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2.2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同步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2.2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同步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2.2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同步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2.2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同步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2.2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同步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這首詩歌頌的是()A.左宗棠收復新疆B.曾紀澤收回伊犁C.劉永福抗日割臺D.義和團抗擊聯軍2.“它的經濟基礎始終是在封建的農業社會里,所以它是一個無組織的原始的農夫之反帝國主義暴動……徒有其沖動的抗拒熱忱,而沒有看到歷史的進化趨勢,不了解科學的革命方法,所以失敗。”“它”指的是()A.鴉片斗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八國聯軍侵華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中寫道:“假如說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在客觀上是一種愛國行動,那是絕無疑義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眾在主觀上洋溢著愛國主義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繹的大小前提。”作者認為,三元里抗英斗爭()A.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B.在客觀上呈現了愛國主義精神C.沉重打擊了列強的侵略D.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4.義和團領袖于棟成所發布的一個布告中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圣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這說明義和團運動具有近代()A.民辦法識 B.民族意識 C.同等意識 D.法制意識5.下面“打鬼燒書圖”是19世紀末流傳于山東的反洋教斗爭的宣揚畫。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圖中的“鬼”指的是八國聯軍B.燒的“書”都是西方科學著作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D.這種行為具有籠統排外的性質6.“北洋艦隊致遠、經遠、超勇被擊沉,揚威、廣甲自毀,另有六艘受創,死傷管帶以下官兵一千余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重創,死傷艦長以下官兵六白“余人”。下列關于近代中國的這次重要戰役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戰役結束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沒B.是清朝軍民反割臺斗爭的關鍵戰役C.清軍將領鄧世昌于此役壯烈殉國D.該戰役發生于清軍運兵朝鮮途中7.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發布上諭:“前經左宗棠創議改立行省,分設郡縣,業據劉錦棠詳晰陳奏,由部奏準。……著照所議,添設甘肅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員。”此上諭的意義在于()A.驅除了阿古柏的侵略勢力B.使清政府在對俄談判中處于主動地位C.是新疆歸屬中心政府的起先D.有利于清政府加強對新疆地區的限制8.19世紀后半期,中國新疆地區的危機主要來自()A.英國和日本 B.美國和法國 C.俄國和德國 D.俄國和英國9.正月十八一大早,三元里村民聚集在村頭,將從三元古廟內取出的抗英運動令旗——三星旗高舉起來,繞村飄揚,引導著獅子隊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進行表演。這是因為三星旗象征著中國人民()A.勤勞英勇、酷愛和平的精神B.不畏強暴、抵擋外侮的精神C.敬天法祖、注意倫理的精神D.勇于學習、銳意改革的精神10.“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晴空驟雨忽傾盆,兇夷無所施其暴。豈特火器無所施,夷足不慣行滑泥。”詩中描述的斗爭可能發生在()A.鴉片斗爭時期B.中法斗爭時期C.甲午中日斗爭時期D.八國聯軍侵華斗爭時期11.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仨月遍地紅”,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緣由是(

)A.山東富有革命傳統 B.頑固派暗中支持義和團

C.山東所受宗教侵略嚴峻 D.山東遭遇帝國主義侵略空前嚴峻12.其次次鴉片斗爭后,新疆面臨嚴峻的民族危機,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最終收復新疆。下列相關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A.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緩進急戰”的作戰方針

