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北京市海淀區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題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7題。材料一老舍先生在《談幽默》中說,“凡是只為逗人哈哈一笑,沒有更深的意義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須有思想性與藝術性”。幽默“首要的是一種心態”。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細心‘看’事物,總可以發現些缺欠可笑之處,及至釘著坑兒去咂摸,便要悲觀了”。其實,只要稍微細心,就不難發現,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張的哲學》和《趙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邊也有叫人落淚的悲。滑稽的鬧戲,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因而,“所謂幽默的心態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老舍的《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開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個窮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親的影響——她是個愣挨餓也不肯求人的,同時對別人又是很義氣的女人。窮,使我好罵世;剛強,使我容易以個人的感情與主張去判斷別人;義氣,使我對別人有點同情心。有了這點分析,就很容易明白為什么我要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我失了諷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我恨壞人,可是壞人也有好處;我愛好人,而好人也有缺點。‘窮人的狡猾也是正義’,還是我近來的發現;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老舍所處的那個可笑的時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筆。清末民初,社會腐敗與“貓城”無甚差異,可笑!大學生不讀書以胡鬧為榮,可笑!響馬搖身一變走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會上人們的自私偏狹,嫉賢妒能,恃強凌弱,驕奢淫逸,虛偽矯飾,愚昧頑劣,欺瞞狡詐等等都可笑,都該笑。換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筆來寫時代的悲劇,即要寫出深刻的幽默。老舍醉心幽默藝術的深刻用意,“為的是能夠較為委婉較為溫和地寫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達自己的愛憎判斷——‘看透宇宙間的各種可笑’以后的悲觀與恐怖”。當老舍以成熟的悲劇家的姿態把幽默揮灑在小說里,藝術上的拿捏也是那么準確到位時,他創作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駱駝祥子》出現了。“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實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擠出來的。”老舍在語言的運用上,到《駱駝祥子》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老舍幽默的佐料多來自生活。他打趣、諷刺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態社會諸相的折射。他把它們拆散了,和上幽默的調料,放到語言的油鍋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取材于傅光明《老舍的幽默》)1.下列語句中“笑”的含意,不符合老舍幽默主張的一項是(3分)A.只為逗人哈哈一笑B.-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C.明白為什么我要笑罵D.欺瞞狡詐等等都可笑,都該笑【答案】A【試題解析】A選項定位在原文第一段,由“凡是只為逗人哈哈一笑.,沒有更深的意義的,都可以算作‘滑稽’”可知,哈哈一笑中的“笑”說的是滑稽,而非老舍的幽默。故而選A2.根據材料一,簡要說明造就老舍幽默之筆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案】:⑴能發現生活中的“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⑵老舍貧寒的出身、剛強義氣的性格使他的幽默里充滿愛憎之情。⑶清末民初的病態社會讓老舍的幽默深刻、富有諷刺意味。【試題解析】由原文第二、三、四、六總結得出。材料二老舍屬于二十世紀,也屬于未來的世紀。他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說《斷魂槍》《我這一輩子》和中篇小說《月牙兒》等杰作,代表著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光榮,也將給新世紀中國文學的發展留下耐人尋味的啟迪。一個作家能夠為他的世紀貢獻如此多的杰作,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更何況他連同這些杰作,貢獻了一系列具有大家風范的藝術法則。老舍的作品蘊含著一套屬于他自己的文化學。他初入文壇時,旅居英倫,寫的卻是北京,一出手就發表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日》和《二馬》,為中國現代小說立了開拓之功。