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師大新版八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89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某學生測定的下列實驗數據及取用藥品的用量中;合理的有()
①未說明用量的實驗;取用固體只蓋滿試管的底部,取用液體為2-3mL
②用10mL量筒量取了8.3mL水。
③用托盤天平稱取17.57g的石灰石。
④給試管內固體加熱時;試管應略向下傾斜。
⑤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至不要超過其容積的
⑥用滴管取1mL液體約20滴.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⑤⑥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量取液體B.處理廢棄固體藥品C.點燃鎂條D.夾試管3、如下圖所示,在一注射器中裝入一定量的磷,并將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密封,加熱注射器里面的磷燃燒起來,待冷卻后,活塞將()A.向左移動B.向右移動C.不移動D.無法判斷4、若某氣體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具備下列性質中的哪幾項rm{(}rm{)}
rm{壟脵}常溫易與氮氣反應rm{壟脷}易溶于水rm{壟脹}密度比空氣大rm{壟脺}常溫不與氧氣反應.A.rm{壟脵壟脷壟脹壟脺}B.rm{壟脷壟脹}C.rm{壟脵壟脷壟脹}D.rm{壟脷壟脹壟脺}5、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rm{(}rm{)}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C.市售礦泉水,長江江水D.凈化后的空氣,受污染的空氣6、如圖裝置常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對該實驗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B.該實驗可說明rm{N_{2}}難溶于水。
C.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細鐵絲。
D.紅磷的量不足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rm{1/5}7、小明同學對所學部分化學知識歸納如表,其中有錯誤的一組是rm{(}rm{)}
。rm{A}須辨清的物質rm{B}初中化學中常見的“三”干冰不是冰:而是固體rm{CO_{2}}
純堿不是堿:而是鹽。
水銀不是銀:而是汞三種可燃性氣體:rm{CO}rm{H_{2}}rm{C_{2}H_{5}OH}
三種有毒物質:rm{CO}甲醇、亞硝酸鹽。
三種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離子三種可燃性氣體:rm{CO}rm{H_{2}}rm{C_{2}H_{5}OH}
三種有毒物質:rm{CO}甲醇、亞硝酸鹽。
三種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離子rm{C}化學巨匠及其杰出貢獻rm{D}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湯姆遜:發現電子提出原子西瓜模型。
拉瓦錫:測定空氣的組成。
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前面的數字:表示粒子的個數。
正上方數字:表示元素化合價。
右上角數字:表示粒子所帶電荷數前面的數字:表示粒子的個數。
正上方數字:表示元素化合價。
右上角數字:表示粒子所帶電荷數A.rm{A}B.rm{B}C.rm{C}D.rm{D}8、下列方法中能鑒別出空氣、氧氣、二氧化碳等三瓶無色氣體的是rm{(}rm{)}A.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B.聞氣體的氣味C.分別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三瓶氣體中D.分別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三瓶氣體中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9、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結晶法主要有兩種______和______,其中后者適用于什么樣的物質______.10、小平故居果山村盛產枇杷,有“枇杷之鄉”之美譽.如圖是這種枇杷的部分營養成分,請據圖回答:。枇杷的部分營養成分。
(每100g中含)
糖類9.3g
脂肪0.2g
蛋白質0.8g
鈣17mg
鉀122mg
磷8mg(1)圖中的鈣、鉀、磷是指______
A;分子B、原子C、元素D、單質。
(2)圖中出現了六大營養素中的______類,能提供能量的營養素有______種.
(3)糖類、蛋白質、脂肪都屬于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11、在水的沸騰和通電分解水兩個實驗中請從宏觀和微觀(原子和分子的觀點)兩個角度描述它們的變化過程.
(1)____.
(2)____.12、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有物理變化.
判斷:______.改正______.13、掌握化學實驗中常用儀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開展化學學習和研究rm{.}現有下列儀器可供選擇,回答下列問題rm{(}填序號rm{)}.
rm{(1)}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______.
rm{(2)}用于量取液體藥品但不能用作反應容器的玻璃儀器是______.
rm{(3)}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玻璃儀器是______.
