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教版必修2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植株雜交得F1,對其幼苗用適當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所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和染色體倍數分別是A.AAaaBBbb,二倍體B.AaBb,二倍體C.AAaaBBbb,四倍體D.Aabb,二倍體2、在下列實例中,分別屬于相對性狀和性狀分離的是()
①羊的長毛與卷毛
②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
③果蠅的紅眼與棒眼
④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后代高莖:矮莖=1:1
⑤高莖豌豆與高莖豌豆雜交;后代全為高莖。
⑥高莖豌豆的自交后代中,高莖豌豆:矮莖豌豆=3:1A.①⑥B.②⑥C.②④D.③⑥3、一白化病基因攜帶者(夫)與一白化病患者(妻)結婚;某同學將這對夫婦產生子代的情況繪制成遺傳圖解(如圖),下列對該遺傳圖解的評價不合理的是()
A.漏寫親本的表現型B.漏寫雜交符號“×”C.精原細胞產生a兩種配子D.錯寫F1的表現型及其比例4、下列關于減數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B.一時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有兩條X染色體且是色盲患者的兒子,則該妻子減數分裂異常C.某細胞的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則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D.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或交叉互換5、關于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究過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格里菲思的轉化實驗說明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是DNAB.艾弗里的轉化實驗中,用DNA酶處理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后,細胞提取物仍有轉化活性C.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D.科學家的研究證明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6、某研究小組發現染色體上抑癌基因鄰近的基因能指導合成反義RNA,反義RNA可以與抑癌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形成雜交分子,從而阻斷抑癌基因的表達,使細胞易于癌變。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細胞中若出現了雜交分子,則抑癌基因沉默,細胞發生癌變B.能夠抑制反義RNA轉錄的藥物可預防癌癥的發生C.若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則其指導形成的蛋白質不一定會改變D.鄰近基因表達旺盛的細胞易出現無限增殖的特征7、玉米植株的紫色與綠色是一對相對性狀,將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全為紫株玉米。若用X射線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出現732紫株、2綠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玉米植株的紫色對綠色為顯性性狀B.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基因突變C.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D.子代2綠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相同8、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Aa的個體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與基因重組有關B.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可以發生基因重組C.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會產生新基因,改變生物的基因型D.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均可發生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9、研究發現人體的生物鐘機理如圖所示;下丘腦SCN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PER蛋白的濃度呈周期性變化,振蕩周期為24h。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PER基因只存在于SCN細胞中B.一條mRNA鏈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C.過程①與②中的堿基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D.過程①是復制,過程②是轉錄,過程③是翻譯10、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細胞中所有基因的堿基總數小于DNA分子的堿基總數B.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等位基因都是成對存在的C.基因是遺傳物質的一個基本功能單位,其化學本質是核酸D.雌雄配子結合形成合子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11、如圖為某高等動物的一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甲、乙、丙細胞可同時出現在該動物體內的同一器官中B.乙細胞和丙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相同,核DNA分子數也相同C.乙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均為AaBbCC,丙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一個為ABC,一個為abCD.丙細胞產生子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12、下列關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工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B.同一物種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是相同的C.基因突變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D.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一定會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13、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依據是否發生DNA的復制可分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DNA的復制只發生在S期。為研究有絲分裂M期細胞染色質凝縮的機制,科學家將M期細胞分別與G1期、S期和G2期細胞融合,發現三種間期細胞染色質發生凝縮,形成超前凝集染色體(PCC)。