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網絡文學獲得迅猛發展。如今,全國網絡注冊作者多達1900萬人,網絡文學作品庫存總量超過2500萬部,網絡文學用戶約為4.67億人。網絡文學還以強勁之勢,向出版、影視、動漫、游戲、音頻、舞臺劇等領域輻射。和網絡文學創作的繁榮相比,網絡文學批評和研究則顯得滯后甚至缺席,沒能充分而有效地發揮文學批評指導創作、引領風尚的效力。當下的網絡文學批評和研究與網絡存在一定的脫節,往往不能迅速抵達網絡現場,不能在網絡上及時發聲?,F有的網絡文學批評與研究成果,從論文到著作到項目,多在線下以紙質的形式出現,而網絡文學作品的發布是在線上,這之間存在嚴重錯位。對海量作者和浩瀚文本缺少應有的閱讀量,對網絡作家、作品缺乏跟蹤式關注,網絡文學批評與創作明顯疏離。網絡文學存在的弊端呼喚網絡文學批評的指引。盡管網絡文學創作也在自我提升和完善,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文學創作的現實感、責任感不斷增強,但是網絡文學依然存在低俗化、游戲化、快餐化、模式化的問題。這就需要網絡文學批評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從而凈化網絡文學空間,建立良好的網絡文學生態。網絡文學批評的滯后,固然有客觀難處,諸如網絡文學門檻下移,導致前期篩選缺失,遂使海量作品涌入網絡,文學批評一時難以應對,閱讀成最大的難題;但也有主觀成因。從歷史看,輕視通俗文學由來已久。小說自古被認為是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明清,小說不斷發展壯大,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地位。晚清將小說從“下里巴人”提到民族振興的高度。“五四”文學革命時期提出白話小說是中國文學正宗的命題,但也是有雅俗之分的,即把小說分為雅文學和俗文學、純文學和雜文學、嚴肅文學和娛樂文學等,這兩者的地位不是平等的。直到后來范伯群等學者通過扎實的研究,為現代通俗文學正名,不斷完善了現代文學的科學體系,積極倡導雅俗兩種文學“比翼齊飛”。盡管如此,傳統思維還是根深蒂固的。不少純文學作家、批評家依然瞧不起通俗文學。網絡文學自然屬于通俗文學范疇,而且魚目混珠,于是不少人對網絡文學有一種潛在的輕視和偏見,甚至不屑一顧。比如,對“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這個問題還有爭議;紙質文學的創作者被稱為作家,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則被稱為“寫手”;有的批評家不承認網絡文學是“創作”和“文學”,他們認為網絡文學只能稱為“網文”。他們對網絡文學不屑于評論和研究,也不進入網絡文學現場。這種思想的輕視,必然會帶來對網絡文學批評的忽視。面對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作品,評論家、研究者確實存在著“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網絡文學作為通俗文學、商業文學,有不同于傳統紙質文學的作者、作品和讀者群,也有著和傳統文學不一樣的生產、流通、消費、接受、傳播等機制。這個機制是傳統文學批評家不太熟悉的。在這個機制中,批評家一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手足無措。網絡文學就是汪洋大海,批評家的批評猶如大海撈針;網絡文學也如無垠的沙漠,批評家的批評就是披沙揀金。于是,他們對網絡文學批評拒而遠之,畏而避之。應該說,龐大的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對于批評者而言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它檢驗著批評者的耐力、毅力和恒心。因為沒有閱讀,何談批評,何談引導,何談引領風尚?有人形象地說,網絡文學猶如房間里的大象,你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正視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面對網絡文學,批評何為?批評家何為?這是擺在每一個批評者面前的嚴峻課題。只有直面網絡文學,重視網絡文學批評,不回避、不退縮,迎難而上,才是應有的正確態度。同時,探索解決網絡文學批評滯后、發聲微弱的對策,更顯得意義重大。不論是和網絡文學龐大的作者群、讀者群、產量和類型的多樣性相比,還是和紙質文學批評隊伍相比,網絡文學批評隊伍都顯得嚴重不足、勢單力薄。網絡文學批評隊伍,從批評主體身份劃分,可以大致分為四支隊伍。一是網民在線批評隊伍,雖然人數最多,但他們的“段評”過于主觀隨意和自由率性,也有信口開河、褒貶失當、嘩眾取寵等弊端。二是媒體批評隊伍,這是一支重要的批評力量。他們依托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平臺,對網絡文學創作、評論活動進行跟蹤報道,也及時展開評論,新聞性、時效性是他們的優勢和職業本能,但媒體批評者的興奮點多在“新聞”上,深度剖析、學理式研究比較稀缺,況且他們也并非只專注于網絡文學批評。三是文藝界批評隊伍,主要包括供職于各級文聯、作家協會、研究中心、網絡文學中心等機構的專職研究人員。這是一支生力軍,他們有良好的文學修養、豐富的文學閱讀體驗和敏銳的文學眼光,然而他們對網絡批評不一定全身心投入。四是學院派批評隊伍,主要由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教學、研究人員組成,應該是網絡文學研究的主力軍,但他們大多重視“經營”紙質文學研究的“一畝三分地”,真正涉足網絡文學研究的人少之又少。上述四支隊伍看似龐大,但真正投身網絡文學批評并持續研究的人數還非常有限。正如有論者所說,時下能持續在網絡文學領域前沿發聲的批評家累計不過二三十人,“以至于在各種網絡文學研討會上見到的總是老面孔”。網絡文學批評需要依靠機制保障和政策引導,依靠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批評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批評家投身其中。比如,要完善網絡文學批評人員的學習、培訓、獎勵、激勵機制,健全網絡文學評論成果的認定機制等。網絡文學猶如汪洋大海,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洶涌澎湃,才能搏擊沖浪。網絡文學批評自然離不開網絡,要用網絡的形式展開網絡批評。因此,需要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走進網絡文學現場,積極在線上展開批評,充分利用手機、微博、微信、貼吧、網站等陣地發聲,也可以在文學網站、學術網站等開辦專門的批評欄目,多方面、全方位加大線上批評的力度。(摘編自王衛平、付秋思《關于網絡文學批評的思考:如何走出“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困境》)材料二當下時代,文學在新媒體的作用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文學與藝術的固有邊界得到拓展或重塑,其表現為創作形態日漸豐富、文學觀念日漸敞開、藝術手法日漸新異、藝術門類日漸融合。21世紀以來,網絡文學、動漫游戲、短視頻、AI寫作、“劇本殺”等新的文藝類型正展現出新的可能性。不管我們是歡迎還是排斥,文學藝術的格局已然發生深刻變化。譬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的作品,在文字中往往穿插著視頻、音頻、動態圖畫等藝術門類,這種多媒體作品努力營造出逼真感,調動起人類身體感官的全面參與,較之印刷時代的單一文字表述,更為立體和豐盈。顯然,這種雜糅和互融互通的作品無法簡單歸類到既有的藝術門類中,意味著文學藝術已經溢出了原有的邊界和限定,處在新形態和新范式之中。面對這些轉變和挑戰,文學批評界往往陷入選擇性盲視或尷尬的失語中,缺乏理論的創新與建構能力。守舊和抱殘的批評家甚至看不懂新媒體文學,更談不上深入的理解和闡述,導致文學創作現場與批評實踐的“雙翼”不能協調一致,無法與時代保持同頻共振。廣大文學工作者應增強自我突破和革新的勇氣,不能簡單粗暴地將新媒體文學與傳統文學置入粗制濫造與精心布局、商業消遣與精英品位、感官刺激與深邃雅正的二元對立關系中。事實上,新媒體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文學工作者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穿行其間,以虛心學習的態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闡釋。(摘編自烏蘭其木格《文學的新格局呼喚觀念的新突破》)(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網絡文學研究者缺少應有的閱讀量、網絡文學批評與研究成果線下化是其批評與創作明顯疏離的表現。B.一些作家、文學批評家對通俗文學的輕視和偏見,是網絡文學批評滯后的主觀成因。C.網絡文學的批評隊伍雖人數眾多、身份多元,但卻沒有真正專業的持續研究網絡文學的群體。D.文學在新媒體的作用下發生巨大轉變,文學批評界面對新媒體文學卻未積極應對和作出改變。(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論證脈絡清晰,從網絡文學創作與批評脫節的現狀論起,進而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解決對策。B.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文學批評家的抱殘守舊是網絡文學創作與批評不能協調發展的重要原因。C.數量龐大的網絡文學固然考驗批評者的耐心,但正視網絡文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加閱讀量。D.新媒體文學作品質量良莠不齊,涉及藝術門類多樣,導致許多文學批評家看不懂新媒體文學。(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AI續寫蒲松齡的《狼》,關注量高達幾十萬,引發網友熱議。