rm{(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是______.14、鉛筆為什么有軟和硬的差別呢rm{?}這是由于石墨太軟,光用石墨做筆芯,既易斷又易磨損,因此,生產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摻進一些粘土粉末以增加硬度。粘土摻得越多,鉛筆就越硬。下表為部分普通鉛筆的標號及筆芯原料的配比:。標號原料配比rm{2H}rm{H}rm{HB}rm{2B}石墨rm{(}質量分數rm{)%}rm{74.0攏樓}rm{75.2攏樓}rm{81.3攏樓}rm{85.5攏樓}粘土rm{(}質量分數rm{)%}rm{26}rm{0攏樓}rm{24}rm{8攏樓}rm{18}rm{7攏樓}rm{14}rm{5攏樓}試回答下列問題:rm{(1)}上表中硬度最大的鉛筆是rm{(}填標號rm{)}____;rm{(2)}請列舉石墨的另一種用途____。15、人們為了弄清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尤其是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為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于1911年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①α粒子發生器--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③探測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
【分析解釋】
(1)若原子的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α粒子______(選填“會”或“不會”)發生偏轉。
(2)盧瑟福認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才會出現上述現象。他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______;推測原子中存在這個“很小的結構”的證據是______。
(3)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方向不變,說明______。16、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______
A.兩個氮分子:2N2B.兩個氫原子:H2C.鈣離子:Ca2+D.銨根的化合價為______評卷人得分三、探究題(共7題,共14分)17、下圖是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儀器,按要求填寫下列空白。rm{(1)}填寫儀器名稱rm{壟脵}____________rm{壟脷}_________rm{壟脽}____________rm{(2)}某同學量取一定體積蒸餾水需要的儀器為____________rm{(}填名稱rm{);}若俯視讀數為rm{10ml}則實際量取蒸餾水的體積______rm{10ml(}填rm{"}大于rm{"}rm{"}小于rm{"}rm{"}等于rm{")}.18、“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有多種方法,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在燃燒匙內盛過量紅磷,紅磷必須過量的原因是______,點燃紅磷后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該實驗除了得出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之外,還能得出氮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_rm{(}任寫一點rm{)}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rm{dfrac{1}{7}}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rm{(}任寫一點rm{)}19、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收集氣體。儀器rm是分液漏斗,可通過旋轉活塞分次滴加液體。請回答以下問題。rm{(1)}儀器rm{a}rm{c}的名稱是rm{a}________,rm{c}________。rm{(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組合為_______rm{(}填字母序號rm{)}該發生裝置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裝置的選擇是由氣體的性質決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一定具有的性質有________rm{(}填數字序號rm{)}rm{壟脵}易溶于水rm{壟脷}難溶于水rm{壟脹}不與水反應rm{壟脺}密度與空氣接近rm{壟脻}可與空氣中某成分反應rm{壟脼}有毒,是一種大氣污染物rm{(3)}實驗室常用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混合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制取甲烷氣體,發生裝置可選擇______rm{(}填序號rm{)}甲烷氣體一般采用裝置rm{H}進行收集,收集滿后集氣瓶的放置方式如圖所示,據此可推斷甲烷具備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我們常用:rm{(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該反應原理我選用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rm{(}填序號,下同rm{)}收集裝置是________。rm{(2)}檢查裝置rm{B}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用這些裝置還可以進行實驗探究。例如,碳酸氫銨rm{(NH_{4}HCO_{3})}是一種常見的固態氮肥。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產生三種化合物,其中一種是銨氣rm{(NH_{3})}我猜想另外兩種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為了證明我的猜想,我選擇上述裝置中的rm{A}和________進行驗證,裝置各接口的連接順序是rm{a}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21、如圖所示;圖1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2是我市科學老師針對圖l實驗自創新裝置。圖2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鈉溶液作電解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開啟直流電源電壓至16V,通電時長約4分鐘,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上述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可以說明;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兩種不同的氣體,請書寫其文字表達式______。
(2)在圖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氣體;檢驗該氣體的方法______。
(3)實驗結束后;氫氧化鈉溶液電解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將______(填“增大”;“不變”、“減少”)。
(4)你認為圖2的創新實驗相對圖l來說;所具備的優點組合是______。
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非常方便兩極氣體的檢驗;③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2、如圖所示為有關食鹽的兩個實驗(天平使用時1克以下用游碼):
實驗一:粗鹽(所含雜質不溶于水)提純并測定產率實驗。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單一粗鹽提純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____;
(3)某同學所測得的產率與其他同學比較明顯偏低;下列哪些情況可能會導致產率明顯偏低______(選填字母)。
