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閱讀難題攻破(二)-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教師版_第1頁
說明文閱讀難題攻破(二)-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教師版_第2頁
說明文閱讀難題攻破(二)-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教師版_第3頁
說明文閱讀難題攻破(二)-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教師版_第4頁
說明文閱讀難題攻破(二)-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說明文閱讀難題攻破(二)

教學目標掌握說明文閱讀中段落作用與段落能否刪去類答題技巧

授課內容

一、段落作用

【知識梳理】

段落作用在說明文閱讀考查中,重點考查的是開頭段的作用。

1.解題方法:

(1)內容上概括本段內容,引出說明對象是……,說明這個對象的……特征;

(2)形式上主要從說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說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說明方法。)

(3)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4)引出下文對……的說明。

注:在以上幾點中,引出說明對象、激發讀者閱讀興趣這兩點是高頻采分點,如果段落中

出現說明方法,一定要分析說明方法及作用。

2.注意事項:

(1)特殊情況:

①開頭如果是設問句:設置懸念,引人思考,引出說明對象……或內容,激發興趣;

②引用古詩文:增強文學性、描述性、抒情性語言、常用修辭(無論怎樣考察大家,都要靈活

運用。)

【課堂練習】

(一)植物生長方向之謎

①植物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最奇妙的莫過于它的生長方向,比如從一粒小小的植.物種子萌

發開始,它就知道根應該往地下生長,而莖干則伸向天空。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現象,然而植

物為什么會這樣呢?它是怎樣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

②科學家們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們從物理學想到,地球的引力一定是影響植物生長方向

的重要因素。當時,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觀察到,植物的芽和根在改變生長方向時,

各部分細胞的生長速度不同,但這又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

③到1926年,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弗里茨?溫特,做了一個頗能說明問題的實臉。他使植

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對著無光的黑暗處;結果胚芽鞘的生長發生了有趣的變化,漸*

漸?地?朝著有光的方向彎曲,后來溫特從胚芽鞘中分離出一種化合物——植物生長素,它具有促

使植物生長的功能。胚牙鞘受到遮陰部分生長加快,受光部分則由于缺少生長素而生長較慢,

結果導致彎曲。于是溫特認為,植物的莖或葉片的彎曲是由于生長素在組織內的不對稱分布造

成的。當植物受到策略刺激時,植物組織下部的生長素含量會大大增加,于是就使植物的根朝

下生長,而莖則朝上生長了。

④在這之后,很多科學家投入到這一研究領域。他們發現,植物根總是朝著地心引力的方

向生長,也許有一種被稱為“平衡面”的策略感應物流向根細胞的底部,從而影響生長調節劑

在細胞中的分布。水平放置的根,其上面比下面生長快,致使根向下生長,可是這種“平衡面”

究竟屬于何物?義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⑤不久之前,美國植物學家邁克爾?埃文斯以及他的同事,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他

們認為,無機鈣對于植物的生長方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在植物的

彎南生長過程中,無論是根冠下側部位還是芽的上側部位,都存在著高含量的無機鈣。埃文斯

解繹說,因為根冠有著極為豐富的含淀粉體的細胞,而淀粉體就會把其內部的鈣送到根冠下側。

這時,如果用特殊的實臉手段去阻止鈣的移動,植物馬上就會表現出不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長。

那么,既然淀粉體內有許多無機鈣,而無機鈣又能在植物體內未去自如,除了重力之外,又是

哪一種力量使無機鈣如此方便地上下移動呢?

⑥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斯坦利?魯在研究中發現,這是由于細胞的上端和下端之間的電

荷不同,兩端電荷的不一致引起細胞極化。結果,為數眾多被極化的細胞排列在一起,總電荷

就強得足夠吸引任何相反電荷的鈣原子,驅使它們在體內移動。于是斯坦利?魯提出,由于細

胞的極性帶動鈣的移動,從而導致植物莖干總是向上生長,而根則朝地下生長。

⑦由誰控制植物生長方向的研究課題已日趨深入,這種神奇的力量取決于什么,是植物生

長素還是無機鈣,是細胞的極性還是數者兼有之?目前依然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探索。

①段運用了的修辭手法,作用是⑴;

⑵0(1+3分)

2.閱讀第④段,說說這一段不能刪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4分)

3.下列對弗里茨?溫特所做實驗的說明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胚芽鞘受到光的照射,就使植物朝著光的方向彎曲,植物的莖就向上長了。

B.胚牙鞘受到遮蔭部分生長加快,就使植物的根部生長加快,就朝下長了。

C.植物的生長素在組織內分布不對稱,促使根部的生長素加大,就產生了根部朝下長莖朝

上長的現象。

D.除了達爾文的發現,弗里茨?溫特所做實驗完全解釋了植物生長方向原因。

4.下列對“植物生長方向之謎”表述錯誤的一項是()。(2分)

A.達爾文發現了植物各部分細胞生長速度不同影響了根莖的生長方向。

B.弗里茨?溫特做實驗找到了植物生長素的含量影響了根莖的生長方向。

C.邁克爾?埃文斯發現植物體根冠的含淀粉細胞影響了根莖的生長方向。

D.斯坦利?魯在研究中發現細胞的極性帶動鈣決定了根莖的生長方向。

5.上文使用了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進行說明,請分析使用這兩種順序的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長方向之謎