B.人民網評價熱門電視劇《星漢燦爛》脫離“網文魔改”怪圈。C.某知名大學文學院開設“網絡文學與影視文學”課程。D.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設置“網絡小說”專評欄目。(4)網絡文學批評與研究怎樣才能實現與網絡文學的協同發展?請結合材料簡要作答。(5)《中國網絡文學批評理論建構》一文中指出“中國網絡文學的批評理論建構正在路上,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因為變化了的‘現實’和海量文本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你怎么看待這一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蜘蛛陳然我發現城市是由高度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組成的密林。它們筆直陡峭,像刀刃一樣隨時準備對我進行襲擊。來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這種襲擊。包工頭把我們帶到了七樓,說,今天,你們就從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層,你們的任務就完成了。我很高興,等包工頭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陽臺。我還從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個城市,以前總是在它腳下看。忽然我覺得有種尖銳的東西向我刺來,緊接著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時抓住了陽臺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額角,并不覺得哪里不舒服,但睜開眼再往下看,暈眩又出現了。它像是一只大鳥,在空中張開翅膀,只等我靠近過來,便會猛地飛出啄我的眼。以前在鄉下,樓房最多不過三層,它襲擊不了我。我甚至三樓都沒有上過。而現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隨時可以狠狠啄我。一見它,我就惡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腦袋往墻上猛撞。我幾乎絕望了。試想,一個對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奮斗呢?但我向別人隱瞞了實情。我努力不去看樓下,這使我的姿勢有些僵硬,當僵硬的姿勢快要被某種必要的動作折斷的時候,為了解救自己的身體,我只好故意從梯架摔到了陽臺上。這不要緊。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種病,那我就做一個帶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說,難道我不會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對,我就是要制服它。所以,當包工頭問誰愿意去粉刷外墻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這件事,其他就不在話下了。剛來省城時,我還納悶,心想幾十層高的樓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裝上去的,外墻是怎么粉刷的?后來我看到幾個人在為一幢大樓洗玻璃,看到他們腰間系著粗壯的繩子,整個人懸在半空中,我緊張得呼吸不出來,心想要是繩子突然斷了怎么辦?如果要上廁所怎么辦?包工頭問我,你真的行嗎?包工頭的眼睛總是那么厲害,好像知道我隱藏了什么。但我還是堅決地點了點頭說,行。從鄉下出來時,我已經下了決心,一定要賺很多錢,將來不說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個縣城里的人?,F在做城里人不難,我已經在為做一個城里人暗暗準備了,比如早上我不買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我的身上綁著很多繩子,被放在屋頂的牽引機緩緩放了下去,從屋頂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過來,我完全被裹挾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閉著眼,奮力從那黑暗中掙脫出來,大口地嘔吐著。包工頭在上面喊,沒事吧?我扶著墻,擺了擺手,朝上面大聲喊道,沒事!返回樓頂或地面時,我趕緊去洗澡。我的褲子已經濕了好幾次。但我還是咬著牙對自己說,沒事。有一次,還真有只鳥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鳥。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著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騰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在口袋里,它才不會迷路。在高空看城市,覺得城市是漂浮的。風一吹來,整個城市都在晃動。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臉揚起來,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聽到樓下有個小女孩在說,爸爸你看,上面那個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為女兒的比喻能力而高興,說,對,他就是一只蜘蛛。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樓的十五層的地方,天色將晚,我正準備收工,忽然發現牽引機沒了動靜,緊接著樓下一片寂靜。酒店里的燈光沒有了,商場里的音響也沒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駛到了沒有水的地方。沒有了燈光和音響的映襯,城市的一切顯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來。可我的聲音沒有人聽到。這時,那只已經被我打敗的鳥重新從什么地方撲了出來,它重新把我裹挾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第二天,我終于被人記起。包工頭在下面氣急敗壞地喊我的名字:你還活著嗎?我被緩緩放下來了。盤根錯節的繩子像一張網,結結實實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繩子砍斷。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沒有反應。過了好半天,我才動了一下,又動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樣慢慢爬了出來。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樣在大街上爬著。(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的“我”為了實現理想隱瞞自身狀況高空作業,不斷迫使自己挑戰極限,最終不幸成為了理想的奴隸。B.小說運用大量心理獨白揭示“我”隱秘的內心想法,使讀者能夠更直接地理解“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C.小說描寫“我”高空作業時“身上綁著很多繩子”,形象地描繪出“我”飽受非人的束縛與壓迫,也為下文蜘蛛的出現埋下伏筆。D.“我”是來自鄉下的底層打工者,理想是成為城里人,最終卻異化為蜘蛛,這個故事凸顯出打工者在城市打拼的艱辛,以及城市艱難的生存環境。(2)關于文中的“異化”情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因為意外在高樓滯留一夜后成為蜘蛛,突出了城市里人與人之間的漠不關心。B.“我”為了多賺錢不惜選擇難以勝任的工作,這也預示著后來“我”會在工作中“異化”。C.小女孩的爸爸告訴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為“我”早就處于一種“異化”的生存狀態。D.“我”最終變成蜘蛛,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表明了“我”的心酸與悲慘。(3)本文的卡夫卡式結局富有隱喻效果,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4)有人評價本文“以意象為鏡面,來映照人的內心世界”,請通過“鳥”這個意象加以賞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絕聲,遂以存楚。不甘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義行道,毋論難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后能成之?!对姟吩唬骸氨似渲?,碩大且篤?!狈橇己V修激之君子,其誰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殺身以作其忠,尾生殺身以作其信,伯夷、叔齊殺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豈不愛其身哉?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因此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夫士之所恥者,天下舉忠而士不與焉,舉信而士不與焉,舉廉而士不與焉;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則非好死而惡生也,非惡富貴而樂貧賤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貴及己,士不辭也。