A.溶解時將粗鹽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過濾。
B.過濾時濾紙破損。
C.蒸發時有一些液體;固體濺出。
D.提純后的精鹽尚未完全干燥就稱其質量。
實驗二: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3%的氯化鈉溶液40克。
(1)步驟如下:
①計算;②稱量和量??;③______;④裝瓶。
(2)經檢測;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制得的食鹽還不純。
B.量取水讀數時俯視。
C.稱量時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
D.盛裝溶液的試劑瓶用蒸餾水潤洗。
E.配制結束后,不小心碰灑一部分溶液2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小強采用了如圖所示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中留有25mL空氣,給裝有細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內的銅絲在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觀察密閉系統內空氣體積變化。
(1)在實驗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
(2)小強測得實驗結果如下:
。反應前注射器內氣體總體積反應后注射器內氣體總體積25mL22mL由此數據可以推算出他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______21%(填“>”;“=”、“<”)。造成該實驗出現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號)
①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次數過少;②讀數時沒有冷卻至室溫;
③加入銅絲量太少;④加入銅絲量太多。
(3)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評卷人得分四、計算題(共2題,共20分)24、若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8%的氯化鈉溶液配制500g溶質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需要18%的氯化鈉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25、根據如圖所示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裝置a、b的名稱:a______b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序號),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_作用.該的化學反應表達式為______2H2O+O2↑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27分)26、小剛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他要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最終制成蒸餾水。其實驗過程如下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rm{(1)A}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操作rm{壟脵}的名稱是________,若經過操作rm{壟脵}后,所得液體rm{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rm{(}填寫序號rm{)}rm{a.}漏斗內的濾紙有破損rm{b.}漏斗下端未緊靠燒杯內壁rm{c.}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的邊緣rm{(2)}操作rm{壟脷}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rm{(}填序號rm{)}該過程主要是________rm{(}填“物理”或“化學”rm{)}變化。rm{(3)}小剛取少量液體rm{D}于試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蕩,發現有較多浮渣產生,說明液體rm{D}是________水,操作rm{壟脹}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rm{(}填序號rm{)}經過操作rm{壟脹}以后,小剛重新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蕩,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27、由我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等幾種元素的相對原于質量新值,其中他測定核電荷數為rm{63}的銪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為rm{152}則該元素的原子中質子數rm{=}_______,中子數rm{=}________,核外電子數rm{=}_________。28、rm{2015}年rm{8}月rm{12}日,天津港某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消防戰士在用水滅火時引發了二次劇烈燃燒,導致爆炸rm{.}據悉該倉庫內有鉀等危險品;已知鉀與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鉀.
rm{(1)}請分析消防戰士在用水滅火時引發了二次劇烈燃燒的原因.
rm{(2)}請再列舉兩種可燃性氣體rm{(}除氫氣rm{)}.
rm{(3)}請寫出一個和鉀與水反應類型不同且有氫氣生成的化學方程式.評卷人得分六、推斷題(共1題,共7分)29、某固體rm{A}加熱時生成無色氣體rm{D}淡黃色固體rm{G}能在rm{D}中燃燒,生成rm{H}白色固體rm{E}與黑色固體rm{B}混合后加熱,可生成白色固體rm{F}和無色氣體rm{D}.
rm{(1)}寫出下列字母對應的物質的化學符號。
rm{B}______rm{G}______rm{H}______;
rm{(2)}寫出反應rm{壟脷}所對應的表達式______;
rm{(3)}寫出細鐵絲在氣體rm{D}中燃燒的現象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解:①未說明用量的實驗;取用固體只蓋滿試管的底部,取用液體為1-2mL,錯誤;
②用10mL量筒量取了8.3mL水;正確;
③天平的分度值為0.1g;故不能用托盤天平稱取17.57g的石灰石,錯誤;
④給試管內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錯誤;
⑤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至不要超過其容積的正確;
⑥用滴管取1mL液體約20滴;正確;
故選C.
根據物質的取樣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見的實驗操作注意事項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解析】【答案】C2、A【分析】【分析】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窘獯稹緼.量筒內的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A操作正確;B.廢棄固體藥品不能隨意丟棄,也不能通過水池排入下水道,以防造成水體污染,應該放到指定的容器內或廢液缸內,故B操作錯誤;C.點燃鎂條時,應該用坩堝鉗夾持,不可用手直接拿,以免燙傷,故C操作錯誤;D.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該用試管夾從試管的底部往上套,夾持在離試管口rm{dfrac{1}{3}}處,故D操作錯誤。故選A?!窘馕觥縭m{A}3、A【分析】略【解析】rm{A}4、D【分析】解:某氣體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言外之意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rm{.}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說明氣體能溶解于水或能與水反應,所以D正確.
