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設計 新課標高考總復習 生物》課件 第3講 生物的進化_第1頁
《三維設計 新課標高考總復習 生物》課件 第3講 生物的進化_第2頁
《三維設計 新課標高考總復習 生物》課件 第3講 生物的進化_第3頁
《三維設計 新課標高考總復習 生物》課件 第3講 生物的進化_第4頁
《三維設計 新課標高考總復習 生物》課件 第3講 生物的進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整合大概念1.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以及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給生物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達爾文認為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3.從以種群為單位,發展到以生物個體為基本單位,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

)4.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

)5.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

)6.協同進化是指同種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

)√√×√√×系統學習(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和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固基點)

主干知識·記準理清(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____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研究,都給生物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1.生物的適應具有________________。比較解剖學化石胚胎學細胞和分子水平普遍性和相對性2.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1)拉馬克的進化學說(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內容①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②各種生物的適應性特征是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③適應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意義最早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否定了神創論和_____________內容①過度繁殖;②生存斗爭;③遺傳變異;④______生存意義①對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釋;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祖先;③揭示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不足①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還局限于性狀水平,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②對適應以及物種的形成等問題的研究,局限于個體水平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物種不變論適者————————■鏈教材資料·發展科學思維■———————1.(必修2P102圖6-3)回答下列與圖示有關的問題:(1)蝙蝠的翼、鯨的鰭、貓的前肢與人的上肢相比,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而且排列順序也基本一致,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四種前(上)肢內部結構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異,外形差別也很大,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它們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也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的特點2.(必修2P103“思考·討論”拓展)人和類人猿在DNA的堿基序列方面高度接近,可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中氨基酸序列的差異大小不一,可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時也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和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并且親緣關系很近現存各種生物有著或遠或近的親緣大說明親緣關系遠,反之則近關系,差異各種生物在進化史上出現的順序

題點考法·練全練通考法(一)考查生物進化的證據1.關于生物的進化,只能靠證據和邏輯來推測。以下有關生物進化證據和結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化石可以了解已經滅絕的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推測其行為特點B.人和魚的胚胎發育經歷了有腮裂及有尾的階段,可以用人與魚有共同祖先來解釋C.比較解剖學發現,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的前肢在形態上差別很大,說明這些哺乳動物不是由共同祖先進化來的D.化石證據可作為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解析:比較解剖學發現,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的前肢在形態上差別很大,但有的結構和功能相似,這說明這些哺乳動物是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答案:C

2.下列關于證明生物進化證據的論述,正確的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地質年代的動植物遺體,是研究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B.蝙蝠的翼和人的手具有結構的相似性可以說明兩種生物是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C.比較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動物之間存在血緣關系D.現存的不同生物之間親緣關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質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解析: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A錯誤;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而不是人的手,B錯誤;比較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動物之間存在親緣關系,C錯誤。答案:D

[歸納拓展]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中的應用考法(二)考查自然選擇學說3.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境的一種適應。同枯葉蝶一樣,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境的特征。下列關于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分析正確的是

(

)A.達爾文認為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生物的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C.枯葉蝶的這種性狀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獲得的性狀都可以通過遺傳進行積累D.適應具有普遍性,且是絕對的、完全適應的

解析:拉馬克認為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不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B錯誤;自然選擇獲得的性狀不一定都可以通過遺傳進行積累,C錯誤;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境的特征,適應具有普遍性、相對性和局限性,D錯誤。答案:A

4.如圖所示施用某種殺蟲劑以后,昆蟲種群所發生的改變。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類個體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該殺蟲劑未能誘發其產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來源是可遺傳變異,②③類個體的抗性基因一定來源于遺傳C.若連續使用該殺蟲劑,抗該殺蟲劑的基因頻率會越來越趨近1D.殺蟲劑直接選擇的對象是昆蟲的抗藥性或不抗藥性的表型解析:觀察題圖可知,②類個體是在施用殺蟲劑之前,已經發生基因突變產生抗性基因的個體,②③類個體的抗性基因可能來源于原種群中含抗性基因的個體,殺蟲劑只起選擇作用,①類個體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確;②③類個體的抗性基因也可能來源于基因突變,B錯誤;若連續使用該殺蟲劑,不含抗性基因的個體被淘汰,而含抗性基因的個體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故抗殺蟲劑的基因頻率會越來越趨近1,C正確;施用殺蟲劑后,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不具有抗藥性的個體被淘汰,故殺蟲劑直接選擇的對象是昆蟲的抗藥性或不抗藥性的表型,D正確。答案:B

[易錯點撥]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兩個注意點(1)環境因素的作用會提高突變的頻率,但任何情況下變異都是不定向的,所以環境不能起到定向誘導變異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對不定向的變異進行定向選擇。(2)在運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分析問題時,要注意“變異在前,選擇在后”的思路。

系統學習(二)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釋疑點)

