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華東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64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下列關于隋煬帝大運河的敘述,正確的是()A.未完成隋朝統一而開鑿B.以長安為中心C.北達余杭南到涿郡D.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2、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反映唐朝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是()
A.B.C.D.3、戰國七雄中最北面的國家是()A.趙B.燕C.齊D.楚4、“說明事實之原因結果,為史家諸種職責之最重要者。”下列歷史事件或現象中沒有因果關系的是()A.安史之亂——唐朝衰落B.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局面形成C.宋遼西夏并立——民族交往斷絕D.閉關鎖國——中國落后于世界5、距今10000年左右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其中不包括()A.稻B.黍C.粟D.番茄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6、將與之相關的人物與歷史事件或主要思想主張進行連接。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____孫武。
“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____墨子。
“兼愛”“非攻”____商鞅。
“立木取信”____莊子。
“無為而治”____扁鵲。
“望、聞、問、切”____趙括。
“紙上談兵”____晉文公。
“退避三舍”____勾踐。
“無薪嘗膽”____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____孟子7、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玉米的國家。______(判斷對錯)8、居住在六千年的黃河流域,種植粟,房屋為半地穴式建筑的文明人群是______。9、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主要用選拔官員。科舉制度正式產生后,在唐朝時,科舉分為和兩大類。10、將字母序號填寫在橫線上:
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B.“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D.“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E.“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F.“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①孫武____②商鞅____③司馬遷____
④孟子____⑤孔子____⑥屈原____1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朝開始。12、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______》;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最偉大的功績是建立元朝。14、東周開始于公元前771年,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15、明朝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廢除了自秦國以來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16、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17、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______(判斷對錯)18、公元前60年,漢武帝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改錯題(共2題,共8分)19、《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
判斷:______
改正:______20、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咸陽,史稱西漢。
【______】改正:______評卷人得分五、辨析題(共4題,共12分)21、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為富饒的“天府之國”。“它”指的是戰國時期修建的靈渠這一水利工程。上述說法對不對?請說明理由。22、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持韓非子主張“無為而治”,加強中央集權。
判斷上述材料正誤;理由是什么?23、對1000年前的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歷來有兩種評價:第一種主要持否定。認為這是一個不平等的、屈辱的條約。第二種主要持肯定。認為簽訂這個協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種評價,請結合史事,談談自己的看法。24、2017年是現行公歷,是陽歷的一種。中國古代的歷法又稱天干地支紀年法,包括制定二十四節氣的內容。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3題,共18分)25、(8分)結合所學,請回答:(1)材料一地圖中出現了“晉”“衛”“鄭”“宋”等國家名稱,真實反映了當時周王朝的哪一政治制度?其目的何在?(2分)(2)說出材料二地圖所展示的歷史時期。并指明這一時期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一戰。(2分)(3)從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秦始皇哪一重大歷史貢獻?其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推行怎樣的行政管理制度?(2分)(4)材料二、三、四中,中原王朝都受到了哪一少數民族的威脅與騷擾。請指明中原王朝的應對措施(一項即可)。(2分)26、【題文】政府工作報告的歷史解讀(8分)
人民網北京2014年3月5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我們竭誠盡力,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制度建設,兜住民生底線,推動社會事業發展。
(1)歷朝歷代都重視民生問題;唐太宗為改善民生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海洋是我們寶貴的藍色國土。要堅持陸海統籌;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大力建設海洋強國。
(2)我國歷史上一直是海洋大國;試舉明代一例說明。19世紀80年代中期起,清政府為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做出了怎樣的努力?(2分)
●新的一年;要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不斷提高軍隊信息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
(3)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開始于哪一歷史事件?“能打勝仗”是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請列舉20世紀以來的一著名戰例說明。(2分)
●同時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我們必須防微慮遠,趨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4)建國以來;我國建設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是在哪一時期?(1分)
●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