他自述是受了狄更斯小說的影響,落筆之時敢于“大膽放野”。其實這種潑墨成文的大膽作風,更多地表現為他對北京市民眾生相的熟悉,以及對這種眾生相爛熟于心的自信。他把眾生相擺在東西方文化的大視野中加以比較解剖,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庸俗、怯懦和茍且偷安的習氣焦慮不已,熱切地關注著民族性格的健康。直到寫《四世同堂》時,他仍鍥而不舍地剖析著存在于小胡同大雜院中層次豐富的文化,關注著整個民族古往今來的文化生命。北京平民生活有如胎記一般烙在老舍身上,他從胎記人生中剖析著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這就是老舍小說的文化學。老舍的作品又蘊含著一套屬于他自己的小說學。他的作品不是設色濃重、油彩重疊的油畫,也不甚追求巴黎圣母院那種宏偉蒼勁的結構框架,而往往是輕松落筆,信馬由韁:以醇厚本色的漫畫筆觸,勾勒出一幅幅滋味十足的北平百態圖,字里行間彌漫著小胡同大雜院的喧聲笑語和煤煙氣。若用畫來打比方,他提供的是具有現代意味的《清明上河圖》。若用畫風來打比方,它令人聯想到丁聰的漫畫風格。筆致丑而不惡,丑得可愛;味道俗而不濫,俗得有味。凡是大作家都會給人物畫廊提供多姿多彩的形象,老舍小說最大的主人公是習俗。讀《駱駝祥子》,讀《四世同堂》,讀《茶館》……也就是說讀那些“最老舍”的老舍作品,都令人感到,習俗是老舍小說中幾乎無所不在的非主人公的主人公。老舍作品還蘊含著屬于他自己的語言學。新文學運動初期的白話文,摻雜著書卷氣的文言詞及歐化的翻譯腔。老舍的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學語言的根子扎到北京老百姓的舌頭根子上,散發著濃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語言,寫帶著他胎記的京味人生習俗,使二者渾融一體,語言也是習俗,習俗也是語言,達到新文學語言的新境界。最令人難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種脫口而出、本色自然的智慧。他開始寫小說時,帶著“寫著玩,當笑話寫”的輕松心態,其后追求當一種“笑的哲人”,“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他把文化思考滲入幽默,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調侃中洋溢著詩情。老舍的文學杰作和藝術法則都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涵養文學的大家風度,如何創造文學的大國氣象。我們相信,老舍的創作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將滋養我們文學的青春。(取材于楊義《老舍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3.根據材料二第三段內容,對老舍作品蘊含的“文化學”加以解說。(4分)【答案】老舍小說的文化學是:將他熟悉的北京市民眾生相(1分)擺在東西方文化的大視野中比較解剖(1分),關注民族性格的健康(1分),剖析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1分)。意思對即可。【試題解析】分析題目,對老舍“作品”中的文化學加以解說,搞清對象,分條概括。4.下列對老舍作品蘊含的“小說學”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A.筆調輕松自由B.生活氣息濃郁[來源:學|科|網Z|X|X|K]C.風格丑而不俗D.以習俗為主體【答案】C【試題解析】段4“輕松落筆,信馬由韁”,A正確;“字里行間彌漫著小胡同大雜院的喧聲笑語和煤煙氣”,B正確;“筆致丑而不惡,丑的可愛;味道俗而不濫,俗的有味。”C錯誤。5.下面選自《茶館》的人物對話體現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點?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5分)唐鐵嘴 王掌柜!我來給你道喜!王利發 (還生著氣)喲!唐先生?我可不再白送茶喝!(打量,有了笑容)你混的不錯呀!穿上綢子啦!唐鐵嘴 比從前好了一點!我感謝這個年月!王利發 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聽著有點不搭調!唐鐵嘴 年頭越亂,我的生意越好!這年月,誰活著誰死都碰運氣,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說對不對?王利發 Yes,也有這么一說!唐鐵嘴 聽說后面改了公寓,租給我一間屋子,好不好?王利發 唐先生,你那點嗜好,在我這幾恐怕……唐鐵嘴 我已經不吃大煙了!王利發 真的?你可真要發財了!唐鐵嘴 我改抽“白面”啦。(指墻上的香煙廣告)你看,哈德門煙是又長又松,(掏出煙來表演)一頓就空出一大塊,正好放“白面兒”。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候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王利發 福氣不小!不小!可是,我這兒已經住滿了人,什么時候有空房,我準給你留著!【答案】要點:(1)結合《茶館》人物對話(2分),(2)說出“老舍式幽默”的特點:自然本色、輕松不失深刻、批判中富有同情(3分)。(意思對即可)【試題解析】全面分析材料一二,綜合所有“老舍式幽默”,從中挑選出符合所給文段特點的,分類作答。材料三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學,既是對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現,也是對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對北京市民社會的多方位描寫,對市民群像的生動刻畫,對北京特有的風俗民情的多層面展示,以及地道純正的北京方言土語的鮮活表達等等;后者通過北京文化來透視整個民族文化,在民族性的廣泛揭示過程中滲透著銳利的反省和痛切的沉思。