孔子曰:“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不可求,從吾所好?!贝笫ブ僖?。《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毖圆皇Ъ阂?。能不失己,然后可與濟難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眾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足以全其節也?!保ü澾x自《說苑?立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B.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C.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D.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非士之恥也”與“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中的“恥”字含義相同。B.“舉信而士不與焉”與“信可樂也”(《蘭亭集序》)中的“信”字含義不同。C.“大圣之操也”與“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中的“操”字含義不同。D.“我心匪石”與“所守或匪親”(《蜀道難》)中的“匪”字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路認為,一個人只有甘于辛勤勞苦,安于貧窮困乏,看輕死亡,才能實行仁義,申包胥、曾子、比干等就是這樣的人。B.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用犧牲生命來表明自身的廉潔,他們不是不愛惜生命,而是認為正義不樹立,名聲不顯著,是士人的恥辱。C.古代士人修身厲行、厭惡富貴、樂于貧賤,甘愿為正義赴死,他們追求的是傳名于后世,與日月同輝,其氣節操守令人欽佩。D.曾子堅持不接受魯國國君的賞賜,認為接受賞賜,自己便會因此懼怕國君,孔子聽聞這件事后,稱贊曾子能保全氣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②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5)曾子、伯夷、叔齊等人皆能“不失己”,故能“全其節”。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不失己”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請簡要例舉。(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解連環?孤雁張炎①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②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③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注】①張炎:早年為貴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父死家散,浪跡天涯。②因循:沿用舊習不改,此處指孤雁因為離群而耽擱。③謾:同“漫”,徒然。長門: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棄置幽居的冷宮。(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起句境界暗淡、空闊、寂寥,把雁置于空曠中,反襯雁之“孤”“小”,且為全詞定下了低沉的基調。B.從“自顧影”到“相思一點”,描繪出孤雁自憐、遲疑的神態和離群失伴、無法成字的境況。C.借“殘氈擁雪”“錦箏彈怨”兩個典故中被幽囚的蘇武和被廢黜的陳皇后表達對雁群的怨恨。D.全詞注重描寫孤雁內心情感的變化,由“悵”到“怨”,由“怨”到“呼”,再到“怕”,于自然流轉之中包含著起伏跌宕。(2)“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古詩詞中常常運用這種手法來表現世事變幻,時代興衰。請結合本詞簡要賞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賦》中蘇軾飲酒樂極,扣舷而歌,其中“,”兩句借“美人”意象喻理想之遙不可及。(2)朱自清稱贊荷塘月色“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歸有光的書齋“項脊軒”在明月之夜,“,”亦是“光與影”的和諧共奏。(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意義豐富。古往今來很多詩人都推崇菊花,他們種菊花,佩戴菊花,用詩歌吟詠菊花,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中國藝術史上,有不少關于畫家與美食的佳話。古代的蘇軾,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都與美食有著①_____。元代畫家倪瓚與美食的關系尤為特殊。倪瓚是“元四家”之首,字云林,他撰寫過一部《云林堂飲食制度集》。書中收錄了大約50種菜肴和面點的制作方法,其中一道佳肴做法獨特,以倪瓚的字命名,被稱為“云林鵝”。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對倪瓚的美食極為推崇,云林鵝這道菜因而②_____。至今有600多年歷史的云林鵝已經成為蘇州經典名菜。近代畫家張大千既是公認的國畫大家,也是有名的美食家。在藝術創作方面,張大千采眾家之長。他喜歡臨摹前人經典,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優點。這跟他在美食方面的廣泛探索③_____。張大千云游四海,采納眾菜系之長,創造了“大千菜”,據說每一道菜均色香味俱佳。張大千有不少與飲食有關的作品,他的《菜根香》一畫中,所呈現的對象就是普通百姓日常飯桌上的蔬菜,在畫里,清脆的白菜和鮮嫩的菜根,被藝術家賦予了一種特殊的精神品格。美食之境與藝術之境是相通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境界,常不離百姓日用。畫家不僅在美食體驗中獲取靈感,還常在美食體驗中成就他們的藝術創作。畫家對食物的體驗,對生活的洞察,也是他們對味覺的敏感,這些與味覺有關的作品構成了中國畫中一個獨特的品類,其中的經典作品,營造了中華民族繪畫藝術的獨特審美維度。(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長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菌草,有人將其稱為“幸福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菌草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中國草”。①_____?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可用作食用菌、藥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藥用菌的培養基,栽培出優質食藥用菌。經過多年選育、創新,其功能也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拓展到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領域。②_____。它根系發達、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廣,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強、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達7米,富含內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鹽堿地快速生長,③_____,總之,作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菌草技術已成為一項保護生態、帶動增收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我們期待,菌草能成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態治理上發揮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態安全屏障,成為造福子孫后代的“生態草”。(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橫線處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他身材高大,頭發烏黑,說一口漂亮的北京話。也許因為這點,姑娘們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話”。B.我也還想打聽些關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C.這響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結束了一切事情:結束了預想中的婚事,結束了別里科夫的人間生活。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他們難得的佳肴。(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断角贈r》記載,琴人的第一境界為“弦與指合”,即掌握琴技;第二境界為“指與音合”即領會琴藝;第三境界為“音與意合”,即修煉琴道。古琴的技、藝、道為當今琴人常常爭論的焦點:有重技、藝,而恥言道者;亦有略習技、藝,便專言道者……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浙江省G7聯盟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網絡文學獲得迅猛發展。