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故事新編》的敘事精神_第1頁
論《故事新編》的敘事精神_第2頁
論《故事新編》的敘事精神_第3頁
論《故事新編》的敘事精神_第4頁
論《故事新編》的敘事精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論《故事新編》的敘事精神目錄引言 41世俗化敘事 51.1人物形象的世俗化 51.2故事情節的世俗化 61.3作品文風的世俗化 62油滑敘事 62.1英雄嚴肅形象的消解 72.2語言戲仿 72.3情節的以古諷今 83敘事特色的意義和價值 83.1思想性 83.2藝術性 9結束語 10

摘要:《故事新編》具有獨特的敘事特色:人物形象都有著世俗化的心態,也有著平凡人一般的性格弱點,作品描繪了大量日常生活場景,故事結局也更容易被普通大眾接受,以及人物對話和語言風格也都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故事新編》對神話人物和古今圣賢等英雄的嚴肅形象進行了消解,文本中結構上的語言戲仿以及情節上的以古諷今體現出了魯迅油滑的思想,這是油滑敘事的特色。《故事新編》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和不同語言形態形成對比,同時混雜著四種語言形態,白話與文言文、白話與外來語、白話與方言的三重對照,帶給讀者一種荒誕感;原本故事情節和新編故事情節的對比也體現出了魯迅的思想,即對古文化糟粕和現實的批判。《故事新編》的敘事特色有著豐富的價值,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對于后世的小說都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關鍵詞:《故事新編》;敘事特色;世俗化引言《故事新編》是魯迅以神話和歷史故事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他在不同時期寫的八篇作品,分別是《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這八篇作品的人物及故事情節大致來源于《太平御覽》《淮南子》《尚書》《史記》《搜神記》《孟子》等眾多古籍,承襲著魯迅一向的文風,詼諧中蘊藏譏諷,小說情節內容雖來源于神話傳說或者歷史故事,但魯迅使用“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的創作方法,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絕妙奇趣的畫卷[3]。《故事新編》有著獨特的敘事特色,它體現出來的世俗化、油滑和對比敘事特色反映出了魯迅內心對古文化的糟粕和現實的批判,這對于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普通大眾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也對后世新歷史主義小說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1世俗化敘事《故事新編》的世俗化敘事相對于英雄化敘事而言,旨在還原英雄人物本質上的人的身份,用通俗的語言和人物對話描繪其作為普通人面對世俗日常生活時的種種表現,而英雄化敘事多描繪宏大壯觀的場景和擁有美好品格的神性人物,這就是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故事新編》中,世俗化敘事主要體現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作品文風三個方面。1.1人物形象的世俗化魯迅把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進行了改寫,在原本的故事中,英雄都是高高在上,沒有人性弱點的神性人物,而在魯迅的新編之下,英雄們體現出了人性,他們有喜怒哀樂等凡俗的心態,也有懦弱、猶疑等性格弱點。女媧的原故事在《列子·湯問》和《淮南子·覽冥訓》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其中女媧的形象是創生萬物的造物主、創世神,而《補天》中女媧摶土造人和煉石補天都是出于無聊的心態,文中出現兩處“唉唉,我從來沒有這樣的無聊過”,這是女媧的想法,這種想法似乎只有平常人才會有,魯迅卻在這里賦予了女媧凡俗化的心態。