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脊柱推拿編制說明》_第1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脊柱推拿編制說明》_第2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脊柱推拿編制說明》_第3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脊柱推拿編制說明》_第4頁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脊柱推拿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

編制說明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項目于2014年12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共同承擔。按照《國中醫藥法

監法標便函[2015]3號“關于印發2015年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標準制修訂項目工作

方案的通知”》要求,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成立了《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

專家指導組。經個人報名、脊柱推拿專家指導組協調后于2015年2月底成立了脊柱推拿項

目工作組。項目工作組按照統一要求,開展了文獻研究、兩輪專家問卷調查、專家論證會、

同行征求意見、臨床評價等工作,并在項目工作組多次系統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中醫“治

未病”標準制修訂編寫規則,完成了起草階段工作,形成了《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

柱推拿》的草案,包括脊柱推拿的術語和定義、指導原則、準備工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禁忌癥以及參考文獻和說明等部分。經專家指導組審核后,報中華中醫藥學會網上開展為期

一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再形成送審稿?,F就《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

柱推拿》編制情況作如下說明。

一、工作簡況

(一)任務來源,完成、協作單位

1任務來源

2014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國中醫藥法監法標便函[2014]31號“關于印發

2014年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中醫藥標準制修訂項目工作任務實施方案的通

知”》,立項開展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未病項目制修訂工作,其中技術操作及特色方法

調理項目37項,包括脊柱推拿項目,項目由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北京市中和亞

健康科學研究院共同承擔,項目負責人葛明。

本標準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并總體指導、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中華中醫藥學會

組織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標準專家指導組及脊柱推拿專家指導組負責技術指導和項目執行

督導。

2完成、協助單位

完成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

協作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

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北京東方醫院

(二)主要工作過程

2015年2月底在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標準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組建了脊柱推拿項目工

作組。隨即開展了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工作。

2015年4月工作組成員參加了在廣州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和治

未病標準項目工作培訓會。會議主要安排了標準化工作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2015年5月工作組在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標準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填寫了《中醫治

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項目任務書,報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

規與監督司簽字蓋章批準。

2015年6月,參加了在天津召開的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組第一

次會議,聽取了各個項目的工作進度,給出了指導意見,并對前期的工作方法進行了培訓。

2015年7月,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在北京召

開了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聯合申報項目單位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進行了任務分工,

并給出了各項目的制修訂方向。

2015.08,參加了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在北京舉辦了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執筆人培

訓會,會議對執筆人進行規范編寫進行了規范化的培訓。

2015年9月,工作組完成了文獻研究,初步形成了標準修訂方向與修訂稿。

2015年12月,在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標準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開展了脊柱推拿文

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AGREEⅡ工具)。

2016年4月召開第一次專家共識會議,本次會議就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

修訂方向為靶點展開討論,提出建議并達成共識。

2016年5月,完成了兩輪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形成了文獻研究總結、調查問卷分

析總結、標準修訂草稿。

2016年7月底,在呼和浩特參加了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組資料

審查會,匯報了當前工作情況,明確了之后工作任務。

2016年8月召開第二次專家共識會議,就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內容編寫

為靶點展開討論,提出建議并達成共識。

2016年9月,召開第三次專家共識會議,就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的一致

性檢驗方向及文稿內容為靶點展開討論,提出建議并達成共識。

2016年9月,項目工作組向35位同行業專家進行意見征求,收到24位專家的29個

意見,返回后按照“詢證”的原則,項目組對意見決定是否采納,并提出理由,形成修改后

的初稿。

2016年9-10月,編寫一致性檢驗稿并制作一致性檢驗表;與10家臨床醫療機構合作

進行了203例一致性評價,并與規范進行對比,撰寫了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

2016年10月,項目工作組認真討論了專家質量方法學評價和臨床一致性評價反饋的

意見,對評價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形成初稿。

(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1指南(規范)工作組成員:

