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優知識培訓1-GSM無線網絡優化基礎知識_第1頁
網優知識培訓1-GSM無線網絡優化基礎知識_第2頁
網優知識培訓1-GSM無線網絡優化基礎知識_第3頁
網優知識培訓1-GSM無線網絡優化基礎知識_第4頁
網優知識培訓1-GSM無線網絡優化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線網絡優化基礎知識一、基本概念

二、系統結構

三、無線接口

四、OSS系統十年一代的移動通信19701980199020002010年技術研究1G(FDMA)2G(TDMA)3G(CDMA)4G規范標準廣泛應用產品研發3G廣泛應用在2005到2006年移動通信系統概論第一部分基本概念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必須利用無線電波進行信息的傳輸

運行環境復雜,多徑傳播 用戶高速移動工作于復雜的干擾環境

開放式環境,存在多種干擾:鄰道、同信道、鄰小區、同小區、互調可利用的頻率資源有限,而通信業務量的需求與日俱增

用戶容量,業務能力網絡結構多種多樣,網絡管理復雜

用戶注冊和登記,鑒權和計費,安全和保密用戶終端成為個人消費品移動通信系統概論移動通信的分類按工作方式分類:單工,雙工(FDD,TDD),半雙工按多址方式分類:FDMA、TDMA、CDMA、SDMA按信號形式分類:模擬網和數字網按覆蓋范圍分類:城域網、局域網、廣域網按業務類型分類:電話網、數據網、綜合業務網、多媒體網按服務特性分類:專用網、公用網按使用環境分類:陸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按使用對象分類:民用系統、軍用系統移動通信系統概論通信系統網絡的分類通信網核心網接入網有線接入無線接入光纖接入:PON、APON FTTB/C/H/R混合光纖同軸網CableModemDSL(ADSL、HDSL)衛星接入高空平臺蜂窩接入微波接入FWA、WLLWLANPAN移動通信系統概論蜂窩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動通信系統概論

蜂窩系統---“小區制”系統-將所要覆蓋的地區劃分為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半徑可視用戶的分布密度在1-10km左右,在每個小區設立一個基站為本小區范圍內的用戶服務。-“頻率復用”的概念-特點:用戶容量大,服務性能較好,頻譜利用率較高,用戶終端小巧且電池使用時間長,輻射小等-問題:系統復雜,越區切換,漫游,位置登記;更新和管理以及系統鑒權等

蜂窩分類-宏蜂窩(Macro-cell)1-20km-微蜂窩(Micro-cell)0.4-1km-皮蜂窩(Pico-cell)<400m-分層蜂窩(由多種蜂窩組成)Macrocell:

宏小區(宏蜂窩)一般小區,提供大部分的室內室外的覆蓋;UmbrellaCell:

傘型小區覆蓋范圍廣,從覆蓋上考慮,填補盲區。注意頻率干擾。Microcell:

微小區(微蜂窩)低功率,吸收話務。街道站就是其中一種。IndoorCell:

室內小區室內的微蜂窩站。低功率,吸收室內話務。一般稱為Picocell。無線基本概念小區類型全向站:OmniCell覆蓋定向站:SectorCell容量功分站無線基本概念在移動通信系統中,信號的傳播由于移動、散射和衰落將導致復雜的電磁行為,具體表現在信號的時延、頻率和角度擴展。時延擴展使得接收端得到多個拷貝的信號,而且這些信號之間并沒有很明確的關系,時延擴展將直接導致碼間串擾ISI;頻率擴展將導致信號的時間衰落;角度擴展將導致信號的空間衰落。移動通信系統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多個用戶如何共享無線媒體,也就是解決多址接入問題。

已經提出并實現了三種多址方式如FDMA、TDMA、CDMA,SDMA(空分多址)即依靠陣列天線來實現空分多址應該是非常有前途的第四種多址方式。在實際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可能采用混合多址方式如GSM采用了FDMA/TDMA方式,SDMA可以與FDMA、TDMA、CDMA中的任何一個組合實現系統。