如今,全國網絡注冊作者多達1900萬人,網絡文學作品庫存總量超過2500萬部,網絡文學用戶約為4.67億人。網絡文學還以強勁之勢,向出版、影視、動漫、游戲、音頻、舞臺劇等領域輻射。和網絡文學創作的繁榮相比,網絡文學批評和研究則顯得滯后甚至缺席,沒能充分而有效地發揮文學批評指導創作、引領風尚的效力。當下的網絡文學批評和研究與網絡存在一定的脫節,往往不能迅速抵達網絡現場,不能在網絡上及時發聲。現有的網絡文學批評與研究成果,從論文到著作到項目,多在線下以紙質的形式出現,而網絡文學作品的發布是在線上,這之間存在嚴重錯位。對海量作者和浩瀚文本缺少應有的閱讀量,對網絡作家、作品缺乏跟蹤式關注,網絡文學批評與創作明顯疏離。網絡文學存在的弊端呼喚網絡文學批評的指引。盡管網絡文學創作也在自我提升和完善,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文學創作的現實感、責任感不斷增強,但是網絡文學依然存在低俗化、游戲化、快餐化、模式化的問題。這就需要網絡文學批評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從而凈化網絡文學空間,建立良好的網絡文學生態。網絡文學批評的滯后,固然有客觀難處,諸如網絡文學門檻下移,導致前期篩選缺失,遂使海量作品涌入網絡,文學批評一時難以應對,閱讀成最大的難題;但也有主觀成因。從歷史看,輕視通俗文學由來已久。小說自古被認為是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明清,小說不斷發展壯大,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地位。晚清將小說從“下里巴人”提到民族振興的高度?!拔逅摹蔽膶W革命時期提出白話小說是中國文學正宗的命題,但也是有雅俗之分的,即把小說分為雅文學和俗文學、純文學和雜文學、嚴肅文學和娛樂文學等,這兩者的地位不是平等的。直到后來范伯群等學者通過扎實的研究,為現代通俗文學正名,不斷完善了現代文學的科學體系,積極倡導雅俗兩種文學“比翼齊飛”。盡管如此,傳統思維還是根深蒂固的。不少純文學作家、批評家依然瞧不起通俗文學。網絡文學自然屬于通俗文學范疇,而且魚目混珠,于是不少人對網絡文學有一種潛在的輕視和偏見,甚至不屑一顧。比如,對“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這個問題還有爭議;紙質文學的創作者被稱為作家,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則被稱為“寫手”;有的批評家不承認網絡文學是“創作”和“文學”,他們認為網絡文學只能稱為“網文”。他們對網絡文學不屑于評論和研究,也不進入網絡文學現場。這種思想的輕視,必然會帶來對網絡文學批評的忽視。面對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作品,評論家、研究者確實存在著“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網絡文學作為通俗文學、商業文學,有不同于傳統紙質文學的作者、作品和讀者群,也有著和傳統文學不一樣的生產、流通、消費、接受、傳播等機制。這個機制是傳統文學批評家不太熟悉的。在這個機制中,批評家一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手足無措。網絡文學就是汪洋大海,批評家的批評猶如大海撈針;網絡文學也如無垠的沙漠,批評家的批評就是披沙揀金。于是,他們對網絡文學批評拒而遠之,畏而避之。應該說,龐大的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對于批評者而言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它檢驗著批評者的耐力、毅力和恒心。因為沒有閱讀,何談批評,何談引導,何談引領風尚?有人形象地說,網絡文學猶如房間里的大象,你不得不面對、不得不正視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面對網絡文學,批評何為?批評家何為?這是擺在每一個批評者面前的嚴峻課題。只有直面網絡文學,重視網絡文學批評,不回避、不退縮,迎難而上,才是應有的正確態度。同時,探索解決網絡文學批評滯后、發聲微弱的對策,更顯得意義重大。不論是和網絡文學龐大的作者群、讀者群、產量和類型的多樣性相比,還是和紙質文學批評隊伍相比,網絡文學批評隊伍都顯得嚴重不足、勢單力薄。網絡文學批評隊伍,從批評主體身份劃分,可以大致分為四支隊伍。一是網民在線批評隊伍,雖然人數最多,但他們的“段評”過于主觀隨意和自由率性,也有信口開河、褒貶失當、嘩眾取寵等弊端。二是媒體批評隊伍,這是一支重要的批評力量。他們依托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平臺,對網絡文學創作、評論活動進行跟蹤報道,也及時展開評論,新聞性、時效性是他們的優勢和職業本能,但媒體批評者的興奮點多在“新聞”上,深度剖析、學理式研究比較稀缺,況且他們也并非只專注于網絡文學批評。三是文藝界批評隊伍,主要包括供職于各級文聯、作家協會、研究中心、網絡文學中心等機構的專職研究人員。這是一支生力軍,他們有良好的文學修養、豐富的文學閱讀體驗和敏銳的文學眼光,然而他們對網絡批評不一定全身心投入。四是學院派批評隊伍,主要由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教學、研究人員組成,應該是網絡文學研究的主力軍,但他們大多重視“經營”紙質文學研究的“一畝三分地”,真正涉足網絡文學研究的人少之又少。上述四支隊伍看似龐大,但真正投身網絡文學批評并持續研究的人數還非常有限。正如有論者所說,時下能持續在網絡文學領域前沿發聲的批評家累計不過二三十人,“以至于在各種網絡文學研討會上見到的總是老面孔”。網絡文學批評需要依靠機制保障和政策引導,依靠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批評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批評家投身其中。比如,要完善網絡文學批評人員的學習、培訓、獎勵、激勵機制,健全網絡文學評論成果的認定機制等。網絡文學猶如汪洋大海,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洶涌澎湃,才能搏擊沖浪。網絡文學批評自然離不開網絡,要用網絡的形式展開網絡批評。因此,需要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走進網絡文學現場,積極在線上展開批評,充分利用手機、微博、微信、貼吧、網站等陣地發聲,也可以在文學網站、學術網站等開辦專門的批評欄目,多方面、全方位加大線上批評的力度。(摘編自王衛平、付秋思《關于網絡文學批評的思考:如何走出“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困境》)材料二當下時代,文學在新媒體的作用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文學與藝術的固有邊界得到拓展或重塑,其表現為創作形態日漸豐富、文學觀念日漸敞開、藝術手法日漸新異、藝術門類日漸融合。21世紀以來,網絡文學、動漫游戲、短視頻、AI寫作、“劇本殺”等新的文藝類型正展現出新的可能性。不管我們是歡迎還是排斥,文學藝術的格局已然發生深刻變化。譬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的作品,在文字中往往穿插著視頻、音頻、動態圖畫等藝術門類,這種多媒體作品努力營造出逼真感,調動起人類身體感官的全面參與,較之印刷時代的單一文字表述,更為立體和豐盈。顯然,這種雜糅和互融互通的作品無法簡單歸類到既有的藝術門類中,意味著文學藝術已經溢出了原有的邊界和限定,處在新形態和新范式之中。面對這些轉變和挑戰,文學批評界往往陷入選擇性盲視或尷尬的失語中,缺乏理論的創新與建構能力。守舊和抱殘的批評家甚至看不懂新媒體文學,更談不上深入的理解和闡述,導致文學創作現場與批評實踐的“雙翼”不能協調一致,無法與時代保持同頻共振。廣大文學工作者應增強自我突破和革新的勇氣,不能簡單粗暴地將新媒體文學與傳統文學置入粗制濫造與精心布局、商業消遣與精英品位、感官刺激與深邃雅正的二元對立關系中。事實上,新媒體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文學工作者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穿行其間,以虛心學習的態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闡釋。(摘編自烏蘭其木格《文學的新格局呼喚觀念的新突破》)(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網絡文學研究者缺少應有的閱讀量、網絡文學批評與研究成果線下化是其批評與創作明顯疏離的表現。B.一些作家、文學批評家對通俗文學的輕視和偏見,是網絡文學批評滯后的主觀成因。C.網絡文學的批評隊伍雖人數眾多、身份多元,但卻沒有真正專業的持續研究網絡文學的群體。D.文學在新媒體的作用下發生巨大轉變,文學批評界面對新媒體文學卻未積極應對和作出改變。(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材料一論證脈絡清晰,從網絡文學創作與批評脫節的現狀論起,進而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解決對策。B.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認為文學批評家的抱殘守舊是網絡文學創作與批評不能協調發展的重要原因。C.數量龐大的網絡文學固然考驗批評者的耐心,但正視網絡文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加閱讀量。D.新媒體文學作品質量良莠不齊,涉及藝術門類多樣,導致許多文學批評家看不懂新媒體文學。(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DA.AI續寫蒲松齡的《狼》,關注量高達幾十萬,引發網友熱議。B.