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湘師大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①螢火蟲通過閃光來互相識別;②草原上的鳥在發現天敵后,雄鳥急速起飛,扇動翅膀向雌鳥發出信號;③某種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種使休眠的真菌孢子發芽的化合物,如將這類物質在作物播種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發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個實例分別體現了哪一類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B.物理信息、行為信息、化學信息C.行為信息、物理信息、化學信息D.化學信息、行為信息、物理信息2、假定當年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λ倍,下圖表示λ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0~a年,種群數量呈J型曲線增長B.b~d年,種群數量一直在增加C.c點時該種群的種群數量最小D.d~e年,該種群生物量達到K值3、豆科植物供給根瘤菌有機物,根瘤菌供給豆科植物氮肥,二者之間的種間關系屬于()A.捕食B.競爭C.共生D.寄生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信息傳遞不是同時進行的B.大氣中的CO2只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群落C.碳循環的失衡是導致全球溫室效應產生的根本原因D.適當的物質投入不利于正在恢復的生態系統的恢復5、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A.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屬于第二營養級B.細菌都屬于分解者,其異化作用類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厭氧型C.生產者屬于自養型生物,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成分D.一種生物只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生物成分6、蘆葦和香蒲是濕地中最常見的生命力頑強、繁殖迅速的兩種草本植物。為了探究種間競爭對香蒲與蘆葦生長的影響,研究人員利用根系分隔盆栽試驗研究了3種不同分隔方式條件下香蒲與蘆葦的種間競爭特性。A組塑料膜分隔(根系完全分隔,無相互作用,無物質交換),B組尼龍網分隔(根系部分分隔,無相互作用,有物質交換),C組不分隔(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有物質交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植物種類和根系的分隔方式B.香蒲與蘆葦的相互作用促進了香蒲生物量的增加,三種處理產生的結果間存在顯著差異C.與A組相比,蘆葦與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對抑制蘆葦生長起關鍵作用D.根系的相互作用是植物形態產生變化的關鍵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7、圖甲表示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情況;圖乙;丙、丁表示演替過程中各種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中,b點時和d點時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B.圖乙可表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與時間的關系C.圖丙可表示該地塊上恢復力穩定性與時間的關系D.圖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8、如圖表示某海域大黃魚種群數量與種群增長速率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點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c點種群年齡組成為衰退型B.a點和c點對應的種群增長速率相同,所以種內斗爭程度相同C.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該海域大黃魚種群的K值約為2b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易于被捕食,則估計值偏大9、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物種甲、物種乙和物質丙的數量變化規律曲線圖,其中物種甲捕食物種乙,物種丙是一種能導致物種丁患M病的小型昆蟲。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物種甲對應的曲線為①,物種乙對應的曲線為③B.物種乙和丙的種間關系可能是捕食關系,但一定不是互利共生關系C.該生態系統中物種丁的M病發病率可能具有呈周期性波動的特點D.物種丁在林冠層和林下層分布不均,該分布可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10、下圖是某人工湖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部分圖解,其中字母表示同化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浮游動物和魚類作為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可加快物質和能量的循環B.甲種魚和乙種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b+c+e)×100%C.向該人工湖中投放的飼料越多,甲種魚和乙種魚的數量就越多D.該生態系統中每種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營養級11、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單位面積上積存的有機物質的總量。一段時間內,某一個營養級生物量的變化與呼吸消耗、被更高營養級的生物取食、生物的死亡等有關。陸坡是大陸架到深海的過渡區域,圖示是我國南海陸坡生態系統生物量的分布(t/km2),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營養級生物量VI0.488V3.951IV17.890III38.000II50.810I218.000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218t/km2B.該生態系統生物量呈正金字塔形C.其他生態系統的生物量金字塔與該生態系統不一定相同D.該生態系統各營養級的生物量會一直保持不變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2、請回答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
(1)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來說,若要演替到相對穩定的森林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該現象表明:與該地區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發生改變”、“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發生改變”或“未發生改變”)13、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_______的過程,就叫演替。14、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_______。15、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產者是_______。消費者的存在,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_______。此外,消費者對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沒有_______,動植物的_______和動物的_______會堆積如山,生態系統就會崩潰。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16、生態系統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
