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與腧穴》課件-手陽明大腸經_第1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陽明大腸經_第2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陽明大腸經_第3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陽明大腸經_第4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陽明大腸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絡與腧穴手陽明大腸經概述引入

位于腹腔,其上口通過闌門與小腸相接,下端緊接肛門。是一個管道器官,呈回環疊積之狀。大腸在五行中屬金,與肺成表里關系。引入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傳化:即傳導和變化之意

傳化糟粕:是指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并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形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故稱大腸為“傳導之官”。“大腸主津”。引入

與大腸的傳導變化作用相關的臟腑有:1.胃的降濁功能的延伸。2.脾主升清,升清才能降濁。3.肺主宣發肅降,肅降協助大腸的傳導作用。4.腎的氣化功能密切相關,其中腎陽起著溫煦推動的作用,腎陰起著濡潤的作用。01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02手陽明大腸經脈病候03手陽明大腸經主治概要手陽明大腸

經脈循行01PART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靈樞·經脈》原文一、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即食指第1、第2掌骨音“隅”,指肩胛骨肩峰部頸椎大椎挾口角

起于食指橈側端(商陽穴),沿著食指橈側上行,經過掌背第1、2.掌骨之間,進入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沿前臂橈側緣,至肘部外側,再沿上臂外側前緣,上走肩部,沿肩峰前緣,向后交會于大椎穴,再前行向下進入鎖骨上窩部,聯絡肺臟,通過橫膈,屬于大腸。語譯一、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鎖骨上窩部支脈:從鎖骨上窩部,上行頸旁,經過面頰,進入下齒齦中,回繞至上唇,左右兩脈在水溝穴交叉后,左脈向右,右脈向左,上行至鼻翼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連接。語譯一、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一、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

四肢經脈走向:從手走頭,上肢外側前緣

銜接經脈:上接于手太陰肺經,下傳足陽胃經聯系臟腑器官臟腑器官肺大腸口下齒鼻氣管臟腑當值,氣血流注時辰:卯時(5點到7點)手陽明大腸

經脈病候02PART《靈樞.經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余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栗不復。二、經脈病候原文眼睛昏黃,不同于黃疸鼽,為鼻流清涕;衄,指出鼻血指咽喉腫痛,壅閉不通發冷顫抖,難以回溫本經發生異常變化則表現為下列病癥:齒痛、面頰部腫脹。本經穴主治有關"津"方面所發生的病癥∶眼睛昏黃,口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嚨痛,肩前、上臂部痛,食指疼痛、活動不利。當本經氣盛有余時,經脈所過部位發熱、腫脹;而氣虛不足時,則發冷、戰栗,難以復溫。二、經脈病候語譯手陽明大腸