1.設問⑴引出下文對植物生長之謎的揭秘;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3分)

2.從內容上看,介紹了科學家們在溫特實驗的基礎上發現了“平衡面”;從結構上看,引出下

文介紹邁克爾?埃文斯研究的結果。

3.C(2分)

4.D(2分)

5.⑴用時間順序,讓讀者清晰地了解研究植物生長方向之謎的過程(用時間順序是為了說明人

們對揭示植物生長方向之謎的研究有較長的歷史)

⑵用邏輯順序讓讀者了解研究植物生長方向之謎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進行的(意到即

可)(4分)

(二)疾病: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①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晏嬰屢次出使,都憑借自己的才學和機智,體面地完成使命。“晏

子使楚”的故事,見于《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后人把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

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段話提煉為成語“南橘北枳”或“橘

化為枳“,用來比喻同一事物因環境的影響不同而發生變異,或比喻人

②大約在“南橘北枳”的故事發生兩千多年后,達爾文發表的《物種起源》闡述了生物

與環境之間的“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這些思想不僅適合于解釋物種的進化,

也符合現代醫學機體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即任何疾病都是環境(外因)與機體(內因)相互作用

而造成的一種特殊的生命過席,這一過程可以伴隨機體組織器官形態代謝和(或)功能的改變。

鑒于遺傳因素是構成內因的主要因素,一些醫學家就把疾病的發生,都歸結為遺傳因素與環境

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③然而,在某一具體疾病的發生中,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是有很大的差別

的。例如,一些染色體病的發生,100%由遺傳因素引起;一些物理、化學創傷,100%由環境

因素引起;而更多的疾病是由不同比例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具體分析起來,大

致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④第一類是遺傳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疾病。例如,苯酮尿癥、血友病、多指癥、白化病、

先天愚型等,是由遺傳基因、染色體的病變而引起發病的,有的由染色體“致死”的患者,往

往左母親子宮內已成為死胎,甚至很早就發生流產。

⑤第二類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都起申等作用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

精神分裂癥、葡萄糖與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等,是由遺傳因素造成機體容易感受某種疾病的傾向

性〔醫學上稱之為“遺傳易感性”),并在相應的環境因素作用下引起發病的。

⑥第三種是環境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疾病。例如,機械創傷、燒傷、凍傷、潛水病、高山

病、輻射病、中毒、傷寒、痢疾、霍亂、地方性甲狀腺腫、克山病等,是由物理、化學、生物、

營養等社會環境因素而引起發病的。

⑦事實上,人體因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病,就如同“南橘”因水土之不同而化為“北枳”

一擇。幸好現代醫學科學的進步,為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為減少或防止環境因素的致病提供

了條件。可以預計,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和保護措施的落實,由環境因素的影

響而引發的疾病將會不斷地減少。隨著分子生物等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遺傳因素所引發的疾

病,也將逐步獲得有效的控制。兩相結合,人類的健康水平和人們生活質量將會大幅度提高,

就如同淮河以北也可以培植出甜蜜的橘子一樣。

1.本文以故事開頭的方式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3分)

2.“南橘北枳”除了比喻事物的變化外,還可以比喻人的變化。請把文中第①自然段的橫線上

的那一句話寫完整(填在下邊橫線上):

比喻人o(2分)

③段運用了、的說明方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5分)

⑤自然段加點的“重要”不能改為“主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⑦段中,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是()o(3分)

A.人體因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病,就如同“南橘”因水土之不同而化為“北枳”一樣。

B.隨著環保意識和環保措施的落實,由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引發的疾病將會不斷地減少。

C.隨著分子生物等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遺傳因素所引發的疾病,也將逐步獲得控制。

D.環境的改善與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將會有大幅度提高。

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1.用晏子使楚的故事來開頭,引出本文的說明內容;用故事開頭顯得引人人勝,增強文章的可

讀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3分)

2.因環境的影響而品質變壞。(2分)

3.舉例子、列數字用具體的例子和準確的數字具體有力地說明在某一具體疾病的發生中,

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是有很大的差別的。(2+3分)

4.因為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兩種因素都起很大作用,兩者之間并無主次之分。(3分)

5.D(3分)

(三)(15分)

大地有形

——人類是怎么認識地球的

①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卻要晚于對星空的認識。“不識廬山真面

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處地球之上,我們無法觀察到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運動。人

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無比艱辛的歷程。

②在幾乎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關于創世紀的傳說,也有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受限于人

的視野和生活環境,早期的人們都認為大地是平面的。中國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古

埃及人認為地球像一個piaofu在海洋上的盤子;古巴比嗆人認為大地是龜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古希臘人認為大地的形狀像一個凸起的大圓盤;古代俄羅斯人認為大地像一塊圓盾,由三條極

大的鯨用背駝著,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古印度人甚至認為地球是馱在大象背上的。這些認識