_______:包括陽光、熱能、空氣、_______和無機鹽等;
_______:自養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動物,包括植食性動物、________:
_______: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主要是營_______和________。17、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系統的_______;食物鏈和_______。18、種群數量變化增長曲線的兩種類型是“J”型和“S”型。
(1)“J”型增長曲線:是無限增長曲線,呈指數增長的曲線。條件是在食物和_______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條件下;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S”型增長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的增長曲線。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_______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動物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種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當死亡率增加到與出生率相等時,種群的增長就會______________,有時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_______,又稱K值。19、種群的數量變化有_______幾種類型。20、群落中______________稱為豐富度。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3題,共27分)21、空心蓮子草是惡性入侵雜草;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科研人員對該入侵植物開展了相關研究。
(1)空心蓮子草是水陸兩棲草本植物(圖1);科研人員調查了空心蓮子草入侵樣地群落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2所示。
由結果可知;空心蓮子草入侵會導致物種豐富度________,進而改變群落的________方向。
(2)空心蓮子草主要通過節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圖1)迅速繁殖;在種間________過程中占據優勢。科研人員推測空心蓮子草還可能通過釋放化學物質毒害本土物種,為此開展了實驗研究,其結果如圖3所示。
與用_______處理的對照組相比;隨空心蓮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濃度升高,三種牧草種子細胞膜損傷率增大,進而________種子的萌發。以上實驗是否可以證明推測,如果可以,請說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請補充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心蓮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強;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________(寫出一個)等原因;會取代本地優勢種從而造成生態危機。
(4)科研人員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蓮子草的入侵,請你寫出一條可行性方案。__________22、黃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黃曲霉菌污染的飼料中;它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并蓄積,引起瘤變。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
將該酶添加在飼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圖為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AFB1解毒酶的流程圖。
請回答:
(1)基因工程中將目的基因導入酵母細胞,最常用的化學方法是_____________。
(2)酵母細胞導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技術,檢測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細胞內。實驗發現酵母菌中沒有檢測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采用蛋白質工程進一步改造該酶的基本途徑是:從提高酶的活性出發,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態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統整體性原理強調各組分之間要有_____________,只有這樣地才能順利完成能量、物質、信息等的轉換和流通,并且實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為探究蚯蚓對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實驗。
(1)森林生態系統中全部生物的集合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從生態系統的成分角度看,蚯蚓能夠將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分解者,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為促進了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增強土壤肥力。
(2)研究者選擇4個樹種的葉片做了不同處理;于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每種葉片置于兩個盆中,與土壤混合均勻,將數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統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果如下表。
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1·d-1)。不同處理蒙古櫟楊紅松白樺未分解葉2.445.944.797.30半分解葉7.209.428.715.23
①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
②據表分析,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明顯________________未分解葉的消耗量,在不同葉片中,對__________最為喜好。由此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也證實落葉分解中蚯蚓與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作用。
(3)依據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量和__________,增加整個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繼續研究蚯蚓對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除以上研究外,還可以進行哪些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分析】
生態系統中信息的類型:(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顏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3)行為信息:是指某些動物通過某些特殊行為,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的某種信息。
【詳解】
①中“閃光”屬于物理形式;因此通過“閃光”傳遞的信息屬于物理信息;②中“急速飛起”和“扇動翅膀”是雄鳥發出的行為信息;③中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合物是一種化學物質,傳遞的是化學信息。以上三個實例分別體現了物理信息;行為信息、化學信息的作用,即ACD錯誤,B正確。
故選B。2、C【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0~a年時λ=1,種群數量不變;a~c年時λ<1,種群數量減少;在c~e年時λ>1,種群數量持續增加。
【詳解】
A;0~a年;λ數值穩定,一直是1,種群數量不變,沒有增加,A錯誤;
B、b~c年;λ<1,種群數量減少,c~d年,λ>1種群數量增加,B錯誤;
C;0~a年;種群數量不變,a~c年,種群數量減少,c~e年種群數量增加,因此c點種群數量最小,C正確;
D;c~d年;λ>1,且一直增加,因此此時種群數量呈S型曲線增長,d~e年,λ>1,且是穩定的數值2,因此此時種群數量呈J型曲線增長,J型曲線沒有K值,因此該種群在d點時達到K值,之后一直在增加,沒有K值,D錯誤。
故選C。3、C【分析】【分析】
