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10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26課文化創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10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26課文化創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10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26課文化創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10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26課文化創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第10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26課文化創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第26課文化創新最新考綱核心素養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新的意義;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政治認同通過學習和駕馭人民群眾是文化創建的主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創作,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文化發展既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法治意識公共參加通過學習文化創新的途徑,培育學生主動投身文化溝通活動,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主動投身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推動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意義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離開了①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進行有價值的文化創建。(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a.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②新狀況,提出新問題,須要文化不斷創新。b.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供應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打算了更加足夠的③條件。點撥:文化創新的源泉、基礎、動力、根源、確定因素、根本目的、根本標準、根本途徑等都指的是社會實踐;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根基在于優秀傳統文化。2.文化創新的必要性和意義(1)必要性a.文化④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實質。b.文化創新是⑤社會實踐發展的必定要求。(2)意義a.創新是文化富有朝氣與活力的重要保證。b.文化創新可以推動⑥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c.文化創新能夠促進⑦民族文化的旺盛。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合力的重要保證。3.文化創新的主體及要求主體⑧人民群眾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建的主體要求文化創建者應當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實踐,關注最廣闊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⑩日益增長的須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宏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養分點撥:可以結合哲學上“實踐與相識的關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建者”來理解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主體。eq\a\vs4\al([易錯分析])1.有價值的文化創建源于文化傳播載體的變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教材理論(必修3P48):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傳播載體變革明顯不是源泉。2.文化創新的實質就在于文化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教材理論(必修3P48):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不能顛倒兩者的關系。3.文化工作者的靈感是文化創新的源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文化工作者的靈感在文化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不是文化創新的源泉。文化創新的源泉只能是社會實踐。4.革命文化的內涵是在溝通過程中確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革命文化的內涵是在實踐中確定的,而不是在溝通過程中確定的。溝通過程只是擴大了革命文化的影響力。1.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1)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發展是文化繼承的必定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2)文化發展的實質,就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定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3)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2.結合社會變遷分析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是文化創新的動力;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實踐發展。3.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中的作用(1)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中的地位:人民群眾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建的主體。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創建并享用文化。(2)文化創新的要求①文化創新必需關注廣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②文化創建者應當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實踐,堅決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從人民群眾的宏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養分,才能創建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提示:對于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這一學問的理解,要留意其兩個指向,一是強調文化創新要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二是強調文化創新要發揮人民群眾的創建作用。考點展示全國卷5年2考命題揭秘導航文化創新的意義2024·全國卷Ⅰ·202024·全國卷Ⅱ·19從詳細題型上看,選擇題與主觀題均有出現。從核心素養上看,以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為主。從考查方式上看,主要通過展示國家或地方有關文化發展的鮮活材料,考查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意義和主體,以選擇題為主,也可能考查主觀題。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1.(2024·全國卷Ⅰ·20)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丹頂鶴象征著圣潔、名貴,多數文人雅士以鶴自喻,折射出人們對它的寵愛。現在,“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人們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高度來觀賞鶴、寵愛鶴、愛護鶴。