其中,G1期PCC為單線狀,S期PCC為粉末狀,G2期PCC為雙線狀,如下圖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G1期細胞中存在控制合成誘導染色質凝聚成染色體調控因子的基因B.誘導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的調控因子存在于M期細胞中,且隨M期進行含量越來越高C.S期PCC為粉末狀的原因是正在復制的DNA凝集時容易斷裂D.G2期PCC為雙線狀的原因是復制后的兩條DNA鏈未及時形成雙螺旋結構14、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如圖所示。一對夫婦,母方高齡且為血友病基因的攜帶者(XAXa),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生育了一個健康孩子,不考慮基因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第一極體的染色體數目是23,則所生孩子染色體數目不一定是46B.若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目是22,則所生孩子染色體數目一定是47C.若第一極體有兩個A基因,則所生的兒子一定為患者D.若第二極體有一個A基因,則所生兒子有可能為患者15、現有小麥種質資源包括:①高產、感病;②低產、抗病;③高產、晚熟等品種。為滿足不同地區及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種專家要培育3類品種:a.高產、抗病;b.高產、早熟;c.高產、抗旱。下述育種方法可行的是A.利用①、③品種間雜交篩選獲得aB.對品種③進行染色體加倍處理篩選獲得b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誘變育種方法D.用轉基因技術將外源抗旱基因導入③中獲得c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6、體細胞中的_____是成對存在的,_____組成相同的個體叫做_____,_____組成不同的個體叫做_____。17、孟德爾第二定律也叫做____,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_____和_____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_____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_____的遺傳因子自由結合。18、比較解剖學證據: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19、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_____,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基因突變。20、精子的_____進入卵細胞后不久,精子的____就與卵細胞的_____相融合,使彼此的_____會合在一起。這樣,受精卵中的染色體_____又恢復到_____,其中一半的_____來自精子_____(_______),另一半來自_____(_______)。21、在制備雞血細胞液的過程中,加入的抗凝劑是_________,還可使用的抗凝劑是_________。22、實驗設計:摩爾根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雜交,再讓___________雌雄果蠅交配,統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24、學習完“遺傳與進化”模塊,你對基因、遺傳、變異和進化乃至生命本質有哪些深入的體會和獨到的理解?請你圍繞上述關鍵詞寫一篇短文,題目自擬,文體和字數不限。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4題,共36分)25、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隨性染色體傳遞()A.正確B.錯誤26、若一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則一定是伴X隱性遺傳病。()A.正確B.錯誤27、雜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A.正確B.錯誤28、孟德爾在實驗選材時利用了豌豆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狀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實驗題(共4題,共24分)29、摩爾根在飼養的一群野生型紅眼果蠅中發現了一只白眼雄果蠅。他用這只白眼雄果蠅與野生型的紅眼雌果蠅交配;子一代無論雌雄全為紅眼,但子二代中雌蠅全為紅眼,雄蠅中1/2紅眼;1/2白眼。請回答下列問題:
(1)果蠅的眼色性狀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_。
(2)根據雜交實驗結果,摩爾根做出假設: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為驗證假設,摩爾根讓白眼雄蠅和子一代紅眼雌果蠅交配,結果產生1/4紅眼雄蠅、1/4紅眼雌蠅、1/4白眼雄蠅、1/4白眼雌蠅。僅根據該實驗結果不能驗證他的假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為了進一步驗證他的假設;摩爾根又設計了三個實驗。
實驗一:讓全部子二代雌蠅與白眼雄蠅做單對交配,分別觀察并統計每只雌蠅產生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子代中雌蠅全為紅眼;雄蠅全為白眼。
實驗三:讓白眼雌雄果蠅相互交配。
預期結果:子代雌雄果蠅全為白眼。
上述三個實驗中,實驗_________的預期結果能支持摩爾根的假設。30、家蠶是二倍體;其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雄蠶繭絲纖度細,經濟性狀好,制備的生絲質量高于雌蠶。研究發現,蠶繭中的熒光色素為脂溶性。
(1)不同品種的蠶繭在紫外線照射下,表現出白色、黃色、藍色、紫色等多種繭色,這些不同的繭色之間互為_____________性狀。
(2)科研人員經過多代的篩選,得到了一種穩定的家蠶品系甲。在紫外線照射下,甲品系的家蠶的雌繭為淡黃色、雄繭為黃色。研究者取甲品系雌、雄蠶繭的繭層各3g,剪碎后加入_______提取蠶繭中的色素,分離并檢測熒光色素的__________。實驗結果如下:
。性別。
黃色素的比例(%)
種類。
雌繭。
33.3
青;黃、紫。
雄繭。
66.7
青;黃、紫。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控制甲品系繭熒光色的基因A最可能位于_________(Z/W/常)染色體上,A基因的數目與繭色有關,有1個A基因時表現型是_____,有_______個A基因時表現型是_______________。甲品系雌雄個體互交的結果支持上述推測。
(3)品系乙的雌、雄繭均為淡藍熒光色(由B基因控制)。研究者用甲品系為父本、乙品系為母本進行雜交實驗(B相對b是完全顯性);結果如圖所示。
①若甲品系和乙品系控制繭熒光色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則F1的預期實驗結果應為:_______,實際的結果與預期結果_________(相符/不符)。
②后續研究發現,乙品系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F1中淡藍色繭和淡黃色繭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結合上述研究解釋F1表現型出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31、某研究小組在南極冰層中發現一種全新的病毒;為探究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做了如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步驟:
①取健康且生長狀況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隨機均分成四組,編號分別為A;B、C、D。