故選D.
根據氣體收集方法選擇的依據判斷;收集氣體時要考慮氣體的性質,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與水反應、是否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等.
明確氣體收集方法選擇的依據是解題的關鍵,收集氣體時要考慮氣體的性質,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與水反應、是否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解析】rm{D}5、A【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分類,解答時要分析物質的組成,如果只有一種物質組成就屬于純凈物,如果有多種物質組成就屬于混合物。【解答】A.二氧化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氫氧化鈣,屬于混合物,故A正確;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故B錯誤;
C.礦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礦物質;屬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質,屬于混合物,故C錯誤;
D.凈化后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等物質;屬于混合物;受污染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污染物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選A?!窘馕觥縭m{A}6、B【分析】【分析】掌握測定原理rm{(}通過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導致瓶內壓強變小rm{)}實驗成功的關鍵rm{(}裝置氣密性要好;紅磷要足量;要冷卻到室溫再讀數rm{)}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通過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導致瓶內壓強變小rm{(}實驗成功的關鍵rm{)}裝置氣密性要好;紅磷要足量;要冷卻到室溫再讀數rm{(}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窘獯稹緼.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而不是白霧,故A認識錯誤;B.實驗中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的體積約為消耗掉的氧氣的體積,即該實驗說明氮氣難溶于水,故B認識正確;C.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因此燃燒匙中的紅磷不可以換成細鐵絲,故C認識錯誤;D.紅磷的量不足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小于rm{)}故D認識錯誤。故選B。rm{dfrac{1}{5}}【解析】rm{B}7、B【分析】解:rm{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體,純堿屬于鹽,水銀是汞的俗稱rm{.}故選項正確;
B、乙醇是液體rm{.}故選項錯誤;
C、湯姆遜發現電子提出原子西瓜模型;拉瓦錫測定空氣的組成;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湯姆遜、拉瓦錫、侯德榜在化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rm{.}故選項正確;
D、粒子前面的數字表示粒子的個數,元素上面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粒子右上角數字表示粒子所帶電荷數rm{.}故選項正確;
故選B.
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體;純堿屬于鹽,水銀是汞的俗稱;
B;乙醇是液體;分子、原子、離子屬于三種基本粒子;
C;湯姆遜發現電子提出原子西瓜模型;拉瓦錫在測定空氣成分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侯德榜發明了聯合制堿法;
D;粒子前面的數字表示粒子的個數;元素上面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粒子右上角數字表示粒子所帶電荷數.
解答本題要掌握物質的名稱和俗稱,要理解微觀粒子周圍數字表示的意義.【解析】rm{B}8、C【分析】解:rm{A}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因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與通入二氧化碳的現象相似,難以鑒別空氣與二氧化碳氣體,故錯誤;
B;三瓶氣體都是無味的;通過聞氣味無法鑒別,故錯誤;
C、將燃燒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燃燒無明顯變化的氣體為空氣;木條燃燒更旺的氣體為氧氣;木條熄滅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氣體rm{.}現象明顯;可以鑒別,故正確;
D;空氣和二氧化碳都有可能使帶火星的木條熄滅;無法鑒別,故錯誤.
故選:rm{C}.
一次性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無色氣體;要求根據三種氣體性質差別,所設計的方案能出現三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象,達到鑒別氣體的目的.
利用所要鑒別物質的性質差別,設計實驗,實驗中出現明顯的現象差異,達到鑒別物質的目的.【解析】rm{C}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9、略
【分析】解: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有溫度;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結晶可以是降溫結晶或是蒸發結晶;蒸發結晶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物質,故填:溫度,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降溫結晶,蒸發結晶,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物質.
根據已有的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進行分析解答即可;結晶可以是降溫結晶或是蒸發結晶,據此解答.
掌握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析】溫度;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降溫結晶;蒸發結晶;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物質10、略
【分析】解:(1)在枇杷中;鈣;鉀、磷是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的,圖中的鈣、鉀、磷是指元素.
(2)六大營養素包括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水、無機鹽;鈣、鉀、磷是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的,故圖中出現了4種;其中糖類、蛋白質、油脂能在體內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3)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除外)稱有機物;糖類、蛋白質、脂肪符合定義,為有機物.
故答案為:(1)C;(2)4;3;(3)有機物.
(1)根據枇杷中鈣;鉀、磷的存在形式判斷.