基礎知識·全面掌握(一)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_____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單位。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_________,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3.基因頻率同種全部基因全部等位基因數4.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1)原因:基因突變。(2)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3)可遺傳變異的形成、特點和作用(4)變異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是由_________決定的。形成__________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________特點隨機的、__________作用只是提供生物進化的________,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______基因突變基因型不定向的原材料方向生存環境5.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原因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后代,種群中相應基因的頻率會__________;相反,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留下后代的機會少,種群中相應基因的頻率會_____結果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不斷提高下降種群的基因頻率(二)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1.物種的概念: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_____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離可育3.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種形成的一般過程(2)結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_____條件。必要(三)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1.實驗原理:一般情況下,一定濃度的抗生素會殺死細菌,但變異的細菌可能產生_______。在實驗室連續培養細菌時,如果向培養基中添加抗生素_______有可能存活下來。2.方法步驟耐藥性耐藥菌(1)用記號筆在培養皿的底部畫2條_________的直線,將培養皿分為4個區域,分別標記為①~④(2)取少量細菌的培養液,用無菌的_______

(或無菌棉簽)均勻地涂抹在培養基平板上(3)用無菌的鑷子先夾取1張___________的紙片放在①號區域的中央,再分別夾取1張___________放在②~④號區域的中央,蓋上皿蓋相互垂直涂布器不含抗生素抗生素紙片3.注意事項實驗結束后,應將耐藥菌、培養基、紙片等進行高溫滅菌處理,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4)將培養皿倒置于37℃的恒溫箱中培養__________(5)觀察培養基上細菌的生長狀況。若紙片附近出現了抑菌圈,測量和記錄每個實驗組中_____________,并取平均值(6)從___________的菌落上挑取細菌,接種到已滅菌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然后重復步驟(2)~(5)。如此重復幾代,記錄每一代培養物抑菌圈的直徑12~16h抑菌圈的直徑抑菌圈邊緣———————■鏈教材資料·發展科學思維■————————1.(必修2P112“知識鏈接”思考)染色體數目變異和結構的變異都能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嗎?為什么?提示:都能。染色體數目變異必然引起染色體上基因數目的變化,進而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也會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2.(必修2P117“思考·討論”發掘)通過地雀的形成過程,說明物種形成需要的環節。提示:(1)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2)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3)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出現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重難盲點·講練疏通———————微點釋解(一)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判斷——————1.物種形成的三大模式2.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不同項目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志生殖隔離出現基因頻率改變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出現生殖隔離,屬于不同物種,是質變基因頻率改變,屬于同一物種,是量變二者聯系①只有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產生了明顯差異,出現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②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典例1]

(2022·湖南高考)稻蝗屬的三個近緣物種①日本稻蝗、②中華稻蝗臺灣亞種和③小翅稻蝗中,①與②、①與③的分布區域有重疊,②與③的分布區域不重疊。為探究它們之間的生殖隔離機制,進行了種間交配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注:精子傳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蟲占確認交配雌蟲的百分比A.實驗結果表明近緣物種之間也可進行交配B.生殖隔離與物種的分布區域是否重疊無關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②和③之間可進行基因交流[解析]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結果可知,近緣物種之間也可進行交配,A正確。已知①與②、①與③的分布區域有重疊,②與③的分布區域不重疊,但從交配率和精子傳送率來看,說明生殖隔離與物種的分布區域是否重疊無關,B正確。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正確。②和③之間的分布區域不重疊,故存在地理隔離;兩者是稻蝗屬的近緣物種,表中②×③交配精子傳送率為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離,也不能進行基因交流,D錯誤。[答案]

D[規律方法]

判斷兩種生物是否為同一物種(1)“新物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與原物種之間已形成生殖隔離和物種必須是可育的。如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均不可稱為“物種”,因為它們均是“不育”的;而四倍體西瓜相對于二倍體西瓜則是“新物種”,因為它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生的子代(三倍體西瓜)不育,意味著二者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已成為新物種。(2)判斷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為可育后代,那么就是同一物種;若不能進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為不可育后代,就為不同物種。

[對點練習]1.(2023·重慶高考)果蠅有翅(H)對無翅(h)為顯性。在某實驗室繁育的果蠅種群中,部分無翅果蠅胚胎被轉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組),會發育成有翅果蠅,隨后被放回原種群。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A.W基因在不同物種中功能可能不同B.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C.種群中H、h基因頻率可能保持相對恒定D.轉入W基因的果蠅可能決定該種群朝有翅方向進化

解析:小鼠沒有翅膀,W基因在其體內不會控制翅膀的形成;W基因在果蠅體內可以控制翅膀的形成,說明W基因在不同物種中功能可能不同,A合理。H基因和W基因在果蠅體內都可控制翅膀的形成,推測兩者的基因序列可能高度相似,B合理。W基因不整合到基因組,在無遷入和遷出、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夠自由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不同個體生存和繁殖的機會均等、不發生突變和個體數量足夠龐大的種群中,H、h基因頻率可以保持相對恒定,C合理。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D不合理。答案:D

2.如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C.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則b和d是同一物種D.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則c和d是不同物種解析:圖示是物種形成的常見模式,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產生生殖隔離。a通過地理隔離形成兩個種群a1和a2,又分別演化出b、c、d三個種群,b、d雖然有地理隔離,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由于d是由a1演變而來,c是由a2演變而來,c與d之間可能存在生殖隔離,B正確;即使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留居群體的基因頻率相同,但由于b和d兩個種群之間有地理隔離,有可能存在生殖隔離,故二者可能屬于不同的物種,C錯誤;即使a1中的外遷群體與當時a2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同,只要c和d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它們仍是同一物種,D錯誤。答案:B