②將下表補充完整,并將配制溶液分別注射入小白鼠體內。組別ABCD注射溶液
該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該病毒核酸提取物和_____
該病毒核酸提取物_________
③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比較各組小白鼠的發病情況。
(2)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A、C組發病,_____________,說明DNA是該病毒的遺傳物質;②_____________,說明_____________。
(3)從注射的物質看,該探究實驗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是_____________;從實驗現象預測和相關判斷看,該實驗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該病毒的遺物物質為DNA,則其徹底水解產物有________種。32、三體細胞減數分裂時;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任一極。三體玉米減數分裂一般產生兩種類型的配子,一類是n+1型,即配子中含有兩條該同源染色體;一類是n型,即配子中含有一條該同源染色體。n+1型配子若為卵細胞可正常參與受精,若為花粉則不能參與受精。
已知玉米為雌雄同株異花植物,抗病(B)對感病(b)為顯性。現有2號染色體三體且感病玉米和若干純合抗病與感病普通植株;科研人員欲通過雜交實驗來確定感病基因是位于2號染色體還是其他染色體上,請你完善該實驗思路和結果結論。
(1)該實驗的思路:
a.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雜交;
b.從F1中選出三體植株_____________雜交;
c.分析F2表現抗病與感病的比例。
(2)實驗結果及結論:
若F2表現型及比例為抗病:感病=_____;則感病基因在其他染色體上;
若F2表現型及比例為抗病:感病=_____,則感病基因在2號染色體上。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16分)33、現有兩個純種普通小麥品種,品種①高稈抗病(TTRR),品種②矮稈易感病(ttrr);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下圖表示利用品種①;②培育品種⑥矮稈抗病純種的相關育種方法,其中,Ⅰ~Ⅶ代表育種過程,請據圖回答:
(1)由品種①、②經過Ⅰ、Ⅱ、Ⅲ過程培育出新品種⑥的育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程Ⅵ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單倍體幼苗,再通過Ⅶ即用__________________(填某種化學試劑名稱)處理幼苗獲得ttRR,該化學試劑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量加倍。
這種育種方法的顯著優勢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Ⅳ、Ⅴ,也可培育出品種⑥,其中,過程Ⅳ常用X射線等處理植物,處理對象常選用萌發的種子和幼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發生基因突變的幾率較大。34、某自花傳粉植物的野生型染色體見下圖,突變型(甲)是由野生型(乙)馴化而來,其4號和8號染色體上的基因與野生型相同位點上的基因有差異,4號染色體上帶有抗病毒基因A,8號染色體上帶有抗蟲基因B,野生型染色體的相同位置具有相應的隱性基因。將甲、乙雜交得到F1,F1自交獲得F2,統計并檢測F2的基因型及表現型個體數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基因型AAAaaaBBBbbb表現型個體數目50710284983401020699
(1)若要建立該植物的基因庫,需要測定__________條染色體上DNA的堿基排列順序。4號和8號染色體上A,B基因的出現是__________的結果。
(2)研究人員發現抗蟲基因的遺傳結果與理論值有差異,又重復做了該實驗,發現基因型BB:Bb:bb的個體數量之比總是接近1:3:2。通過對雌雄配子活性的調查發現,雌配子活性均正常,推測出現該比例的原因可能是雄配子中含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成活率為____________%。
請設計雜交實驗來驗證以上推測;并預測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①實驗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結果預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僅考慮抗病毒和抗蟲兩對性狀,則親本甲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分析】
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植株雜交得F1的幼苗;進一步用秋水仙素試劑進行處理,抑制紡錘體形成,可以得到染色體數目增加一倍的植株。
【詳解】
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植株雜交得F1,基因型為AaBb,含有2個染色體組.對其幼苗用適當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所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AAaaBBbb;染色體組數為4組,為四倍體.
故選:C。2、B【分析】【分析】
相對性狀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詳解】
①羊的長毛與卷毛不屬于同一性狀;不是相對性狀,①錯誤;
②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屬于相對性狀;②正確;
③果蠅的紅眼與棒眼不是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③錯誤;
④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后代高莖:矮莖=1:1,屬于測交實驗,不屬于性狀分離,④錯誤;
⑤高莖豌豆與高莖豌豆雜交;后代全為高莖,不屬于性狀分離,⑤錯誤;
⑥高莖豌豆的自交后代中;高莖豌豆:矮莖豌豆=3:1,屬于性狀分離,⑥正確。
綜上所述;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3、D【分析】【分析】
繪制遺傳系譜圖時要注意:①明確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②明確的標出“親代”;“配子”、“子代”、箭頭等符號;③寫出各子代的比例。
【詳解】
A;據題干信息可知:男性正常;但為致病基因攜帶者,女性患病,故親本的表現型要注明Aa(正常),aa(患病),A正確;
B;親本之間的雜交符號(×)不能缺少;B正確;
C;配子書寫時;只寫產生的生殖細胞種類,C正確;
D、親代Aa(正常)×aa(患病)→F1:Aa(正常):aa(患病)=1:1,故F1的表現型及其比例是正確的;D錯誤。
故選D。4、D【分析】【分析】
減數分裂過程:
(1)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詳解】
A;同源染色體或姐妹染色單體上均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故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A正確;
B、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有兩條X染色體且是色盲患者的兒子,基因型為XbXbY;則該兒子的色盲基因只能來自其母親,因此應該是妻子減數分裂異常所致,B正確;
C;某細胞的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則該細胞為初級卵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確;