但北京特色和民族特性是不是老舍京味文學創作的全部蘊涵?顯然不是。在我看來,老舍京味文學的蘊涵是多方面的,這里重點談平民意識與崇高精神的融合。現代作家當中,老舍的作品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動地描寫了底層市民的生活,它們成功地塑造了市民的群像,而且老舍的這種書寫,不是出自一個作家外來的觀察。對老舍來說,寫底層市民,寫北京風情,就是寫自己,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在這種情境中,平民意識成了老舍的一種深入骨髓的東西。北京人身上的那種隨意自然、純樸大方、實實在在、大大咧咧,對誰都一團和氣而骨予里又有一種剛毅、自尊甚至是高傲和高貴,在老舍筆下隨處可見,在老舍本人身上也有著真切的體現。因此,老舍不單純是市民形象的代言人,他對市民生活的描寫,他對市民訴求的表達,從根本上說是表達他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是從他自身血液里流淌出來的。但如果僅看到這一面,對老舍平民意識的理解則是片面的。老舍在描寫平民世界,表現平民意識的同時,還始終追求一種崇高的精神理念,他不僅深切同情底層市民,也尖銳地批判缺乏崇高人生目標的生活態度。老舍筆下有許多滿人形象,老舍同情他們的無助無奈,對他們的那種特定的自卑也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贊揚他們的自信、堅韌和不屈,尤其是像《茶館》里常四爺身上的那種“一輩子不服軟,敢做敢當,專打抱不平”的品性。可見,老舍那些表現底層市民普普通通生活的作品中,飽含著一種對崇高悲壯人生態度的渴求與贊美。(取材于劉勇《老舍及京味文學的中國形象元素》)6.根據材料三對“平民意識”的解說,指出下面《四世同堂》片斷中錢默吟這一人物形象所體現的老舍的“平民意識”。(4分)錢默吟平民意識錢老先生的屋里,除了鮮花,便是舊書與破字畫。他的每天的工作便是澆花,看書,畫畫和吟詩。……“我是向來不問國家大事的人,因為我不愿談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來亡我的國,我就不能忍受!我可以任著本國的人去發號施令,而不能看著別國的人來作我的管理人!”【答案】要點:(1)錢默吟平日專心于自己的喜好、向來不問國事,體現出北平市民隨意自然的特點;(2)在民族危亡之時,他不甘被奴役,體現出骨子里的剛毅自尊、高傲高貴;(3)老舍先生對錢默吟崇高悲壯的人生蘊含了贊美之情。(答出1點2分,兩點3分,3點4分)【試題解析】根據文本先總結出平民意識的特點,再結合錢默吟片斷融合。7.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介紹的老舍文學創作的共同特點,總結閱讀老舍作品的方法。(4分)【答案】要點:老舍文學創作的特點及據此總結的閱讀老舍作品的方法。每一方法2分,答出任意兩種方法即可得滿分。示例1:老舍的創作折射他自己的生活、精神、情感,讀老舍作品要了解老舍其人其事其情。示例2:老舍的創作根植于他生活的時代,讀老舍作品要了解他所在時代的社會生活。示例3:老舍的創作京味十足,讀老舍作品要了解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和語言特質。示例4:老舍的創作剖析了我們的民族特性,讀老舍作品要了解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國民特性。【試題解析】根據材料一關注事實本身的可笑;根據材料二關注老舍作品中豐富的民族文化、習俗;根據材料三關注老舍作品需要了解老舍本人的性格,體會老舍對底層市民的情感。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n題。筆陣圖衛鑠夫三端①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②,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范,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煎涸③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角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凈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一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如陸斷犀象。乚如百鈞弩發。丨如萬歲枯藤。如崩浪雷奔。1如勁弩筋節。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郁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注釋】①三端:指文士的筆端、武士的鋒端、辯士的舌端。②該贍:淵博豐贍。③煎涸:指淺黑干涸。8.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潤色:修飾文字B.貽諸子孫,永為模范漠范:榜樣C.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消息:情況D.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委曲:曲意遷就【答案】D9.要成為優秀的書家,應具備怎樣的個人修養?請根據第一段內容作答。(4分)【答案】作為優秀的書家應該通曉書法之源,精通書法之道,師法古人,學問淵博,見識豐富,善于感悟。(答出其中任意4點即可得滿分。意思對即可。)【試題解析】“故知達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由此可知,不僅應該懂得書法的真諦和精髓。“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②,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由此可知,還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10.