人民網評價熱門電視劇《星漢燦爛》脫離“網文魔改”怪圈。C.某知名大學文學院開設“網絡文學與影視文學”課程。D.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設置“網絡小說”專評欄目。(4)網絡文學批評與研究怎樣才能實現與網絡文學的協同發展?請結合材料簡要作答。(5)《中國網絡文學批評理論建構》一文中指出“中國網絡文學的批評理論建構正在路上,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因為變化了的‘現實’和海量文本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你怎么看待這一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窘獯稹浚?)C.“但卻沒有真正專業的持續研究網絡文學的群體”錯。根據材料一第10段可知,“文藝界批評隊伍”“學院派批評隊伍”是網絡文學研究的“專職研究人員”“生力軍”“主力軍”,并非沒有“專業”隊伍。其次,雖然專業的網絡文學研究的人“少之又少”,但不代表“沒有”。故選C。(2)D.強加因果。根據材料二第2段可知,“看不懂新媒體文學”是因為批評家的抱殘守缺,而不是因為新媒體作品的好壞參差,涉及多個藝術門類。故選D。(3)材料一是關于網絡文學批評的思考。A.“網友熱議”帶有主觀性和自由性,專業性不夠;B.“人民網”屬媒體批評隊伍,缺少深度剖析和學理式研究;C.所述是線下專業批評課程,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所說的“要用網絡的形式開展網絡批評”。故選D。(4)①端正心態。材料一“不少純文學作家、批評家依然瞧不起通俗文學。網絡文學自然屬于通俗文學范疇,而且魚目混珠,于是不少人對網絡文學有一種潛在的輕視和偏見,甚至不屑一顧”“他們對網絡文學不屑于評論和研究,也不進入網絡文學現場。這種思想的輕視,必然會帶來對網絡文學批評的忽視”“龐大的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對于批評者而言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它檢驗著批評者的耐力、毅力和恒心”“只有直面網絡文學,重視網絡文學批評,不回避、不退縮,迎難而上,才是應有的正確態度”材料二“學工作者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穿行其間,以虛心學習的態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闡釋”,這些說明我們應該以積極開放、虛心學習的態度接受網絡文學,重視網絡文學批評。②加強機制保障。“網絡文學批評需要依靠機制保障和政策引導,依靠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批評環境”“要完善網絡文學批評人員的學習、培訓、獎勵、激勵機制,健全網絡文學評論成果的認定機制等”,相關職能部門要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評價環境,制定網絡文學評論成果認定機制。③政策扶持引導。“網絡文學批評需要依靠機制保障和政策引導,依靠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批評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批評家投身其中”,加強網絡文學的專業批評隊伍的建設,引導更多批評家投身其中。④開展線上批評?!靶枰獜纳暇W開始,從閱讀出發,走進網絡文學現場,積極在線上展開批評,充分利用手機、微博、微信、貼吧、網站等陣地發聲,也可以在文學網站、學術網站等開辦專門的批評欄目,多方面、全方位加大線上批評的力度”,鼓勵批評家多走近網絡文學現場,利用新媒介及時地、全方位地加大線上批評的力度。(5)①材料一“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網絡文學獲得迅猛發展。如今,全國網絡注冊作者多達1900萬人,網絡文學作品庫存總量超過2500萬部,網絡文學用戶約為4.67億人。網絡文學還以強勁之勢,向出版、影視、動漫、游戲、音頻、舞臺劇等領域輻射”,材料二“這種雜糅和互融互通的作品無法簡單歸類到既有的藝術門類中,意味著文學藝術已經溢出了原有的邊界和限定,處在新形態和新范式之”可見網絡文學發展速度快、輻射領域廣,區別于傳統文學;材料二“面對這些轉變和挑戰,文學批評界往往陷入選擇性盲視或尷尬的失語中,缺乏理論的創新與建構能力”,傳統的“文學理論”不足以解釋網絡文學在現實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現象和問題,網絡文學需要建立與自身發展相匹配的批評理論。②材料一“網絡文學猶如汪洋大海,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洶涌澎湃,才能搏擊沖浪”“事實上,新媒體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文學工作者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穿行其間,以虛心學習的態度去了解并有能力作出闡釋”,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巨大,要建構起相關的批評理論,不僅要求文學批評家大量閱讀,還十分考驗他們的耐力與判斷力。材料二“守舊和抱殘的批評家甚至看不懂新媒體文學,更談不上深入的理解和闡述,導致文學創作現場與批評實踐的‘雙翼’不能協調一致,無法與時代保持同頻共振”,在海量文本面前,陳舊的理論確實顯得“捉襟見肘”。答案:(1)C(2)D(3)D(4)①端正心態。以積極開放、虛心學習的態度接受網絡文學,重視網絡文學批評。②加強機制保障。相關職能部門要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學評價環境,制定網絡文學評論成果認定機制。③政策扶持引導。加強網絡文學的專業批評隊伍的建設,引導更多批評家投身其中。④開展線上批評。鼓勵批評家多走近網絡文學現場,利用新媒介及時地、全方位地加大線上批評的力度。(5)①網絡文學發展速度快、輻射領域廣,區別于傳統文學,傳統的“文學理論”不足以解釋網絡文學在現實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現象和問題,網絡文學需要建立與自身發展相匹配的批評理論。②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巨大,要建構起相關的批評理論,不僅要求文學批評家大量閱讀,還十分考驗他們的耐力與判斷力。在海量文本面前,陳舊的理論確實顯得“捉襟見肘”。(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蜘蛛陳然我發現城市是由高度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組成的密林。它們筆直陡峭,像刀刃一樣隨時準備對我進行襲擊。來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這種襲擊。包工頭把我們帶到了七樓,說,今天,你們就從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層,你們的任務就完成了。我很高興,等包工頭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陽臺。我還從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個城市,以前總是在它腳下看。忽然我覺得有種尖銳的東西向我刺來,緊接著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時抓住了陽臺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額角,并不覺得哪里不舒服,但睜開眼再往下看,暈眩又出現了。它像是一只大鳥,在空中張開翅膀,只等我靠近過來,便會猛地飛出啄我的眼。以前在鄉下,樓房最多不過三層,它襲擊不了我。我甚至三樓都沒有上過。而現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隨時可以狠狠啄我。一見它,我就惡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腦袋往墻上猛撞。我幾乎絕望了。試想,一個對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奮斗呢?但我向別人隱瞞了實情。我努力不去看樓下,這使我的姿勢有些僵硬,當僵硬的姿勢快要被某種必要的動作折斷的時候,為了解救自己的身體,我只好故意從梯架摔到了陽臺上。這不要緊。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種病,那我就做一個帶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說,難道我不會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對,我就是要制服它。所以,當包工頭問誰愿意去粉刷外墻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這件事,其他就不在話下了。剛來省城時,我還納悶,心想幾十層高的樓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裝上去的,外墻是怎么粉刷的?后來我看到幾個人在為一幢大樓洗玻璃,看到他們腰間系著粗壯的繩子,整個人懸在半空中,我緊張得呼吸不出來,心想要是繩子突然斷了怎么辦?如果要上廁所怎么辦?包工頭問我,你真的行嗎?包工頭的眼睛總是那么厲害,好像知道我隱藏了什么。但我還是堅決地點了點頭說,行。從鄉下出來時,我已經下了決心,一定要賺很多錢,將來不說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個縣城里的人?,F在做城里人不難,我已經在為做一個城里人暗暗準備了,比如早上我不買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我的身上綁著很多繩子,被放在屋頂的牽引機緩緩放了下去,從屋頂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過來,我完全被裹挾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閉著眼,奮力從那黑暗中掙脫出來,大口地嘔吐著。