(2)根據表中數據及六大營養素的種類和生理功能回答.
(3)根據有機物的定義回答.
本題考查利用課本知識解決新問題,培養同學們的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解析】C;4;3;有機物11、略
【分析】試題分析:實驗(1)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實驗(2)產生了氫氣和氧氣是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的實質為分子間隙的變化;分子本身不變;化學變化的實質則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結合成分子,分子發生了改變,構成分子的原子不變.
(1)該實驗是將水加熱至沸騰;并用冷的玻璃片使水蒸氣遇冷凝聚成水;該過程中只有物質狀態的變化: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再變成水;變化前后物質不變,構成物質的分子不變,屬于沒有新物質生成的物理變化;
(2)該實驗為通電條件下水的分解;分解產生了氫氣和氧氣;變化過程中,水分解成了氫氣和氧氣兩種物質,水分子也變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變化前后物質發生了改變,構成物質的分子也改變,屬于生成了新物質的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
(1)宏觀:水沸騰是物理變化;由液態水變成水蒸氣;
微觀:水分子受熱后;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2)宏觀:水分子不變水在通電條件下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氫氣和氧氣;
微觀:通電條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別結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解析】宏觀:水沸騰是物理變化,由液態水變成水蒸氣;微觀:水分子受熱后,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不變;宏觀:水在通電條件下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氫氣和氧氣;微觀:通電條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別結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12、略
【分析】解:化學變化的過程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故填:對;不需要.
根據化學變化的過程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解答.
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解析】對;不需要13、ACFH【分析】解:rm{(1)}試管是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玻璃儀器.
rm{(2)}量筒是可用于量取液體藥品但不能用作反應容器的玻璃儀器;
rm{(3)}集氣瓶是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玻璃儀器.
rm{(4)}用膠頭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
故答案為:rm{(1)A}rm{(2)C}rm{(3)F}rm{(4)H}.
根據常見儀器的作用和用途來回答本題;要熟記它們的名稱.
本題主要考查了常用儀器的用途及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在進行實驗時,應嚴格要求,規范操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解析】rm{A}rm{C}rm{F}rm{H}14、略
【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碳單質的用途。注意從題中獲取信息rm{(}粘土摻的越多,鉛筆就越硬rm{)}結合已有知識rm{(}質量分數越大,粘土摻得越多rm{)}進行解答,注意石墨除用于制鉛筆芯外,還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和電極等?!窘獯稹縭m{(1)}鉛筆芯的硬度與其中石墨和粘土的含量有關,石墨的含量越高,鉛筆芯越軟,粘土的含量越高,鉛筆芯越硬,rm{2H}的鉛筆芯粘土含量最高,故最硬,所以本題答案為:rm{2H}rm{(2)}石墨具有導電性,能用于制作電極,石墨熔點很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所以本題答案為:制作電極rm{(}或制作耐火材料等,合理即可rm{)}【解析】rm{(1)2H}rm{(2)}制作電極rm{(}或制作耐火材料等,合理即可rm{)}15、會原子核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分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偏轉,大多數發生偏轉,而大多數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結構”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原子核。
(2)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結構”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原子核。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使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
(3)原子結構如圖C。
故答案為:(1)會(2)原子核;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3)原子核很??;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
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
本題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據實驗現象正確判斷物質的構成問題?!窘馕觥繒雍藰O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16、AC【分析】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分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兩個氮分子可表示為2N2;故選項化學用語書寫正確。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兩個氫原子可表示為:2H,故選項化學用語書寫錯誤。
C、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鈣離子可表示為Ca2+;故選項化學用語書寫正確。
D、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銨根的化合價為+1價可表示為:
故答案為:
AC;
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分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C;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