D;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交叉互換并非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而且其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D錯誤。
故選D。5、D【分析】【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詳解】
A;艾弗里通過實驗證明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是DNA;A錯誤;
B;用DNA酶處理加熱殺死的5型活細菌的細胞提取物后;其中的DNA分解,失去轉化活性,B錯誤;
C;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主要遺傳物質",C錯誤;
D;科學家通過對眾多生物的研究;證明了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D正確。
故選D。6、A【分析】【分析】
抗癌基因是一類存在于正常細胞內可抑制細胞不正常生長與分裂并具有潛在抑癌作用的基因。抑癌基因在控制細胞生長;增殖及分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負調節作用;它與原癌基因相互制約,維持正負調節信號的相對穩定。當這類基因在發生突變、缺失或失活時可引起細胞惡性轉化而導致腫瘤的發生。
【詳解】
A;如題干所示;細胞中若出現了mRNA-反義RNA雜交分子,阻斷抑癌基因的表達,細胞增殖活動增強,但不一定就會發生癌變,癌變需要多個突變基因的積累,A錯誤;
B;能夠抑制反義RNA轉錄的藥物可預防癌癥的發生;因為其減弱了反義RNA對于抑癌基因表達的削弱,B正確;
C;若抑癌基因發生突變;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其指導形成的蛋白質不一定會改變,C正確;
D;鄰近基因表達旺盛的細胞;抑癌基因的表達被阻斷的較為嚴重,易出現無限增殖的特征,D正確。
故選A。7、D【分析】【分析】
基因組DNA分子發生的突然的;可遺傳的變異現象。從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生堿基對組成或排列順序的改變。
【詳解】
A;將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全為紫株玉米,說明紫色對綠色為顯性性狀,A正確;
B;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基因突變;改變基因的結構,B正確;
C;X射線可能使花粉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缺失;使花粉改變,使得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給綠株玉米,子代出現732紫株、2綠株,C正確;
D;親代紫株經過了X射線照射;子代2綠株玉米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可能是a或aa,D錯誤。
故選D。8、B【分析】【分析】
1;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3;基因重組的兩種類型:
(1)在生物體通過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這樣,由雌雄配子結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與親代不同的基因型,從而使子代產生變異;
(2)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期;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
【詳解】
A;Aa的個體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與基因分離有關;與基因重組無關,A錯誤;
B;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會發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交叉互換;這屬于基因重組,故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可以發生基因重組,B正確;
C;基因重組不會產生新基因;C錯誤;
D;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基因重組;D錯誤。
故選B。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9、A:D【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①表示轉錄,②表示翻譯,③表示翻譯產生的PER蛋白反饋調節轉錄過程。
【詳解】
A;人體所有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分化而來;故PER基因存在于所有細胞中,A錯誤;
B;一條mRNA鏈上同時結合的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提高了翻譯的效率,B正確;
C;①是轉錄;②是翻譯,二者堿基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①中特有的是T-A,②中特有的是U-A,C正確;
D;由分析可知;①表示轉錄,②表示翻譯,③表示翻譯產生的PER蛋白反饋調節轉錄過程,D錯誤。
故選AD。10、B:D【分析】【分析】
1.染色體與基因的關系:一條染色體上有許多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
2.每一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染色體是DNA分子的主要載體;
3.DNA與基因的關系:每個DNA上有許多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一個基因中有成百上千對脫氧核苷酸,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絕大多數生物都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因此,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詳解】
A;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因此細胞中所有基因的堿基總數小于DNA分子的堿基總數,A正確;
B;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但等位基因不都是成對存在的,如男性體細胞中的色盲基因不成對存在,B錯誤;
C;基因的化學本質是核酸;是遺傳物質的一個基本功能單位,C正確;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而不是發生在受精作用過程中,D錯誤;
故選BD。
【點睛】
結合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分析選項。11、B:C:D【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乙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因此甲→乙表示有絲分裂;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丙表示減數分裂,丙細胞的細胞質均等分裂,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的分裂。
【詳解】
A;分析題圖可知;乙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卵巢或者睪丸中可以同時發生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因此甲、乙、丙細胞可同時出現在該動物體內的同一器官中,A正確;