組長:葛明孫濤

組員:朱嶸、陳守強、馬文杰、張鐵峰、懷銀平、尤元敏、王凌云、游熊

姓名性別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課題中的分工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

責葛明男主任醫師統籌協調,工作安排

附屬醫院

組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

孫濤男主任醫師統籌領導,組織專家

長學研究院

秘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各階段組織協調,組織專家,

馬文杰女主任

書學研究院召開會議

朱嶸男研究員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統籌領導,組織專家

副科長主治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

張鐵峰男統籌領導,組織專家

醫師附屬醫院

科長副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組織協調,組織專家,召開

陳守強男

組醫師附屬醫院會議

員文獻查閱,文稿修改,編寫

懷銀平女碩士研究生湖南中醫藥大學調查問卷并統計,組織進行

一致性檢驗等

文獻查閱,文稿修改,編寫

游熊男碩士研究生湖南中醫藥大學

調查問卷并統計,組織進行

一致性檢驗等

文獻查閱,文稿修改,編寫

尤元敏女碩士研究生山東中醫藥大學

調查問卷并統計等

文獻查閱,文稿修改,編寫

王凌云女碩士研究生山東中醫藥大學調查問卷并統計,編制說明

書寫等

2咨詢認證/同行評價專家:

專家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

何清湖男副校長/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

于天源男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

徐榮謙男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羅會斌男社長辦公室主任中醫藥出版社

馬波男副校長/教授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

孫德仁男教授山西河東中醫少兒推拿學校

楊濤男講師河南中醫藥大學

巴元明男主任湖北省中醫院

王曉梅女副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

肖偉男主任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樊新榮男副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

冮順奎男主任云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晏青男主任石家莊市中醫院

張歡男副教授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

何麗云女研究員

研究所

李煒弘男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

梅妍女主任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歐江琴女副主任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全亞萍女主任江蘇省泰州市中醫院

石隕女副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趙曉山男研究員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張明男主任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吳明霞女主任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

周京華男副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

周運峰男教授河南中醫學院

湯小虎男主任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屬醫院

3問卷調查專家:

姓名性別職稱/職務單位

巴元明男主任湖北省中醫院

曹東義男主任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樊建平男主任邯鄲明仁醫院

樊新榮男副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

冮順奎男主任云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郭海英女主任南京中醫藥大學

何華女主任河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

何麗云女研究員

究所

何渝煦女主任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賈躍進男主任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李鐵浪男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

李煒弘男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

林慧光男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

劉朝圣男副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

劉力男教授陜西中醫藥大學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

劉為民男副研究員

究所

劉文華男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陸小左女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

梅妍女主任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歐江琴女副主任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全亞萍女主任江蘇省泰州市中醫院

石隕女副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湯小虎女主任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唐利龍男副教授寧夏醫科大學

唐志書男教授陜西中醫藥大學

童錫剛男總經理上海萊香化妝品公司

王光安男副教授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王健平男副主任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靜怡女主任陜西省中醫醫院

王曉梅女副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

吳明霞女主任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

肖偉男主任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徐榮謙男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晏青男主任石家莊市中醫院

張歡男副教授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張明男主任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

張曉天男主任

中心

趙曉山男研究員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周京華男副主任北京積水潭醫院

周運峰男教授河南中醫學院

陳守強男副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孫德仁男主任山西省河東中醫少兒推拿學校

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

(一)標準編寫原則

本標準編制遵循“科學性、實用性、規范性”原則,按照“能夠為中醫行業內實際應用,

能被行業外廣泛接受和認可,并與國際指南接軌”的要求,采用本團隊研究形成的循證性中

醫臨床實踐指南編制技術方法開展脊柱推拿的研究。

1科學性

科學性是編制本標準的前提,也是保障標準質量的基礎。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

循科學性原則。

本項目組廣泛調查了國際形成循證標準證據的方法,提出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文獻研

究法”、“專家問卷調查法(Delphi法)”、“專家會議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證