D;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化學用語(原子符號、分子符號、化合價、離子符號等)的書寫方法、離子符號與化合價表示方法的區別等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窘馕觥緼C三、探究題(共7題,共14分)17、(1)試管燒杯鐵架臺
(2)量筒、膠頭滴管小于【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儀器的名稱及其主要用途以及誤差分析,掌握常見儀器的名稱與用途以及誤差的分析是解題的關鍵。【解答】rm{(1)}儀器rm{壟脵}是試管,rm{壟脷}是燒杯,rm{壟脽}是鐵架臺;故填:試管;燒杯;鐵架臺;rm{(2)}量取一定體積的蒸餾水,所需儀器為量筒和膠頭滴管;取好一定量的液體時,應將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液體體積數,若觀察時視線是俯視,讀數比實際偏大,則此時實際量取液體的體積數小于rm{10ml}故填:量筒、膠頭滴管;小于?!窘馕觥縭m{(1)}試管燒杯鐵架臺rm{(2)}量筒、膠頭滴管小于18、集氣瓶內氧氣完全消耗水倒吸至集氣瓶內體積的約五分之一處氮氣不與紅磷反應(或氮氣不溶于水或氮氣不與水反應)裝置氣密性不好【分析】【分析】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實驗原理、裝置的特點、實驗注意事項等分析誤差:要考慮藥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沒有將氧氣完全消耗,同時要考慮裝置在藥品的足夠的情況下因為氣密性不好,導致液體不能等體積進入而引起結果偏低以及溫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根據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進一步分析出現的現象并得出結論?!窘獯稹吭谌紵變仁⑦^量紅磷,紅磷必須過量的原因是:使集氣瓶內氧氣完全消耗,使結果準確;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沿著導管被壓入集氣瓶內,進入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該實驗除了得出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之外,還能得出氮氣具有的性質是:氮氣不與紅磷反應rm{(}或氮氣不溶于水或氮氣不與水反應rm{)}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rm{(1)}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耗盡;rm{(2)}裝置漏氣rm{(}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rm{)}rm{(3)}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等,因此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rm{dfrac{1}{7}}則可能的原因是:裝置氣密性不好,故答案為:集氣瓶內氧氣完全消耗;水倒吸至集氣瓶內體積的約五分之一處;氮氣不與紅磷反應rm{(}或氮氣不溶于水或氮氣不與水反應rm{)}裝置氣密性不好?;虻獨獠蝗苡谒虻獨獠慌c水反應rm{(}裝置氣密性不好。
rm{)}【解析】集氣瓶內氧氣完全消耗水倒吸至集氣瓶內體積的約五分之一處氮氣不與紅磷反應rm{(}或氮氣不溶于水或氮氣不與水反應rm{)}裝置氣密性不好19、(1)長頸漏斗水槽
(2)AH或AF管口未塞棉花;②③
(3)A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分析】【分析】rm{(1)}根據常用儀器的名稱解答;rm{(2)}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根據反應原理書寫表達式;rm{(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根據收集裝置分析甲烷的物理性質?!窘獯稹縭m{(1)}由常用儀器可知。rm{a}是長頸漏斗,rm{c}是水槽,故填:長頸漏斗;水槽;rm{(2)}rm{)}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發生裝置選擇rm{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選擇rm{F}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裝置選擇rm{H}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生裝置的試管口要堵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由以上分析可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一定具有的性質是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密度不能與空氣接近,不與空氣中某成分反應,故填:rm{AH}或rm{AF}管口未塞棉花;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發生裝置選擇rm{)}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選擇rm{A}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裝置選擇rm{F}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生裝置的試管口要堵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由以上分析可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一定具有的性質是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密度不能與空氣接近,不與空氣中某成分反應,故填:rm{H}或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管口未塞棉花;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rm{AH}rm{AF}實驗室常用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混合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制取甲烷氣體,所以發生裝置選擇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采用裝置rm{壟脷壟脹}進行收集,說明甲烷難溶于水,根據收集滿后集氣瓶的放置方式可知,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氣,故填:rm{壟脷壟脹}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rm{(3)}實驗室常用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混合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制取甲烷氣體,所以發生裝置選擇rm{A}采用裝置rm{H}進行收集,說明甲烷難溶于水,根據收集滿后集氣瓶的放置方式可知,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氣,故填:rm{A}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窘馕觥縭m{(1)}長頸漏斗水槽rm{(2)AH}或rm{AF}管口未塞棉花;或rm{(2)AH}管口未塞棉花;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rm{AF}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rm{壟脷壟脹}rm{壟脷壟脹}20、(1)BC或E(2)將B與C連接并用止水夾夾緊橡皮管,然后通過長頸漏斗逐漸加入水,若長頸漏斗中能形成一段液柱,則說明氣密性良好;否則氣密性不好(3)水和二氧化碳F、Ghig【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實驗室中氣體的制取及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正確書寫?!