B;乙和丙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相同;均為6條,但乙細胞中含有12個核DNA分子,丙細胞中含有6個核DNA分子,B錯誤;
C、乙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其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與親代細胞相同,即為AaBbCC,丙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由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是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若不考慮變異,丙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相同,所以丙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一個為ABC,另一個也為ABC或一個為abC,另一個也為abC;C錯誤;
D;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況下,丙細胞不會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D錯誤。
故選BCD。12、A:C【分析】【分析】
1;基因頻率: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
2;種群中的基因頻率能保持穩定的條件:①群體是極大的;②群體中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③沒有突變產生;④沒有種群間個體的遷移或基因交流;⑤沒有自然選擇;那么這個群體中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就可一代代穩定不變,保持平衡。
3;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詳解】
A;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都會使種群中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而不適應環境的被淘汰,因此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A正確;
B;同一物種在不同環境中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也就不同,B錯誤;
C;基因頻率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基因突變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C正確;
D;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不一定會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如Aa自交過程中,基因型頻率會改變,而基因頻率不變,D錯誤。
故選AC。13、B:D【分析】【分析】
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4)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詳解】
A、將M期細胞分別與G1期、S期和G2期細胞融合,發現三種間期細胞染色質發生凝縮,說明M期細胞中存在誘導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的調控因子,且該時期進行了相關調控因子的合成,因此G1期細胞中存在控制合成誘導染色質凝聚成染色體調控因子的基因;A正確;
B;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發生在M期的前期;因此誘導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的調控因子存在于M期細胞中,該調控因子在前期含量最高,隨后,含量會減少,B錯誤;
C、G1期PCC為單線狀,S期PCC為粉末狀,G2期PCC為雙線狀;剛好與細胞間期DNA復制前;復制中和復制后對應,S期時DNA正在復制,DNA存在較多單鏈區域,凝集時容易斷裂,導致S期PCC為粉末狀,C正確;
D、G2期PCC為雙線狀;此時DNA已經完成復制,一個著絲粒上連接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兩個DNA均已形成雙螺旋結構,D錯誤。
故選BD。14、A:C:D【分析】【分析】
第一極體染色體數目正常說明減數分裂Ⅰ沒有發生染色體數目變異;但減數分裂II可能發生染色體數目變異。若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目是22,則有可能在減數分裂I或減數分裂II發生變異,若在減數分裂I出問題,則卵細胞和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目相同,所生孩子染色體數目則為45條。若第二極體有一個A基因,可能是在減數分裂I前期發生了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則卵細胞中仍然有可能含有一個a基因,則所生兒子不一定正常。
【詳解】
A;若第一極體的染色體數目是23;則次級卵母細胞(減數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的染色體數目也是23,但是在減數分裂Ⅱ(后期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過程中可能出現異常,導致最終形成的卵細胞并不一定有23條染色體,則所生孩子染色體數目不一定是46,A正確;
B;若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目是22;則有可能在減數分裂Ⅰ或減數分裂Ⅱ發生變異,若在減數分裂Ⅰ發生變異,則卵細胞和第二極體的染色體數目相同,所生孩子染色體數目為45條,若在減數分裂Ⅱ出問題,則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4條,所生孩子染色體數目為47條,B錯誤;
C、已知母親基因型為XAXa,而第一極體有兩個A基因,則說明次級卵母細胞中有兩個a基因,而父親只能傳給兒子Y染色體,則所生兒子基因型一定為XaY;為患者,C正確;
D;若第二極體有一個A基因;可能是在減數分裂Ⅰ前期發生了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則卵細胞中仍然有可能含有一個a基因,則所生兒子不一定正常,D正確。
故選ACD。15、C:D【分析】【詳解】
培育a高產抗病應選用①②;對品種③僅染色體加倍速處理得不到早熟品種;需先花藥離體培養,再染色體加倍處理才可能得到;誘變育種理論上都可產生所需性狀,但概率很低;轉基因技術能定向改變生物性狀。
【考點定位】考查多種育種知識,屬于考綱理解層次,難度中等。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6、略
【解析】①.遺傳因子②.遺傳因子③.純合子④.遺傳因子⑤.雜合子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自由組合定律分離組合同一性狀的成對不同性狀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器官系統形態和結構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替換、增添、缺失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頭部細胞核細胞核染色體數目體細胞中的數目染色體父方精子卵細胞(母方)21、略
【分析】【詳解】
在制備雞血細胞液的過程中,加入的抗凝劑是檸檬酸鈉,加入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此外還可使用的抗凝劑是草酸鉀。【解析】檸檬酸鈉草酸鉀2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子一代子二代雌雄果蠅的性狀表現2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24、略
