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縣(女山湖)史話_第1頁
舊縣(女山湖)史話_第2頁
舊縣(女山湖)史話_第3頁
舊縣(女山湖)史話_第4頁
舊縣(女山湖)史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舊縣(女山湖)史話.docx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舊縣史話湯策安一、幾番風雨,幾度滄桑舊縣,位于嘉山縣東北部,淮河南岸,七里湖濱,西傍女山湖,上通明光河,遠溯池河,東經洪山頭,淮水直瀉洪澤湖,下通江海。地處濠泗要沖,自古為淮防重地,歷代多屯兵戍守。南朝宋主劉裕,在此設招信縣治,北周改為招義縣,北宋又改稱招信縣。元世祖時,將招信縣劃去八堡歸泗縣,其余大部改隸盱眙,于是招信縣廢,故稱為"舊縣"。原縣城范圍內,尚有居民三千余戶,是一個較大的市鎮。明正德十二年,發生百年罕見的洪水,將該鎮沉陷,居民及廟堂寺院,多遷至西阜高地重建六條新街,足有兩千余戶,水陸交通,貿易繁榮。及至乾隆五十二年,淮水再次泛決,殃及該鎮,所有富商大戶,相繼遷徒他鄉,其擁有田產者,亦搬到田莊落戶(如江百萬等)。經過此次水患,戶口逐漸稀疏。迨至清末,洪楊軍雖未破圩,但以后李昭壽據鎮筑城,把居民都趕出城外,舊縣又遭到極大摧殘。民國初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加之匪患頻仍(舊縣東南有山,西北有灘,均為土匪窩藏之所)。時常出沒竄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民國十六年(1927),匪勢猖獗,一度侵入舊縣,任意殺害人民。民國二十一年(1932),又有大股土匪,攻破舊縣,縱火焚毀了大半條街,居民死亡近百人,擄去八、九十人,一場浩劫,慘不忍睹。入夏又值疫癘流行,幾天之內,死亡七十余人,此后兵來匪去,兵去匪來。真是"兵匪交蹂躪,小民何以堪"!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日寇大舉入侵,意大利飛機為虎添翼,迭次轟炸,毀屋傷人,舊縣居民為了躲避飛機,關門上鎖,十室九空。繼之,地方一些反動分子,認賊作父,湊合狐群狗黨,組織偽區、鄉公所,并勾結一些別動隊、治安隊等上匪式裝,把舊縣搞得烏煙瘴氣,洗劫一空。三八年至四○年間,新四軍進駐嘉山,當由方毅、汪道涵、金江、莊宏鈞、丁明志、戴夕可等同志,來到舊縣開展革命工作,領導地方青年胡坦、吳迪、周健等,一度建立起新政權,但后來因配合全面戰局趨勢,奉上級指示,作有計劃的撤退,轉入山東。舊縣人民,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鄉土風光民間掌故舊縣依山面水,風光秀麗,西傍女山湖,煙波浩渺,氣象萬千,湖濱南側,女山彎聳如環。據盯胎縣志記載,該山原系象形取名,曰"玉環山",至于玉環山又因何故改為女山,迄今查無史據,只經當地父老傳說,明代永樂年間,有南京人何赴京求官,路過此地,正值三伏天氣,中暑而歿,隨身仆從不多,有妻、妾二人,乞求當地里正幫助,草草殯葬,妻當即殉節,地方稱其德行,請官在玉環山上修廟立祀,香火極盛,從此,玉環山亦改稱"女山"。女山雖系小山,但揚名甚遠,解放后,北京曾有專家進行勘測,據說此山過去確是火山,在幾萬年前經過爆震,山上遍地都是蜂窩狀的麻癩石,此石與其他體積相同的石頭相比,至少要輕一半,最輕的可浮于水,稱為浮石,據說系因被烈火焚饒所致。一九七六年地震情報比較緊張時,從我國各地甚至有國外地質學家,迭次到女山復勘,都和以上有同樣論斷,并考證:"郯(山東郯城)廬(安徽合肥)斷裂帶",確從女山經過。另有傳說,女山可能含有礦藏,在土內發現多種顏色不同的石子,黑的叫黑豬石,白的叫白羊石,有紋采的叫野雞石)(名稱都是當地人加的),又說山上仙人洞旁,夏季蚊蟲絕跡,是因地下含有雄黃所致。