了診療標準的科學性。

項目組制定了中醫循證標準研制的“文獻研究法”,包括“文獻檢索”、“文獻綜述”、

“文獻評價和證據等級的確定”3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文獻檢索”按國際通行要求方法進

行,要求查找古今中外與脊柱推拿相關的文獻;“文獻綜述”提出了保證標準研制質量的工

作要求;在“證據等級的確定”這一環節,“文獻評價和證據等級的確定”主要采用世界衛

生組織(WHO)等推薦的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Evaluation)系統,即推薦分級的評價、制定與評估的系統,其中推薦等

級分為強推薦與弱推薦兩級。強推薦的方案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小、個性化程度低的方案,

而弱推薦方案則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大、個性化程度高、患者價值觀差異大的方案。

專家問卷調查采用國際廣泛應用的Delphi法為基礎加以改良,結合中醫藥行業的具體

情況,提出了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調查專家遴選辦法、各輪問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數據處理

的統計分析方法,使之成為有效凝聚專家共識的方法。

“專家會議共識法”邀請了以中醫推拿學專家為主,相關中醫與中西醫結合學科專家、

標準研究方法學與中醫文獻學專家、管理學專家等組成的專家論證組召開專家論證會,就項

目工作組通過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形成的標準草稿,特別是其中存有爭議、有待討論、

商榷的內容,請專家們給出較客觀的和專業化的意見,形成本標準初稿。

2實用性

本標準研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脊柱推拿的術語和定義、指導原則、準備工作、操作

方法、注意事項、禁忌癥,并能夠規范各級各類醫院及保健機構提供脊椎推拿療法治未病技

術臨床操作,指導相關醫師及保健人員正確使用脊椎推拿療法防治疾病,使脊椎推拿應用更

加規范化、更具安全性,從而使之更好地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

在標準研制過程中,不僅查找了相關大量的中醫與中西醫結合臨床報道、國內外診療文

獻、學術著作與教材等,將相關論述經文獻綜述形成的參評因子組成調查問卷,調查了分布

于全國各地區以中醫推拿為主的專家,集中他們的意見,再經過專家論證和行業專家廣泛征

求意見,將形成的評價稿邀請10家臨床醫院做了203例臨床一致性評價,所有主要評價項

目的一致性均達到90%以上。使本標準從研制過程到結果保證了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3規范性

本標準在研制過程中,均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治未病標準制修訂技術操作與特色療法指導組的要求,主要參照《ZYYXH/T473-2015

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標準編制通則》、《中醫臨床診療標準制修訂技術要求

(試行)》以及已經頒布的各項相關標準、標準實施。所采用的技術方法,包括文獻檢索和

文獻評價方法、專家問卷調查方法、專家論證會方法、臨床一致性評價方法等,均按照國際

比較公認,以及本團隊長期研究形成、為《ZYYXH/T473-2015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

臨床診療標準編制通則》、《中醫臨床診療標準制修訂技術要求(試行)》所采納的方法進

行。保證了本標準的研制方法,包括技術方法及形成的標準規格體例、名詞術語、語言文字

等的規范性要求。

(二)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方法和論據

1規范的主要內容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共有11個組成部分:前言、引言、范圍、規范性

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指導原則、準備工作、常見亞健康狀態脊柱推拿的操作方法、注意

事項、禁忌癥。

2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方法

(1)文獻的收集和篩選

以脊柱推拿、脊柱推拿施術部位、脊柱推拿體位、脊柱推拿介質、耳鳴推拿、腰腿

痛推拿、失眠推拿、早泄推拿、便秘推拿作為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新平臺(CNKI)、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萬方全文數據庫等,檢索年限從建庫到2016年;選擇中醫