【分析】【詳解】
本模塊的育人價值: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部分對本模塊的意義和價值作了如下闡述:“本模塊選取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等知識,主要是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選取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主要是為了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本模塊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課程標準的上述表述,結合本模塊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在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生命觀念縱觀本模塊的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突出的生命觀念包括生命的物質觀、生命的信息觀、結構與功能觀、生物進化觀,此外,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重要組成部分的對立統一觀在本模塊也有較為集中的體現。1.生命的物質觀雖然《分子與細胞》模塊已經引導學生較全面地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但學生對遺傳物質還了解甚少,對遺傳物質如何起作用的問題更是未曾涉及,而這恰恰是現代生物學中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幫助學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質觀不可或缺的支撐。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了解遺傳物質是如何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影響生物體的性狀的,還能了解遺傳物質的變化與性狀變異及進化之間的關系,建立遺傳和進化的大概念,強化生命的物質觀。2.生命的信息觀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生物體從親代繼承的東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傳、通過漫長的化史形成的遺傳信息,生物體的生長、發育、代謝、生殖等都是在這套遺傳信息的楓生物致教師|1控制下進行的。DNA、RNA等物質,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而已。與我們日常接觸的聲、光、電、熱等物理信息不同,遺傳信息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動地按既定程序對物質材料進行組織,并且能進行自我復制。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學科的發展,從信息的角度認識生命的本質,建立生命的信息觀,越來越成為生物學研究者的共識。生命的信息觀不僅幫助人們深刻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而且為生物科技的發展打開了一片嶄新的視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DNA計算機的研制等,都離不開對生命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著遺傳信息展開的,從第1章開始,就帶領學生踏上了遺傳信息的發現之旅。遺傳信息的物質載體、復制、轉錄、翻譯直至遺傳信息在生物繁衍過程中的變化、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演變等內容,都對學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觀大有裨益。3.結構與功能觀《分子與細胞》模塊中關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內容,集中體現了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本模塊將在遺傳物質層面生動地體現這一觀點。例如,DNA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與其復制和轉錄功能相適應,DNA結構的改變導致其編碼的蛋白質的變化及性狀變異,染色體的結構變異與性狀的關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塊有些內容不僅體現了結構與功能觀,還詮釋了這一重要觀念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了半保留復制假說,就是基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再例如,達爾文發現蘭花適于傳粉的獨特結構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與此相匹配的昆蟲,同樣也是基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在研究自然現象時,不僅要基于結構認識和推測功能,還要基于功能來推測和研究結構,并且應當將這樣的思想方法運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動中。4.生物進化觀本模塊對學生進一步形成生物進化觀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一些生物進化的知識,但由于遺傳學知識基礎的限制,不可能對生物進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進化觀的建立還處于初級水平,面對進化論領域的不同觀點還缺乏鑒別能力。本模塊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有關遺傳學知識的基礎上,較深入地介紹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巨大貢獻和局限性也作了辯證的分析,這就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確立生物進化的觀點,提高對進化論領域的不同觀點甚至偽科學論調的鑒別能力。生物進化觀是建立在兩個重要概念基礎上的:地球上現存的所有物種來自共同祖先(共同由來學說);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共同由來學說得到了許多證據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節);自然選擇學說隨著遺傳學等學科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發展為現代綜合進化理論(教材第6章第2~4節)。第6章內容看似龐雜,其實主要是闡明這兩個重要概念,指向生物進化觀。5.對立統一觀對立統一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傳和變異是一對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傳種接代過程中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后者是指這一過程中遺傳物質和性狀的變化。【解析】本模塊的育人價值:
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部分對本模塊的意義和價值作了如下闡述:“本模塊選取的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等知識,主要是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選取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主要是為了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