————微點釋解(二)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相關計算———(一)種群的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1.“定義法”求解基因頻率(1)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2.“公式法”求解基因頻率(以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A和a為例)A基因頻率=AA基因型頻率+1/2×Aa基因型頻率;a基因頻率=aa基因型頻率+1/2×Aa基因型頻率。即:PA=PAA+1/2PAa,Pa=Paa+1/2PAa3.利用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型頻率(1)前提條件:a.種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c.沒有遷入和遷出;d.沒有自然選擇;e.沒有突變。(二)利用基因頻率進行遺傳概率計算1.利用遺傳平衡定律計算人類遺傳病的患病概率的解題思路2.當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時其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相關的規律總結以色盲為例,相關基因用B、b表示:(1)男性中相關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關系應用:當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時,在雄性個體中,某一基因的頻率等于該基因型的頻率,求出了相關的基因型頻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頻率。(2)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頻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都約為7%)(3)色盲在男女性中發病率的關系[典例2]

某昆蟲成蟲體色深色對淺色為顯性,該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某地新遷入的種群中共2000個個體,其中AA個體占25%,Aa個體占70%,種群中個體隨機交配,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等。若沒有突變、遷入和遷出等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種群中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60%B.子一代種群的基因頻率和親代相同C.子一代中Aa的個體數量約為960個D.子一代中淺色成蟲所占比例為16%[解析]

AA占25%,Aa占70%,可求得aa占5%,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25%+70%×1/2=60%,A正確;在沒有突變、遷入和遷出,各種基因型個體存活率相等等條件下,基因頻率不會發生改變,B正確;種群個體隨機交配,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60%,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40%,Aa基因型頻率=2×60%×40%=48%,但下一代數量不一定還是2000個,故Aa的個體數量無法計算,C錯誤;子一代中的淺色成蟲基因型為aa,概率為40%×40%=16%,D正確。[答案]

C[對點練習]3.(2023·湖北高考)某二倍體動物種群有100個個體,其常染色體上某基因有A1、A2、A3三個等位基因。對這些個體的基因A1、A2、A3進行PCR擴增,凝膠電泳及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該種群中A3的基因頻率是(

)A.52% B.27%C.26% D.2%解析:該動物種群個體數為100,由題圖可知,其中有2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3A3,15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1A3,35個個體的基因型為A2A3,則A3的基因頻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題意。答案:B

4.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為7%。現有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妻子為該常染色體遺傳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那么,他們所生小孩同時患上述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

)A.1/88 B.1/22C.7/2200 D.3/800答案:A

5.果蠅是常用的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據資料顯示,果蠅約有104對基因,現有一果蠅種群,約有107個個體。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統稱為種群的________。(2)隨機從該種群中抽出100只果蠅,測得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則A基因的頻率為________,aa個體的基因型頻率為________。(3)已知果蠅紅眼與白眼為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位于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白眼受隱性基因(b)控制,隨機抽取雌雄果蠅各100只,其中測得雌果蠅中XBXB(紅眼)30只,XBXb(紅眼)60只,XbXb(白眼)10只,雄果蠅中XBY(紅眼)60只,XbY(白眼)40只,則B基因的頻率為________,XbXb個體在雌性中的基因型頻率為________。解析:(1)該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統稱為種群的基因庫。(2)根據定義可知,A基因的頻率=(2×AA個體數+Aa個體數)/(2×抽取個體總數)×100%=(2×35+60)/(2×100)×100%=65%,aa個體的基因型頻率=aa個體數/抽取個體總數×100%=(5/100)×100%=5%。(3)已知控制果蠅紅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定義可知,B基因的頻率=(2×該基因雌性純合子個體數+雌性雜合子個體數+雄性含該基因個體數)/(2×雌性個體數+雄性個體數)×100%=(2×30+60+60)/(2×100+100)×100%=60%,XbXb個體在雌性中的基因型頻率=(10/100)×100%=10%。答案:(1)基因庫(2)65%

5%

(3)60%

10%系統學習(三)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固基點)

主干知識·記準理清(一)協同進化1.概念:指_________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2.類型(1)不同物種之間:如①某種蘭花具有細長的花距→某種蛾類具有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獵豹的奔跑速度加快。(2)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不同物種3.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_____和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_____。4.結果:形成生物多樣性。(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三個層次:_____

(基因)多樣性;_____多樣性;_________多樣性。2.形成原因:__________。3.生物進化歷程中的關鍵事件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_________,增強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加快了進化速度;生態系統的第三極——消費者的出現,使生態系統有更復雜的結構;生物的登陸改變著陸地環境。4.研究進化的主要依據:化石。選擇影響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協同進化基因重組(三)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適應是_________的結果;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________________提供進化的原材料,_________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_____形成新的物種;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_________的過程;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2.中性突變學說:大量的基因突變是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的逐漸積累,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