及中西醫結合臨床文獻作為評價對象,對于來自同一單位同一時間段的研究和報道以及署名

為同一作者的實質內容重復的研究和報道,則選擇其中一篇作為目標文獻。檢索結果合并查

重后初步得到文獻20368篇,經閱讀篩選后得到文獻253篇,提取RCT文獻52篇,最終

納入文獻22篇。

在基于文獻研究確定調查問卷,調查獲得最終結果后,以問卷結果確定的指導原則、準

備工作、常見亞健康狀態脊柱推拿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禁忌癥再進行一次檢索,以防止

漏檢,并獲得高質量的證據。

制定一套明確的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閱讀符合標準的文獻。納入文

獻以各類規范及治療性研究為主。主要選擇:已發布的指南、規范、標準及教材,最新隨機

對照研究、半隨機對照研究、名老中醫專家經驗—準備納入調查問卷者等。排除包括不足以

影響臨床的理論探討,設計不好及寫作較差的臨床報道,非名老中醫的、未取得廣泛共識的

自擬方的臨床報道。

(2)文獻的評價和分級

本規范的循證醫學推薦方案的證據等級主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推薦的

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系統,

即推薦分級的評價、制定與評估的系統,其中推薦等級分為強推薦與弱推薦兩級。強推薦的

方案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小、個性化程度低的方案,而弱推薦方案則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大、

個性化程度高、患者價值觀差異大的方案。本《規范》推薦方案僅將目前獲取到的最新證據

以附件形式列在操作規范后面,供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使用者參考。推薦方

案的證據質量分級和推薦等級如下:

證據質量分級(GRADE分級)

證據質量高:A

證據質量中:B

證據質量低:C

證據質量極低:D

證據質量分級(Delphi分級)

大樣本,隨機研究,結果清晰:I

小樣本,隨機研究,結果不確定:II

非隨機,同期對照研究和古今專家共識:III

非隨機,歷史對照和當代中醫專家共識:IV

病例報道,非對照研究和專家共識:V

推薦強度等級

支持使用某項干預措施的強推薦:1

支持使用某項干預措施的弱推薦:2

(3)文獻研究

采用臨床流行病學評價文獻質量的原則和方法,對文獻質量進行評估,選取質量較高、

技術先進、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臨床文獻資料作為循證證據的主要來源,撰寫文獻研究總

結。

(4)問卷調查

項目工作組在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2010版基礎上,根據文獻研究總結

研討后,采用Delphi法,撰寫專家調查問卷,向按標準遴選出的專家作兩輪問卷調查。專

家遴選的標準:對推拿擅長的臨床專家,包括部分中醫文獻研究學者在內,精通本學科的業

務,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級職稱和長期臨床工作經驗、有興趣和能夠堅持完成數輪專家

調查,遴選專家時同時考慮到專家分布的地域性。兩輪各回收問卷21份,共回收42份問

卷。

對專家答卷的統計分析,用Excel表格錄入數據,主要從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均數x、

等級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變異系數CV)進行評價,按照數理

統計結果分析匯總專家意見,由第一輪調查問卷形成第二輪調查問卷,再總結形成了中醫治

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草稿。

(5)專家論證會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草稿完成后,于2016年4月、8月及9月召開三

次專家論證會,會議就工作組提出的標準草稿和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對其中的技術內容進

行充分論證,對草稿提出了進一步修改的意見。工作組匯總專家論證意見修改完善,形成了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初稿并報送專家指導組。

(6)同行征求意見

項目工作組于2016年9月通過篩選與規范相關的單位,對脊柱推拿有研究的專家35

位,并進行意見征求,收到24位專家的29個意見,返回后項目組按照“詢證”的原則,

逐條討論了專家們的意見,提出了采納、不采納的意見及理由,以之為據,對初稿進行了修

改,形成了“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的評價稿。

(7)臨床一致性評價

項目工作組于2016年8-10月,編寫一致性檢驗稿并制作一致性檢驗表;在專家指導

組指導下,選取了不同地域10個醫療機構作為評價單位,開展符合本標準內容的病例203

進行一致性評價,并與規范進行對比,撰寫了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認真研討,修改、補充