包工頭在上面喊,沒事吧?我扶著墻,擺了擺手,朝上面大聲喊道,沒事!返回樓頂或地面時,我趕緊去洗澡。我的褲子已經濕了好幾次。但我還是咬著牙對自己說,沒事。有一次,還真有只鳥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鳥。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著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騰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在口袋里,它才不會迷路。在高空看城市,覺得城市是漂浮的。風一吹來,整個城市都在晃動。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臉揚起來,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聽到樓下有個小女孩在說,爸爸你看,上面那個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為女兒的比喻能力而高興,說,對,他就是一只蜘蛛。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樓的十五層的地方,天色將晚,我正準備收工,忽然發現牽引機沒了動靜,緊接著樓下一片寂靜。酒店里的燈光沒有了,商場里的音響也沒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駛到了沒有水的地方。沒有了燈光和音響的映襯,城市的一切顯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來。可我的聲音沒有人聽到。這時,那只已經被我打敗的鳥重新從什么地方撲了出來,它重新把我裹挾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第二天,我終于被人記起。包工頭在下面氣急敗壞地喊我的名字:你還活著嗎?我被緩緩放下來了。盤根錯節的繩子像一張網,結結實實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繩子砍斷。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沒有反應。過了好半天,我才動了一下,又動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樣慢慢爬了出來。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樣在大街上爬著。(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C)A.小說中的“我”為了實現理想隱瞞自身狀況高空作業,不斷迫使自己挑戰極限,最終不幸成為了理想的奴隸。B.小說運用大量心理獨白揭示“我”隱秘的內心想法,使讀者能夠更直接地理解“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C.小說描寫“我”高空作業時“身上綁著很多繩子”,形象地描繪出“我”飽受非人的束縛與壓迫,也為下文蜘蛛的出現埋下伏筆。D.“我”是來自鄉下的底層打工者,理想是成為城里人,最終卻異化為蜘蛛,這個故事凸顯出打工者在城市打拼的艱辛,以及城市艱難的生存環境。(2)關于文中的“異化”情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我”因為意外在高樓滯留一夜后成為蜘蛛,突出了城市里人與人之間的漠不關心。B.“我”為了多賺錢不惜選擇難以勝任的工作,這也預示著后來“我”會在工作中“異化”。C.小女孩的爸爸告訴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為“我”早就處于一種“異化”的生存狀態。D.“我”最終變成蜘蛛,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表明了“我”的心酸與悲慘。(3)本文的卡夫卡式結局富有隱喻效果,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4)有人評價本文“以意象為鏡面,來映照人的內心世界”,請通過“鳥”這個意象加以賞析。【解答】(1)C.“飽受非人的束縛與壓迫”錯誤。粉刷外墻的工作本身就要求綁繩子,并不是“非人的”捆綁。小說描寫“我”高空作業時“身上綁著很多繩子”,表明的是工作的艱辛,該選項過度解讀。故選C。(2)C.“因為‘我’早就處于一種‘異化’的生存狀態”錯誤。根據原文“有一次,我仿佛聽到樓下有個小女孩在說,爸爸你看,上面那個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為女兒的比喻能力而高興,說,對,他就是一只蜘蛛”,可知小女孩的爸爸告訴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為小女孩的比喻很形象很貼切。故選C。(3)由前文“從鄉下出來時,我已經下了決心,一定要賺很多錢,將來不說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個縣城里的人。現在做城里人不難,我已經在為做一個城里人暗暗準備了”可知,“我”為了實現理想隱瞞自身狀況高空作業,被遺忘而被繩子捆綁并吊了一夜,“盤根錯節的繩子,像一張網,結結實實地把我套住了”,形象地展現出“我”被發現時的窘境,其根源是“我”的理想,傳神地隱喻了“我”是被自己理想的枷鎖牢牢套住了;“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樣慢慢爬了出來”,“我就像蜘蛛一樣在大街上爬著”,兩個“爬”字飽含辛酸,“我”為了實現理想真的像一只蜘蛛了,隱喻“我”逐漸地適應了作為一只城市蜘蛛的角色,習慣了這種異化的生存狀態;“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樣在大街上爬著”,“我”的理想是成為城里人,最終卻異化為蜘蛛,這一結局更隱喻了打工者在城市打拼之艱辛與悲慘,令人同情,引人思考,農民工想要提升層次是多么的不易,點明小說的主旨,發人深省。(4)“但睜開眼再往下看,暈眩又出現了。它像是一只大鳥,在空中張開翅膀,只等我靠近過來,便會猛地飛出啄我的眼……而現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隨時可以狠狠啄我。一見它,我就惡心得要吐”,作者以暗喻的手法描寫了“我”站在高樓上向下看時的恐懼幻象:眩暈“像是一只大鳥”,“會猛的飛出啄我的眼”?!懊汀弊质恰拔摇钡膬刃南胂?,傳神細膩地刻畫了“我”對于高空作業的恐懼,暗示工作的危險性。作者寫“我”第一次粉刷外墻時“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過來,我完全被裹挾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閉著眼,奮力從那黑暗中掙脫出來,大口地嘔吐著”?!巴耆还鼟对诔岚虻暮诎抵小笔且蚩謶侄a生的幻象,接著的嘔吐、流汗等動作,深刻具體地刻畫出“我”在克服心理問題之時所經歷的痛苦折磨,雖然知道自己恐高,但還是在為實現理想全力堅持,展現出堅強的意志。大鳥就是恐懼的化身,而在工作中“我”異化成了蜘蛛,蜘蛛是絕對害怕大鳥的,一如“我”的恐高,喻示恐高對于“我”的巨大威脅,生動展示了高空中“我”心神不定、搖搖欲墜時內心的恐懼和絕望,令讀者不禁為之捏一把汗、心驚膽寒。答案:(1)C(2)C(3)①“盤根錯節的繩子像一張網,結結實實地把我套住了”,形象地展現出“我”被發現時的窘境,傳神地隱喻了“我”被理想的枷鎖牢牢套住的現實;②結尾的兩個“爬”字飽含辛酸,隱喻“我”逐漸地適應了作為一只城市蜘蛛的角色,習慣了這種異化的生存狀態;③最終“我”異化為蜘蛛的結局,更隱喻了打工者在城市打拼之艱辛與悲慘,令人同情,而這作為小說的主旨,發人深省。(4)①作者以暗喻描寫了“我”站在高樓上向下看時的幻象:眩暈“像是一只大鳥,在空中張開翅膀,只等我靠近過來,便會猛地飛出啄我的眼”。一個“猛”字細膩傳神地刻畫了“我”對高空作業的恐懼。②作者寫“我”第一次粉刷外墻時,“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過來,我完全被裹挾在翅膀的黑暗中”。通過描寫因恐懼而產生的幻象及嘔吐、流汗等情形,深刻、具體地刻畫出“我”在克服心理問題之時所經歷的痛苦折磨,展現出“我”堅強的意志。③大鳥之于蜘蛛,正如恐懼之于“我”,可見恐高對“我”的巨大威脅,以至于此情此景之下“我”心神不定、搖搖欲墜,讀者也不禁捏一把汗、心驚膽寒。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蔽粽?,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絕聲,遂以存楚。不甘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義行道,毋論難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后能成之?!对姟吩唬骸氨似渲樱T大且篤。”非良篤修激之君子,其誰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殺身以作其忠,尾生殺身以作其信,伯夷、叔齊殺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豈不愛其身哉?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因此觀之,卑賤貧窮,非士之恥也;夫士之所恥者,天下舉忠而士不與焉,舉信而士不與焉,舉廉而士不與焉;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則非好死而惡生也,非惡富貴而樂貧賤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貴及己,士不辭也??鬃釉唬骸案欢汕?,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不可求,從吾所好?!