我國古代“文房四寶”在文章第二段出現的順序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筆、硯、墨、紙11.文章結尾處,“斯造妙矣,書道畢矣”中的“書道”指“書法之道”,請概括第三段至結尾處所介紹的“書法之道”。(6分)【答案】(1)選擇與書寫字體相宜的正確執筆方式;(2)運筆須用全身之力;(3)從學寫大字入門;(4)書法以“多力豐筋”(勁健豐潤)為優;(5)心手相協,意在筆先;⑹用心揣摩,每書一字,各象其形。12.用“/”給下面文段中畫線的部分斷句。(5分)衛其書盔以得其為人則君子小人必見于書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猶不可而況書乎吾觀顏公書未嘗不想見其風采非徒得其為人而已,凜乎若見其誚盧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與韓非竊斧之說無異然人之字畫工拙之外蓋皆有趣亦有以見其為人邪正之粗云。(蘇軾《題魯公帖》)【答案】觀其書/有以得其為人/則君子小人必見于書/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猶不可/而況書乎/吾觀顏公書/未嘗不想見其風采/非徒得其為人而已,凜乎若見其誚盧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與韓非竊斧之說無異/然人之字畫工拙之外/蓋皆有趣/亦有以見其為人邪正之粗云。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15題。卻說滄州牢城營里管營首告:(甲)殺死差撥、陸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燒大軍草料場。州尹大驚,隨即押了公文帖,仰緝捕人員…一且說(甲)與柴大官人別后,上路行了十數日,時遇暮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緊起,又見紛紛揚揚,下著滿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見滿地如銀。昔金完顏亮有篇詞,名《百字令》,單題著大雪,壯那胸中之氣: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珍珠索。____。縞帶沾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嬌”)橫線處的詩句,與整首詞最相合的一項是(3分)A.戰罷玉龍三百萬,殘鱗敗甲滿天飛B.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答案】B14.按要求完成(1)(2)題。(10分)(1)上面文字出自我國古代文學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詞的場景描寫烘托了小說中(甲)____這一人物形象。這一手法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壯闊景象,烘托周瑜“____,談笑間,____”的英雄形象。(7分)(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3分)【答案】(1)《水滸傳》林沖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2)詩歌借助壯闊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襯托出林沖激憤滿懷、豪氣沖天、英勇無畏(不畏強暴)的英雄形象。(意思對即可)15.下面《世說新語》選段中謝朗、謝道韞的語句與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寫了“白雪紛紛”的景象,請從二謝語句中任選其一,與《百字令》中任一寫雪的詩句進行比較賞析。(6分)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①日:“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注釋】①胡兒:指謝朗。②兄女:指謝道韞。【答案】(1)明確比較賞析點(2分),(2)分析描寫雪景詩句的特點(2分)(3)分析詩句表達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試題解析】《世說新語》中,謝道韞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漫天飛舞的雪花比作是“柳絮”,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大雪的美景。可以感受到觀看雪景的喜悅之情。《百字令》中,“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也將雪花寫成“奇花”,運用夸張的手法,“飛滾滾”的洶涌的雪花瞬間將山中丘壑填平,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雪勢之大。16.下列詩句以“雪”為吟詠對象的一項是(3分)A.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孥。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B.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唐·陸暢)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五代·李煜)D.沙頭十日春,當日誰手種。風飄香未改,雪壓枝自重。(宋·黃庭堅)【答案】B【試題解析】A選項,將春天的花瓣比喻成了雪花,并不是寫吟詠“雪”。C選項,這兩句詩寫漁父所處的生活環境——將船頭浪花比喻成翻滾的白雪;岸上桃林里的桃花,默默地競相開放,點綴得春日美景如畫,萬紫千紅。“有意”、“無言”二詞用得妙,使“千里雪”、“一隊春”成為有意識的活動,給人以新鮮、動感,增強了感染力,讀來韻味深長。