有關材料,形成了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草案,報送中華中醫藥學會。

開展一致性檢驗的單位包括:義烏市中醫醫院針灸科、北京市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倒芾碜稍冇邢薰?、長沙市天心區桂花坪百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杭州太和堂

國醫館、臺州市中醫院、山西省大同市中醫養生保健學會、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婁

底骨傷醫院、中山市古鎮醫院。

3確定指南主要內容的依據

脊柱推拿修訂各階段的程序、技術方法及要求符《ZYYXH/T473-2015中華中醫藥學會

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修訂技術要求(試行)》的規

定。

所有的名詞術語要求規范,中醫藥學名詞術語符合相關中國國家標準(已有國際標準者

按國際標準),西醫學名詞術語符合相關國際標準或中國標準。其他科技術語、名詞及名稱

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委員會公布的名詞。

三、與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本項目工作組研究形成的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與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

性標準沒有沖突,并且在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已有的國際、國內標準,使文本內容符合規范,

言之有據。

四、重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本指南文獻研究完成后,制訂了專家調查問卷,采用兩輪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征求

專家意見,兩輪分別收回21份專家反饋的答卷。專家們基本認可問卷中的內容,對一些具

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根據專家修改意見,課題組再查找文獻,并結合相應領域專家意

見,對文稿進行了修改。形成的指南草稿經專家論證會論證,針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

修改,形成的修改稿再送專家指導組論證,經指導組審修形成初稿,再開展了臨床一致性評

價,根據專家們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研討,采納,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草案。現將專

家們的意見及處理經過和依據匯總如下:

1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

2016年5月底,項目工作組對推拿擅長的臨床專家,包括部分中醫文獻研究學者在內,

精通本學科的業務,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級職稱和長期臨床工作經驗、有興趣和能夠堅

持完成數輪專家調查,遴選專家時同時考慮到專家分布的地域性。兩輪各回收問卷21份,

共回收42份問卷。兩輪專家調查對指南修訂問卷內容基本認可,但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修

改意見:

1“脊柱推拿”的定義不明確。

2文本整體內容思路不清晰,比如“指導原則”的內容出現了適應癥等。

3“4準備工作”中大部分內容也是操作,應列入“5操作方法”。

4傳統脊柱推拿和現代常規脊柱推拿的區別在哪里,還有常見亞健康狀態的脊柱推

拿,三者若說不出區別,為何要分別列出?

5編制說明不完善,一些問題沒有說清楚,也未闡述文獻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

6前言中要介紹清楚治未病與亞健康的關系,與文中內容呼應。

7指導原則中的“施術原則”實質上是安全性原則,建議與安全性原則合并。

2專家論證會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草稿完成后,于2016年4月、8月及9月召開三

次專家論證會,會議會議上專家們積極發言,就工作組提出的標準草稿和相關問題進行了研

討,對其中的技術內容進行充分論證,專家們總體上對項目工作組提交的草稿給予了肯定,

認為草稿已比較成熟,可以作為此次指南修訂文本的基礎。對于草稿中的若干具體內容,專

家們通過討論基本上達成共識,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修改意見。(詳見附件三:中醫治未病

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專家共識會會議紀要)

3行業專家征求意見

項目工作組在進行文獻查閱、文獻總計、問卷調查后形成規范草案,并與2016年4-9

月進行了三次專家論證會,同時期9月又進行了行業專家征求意見,通過篩選與規范相關

的單位,對脊柱推拿有研究的專家35位,并進行意見征求,收到24位專家的29個意見,

返回后項目組按照“詢證”的原則,逐條討論了專家們的意見,提出了采納、不采納的意見

及理由,以之為據,對初稿進行了修改,形成了“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的

評價稿。

4臨床一致性評價

項目工作組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法監司文件的要求于2016年8-10月,編寫一致性