移動通信系統的無線資源包括頻譜、時間、功率、空間和特征碼等要素。從移動通信發展歷史看,提高無線資源利用率一直是追求的主要目標。

FDMA、TDMA與CDMA的最大不同點在于:CDMA是統計復用資源,每個載頻的所有用戶共享頻率、時間、功率資源,用戶之間只依靠特征碼來區分;而FDMA、TDMA是固定分配資源,不同的用戶在頻率、時間、功率資源上部分或全部不同,用戶之間有較好的隔離度。所有FDMA、TDMA和CDMA的技術差異都來源于這個不同點。

無線傳播的特點①建筑物反射波②繞射波③直射波④地面反射波陸地移動通信的電波傳播機制實際環境的無線傳播LOS和NLOS無線信道特征d(m)Pr(dBm)102030-20-40-60慢衰落快衰落無線信道隨用戶的位置和時間而變化多徑散射、陰影遮擋使得接收功率發生劇烈變化慢衰落衰減:Pr正比于1/dn陰影:障礙物遮擋快衰落多徑效應在很小的距離間隔和時間間隔上,信號強度快速變化產生Doppler頻移產生時延擴展分集技術抗快衰落措施-分集技術-顯分集空間分集極化分集頻率分集:GSM--跳頻,WCDMA--擴頻技術其它:方向性分集、場分集、發射分集-隱分集隱分集即是利用信號處理技術將分集作用隱含在被傳輸信號之中,如RAKE接收技術、信道交織、糾錯編碼等可看作時間分集時延擴展多徑傳播:不同路徑的信號到達接收機的時間不同當多徑信號不能被接收機區分時就產生同信道干擾(CCI),對于WCDMA系統,多徑時延必須大于一個碼片周期(0.26μs)才能被識別典型值(μs):Open<0.2,Suburban=0.5,Urban=3解決均衡(GSM)、RAKE技術(WCDMA)Doppler頻移Doppler效應的例子:火車經過你的身邊移動通信中的Doppler頻移V:移動臺速度:信號到達角度損耗TRTR繞射損耗穿透損耗地物(反射)損耗繞射損耗特點電磁波在繞射點四處擴散繞射波覆蓋除障礙物外的所有方向擴散損耗最為嚴重計算公式復雜,隨不同繞射常數變化穿透損耗XdBmWdBm穿透損耗=X-W=BdB電磁波穿透墻體的反射和折射

室內信號取決于建筑物的穿透損耗室內窗口處與室內中部信號差別較大建筑物材質對穿透損耗影響較大電磁波的入射角對穿透損耗影響較大穿透損耗

物體阻擋/穿透損耗為:

隔墻阻擋:5~20dB

樓層阻擋:>20dB,

室內損耗值是樓層高度的函數,-1.9dB/層

家具和其它障礙物的阻擋:2~15dB

厚玻璃:6~10dB

火車車廂的穿透損耗為:15~30dB

電梯的穿透損耗:30dB左右

茂密樹葉損耗:10dB

反射損耗地面性質水面稻田田野城市、山地、森林等效地面反射系數0.9~10.6~0.80.3~0.50.1~0.2反射損耗(dB)0~12~46~1014~20模擬FDMA數字TDMACDMA信道帶寬窄寬更寬系統容量較小大更大話音質量一般較好更好、更穩定可靠安全保密性易截獲加密和鑒權安全加密和鑒權更安全基站覆蓋范圍小較大更大系統規劃較復雜較復雜簡單高級功能較少較多更多手機通話時間較短較短較長CDMA、TDMA和FDMA三者主要性能比較移動通信系統概論