B.1876年,左宗棠收復南疆大部分領土,阿古柏兵敗自殺

C.1881年,中俄簽訂《改訂條約》,中國收回了除伊犁外的新疆

D.在左宗棠建議下,1884年清政府設立新疆行省13.閱讀下列材料:甲午之役,民族之殤。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材料一旅順陷后,海軍提督丁汝昌褫職,仍統海軍駐威海,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艦集大連灣,將襲威海,先攻登州,陷榮城。日艦二十五艘環威海口外。海軍方新敗,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臺不能守,命卸巨炮機件以歸,免資敵,戴宗騫持不行。無何北臺陷,宗騫奔劉公島。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海軍水手并登岸,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乞生路,劉公島中大擾。諸洋員請姑許乞降,以安眾心,汝昌不行。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仰藥死。諸將推洋員托汝昌之名,作降書。日軍受降。材料二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咸豐庚申中英之戰,敗釁,英、法、俄、美并為有約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曱午斗爭)后,日入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肢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戰戰場態勢的特點,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緣由。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斗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3.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關史實,對“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加以說明。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昨電示傳播.臺民不服閉市,紳民蜂擁入署.哭聲震天.二百年來文物之邦,忽淪化外.流離遷徙,談何簡單!其慘自不待言。土勇數十營.誓愿與戰,撤時斷不愿繳軍裝。日人登岸,民必殲之。崧力不能禁.請設法告日,不行遽遣人來,來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時官自難保,焉能保人?當此萬古奇變,祈作設身處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國籌一善處之法,和局仍恐有礙,民急思亂,何事不為?并恐劫他國洋行,殺洋人,毀教堂,廣開釁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變矣。無任迫切待命之至。——唐景崧《致軍務處臺民不服割地恐激他變電》(1895年4月25日)材料二清光緒二十一年十月,日軍以四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臺南。臺灣抗日義軍和黑旗軍在劉永福指揮下奮勇反抗。但由于清政府的無恥出賣,臺灣抗日軍民的財力、物力、人力消耗殆盡,無由補給。——《國恥事典》1.據材料一,指出唐景崧的電文中反映了當時臺灣出現怎樣的局勢。造成這種局勢的主要緣由是什么?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的特點及反割臺斗爭的詳細困難。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中“大將”表明是軍事將領,“籌邊”指維護邊疆平安,“湖湘子弟”指左宗棠率領的湘軍,“滿天山”指明地點在新疆,由這些關鍵信息可知,這首詩歌頌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A項正確。曾紀澤收回伊犁雖然和新疆有關,但它不是軍事行動,而是外交斗爭,B項錯誤;C、D兩項的地點與題中地點不符。2.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封建的農業社會”“農夫之反帝國主義暴動”“沒有看到歷史的進化趨勢”“不了解科學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故本題選C項。3.答案:B解析:材料沒有涉及“第一次”“大規模”等信息,故A項錯誤;由材料中“假如說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是絕無疑義的”可知,它客觀上呈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在肯定程度上打擊了列強的侵略,故B項正確;C項中“沉重”說法錯誤;“但若推及三元里民眾在主觀上……大小前提”說明作者并不認為三元里民眾具有維護國家利益的自覺性,故D項錯誤。4.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闡述的是義和團運動批判了列強對我國領土與人民的侵略,體現的是民族意識。其他三項與材料不符。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義和團運動。由“19世紀末”“山東”“反洋教斗爭”可知,這反映的是義和團運動,據所學學問可知A、B兩項錯誤。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沖突,體現了山東人民的反帝精神,但是這種行為具有籠統排外的性質。因此C項解讀錯誤,本題選D。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斗爭。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北洋艦隊”“致遠、經遠”“日本聯合艦隊”“吉野”等可以推斷,該戰役是甲午斗爭期間的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沒,A項錯誤;B項說法明顯與題干材料無關;鄧世昌壯烈殉國于黃海海戰,C項正確;該戰役發生于返航途中,D項錯誤。7.答案:D解析:依據時間“1884年”和材料內容“改立行省,分設郡縣”“添設甘肅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員”等可知,此上諭體現的是1884年清朝在新疆設立行省,推行郡縣制度的邊疆政策。這大大有利于中心政府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聯系,促進了西北邊疆的開發,故本題選D。8.答案:D解析:19世紀后半期,限制印度的英國和與新疆接壤的俄國,都力圖在新疆擴張侵略勢力,故本題選D。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査近代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三元里”“三星旗”“抗英運動”可知,這里涉及的事務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擋外侮的愛國精神,故B項符合題意。10.答案:A解析:由“三元里”“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晴空驟雨”“火器無所施”等信息,聯系所學學問可知,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它發生在鴉片斗爭時期,故A項正確。11.答案:D解析:12.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884年,在左宗棠建議下,新疆設行省,故D項正確。左宗棠的作戰方針是“先北后南,緩進急戰”,故A項錯誤;B項發生于1877年.故B項錯誤以《改訂條約》的內容是中國收回伊犁故C項錯誤13.答案:1.特點:敵攻我守(被動挨打);海陸交織(局處海嵎)。緣由:北洋艦隊避戰不出;將士貪生怕死;洋員鼓動倒戈;主帥指揮不力。2.危害: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機的加深);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3.說明:甲午斗爭客觀上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激發了政治變革思潮;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現代化)進程。解析: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斗爭,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所學學問的實力。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信息“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即可回答;其次小問據材料一信息“丁汝昌褫職,仍統海軍駐威海”“海軍方新敗,并匿不出”“命卸巨炮機件以歸”“諸洋員請姑許乞降”即可回答。第(2)問,據材料二信息“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