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B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398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對下列各組一詞多義的解釋不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②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語氣詞)

③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

④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示揣測語氣)A.盛:①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

②請其矢,盛以錦囊(裝)

③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

④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強盛)B.困:①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圍困)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擾)

③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困厄)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難)C.微:①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微小的事)

②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稍微)

③從數騎出,微行人古寺(為隱藏身份而改裝)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D.其: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表示祈使語氣)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其意氣之盛B.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D.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3、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史書按體例可分為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等。《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B.三閭大夫是戰國時楚國特設的官職,是主持宗廟祭祀,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閑差事。C.“中述湯、武”一句中“湯”指商湯,他滅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繼承其父遺志,聯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滅商,建立了周朝。D.令尹,春秋戰國時楚國的最高官銜,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總攬軍政大權于一身。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亡:失去B.追亡逐北,伏尸百萬北:北邊的軍隊C.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舉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置使有序,為排序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A.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B.然后以六合為家C.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D.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下列各句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即謀單于,何以復加B.雖欲報恩將安歸C.見犯乃死,重負國D.子卿尚復誰為乎7、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弄飯(lòng)贖罪(shú)磐石(pán)蛻變(tuì)B.驚駭(hài)游說(shuì)骷髏(gū)殺戮(lù)C.焦灼(zhuó)錠殼(dìng)真諦(dì)諾言(nuò)D.贗品(yàn)賬簿(bó)拯救(zhěng)鐐銬(liào)評卷人得分二、其他(共8題,共16分)8、課文《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只是一段,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幾個部分?9、“當時上海的報章都不敢載這件事,或者也許是不愿,或不屑載這件事,只在《文藝新聞》上有一點隱約其辭的文章”一句中“不敢”“不愿”“不屑”三者有什么區別?這句話應如何理解?(選自《為了忘卻的記念》)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⑨因留懷王,以求割地連詞,__________

⑩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動詞,__________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動詞,__________

?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動詞,__________11、孫犁先生說過:“看到真善美的極致,我寫了一些作品。”《荷花淀》一文便呈現出多角度多層次的美,請結合文本探討這篇小說表現了怎樣的美。12、《紀念劉和珍君》重點④:文章敘述了劉和珍的哪些事,從中可以看出劉和珍是怎樣一個人?13、《紀念劉和珍君》難點③:魯迅先生在文中談了自己對“請愿”的看法,在《空談》一文中也說:請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為然的,但并非因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樣的慘殺。請結合本文談談魯迅先生不以為然的態度。14、通假釋義。

(1)贏糧而景從__________

(2)非及鄉時之士也__________15、一詞多義。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

①因利乘便_______

②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_______

③蒙故業,因遺策_______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古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2分)16、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適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注釋】①青夷軍,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

(1)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兩聯抒發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評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寫(共1題,共9分)17、古詩文默寫。

(1)四圍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2)世人皆濁,____________?眾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_______________。

(5)漁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陣驚寒,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五、現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9分)18、下面這首小詩在網絡上被許多人轉發、推薦。請品讀該詩,說明其被推薦的理由。要求:寫3點理由,字數60字左右。一碗油鹽飯佚名前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有一碗油鹽飯。昨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沒有一碗油鹽飯。今天,我放學回家,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評卷人得分六、語言表達(共1題,共8分)19、請根據下列新聞報道內容;擬定新聞標題與導語。標題在15字內,導語在65字內。

標題:_____

導語:_____

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當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說:“祝賀中國嫦娥四號團隊實現在月球背面的成功著陸,這是人類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祝賀!”在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的相關新聞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第一時間對嫦娥四號成功落月表示祝賀。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對新華社記者說,嫦娥四號成功落月是中國取得的一項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確保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技術非常復雜,此前任何國家都未能使其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中國這一成功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轟動效應”。(背景鏈接: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虛詞意義及用法的能力。

C項;②句,“微”,應是“悄悄地”的意思。

故選C。2、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虛詞用法及意義的能力。

A項;“意氣”,古義: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今義: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

B項;“憂勞”古今義相同,憂慮勞苦。

C項;“至于”,古義:為兩個詞,“到了的結局”;今義:為一個詞,作動詞,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作介詞,表示另提一事。

D項;“從事”,古義:泛指―般屬官;今義:指投身到事業中去,或按某種辦法處理。

故選B。3、A【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項;“《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錯誤,《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故選A。4、B【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B.北:敗逃;這里指敗逃的軍隊。

故選B。5、D【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常見虛詞在句中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以”,連詞,表目的,“來”。

A.介詞,拿;

B.介詞,把;

C.介詞,憑借;