贝笫ブ僖??!对姟吩疲骸拔倚姆耸?,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毖圆皇Ъ阂?。能不失己,然后可與濟難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眾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裕阋匀涔澮??!保ü澾x自《說苑?立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B.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C.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D.三者在乎身/名傳于后世/與日月并而不息/雖無道之世/不能污焉/(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非士之恥也”與“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中的“恥”字含義相同。B.“舉信而士不與焉”與“信可樂也”(《蘭亭集序》)中的“信”字含義不同。C.“大圣之操也”與“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中的“操”字含義不同。D.“我心匪石”與“所守或匪親”(《蜀道難》)中的“匪”字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子路認為,一個人只有甘于辛勤勞苦,安于貧窮困乏,看輕死亡,才能實行仁義,申包胥、曾子、比干等就是這樣的人。B.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用犧牲生命來表明自身的廉潔,他們不是不愛惜生命,而是認為正義不樹立,名聲不顯著,是士人的恥辱。C.古代士人修身厲行、厭惡富貴、樂于貧賤,甘愿為正義赴死,他們追求的是傳名于后世,與日月同輝,其氣節操守令人欽佩。D.曾子堅持不接受魯國國君的賞賜,認為接受賞賜,自己便會因此懼怕國君,孔子聽聞這件事后,稱贊曾子能保全氣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以為夫義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恥也,故殺身以遂其行。②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保?)曾子、伯夷、叔齊等人皆能“不失己”,故能“全其節”。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不失己”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請簡要例舉?!窘獯稹浚?)句意:(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備于自己一個人身上,名聲流傳于后世,與日月同輝,即使在無道的時代,也不能玷污他?!懊睘椤皞饔诤笫馈钡闹髡Z,應在其前斷開,排除AB;“無道之世”是偏正結構,不可斷開,排除BC。故選D。(2)A.錯誤。恥辱/以……為辱。句意:是讀書人的恥辱/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羞恥。B.正確。信義/確實、實在。句意:天下推舉信義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實在很快樂。C.正確。操守/拿、帶。句意:這是大圣人的操守/大王帶了什么東西來。D.正確。都是“不是”。句意:我的心不是石頭/把守關隘的人如果不是朝廷的親臣忠士。故選A。(3)C.“厭惡富貴、樂于貧賤”錯誤。由原文“非惡富貴而樂貧賤也”可知,古代士人不是厭惡富貴而喜歡貧賤。故選C。(4)①“以為”,認為;“立”,樹立;“著”,顯著;“遂”,成就。譯文:(他們)認為正義不樹立,聲名不顯著,是讀書人的恥辱,因此以犧牲自身來成就自己的德行。②第一個“衣”,穿;“致”,送給;“邑”,封地;“修衣”,置備衣物。譯文: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作,魯國國君派人前去送給他封地,說:“請用這來置備衣物?!保?)“不失己”意思是不失去自己?!叭涔潯币馑际潜H约旱墓澆?。舉例時主要“歷史上”和“人物事件”。比如屈原、陶淵明、文天祥,可引用其詩句展現人物精神品質,概括主要事件,如屈原投江,陶淵明辭官歸隱,文天祥寧死不屈。答案:(1)D(2)A(3)C(4)①(他們)認為正義不樹立,聲名不顯著,是讀書人的恥辱,因此以犧牲自身來成就自己的德行。②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作,魯國國君派人前去送給他封地,說:“請用這來置備衣物?!保?)示例:①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縱身投江,九死未悔。②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然辭官,歸隱田園。③文天祥“一片丹心照汗青”,精忠報國,寧死不屈。參考譯文:子路說:“不能甘愿勤苦,不能安于貧窮,不能輕視死亡,卻說自己能行仁義,我不敢相信。”從前,(楚國的)申包胥站在秦國的朝廷上,七天七夜,痛哭不絕,于是保住了楚國。不能甘愿勤苦,怎么能做到這樣子?曾子粗布衣裳都穿不上,糟糠做的飯、藜藿做的菜都吃不飽,(如果和他的)道義不合,即使授予他上卿的官位也不接受。不能安于貧窮,怎么能做到這樣子呢?比干快要被處死時,勸諫(紂王)更加忠誠,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志向更加昭彰。不能輕視死亡,怎么能做到這樣子呢?所以說士人想要樹立原則、推行道義,要不論艱難或容易,然后才能實行它;立身于世顯露名聲,要不顧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对娊洝飞险f:“像他那樣的人,高大而且忠厚。”不是善良忠厚、修身厲行的君子,誰能做到這樣呢?王子比干犧牲生命表明自己的忠誠,尾生犧牲自身表明自己的信用,伯夷、叔齊犧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廉潔,這四個人都是天下最通情達理的讀書人,難道他們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他們)認為正義不樹立,聲名不顯著,是讀書人的恥辱,因此以犧牲自身來成就自己的德行。從這點看來,卑賤貧窮,不是讀書人的恥辱;讀書人認為恥辱的是,天下推舉忠誠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舉信義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舉廉潔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備于自己一個人身上,名聲流傳于后世,與日月同輝,即使在無道的時代,也不能玷污他。那么這樣,(讀書人)并不是喜歡死亡而厭惡生存,也不是厭惡富貴而喜歡貧賤。經由正道,遵循事理,尊貴的地位輪到自己,讀書人是不推辭的。孔子說:“如果富貴能夠追求,即使是替別人執鞭駕車的事,我也愿意做;如果富貴不能追求,就按照我的意愿去做?!边@是大圣人的操守。《詩經》上說:“我的心不是石頭,不可以轉動;我的心不是一張席子,不可以卷起?!边@是說不失去自己。能夠不喪失自己的節操,然后才能與他共同渡過危難,這就是賢士能夠超出眾人的原因。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作,魯國國君派人前去送給他封地,說:“請用這來置備衣物。”曾子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最終還是不接受??鬃又懒诉@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解連環?孤雁張炎①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②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③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咀ⅰ竣購堁祝涸缒隇橘F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父死家散,浪跡天涯。②因循:沿用舊習不改,此處指孤雁因為離群而耽擱。③謾:同“漫”,徒然。長門: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棄置幽居的冷宮。(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起句境界暗淡、空闊、寂寥,把雁置于空曠中,反襯雁之“孤”“小”,且為全詞定下了低沉的基調。B.從“自顧影”到“相思一點”,描繪出孤雁自憐、遲疑的神態和離群失伴、無法成字的境況。C.借“殘氈擁雪”“錦箏彈怨”兩個典故中被幽囚的蘇武和被廢黜的陳皇后表達對雁群的怨恨。D.全詞注重描寫孤雁內心情感的變化,由“悵”到“怨”,由“怨”到“呼”,再到“怕”,于自然流轉之中包含著起伏跌宕。(2)“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古詩詞中常常運用這種手法來表現世事變幻,時代興衰。請結合本詞簡要賞析?!窘獯稹浚?)C.“表達對雁群的怨恨”錯誤,“殘氈擁雪”句是說生怕這樣徘徊遷延會耽誤北地吞氈嚼雪的故人蘇武,“錦箏彈怨”句是說想起深夜孤居長門宮的陳皇后,用錦箏彈著心中無限的幽怨。此處不是對雁群的怨恨,而是對失群孤獨的悵恨。故選C。(2)本詞為詠物詞,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歌詠孤雁寄托自己的情志,即借一只離群失侶的孤雁獨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發了作者自己羈旅漂泊的愁怨之情,運用的是以小見大的手法。全詞緊扣一“孤”字展開描寫,上闋前三句寫孤雁失群;接著寫失群后的孤獨。