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車梁簡介及技術規范_第1頁
吊車梁簡介及技術規范_第2頁
吊車梁簡介及技術規范_第3頁
吊車梁簡介及技術規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吊車梁簡介用于專門裝載廠房內部吊車的梁,就叫吊車梁,一般安裝在廠房上部。吊車梁是吊車的路基,吊車梁上有吊車軌道,吊車就通過軌道在吊車梁上來回行駛。梁的橫截面有的是箱式的、焊接而成形;也有簡易的,用型材焊接成型,一般為鋼筋混凝土或鋼結構。吊車梁和吊車桁架設計規范和要求1焊接吊車梁的翼緣板宜用一層鋼板,當采用兩層鋼板時,外層鋼板宜沿梁通長設置,并應在設計和施工中采取措施使上翼緣兩層鋼板緊密接觸。2支承夾鉗或剛性料耙硬鉤吊車以及類似吊車的結構,不宜采用吊車桁架和制動桁架。3焊接吊車桁架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桁架節點處,腹桿與弦桿之間的間隙A不宜小于50MM,節點板的兩側邊宜做成半徑R不小于60M\o"查看圖片"M的圓弧;節點板邊緣與腹桿軸線的夾角Θ不應小于30。(圖8.5.3-1);節點板與角鋼弦桿的連接焊縫,起落弧點應瑩少縮進5MM(圖8.5.3-LA);竹點板與H形截面弦桿的T形對接與角接組合焊縫應子焊透,圓弧處不得有起落弧缺陷,其中重級工作制吊車桁架的圓弧處應予打磨,使之與弦桿平緩過渡(圖8.5.3-1B)。(2)桿件的填板當用焊縫連接時,焊縫起落弧點應縮進至少5MM(圖8.5.3-1C),重級工作制吊車桁架桿件的填板應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o"查看圖片"(3)當桁架桿件為H形截面時,節點構造可采用圖8.5.3-2的形式。\o"查看圖片"4吊車梁翼緣板或腹板的焊接拼接應采用加引弧板和引出板的焊透對接焊縫,引弧板和引出板割去處應戶打磨平整。焊接吊車梁和焊接吊車桁架的工地移段拼接應采用焊接或高強度螺栓的摩擦型連接。5在焊接吊車梁或吊車衍架中,對7.1.1條中要求焊透的T形接頭對接與角接組合焊縫形式宜如圖8.5.5所示。6吊車梁橫向加勁肋的寬度不宜小于90MM。在支座處的橫向加勁肋應在腹板兩側成對設置,并片與梁上下翼緣刨平頂緊。中間橫向加勁肋的L端應與梁廠翼緣刨平頂緊,在重級工作制吊車梁中,中間橫向加勁肋亦就在腹板兩側成對布置。而中、輕級工作制吊梁則可單側沒置或兩側錯開沒置。在焊接吊車梁中。橫向加勁肋(含短加勁肋)不得與受拉翼緣相焊.但可與受壓翼緣焊接。端加勁肋可與梁上下翼緣相焊、中間橫向加勁肋的下端宜在距受拉下翼緣50-100MM處斷斷開,其與腹板的連接焊縫不宜在肋卜端起落弧。當吊車梁受拉翼緣(或吊車桁架下弦)與支撐相連時不宜采用焊接。7直接鋪設軌道的吊車衍架上弦.其構造要求應與連續吊車梁相同。8重級工作制吊車梁中,上翼緣與柱或制動銜架傳遞水平力的連接宜采用高強度螺栓的摩擦型連接,而卜翼緣與制動梁的連接,可采用高強度螺栓摩擦型連接或焊縫連接。吊車梁端部一與柱的連接構造應設法減少由于吊車梁彎曲變形而在連接處產生的附加應力。9當吊車桁架和重級工作制吊車梁跨度等于或大于12M,或輕、中級工作制吊車梁跨度等于或大于18M時,宜設置輔助桁架和下翼緣(下弦)水平支撐系統。當設置垂直支撐時,其位置不宜在吊乍梁或吊車衍架豎向撓度較大處。對吊車桁架,應采取構造措施,以防止其上弦因軌道偏心而扭轉。10重級工作制吊車梁的受拉翼緣板(或吊車拓架的受拉弦桿)邊緣,宜為軋制邊或自動氣割邊,當用手工割或剪切機切割時,應沿全長刨邊。11吊車梁的受拉翼緣(或吊車拓架的受拉弦桿)上不得焊接懸掛設備的零件,并不宜在該處打火或焊接夾具。12吊車鋼軌的接頭構造應保證車輪平穩通過。當采用焊接長軌且用壓板與吊車梁連接時,壓板與鋼軌間應留有一定空隙(約1MM)、以使鋼軌受溫度作用后有縱向伸縮的可能。[1]?編輯本段單吊車梁維修施工方案序號零件名稱大修理項目技術標準1吊鉤(1)拆卸檢查吊鉤、軸、橫吊車梁、滑輪、軸承并清洗潤滑(2)檢查危險斷面磨損狀況(3)吊鉤的試驗(4)板鉤檢修(1)吊鉤、橫吊車梁、滑輪軸、不準有裂紋,螺紋部分不應松脫,軸承完好,轉動滑輪,螺紋退刀槽處有刀痕或裂紋者應更換。(2)危險斷面磨損超過原高度的10%的應作更換。(3)大修后,吊鉤應做試驗檢查,以1.25倍的額定負荷懸吊10分鐘,鉤口彈性張開量不應超過鉤口尺寸的0.25%,卸載后不應有永久變形和裂紋;(4)板鉤鉚接后,板與板的間隙,不應大于0.3mm2鋼絲繩(1)斷絲檢查(2)徑向磨損量(3)變形檢查(4)鋼絲繩潤滑(1)1個捻距內斷絲數超過鋼絲總數10%的應按標準報廢(2)鋼絲徑向磨損超過原直徑40%的,整根鋼絲繩應報廢(3)鋼絲繩直徑縮細量至繩徑70%的扭結,繩芯處露,斷股者應報廢換新鋼絲繩(4)潤滑前先用鋼絲刷,煤油等清洗,用鋼絲繩麻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鈣基潤滑指(SYA1405-65)浸涂飽和為宜3滑輪組(1)拆洗檢修滑輪組,檢查裂紋(2)滑輪槽的檢修(3)軸孔的檢查(4)裝配(1)滑輪軸不得有裂紋,軸頸不得磨損原直徑30%,圓錐度不大于5%,超過此值即應更換(2)用樣板檢查滑輪槽形,徑向磨損不應超過壁厚的30%,否則應報廢。不得超過標準者可補修,大修后用樣板檢查,其底部與側向間隙均不應大于0.5mm,輪槽中心線與滑輪中心線的偏差不應大于0.2mm,繩槽中心對輪廓端面的偏差不應大于1mm(3)大修后,軸孔允許有不超過0.25CM2的缺陷,深度不應該超過4mm(4)裝配后,應能用手靈活轉動,側向擺動不得超過D/1000。D-滑輪的名義直徑4卷筒(1)卷筒繩槽(2)卷筒表面(3)卷筒軸(4)裝配與安裝(1)繩槽磨損超過2mm應重新車制,大修后繩槽應達到圖紙要求,但卷筒壁厚不應小于原厚度的81%(2)卷筒表面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