主治概要03PART三、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疾病頭痛、齒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鼻衄、口眼喎斜等。三、主治概要神志病、熱病昏迷、發熱、眩暈、癲狂等。三、主治概要腸胃病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三、主治概要皮膚病癮疹、痤瘡、神經性皮炎等。三、主治概要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課堂小結01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02手陽明大腸經脈病候03手陽明大腸經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熱病腸胃病、皮膚病經脈循行部位病證重點掌握重點掌握思考題01.請敘述手陽明大腸經的經脈循行。02.手陽明大腸經主治哪些病癥?經絡與腧穴手陽明大腸經重點腧穴引入本經腧穴本經1名2穴,左右各20個穴位。首穴商陽,末穴迎香: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引入主治概要1、頭面五官病:頭痛、齒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鼻衄、口眼喎斜等。2、神志病、熱病:昏迷、發熱、眩暈、癲狂等。3、腸胃病: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4、皮膚病:癮疹、痤瘡、神經性皮炎等。5、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01合谷02偏歷03手三里04曲池05肩髃06迎香定位主治操作臨床應用合谷01PART簡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作用:祛風解表,清熱通絡。(一)定位一、合谷—原穴側腕對掌,微握拳。在手背第1、2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6.癮疹。5.上肢疼痛不遂;4.痛經,經閉,滯產,胞衣不下;3.熱病,小兒驚風,無汗或多汗;2.胃痛,腹痛,便秘,泄瀉,痢疾;1.頭痛,目赤腫痛,齒痛,鼻衄,耳聾,咽喉腫痛,口眼喎斜,口噤,痄腮,疔瘡(二)主治一、合谷—原穴(三)配伍應用一、合谷—原穴本穴具有祛風解表、調和營衛、鎮驚止痛、瀉熱開閉的作用。是治療頭面五官諸疾要穴和胃腸病證的主要配穴之一。治療牙痛配頰車、下關治療咽喉腫痛配少商治療鼻疾配迎香治療暴發耳聾配翳風、聽宮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配三陰交治療痢疾配天樞、上巨虛治療上肢痹證或癱瘓配肩髃、曲池、外關治療口眼喎斜配地倉、頰車(三)配伍應用一、合谷—原穴本穴具有祛風解表、調和營衛、鎮驚止痛、瀉熱開閉的作用。是治療頭面五官諸疾要穴和胃腸病證的主要配穴之一。治療抽搐、小兒驚風、癲狂、眩暈等。

配太沖名為“四關穴”右合谷-右太沖-左太沖-左合谷操作:針刺時手成半握拳狀,直刺0.5~1寸。孕婦禁針。偏歷02PART二、偏歷—絡穴側腕對掌,伸前臂。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0寸。作用:清熱疏肺,通調水道。定位1.耳鳴,鼻衄,咽喉疼痛2.手臂疼痛3.水腫,腹脹主治配太淵為原絡配穴法,主治感冒、頭痛、咽喉痛。應用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手三里03PART側腕對掌,伸前臂。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0寸作用:祛風通絡,理氣通腑。(一)定位三、手三里1.腹痛,腹瀉;2.肩臂疼痛,上肢不遂;3.齒痛。(二)主治三、手三里直刺0.5~1.0寸;可灸。刺灸法(三)配伍應用三、手三里本穴具有祛風通絡,理氣通腑的作用。治療肩臂疼痛配曲池、肩髃等穴,疏通經絡治療腹脹、腹痛、腹瀉配足三里

據報道:肩周炎患者多數在患側手三里穴處可有明顯壓痛,針刺、艾灸或穴位注射手三里穴,配用局部其他穴,均有良效。曲池04PART側腕,屈肘。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作用:祛風解表,清熱通絡(一)定位四、曲池—合穴(二)主治四、曲池—合穴1.熱病,瘧疾;2.目腫赤痛,齒痛,咽喉腫痛;3.腹痛,吐瀉,痢疾;4.丹毒,癮疹,濕疹,瘰疬;5.手臂痹痛,上肢不遂;6.癲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治療上肢不遂。配合谷、膈俞、血海、委中治療丹毒、蕁麻疹、皮膚瘙癢;配足三里、天樞治療泄瀉、痢疾;配大椎、合谷、外關治療表證、熱證;(三)配伍應用四、曲池—合穴曲池穴是治療表證、熱病、皮膚病、上肢不遂的常用主穴之一。

操作:直刺1~1.5寸。

備考:合穴四、曲池—合穴肩髃05PART取法:上臂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前方的凹陷中。作用:活血通絡,疏風清熱(一)定位五、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手臂攣急,癮疹,瘰疬。五、肩髃應用《百癥賦》:肩髃陽溪消癮風之熱極

操作:直刺1~1.5寸。瘰疬(頸部淋巴結結核)配曲池。風熱癮疹配陽溪。

備考:手陽明,陽蹺脈交會穴。迎香06PART作用:活血通絡,通竅驅蟲。(一)定位六、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約0.5寸,當鼻唇溝中。

鼻塞,鼻鼽,鼻衄,鼻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