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又分為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種間關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種間競爭幾種方式。
【詳解】
有些細菌與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要受到很大影響,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這就是共生。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為植物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機物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的有機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屬于共生關系。
故選C。4、C【分析】【分析】
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無機環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也能通過細胞呼吸直接將CO2釋放到無機環境中;消費者和分解者只能通過細胞呼吸向無機環境釋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質循環是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進行的;具有全球性。
【詳解】
A;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信息傳遞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A錯誤;
B、無機環境中的CO2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群落;B錯誤;
C;溫室效應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石油、煤等的燃燒作用;打破了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間碳循環的平衡而引起,C正確;
D;對于一個正在恢復中的生態系統;適當的物質和能量輸入可以加快其恢復,D錯誤。
故選C。5、C【分析】【分析】
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植物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
【詳解】
A;食草動物屬于第二營養級;多數動物屬于消費者,但少數動物如蚯蚓能夠分解腐敗的食物,屬于分解者,A錯誤;
B;細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部分細菌屬于分解者,少數細菌如化能合成型的細菌,能進行自養,屬于生產者,B錯誤;
C;生產者屬于自養型生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C正確;
D;多數生物只屬于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生物成分;但有些生物如捕蠅草、豬籠草等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D錯誤。
故選C。6、C【分析】【分析】
由圖可知;本實驗自變量為根系的分隔方式,因變量為植物的生物量;以A組為對照,B;C兩組對蘆葦生物量呈現抑制作用,對香蒲生物量呈現促進作用。
【詳解】
A;該實驗研究了3種不同分隔方式條件下香蒲與蘆葦的種間競爭特性;因此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根系的分隔方式,A錯誤;
B;由圖可知;與A組塑料膜分隔(根系完全分隔,無相互作用)、B組尼龍網分隔(根系部分分隔,無相互作用)比較可知,C組(根系完全相互作用)的香蒲生物量更大,但增加量不是很明顯,故香蒲與蘆葦的相互作用促進了香蒲生物量的增加,但差異不顯著,B錯誤;
C;由左圖可知;與A組相比,蘆葦與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時,蘆葦生物量較少,說明蘆葦與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能抑制蘆葦的生長,故蘆葦與香蒲根系的完全相互作用對抑制蘆葦生長起關鍵作用,C正確;
D;由實驗結果可知;根系的相互作用能對植物生物量產生變化,但該實驗沒有探究根系的相互作用與植物形態的關系,D錯誤。
故選C。二、多選題(共5題,共10分)7、A:B: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2;群落的垂直結構: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水平結構: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原因:地形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和動物的影響。表現: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鑲嵌分布。
【詳解】
A、圖甲中,b點和d點時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A正確;
B、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提高,最終趨于穩定,因此圖乙可表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與時間的關系,B正確;
C、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強,而恢復力穩定性減弱,因此圖丙可表示該地塊上恢復力穩定性與時間的關系,C正確;
D、群落演替過程中存在“優勢取代”現象,因此圖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D正確。
故選ABCD。8、C:D【分析】【分析】
由圖甲可知大黃魚種群以S型曲線增長,且b點對應該種群的K/2。
【詳解】
A;c點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所以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A錯誤;
B;c點比a點種群數量大;所以種內斗爭程度較高,B錯誤;
C、b點對應與種群的K/2,該海域大黃魚種群的K值為2b;C正確;
D;根據標志重捕法的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志后重新捕獲數,可得若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則第二次捕獲中被標志的個體數減小,故種群密度的估計值會偏大,D正確。
故選CD。9、A:D【分析】【分析】
1;群落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植物主要受陽光的影響,動物主要受食物和棲息空間的影響。
2;群落水平結構: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
【詳解】
A;曲線①的波峰先于曲線③出現;物種甲捕食物種乙,由此說明物種甲對應的曲線為③,物種乙對應的曲線為①,A錯誤;
B;根據曲線①和曲線②的變化趨勢可知;物種乙和丙的種間關系可能是捕食關系,但一定不是互利共生關系,B正確;
C;物種丙是一種能導致物種丁患M病的小型昆蟲;物種丙的數量呈周期性波動,因此物種丁的M病發病率可能具有呈周期性波動,C正確;
D;同一物種在垂直方向不均勻分布;不能反映出群落的垂直結構,D錯誤。
故選AD。10、A:C:D【分析】【分析】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
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輸入生態系統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傳遞沿食物鏈、食物網,散失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
(2)每一營養級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營養級(最高營養級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3)特點: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中底層為第一營養級;生產者能量最多,其次為初級消費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數量金字塔可倒置)。
【詳解】
A;浮游動物和魚類作為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可加快物質循環,但能量不能循環,A錯誤;