不難理解,因為人們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大約是以4.6千米為

半徑的一塊大地。

③不過,后來一些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些樂于觀察思考的古代科學家逐漸認識到,

大地應該是個球體。比如,眺望海平面上行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船帆頂端,然后才能逐漸

看到下面的部分。這說明大她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一定弧度的。

④在中國,與之類似的有“渾天說”,這一思想可能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早期的“渾

天說”認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懸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來又有了發展,認為地球浮在

氣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動。著名漢代科學家張衡在人所著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

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他認為天不是一個半球形,

而是一個圓球,地球在里面,就像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渾天說”認為全天恒星都分布在

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則附著于“天球”上運行,這與現代天文學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⑤對于地球形狀研究最全面、最深刻的古人,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莫屬,他從一系列現

象中推斷出地球是個球體。

⑥亞里士多德觀察并分析了穿過赤道時的星座更替現象,宣布地球是個球體。他發現,“在

埃及和塞浦路斯可以看到在北部地區看不到的星星”。只有在球面上觀察星空,才會出現這種

現象。亞里士多德還指出:“地球是一個不大的球體,因為如果情況相反,這種地區性的變換

現象不會這么快出現。”

⑦亞里士多德還觀察了月食,他發現月食總發生在滿月這一天,月球上的陰影看起來是個

比月球大得多的圓形。而這一天,地球恰巧處在太陽和月球之間的位置。當時這也是說明

地球是球體的最好證據。

⑧當然,到了大航海時代之后,人們的視野和活動范圍大大擴大,地球是個球體的觀念才

真正深入人心。如今,人類已經能夠對地球的形狀進行精確測量,以致能發現地球形狀的

細微不規則之處。

⑨遺憾的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有人不杓信地球是個球體,他們把自己直觀感

受作為判斷依據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這告誡我們“眼見不一定為實”,有些經瞼也不一定靠得

住。在認識這個世界真實面目的道路上,人類需要走的路還十分漫長。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8.聯系語境,根據拼音寫漢字。

piaofu

9.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期對地球形狀的認知產生的原因

古代(早期)大地是平面的(1)__________

古代(后來)(2)__________

(3)_______

大航海時代人們的視野和活動范圍大大擴大

人類已經能夠對地球的形狀進行精確

如今(4)_________

測量

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A.張衡認為,天是圓球,地球在里面,就像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

B.渾天說認為,“日月五星”是附著于地球這樣的一個球體在運行。

C.亞里士多德分析了穿過赤道時星座更替的現象,從而得出了結論。

D.亞里士多德基于埃及和塞浦路斯看不到星星的事實,進而來推斷。

11.請簡析第⑨段的作用。

【答案】2023年上海市寶山區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8.漂浮9.①.(1)受限于人的視野和生活環境(人們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

球表面的一小部分)②.(2)古代科學家根據一些現象進行觀察思考③.(3)大地

應該是個球體④.(4)地球是一個有細微不規則之處的球體10.BD

11.第⑨段作者指出了如今有人不相信地球是球體的錯誤原因,并表達了遺憾之情;首尾呼應,

再次強調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漫長的。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形。

piaofu——漂浮:比喻工作浮在表面而未深入下去,不踏實。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概括。

已知信息:“大地是平面的”對應文章第②段“早期的人們都認為大地是平面的”;“人們的

視野和活動范圍大大擴大”對應第⑧段“當然,到了大航海時代之后,人們的視野和活動范圍

大大擴大,地球是個球體的觀念才真正深入人心”;“人類已經能夠對地球的形狀進行精確測

量”對應第⑧段“如今,人類已經能夠對地球的形狀進行精確測量,以致能發現地球形狀的細

微不規則之處”;

第①空:綜合以上信息,根據第②段“受限于人的視野和生活環境,早期的人們都認為大地是

平面的”“因為人們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大約是以4.6千米為

半徑的一塊大地”可概括原因為:受限于人的視野和生活環境(人們站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只

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

第②③空:根據第③段“不過,后來一些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些樂于觀察思考的古代科

學家逐漸認識到,大地應該是個球體”可知,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大地應該是個球體;產生

這一認識的原因是:古代科學家根據一些現象進行觀察思考;

第④空:根據第⑧段“人類已經能夠對地球的形狀進行精確測量,以致能發現地球形狀的細微

不規則之處”可知,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為:地球是一個有細微不規則之處的球體。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O

R.根據第④段“'渾天說’認為全天恒星都分布在一個‘天球'上,而R月五星則附著于‘天

球'上運行”可知,“渾天說”認為“日月五星”是附著于“天球”上運行,而不是“地球”

上;

根據第⑥段“他發現,'在埃及和塞浦路斯可以看到在北部地區看不到的星星'”可知,埃及

和塞浦路斯是可以看到星星的;

故選BD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段作用。

內容上:根據第⑨段“遺憾的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有人不相信地球是個球體,他

們把自己直觀感受作為判斷依據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可知,作者指出了今天依然有人不相信地

球是圓的原因,傳達出一種遺憾之情;

結構上:段落中“在認識這個世界真實面目的道路上,人類需要走的路還十分漫長”與第①段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無比艱辛的歷程”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進一步