除了凡俗化的心態,魯迅筆下的女媧還擁有凡俗化的感受,她在造人時會覺得疲乏,也會不耐煩;在看到來懇求救命并賜仙藥的人時,會感到詫異和害怕。魯迅把那么神圣莊嚴的“造人”過程,放在女媧無聊的凡俗心理之下,表現了人類的繁衍本應還原它原本的凡俗面貌。英雄人物性格弱點的體現尤為明顯的一篇是《采薇》,《史記》中的《伯夷列傳》中說“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伯夷和叔齊在《史記》中被塑造成具有堅定氣節和高尚品格的志士,不僅淡薄名利,而且義不食周粟,而在新編的故事中,魯迅對其進行了世俗化的改寫。伯夷和叔齊在養老堂“混吃等死”,毫不關心國家大事,關于“討伐商王”之事是因為“近來的烙餅,一天一天的小下去了”才關注到的,兩人得知武王滅商后,出走養老堂,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終餓死于首陽山。魯迅在敘述二人的死因時,增添了一些新的故事,比如阿金姐上山奚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指出他們吃的薇同樣是當今圣上的,但她言明伯夷叔齊的死與自己無關,是由于二人恩將仇報,想要把喂給自己喝鹿奶的母鹿殺掉吃鹿肉,卻未得逞,最終餓死。由此可見,伯夷叔齊二人有著貪婪、迂腐、固執等性格弱點,人性中的黑暗面體現得淋漓盡致。1.2故事情節的世俗化歷史小說中的情節并不等同于歷史中完全真實發生過的情節,經過魯迅的加工,從神話傳說和圣賢故事中選材,并且在民間視角下重新敘述小說情節,《故事新編》中的情節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文本中穿插著許多日常生活情節的描繪,《奔月》里羿和嫦娥的日常相處細節就跟平常普通夫妻一樣,比如羿射獵回來,只得一只烏鴉,被嫦娥嫌棄“又是烏鴉的炸醬面”,羿見狀忙低聲下氣用麻雀哄自己的太太開心,正應了平民百姓的一句話“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段日常生活情節的描繪多像鄉下打腫臉充胖子的普通人家,日子過的已十分艱難,卻還使喚著婢女,主婦嫦娥就像是一個市井潑婦,面對著曾經輝煌的丈夫,根本不買他的賬,而那個曾經射殺過九個太陽的英雄羿,在世俗生活中,表現得唯唯諾諾又百無一用。世俗化的情節在這里表現得十分鮮明。1.3作品文風的世俗化文風主要指的是使用語言文字的風格或者特點,在《故事新編》中人物對話和語言運用上都有著世俗化的特點。《起死》與其他七篇皆不同,是以人物對話為主寫的戲劇化的劇本,講的是莊子去楚國路上見到一個髑髏,他請司命天尊還原了他的生命,原來他是死于五百年前的漢子。他赤身露體向衣冠整齊的莊子要衣服遮蓋時,遭到莊子拒絕,并對他大講“相對主義”哲學:“衣服是可有可無的”,漢子扭住莊子不放,莊子摸出警笛吹響喚來巡士驅趕漢子。莊子以自己的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表現了他的“唯無是非觀”的相對主義哲學的內在矛盾和欺騙性。他們二人的對話就像市井百姓平常吵架一樣,尤其是這樣一句:“放你媽的屁!不還我的東西,我先揍死你!”粗俗野蠻,更符合世俗化的特色。《故事新編》中世俗化的對話俯拾皆是,比如《補天》中女媧與自己造的小人前言不搭后語的對話,貌合神離的人神關系得以體現;《奔月》中羿在射獵中和遇到的老婆子的對話,塑造了一個討價還價、斤斤計較、唯唯諾諾的男人形象;《理水》中禹太太和衛兵們氣急敗壞的對話,“這沒良心的殺千刀!”能看出她同嫦娥一樣仿佛是市井潑婦;《出關》中關尹喜與賬房、書記先生在私下揣度老子的充滿揶揄和調侃性的對話,使一群勢利小人的形象躍然紙上。2油滑敘事“油滑,即圓滑、世故、不誠懇,用在創作中是指將幽默、諷刺、調侃、嘲諷等表現手法融為一體而進行寫作的一種手法。”魯迅在創作《故事新編》的第一個故事《補天》(原先題作《不周山》)時,自述:“止不住有一個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媧的兩腿之間出現了。這就是從認真陷入了油滑的開端。油滑是創作的大敵,我對自己很不滿。”雖然魯迅一開始自言“很不滿”,但實際上后期作品中“仍不免時有油滑之處”,在此后的十幾年間又陸續寫下了另外七篇,并且集結出版,油滑手法也在《故事新編》八個文本貫穿始終,客觀上起到了以古諷今的藝術效果。魯迅先生以游戲手法對古代圣賢和神話英雄的嚴肅形象進行了消解,通過語言戲仿和情節的古今雜糅,以“油滑”的筆觸深入到對歷史和現實的批判與揭露。