鶴的寓意的變更表明()①人們的審美觀念深受價值觀念的影響②文化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③社會實踐是文化變更發展的動力和源泉④每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會趨于一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等學問,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考查的核心素養是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從價值觀念看有利于引導學生增加審美實力。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但不起確定作用,②說法錯誤。即使人們所處的時代相同,但由于學問結構、文化差異、立場觀點等不同,審美觀念也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趨于一樣”說法錯誤,解除④。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2.(2024·江蘇卷·20)央視播出的紀錄片《民族的吼聲》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它以8首抗戰歌曲的創作歷程為線索,呈現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喚醒了人們塵封已久的抗戰記憶。材料表明()A.人民群眾是文化創建的主體B.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社會實踐是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創新促進傳統文化的旺盛C[材料強調的是紀錄片以8首抗戰歌曲的創作歷程為線索,這說明社會實踐是優秀文化作品的源泉,C項正確。A項解除,材料沒有體現人民群眾是文化創建的主體。B、D兩項解除,材料強調文化創新的源泉,沒有強調文化創新的作用。]結合文化創新成果的現實作用,考查文化創新的意義3.(2024·全國卷Ⅰ·19)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世界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遨游太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世界領先,“蛟龍”號創建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新的世界紀錄,①凸顯了科學素養在文化素養中的核心地位②為文化發展供應強大的物質技術手段③強化文化的統一性、縮小文化的差異性④增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能為文化發展供應強大的物質技術手段,也有利于我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②④入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記,①錯誤。科技創新有利于發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實現世界文化的旺盛,而不是強化文化的統一性、縮小文化的差異性,③錯誤。]影響某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但只有一個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并非全部重要因素都是核心或中心;同時,不同角度的核心或中心因素是不同的,不能混淆。4.(2024·全國卷Ⅰ·19)陜西省地方戲“華陰老腔”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聲腔剛直高亢、磅礴豪邁,卻因表演形式單調難以吸引觀眾,面臨傳承危機。2024年,華陰老腔演出團隊與搖滾歌手合作,將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搖滾音樂相結合,在中心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聯袂演唱《華陰老腔一聲喊》,引起巨大反響。“華陰老腔”煥發新的朝氣給我們的啟示有()①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②滿足人民大眾須要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③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④傳播手段與傳播形式的創新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前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華陰老腔”因表演形式單調難以吸引觀眾,通過將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搖滾音樂相結合,引起巨大反響,其勝利說明傳統文化要不斷創新,滿足人民大眾的須要才能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①②當選。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③錯誤;傳播手段和形式的創新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但不是前提,④錯誤。]從文化創新發揮人民群眾作用角度切入,考查文化創新的主體5.(2024·全國卷Ⅲ·19)2024年,新版《辭海》編輯委員會宣布將在推出紙質版《辭海》的同時,推出適用于各種閱讀終端的電子版和網絡版。這一做法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創新要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②有價值的文化創建源于文化傳播載體的變革③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朝氣和凝合力的保證④信息技術推動文化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B[“《辭海》電子版和網絡版的推出”這一文化創新,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特殊是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立足于信息社會人們網上閱讀的新需求,①④符合題意。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是社會實踐,②錯誤;文化創新不肯定能夠保證文化富有朝氣和凝合力,③說法不妥,解除。]文化創新或創作的主體是包括文藝工作者在內的人民群眾;文化創新或創作,既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又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是人民群眾的實踐,而不是人民群眾。文化創新的途徑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緣由要求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②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建③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1)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是文化創新的④根基(2)體現⑤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3)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建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面對世界博采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⑥溝通、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定要經驗的過程(1)看法:以世界優秀文化為養分,充分吸取外國文化的⑦有益成果(2)原則: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⑧以我為主、為我所用3.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1)堅持正確方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2)克服錯誤傾向:既要反對“守舊主義”和⑨“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⑩“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eq\a\vs4\al([易錯分析])1.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根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注入時代精神可以推動文化創新,但不是文化創新的根基。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才是文化創新的根基。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時,要以吸取外來優秀文化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文化創新要反對盲目推崇外來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矯正]盲目推崇外來文化屬于“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在于根本否定傳統文化。1.