B、相鄰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某一營養級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同化量×100%,乙種魚從甲種魚處同化的能量為d,而甲種魚同化的能量為b+c+e,則甲種魚和乙種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b+c+e)×100%;B正確;
C;向該人工湖中投放的飼料過多;可能導致水質變差,魚類減少,C錯誤;
D;最高營養級無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D錯誤。
故選ACD。11、B:C【分析】【分析】
生態金字塔是指各個營養級之間的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可采用生物量單位;能量單位和個體數量單位,采用這些單位所構成的生態金字塔就分別稱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
【詳解】
A、218t/km2是第一營養級儲存的有機物的含量;不是同化的總能量,A錯誤;
B;生物量隨著營養級增加而減少;呈現正金字塔形,B正確;
C;其他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可能因為生產者生活周期短被大量捕食而呈倒金字塔形;比如湖泊,C正確;
D;生物量會因呼吸消耗或被捕食等發生變化;D錯誤。
故選BC。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進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進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所以演替過程所需的時間短。
(3)群落之外的環境條件,諸如氣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為引起演替的重要條件。由于人類過度開墾,破壞了土壤表土層及耕作層的結構,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使得該地區群落的演替速度變快,演替的方向未發生改變。【解析】光裸的巖石上開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既具備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始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變快未發生改變13、略
【解析】代替14、略
【解析】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銳減。15、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生態系統的基石物質循環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分解者遺體排遺物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水生產者綠色植物動物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寄生性動物分解者腐生細菌、真菌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網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空間種內競爭降低增高停止環境容納量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增長、波動、穩定、下降20、略
【分析】【詳解】
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解析】物種數目的多少四、實驗題(共3題,共27分)21、略
【分析】【分析】
1;生態入侵;是指外來物種通過人的活動或其他途徑引入新的生態環境區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強大生存競爭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或削弱的現象。生態入侵的途徑主要有4種:自然傳播、貿易渠道傳播、旅客攜帶物傳播、人為引種傳播。
2;據圖分析;圖2中入侵群落的豐富度指數比對照群落低;圖3中實驗的自變量是牧草的種類、空心蓮子草浸提液濃度和提取部位,因變量是牧草種子細胞膜損傷率。
【詳解】
(1)根據圖2分析;與對照群落對比,入侵群落的豐富度指數降低,說明空心蓮子草入侵會導致物種豐富度下降,進而改變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2)圖1中顯示;空心蓮子草主要通過節部生根形成不定根,進而大量繁殖,在種間競爭過程中占據優勢。圖3中對照組的提取液濃度應該是0,即用等量的蒸餾水處理;結合柱狀圖分析可知,隨著空心蓮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濃度升高,三種牧草種子細胞膜損傷率都增大了,進而抑制了種子的萌發。以上實驗使用的是空心蓮子草浸提液,還不能證明空心蓮子草還可能通過釋放化學物質毒害本土物種的推測,若要證明推測,還需要將空心蓮子草與本土植物種植在一起,檢測空心蓮子草是否能釋放毒害本土物種的化學物質。
(3)空心蓮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強;生長迅速、會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還缺少捕食者,因此其會取代本地優勢種而造成生態危機。
(4)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蓮子草的入侵;可以尋找空心蓮子草的競爭者,如該植物能釋放化學物質抑制空心,也可以引入空心蓮子草的天敵或尋找對空心蓮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生態入侵的概念,了解生態入侵的途徑和可能產生的后果,能夠根據圖2判斷生態入侵產生分后果,進而利用所學知識結合題干要求分析答題。【解析】降低演替競爭蒸餾水抑制不可以,需要將空心蓮子草與本土植物種植在一起,檢測空心蓮子草是否能釋放毒害本土物種的化學物質缺少捕食者/生長迅速(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尋找空心蓮子草的競爭者,如該植物能釋放化學物質抑制空心蓮子草生長繁殖/引入空心蓮子草的天敵/尋找空心蓮子草的寄生植物/尋找對空心蓮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答案合理即可得分)22、略
【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AFB1解毒酶的流程;Ⅰ表示提取總RNA的過程,并以此為模板逆轉錄為cDNA;Ⅱ表示采用PCR技術體外擴增目的基因的過程。
【詳解】
(1)基因工程中,將目的基因導入酵母細胞等微生物細胞常常需要先用CaCl2處理;使得酵母細胞成為感受態,便于目的基因導入。
(2)檢測AFB1解毒酶基因應該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若沒有檢測到AFB1解毒酶;可能是因為酵母細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沒有表達(或沒有轉錄和翻譯)。
(3)蛋白質工程的過程:預期蛋白質功能→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對應的脫氧核苷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邯鄲區域龍山電廠設備采購合同成功簽訂
- 焦作市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中考適應性考試(零診)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不亂吃東西安全教案課件
- 江蘇警官學院《控制與決策會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高中畢業班3月質檢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經貿職業學院《應用泛函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方工業租賃協議合同范本
-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書法文化與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通榆縣一中2025屆高三月考試題含解析
- 10KV配電室倒閘操作票
- 加油站電氣線路檢查安全操作細則
- 扁桃體切除術與術后并發癥
- 醫院培訓課件:《從藥學角度看靜脈輸液安全性管理》
- 肺結核病人工作管理制度
- 普通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表
- GB/T 20138-2023電器設備外殼對外界機械碰撞的防護等級(IK代碼)
- 邱關源《電路》(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 工程勘察服務成本要素信息(2022版)
- GB/T 15166.3-2023高壓交流熔斷器第3部分:噴射熔斷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