但這都有待地質學家作進一步的查考。在這里,附帶談一下當地有關古跡的二三傳說:1、龜頭咀:距女山東面缺口處約十華里,突起一個山咀,形如龜頭,名曰"龜頭咀",循脈東向直達盱胎龜山,都是昔年女山爆震過后的分脈,當地曾有神話傳說:龜頭咀為雌龜,盱眙龜山是雄龜,每逢陰雨之夜,雄龜常來與雌龜相合,是以氣脈相通。2、馬過咀:位于舊縣東六、七里,據舊縣父老相傳,遠在漢末三國時,袁術據壽春(今壽縣),令大將紀靈屯兵盱胎,那時劉備僅一徐州彈丸之地,勢孤力寡,紀靈自恃強大,屢欲吞并徐州,劉備時加警惕,命張飛躍馬沖過亂石咀,刺探故情,此亂石咀以后即名"馬過咀"。3、張鳳灘:清道光年間,有漁民張玉鳳音,每駕一葉小舟,傍靠女山湖一個不到半畝地的小沙丘上,晾網,或曬魚干、蝦皮等,日后年深月久,沙淤灘積,水位降低,這個小沙丘逐漸長大起來,成為荒灘。當地人就把它叫做"張風灘",不到二百年,從張風灘東到洪山頭,西至潘村以東,數十里葦洲,已成為萬頃良田,至今這一帶仍稱為"張風灘"三、淳樸的民風艱難的歲月舊縣原是由縣改鎮,基礎比較雄厚,經濟物質豐富,水陸交通便利,當時市場繁榮,較之鄰近諸鎮,還是首屈一指的。但歷經明清兩代,水息連年,街鎮一遷再遷,后從晚清直至解放前夕,一百余年,天災人禍,紛至沓來,造成戶口稀疏,市井蕭條,過去曾流傳一首民謠:"遠望是舊縣,近看破豬圈,九家推面磨,十家捻麻線"。就是對當時的真實寫照。而當年的縣治舊址,歷經水患,幾度滄桑,早已淪沒于鎮東南河灘水泊之中,成為澤國。在那漫漫的長夜里,人民過著勤勞而清苦的生活,除了推磨賣面以外,做些其他小手工業和小商小販,婦女除了捻麻線外,有勞力的,在農忙季節,雇給農村鋤田、插秧、聊資糊口,青年們讀過幾年書的,投奔鄰鎮商店學徒,不識字的就雇給農村放牛、打短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舊縣瀕臨七里湖、女山湖畔,自古以來,以盛產魚鱉蝦蟹,蓮芡菱藕等水產品,聞名于遠近大小城市,清末蝦米盛銷于南京、六合一帶,顧客如發現內有寶塔螺者,確認是女山湖道地特產,恒不惜以高價購取,解放后人民政府,對舊縣水產極為重視,一九五三年曾以驢馱麻袋,運來巨額現金,在此大量收購芡實,足見當地物產之豐。由于女山湖水產富饒,舊縣也就成為漁業中心,鎮東、南兩個碼關,形成天然港口,船商上下出進,都在此停泊,一時風帆云集,桅檣林立,船道成街、晚燈若市,居然一派繁華景象,他們主要的食糧是面粉,需求量甚大。舊縣民風樸淳,男女老幼,都知道勤儉持家,自食其力。他們根據當時市場的需要,因地取材,推面磨、打席折(灘地盛產蘆葦)、捻麻線(用結魚網),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苦度著艱難的歲月。四、山回水復柳暗花明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后,舊縣重新建立起新政權,組織起合作化集體經濟:供銷社、信用社、編織社、鐵木社、合作商店、聯合診所。繼而又設立國營企、事業單位:百貨公司、糧站、食品站、水產站、銀行、郵電所等,市場逐漸繁榮,人民生活也逐步改善。但革命大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建設,也要經過許多坎坷曲折的道路。我國三年的自然災害,農村又刮起共產風,接著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這十幾年的風風雨雨,正象祖國其他各地一樣,給舊縣帶來了一場浩劫,人民吃盡了苦頭。直到一九七六年十月,"四人幫"宣告垮臺,我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奄奄一息的生機,才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安徽省三項重點水利工程之一﹣﹣女山湖引淮灌溉工程,于一九七六年正式施工,投資兩千萬元(包括馬崗二級站),建筑規模宏偉,包括控制閘、翻水站、過船閘、公路橋等。