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_第1頁
財政學: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_第2頁
財政學: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_第3頁
財政學: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_第4頁
財政學: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五章財政政策

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第二節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第四節我國財政政策的實踐和經驗15.1

Introduction

of

fiscalpolicy15.2Thetransmissionmechanismoffiscalpolicyandtheeffect

15.3Thecoordinationbetweenfiscalpolicyandmonetarypolicy

15.4ThepracticeandexperienceoffiscalolicyinChina

Chapter15

Fiscalpolicy

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財政政策thedefinition

二、財政政策主體thesubject

三、財政政策目標thetarget

四、財政政策工具theinstrument五、財政政策的類型thetypes

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是指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

完整的財政政策起源于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理論。

凱恩斯認為,在政府不參與時,市場總供給等于消費加儲蓄(Y=C+S),總需求等于消費加投資(Y=C+I),如果考慮政府參與,則總供給等于消費加儲蓄加財政收入(Y=C+S+T),總需求等于消費加投資加政府財政支出(Y=C+I+G)。由于民間收入和資本對總供求影響的分散性和不確定性,民間經濟活動對總供求的影響是微弱的,因此只能通過政府的財政收支對總供求帶來決定性影響,因此主張以財政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二、財政政策主體財政政策的主體只能是各級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三、財政政策目標經濟的適度增長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再就業機會收入的合理分配社會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四、財政政策工具(一)稅收(二)公共支出(三)政府投資(四)國債(一)稅收

稅收對經濟的調控作用表現為以下方面:

1.通過變動稅率調節總需求,提高稅率可抑制需求,降低稅率可增加需求。稅率變動對供求的影響表現在對納稅人的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影響上。2.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公平。一方面可通過政府的稅收制度直接調節收入分配。另一方面通過稅負轉嫁及市場運作間接調節收入分配。3.通過稅收優惠或懲罰,對某些經濟行為進行鼓勵或限制。

(二)公共支出

財政的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非生產性的購買支出和轉移支出(也稱經常性支出),包括國防經費、行政經費、事業經費、社會保障及財政補貼等。通過擴張公共支出可增加消費需求,縮減公共支出則降低消費需求。(三)政府投資

指政府用于資本項目的經濟建設性支出。由于政府投資具有乘數效應,因而對總需求的影響是直接和巨大的。當加大政府投資時,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當減少政府投資時,抑制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所以在通貨膨脹時可降低投資以控制生產資料的價格,當經濟危機時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回升。(四)國債

國債是政府借助信用手段取得的財政收入,但在公債的發行、償還和投資當中,都會對經濟過程產生不同影響,起不同的調節作用,表現為:

1.擠效應:指發行公債后,使民間資本流入到政府手中,從而使民間部門的投資和消費需求減少。即排擠民間部門的貨幣支出。它屬于縮減民間需求的措施。因此在通貨膨脹時,政府應擴大公債發行,從而減少民間購買來抑制通貨膨脹。

2.貨幣效應:指公債的運作引起貨幣供求的變化,一方面使部分“潛在貨幣”變成現實可流通的貨幣。另一方面使政府的貨幣供應增加(居民和銀行購買公債后,政府集中投放到社會中)。

3.收入效應:公債的償還使收入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發生增減變動。表現為:第一,公債到期時,持券人要得到本金和利息的回報,收入相應增加。第二,公債償還的資金來源有一部分來自于向納稅人的征稅,使納稅人的收入減少,即使得納稅人的收入轉移到債權人手中。第三,公債投資于社會項目后,使得公共需要和社會福利增加,使社會每個成員的受益間接增加。4.配合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全社會的貨幣流通進行調節,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基礎性產業投資“乘數效應”顯示圖

SW1E1SW2E2U1U20V1V2YX圖16-1基礎產業投資“乘數效應”顯示圖第一節財政政策概述五、財政政策的類型

(一)根據財政政策具有調節經濟周期的作用來劃分

1.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

2.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1)汲水政策(2)補償政策(二)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劃分

1.擴張性財政政策

2.緊縮性財政政策

3.中性財政政策1.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

是指通過財政制度設計,隨經濟周期波動,財政體制無需借助外力,由其內在機制可自動平抑經濟波動實現經濟穩定。

自動穩定作用的兩條途徑為:

第一,稅收制度上采用累進稅制

第二條途徑是通過轉移支出實現自動調節2.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通過人為的財政政策選擇,針對不同的經濟波動周期實施調控以實現宏觀經濟穩定。一般表現為在通貨膨脹時實行結余性政策,通過壓縮財政支出減少需求;而在經濟危機時實行擴張性政策,通過擴大財政支出刺激需求。相機決擇又分為汲水政策和補償性政策。汲水政策指在經濟危機(衰退)時,通過增加公共投資刺激經濟回升。補償政策是指對經濟波動采取反周期調節措施,即在通貨膨脹時緊縮支出,而在經濟危機時擴張財政支出。汲水政策與補償政策的不同調節作用表現在:☆汲水政策主要是填補民間投資的不足,在于擴大需求。而補償政策是全面干預政策,既可用于擴大需求恢復經濟,也可用于抑制需求控制通貨膨脹。☆汲水政策的實現工具只有公共投資,而補償政策的工具是多方面的,有投資、稅收、轉移支出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資不能超額(不能有赤字),而補償政策可以超額。☆汲水政策主要用于引導和調節民間投資,而補償政策調節全社會的有效需求。(二)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劃分

1.擴張性財政政策

2.緊縮性財政政策

3.中性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擴張財政支出刺激需求和經濟增長。適用于經濟危機時期。手段有減稅、擴大財政投資和財政補貼等。