D.連詞;表目的,來。

故選D。6、C【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正常語序為“即謀單于;以何復加”,賓語“何”前置,為賓語前置句。

B.正常語序為“雖欲報恩將歸安”;“安”為賓語,為賓語前置句。

C.“見”表被動;為被動句。

D.正常語序為“子卿尚復為誰乎”;賓語“誰”前置,為賓語前置句。

故選C。7、C【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識記字音的能力。

A項,弄飯(nòng);

B項,骷髏(kū);

D項,賬簿(bù)。

故選C。二、其他(共8題,共16分)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第一部分;提出問題,從開頭到“這三項實踐中來”,提出中心論點“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指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人的正確思想來自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并且指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被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

第二部分;分析問題;從“人們的社會存在”到“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具體論述“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的認識過程。指出認識包括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由存在到思想和由精神到物質、由思想到存在兩個階段,在這兩階段中,分別實現認識的兩次飛躍。“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并強調第二次飛躍的意義更大,因為它是檢驗認識、檢驗真理的唯一辦法。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從“現在我們的同志中”到結尾,聯系實際,指明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教育的重要意義。我們黨內有許多同志不懂得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應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解析】文章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三項實踐中來”,提出中心論點(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第二部分,從“人們的社會存在”到“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具體論述“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的認識過程;第三部分,從“現在我們的同志中”到結尾,聯系實際,指明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教育的重要意義。(其他分法亦可,言之有理便可)9、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重要詞語的理解能力。

對于五位青年作家遇害這件事,上海報刊各界都有自己的態度,而通過“不敢”“不愿”“不屑”三個詞寫出了在白色恐怖下三種不同的態度。“不敢”是進步報刊,因懾于反動派的淫威,想登但又不但登;“不愿”是指持中立態度的報刊明哲保身,害怕惹是生非;而“不愿”是指反動報刊認為不值得登,與反動派一鼻孔出氣。【解析】“不敢”“不愿”“不屑”實際上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態度。“不敢載”:代表進步報刊的態度。“不愿載”:代表的是中立報刊的態度。“不屑載”:代表的是反動報刊的態度。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于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因”,連詞,于是、就。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祖”;動詞,效法。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亡”,動詞,損失。

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之”,動詞,到。【解析】①.⑨于是,就②.⑩效法,繼承③.?損失④.?到11、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文本的藝術特色。

結合本文的例子;分別從“愛情”;“親情”、“家國之情”、“鄉土”等角度賞析。

鄉土美。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能不愛?怎么能讓敵人踩躪?

愛情美。如“雞叫的時候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這是真正的“生離死別”;夫妻各自的內心波瀾;悲痛擔憂,都隱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間了。水生嫂與丈夫面對“生離死別”所激發出的那份濃郁纏綿的夫妻之情,千言萬語難盡,作者卻惜墨如金,只簡單寫了幾句,但卻把那份感情表現得愈加幽深、豐富。

親情美。水生每次回家必問父親和孩子。他們不是不顧家;而是國難當頭,他們只有舍小家而顧大家。

家國情美。小說中塑造的群體形象,表現了抗戰環境中的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的民族氣節。文中男女形象是中華血性的化身,為了驅除侵略者,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忘記了兒女私情,心中裝的卻是家鄉與祖國。保家保國就是為自己的安寧,這份慷慨激昂、勇往直前、百死而不顧、全力以赴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民族氣節的傳承嗎?凝聚了人心,就是凝聚了力量,也就預示著勝利。【解析】①鄉土美。作者對水上遭遇戰的戰斗經過;用簡筆數語帶過,而對于荷花淀的旖旎風光,卻不惜濃墨重彩加以渲染。無論是夫妻話別時月下的荷花淀,還是探夫路上展現出的水上的荷花淀,甚或是伏擊戰中的荷花淀,都是那么優美迷人,充滿詩情畫意。小說中對鄉土的描寫,既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又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典型環境。

②愛情美。水生嫂為了丈夫的囑托可以犧牲生命;青年婦女牽掛丈夫;她們可以冒著敵人的炮火去探夫;我們的戰士在順手一丟中溫柔關愛盡顯無余。這就是白洋淀青年男女的淳樸而忠貞的愛情。

③親情美。如“爹哩?”“小華哩?”如果說這是水生每次回家必問的話;那么這一次會不會帶有一絲不舍?因為第二天他就要去大部隊了。誰說戰士無情?誰說戰士不顧家?他們心疼家人,夢縈故鄉,然而國難當頭,他們只有舍小家而顧大家。“水生,你干的是光榮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么也不要惦記。”這就是父子親情。