強調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無比艱辛、漫長。

二、段落能否刪去

【知識梳理】

1.常見題型:

(1)有人認為某段話純屬多余,請說說你的看法。

(2)有人認為某段話不宜刪除,請說明理由。

(3)有人認為某段話可以刪除,你同意嗎?說明理由。

2.解題方法:

(1)表態。刪除或不能刪除。

(2)概括段落內容。

(3)分析本段與上下文、文章中心的關系。

注:一般情況下,表態不能刪除的頻率高一些。近年來,成為了開放題,可刪可不刪,觀

點與理由要一致。

【例題精講】

“壓力山大”的滅菌術

①超高壓加工技術是當前備受各國關注的一項食品加工技術,主要用于冷殺菌。早在19

世紀末,科學家就已經發現超高壓的滅菌作用,但由于設備昂貴無法進入消費領域。20世紀

90年代,日本明治屋公司首先將其應用于產品生產,最早是加工果醬。當時該技術引起了轟

動,被認為是新世紀的食品技術。

②超高壓滅菌是以水或其他流體傳導壓力的。一標湮大氣壓大約是0.1兆帕,超高壓滅菌

的壓力一般是100?1000兆帕(即1000?10000個大氣壓),相當于一個指甲蓋承受成噸的重

量。在強大的壓力下,細菌的微觀結構會發生變化。比如,大腸桿菌在40兆帕壓力下長度會

變長5?10倍,導致細胞壁、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變化,最終會破裂死亡。超高壓還會導致蛋

白質結構的變化,破壞細菌體內的生物酶,進而破壞正常代謝功能以及DNA、核糖核酸等遺傳

物質的復制,導致細菌死亡。

③與傳統熱殺菌相比,超高壓滅菌有很多優點。由于壓力傳導可以瞬間完成,且不受食物

的形狀、大小限制,因此它高效、快速,且殺菌效果均勻。

④超高壓滅菌技術最適合對果汁飲料、濃縮果汁和果醬等液體進行滅菌。以酸性果汁為例,

引起腐敗變質的常常是酵母菌、霉菌和部分腐敗細菌。而在400兆帕壓力下處理10分鐘,酸

性果汁便可達到商業無菌狀態,即使在室溫條件下存放數個月也無任何腐敗變質現象。其他斫

究中,草莓汁、菠蘿汁、桑其汁、荔枝汁、芒果汁、褥猴桃汁等,一般在300?500兆帕壓力

下就能達到商業無菌標準。

⑤食物常常在熱加工面前“凈券去生”,超高壓卻不破壞食物中的天然色素。熱殺菌工藝

還會改變食物的香味成分,而超高壓處理則不會對食品的香味有影響。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尤

其是維生素類物質,容易在熱殺菌過程中損失,而超高壓處理則較少破壞食物的營養物質,比

如維生素C大約能保留95%左右。超高壓處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色澤、風味和營養,這

是它與超高溫滅菌相比最大的優勢。

⑥此外,超高壓處理的能耗更低,且沒有污染排放,更符合現代環保的要求。

⑦超高壓技術還可用于食物的快速冷凍和解凍,通過改善冰晶形成的過程,可以避免食物

口感變差。經過超高壓處理的肉類會變得松軟可口,可以起到一定的嫩化作用。超高壓也能改

變蛋白質和多糖的凝膠特性,在淀粉類、奶酪等食品中已經有一些嘗試性研究。總之,超高壓

技術的潛力還沒有完全被開發,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新進展。

有人說文章第⑦段純屬多余,請簡要說說你的看法。(4分)

(4分)開放題,內容概括2分,理由闡述2分

示例1:并非多余,該段主要介紹了超高壓技術除滅菌之外的其他功能,可以幫助人們更全面

地了解這一新

技術,以促進今后進一步開發。

示例2:確實多余,該段主要介紹了超高壓技術在食物的快速冷凍和解凍等方面的多種功能,

與文章的題目

不符,偏離了說明的中心。

【課堂練習】

上海市金山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一模

(一)(16分)

人類自動駕駛的百年情結

①人類對于自動駕駛,有著百年之久的情結。

②軍在19124,由于戰我的需要,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用光電感光器件設計的能自動

駛向光源的小車。這輛小車取名叫“戰爭狗”,它能自動駛向敵營去引爆。這是人類對自動駕

駛最初的嘗試。1925年,美國工程師通過無線電裝置對汽車進行遙控,使得一輛無人駕駛車

可以通過遠程控制進行前進、轉向和剎車等操作。1939年,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通用汽車

展示了一輛能夠通過鋪設在道路下的電纜來進行自動駕駛的汽車,這輛車可以沿著規劃好的路

線自動行駛。

③到20世紀70年代末,人工智能開始引入自動駕駛的研究。197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設

計了一輛依賴攝像頭捕捉地面上的白線進行自動駕駛的汽車,這輛小車成功地穿越了一個放滿

椅子的房間。20世紀80年代,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發了一種自動駕駛的貨車。1987年,德