移動通信的多址方式

FDMA頻分多址

FDMA,每TRX一路,適合大型固定帶寬的網絡,不適于多分散用戶,欠靈活TDMA時分多址FDD/TDMA,每TRXm路,容易進行頻率規劃、干擾計算和頻率管理CDMA碼分多址FDD/CDMA,每TRXn路,容量大,效率高,但要求網同步,需要計算和分配正交碼b=bandwidthperCH;m=timemultiplexfactor;S=CDMAspreadingfactor移動通信系統概論下面我們將生活化地描述CDMA與其他通信技術的區別:

模擬系統:采用FDMA(頻分多址)技術。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很大的房間被做成很多的隔斷,每一個隔斷里有一對人正在交談。由于隔斷的分隔,談話者不會聽到其他人的交談,這就是FDMA頻分多址系統。這是我國最早采用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缺點是系統受房間面積(也就是頻率)的限制很大,無線頻率的利用率很低。

GSM蜂窩數字系統:采用TDMA(時分多址)技術。我們可以想象把隔斷作得大些,這樣一個隔斷可容納幾對交談者。但大家交談有一個原則:只能同時有一對人講話。如果再把交談的時間按交談者的數目分成若干等分,就成為一個TDMA(時分多址)系統。這種系統受容量的限制很大,即一個隔斷中有幾個人是確定的,如果人數已滿,則無法進入。

CDMA數字通信系統:采用CDMA(碼分多址)技術。可以想象一個寬敞的房間內正在進行一個聚會,賓客在兩兩一對進行交談。假設每一對人使用一種語言,有說中文的,有說英語的,也有日語的等等,所有交談的人都只懂一種語言。于是對于正在交談的每一對人來說,別人的交談聲就成了一個背景噪聲。在這里“寬敞的房間”就是CDMA擴頻通信所采用的寬帶載波,交談者所有的語言就是區分不同的用戶的碼,交談者就是CDMA的用戶,這就是一個CDMA(碼分多址)通信系統。如果能夠很好的控制住背景噪聲,那么這個系統中就可以容納很多的用戶,而不受容量的限制。

移動通信系統概論無線頻率的分組方案4/12頻率分組方法3/9頻率分組方法MRP頻率分組方法1/3頻率分組方法小區頻率分組4/12D3D1C1B3B2C2B1A2D2A1C3A3D3D1C1B3B2C2B1A2D2A1C3A3D3D1C1B3B2C2B1A2D2A1C3A3D3D1C1B3B2C2B1A2D2A1C3A3D3D1C1B3B2C2B1A2D2A1C3A3同頻小區頻率干擾同頻干擾(Co-channelinterference)GSM規范:C/I>9dB,愛立信設計:C/I>12dB,不跳頻。無線基本概念鄰頻干擾(Adjacentchannelinterference)GSM規范:C/A>-9dB,愛立信推薦要求:C/A>3dB。無線基本概念愛爾蘭表Traffic(inErlangs)=(n×T)/3600T=averageholdingtime,insecondsn=numberofcallsperhourandsubscriber.Typically,averagetrafficis15-20mErlangpersubscriber.GradeofService(GOS)=2%GOS信道數目愛爾蘭無線基本概念