D選項,仍然是將春天的話比喻成了雪花,并不是真的雪花。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1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7—21題。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①剛下過一場雨,蒙自的老街濕漉漉的。一線陽光就在這時劃過來,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鮮。如果沒有穿梭往來的汽車,會讓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現在差不多的天氣,南湖邊霎時出現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男的衣衫整潔,女的裙裾飄搖。一下子涌來這么多文化人,讓人有一種震驚和欣喜,來的是西南聯大的學生啊。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講壇也在南湖邊開啟。主講者有陳寅恪、馮友蘭、錢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②1938年,在北中國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的情況下,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昆明,組建了西南聯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邊城蒙自便暫時接納了聯大的文學院、法學院。政府盡心,紳士盡力,把聯大師生安頓在風景秀麗的南湖邊,讓他們住進最好的房子。蒙自海關、法國領事館、哥臚士洋行和周柏齋的“頤樓”,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領事館敞亮氣派,高樹挺拔。哥臚士洋行是整個蒙自最豪華的西式建筑,海關大院則像一座花園。③這樣,西南聯大師生的生活就與美麗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師生上下課經過南湖東堤,課余在湖邊讀書、唱歌、誦詩,在湖里暢游,在亭上探討,青春的氣息彌漫水中。魚翔淺底,烏兒撲飛,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南湖,一時成了聯大師生感情的依托、詩情的沃土。想起詩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這首詩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我遠來是為的這一園花。你問我的家嗎?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我走得有點累,讓我枕著湖水睡一睡。讓湖風吹散我的夢,讓落花堆滿我的胸,讓夢里聽一聲故國的鐘。……我在這小城里學著異鄉話,你問我的家嗎?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④蒙自武廟街的頤樓,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聯大女生的宿舍。樓高勢險,古榕成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入夜,山風刮來,嗚嗚噓噓,如怨如訴,女生們總是長久不能成眠。家鄉、親人、故都,無不隨風而來,于是,她們將頤樓叫成了聽風樓。聽風樓,聽的是“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嗎?聽的是“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嗎?⑤雖然美麗的南湖給了師生們暫時的寧靜,但是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年代,寧靜中又奔涌著激情。開學第一天,分校師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學禮堂集會。會上,北京大學同學會發出《告全國同胞書》,呼吁喚醒國人,擔負起應盡的責任,爭取國家民族之生存。他們還走上街頭,以各種形式宣傳抗戰。有的同學競就參加了飛虎隊,奔向抗日的戰場。⑥現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標識墻前駐足,上面鐫刻著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我不由想起馮友蘭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為清華第十級畢業生題詞中的話:“第十級諸同學由北平而長沙衡山,由長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屢經艱苦,其所不能,增益蓋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題詞中也說:“諸君又走了這么多的路,更多地認識了我們的內地,我們的農村,我們的國家。諸君一定會不負所學,各盡所能,來報效我們的民族,以完成抗戰建國的大業的。”⑦我慢慢進到樓內,走上樓梯,輕輕推開一扇門,竟然是聞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這里能夠靜心讀書,以至于除吃飯、上課外,長時間不下樓活動。歷史教授鄭天挺見他如此“怒讀救國”,恐對身體不好,就勸他說:“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樓呢?”于是聞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樓主人”的雅號。現在這個樓門上方,就掛著“一下樓”的匾牌。走進不大的臥室,一股書香仿佛立時灌了滿懷。先生,久仰了!屋內擺設依舊,只是先生擎著他的《紅燭》下樓遠去了。