(5)老師要求以“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為話題,以所學知識為基礎,寫一篇小論文,請你列出寫作提綱。要求層次清晰,論據充分,正反結合。(2分)(不超過60字)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文明天下的“糧倉”。材料二:這些貨幣用同色織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隱秘題號,朱墨間錯,以為私記。南方形成天下文明的“糧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這反映了當時的什么現象?(1分)這一現象開始于何時,完成于何時?(2分)兩宋時期成為全國重要糧倉的地區屬于哪一流域?(1分)(3)材料二中這些貨幣當時的名稱是什么(1分)?最早出現在我國什么地區(1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略【解析】D2、C【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商朝時期唐朝生產力提高的相關知識點。根據所學可知,司母戊鼎是商周時期,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骨耜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磨制石器,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筒車是唐朝發明的利用水力自動進行灌溉的工具,代表了當時唐朝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故選項C符合題意;唐三彩是唐朝時期手工業發展水平的體現,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C。【解析】C3、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戰國七雄中最北面的國家是燕國,最東面是齊國,最南面是楚國,最西面是秦國,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解析】【答案】B4、C【分析】略【解析】C5、D【分析】距今10000年左右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其中不包括番茄。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粟、黍的國家。中國原始農業興起于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傳到意大利,1575年相繼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當時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中葉始作食用栽培。番茄即西紅柿,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學描述,進行分類和定名。17世紀傳入菲律賓,后傳到其他亞洲國家。中國栽培的番茄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
故選:D。
本題考查了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的農作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中國栽培的番茄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解析】D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6、孟子孫武墨子商鞅莊子扁鵲趙括晉文公勾踐屈原【分析】【分析】據所學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的名言。“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出自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兼愛”“非攻”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思想。“立木取信”是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于民而取采的舉措。“無為而治”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的思想。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四診法”,即望;聞、問、切診法。這四種診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紙上談兵”說的是長平之戰中的趙括。“退避三舍”說的是城濮之戰的晉文公。“臥薪嘗膽”說的是越王勾踐忍辱負重,最終打敗吳國的故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的《離騷》。故答案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孟子;“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孫武;“兼愛”“非攻”﹣墨子;“立木取信”﹣商鞅;“無為而治”﹣莊子;“望、聞、問、切”﹣扁鵲;“紙上談兵”﹣趙括;“退避三舍”﹣晉文公;“臥薪嘗膽”﹣勾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
【點評】本題考查了名言和典故的出處。7、略
【分析】我國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居民已種植水稻,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種植粟。玉米是明朝時從美洲引進中國的。故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的是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本題需掌握水稻、粟、玉米在我國的種植史實。【解析】×8、半坡原始居民【分析】生活在距今約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
故答案為:
半坡原始居民。
本題考查半坡原始居民;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半坡原始居民,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解析】半坡原始居民9、略
【分析】試題分析:九品中正制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府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隋朝時期,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唐朝時,科舉分為常科和制舉兩大類。考點:官員的選拔點評:此題考查了學生對古代官員選拔這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對同類知識要記憶。【解析】【答案】九品中正制,常科、制舉10、CDEFBA【分析】【分析】戰國末期楚國的屈原;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體詩歌,其中代表作《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這首詩把自然現象;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糅為一體,使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A句出自《離騷》,表達了對詩人對人民生活多災多難的感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教育上,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學而時習之”,以便“溫故而知新”。B句出自《論語》,講的是一種學習方法。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知彼知己,百戰不殆”(C句)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商鞅變法前,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討變法大計。代表貴族勢力的大臣紛紛反對,以為祖宗傳下來的制度不能改變。商鞅駁斥他們,說:祖宗的制度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商湯、周武王沒有按照祖宗制度國家富強,夏桀、商紂墨守成規,反而使國家滅亡。治理國家不一定只用一種方法,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即D句)。之后,秦孝公決定支持商鞅變法。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肯定了陳勝、吳廣反抗暴秦的首創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惡,大膽地評論了漢武帝的功過,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典范。E句出自此書,反映了任教比較進步的生死觀,并表現出了他為實現可貴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堅韌不屈的戰斗精神。孟子是戰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戰爭的殘酷,提出“春秋無義戰”,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F句出自《孟子》,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點評】本題考查古代一些名言名句。11、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
故答案為:商.
本題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甲骨文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古代文字的演變.【解析】商12、略
【分析】據所學知;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隋唐時期,我國已經出現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集.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答案為:
《唐律疏議》;《金剛經》.