GSM服務區PLMN服務區MSC\VLR服務區位置區小區GSM的網絡覆蓋示意圖位置區(LocationArea)LA1LA2LA3LA4LA5LA6MSCVLRcell1cell2cell3cell4cell5cell6cell7cell8cell9cell11cell12小區切換示意圖BSC-1BSC-2BSC-3MSC/VLR-BMSC/VLR-AGMSC小區切換示意圖BSSBSSBSSBSSBSSMSC/VLRMSC/VLRMSC/VLRPSTNMSC內MSC間后續MSC間交換點位置區識別碼(LAI)位置更新示意圖LA1LA2LA3HLRnewMSC/VLR123456oldMSC/VLRAUCGMSCVLREIROMCMSCBSCBTSMSISDNPSPDNCSPDNPSTNPLMNSSBSS交換系統基站系統基站系統信息傳輸基站系統呼叫連接和信息傳輸HLR第二部分系統結構系統接口A接口:MSC與BSC間的接口Abis接口:BSC與BTS間的接口Um接口:BTS與MS間的接口C接口:MSC與HLR間的接口D接口:HLR與VLR間的接口E接口:MSC與MSC間的接口G接口:VLR與VLR間的接口各模塊功能(一)MS(MobileStation):移動臺,實現移動終端功能BTS(BaseTransceiverStation):基站收發信臺,實現移動通信系統與MS之間的無線通信BSC(BaseStation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實現無線系統到交換系統的集線功能、無線資源管理功能以及其它與無線相關的控制功能MSC(MobileserviceSwitchingcenter):移動業務交換中心,實現移動業務交換功能OMC(OperationandMaintenanceCenter):操作維護中心,提供人機界面實現對系統設備的監測和控制功能各模塊功能(二)HLR(HomeLocationRegister):歸屬位置登記處。實際上是一個數據庫,主要儲存二類數據:用戶數據,主要包括:用戶的身份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用戶ISDN號碼用戶的位置信息

如MSC/VLR地址VLR(VisitorLocationRegister):拜訪位置登記處。實際上是一個數據庫,儲存用戶信息,主要包括:MSRN(MobileStationRoamingNumber):移動臺漫游號碼TMSI(Temporary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臨時移動用戶身份移動臺登記的位置區(LAC)與補充業務有關的數據各模塊功能(三)AUC(AuthenticateCenter):鑒權中心,用于對用戶身份的鑒別EIR(mobilestationEquipmentIdentityRegister):移動臺設備身份登記處,用于儲存及鑒別移動臺的設備身份。編號系統1、移動臺的國際身份號碼ISDN(MSISDN)

是在公用交換電話網編號計劃中唯一地識別移動電話的鑒約號碼。CCITT建議結構為:

MSISDN=CC+NDC+SNCC=國家碼即在國際長途電話通信網中的號碼(86)

NDC=國內目的地碼

SN=用戶號碼如1392223456-139222便是NDC,前三位用于識別網號,后三位用于識別歸屬區,目前開通的135--138實際上是同一個網。2、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

是唯一地識別GSMPLMN網中某一用戶的信息。

IMSI=MCC+MNC+MSIN(460-00---)MCC=移動網的國家號碼(與CC不同)

MNC=移動網號

MSIN=移動臺識別號,最長為15位。

3、移動臺漫游號碼(MSRN)

用于一次呼叫的路由選擇。

MSRN=CC+NDC+SNCC=國家號

NDC=國內目的地號碼(用于識別MSC/VLR)SN=用戶號,對應于用戶的IMSI號碼4、臨時移動用戶識別碼(TMSI)

用于保護IMSI碼,該號只在本MSC區域有效,其結構可由各電信部門選擇,長度不超過4個字節。5、國際移動臺設備識別碼(IMEI)

是唯一用來識別移動臺終端設備的號碼,稱作系列號。

IMEI=TAC+FAC+SNR+SPTAC=型號論證碼

FAC=最終裝配碼,用于識別制造廠家。

SNR=序號

SP=備用6、位置區識別碼(LA)LAI代表MSC業務區的不同位置區,用于移動用戶的位置更新。

LAI=MCC+MNC+LACMCC=移動國家號,識別一個國家

MNC=移動網號,識別國內的GSM網

LAC=位置區號碼,識別一個GSM網中的位置區7、小區全球識別碼(CGI)

用于識別一個位置區內的小區。

CGI=MCC+MNC+LAC+CI

8、基站識別碼(BSIC)(6bit)BSIC=NCC+BCCNCC=國家色碼,用于識別GSM移動網(3bit)BCC=基站色碼,用于識別基站(3bit):BCC=TSC訓練序列碼

9、各種號碼的應用

在呼叫過程中各種號碼的應用如下圖所示:PSTNMSISDNGMSCMSISDNMSRNMSRNIMSIVLRMSCIMSIMSRNMSISDNIMSIMSCμ??·MSRN

