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必備學問基礎練進階訓練第一層學問點一秦的統一1.據《秦集史》統計,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時代的一個多世紀中,共有右丞相12人,左丞相9人,其中非秦國人占到丞相總數的60%以上。此材料可說明()A.商鞅變法非常徹底B.軍功爵制推行得力C.秦國重視招攬人才D.舊貴族勢力嚴峻減弱2.嬴政統一六國后,把古代傳聞中神和人最尊貴的三皇五帝的稱號合二為一,以“皇帝”作為自己的尊號。嬴政這一做法()A.重在限制丞相權力B.具有宣揚功業色調C.在尋求統治依據D.企圖保證皇位世襲3.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秦朝郡縣制:“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たh治,天下無不治?!边@說明秦朝郡縣制()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礎上B.特點是中心垂直管理地方C.強化了皇權專制制度D.是導致秦朝滅亡的根本緣由4.秦簡《語書》說,假如官員對其轄內吏民的犯法奸私行為和各種陋俗等不能剛好察覺而失職,將被撤職,稱之為“不勝任”。這從側面反映出秦朝()A.社會秩序比較穩定B.地方官員失職現象非常嚴峻C.已經確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員僅負責維護社會穩定學問點二、三秦朝的暴政、秦末農夫起義與秦的速亡5.“約2000萬人口的秦朝,可以調動40萬勞動力去修長城,70多萬人去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宮,50萬人征伐南方……這是西周天子難以辦到的事。”其干脆緣由在于秦朝與西周的()A.生產工具的差異B.政治制度的差異C.社會觀念的差異D.經濟形態的差異6.在分析劉邦與項羽輸贏的緣由時,劉邦的重要將領高起、王陵認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項羽“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漢歷史發展趨勢B.分封制平衡了中心與地方關系C.分封仍是當時重要的政治觀念D.穩固統治須依靠滿意部將利益關鍵實力綜合練進階訓練其次層1.秦朝在平定六國的基礎上,對周邊地區實施政治限制,不僅擴大了統一帝國的范圍,而且推動了()A.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B.“家國同構”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級管理局面的形成D.諸侯爭霸的形成2.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處稱“行在所”,服食之物稱“御”,所用車馬稱“乘輿”,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兒女也有特地的稱號。此稱謂()A.意在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B.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緣政治C.體現了皇權的神奇性色調D.變更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趨勢3.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至秦漢時期……一切貴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個家,此刻變作了國家。”據此推斷,秦漢“化家成國”主要得益于()A.實行宗法制B.尊奉儒家思想C.采納嚴刑酷法D.推行郡縣制4.我國幅員寬闊,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溝通從未間斷。這得益于()A.秦朝疆域寬闊B.秦朝統一貨幣C.秦朝統一文字D.秦朝統一度量衡5.成語“揭竿而起”出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夫起義,這次起義是()A.劉邦、項羽起義B.“國人暴動”C.三家分晉D.陳勝、吳廣起義6.秦實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統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記·秦始皇本紀》對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語。秦始皇陵等處出土的秦權銘文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法度量則不壹(一樣)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記載:“縣及工室聽官為正(校準)衡石……毋過歲壹?!薄昂馐徽?,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薄幾浴端⒌厍啬怪窈啞返炔牧隙販缌鶉傲蠟橐弧保泿诺幕靵y狀態,給國家統一向各地征收賦稅及各地區之間的商品經濟溝通都造成極大的不便,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統一政權的鞏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終統一了全國貨幣。秦兼天下統一幣制后,貨幣分為二等,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圓形方孔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秦朝在統一幣制的過程中不僅對貨幣的形、質、量有明確規定,而且嚴禁私人鑄錢。它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幣制,意義至為重大。盡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統一貨幣之功,則是應當充分確定的?!幾詮堈\《秦漢幣制改革略論》(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詳細措施。(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秦朝幣制改革的緣由,分析秦朝幣制改革的意義。學科素養升級練進階訓練第三層1.(素養——家國情懷)錢穆在《中國歷史探討法》中說:“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到今日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此項政治制度實貢獻過其甚大之績效。”“甚大之績效”指郡縣制()A.導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B.形成中心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D.標記中心集權制度最終形成2.(素養——史料驗證)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縣令或縣長?!幾苑畼渲尽秶穼W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接連滅了六國,并采納以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幾皂f政通《中國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限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探討》(1)依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備的歷史條件。(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必備學問基礎練1.答案:C解析:A項“徹底”說法太過確定,不符合題意,錯誤;軍功爵制是指論功行賞,題目中并未涉及,故B項錯誤;題目中“非秦國人占到丞相總數的60%以上”體現了秦不拘一格降人才,故C項正確;題目中并未牽涉舊貴族和新興貴族勢力的變更.故D項錯誤。2.答案:B解析:以“皇帝”作為尊號不是出于限制丞相權力的目的,故A項錯誤;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合“皇”和“帝”二字為“皇帝”并作為自己的尊號,故B項正確;封建社會統治者尋求的統治依據為“君權神授”,非“皇帝”這一尊號,故C項錯誤;保證皇位世襲的,非“皇帝”這一尊號,故D項錯誤。3.答案:B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統治的制度,與材料中“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的中心集權制度無關,故A項錯誤;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干脆有效的限制,與材料中“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相符,故B項正確;皇權專制指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都由皇帝總攬,與材料中郡縣制強調中心和地方的關系不符,故C項錯誤;秦朝滅亡的根本緣由是暴政,故D項錯誤。