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歷史寒假銜接講練(統編版)第3講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高一歷史寒假銜接講練(統編版)第3講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高一歷史寒假銜接講練(統編版)第3講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高一歷史寒假銜接講練(統編版)第3講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高一歷史寒假銜接講練(統編版)第3講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講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1、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并立與元朝的統一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王安石變法變法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諸多領域,基本原則是加強國家對這些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富國之法】(1)青苗法:政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民提供低息貸借錢或糧食意義:限制了高利貸者對農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2)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錢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錢意義:保證農民生產時間,保障農業生產發展;限制官僚地主特權,增加政府收入(3)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意義:耕地面積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政府稅收增加(4)方田均稅法:清查土地,按多少、好壞收稅意義: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減輕農民賦稅負擔。(5)市易法:設市易務,收滯銷貨,短缺時賣出意義: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利于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6)均輸法:政府采購物資實行就近采購,節省貨款等原則意義:節省政府開支【強兵之法】(1)裁兵:精減軍隊,減少軍隊數量和軍費開支(2)保甲法:政府把農民編為保甲。農戶十家一保閑時練兵戰時入軍意義:加強對人民控制,維護地方治安;寓兵于民,節省軍費,確保兵源和提高戰斗力。(3)保馬法:官馬由農戶保養意義:減少政府支出(4)將兵法:設“將”為軍隊編制的基本單位,由固定將官帶軍隊意義:提高軍隊戰斗力【取士之法】(1)改革科舉制度:廢詩賦取士,注重能力的經義策論考試(2)唯才是用:貫徹擇優錄用,惟才用人的原則,克服恩蔭弊病(3)整頓太學:太學生中的優異者可免試做官。典型例題王安石在青苗法中規定20%的利率,如農民借100錢,一年到期后就需要還120錢。此外,新法還強行規定地方的貸款數額,地方官為(超額)完成放貸取息的任務,實行硬性攤派。這說明王安石變法(

)A.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民負擔 B.引起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C.是北宋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D.觸犯了官僚集團的既得利益二、全面認識兩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議和1、兩宋與少數民族政權議和概況兩宋三百多年的歷史,與遼夏金蒙(元)大小戰事無數,大的和議有宋遼澶淵之盟、慶歷增幣;宋夏慶歷和議;宋金紹興、隆興、嘉定和議。2、兩宋為何屢屢和議(1)兩宋守內虛外的國策所決定的。宋朝在太祖、太宗時代總體奉行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自真宗開始尤其是澶淵之盟后,守內虛外的國策正式成形,仁宗時代徹底定型。到了南宋,守內虛外又加上偏安一隅的思想,這就決定了兩宋是不敢也不愿積極進攻神宗是積極防御的。(2)對軍人的防范過于嚴密。兩宋鑒于唐末五代軍人藩鎮割據的教訓,故而對軍人的防范極為嚴密,文臣逐漸掌握了朝堂上樞密院的兵權以及地方上的統兵指揮大權。(3)奢靡影響了尚武之風。兩宋積貧積弱三冗現象極為嚴重,但皇室和官僚集團奢靡之風非常嚴重。太祖對禁軍高級將領杯酒釋兵權時就鼓勵軍人放棄兵權,多置良田美宅安心享受。這無形之中使得軍將缺乏進取心,再加上朝野對軍人的防范,又會使軍人在軍政領域難有作為,也只能自甘墮落,貪圖享受和奢華。3、兩宋與少數民族政權議和的影響兩宋時期的宋遼和議、宋夏和議、宋金和議,對兩宋政府來說都是接受屈辱條件以求得茍安,也給宋朝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議本身是民族間友好和睦的表現,和議之后,雙方減少了戰爭,客觀上有利于生產的發展和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典型例題1005年,遼宋簽訂澶淵之盟,這次和議,宋的損失雖不算大,卻是有宋以來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淵之盟后,宋遼雙方保持和平達一百一十七年。遼于訂盟后,大舉漢化,內政進步甚速。這說明,澶淵之盟(

)A.有利于宋遼邊境生產的恢復發展 B.導致北宋形成強干弱枝的局面C.使遼國的統治中心移到黃河流域 D.致使遼軍事實力增長超過北宋三、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1)民族政權并立,如遼、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與金的并立。(2)兩宋政權的民族政策以軟弱為主,多次對少數民族用兵失敗,對遼、西夏、金以輸納“歲幣”等方式換取和平。(3)民族矛盾突出,兩宋、遼、西夏等政權都亡于民族政權的進攻。(4)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與遼、西夏分別在邊境地區開設榷場進行貿易,南宋時大批契丹人、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與漢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民族間的差別逐漸縮小,南宋后許多蒙古人進入中原。(5)民族間經濟交流頻繁,中原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不斷向邊疆地區擴展。典型例題宋仁宗寶元(1038—1040)年間,西夏向北宋邊境發起進攻。北宋朝野本打算“重拳出擊”,一舉摧毀西夏政權。然而,遼朝卻趁機向北宋“索取關南十縣之地”,不僅訛了北宋“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更斷送了其攻略西夏的最后希望。這反映出(