HLRVLR下例是一個北京的固定電話用戶撥打廣州的一個移動用戶的呼叫接續過程中各種識別碼的應用過程。1、主叫撥號。北京市話用戶A撥打廣州GSM用戶B的MSISDN號碼,PSTN網絡的交換機分析MSISDN號碼,得知B用戶為移動用戶,它把呼叫轉到GSM網絡上距它最近的一個具有入口功能的移動業務交換中心GMSC。2、GMSC分析被叫號碼。GMSC分析該號碼為廣州位置寄存器HLR的用戶后將MSISDN號碼送至廣州HLR,要求查詢有關該被叫用戶目前所在的位置信息。3、HLR申請漫游號碼MSRN。HLR把MSISDN號碼轉換成IMSI后查出用戶目前處于哪個MSC并將該IMSI發至該MSC,向該MSC申請分配一個漫游號碼。4、選定漫游號碼MSRN。MSC收到IMSI后臨時給被叫用戶B分配一個漫游號碼并將此號碼送回HLR,再由HLR發給GMSC使用。

5、連接呼叫至被叫所在的MSC。GMSC收到MSRN后,用此號碼選擇一條出中繼路由至MSC。MSC將負責本次呼叫的建立和計費功能。6、令被叫所在位置區內的所有基站發尋呼信息。MSC發出尋呼命令到MS所在位置區內的所有無線基站,再由基站向被叫用戶B發呼叫信號。7、基站尋呼被叫用戶B。基站收到尋呼命令后,將該尋呼消息(含有MS的IMSI)通過無線控制信道發射。MS接收到尋呼后向基站發回響應信號。8、呼叫連接。MS響應信號經BTS、BSC送回MSC,經鑒權、設備識別后認為合法,則令BSC給該MS分配一條TCH,接通MSC至BSC的路由,并向主叫送回鈴音,向被叫振鈴。當被叫摘機應答,則系統開始計費。移動設備MS組成示意圖語音編碼信道編碼交織加密TDMA突發序列形成調制TxRx雙工器解調均衡解密解交織語音解碼信道解碼VCO頻率合成器定時與控制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發信機—BTS無線操作維護中心—OMC-R碼變換器—TC(Transcoder)基站子系統(BSS)的組成OMC-RTCBSCBTSBTSMSMSUM接口Abis接口A接口BSC的一般結構數字中繼交換網絡處理器網絡數字中繼A接口Abis接口BSC的功能作用實現A接口物理層規定(PCM/E1)實現A接口No.7號信令功能(SP)實現Abis接口物理層規定(PCM/E1)實現Abis接口數據鏈路層(LAPD)實現A接口與Abis接口間信道交換功能實現部分網絡層的功能實現無線資源管理(RR)實現BSS管理應用部分的功能實現功控、切換功能等無線網絡功能BTS的一般結構基站接口設備信令處理信道編碼與交織信道譯碼與解交織加密解密調制均衡解調發信機收信機天線跳頻控制時鐘AbisUmBTS的功能模塊BTS的功能作用實現Abis接口物理層規定(PCM/E1)實現Abis接口數據鏈路層(LAPD)實現BTS管理功能實現部分無線資源管理(RR)實現Um接口物理層規定(PCM/E1)實現Um接口數據鏈路層(LAPDm)實現實現跳頻功能實現信道加密、解密功能實現信道編譯碼、交織與解交織功能實現調制與解調功能

GSM的FDMA/TDMA結構時間頻率f5f4f3f2f0f1TS0TS1TS2TS3TS4TS5TS6TS7TS0TS1TS2TS3TS4TS5TS6TS7TS0TS1TS2TS3TS4TS5TS6TS7TS0TS1TS2TS3TS4TS5TS6TS7TS0TS1TS2TS3TS4TS5TS6TS7TS0TS1TS2TS3TS4TS5TS6TS7TDMA幀第三部分無線接口