本模塊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課程標準的上述表述,結合本模塊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在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生命觀念縱觀本模塊的內容,可以看出本模塊突出的生命觀念包括生命的物質觀、生命的信息觀、結構與功能觀、生物進化觀,此外,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重要組成部分的對立統一觀在本模塊也有較為集中的體現。
1.生命的物質觀雖然《分子與細胞》模塊已經引導學生較全面地認識生命的物質基礎,但學生對遺傳物質還了解甚少,對遺傳物質如何起作用的問題更是未曾涉及,而這恰恰是現代生物學中最核心的問題,也是幫助學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質觀不可或缺的支撐。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了解遺傳物質是如何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影響生物體的性狀的,還能了解遺傳物質的變化與性狀變異及進化之間的關系,建立遺傳和進化的大概念,強化生命的物質觀。
2.生命的信息觀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生物體從親代繼承的東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傳、通過漫長的化史形成的遺傳信息,生物體的生長、發育、代謝、生殖等都是在這套遺傳信息的楓生物致教師|1控制下進行的。DNA、RNA等物質,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而已。與我們日常接觸的聲、光、電、熱等物理信息不同,遺傳信息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動地按既定程序對物質材料進行組織,并且能進行自我復制。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學科的發展,從信息的角度認識生命的本質,建立生命的信息觀,越來越成為生物學研究者的共識。生命的信息觀不僅幫助人們深刻地認識生命的本質,而且為生物科技的發展打開了一片嶄新的視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DNA計算機的研制等,都離不開對生命信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著遺傳信息展開的,從第1章開始,就帶領學生踏上了遺傳信息的發現之旅。遺傳信息的物質載體、復制、轉錄、翻譯直至遺傳信息在生物繁衍過程中的變化、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演變等內容,都對學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觀大有裨益。
3.結構與功能觀《分子與細胞》模塊中關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內容,集中體現了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本模塊將在遺傳物質層面生動地體現這一觀點。例如,DNA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與其復制和轉錄功能相適應,DNA結構的改變導致其編碼的蛋白質的變化及性狀變異,染色體的結構變異與性狀的關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塊有些內容不僅體現了結構與功能觀,還詮釋了這一重要觀念在生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了半保留復制假說,就是基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再例如,達爾文發現蘭花適于傳粉的獨特結構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與此相匹配的昆蟲,同樣也是基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在研究自然現象時,不僅要基于結構認識和推測功能,還要基于功能來推測和研究結構,并且應當將這樣的思想方法運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動中。
4.生物進化觀本模塊對學生進一步形成生物進化觀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一些生物進化的知識,但由于遺傳學知識基礎的限制,不可能對生物進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進化觀的建立還處于初級水平,面對進化論領域的不同觀點還缺乏鑒別能力。本模塊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有關遺傳學知識的基礎上,較深入地介紹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巨大貢獻和局限性也作了辯證的分析,這就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確立生物進化的觀點,提高對進化論領域的不同觀點甚至偽科學論調的鑒別能力。生物進化觀是建立在兩個重要概念基礎上的:地球上現存的所有物種來自共同祖先(共同由來學說);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共同由來學說得到了許多證據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節);自然選擇學說隨著遺傳學等學科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發展為現代綜合進化理論(教材第6章第2~4節)。第6章內容看似龐雜,其實主要是闡明這兩個重要概念,指向生物進化觀。
5.對立統一觀對立統一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傳和變異是一對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傳種接代過程中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后者是指這一過程中遺傳物質和性狀的變化。四、判斷題(共4題,共36分)25、A【分析】略26、B【分析】略27、B【分析】略28、A【分析】略五、實驗題(共4題,共24分)29、略
【分析】【分析】
摩爾根利用在種群中偶然發現的一只白眼雄果蠅與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全是紅眼,說明紅眼是顯性性狀,子一代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紅眼:白眼=3:1,說明控制紅眼和白眼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但是子二代中只有雄果蠅出現白眼性狀,說明該對性狀的遺傳與性別有關,提出假設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摩爾根利用測交實驗證明了假設是正確的,由此在實驗基礎上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詳解】
(1)摩爾根用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F1全為紅眼;說明紅眼為顯性性狀。
(2)為驗證假設,摩爾根讓白眼雄蠅和子一代紅眼雌果蠅交配,結果產生1/4紅眼雄蠅、1/4紅眼雌蠅、1/4白眼雄繩、1/4白眼雌蠅,根據此實驗不能判定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設控制果蠅紅眼與白眼的基因為B、b,如果Y染色體上有相應的等位基因,則XbYb×XBXb→1/4XBXb、1/4XbXb、1/4XBYb、1/4XbYb;即當Y染色體上有對應的等位基因時,會出現上述結果,同理可知,如果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同樣會出現上述實驗結果,因此根據此實驗不能判定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還需要繼續進行實驗才能確定。