④家國情美。為了保衛家鄉,打退敵人,男人積極上前線,女人支持丈夫,父親支持兒子,鄉親支持戰士。有這樣的愛國情懷,有這樣的凝聚力,我們的抗日戰爭能不勝利嗎?忠貞的愛情,濃郁的親情,都統一在高尚的愛國情中。12、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篩選概括信息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可知,劉和珍生前愛看魯迅的文章,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由“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可知,記敘她成為學生自治會職員。由“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可知,她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由“待到學校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可知,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由“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可知,她“欣然前往”參加請愿運動。由“但竟在執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傷,只是沒有便死”“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可知,她中彈犧牲。

從中可以看出,劉和珍為人溫和,追求進步,渴望真理,本性善良,為人謙和,勇赴國難,不惜殘命。【解析】寫劉和珍的事;按文章順序有:

①生前愛看魯迅的文章;

②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

③成為學生自治會成員;

④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⑤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⑥“欣然前往”參加請愿運動;

⑦中彈犧牲。

總之,劉和珍是一個進步學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對劉和珍的描寫不多,但可以看出她熱心政治運動,追求進步;有組織能力,在同學中有威信;本性善良,為人謙和;勇赴國難,不惜殘命。13、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觀點的能力。

“不以為然”并非完全不贊同,而是因為魯迅先生深刻地認識到,“徒手請愿”的代價太大,效果不好。由“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院里呻吟”等句子可知,“徒手的請愿”代價大,收獲小,因此,魯迅先生并不贊同;由“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可知,魯迅先生認為“請愿”無疑會提高群眾的認識,能鼓舞群眾徹底地走上革命道路。事實證明,魯迅先生對請愿的認識是正確的。【解析】魯迅先生并非對請愿不以為然。魯迅先生對于一切愛國運動都無限關心;并且積極參加,熱烈支持。但他認為向反動派請愿,特別是“徒手的請愿”,是極少有效果的。同時他又說“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可見魯迅先生認為“請愿”無疑會提高群眾的認識,能鼓舞群眾徹底地走上革命道路。

魯迅先生是正確的。像1926年3月18日那樣的愛國請愿,毫無疑問是群眾的一次愛國運動。向政府請愿,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無疑問是群眾的斗爭方式之一。但請愿究竟不是徹底的革命斗爭,也不是徹底的愛國斗爭,尤其是向當時那種反動的政府請愿,除表示出了群眾的意愿和力量,并沒有收到實際的效果,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4、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通假字的能力。

(1)贏糧而景從;意思是“背著糧食像影子一樣跟著”。“景”同“影”,像影子一樣。

(2)非及鄉時之士也,意思是“比不上先前的那些謀士”。“鄉”同“向”,先。【解析】①.“景”同“影”,像影子一樣②.“鄉”同“向”,先15、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①“因利乘便”意思是:趁著這有利的形勢。“因”;介詞,趁著。

②“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意思是:這以后就把華山作為城墻,把黃河作為護城河。“因”,介詞,憑借。

③“蒙故業;因遺策”意思是: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國事業,沿襲著先人留下來的策略。“因”,動詞,沿襲。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意思是:依靠人家的力量反過來傷害人家。“因”,介詞,依靠。【解析】①.介詞,趁著②.介詞,憑借③.動詞,沿襲④.介詞,依靠三、古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2分)16、略

【分析】【詳解】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兩聯;首聯既點明了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頷聯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

(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常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頸聯總結此次出塞的收獲,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懣,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性。尾聯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

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解析】(1)描繪了冬日傍晚的居庸關寒風呼嘯;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交代了時間、地點;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圍,暗示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悲涼心境。

(2)①對此次出塞找不到安邊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②歸家有望的喜悅。③暫且歸隱,等待時機報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寫(共1題,共9分)17、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

這是一道直接對應的默寫題,學生只需在背誦的基礎上一一對應即可。但是要注意難寫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寫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寫法,不可將答題空6中的“舒”誤寫為“抒”,不可將答題空7中的“覆”誤寫為“復”,不可將答題空10中的“衡”誤寫為“橫”;還要注意形近字的寫法,不可將答題空4中的“哺”誤寫為“浦”,不可將答題空10中的“浦”誤寫為“哺”。【解析】①.一鞭殘照里②.遍人間煩惱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論書策⑥.以舒其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淺而舟大也⑨.響窮彭蠡之濱⑩.聲斷衡陽之浦五、現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9分)18、略

【分析】【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能力。這類題;首先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詩歌,理解詩歌關鍵意象,充分理解詩歌內容及情感。繼而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知識儲備,具體分析作品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本詩是一首現代詩;共有3個詩節,10行,卻能被許多人轉發;推薦。從內容上,詩歌敘述了一個簡單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