本題考查《唐律疏議》;《金剛經》;知道《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本題考查《唐律疏議》、《金剛經》,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解析】唐律疏議;金剛經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3、×【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成吉思汗歷史功績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公元1206年,在斡難河畔,蒙古各部首領召開了大會,一致推舉鐵木真為全蒙古的大汗,尊號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繼者率蒙古軍隊相繼滅亡西夏和金,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故本題說法錯誤。14、×【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東周的史實。東周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解析】【答案】×15、×【分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本句表述是錯誤的,正確的表述應為:明朝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廢除了自秦朝以來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應把“秦國”改為秦朝。
【點評】本題考查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屬識記層面要求,難度不大。16、√【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關內容。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種植水稻,因此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生活在黃河流域,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了我國原始的農耕生活的情況,強調: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種植了水稻和粟。17、√【分析】祖沖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學家;他在數學研究,特別是在計算圓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比歐洲人早了約1000年。
故答案為:√。
根據祖沖之的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回答。
此題考查了祖沖之的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正確識記祖沖之的數學成就是關鍵。【解析】√18、×【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漢武帝統治時間是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故答案為:
×。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域都護相關知識的掌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域都護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內容與影響。【解析】×四、改錯題(共2題,共8分)19、ד編年體”改成“紀傳體”【分析】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后世編寫史書的范例。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故答案為:
判斷:×;改正:“編年體”改成“紀傳體”。
本題考查《史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秦漢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解析】ד編年體”改成“紀傳體”20、ד咸陽”改為“長安”【分析】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故答案為:
×;“咸陽”改為“長安”。
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秦滅亡后;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后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劉邦建立西漢的時間、都城。【解析】ד咸陽”改為“長安”五、辨析題(共4題,共12分)21、不對。“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靈渠。【分析】【分析】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因而題干所說的“它”指的是戰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這一水利工程,不是靈渠。故答案為:不對。“它”指的是都江堰,不是靈渠。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都江堰。22、錯誤;韓非子主張“法治”;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分析】【分析】: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持韓非子主張“法治”,加強中央集權。莊子主張“無為而治”。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學生要區分法家和道家的主張。韓非子的法家思想,最受當時統治者重視,因為韓非子的思想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23、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關鍵是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同,對北宋方面來講,澶淵之盟確實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確實成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負擔,對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淵之盟的訂立也有著積極的一面。和議簽訂后,北宋和遼之間保持了長達數十年的和平穩定,雙方在邊境上開展貿易,對兩方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特別是遼所統治的我國北部和東北部邊疆地區經濟文化得到較大的發展,縮小了和中原地區的差距,從而為這些地區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從長遠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分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學生要用歷史唯物之一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的方法;要用歷史的觀點、客觀科學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為二的看法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缺點或不足;歷史的就是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進行分析和評價在當時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過,一分為二對待他們。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應持“一分為二”的態度。上述材料的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關鍵是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同,對北宋方面來講,澶淵之盟確實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確實成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負擔,對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淵之盟的訂立也有著積極的一面。和議簽訂后,北宋和遼之間保持了長達數十年的和平穩定,雙方在邊境上開展貿易,對兩方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特別是遼所統治的我國北部和東北部邊疆地區經濟文化得到較大的發展,縮小了和中原地區的差距,從而為這些地區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從長遠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是一件好事。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4、判斷:錯誤;改正:天干地支紀年法改為農歷。【分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的歷法又稱農歷,包括制定二十四節氣的內容。我國最早在戰國時期出現一年24個節氣,以便安排農業生產。
故答案為:判斷:錯誤;改正:天干地支紀年法改為農歷。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二十四節氣。六、綜合題(共3題,共18分)25、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相關內容。材料一地圖中出現了“晉”、“衛”、“鄭”、“宋”等國家,是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真實反映了當時周王朝的分封制。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鞏固奴隸主統治。(2)本題考查的是戰國時期的相關內容。材料二地圖所展示的是戰國七雄的形勢圖。戰國初年,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個國家。它們與原有的齊、楚、燕、秦并稱為“戰國七雄”。戰國時期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一戰是長平之戰,因為長平之戰后,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攻勢,秦國統一全國成為必然。(3)本題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材料二到材料三的變化,反映了秦兼并六國,建立起強大的統一帝國,這也是秦始皇最大的歷史功績。秦朝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縣制,設立郡守和縣令,都由朝廷直接任免。(4)本題考查的是古代匈奴與中原王朝的關系。戰國時期、秦朝時期和西漢時期,中原王朝都受到了北方少數民族匈奴的威脅與騷擾。中原王朝的應對措施有修長城、戰爭或和親。如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西周的分封制;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長平之戰;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大一統的秦漢帝國·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郡縣制;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大一統的秦漢帝國·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關系【解析】【答案】(1)分封制鞏固奴隸主統治(2分)(2)戰國七雄長平之戰(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保電線采購合同協議
- 玉米收割收購合同協議
- 瓷磚廠設備安裝合同協議
- 申請房子貸款合同協議
- 瓷磚鑲貼合同協議書范本
- 物流運輸承包合同協議
- 電商競業合同和保密協議
- 理財產品購買合同協議
- 電梯安置房出售合同協議
- 電視活動招商合同協議
- 施工電梯租賃合同及安全協議
- 加油站臨時用電專項方案
- 青島農業大學畢業實習鑒定表
- MTBF測試驗證規范文件和報告
- 廣汽設計cs000t zn00z016車身密封條
- 2019第五版新版PFMEA 注塑實例
- (完整word版)計算機社團活動記錄
- 水池滿水試驗記錄表(自動計算)
- 2020年安徽省中考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與解析
- 八年級期末質量分析.ppt
- 強電(電氣照明)系統施工工藝流程(共18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