關鍵信息法辨別文化創新的途徑途徑信息立足于實踐深化基層、采風活動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傳統文化、新舊對比或涉及如何處理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面對世界、博采眾長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溝通借鑒與融合提示:文化創新的途徑之間的關系(1)進行文化創新的兩條基本途徑都必需立足于社會實踐的基礎之上。(2)兩條基本途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過程中,離不開與外來文化的溝通、借鑒與融合;在面對世界,博采眾長的過程中,必需立足于傳統文化基礎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怎樣進行文化的溝通、借鑒與融合看法認同本民族文化,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原則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的原則,敬重差異,理解特性,和諧相處要求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看法目的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必需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反對封閉主義、守舊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反對文化霸權主義,防止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滲透,維護我國的文化平安任務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加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3.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1)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須要。(2)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既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提示:文化繼承、文化發展與文化創新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繼承、文化發展與文化創新緊密聯系,不行分割。考點展示全國卷5年2考考情分析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2024·全國卷Ⅲ·192024·全國卷Ⅱ·20從詳細題型上看,以選擇題為主。從核心素養上看,以科學精神為主。從考查方式上看,結合文化創新的詳細事例,考查對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基本途徑的理解,主觀題主要是綜合考查如何進行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1.近年來,中國音樂家葉小鋼的交響音樂會《中國故事》系列在國內外獲得巨大勝利。為了創作其中描繪西藏獨特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的《喜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各地考察,深化民間采風,從中獲得創作靈感。這表明()①文化走出去要創新表現形式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創新源自創作者的靈感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中國音樂家葉小鋼的交響音樂會《中國故事》系列在國內外獲得巨大勝利,這說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溝通中傳播,②符合題意;前往西藏各地考察,深化民間采風,從中獲得創作靈感,這表明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④符合題意,③錯誤;①材料沒有體現,解除。]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2.(2024·全國卷Ⅲ·19)2024年春節,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在中心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節目形式新奇,“和詩以歌”,增加了經典詩詞的藝術感染力,深受觀眾寵愛。山區孩子演唱《苔》的天籟之聲感人至深,聞名歌手演唱的《墨梅》獲得網民廣泛點贊……這反映傳統文化的傳承()①要以開發創新為目的和歸宿②既要不忘原來又要創新思路③要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價值導向④以現代傳播手段的運用為前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和詩以歌”增加了經典詩詞的藝術感染力,體現了思路創新,對“經典詩詞”的傳承說明要傳承優秀文化,②正確;深受觀眾寵愛、獲得網民廣泛點贊,體現了文化傳承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③正確。故選C。]從縱向分析文化創新的措施時,留意明確題干的主要指向性,明確材料強調的是繼承過去的優秀傳統文化,還是順應時代的與時俱進;明確題干強調的是繼承與創新的一個方面,還是繼承與創新的兩個方面。3.(2024·海南卷·16)習近平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要擅長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原來、吸取外來、面對將來。這里強調的有()①文化創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資源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動文化創新③吸取國外文化的精華是推動文化創新的時代要求④文化創新的本質在于深化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現繼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題意。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對于更好地吸取國外文化精華,面對將來具有重要意義,③符合題意。①④表述錯誤,解除。]在分析文化創新的措施時,務必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來分析題干的指向性。縱向是指文化繼承,體現的是傳統文化和當前文化的關系;橫向是指文化傳播,體現的是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解答過程中,千萬不能將兩個方向給混了。以文化創新的勝利典例為背景,以主觀題形式考查文化創新的作用(緣由、意義)、途徑或措施(思維建模)類型設問方式答題要素緣由類結合材料,分析推動文化創新的緣由;分析某項文化活動取得勝利的緣由①必要性: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定要求。②重要性:創新是文化富有朝氣和活力的重要保證。a.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b.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旺盛。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合力的重要保證。③現實意義:增加全民族文化創建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旺盛文化的必由之路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作用的學問,說明某一項文化創新的意義措施類結合材料,分析某地區或某單位是如何實現文化創新的;結合材料,分析某項文化活動勝利的啟示①根本途徑: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②重要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③重要途徑之一:面對世界,博采眾長。在文化溝通、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需以世界優秀文化為養分,充分吸取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發展方向: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也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⑤創新主體:要堅決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充分發揮文化創建者的聰慧才智。關注最廣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宏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養分。⑥必由之路:在時代的高起點上增加全民族的文化創建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⑦總體要求:不忘原來、吸取外來、面對將來,不斷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建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2024·全國卷Ⅰ·3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被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錢學森認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學教化。