省委書記萬里、張勁夫等領導同志,都十分重視,曾先后數次親臨視察,直至竣工。同時目睹舊縣的天然形勢,江山如此多嬌,招致歷代王朝在此置軍、設郡、立縣,因此提出建議:應該為古舊縣舊貌變新顏,全力建設新集鎮"。隨著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始進行了全面改革,于今已初具規模。一、街道建設新建集鎮,開辟了三百多米長的新大街,主要干線已鋪上水泥路,新辟了農貿市場,鋪水泥道一百余米;街道兩旁按新規劃建筑,機關單位全是崇樓瓦屋,其他街道及群眾住宅,大都是平房瓦合。全鎮瓦房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有少數是樓房。街道整潔,行業齊全,攤販云集,市面繁榮。鎮上有何姓老夫婦倆帶了一個兒子,原住兩間草房,已經破漏,去秋改建瓦屋三間,落成之日,有人送上一副對聯:"欣逢舊縣成新鎮,喜拆廬換瓦房"。二、交通設施舊縣的地理形勢,歷來是水旱碼頭,交通便利,近來明舊公路,已延伸達循環公路,路面良好,晴雨通車。水運方面,由于大閘建成后,疏通航道,提高水位,明、舊、盱航線,全年痛航,不但旅客往來便利,并為農村商品生產和流通,提供了優越條件。三、漁業生產女山湖漁民,原僅依靠自然捕撈,收益不豐,經上級指示,改以養殖為主,省水產廳大量投資,在漁場開挖魚池四百余畝,承包到戶,用塑料籪圍網養殖家魚螃蟹,年產可達四百萬斤以上。女山湖有水面二十六萬畝,急待開發,縣委業已聘請各地有關專家,實地勘察,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方案,列入議事日程,全面開發可期。四、工業發展一九八二年興建了一所十八門輪密廠,年產磚一千萬塊。并擴建了周崗瓦廠,一九八五年又興辦了石灰窯、煤球廠,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材料為主的工業群體及其他的副業點,年總產值達四百萬元。一方面解決了三百多人的就業問題,同時又為城鄉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帶動了運輸業及其他行業的相應發展。五、文化教育小學校舍經過全面整修,現有十一個班,在校學生四百余名,入學率達97。2%,另有一個幼兒班,收幼兒五十名。舊縣中學已于一九八一年由小學戴帽分開單獨建校,并建成教學大樓一座,六個班級,學生二百余名,校址依傍湖畔,風景美麗,環境清幽,教學設備逐步完善,教學質量逐步提高。一九八四年建成電影院一所,可容觀眾六百余人,屬于鄉鎮企業。文化站是就古戲樓后面的南星庵設立的,該地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群眾文娛活動場所。六、醫藥衛生原來醫院房屋破舊,經上級批準,一九八四年鎮醫院新建瓦屋十五間,內設中西醫,內、外及五官、婦兒科等,并有x光及化驗室等,能做部分手術,條件粗備,院容整齊。根據前省委書記萬里指示,準備在橋頭附近西北角臨水坡地修建一所工人療養院,讓一些老弱病殘的同志,能在風景如畫的湖光山色中,安心療養。七、電力水利女山湖灌溉工程的建成,不但蓄水排灌,保證了有關各縣的農業豐收,也有利于水陸交通。有變電所輸送電力,為地方增加了新的動力,保證了群眾照明用電,并促進了工業、機修、加工等行業的發展。鎮上現有電視機二百多臺,家用電器也逐步進入了普通群眾家庭,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八、市容修整閘區內外,都進行了綠化,花圃草坪,荷塘魚池,漁舟船隊,山色湖光,把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