檢驗稿并制作一致性檢驗表;在專家指導組指導下,選取了不同地域10個醫療機構作為評

價單位,開展符合本標準內容的病例203進行一致性評價,項目工作組對病例調查表和一

致性測試報告做了認真的匯總統計,并與規范進行對比,撰寫了臨床一致性評價總結,認真

研討,修改、補充有關材料并撰寫了一致性評價總結。(見附件五: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

范脊柱推拿一致性評價總結)

五、作為推薦性指南的建議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是2010版標準的更新,應作為推薦性指南使用,

規范養生保健行業內的保健推拿(按摩)從業人員的工作開展,指導從業人員開展脊柱推拿

保健推拿服務工作。

六、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

本項目研究形成的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經審查批準發布后,需要采用多

種渠道宣傳、貫徹、實施。

1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組織行業內的推廣和貫徹實施工作。

2舉辦標準應用推廣培訓班、繼續教育學習班,培訓脊柱推拿專業人員,促進標準的

宣傳、推廣和應用。

3利用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這兩個

學術平臺,在其所開展的各種國內、國際學術活動中加以介紹。

4在學術雜志上發表標準及相關的學術論文,宣傳、推廣,并吸收進一步完善的意見。

5通過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在各養生保健機構進行推廣應用。

七、應用時的促進和阻礙因素

本標準通過各級審評后,將作為全國中醫行業標準發布實施。應用時,將會得到國家中

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的推薦,并通過舉辦的標準應用推廣培訓班、繼續教育學習班,

學術會議演講、學術期刊刊載等多種途徑促進其在全國的推廣應用。

由于中醫藥行業的特點,自古有各家學說,現代有多個學術流派,且醫院對治未病科室

的不重視,以及養生保健機構的不規范等多種因素可能對于本標準的廣泛推廣應用形成阻

礙。經過長時期對于中醫藥標準化認識的逐漸統一,脊柱推拿學術發展所形成的臨床趨同性

提高,以及標準的更新,標準質量的不斷提高,也就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應用。

八、廢止現行有關指南的建議

本規范是《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2010版的修訂版,反映了近年來脊

柱推拿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及專家共識,以比前版更為科學、規范、嚴格、實用的要求形成

了新版循證性脊柱推拿標準規范。自本指南經審查批準發布后,原《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

規范脊柱推拿》2010版自動廢止。

九、應當說明的其他事項

建議在本標準發布實施3~5年后,要依據臨床研究的進展和技術方法的進步,對本標

準進一步補充、修訂、更新。

附件一: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答卷總結分析......................................................................15

附件二:第二輪專家調查問卷答卷總結分析......................................................................28

附件三:專家共識會會議紀要..............................................................................................40

附件四: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43

附件五:最終納入系統評價RCT文獻資料提取表............................................................46

附件六:一致性檢驗結果匯總表..........................................................................................49

附件一: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答卷總結分析

中醫“治未病”標準化項目工作組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的設計,是依據循證醫學原則

和德爾菲法(Delphi)的要求,建立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并通過課題組認真討論,針對本

研究主題即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列出了脊柱推拿的常見范圍、特點、常用的

推拿手法,供各位專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或研究心得,對各項指標賦予分值,并用文字提

出補充修改意見和建議。

脊柱推拿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于2015年7月23日網上發出,共發給30位經遴選的專

家征求意見,至8月1日為止,共收到21位專家的答卷?,F將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

柱推拿(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21份答卷總結分析如下。

1專家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專家積極系數

1.1專家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

21名專家的基本信息統計分析情況見表1。

表1脊柱推拿第一輪問卷調查專家個人信息登記表

性別年齡(歲)