他經常深情地回憶自己的中學生活:化學老師特殊重視化學試驗和培育學生對科學的愛好,化學試驗室隨時開放,學生進出自由,我那時做了很多試驗。生物老師常帶領學生去野外采集標本,教學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標本。學校組織各種課外小組,開設無機化學、詩詞、音樂、倫理學等選修課。師生經常一起探討數學、物理、化學等問題,大家都暢所欲言、自由自在。大家都不怕考試,沒有人為考試而開夜車,更沒有人死背書。有一位數學老師在給學生的測驗評分時獨出心裁,出5道題,學生都答對了,但解法平淡,只給80分;假如答對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給100分,還另加嘉獎。民主、開拓、創新的學校文化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進入新世紀,素養教化理念更加深化人心。圍繞推動素養教化,培育創新型人才,各地進行了新的探究:課程超市、創意集市、探究性學習、名家講壇、才藝拓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中學教化改革不斷深化的今日,錢學森的中學學習經驗可以為我們供應啟迪。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作用的學問,說明教化創新對培育人才的意義。解析:結合材料,提煉信息,運用文化創新的作用說明教化創新對培育人才的重大意義,要分別列出對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學生全面發展的主動意義。答案:創新是文化富有朝氣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推動實踐發展、文化旺盛和創新人才培育。教化創新促進了民主、開拓、創新的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民辦法識、創新精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運用文化創新的作用分析問題時,思路不能局限于教材中強調的兩點——推動文化發展旺盛和推動社會實踐發展,還要從其他角度分析其作用,如作為一般文化活動或措施的作用——推動經濟發展、政治進步、綜合國力提高、公民素養提高等。5.(2024·全國卷Ⅱ·3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馮洪錢是一名基層獸醫工作者。1959年,當地民間老獸醫用一味草藥治好了20多頭病豬,這使年輕的馮洪錢深受震撼,他立志傳承發展傳統獸醫藥事業。編撰《民間獸醫本草》,滿足社會的須要,他訪問過數百個獸醫站,探望了成百上千位老獸醫、老藥農,廣泛收集民間處方。查閱古醫書、古農書、地方志,追蹤國外最新科技成果,創辦中草藥百草園、中草藥制藥廠,與同事一起先后研制勝利精寶素等10多種中草藥制劑,治愈了數以萬計的疾病牲畜。經過千辛萬苦,歷時半個世紀,馮洪錢最終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間獸醫本草》,共計638萬字,插圖2353幅。書中收錄3505種中草藥,附方40000多則。《民間獸醫本草》“匯古今獸醫本草之大成,集民間獸醫閱歷之精華”,馮洪錢被譽為“當代的李時珍”,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的學問,說明馮洪錢是如何在獸醫中草藥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解析:首先,明確學問要求,即文化創新的相關內容;其次,明確解答方向,即分析文化創新的措施;再次,全面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調動相關學問來組織答案,照實踐、繼承傳統、吸取外來等。答案:深化獸醫藥研制和畜病治療第一線,在實踐基礎上進行創新。廣泛收集整理我國傳統獸醫中草藥及藥方,在繼承傳統中實現創新。收集國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鑒、吸取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中推動創新。真題驗收|感悟高考淬煉考能1.(文化創新的途徑·拔高題)(2024·天津卷·7)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精神事業,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當然就是一個靈魂的創作。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今日我們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經》《論語》《孟子》;提起陶淵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們的千古名篇。這啟示文化文藝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①立足當代現實,反映時代呼聲②繼承優秀傳統,奉獻文化精品③傳承經典文化,摒棄流行文化④弘揚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由材料“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可知,文化文藝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立足當代現實,反映時代呼聲,①符合題意。我們提起歷史文化名人想到的是他們的千古名篇,說明文化文藝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繼承優秀傳統,奉獻文化精品,②符合題意。③中“摒棄流行文化”表述有誤,應解除。④中“弘揚革命文化”與題意無關,應解除。故答案為A。]2.(文化創新的意義)(2024·江蘇卷·25)《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是法國繪畫大師高更的代表作。在這幅作品中,有初生的嬰兒、采摘水果的青年婦女、垂暮的老婦人等,描繪了人從生到死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索。同時,畫家還運用了獨特的“散點透視法”,將不同時空的情節表現在同一畫面上,給予了它特殊的魅力。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①不同民族文化異彩紛呈②群眾是文化創建的主體③文化創新促進文化進步④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的意義、哲學的作用等學問,主要考查學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描述和闡釋事物的實力,通過分析畫家高更的繪畫作品考查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從價值觀念看主要是培育學生的審美實力和修養。畫家高更運用獨特的繪畫手法,給予了作品獨特的魅力,說明文化創作手法的創新促進文化進步,③符合題意。繪畫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索,畫家運用獨特的手法將不同時空的情節表現在同一畫面上,詮釋出哲學思維對創作文化作品的重要作用,④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不同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群眾是文化創建的主體,①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3.(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024·江蘇卷·22)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多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時代的烙印和特征。今日要創作出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就要()A.超越生活、變更社會 B.立足實踐、扎根生活C.繼承傳統、滿足大眾 D.博采眾長、海納百川B[文化創作者只有自覺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實踐中,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B符合題意。A、C、D在材料中均未體現,解除。]4.(文化創新的途徑和主體)(2024·海南卷·16)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這一論斷強調的是()①人民群眾的聰慧才智是文藝創作的根本動力②只要深化社會實踐就能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③深刻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④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眾的實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民群眾是文化創建的主體,深刻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所以習近平強調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③④符合題意。社會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根本動力,①錯誤。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須要深化社會實踐,但并非深化社會實踐就能創作出激蕩人心的作品,②錯誤。]熱點聚焦|堅決文化創新服務人民群眾[熱點材料]材料一在文化創新北京高峰論壇上,某專家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