國慕尼黑聯邦國防軍大學也研發出一種自動駕駛汽車。

④1989年,中國開始了自動駕駛的研究。2001年,西安交通大學組建了無人駕駛研究的

課題組,并于2003年研制出“思源1號”自動駕駛汽車,這輛自動駕駛汽車能以每小時10公

里一15公里的速度在校園內進行自主行駛。當時,課題組制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毛劃,要讓

這輛車走出校門,從西安行駛到敦煌。但是,這輛車開出校園后幾乎寸步難行,因為真實的交

通場景遠比校園里進行的道路測試要復雜多變,□口,在大多數的場合與環境下,這輛車都需

要經過人工干預。只有在沙漠地帶的公路上才能平穩地行駛。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挑戰,□□給

我們帶來了對所存在問題深刻思考和應對挑戰的決心。

⑤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啟動了“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重大研究計劃。為了驗

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辦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從2009年

到2020年,挑戰賽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現在很多企業從事自動駕駛的骨干人員中有不少人

都參加過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我們稱這個挑戰賽是“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研究的搖籃”。

⑥早期的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用8個字來形容:"封閉道路,步履維艱”。到了2013年

—2015年這個階段,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在簡單的道路上緩慢行駛。2015年后,中國的自動駕

駛技術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自然車流中行進,可以自如地轉換車道,

也可以在鄉村道路、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上行駛。尤其是在鄉村道路上,沒有車道線和交通

指示燈,自動駕駛車完全依賴自己的傳感器和算法來自動判斷道路環境,進行自主行駛。

⑦2011年的時候,我國只有156家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到2020年底,我國已有8714家

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涵蓋核心傳感激光雷達、視覺芯片與系統、高精度地圖、網約車企、5G

通信等全生態鏈條。

8.根據上下文,依次填入第④段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所以B.因此但是C.不但而且D.雖然但是

9.用自己的話說說第④段加點詞“計戈的具體內容。

10.根據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1.第⑦段不能刪除,請分析原因。

【答案】8.B9.讓“思源1號”自動駕駛汽車走出西安交通大學校門,從西安自主行駛到

敦煌。

10.(1)點題,明確本文的說明內容(人類對自動駕駛已有百年情結)。

(2)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人工智能引入自動駕駛的研究。

(3)中國早期自動駕駛的研究和應對的挑戰。

11.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人類自動駕駛的百年情結。本段運用列數字、作比較和舉例子的說明方

法,說明近十年我國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態勢迅猛,表明中國人同樣具有自動駕駛的“情結”同

時有了這段文字作結尾,使說明內容更全面。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關聯詞語分析。

第一空:

根據第④段”因為真實的交通場景遠比校園里進行的道路測試要復雜多變”可知,這里表示因

果關系,應填“因此”;

第二空:

根據“只有在沙漠地帶的公路上才能平穩地行駛。這是一次不成功挑戰,□□給我們帶來了對

所存在問題深刻思考和應對挑戰的決心”可知,這里表示轉折關系,應填“但是”;

故選Bo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分析。

根據第④段“2001年,西安交通大學組建了無人駕駛研究的課題組,并于2003年研制出“思

源1號”自動駕駛汽車,這輛自動駕駛汽車能以每小時10公里一15公里的速度在校園內進行

自主行駛。當時,課題組制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讓這輛車走出校門,從西安行駛到敦

煌”可知,“計劃”的具體內容指,讓“思源1號”自動駕駛汽車走出西安交通大學校門,從

西安自主行駛到敦煌。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分析。

根據第①段”人類對于自動駕駛,有著百年之久的情結”可知,(1)概括為:點題,明確本文

的說明內容,即人類對自動駕,駛已有百年情結;

根據第②段“早在1912年,出于戰爭的需要,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用光電感光器件設計的

能自動駛向光源的小車。這輛小車取名叫“戰爭狗”,它能自動駛向敵營去引爆。這是人類對

自動駕駛最初的嘗試”可知,二十世紀,人類開始嘗試自動駕駛;

根據第③段“到20世紀70年代末,人工智能開始引入自動駕駛的研究”可知,(2)概括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人工智能引入自動駕駛的研窕;

根據第④段“1989年,中國開始了自動駕駛的研究”和“給我們帶來了對所存在問題深刻思

考和應對挑戰的決心”可知,(3)概括為:中國早期自動駕駛的研究和應對的挑戰;

根據第⑥段“2015年后,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自動駕駛汽車可以

在自然車流中行進,可以自如地轉換車道,也可以在鄉村道路、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上行駛”

可知,2015年后,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進入新階段。

[II題詳解】

本題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根據第①段“人類對于自動駕駛,有著百年之久的情結”可知,文章開篇點題,明確本文的說

明內容:人類對自動駕,駛己有百年情結;

根據第⑦段“20H年的時候,我國只有156家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到2020年底,我國已有

8714家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涵蓋核心傳感激光雷達、視覺芯片與系統、高精度地圖、網約

車企、5G通信等全生態鏈條”可知,“156家”、“8714家”,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將

“2011年的時候”我國擁有的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與“到2020年底”作比較,運用了作比較

的說明方法;并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我國“2011年”和“2020”的自動駕駛行業發

展情況;具體準確地說明近十年我國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態勢迅猛;

同時有了這段文字作結尾,照應開頭,表明中國人同樣具有自動駕駛的“情結”,使說明內容

更全面;所以,第⑦段不能刪除。

2022年黃浦一模

(二)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又來大風吹!怎么感覺今年大風這么多?