時分多址(TDMA)GSM中:上行頻率:890--915MHZ

下行頻率:935--960MHZ

共分為124對雙工載頻,載頻間隔為200KHZ。

每載頻共分8個時隙,即為8個信道。總信道數為124×8=992個信道。124個頻點中包含了移動和聯通。GSM900頻譜分配45MHz雙工間隔基站發射頻率基站接收頻率2MHz保護頻帶960905890880872950935925917915GSMEGSMETACSDCS1800頻譜分配基站發射頻率基站接收頻率20MHz保護頻帶18801805178595MHz雙工間隔1710DCS1800GSM系統頻段GSM900主頻段(P-GSM)上行:890MHz-915MHz(移動臺發,基站收)下行:935MHz-960MHz(基站發,移動臺收)GSM擴展頻段(E-GSM)上行:880MHz-890MHz(移動臺發,基站收)下行:925MHz-935MHz(基站發,移動臺收)DCS1800頻段上行:1710MHz-1785MHz(移動臺發,基站收)下行:1805MHz-1880MHz(基站發,移動臺收)GSM絕對頻道號ARFCNGSM900主頻段(P-GSM)上行:Fl=890+0.2

N(MHz)(1N124)下行:Fu=Fl+45(MHz)GSM擴展頻段(E-GSM)上行:Fl=890+0.2(N-1024)(MHz)下行:Fu=Fl+45(MHz)(975N1023)DCS1800頻段上行:Fl=1710.2+0.2(N-512)(MHz)下行:Fu=Fl+95(MHz)(512N885)無線數字信道物理信道是指一個載頻上一個TDMA幀的一個時隙,它相當于FDMA系統中的一個頻道。用戶通過某一個載頻上的個信道接入系統通信。用戶在該入道上,即該時隙上發出的信息比特流被稱為突發脈沖序列。邏輯信道是從信息內容的性質角度定義劃分的。把信道上傳遞的內容分成業務信息(話音、數據等)和控制信息(控制呼叫進程的信令)兩大類。定義與之對應的邏輯信道稱為業務信道和控制信道。

業務信道(TCH)--------用于傳送編碼后的話音或數據信息。

控制信道(CCH)--------用于傳遞控制信息如控制呼叫進程的信令的信道傳送控制信息無線邏輯信道(一)Um接口上的信息由各種無線邏輯信道承載MSMS基站Um接口無線邏輯信道類型:控制信道業務信道上行方向:移動臺到基站方向下行方向:基站到移動臺方向無線邏輯信道(二)控制信道廣播控制信道(B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專用控制信道(DCCH)頻率校正信道(FCCH)同步信道(SCH)廣播信道(BCH)隨機接入信道(RACH)準許接入信道(AGCH)尋呼信道(PCH)獨立專用控制信道(SDCCH)快速隨路控制信道(FACCH)慢速隨路控制信道(SACCH)業務信道(TCH)小區廣播信道(CBCH)邏輯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所謂物理信道,是指一個時隙(約577us,156.25個比特)。所謂邏輯信道,是指GSM04.03中描述的信道。所謂邏輯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是指一個物理信道(時隙)要承載若干邏輯信道。只有一些特定的邏輯信道才能組合在一起(信道組合),在一個物理信道上承載。這些邏輯信道必須根據某種規則復用在一個物理信道上,這種規則是建立在TDMA幀結構上的。20472046210……1個超高幀=2048個超幀012345671個幀=8個時隙025241……050491……1個復幀=26個幀1個復幀=51個幀050491……025241……1個超幀=51個復幀1個超幀=26個復幀Um接口物理信道幀結構時隙與TDMA幀0123456701234567TDMAFRAME1TDMAFRAME2時隙突發序列(BURST)突發脈沖序列1、普通突發脈沖序列(除RACH、SCH、FCCH 外的信號):2、空閑突發脈沖序列:3、頻率校正突發脈沖序列:4、同步突發脈沖列:5、接入突發脈沖序列:35712615738.25314238.25339643938.2535712615738.25868.2541363突發脈沖序列是指移動臺與基站間一個載頻上8個時隙中任一時隙內(即在一幀中)發送的信息比特流,約為156.25bit。其結構在前面已經有初步的介紹。突發脈沖序列分為五種類型:普通突發脈沖序列、空閑突發脈沖序列、頻率校正突發脈沖序列、同步突發脈沖序列和接入突發脈沖序列。普通突發脈序列用于攜帶TCH及除RACH、SCH和FCCH以外的控制信息。其結構如圖所示。包含用于均衡器識別起始位和停止位的尾比特TB;2