)A.北宋的民族政策過于軟弱 B.遼夏聯合威脅北宋的邊境C.北宋的外部環境較為險惡 D.宋代奉行守內虛外的政策四、遼宋夏金元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1、農業發展灌溉工具:出現高轉筒車耕作制度: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在南方相當普及,有的地方一年三熟土地制度: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嚴重,自耕小農衰退。租佃制成為僅次于自耕農經濟的土地經營方式。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宋朝面朝在內地開始種植,元朝大力推廣棉花,棉紡織工具和棉紡織技術進步,松江成為全國的棉紡織中心。邊境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都有顯著進步。2、手工業的發展冶鑄業:北宋用煤冶鐵普遍【西漢時開始用煤冶鐵】,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南宋末年開始用焦炭冶鐵【明朝流行】。北宋都城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絲織業: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制瓷業:宋朝制瓷技術重要改進,出現了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瓷器。景德鎮成為瓷都。元朝進入彩瓷生產時期,出現了青花瓷和釉里紅。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印刷業:迅速發展,推動了文化普及,進一步推動了造紙術的發展。典型例題宋至道元年(995年)六月詔令,“凡州縣曠土,允民請佃為永業”;天圣四年(1026年)詔令,“令招無田產人戶請射,充為永業”;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下詔,“江東西荒田,乞募民承佃,滿五年,田主無自陳者,給佃者為永業”。上述詔令(

)A.擴大了國家編戶齊民的范圍 B.有利于小農經濟的恢復發展C.旨在發展完善封建租佃關系 D.使農民獲得了更多人身自由五、商業和城市的繁榮1、唐宋都城對比唐朝及以前的城市概況城市功能: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規模小商業活動:商業有時間的限制:定時啟閉商業有區域的限制:縣治以上的城市方能設市;指定的集中場所進行集中交易(嚴格坊市制)受官府直接監管宋及以后的城城市功能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商業活動①打破時間的限制:夜市、曉市繁榮②打破區域的限制:城郭和鄉村允許置市貿易,草市繁榮坊市界限不復存在,市分于街巷形成街市③商業活動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3、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貨幣需求量劇增,錢幣鑄造量增加,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全國范圍內發行紙幣,大一統的穩定局面和交通系統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出現專門的娛樂場所——瓦子商業活動打破了空間限制,坊市制打破,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城郭和鄉村允許置市貿易,草市繁榮商業活動打破了時間限制,曉市、夜市繁榮海外貿易繁榮商稅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典型例題下面反映了宋朝經濟發展的情況(部分)。這些現象的出現(

)文獻主要內容《凈德集》現錢大半入官,市井少有轉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江浙之民,巧偽有素,銷毀錢寶,習以成風《宋會要輯稿》今民之輸官與其所以自養者,悉以錢為重,折帛以錢,茶鹽以錢,當豆以錢……酒醋之賣于官,非錢不售A.有效緩解了“錢荒”的問題 B.導致政府財政支出日益增加C.客觀上促進了紙幣的發展 D.源于銅錢的鑄造量嚴重匱乏六、程朱理學1、背景某種思想要成為主流,通常受思想自身的變化和更新、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統治者的需要和扶植等幾個因素制約(1)魏晉至隋唐,三教合一的思潮不斷發展(2)唐末五代以來分裂動蕩,綱常松弛,道德式微,(宋代以來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傳統倫理道德規范受到極大破壞,需要重建倫理綱常(3)兩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統治者需要新的思想來鞏固統治(4)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迅速發展,科學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5)宋代重文輕武激發了士人更新儒學的熱情(6)儒學家自身反思,主動吸收佛、道思辨哲學闡釋儒學【北宋中期,儒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2、內容理學注重抽象思維,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理論體系。宇宙觀:理是萬物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理體現在社會上就是儒家道德倫理(三綱五常),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維護專制統治和綱常名分的觀念抽象化為天地萬物始源的“理”,從哲學的高度論證專制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人生觀:人生的目標應當“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渡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認識論、方法論: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3、影響朱熹對儒學教育進行探索,編著《四書章句集注》南宋后期,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元朝曾將《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明初確定了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理學流傳到周邊國家,產生很大影響。積極: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奮發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凸顯了人性莊嚴。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消極:理學強調三綱五常和名分等級的永恒性,用以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自然欲求。典型例題清代官修《列女傳》展現了國家倡導的所謂貞烈形象。但記述貞烈婦女人數的增加,并未帶來婦女形象的豐富,反而更加逼仄,幾乎完全集中在貞烈一類的婦女,以“某某烈婦”“某某節婦”開始敘述,幾成程式。這一做法說明清朝(