①北京市氣象臺昨晚升級發布大風黃色預警,6日14時,北京部分地區極大風速達到22.1

米/秒(9級)。吉林省氣象臺也于6日16時發布大風藍色預警。大風同時還帶來沙塵天氣,

中央氣象臺6日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京津冀等11地受沙塵侵擾,內蒙古局地有強沙塵

暴。

②為什么感覺今年大風天氣特別多?氣象專家表示,大風天氣形成原因復雜,在家?上統

計大風天氣發生天數是否絕對增多具有一些不確定因素。

③“一般風速達到6級(10.8米/秒)以上我們就稱為大風,產生大風的天氣系統很多,

如地面冷空氣、氣旋、臺風以及中小尺度對流系統等,都能夠形成大風天氣過程。“中央氣象

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說,“事實上,我國一年四季都會受到大風天氣影響。”

④“春季大風天氣跟蒙古氣旋的活動有密切關系。今年春季蒙古高原地區平均氣溫偏高、

降水偏少,植被稀少的裸露地表易形成暖性的低壓系統,在冷空氣活動等天氣條件配合下容易

形成蒙古氣旋強烈發展。”陳濤說,“今年春季蒙古氣旋活動較為頻繁,對我國北方地區影響

較明顯。”

⑤專家表示,不同季節、氣候背景、天氣系統造成的大風天氣影響范圍、強度都有很大區

別,春季大風可能會造成較明顯的沙塵天氣。今年入春以來,我國沙塵天氣偏多偏強,沙塵暴

和強沙塵暴總次數為2013年以來最多。

⑥冬季我國大風天氣主要跟冷空氣活動相關,若亞洲中高緯度地區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我

國自北向南會出現較大范圍的大風降溫甚至寒潮天氣過程,同時可能伴隨暴雪、低溫冰凍等氣

象災害。

⑦“春夏一些比較活躍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如颼線、龍卷等也會造成大風天氣,影響范圍

相對較小,風力強度往往較高,造成氣象災害,風險較大,如今年4月30日

江蘇出現的極端雷暴大風天氣就造成了較嚴重的災害影響。”陳濤說,此外,通常7月至10

月汾為西太平洋臺風活躍季節,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受臺風影響也會出現大風天氣,其影

響范圍、風力等級與臺風中心位置、臺風強度、臺風風圈半徑等因素有直接關系。

⑧專家表示,大風天氣對公路、鐵路、飛機、船舶等交通的準點、安全運行都會造成影響;

對公眾戶外活動、建筑物以及戶外設施安全等也可能造成校大危害;大風天氣還會帶來區域性

浮塵、揚沙或沙塵暴天氣,影響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專家提醒,公眾應及時關注氣象部門發布

的預報預警信息,大風天氣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選擇安全的避風場所,同時注意防火、防高

空生物等。

8.根據上下文,填入第⑦段畫線處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既然就B.即使也

C.雖然但D.只有才

9.根據第⑤⑥段的內容,大風天氣會造成的影響: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據第⑦段的內容,大風天氣產生的原因是:

(1)

(2)

11.第②段加點詞“宏觀上”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請加以分析。

12.從全文看,第①段不能刪除,請簡述理由。

【答案】8.C9.①.春季會造成較明顯的沙塵天氣②.冬季會造成大范圍的大

風降溫甚至寒潮天氣,同時可能伴隨暴雪、低溫冰凍等氣象災害

10.①.比較活躍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也會造成大風天氣②.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

地區受臺風影響也會出現大風天氣

11.“宏觀上”指大的或總體方面,限定了統計范圍,與“微觀”相對。

12.示例:呼應題目,具體說明京津冀等地今年多大風的情況,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大風形

成的原因,第①段用列數字等說明方法,使語句準確而有說服力,為下文探究大風形成的原

因做鋪墊,故不能刪。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關聯詞語的選擇。根據前后兩個句子的意思來看⑦段“影響范圍相對較小

_______風力強度往往較高”可知,二者構成轉折關系,可以填寫“雖然”“但是”;

故選C。

【9題詳解】

本題考查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時,根據題干要求,鎖定答題區域提煉概括即可。根據題干

要求“在⑤⑥段找出大風天氣會造成的影響”,研讀段落⑤段”專家表示,不同季節、氣候背

景、天氣系統造成的大風天氣影響范圍、強度都有很大區別,春季大風可能會造成較明顯的沙

塵天氣”、⑥段“冬季我國大風天氣主要跟冷空氣活動相關,若亞洲中高緯度地區有較強冷空

氣南下,我國自北向南會出現較大范圍的大風降溫甚至寒潮天氣過程”可知:春季會造成較明

顯的沙塵天氣;冬季會造成大范圍的大風降溫甚至寒潮天氣,同時可能伴隨暴雪、低溫冰凍等

氣象災害。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概括。根據題干要求“在⑦段找出大風產生的原因”,閱讀⑦段“春夏