從“自顧影”到“相思一點”描繪出孤雁自憐遲疑的神態和離群失伴、無法成字的境況。全文看似寫雁,實則以雁喻己,從而烘托渲染了孤雁及詞人自己離群失伴、無依無靠的心境。本詞以小見大,借孤雁的“悵”“怨”“呼”“怕”的身世沉浮喻指自己的身世沉浮,從而寄托家國盛衰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南宋滅亡后詞人的故人之思和亡國之痛,抒發了漂泊之苦。答案:(1)C(2)①“一事”為孤雁。本詞為詠物詞,通過歌詠孤雁,托物言志。借一只離群失侶的孤雁獨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發了情志。②全詞緊扣一“孤”字展開描寫,以雁喻己,借孤雁“悵”“怨”“呼”“怕”的身世沉浮喻指自己的身世沉浮,烘托渲染了孤雁及詞人離群失伴、孤苦無依的處境。③借身世沉浮寄托家國盛衰,抒發了南宋滅亡后詞人的故人之思、亡國之痛和漂泊之苦。譯文:空闊的楚江天色已晚,我獨自一人徒然抱恨離群萬里,悵然與同伴失散。顧影自憐,想到飛下寒塘,又遲疑留連。只看見眼前草枯沙凈,水平天遠。單身一人的我無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一點相思,生怕這樣徘徊遷延會耽誤北地吞氈嚼雪的故人,托付我傳達的一片丹心。誰能可憐我羈旅孤獨和哀怨,長門宮中夜靜悄然,有錦瑟彈奏出無限清愁,料想那些離散的侶伴,依然棲宿廝守在蘆花叢底,也會把我思念。我想他們在春天到來之前,也應該飛往南方,來與我為伴。我仿佛聽到她們在暮雨中相互呼喚,怕在關河處突然相見,我將怎樣悲樂交集而喜笑天顏。想到這里,看到雙燕歸來,畫簾半卷,雙燕在屋梁上雙棲雙眠,我一點兒也不艷羨,心中更沒有絲毫的羞慚。賞析:《解連環?孤雁》是宋亡后之作,是一篇著名的詠物詞。它構思巧妙,體物較為細膩。在寫其外相的同時,又寄寓了深微的含意。這首詞可以透視出張炎詞深厚的藝術功力。作者揉詠雁、懷人、自憐而為一,抒發了他的家國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動人。詞詠孤雁,實則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傷感,也反映了宋遺民普遍生活體驗及感觸,具有典型意義。上闋前三句寫孤雁失群;接著寫失群后的孤獨?!俺胀怼濍x群萬里,恍然驚散?!币岳ьD惆悵的情懷起筆,伴孤雁一起飛來。起句境界暗淡、空曠、寂寥、肅殺。楚江,指湖南地方。衡陽有回雁峰,又雁多經瀟湘。瀟湘、衡陽皆楚地。作者把雁置于這空闊的空間,不惟反襯雁之“孤”“小”,且為全詞定下低沉的基調。惟其“空”,才愈見離群雁之“孤”;惟其“晚”,才更顯離群雁之“凄冷”:可謂景中含情。這特定的審美感受,卻是通過自然而平常的四個字,由視覺貫通了讀者的觸覺來傳達的,下筆不可謂不“空”?!皭濍x群萬里,恍然驚散”。離群而“散”,已覺“恍然”,而“萬里”,更足可悲,這怎能不使孤雁在“驚”悸之余感到“悵”然若失呢?僅一傳神之“悵”字,寫事更寫情,它把“離”前之可戀,“離”時之痛苦,“離”后之茫然的復雜的感情,曲折婉轉地表達出來了。這三句寫出了孤雁之遭際,使人意識到了作者心緒之凄慘。南宋末年,國勢垂危,生于此時的詞人,對于時局自己深感無能為力,不勝憂憤,只好借物抒懷以寄托一腔幽怨。既離群萬里,則渺渺天地間惟一孤雁而已,自顧其影則不免生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之感,故只有另尋棲身之所,“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是這種孤棲自愛神態的寫照。顧影,表示有深自珍惜。特別是一“欲”字,更是對這種想下未下、猶豫遲疑的神態的深刻把握和維妙維肖的刻劃。“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痹隗@魂未定之際,目光所到之處,只有寒水暮天相接,漠漠荒沙、瑟瑟衰草,依然荒寥而已。來亦孤單,去也孤單,只好徘徊顧影,使人進一步體味它的孤獨?!皩懖怀蓵眱删?,是寫雁群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單飛排不成字,故說寫不成書信,只能成一點,帶回一點相思。從而巧妙地表達出前朝對遺民的思念。古人常以雁為傳書使者?!爸患牡?、相思一點”,激起人們多少相思之苦與家國之苦,已無從分辨。如果說,“恍然”離散已使孤雁悵然若失因而無奈去別尋棲所的話;如果說,依然荒寥更足以使之凄愴傷神的話,那么,“寫不”兩句所表達的那種痛苦竟無人可告之情則轉而化為某種程度的悲壯了:雁既失群于萬里之外,不能和同伴共排雁字,只有向他們遙寄一片相思之情了,此其一;因此,違誤了久困于胡地的“故人”的凝盼之情(“故人”殆指淪于北人之手切盼南歸的故園父老),此其二;聯系作為宋朝遺民的張炎當時朋友散失、家國破碎、孤身一人、滿目凄涼的處境,可以想見,即使有書可傳,那“故人”之愿又將告于何人?此其三。然而這種種復雜的思想感情,卻是通過作者極疏淡自然之筆(兩句用一事而又一氣貫注)寫出的。這正是“清空”特色的表現之一?!傲弦蜓`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边@是為雁立傳,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輪廓。表面上是說孤雁誤了寄書,和蘇武托雁寄書的心事?!皻垰謸硌?,用蘇武“武臥嚙雪,與旃(氈)毛并咽之,數日不死”事表達心聲。從對上闋簡單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作者無論寫景還是狀物,都能“不滯留于物”(《詞源?詠物》),特別是對孤雁外部形象的描寫和瑣屑事件的敘述,即使是最簡單的交代都省略了,而是攝神遺貌,緊緊抓住最能表現孤雁內心情感的神態(如“欲下”),把筆觸伸向孤雁的內心世界(如“悵、驚、料”),栩栩如生地刻劃出孤雁孤寂索漠的內心世界,給人一種藝術上的去蕪存精的澄凈感,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此得到了曲折委婉的表達,即所謂“調感愴于融會之中”。下闋更以化實為虛的方式體現了張炎詞的“清空”本色。換頭承前,嘆息北去的南宋宮室艱難險惡的處境。而孤雁只能在夜雨中哀鳴,若是能在玉門關重新見到離失的伴侶,該是何等的驚喜!因“離群萬里”,因而“誰憐旅愁荏苒”。“荏苒”表達遷延的意思。在形容時間光陰之綿長的“荏苒”前面冠以“旅愁”,其旅途之勞頓和愁之綿綿可知,且作者并不正面說此愁無人憐而以反問出之曰“誰憐”,除更覺情切動人外,已微透“怨”的消息,故下面緊接寫道:“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闭f長門夜悄與錦箏彈怨。典出漢武帝陳皇后罷退長門宮故事?!伴L門”所“彈”者,昔陳皇后之“怨”;而箏柱斜列如雁行,故在此又是孤雁之“怨”?!爸櫋弊?,極度渲染孤雁的哀怨。作者以“渾化無跡”之筆,借陳皇后之事,將人、雁之“怨”一起寫出,從而抒發了自己亡國之思家破之愁無人可告亦無人憐之的一片愁怨之情。孤雁之哀愁既無人可告,那么雁之凝盼思歸的急切心情是可以想見的。它多么盼望自己早一天飛到同伴身旁??!可它不說自己身落寒塘之實境,卻首先代同伴著想:“想伴侶、猶宿蘆花?!辈徽f眼前自己思念同伴之實情,卻透過一層,言伙伴曾念自己在來年春前“去程應轉”?;锇閭兇禾斓絹碇?,應該回北方去了。這又是化實為虛,使虛中有實,虛實相生,既婉轉又空靈,它比正面訴說更能見孤雁之一往之深情?!澳河晗嗪?,怕驀地、玉關重見”。隨即是個飄渺的幸福的設想。玉關春雨,北地黃昏,卻是將怎樣和旅伴們重見呢?“怕”字含意深微。孤雁由“離群”之“悵”而生“誰憐”之“怨”,又由“怨”而生“暮雨”中之“呼”,從“呼”又生“怕”,于是讀“暮雨”二句,讀者腦海里會出現這樣一幅動人的情景:瑟瑟秋風、瀟瀟暮雨中,望伴情切的空中孤雁,一聲又一聲呼叫,找尋著同伴,它要盡最后一絲力量飛到它們身邊,傾訴離后之情。它堅信,同伴們就在不遠的前方。然而,突然之間它又由“呼”而“怕”了:是怕見同伴于忽然之間,“怕”自己不勝那突如其來的巨大的喜悅和幸福潮流的沖擊。一個“怕”字,生動而逼真地刻劃出雁經過長途跋涉,備嘗離群之苦后幻想自己即將在“驀然”間重見同伴時那種喜悅、激動而又有些不安、焦躁的復雜矛盾心理。至此,孤雁之情已至深至切似乎無法再寫,但作者意猶未盡,再次從虛處下筆,進一步替孤雁設想:“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遍L期的期待與渴望,一旦相見期近,反怕春期之驟至。雖能相見也無愧于寄身畫棟珠簾雙雙紫燕了。從用意上看,此二句實承以上而來。即如上所述,孤雁之愁已至濃至厚,無法解脫,其望歸思伴之情已至深至切,無以復加,但退一步說,即使雁之愿望無法實現,它也絕不愿像在春日融融中翩翩歸來的“雙燕”(暗指歸附元朝者)一樣,寄人檐下,以博主人一笑,從而表現出雁之孤高自傲的情懷,使其形象得到了升華。而在這空靈蘊藉中,作者不愿事奉新朝的心跡也得到含蓄而委婉的表露。這在情感上,表現為異軍突起;在格調上,則表現為某種程度的峭拔。由于作者在這首詞里沒有刻意于靜態的摹寫,而著重從孤雁內心情感的發展變化上——由“悵”而“怨”,由“怨”而“呼”而“怕”,寫出了動感,因此,在意脈和情感節奏上,于自然流轉之中包含著起伏跌宕,于空靈之中見出流動,從而給人以和諧的美的享受。通觀全篇,狀物言情極盡精巧而不著雕飾痕跡,詞人遣詞煉意、體物抒情的精湛造詣淋漓盡現。全詞多處用典,堪稱詠雁佳句。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曰:“玉田《高陽臺》,凄涼幽怨,郁之至,厚之至,與碧山如出一手,樂笑翁集中亦不多見。張炎詞善于詠物。從詠物詞的整個方法、風格和寄意來說,這首詠孤雁的《解連環》更有代表性??仔兴亍吨琳庇洝份d:“張炎嘗賦孤雁詞,有云‘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人皆稱之曰張孤雁?!痹~人刻畫孤雁的形象妙肖傳神,在詠物的方法上,緊扣一“孤”字展開描寫,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將詠物與抒情合而為一,通過對孤雁的描繪,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感盡蘊含在對孤雁這一形象的描繪中。(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賦》中蘇軾飲酒樂極,扣舷而歌,其中“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