)A.編纂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 B.婦女地位進一步提升C.官修史書進一步拓展視角 D.傳統文化注入新內容七、文學藝術1、宋詞背景:唐朝后期出現詞,宋朝進入鼎盛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城市生活豐富,娛樂場所需要大量的歌詞;科舉制的發展和重文輕武的政策壯大了知識分子隊伍;社會矛盾尖銳,政治動蕩不安,邊患不斷,文學家用詞表達思想感情代表: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2、元曲和元雜劇特點:散曲是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成套散曲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安排不同的角色,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形成了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形成了中國戲曲時空自由和以虛擬動作表意的特殊傳統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漢族文人進取無望,心情壓抑,用散曲來抒發愁悶情懷;社會黑暗和人民的悲慘遭遇代表: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3、話本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4、書法宋元時期書法各具情態,追求個性,不拘法度,倡導有意無法。代表: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5、繪畫背景:宋元時期的繪畫,文人山水畫更加注重意境;出現了民間風情畫。宋朝文人階層不斷壯大;理學的興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內心修養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市民階層興起;文化普及特點:北宋文人山水畫構圖氣勢宏偉,畫風陽剛豪放南宋描繪對象變為江南風光,構圖追求不對稱,馬遠、夏圭把景物放在畫面一側,馬一角,夏半邊,殘山剩水。典型例題“楊家將”故事在北宋中葉開始流傳。南宋民間藝人把它編成話本,創造出楊宗保,構想了楊家將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節。元代又出現《吳天塔孟良盜骨》等雜劇,構想了楊六郎從吳天塔取回楊令公骨殖的情節。這反映出(

)A.文學藝術傾向于世俗化 B.文藝折射時代主流思想C.正統思想依賴文學傳播 D.統治者重視社會教化1.北宋改進了唐代的集體宰相制,形成了宰執制度。“宰”是宰相,“執”是執政。同平章事為宰相,參知政事和樞密院長貳官為執政。這一變化(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意在加強中央集權C.體現君主專制的強化 D.意在防范吏治腐敗2.王安石對北宋面臨的秩序危機曾進行過深入的闡述。他說,“顧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天下之財力日益窮困,而風俗日益衰壞,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據此可知,王安石變法(

)A.以富國強兵為目的 B.側重于解決邊防壓力 C.得到人民強烈支持 D.主要是解決財政問題3.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驛站設置情況。這體現了當時驛站交通(

)腹里:陸站175處,水站21處,牛站2處。河南江北行省:陸站106處,水站90處。遼陽行省:陸站105處.江浙行省:馬站134處,轎站35處,步站11處,水站82處。湖廣行省:陸站100處,水站73處。云南行省:馬站74處,水站4處。總計:全國站數約1400處,加上嶺北、吐蕃等處,應在1500處以上。A.制度完善傳遞速度快 B.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C.加快了中國經濟轉型 D.工具多樣且水陸并用4.元朝官修史書《遼史》載:“天地之間,風氣異宜;人生其間,各適其便。……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這可以用來說明(

)A.農耕文明優于游牧文明 B.各族群經濟交往的必然性C.地理環境決定文明高低 D.長城南北地理區域的封閉性5.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中,回族形成有其特殊性。元朝時期,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及波斯人、阿拉伯人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據此判斷,回族形成的特殊性是(

)A.民族融合主要依靠宗教 B.中華民族與外來民族交融C.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融 D.憑借溫和寬容的民族政策6.北宋開封商人孫賜號,本是酒館侍者,“誠實不欺,主人愛之,假以百千,使為腳店(小酒館)……其貨漸侈大,乃置圖畫于壁間,列書史于幾案,為雅戲之具,皆不凡,人競趨之。久之,遂開正店,建樓,漸傾中都”。材料有助于說明北宋(

)A.士人階層壯大 B.心學思想盛行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強7.元代“賦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十分之九)”,而江南稅糧又主要來自江浙,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江浙一帶的官田稅糧在全部賦稅中所占比例為45%至65%。由此可知,元代江浙地區(

)A.均田制煥發出勃勃生機 B.自耕農經濟發展受阻C.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 D.農民的納稅負擔減輕8.唐代法律規定“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