一些比較活躍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如颶線、龍卷等也會造成大風天氣”“此外,通常7月至

10月份為西太平洋臺風活躍季節,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受臺風影響也會出現大風天氣”

等可知:比較活躍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也會造成大風天氣;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受臺風影

響也會出現大風天氣。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特點。說明文語言特點有準確、嚴謹的特點,文藝性說明文語言除以上特

點外還具有生動的特點。解答模式:先解釋詞義,再代入句中,最后總結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生

的準確性,嚴謹性。此句中“宏觀上”意思是“大范圍,大體上“;代人句子中是說“在大范

圍垸計大風天氣發生天數是否絕對增多具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見這是說對在大范圍統計大

風天氣發生天數是否絕對增多受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很難確定,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

準確性,嚴謹性。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時首先回答不能刪。然后先概括文段內容,再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

綜合分析。結合①段“吉林省氣象臺也于6日16時發布大風藍色預警。大風同時還帶來沙塵

天氣,中央氣象臺6日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京津冀等11地受沙塵侵擾,內蒙古局地有

強沙塵暴”可知,在內容上:具體說明京津冀等地今年多大風的情況;結構上:呼應文題“又

來大風吹!怎么感覺今年大風這么多?”,同時為②段“為什么感覺今年大風天氣特別多?氣

象專家表示,大風天氣形成原因復雜”的原因分析做了鋪墊,提供了分析時的部分具體數據。

如果刪掉,就不會達到這樣的說明效果,因此不能刪。

【課后作業】

(-)(15分)

“三兔共耳”(有刪改)

①今年適逢農歷終卯,生肖為兔,視野中萌態可掬的兔子造型層出不窮。由此使人想起有

世千年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三兔共耳”圖。該圖繪制了共用三耳,循環追逐的三只兔子。

這或許是世界上最與眾不同的兔子造型。這一圖案廣泛分布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歐大陸各

地,目前已知該圖案年代最早的實例見于英高窟。

②莫高窟發現有20個洞富共22處繪制了這一圖案。其中,隋代洞窟占比最多,共9幅。

總沐來看,隋代初期此類圖案尚顯生澀,而至隋代中晚期則極盡繁華,第407窟“三兔共耳”

藻井圖案被認為是該紋樣的杰出代表,也是大眾最為熟知的一幅。從時代分布情況來看,壁恒

中“三兔共耳”發端于隋初,流行于初唐和中晚唐時期,最終消亡于五代。

③“三兔共耳”的圖案主體構成呈圓形,三只兔子以等邊三角形均勻分布其中。兩兩共用

一耳,呈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奔跑,相互追逐,首尾相接,動感十足,造型優美。早期圖

案中的兔子,以白色居多,唐代逐漸出現了黑色、灰褐等色。

④“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寓意。《道德經》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

物”,三只兔子有往復循環,繁衍生息的涵義。同時,古人眼中,“兔”的內涵也很豐富。兔

子自古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認為月是“陰水”,還是白兔的化身,所以,藻井圖案中兔

子的形象,也有“月神”與“陰水”的意涵,是“以水克火”的延展。另外,兔子還是吉祥的

象汪。經過戰爭的動蕩,隋初人口相對退減,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為普通民眾樸素的期吩。

藻井是莫高窟洞窟中最為核心的位置,將“三兔共耳”國案繪制在最中央的藻井中,正是寄托

了這一美好愿望。

⑤研究發現,“三兔共耳”圖案與中國傳統紋樣十分接近,例如出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

彩陶和玉器上的類似裝飾圖案,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敦蓋、漆器上出現的三獸紋等,最為突出

的是漢代瓦當上的三雁紋,以及畫像石上的三魚其首紋等。其創作手法是中國傳統的“共生”,

即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同造型元素的相同部分疊加重合在一起,在構成新圖形的同時,不破

壞單體結構的完整性。中國歷代紋樣作品中,有大量的共生圖案,內涵也多與生命繁衍、祈福

相關。

⑥該圖案究竟源于何處?緣何在東西方都有它的身影?目前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確

定,世界很多民族都有月亮當中有一只兔子的傳說,“三兔共耳”出現在伊斯蘭圖章模印玻璃、

阿富汗的金屬盤、伊朗的托盤、科威特的瓷磚畫、德國教堂的鐘表、英國教堂的玻璃窗上,成

為當地文化與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圖飾,沿用至今。

8.①請在括號內填寫恰當的關聯詞語。

()今年適逢農歷終卯,生肖為兔,()視野中萌態可掬的兔子造型層出不窮。

②請分析第①段首句的作用。

9.文章第③一⑤段依次說明了、“三兔共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寓意、

0其中,文章列出的寓意包括、、和吉祥等。

10.文章第⑥段段首提出“該圖案究竟源于何處……目前尚無定論”,它與第①②段中畫波浪

線的句子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案】2023年上海市靜安區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8.①因為所以