緊縮性政策:通過增加收入減少支出來抑制需求,防止經濟過熱。適用于通貨膨脹時期。手段有增加稅收、縮減財政支出和財政投資等。

中性政策:財政收入保持大體平衡。適用于總供求穩定時期。第二節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一、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thetransmissionmechanism

二、財政政策效應theeffectoffiscalpolicy

三、財政政策乘數

themultiplierofthepolicy第二節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一、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

財政政策工具與收入分配財政政策工具與貨幣供給財政政策工具與價格的關系第二節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二、財政政策效應

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積極作用(實現政策目標產生的效果)政策研究費用+政策執行費用+補償費用(或效率損失)

第二節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三、財政政策乘數

依據經濟學關于國民收入的決定方程式推導出財政政策乘數:稅收乘數、購買性支出乘數、平衡預算乘數

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一、貨幣政策簡介abriefintroductionofmonetarypolicy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thenecessityofcoordination

三、不同的政策組合differentkindsofcombinations

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therelativeefficacyofthetwocategories

五、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時滯thetimelag

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一、貨幣政策簡介

所謂貨幣政策,是指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于調整貨幣供應的基本方針及其相應的措施。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手段:中央銀行對各商業銀行(專業銀行)發放的貸款存款準備金制度利率公開市場操作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反之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率,商業銀行可貸放資金增多,可擴大貨幣供應,起到擴張需求的作用。2·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貸款(即再貼現或再貸款)。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利率,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獲得的資金減少,從而限制商業銀行的對外貸款,抑制需求;反之降低再貼現利率,商業銀行可從中央銀行融得更多資金,從而擴大商業銀行的貸款量,刺激需求。3·利率中央銀行提高利率,使流通中的貨幣流回銀行,抑制需求;反之降低利率,使銀行資金流出銀行,增加貨幣供應,可擴張需求。4·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買進國債,向社會投放了貨幣,可擴張需求;反之中央銀行賣出國債收回貨幣,可抑制需求。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兩者的作用方向不同兩者在擴張和緊縮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

財政直接參與GDP的分配,引起企業個人投資和消費需求直接變化,在任何情況下財政都可參與分配。銀行不直接參與GDP分配,只將資金在余缺部門之間調劑,只有社會出現閑置資金的情況下銀行才能發揮作用。

兩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財政對社會消費的調節起決定作用,對個人消費的調節也有直接影響。銀行對社會消費的影響較少。從投資看,財政側重于長期、大型投資,銀行側重于短期、小型投資。

兩者在擴張和緊縮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財政赤字擴張需求,財政結余緊縮需求,但財政需通過銀行來完成貨幣運動,財政本身不能創造需求。而銀行本身具有創造需求的能力。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三、不同的政策組合松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緊的財政政策與緊的貨幣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松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

雙松政策。財政銀行都實行擴張,以刺激需求。是力度最強的刺激經濟回升的措施。適用于經濟危機時期。但容易引發通貨膨脹。

雙緊政策。財政銀行都實行緊縮。是力度最強的控制需求的措施,在出現嚴重通貨膨脹時采用,其副作用是容易造成經濟衰退。

緊財政,松貨幣。用緊縮性財政政策抑制需求,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它一般適用于通貨膨脹不太嚴重的時期。目的是在涌現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經濟的增長,不至于因為治理膨脹而帶來經濟的衰退。

松財政,緊貨幣。適用于經濟較為低蘼時期。目的是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用緊的貨幣政策防止通貨膨脹。

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一)財政政策的效力(二)貨幣政策的效力(一)財政政策的效力

財政政策具有乘數效應,即通過財政支出能帶動GDP增長。GDP增長造成資金短缺從而引起利率上升,這樣又對需求起抑制作用。即擴張投資對需求的刺激又被高利率對需求的抑制所抵消。也就是說,投資對利率影響較大時,財政政策效力是較弱的;投資對利率的影響較小時,財政政策的效力較大。財政政策的效力0Y財政政策效力強財政政策效力弱LMIS(平緩)iii0Yi0YLMiLM(平緩)ISIS(陡峭)LM(陡峭)ISYI0財政政策效力弱財政政策效力強圖16-2財政政策效力的強弱

(二)貨幣政策的效力

擴張性貨幣政策使貨幣供應增加,意味著社會上資金充足,導致利率下降,這又會進一步刺激投資,這時貨幣政策效力較大。如果貨幣供應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不明顯,則擴張貨幣對投資的帶動較小,貨幣政策效力就較低。貨幣政策的效力

LMIS(平緩)YOIIOLM(平緩)ISYIOYLM(陡峭)ISIOYIS(陡峭)LM圖16-3貨幣政策效力的強弱第三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五、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時滯相機選擇財政政策的時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時滯比較

認識時滯行政時滯決策時滯執行時滯效果時滯內在時滯外在時滯相機選擇財政政策的時滯圖16-4第四節我國財政政策的實踐和經驗一、1997年以前的財政政策thefiscalpolicybefore1997二、積極財政政策theactivefiscalpolicy

三、穩健財政政策themoderatefiscalpolicy四、我國財政政策政策實施及政策轉型的基本經驗thebasicexperienceofimplementingandchangingthefiscalpolicyinourcountry第四節我國財政政策的實踐和經驗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成就:加大基本建設支出,推動經濟增長加快基礎實施建設,調整經濟結構加大技術革新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城鎮居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使財政收支導向良性循環,并豐富了國家宏觀調控的經驗第四節我國財政政策的實踐和經驗穩健財政政策(一)基本維持現有規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