⑧漫步湖邊,前面走著的是陳寅恪教授嗎?他邊走邊感慨:“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酲……”錢穆教授則每天都會來到湖上的荼亭中,伴著一壺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這里同樣看到了荷塘月色,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說,“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剎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區,火把節期間,人們在家門口燃起一堆堆火載歌載舞,朱自清也融入這熱烈之中:“這火是光,是熱,是力量,是青年。在這抗戰時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時期,它的意義更是深厚。”[來源:Z_xx_k.Com]⑨不少教授是帶著家眷來的,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后來回憶說:“南湖的水頗豐滿,柳岸河堤,可以一觀;有時父母攜我們到湖邊散步。那時父親是四十三歲,半部黑髯,一襲長衫,飄然而行。……在抗戰八年艱苦的日子里,蒙自數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想起來,總覺得這小城親切又充滿詩意。”⑩蒙自分校,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幾個月,卻是西南聯大這支現代樂曲中一段優雅的樂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間跳蕩。“當小火車緩慢地從蒙自站駛出時,我們對于這所謂‘邊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緒。”這是陳岱孫先生的心聲,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師生的心情。他們坐著窄窄的小火車來,又乘著窄窄的小火車走了,留下長長的鐵軌長長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畢業直接回來這里工作,有人情意綿綿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華、南開的后生們循著先賢的腳步來,來看這一湖波光瀲滟的水。⑥我仍然沿著湖走,湖邊生長著一些茂盛的合歡樹,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續了不知多少歲月。(取材于王劍冰同名散文)17.下列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馮友蘭的題詞用“屢經艱苦”,簡潔地寫出了西南聯大學生所經受的“苦其心志,勞其筋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種種磨礪。B.“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的“田田”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漢樂府《江南曲》有“蓮葉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過這個詞。C.文中引用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句,出自相傳為劉邦所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廣為流傳。D.文中的成語“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聞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與世隔絕、安居樂業的理想世界。18.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答案】D【試題解析】原文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個‘世外桃源’,他在這里能夠靜心讀書,以至于除吃飯、上課外,長時間不見下樓活動。”并不是安居樂業。18.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借追懷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師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展現了他們“剛毅堅卓”的精神風貌。B.“聽風樓”的“聽風”二字寓意豐富,既指傾聽自然山風,也指風聲喚起了家國之思、激發了抵御外侮的豪情。C.第⑦段結尾處,以虛擬之筆描寫聞一多先生手擎《紅燭》遠去的情形,飽含作者對聞先生的崇敬與追思。D.后生學子循著先賢的足跡造訪南湖,以欣賞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風土人情,尋找親切而充滿詩意的生活。【答案】D【試題解析】造訪南湖主要是因為南湖是西南聯大曾經的校址,大師們曾經在此求學研究19.作者說《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請根據文意,對此詩的這一特點加以賞析。(4分)【答案】《南湖短歌》運用反復、排比、首尾呼應等手法(1分),借對蒙自南湖風光的欣賞和贊美(1分),強烈抒發對南湖給予西南聯大師生學習環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1分),也飽含了國難時期顛沛流離的痛苦和對遙遠家鄉的濃烈思念(1分)。意思對即可。【試題解析】“感情淋漓”是指詩此詩情感表達充沛,作者通過設問引起讀者注意,通過排比、反復增強了語勢,在寫法上首尾呼應,表達了對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