男女平均年齡(均值±標準差)30+~4040+~5050+~6060+~80

1294593

50.23±9.07

57.1%42.9%19.0%23.8%42.9%14.3%

學歷

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其他

9372

42.9%14.3%33.3%9.5%

職稱

教授副教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研究員副研究員其他

8311511

38.1%14.3%52.4%23.8%4.8%4.8%

專業工作年限平均

5~1515+~2020+~2525+~3030+~3535以上均值±標準差

432642

19.0%14.3%9.5%28.6%19.0%9.5%24.8±9.3

學會任職

一級學會理事二級學會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

52334

23.8%9.5%14.3%14.3%19.0%

導師29.5%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

繼承人419.0%

碩導838.1%

研究生導師

博導419.0%

備注:括號內為各項所占百分比。

1.2專家積極系數

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自2015年7月23日以郵件形式寄出30份問卷,至2015年6月

12日,共收到21位專家回信,專家調查問卷回收率為70%。

2專家調查問卷的分析

2.1專家調查問卷的組成和評價辦法

2.1.1專家調查問卷的組成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脊柱推拿第一輪專家調查問卷表主要分為7個部分:脊柱推

拿“治未病”范圍部分,脊柱推拿的特點部分、脊柱推拿的指導原則部分、脊柱推拿準備工

作部分、脊柱推拿常用方法部分、現代個性化脊柱推拿部分、脊柱推拿禁忌癥部分和脊柱推

拿可能發生的意外及處理措施部分。其中有幾部分又細分為數小部分。每一部分后都請專家

用具體文字列出補充修改意見和建議,并在問卷最后請專家列出關于脊柱推拿證據強度高的

文獻。

2.1.2評價辦法

專家調查問卷的各項指標的評價辦法統一采用:不列入、可列入和須列入,分別賦予0

分、1分和2分。

2.1.3統計分析方法

運用Excel表格錄入數據,采用Delphi法對專家調查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即使用專

家意見集中程度指標、專家意見協調指標對問卷中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專家意見集中程