57個加密的數據或話音;用于表示此突發脈沖序列是否被FACCH信令借用的2個比特的借用標志;8.25比特的保護空間,防止每幀中8個時隙的突發脈序列發射時不互相重迭。

Um接口一、Uminterface:BTS-MS接口在BTS側采用RR’/LAPDm/LAYER1;在MS側采用CM/MM/RR/LAPDm/LAYER1二、LAYER3LAYER3向用戶MS提供MNS(移動網絡服務),如:通過GSMPLMN和其他與PLMN相連的網絡提供建立、保持、終止電路交換連接等功能;提供補充業務與短信息控制的支持功能;提供移動性與無線資源管理功能。LAYER3分為3個子層:·ConnectionManagement(CM)·MobilityManagement(MM)·RadioResourcemanagement(RR)messagessentbetweenCCentities.ConnectionManagement(CM)MOBILITYMANAGEMENT(MM)1、支持MS的移動性程序,如告知網絡MS的位置信息,其程序有MS正常位置登記、周期性登記、IMSI附著;2、MM公共程序確保用戶識別碼的保密性,如鑒權、TMSI再分配、IMSI分離、請求IMSI或IMEI的MS識別碼;3、MM連接管理程序向上層CM子層的不同實體提供服務。MM連接為CM對等實體提供通信。

MM消息如下所示:

RR實體間發送的消息:RadioResourcemanagement(RR)三、LAYER2-LAPDm

包括廣播、公共、專用控制信道LAPDm基于ABIS接口的LAPD修改,以便適合在無線信道傳輸(如沒有checksum功能已由LAYER1的信道編碼完成、屬于LAYER2控制幀的SABM與UA幀采用捎帶piggybacking確認方式攜帶

LAYER3信息等)。四、LAYER1也稱為物理層,在空中接口上通過物理信道傳送比特流。包括功能有:CRC檢錯和FEC糾錯的信道編碼、交織、加密、形成突發脈沖串、調制等。LAYER1向LAYER2提供接口,向支持話務信道的話音編碼器和終端適配器等應用功能單元提供接口(即話音編碼器不屬于LAYER1功能)。

SwitchingSystemOtherPLMNsPSTNISDNILRAUCEIRPublicDataNetworksTRCBSCBTSMSC/VLRSSPSignalingInformationSpeechandsignalinginformationBaseStationSystemDTIMCSCPSDPNMC(OSS)OMC(OSS)BGWSOGHLRGMSC第四部分OSS系統GSMOperationsSupportSystemMSCBSCBTSMXEAUCHLRVoiceMailBGWSCPConfiguration

Manage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Fault

ManagementSecurity

ManagementOSSOSS是GMCC移動通信網中愛立信設備的操作支持系統,即網管系統.它通過連接移動網中各網元IOG的高速接口,達到監控網元的目的.系統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操作維護管理等。

我們對BSC的所有操作(包括對整個移動通信系統MSC、BSC、基站、CELL),都是要通過OSS(針對ERICSSON)實現。所以我們實際操作之前一定要先熟悉OSS的各個功能和操作方式。目前OSS的版本已到了R10,其中的一些工具如PMR(PMTRAFFICRECORDING)、RNO(RADIONETWORKOPTIMIZATION)等都為我們日常的網絡優化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O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