4.答案:C解析:材料呈現的是秦簡《語書》中對于官員職責的表述,未體現社會秩序是否穩定,故A項錯誤;秦簡《語書》中的一項懲罰規定,只能說明當時存在這種失職現象,但是僅憑一則材料無法確定失職現象非常嚴峻,故B項錯誤;本題材料強調的是當時官員因“不勝任”的失職行為被撤職,依據所學學問,秦朝實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皇帝干脆任免,中心對地方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這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記,故C項正確;地方官員負責地方治理,須要負責地方經濟、治安、行政等各個方面,而不是僅負責維護社會穩定,故D項錯誤。5.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供應的信息與“干脆緣由”分析,生產工具的差異是緣由,但不是干脆緣由,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實現權力集中,能調動大批人力物力興建大型工程,而西周分封制下,無法調動大批人力物力興建大型工程,故B項正確;社會觀念的差異與能否調動大批人力物力興建大型工程無關,故C項錯誤;經濟形態的差異不是干脆緣由,故D項錯誤。6.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劉邦注意安撫降者而項羽不注意嘉獎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漢歷史發展趨勢,故A項解除;材料無法體現分封制平衡了中心與地方關系,故B項解除;據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當時重要的政治觀念,故C項正確;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劉邦注意安撫降者而項羽不注意嘉獎有功者,并不能說明穩固統治須依靠滿意部將利益,故D項解除。關鍵實力綜合練1.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故A項正確;“家國同構”的形成應當是在商周時期,故B項錯誤;秦朝實行郡縣兩級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故C項錯誤;秦朝實行的是郡縣制,沒有分封諸侯,故D項錯誤。2.答案:A解析:材料中與皇帝相關的人、事、物都有特地的稱呼,體現了皇權至高無上,故A項正確;郡縣制建立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貴族政治,故B項錯誤;“君權神授”體現皇權神奇性,故C項錯誤;皇帝制度形成后被以后王朝長期沿用,故D項錯誤。3.答案:D解析:宗法制的興起與題干“秦漢”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一切貴族家庭都倒下了”,體現的是血緣政治的結束,與尊奉儒家思想無關,故B項錯誤;貴族家庭的倒下,不是嚴刑酷法導致,而是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C項錯誤;郡縣制的推行,取代原來的分封制,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政治,故D項正確。4.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權國家。為保證政令暢通和促進各地區文化的溝通,秦始皇規定小篆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天下。后來又流傳一種新的字體——“隸書”。因此,我國形成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得益于秦朝統一文字。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5.答案:D解析:A項劉邦、項羽起義發生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夫起義;B項“國人暴動”發生在西周,與題意不符;C項三家分晉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與題意不符;D項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抗拒秦朝的殘暴統治,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夫大起義爆發了,與題意相符。6.答案:(1)措施:秦明法度,統一度量衡;在中心,丞相負責度量衡的統一;縣和基層官員負責校正度量衡;規定了誤差和懲處標準。(2)緣由: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行幣制,貨幣混亂;秦朝完成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和賦稅征收的須要;鞏固政權的須要。意義:便利了各地區之間商品交換,促進商品經濟發展;便利了經濟管理和賦稅征收;親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解析:第(1)問,材料一中“一法度衡石丈尺”“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說明政令統一,丞相督導,地方官員協作。第(2)問,第一小問“緣由”,依據材料“貨幣的混亂狀態,給國家統一向各地征收賦稅及各地區之間的商品經濟溝通都造成極大的不便,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統一政權的鞏固”可得出,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行幣制,貨幣混亂;經濟發展和賦稅征收的須要及鞏固政權的須要。其次小問“意義”,依據材料“給國家統一向各地征收賦稅及各地區之間的商品經濟溝通都造成極大的不便,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統一政權的鞏固”并聯系所學可知,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便利了地區之間的商品交換,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和賦稅征收等。學科素養升級練1.答案:C解析:材料未論及官僚政治與貴族政治的問題,故A項錯誤;材料也未涉及垂直管理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到今日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體現了其在國家長期穩定統一方面的重要作用,故C項正確;依據材料“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結合所學,秦代才是中心集權制度確立的標記,故D項錯誤。2.答案:(1)首創皇帝制度,在中心實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2)國家統一;百家爭鳴供應了各種治國學說。(3)對秦朝:鞏固了統一,加強了中心集權。對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解析:第(1)問,據材料及所學學問可知,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心集權制度,包括皇帝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借用汽車合同樣本
- 精裝修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方案資料
- 中學“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 信封供貨合同標準文本
- 主題班會教案:積極心態-健康成長主題班會教案
- 會計崗位聘用合同樣本
- 代運營協議合同樣本
- 臨時聘用安保合同樣本
- 保證中標居間協議合同樣本
- 借電纜合同樣本
- 對5S管理成果的記錄和展示
- 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簡介
- JGT541-2017 建筑隔震柔性管道
- 小學校本課程-三省吾身教學課件設計
- 《滄浪之水》閱讀分享
-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臺帳(參考模板)
- 中老年人群中醫體質調查研究
- 風力發電風機拆除方案
- GA 1814.4-2023鐵路系統反恐怖防范要求第4部分:重點場所
- DB15T 3062.1-2023 內蒙古耕地質量等級劃分技術規范 第1部分:河套灌區
- 山東省勝利油田中心醫院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真題202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