窘獯稹縭m{(1)}實驗室制取氧氣可以用過氧化氫、高錳酸鉀或氯酸鉀,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為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產生氣體,可選用發生裝置為rm{B}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為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生氣體,可選用發生裝置為rm{A}氯酸鉀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為固體在加熱條件下產生氣體,可選用發生裝置為rm{A}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rm{C}收集,又由于氧氣密度比空氣的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也可用向上排空氣法rm{E}收集。故答案為:rm{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2{H}_{2}{O}_{2}
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B}或rm{C}rm{E}rm{(2)}氣密性的方法是將檢查裝置rm{B}氣密性的方法是與rm{B}連接并用止水夾夾緊橡皮管,然后通過長頸漏斗逐漸加入水,若長頸漏斗中能形成一段液柱,則說明氣密性良好;否則氣密性不好。故答案為:將rm{B}與rm{C}連接并用止水夾夾緊橡皮管,然后通過長頸漏斗逐漸加入水,若長頸漏斗中能形成一段液柱,則說明氣密性良好;否則氣密性不好;rm{B}rm{C}碳酸氫銨受熱分解時,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猜想另外兩種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要檢驗有水生成可用裝置,根據固體由白色變藍色說明有水;要檢驗有二氧化碳生成可用rm{(3)}裝置,根據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在檢驗時為檢驗兩者為防止干擾要先檢驗二氧化碳后檢驗水,故裝置各接口的連接順序是rm{G}接rm{F}rm{a}接rm{h}故答案為:水和二氧化碳;rm{j}rm{g}rm{F}rm{G}rm{h}rm{i}【解析】rm{(1)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1)2{H}_{2}{O}_{2}
overset{Mn{O}_{2}}{=}2{H}_{2}O+{O}_{2}隆眉}rm{B}或rm{C}rm{E}將rm{(2)}與rm{B}連接并用止水夾夾緊橡皮管,然后通過長頸漏斗逐漸加入水,若長頸漏斗中能形成一段液柱,則說明氣密性良好;否則氣密性不好rm{C}水和二氧化碳rm{(3)}rm{F}rm{G}rm{h}rm{i}rm{g}21、水氫氣+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增大D【分析】解:(1)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故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
(2)電解水時與正極相連的移液管能收集到氧氣;氧氣一般使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并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實驗消耗水;故溶劑的質量減小,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4)結合常規的實驗及所提供的信息只要合理就是正確的答案;故選D。
故答案為:(1)水氫氣+氧氣;
(2)用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3)增大;
(4)D。
根據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生成氣體的性質、發生的反應、注意事項等分析回答。
本題主要考查了電解水的實驗,了解實驗的現象、結論、發生的反應及注意事項是解答本題的基礎知識?!窘馕觥克畾錃?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增大D22、引流①④⑤AC溶解ACD【分析】解:實驗一: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引流。
(2)單一粗鹽提純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溶解;過濾、蒸發。
故填:①④⑤。
(3)A.溶解時將粗鹽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過濾,可能會導致氯化鈉不能完全溶解,導致濾渣中含有氯化鈉,從而導致產率明顯偏低;
B.過濾時濾紙破損;會導致不溶于水的物質進入濾液,進一步會導致產率偏高;
C.蒸發時有一些液體;固體濺出;會導致氯化鈉質量偏小,從而導致產率明顯偏低;
D.提純后的精鹽尚未完全干燥就稱其質量;會導致氯化鈉質量偏大,從而導致產率明顯偏高。
故填:AC。
實驗二:
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3%的氯化鈉溶液40克。
(1)步驟如下:
①計算;②稱量和量取;③溶解;④裝瓶。
故填:溶解。
(2)A.制得的食鹽不純;會導致氯化鈉質量偏小,從而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p>
B.量取水讀數時俯視;會導致量取水的體積偏少,從而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C.稱量時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稱量的氯化鈉實際質量為4.8g,會導致氯化鈉質量偏小,從而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p>
D.盛裝溶液的試劑瓶用蒸餾水潤洗;會導致水的質量偏大,從而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
E.配制結束后;不小心碰灑一部分溶液,不影響溶質質量分數。
故填:ACD。
玻璃棒用途:攪拌;引流、轉移物質等;
單一粗鹽提純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是溶解;過濾、蒸發;
溶質質量分數=×100%;
天平使用時1g以下用游碼時;稱量時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藥品實際質量=稱量出的質量的整數-小數。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窘馕觥恳鳍佗堍軦C溶解ACD23、使氧氣完全反應<①②③通過反應除去某種成分,根據混合物的體積變化來判斷某種成分的含量【分析】(1)在實驗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氧氣完全反應,故答案為:使氧氣完全反應;
(2)由題目中所給數據可以推算出他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2%<21%;造成實驗出現誤差的原因可能是: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次數過少;導致氧氣不能完全反應,讀數時沒有冷卻至室溫,裝置中氣壓偏大,加入銅絲量太少,不能把氧氣耗盡,故答案為:<①②③;
