()A.司南、紙、火藥、活字印刷 B.紙、火藥、活字印刷、司南C.火藥、活字印刷、司南、紙 D.活字印刷、司南、紙、火藥【答案】A【解析】“司南”的獨創時間是在戰國時期,“紙”的獨創時間是在西漢,“火藥”的獨創時間是在唐朝,“活字印刷術”的獨創時間是在北宋。因此正確答案為A項。21.(2008·四川文綜·13)公元751年,唐朝軍隊在中亞敗于阿拉伯軍隊,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術工匠,這次戰役客觀上促成了中阿之間一次技術轉移.這時中國傳人阿拉伯的技術應當是()A.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C.指南針 D.火藥與火器【答案】A【解析】造紙術是東漢時代宦官蔡倫于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獨創的。活字印刷術是北宋中期平民畢昇獨創,時間與題干不符,予以解除,而指南針、火藥與火器不是一項技術,因此,符合題意的只有A項,造紙術傳播到阿拉伯。22.(2008·上海單科A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長者,斂足拱手。尊長在前,不行口唾。”這是在敦煌發覺的唐宋時期少兒啟蒙讀物中的句子,它反映當時的教化()A.激勵兒童活潑機靈B.突出地方教化特色C.提倡父子教學相長D.留意儒家倫理道德【答案】D【解析】從題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時的教化比較留意啟蒙孩子的長幼等級觀念,而中國古代的儒家倫理道德比較留意等級觀念。因此D項為正確答案。23.(2007·海南單科·6)宋代理學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學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學C.儒家的倫理觀出現本質改變 D.汲取佛道的思辨哲學闡釋儒學的新發展【答案】D【解析】儒學在魏晉時期受到佛、道的沖擊,出現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學家們汲取佛道的思辨哲學重新闡釋儒學,形成理學。24.(2007·寧夏文綜)中國古代書法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一些時代特點,如“宋人尚意”,即通過字體書寫,表現自己追求的意境。右圖為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局部),就很能體現“尚意”的特征。這幅作品字體的特點是()A.字形方整,筆畫平直穩重B.字形扁方,筆畫平穩伸展C.字形嚴謹。筆畫密集繁復D.字形多變,筆畫簡約流暢【答案】D【解析】宋元豐三年蘇軾被謫至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時做《黃州寒食詩帖》。貼中用筆率意奔放,恣肆揮灑,有徐起漸快,嘎然而止的節奏,體現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可以明顯看出被貶謫黃州的悲憤情感,正體現了“宋人尚意”的特色。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正體現出字體的改變特點。25.(2024·新課示全國I卷·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關于宋代歷史,海內外學者著述頗豐,敘述各有側重,如《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與武功弱勢》等,這些書名反映了作者對時代特征的理解。結合所學學問,就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自擬一個能夠反映其時代特征的書名,并運用詳細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充分,史實精確,表述清楚。)【答案】答案略【解析】題目要求“就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自擬一個能夠反映其時代特征的書名”,可見本題主要是分析某一歷史時期在一個或者多個方面的時代特征,如秦朝政治上的時代特征是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的建立,漢代思想上的時代特征是儒學成為正統,宋代經濟上的時代特征是商品經濟空前旺盛,明清經濟上的時代特征是實行閉關鎖國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