(3)實驗一:讓全部子二代雌蠅(1/2XBXB、1/2XBXb)與白眼雄蠅(XbY)做單對交配;分別觀察并統計每只雌繩產生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結果:半數雌蠅所產的后代全為紅眼,半數雌蠅所產的后代為1/4紅眼雄蠅;1/4紅眼雌蠅、1/4白眼雄蠅、1/4白眼雌蠅。
實驗二:白眼雌蠅(XbXb)與野生型(或純合)紅眼雄蠅(XBY)交配,預期結果:子代中雌蠅全為紅眼(XBXb),雄蠅全為白眼(XbY)。
上述三個實驗中;實驗二的預期結果能支持摩爾根的假設,因為如果Y上有對應的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或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子代應該全部為紅眼。
【點睛】
本題考查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以及相關的實驗設計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解析】紅眼如果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體上或在Y染色體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也會出現上述實驗結果(或:如果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也會出現上述實驗結果。或:如果在Y染色體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也會出現上述實驗結果。)半數雌蠅所產的后代全為紅眼,半數雌蠅所產的后代為1/4紅眼雄蠅、1/4紅眼雌蠅、1/4白眼雄蠅、1/4白眼雌蠅白眼雌蠅與野生型(或純合)紅眼雄蠅交配二30、略
【分析】【分析】
蠶繭的多種繭色之間互為相對性狀,根據題意,蠶繭中色素為脂溶性,故可利用有機溶劑提取;在紫外線照射下,甲品系的家蠶的雌繭為淡黃色、雄繭為黃色,結合表格中數據分析,控制繭熒光色的基因A最可能位于Z染色體上,且A基因的數目會影響蠶繭的顏色,推斷有1個A基因表現型是淡黃色雌繭,有2個A基因時表現型是黃色雄繭。品系乙的雌、雄繭均為淡藍熒光色(由B基因控制),若甲品系和乙品系控制繭熒光色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則雜交為ZBW×ZAZA,F1為ZAW、ZAZB(或ZBZA);若乙品系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親本甲品系黃色繭應為bbZAZA,乙品系淡藍色繭為B_ZaW,F1中淡藍色繭為BbZAW,淡黃色繭為BbZAZa,因此乙品系淡藍色繭B_ZaW應為BBZaW;據此分析。
【詳解】
(1)蠶繭的白色;黃色、藍色、紫色等多種繭色之間互為相對性狀。
(2)根據題意和實驗結果推測:控制繭熒光色的基因A最可能位于Z染色體上;有1個A基因表現型是淡黃色雌繭,有2個A基因時表現型是黃色雄繭。
(3)①若甲品系和乙品系控制繭熒光色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則ZBW與ZAZA雜交,F1為ZAW、ZAZB(或ZBZA);子代表現型為雌繭均為淡黃色熒光,雄繭均為淡黃色熒光或均為淡藍色熒光,實際的結果與預期結果不符。
②若乙品系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推測親本甲品系黃色繭應為bbZAZA,乙品系淡藍色繭為BBZaW,F1中淡藍色繭為BbZAW,淡黃色繭為BbZAZa。BbZAW表現為淡藍色繭,BbZAZa表現為淡黃色繭,原因是含有一個A基因和一個B基因的個體在雌雄中的表現型不同,在雌性中,B基因遮蓋A基因的作用,在雄性中相反。故基因型為BbZAW的個體表現型為淡藍色雌繭,基因型為BbZAZa的個體表現型為淡黃色雄繭。
【點睛】
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和ZW遺傳,意在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和識圖,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文字信息和圖形信息作出準確分析。【解析】相對無水乙醇(丙酮、有機溶劑)種類和含量Z淡黃色雌繭2黃色雄繭雌繭均為淡黃色熒光,雄繭均為淡黃色熒光或均為淡藍色熒光不符淡藍色雌繭BbZAW,淡黃色雄繭BbZAZa含有一個A基因和一個B基因的個體在雌雄中的表現型不同,在雌性中,B基因遮蓋A基因的作用,在雄性中相反。故基因型為BbZAW的個體表現型為淡藍色雌繭,基因型為BbZAZa的個體表現型為淡黃色雄繭(基因型為Bb的雄繭和雌繭表現型不同,僅在雌性表現為淡藍色,基因型為BbZAZa的基因為有1個ZA基因而表現為淡黃色,故表現型為淡黃色雄繭:基因型為BbZAW的雌繭表現出的淡藍色能遮蓋掉ZA基因控制的淡黃色,故BbZAW表現為淡藍色雌繭)31、略
【分析】【分析】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實驗遵循的一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
2;酶的催化特性具有專一性;即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3;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載體;在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1)
根據酶的專一性;即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DNA酶可以催化DNA水解,最終產物中沒有DNA;RNA酶可以催化RNA的水解,最終產物中沒有RNA。因此表中B處加入的是DNA酶。探究實驗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因此還需要設置對照組,即D出應該注射的是生理鹽水。
(2)
結果預測及結論:①若DNA是該病毒的遺傳物質;則B組DNA被水解,而A;C組DNA完好,因此A、C組小鼠發病,B、D組小鼠未發病;②若RNA是該病毒的遺傳物質,則A組RNA被水解,而B、C組RNA完好,因此B、C組小鼠發病,A、D組小鼠未發病。
(3)
由實驗步驟可知;注射物質中含有酶,主要是依據酶具有專一性,而實驗現象是因為核酸能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如果有該核酸的存在就會出現相應病癥。
(4)
組成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每一個脫氧核苷酸分子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每一種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員工工資提成合同協議
- 武漢市合同房補充協議
- 正規服裝合作合同協議
- 2025房產如何撰寫買賣合同
- 商品共同經營合同協議
- 櫻桃產地采購合同協議
- 2025實習勞動合同模板示例
- 死亡賠償協議書格式
- 2025簽訂汽車維修合同應注意的事項
- 員工下班后協議書范本
- asme焊接工藝評定
- 2024年口腔醫療相關項目招商引資方案
- 數字經濟對廣東省經濟影響研究
- 原子核物理實驗方法課后習題(附答案)
- 2024年上海銀聯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生政治課程)復習重點
- 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報告書
- 財政局保密知識講座
- 士兵軍考模擬卷(化學)
- 大學軍事理論課教程第三章軍事思想第三節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 2023-2024年版中國運動康復產業白皮書-運動康復產業聯盟-20231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