(3)通過上面的實驗;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通過反應除去某種成分,根據混合物的體積變化來判斷某種成分的含量,故答案為:通過反應除去某種成分,根據混合物的體積變化來判斷某種成分的含量。
(1)根據使氧氣與銅充分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所給數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能消耗氧氣和生成物的狀態分析。
【點評】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方案比較多,方法各異,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即利用可燃物在密閉容器內的空氣中燃燒,耗盡其中的氧氣,使容器內氣體的減小或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或其他液體進入容器內的體積約為為氧氣的體積,從而得出結論,但實驗時,應注意:可燃物必須是過量的;裝置的氣密性必須好;燃燒完畢,必須要等裝置冷卻至室溫等?!窘馕觥渴寡鯕馔耆磻饥佗冖弁ㄟ^反應除去某種成分,根據混合物的體積變化來判斷某種成分的含量四、計算題(共2題,共20分)24、略
【分析】
利用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結合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解析】解:設需18%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則x×18%=500g×0.9%x=25g
所需水的質量=500g-25g=475g.
答:需18%的氯化鈉溶液25克,需水475g.25、略
【分析】
(1)由圖示可知標號儀器a是酒精燈,b是長頸漏斗;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反應物的狀態可認為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用發生裝置B,其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該的化學反應表達式為:2H2O22H2O+O2↑;由于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置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收集滿了.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所以,不能選擇的收集裝置是C;
(3)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物的狀態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A,A裝置應做的改進是在試管口加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
(4)實驗室常用加熱醋酸鈉和堿石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甲烷(CH4)氣體;反應物的狀態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A,由于甲烷的密度比空氣??;極難溶于水的氣體.收集裝置可選用D或E;
(5)做鐵絲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時;鐵絲的一端裹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鐵絲;集氣瓶里放入少量水或細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炸裂集氣瓶;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了一種黑色固體.
故答為:(1)酒精燈,長頸漏斗;(2)B,催化,2H2O22H2O+O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置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收集滿了,C;(3)在試管口加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4)A,D或E;(5)引燃鐵絲,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炸裂集氣瓶,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解析】【答案】(1)熟悉常見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2)根據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和氧氣的性質分析有關的問題;
(3)根據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確定發生裝置;根據注意事項分析有關的問題;
(4)根據實驗室制取甲烷氣體的反應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確定發生裝置;根據甲烷的收集方法確定收集裝置;
(5)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五、簡答題(共3題,共27分)26、(1)明礬過濾ac
(2)II物理。
(3)硬Ⅰ產生大量泡沫【分析】【分析】rm{(1)}根據明礬是凈水劑;過濾適用于難溶性固體和可溶性固體的分離進行解答;
rm{(2)}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進行解答;
rm{(3)}根據硬水的性質以及凈水的方法進行解答?!窘獯稹縭m{(1)}在自來水的生產中一般要先加入絮凝劑,使小顆粒泥塵凝聚成大顆粒,最常用的絮凝劑是明礬,緊接著固液分離操作是過濾,分離出不溶性的固體,所以操作rm{壟脵}是過濾,所得液體rm{C}中仍有渾濁,可能是濾紙破了或者液面高于濾紙的邊緣,故填:明礬;過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護士執業證試題及答案的抉擇
- 行政管理??普Z文復習資料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專科考試重點內容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執業藥師新版教材試題及答案
- 護理學與藥學協作的案例討論試題及答案
- 探索行政管理的中國文化概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國非遺項目與文化傳承試題及答案
- 護理專業相關法規試題及答案深度解讀
- 2025年語文考試備考中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護士考試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試題答案
- GB/T 37078-2018出入口控制系統技術要求
- GB/T 20041.21-2008電纜管理用導管系統第21部分:剛性導管系統的特殊要求
- 高速鐵路關鍵技術匯總
- 2023年中小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三份
- 辦公室5S管理標準(圖片版)課件
- 《中醫學》消渴-課件
- 認識自我 悅納自我 課件- 高中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 科技成果-秸稈清潔制漿及其廢液肥料資源化利用技術
- 煙花爆竹事故應急處置
- 專利法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課件第四講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