②這句話由農歷兔年多萌兔造型這一生活話題切入,能引起讀者閱讀興趣/能讓讀者產生親切

感,引出說明對象“三兔共耳”圖案。

9.①.三兔共耳”的圖案②.“三兔共耳”圖案與中國傳統紋樣的相似性③.生

生不息/往復循環/繁衍生息④.多子多福⑤.以水克火

10.不矛盾(1分)第①段面線句中的“目前已知”是對“該圖案年代最早的實列見于莫高

窟”的限定,表明這一判斷是迄今為止的認知,并不排除今后有新發現的可能。第②段畫線句

中的“壁畫中”表明“發端于隋初”僅指的是莫高窟壁畫中的“三兔共耳”圖案。而文中提到

“這一圖案廣泛分布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歐大陸各地”/這一圖案出現在世界各地多種文化

與生活場景中。因此,“三兔共耳”圖案的起源目前確實沒有定論。

【解析】

【8題詳解】

①小題考查美聯詞語。

根據①段“今年適逢農歷終卯,生肖為兔,視野中萌態可掬的兔子造型層出不窮”可知,“視

野中萌態可掬的兔子造型層出不窮”是因為“今年適逢農歷終卯,生肖為兔”,即今年是

“兔”年,兔子在人們視野中出現的才多,所以前后是因果關系,故本句所使用關系詞為“因

為……所以”。

②小題考查說明文首段首句的作用。

根據第①段“今年適逢農歷終卯,生肖為兔,視野中萌態可掬的兔子造型層出不窮”可知,從

人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寫起,非常自然、親切,激發讀者往下讀的欲望;根據“由此使人

想起有世千年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三兔共耳”圖”可知,這句點明了說明對象,“由此”

即由第一句“今年適逢農歷終卯,生肖為兔,視野中萌態可掬的兔子造型層出不窮”而來,故

第一句引出了說明對象。

【9題詳解】

此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空:根據第③段“三兔共耳”的圖案主體構成呈圓形……早期圖案中的兔子,以白色居多,

唐代逐漸出現了黑色、灰褐等色”可知,本段寫了“三兔共耳”的分布、造型、顏色等,故本

空說明了:“三兔共耳”的圖案;

②空:此空指第⑤段。根據第⑤段“研究發現,'三兔共耳’圖案與中國傳統紋樣十分接近,

例如……”可知I,本段的第一句為本段的中心句,能概括本段的內容,“例如”則開始對“'三

兔共耳'圖案與中國傳統紋樣十分接近”一句舉例子,故本空為“'三兔共耳’圖案與中國傳

統紋樣的相似性。”

③、④、⑤空;根據第④段“'三'”在中國傳統文化E,有著特殊寓意”可知,此3個空答

案在第④段;結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只兔子有往復循環,繁衍生息的涵義”

可知,兔子有往復循環、繁衍生息的寓意;根據“同時,古人眼中,'兔’的內涵也很豐富。

兔子自古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可知,兔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根據“古人認為月是‘陰水',

還是白兔的化身,所以,藻井圖案中兔子的形象,也有‘月神‘與‘陰水’的意涵,是'以水

克火'的延展”可知,兔子是‘以水克火’的延展;根據“另外,兔子還是吉祥的象征”可知,

兔子代表著吉祥。

【10題詳解】

此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辨析及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根據第①段“目前已知該圖案年代最早的實例見于莫高窟”中“目前”一詞是對時間的限定,

意思是“到現在為止”,即到現在為止該圖案年代最早的實例見于莫高窟,可能以后還會有新

的發現;根據第②段“莫高窟發現有20個洞窟共22處繪制了這一圖案。其中,隋代洞窟占比

最多,共9幅”可知,隋代洞窟指的是在“莫高窟”中;根據“壁畫中‘三兔共尋’發端于隋

初”可知,“三兔共耳”發端于隋初,也僅指在“壁畫”中;結合第①段”這一圖案廣泛分布

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歐大陸各地”可知,“三兔共耳”圖案不只分布于莫高窟,世界各地都

有。因此“三兔共耳”圖案的起源目前尚無定論。

(二)(16分)

藏在化石里的傳染病密碼

①不止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恐懼的傳染病。古生物是否也會受到傳染病的困

擾?研究人員又是通過什么發現它們身上的傳染病的呢?

②傳染病的病原體幾乎都是軟體結構,很難成為化石保存,更不用說和它們的寄主一起保

存下來。而且,絕大多數傳染病都是在內臟器官等處發病,而內臟只有在極偶然的情況下才能

形成化石保存下來。所以,想通過化石直接研究古生物是否存在傳染病幾乎是不可能的。()

少數古生物在染病后,骨骼等硬體結構隨病情擴散受到影響,而且這些骨骼癥狀恰好又得以保

存形成化石,那么,古生物的不幸就可以變成古生物學家的“幸運”。

③2022年,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一具梁龍類化石。梁龍是一類體型巨大的期腳類恐龍,

它們的脊椎上有很多孔洞。但讓人驚訝的是,這只正處青春期的恐龍頸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

列奇怪的、沒有任何分布規律的骨質結節。

④這些骨質結節是什么呢?古生物學家將新標本與已發現的其他梁龍類頸椎對比后,未發

現任何類似結構。隨后,他們使用CT掃描,發現這只恐龍存在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