度的觀察指標,采用均數(x)、等級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進行評價。均數、等

級和的分值越大,則提示該指標在相應部分中的地位越重要,專家的意見越集中;不重要百

分比越大則提示該指標在相應部分中的不必要性越大,重要性就越小,可作為指標刪除的依

據。專家意見協調程度的觀察指標,采用變異系數(CV)進行評價,變異系數的數值越小,

則提示專家對該指標重要性評價的一致性越高,專家協調程度就越高。

2.2專家調查問卷分析

共分為7部分。脊柱推拿“治未病”范圍部分,脊柱推拿的特點部分、脊柱推拿的指導

原則部分、脊柱推拿準備工作部分、脊柱推拿常用方法部分、現代個性化脊柱推拿部分、脊

柱推拿禁忌癥部分和脊柱推拿可能發生的意外及處理措施部分。

2.2.1脊柱推拿療法“治未病”范圍

脊柱推拿療法“治未病”部分共有12個指標,專家對于此部分的評價詳見表2。

表2脊柱推拿“治未病”范圍部分

指標XRSCV

心臟神經官能癥

1.050.29220.77

頸源性頭痛

1.710.05360.33

糖尿病

10.33210.84

膈肌痙攣

10.29210.77

遺精、陽痿

1.140.19240.64

神經衰弱

1.620.00340.31

肥胖

10.29210.77

產后乳汁不足

1.10.24230.70

功能性耳鳴等

1.240.14260.57

后天性假性近視

1.050.29220.77

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閉經

1.380.10290.48

亞健康狀態調理

1.860.00390.19

表2所示,脊柱推拿“治未病”范圍包含12個指標:其X依次為1.05、1.71、1、1、1.14、

1.62、1、1.1、1.24、1.05、1.38、1.86;R值依次為0.29、0.05、0.33、0.29、0.19、0.00、

0.29、0.24、0.14、0.29、0.10、0.00;S依次為22、36、21、21、24、34、21、23、26、

22、29、39。其CV值分別為0.77、0.33、0.84、0.77、0.64、0.31、0.77、0.70、

0.57、0.77、0.48、0.19。由統計數據分析可知,專家認為這12項指標在該部分中重要

性高,但心臟神經官能癥、肥胖、后天假性近視專家分歧較大。

2.2.2脊柱推拿的特點

脊柱推拿的特點共有4個指標,專家對于此部分的評價詳見表3。

表3脊柱推拿的特點

指標XRSCV

手法獨特,療效顯著

1.570.10330.43

適應癥廣泛

1.520.00320.34

以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

1.520.14320.49

吸收現代科學知識

1.480.10310.46

據表3所示,4個指標X依次為1.57、1.52、1.52、1.48;R依次為0.10、0.00、0.14、

0.10;S依次為33、32、32、31。由統計數據可知,專家認為這4個指標均比較重要。其

CV依次為0.43、0.34、0.49、0.46,可知該4個指標專家意見一致性較高,協調程度高;

2.2.3脊柱推拿的指導原則

2.2.3.1脊柱推拿的手法指導原則

脊柱推拿共有4個指標,專家對于此部分的評價詳見表4。

表4脊柱推拿的指導原則部分

指標XRSCV

先輕后重1.520.05320.39

先放松肌肉,再整脊,最后放松

肌肉1.570.05330.38

施術過程中持久有力,均勻柔和1.480.10310.46

實施整復手法時要求“穩、準、

巧、快1.570.10330.43

由表4可知,脊柱推拿指導原則部分包括4個指標。其X值介于1.48~1.57之間,R值

介于0.05~0.10之間,S值介于31~33,說明這4項指標在該部分中的地位較重要;其CV

值介于0.39~0.46之間,提示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較為一致。

2.2.3.2施術后受術者宜臥床休息時間

施術后受術者宜臥床休息時間部分共有4個指標,專家對于此部分的評價詳見表5。

表5施術后受術者宜臥床休息時間

指標XRSCV

2分鐘0.140.9033.35

5分鐘0.620.62131.40

10分鐘1.190.33250.78

15分鐘0.520.62111.43

30分鐘0.290.8162.25

據表5可知,其中10分鐘和15分鐘其X值介于0.14~1.19之間,S值介于3~25,R

值除10分鐘外都介于0.62~0.90,說明這兩項較為重要。各CV值均較大,大于0.78,提示

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低。

2.2.4準備工作

受術者準備工作分為兩部分,受術者體位選擇原則及常用體位見表6、表7。

表6受術者體位選擇原則

指標XRSCV

受術者無不適感

1.620.05340.36

施術者施術方便

1.330.05280.43

有利于手法操作

1.520.00320.34

減輕體力消耗

1.10.19230.64

據表6顯示,各指標均值、S均較高、CV值低,說明專家對此4項的意見協調程度較

高,認識較一致。

表7常見體位選擇

指標XRSCV

俯臥位

1.750.00350.25

仰臥位

1.10.29220.77

端坐位

1.350.10270.50

側臥位

1.30.10260.51

如表7所示,常見體位中俯臥位、端坐位、側臥位均值較高、分別為1.751.11.35、

1.3,CV值除仰臥位外分別為0.250.500.51,專家意見較一致。仰臥位CV值為0.77,

意見分歧較大。

表8脊柱推拿常用介質

指標XRSCV

麻油

1.050.33210.84

紅花油

1.40.00280.36

涼茶水

0.850.38170.96

滑石粉、痱子粉、爽身粉

1.250.19250.63

由表8可知,常用介質中麻油、紅花油、涼茶水、滑石粉的X分別為1.05、1.4、0.85、

1.25,CV值分別為0.84、0.36、0.96、0.63。提示專家對麻油、紅花油、涼茶水意見

分歧較大,對滑石粉等意見較為統一。

2.5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包括傳統脊柱推拿、現代常規脊柱推拿。傳統脊柱推拿中包括脊背推拿、頸部

推拿、脊背推油、踩背四項。分別列述如下。專家對于此部分的評價詳見表9-14。

表9脊背推拿

指標XRSCV

體位

受術者俯臥1.750.00350.25

施術者立于按摩床一側1.750.05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