世俗化敘事是將英雄從神壇上拉了下來,使高高在上,不可觸摸的神變成了普通人,消解了神圣感,讓讀者和“神”平起平坐;油滑敘事則更進一步,讓普通人變成了可笑的喜劇演員甚至“丑角”,消解了人的嚴肅感,讀者似乎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他們。2.1英雄嚴肅形象的消解《故事新編》首先對神話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和古今圣賢的嚴肅形象進行了消解,使他們不僅成為普通人,而且更像是讓人啼笑皆非的喜劇演員。《補天》中女媧的原形象是創世神和救世主,新編形象是有著普通人心態的凡人;《奔月》中的羿本是射日英雄,在這里卻成為了懦弱無能的市井小民;《理水》中的大禹是治水拯救百姓的偉大歷史人物,魯迅也賦予了他幽默的特質,變成了一個心口不一的平常人;《采薇》中的伯夷叔齊在《史記》中的形象是品行高潔之士,新編形象卻天差地別,不僅固執迂腐,而且恩將仇報;《出關》中的老子在歷史上是著名的思想家和道家學派創始人,新編形象卻是個“呆木頭”;《非攻》里的墨子是具有實干精神的賢士,魯迅也贊揚其精神,不過在文本中幽默化地開了個玩笑,結尾讓他經歷了一系列衰事;《起死》中的莊子也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稱“老莊”,可是在魯迅筆下被描繪成了一個自相矛盾的人,并且被漢子糾纏,陷入了一個窘迫的境地。老子身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魯迅卻在《出關》中用幽默的手法刻畫出了一個“呆木頭”一樣的人物形象,在文章一開篇就對老子進行了如下描述:“老子毫無動靜地呆坐著,好像一段呆木頭”,讓人覺得滑稽可笑。除此以外,在描繪老子和孔子的對話時說:“大家都從此沒有話,好像兩段呆木頭”,魯迅就此將兩位圣賢的嚴肅圣人形象消解為呆板木訥的喜劇形象。全文對于老子“呆木頭”的描寫共有七處,魯迅把老子這一形象加以調侃,別有深意。《非攻》中魯迅在最后調侃了一番,幽默化地讓墨子“比來時更晦氣”,不僅被搜檢了兩回,被招募走了包袱,還因為淋雨而感冒,“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雖然魯迅將墨子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幽默化的消解,仿佛是慘不忍言的“倒霉蛋”,但仍能從魯迅的筆下看出他是欽佩心懷大義且具有實干精神的墨子的。2.2語言戲仿《故事新編》在語言上融入了很多現代的元素,出現了諸多古人本不會知道的現代詞匯。比如《奔月》中羿稱呼嫦娥為“太太”的稱謂;《理水》中出現了不少讓人啞然失笑的事物,治水時期還有大學、幼稚園和水利局,還有一批說著音譯英語的教授學者,學者們用著現代出現的外來語“‘古貌林!’‘好杜有圖!’‘古魯幾哩……’‘O.K!’”進行對話,大談遺傳學和衛生健康,討論榆葉里含有維他命W,海苔里含有碘質;《采薇》里管門人從紂王的兩個小老婆,這兩個姨太太是否真的漂亮討論到女人的腳上面,粗俗不堪,叔齊在首陽山回想自己孩子時期仿佛還坐在保姆的膝上,害死了伯夷叔齊的小丙君“為藝術而藝術”,要求做溫柔敦厚的新詩;《出關》里出現的巡警、探子和《起死》里出現的巡士、警棍、警笛以及局子都是現代才有的事物。《故事新編》讓古人說著今人的話,使其顯得格外錯雜。2.3情節的以古諷今《故事新編》在情節上的以古諷今尤為突出,描寫古人古事中穿插了大量現代情節,這些“今事”正是其油滑的來源。古今雜糅看似體現了不認真或不誠懇的創作態度,實際上是幽默化地借古事諷刺今事,以古諷今也是油滑敘事中最顯著的特點[18]。《理水》中的大員考察、接風洗塵極具現代性,大員們名為考察,實是陽奉陰違,敷衍了事,五天的時間只有一天傳見了下民的代表,其余時間都在游山玩水或者因為勞頓而不辦公見客,居民們應對大員,也是虛與委蛇,注重面子工程,做表面功夫。大員們考察完畢,回到京都,還有水利局的同事們在局里大擺宴席,廣收份子,為他們接風洗塵,一副奢靡之景象,這些情節像是現代社會一些官員不盡職守、尸位素餐的情形的剪影。《出關》里老子被迫留在函谷關,為人們講學去,枯燥的內容讓大家如坐針氈、心神不定;為了出關趕出來五千字的講義稿子,卻被關尹喜等人視為賺錢的工具且與糧食一類為同等價值,“放在堆著充公的鹽,胡麻,布,大豆,餑餑等類的架子上”,這些情節也反映了當下社會一些小人唯利是圖的心態。3敘事特色的意義和價值3.1思想性第一,對人民和英雄的歌頌。作品歌頌了人民偉大勞動,敢于反抗復仇的精神,歌頌了英雄反抗侵略,堅持仁義與實干精神是《故事新編》的一大思想內容。《補天》中的女媧是有著偉大的創造力的代表,摶土造人和煉五色石補天是這種精神的外顯。《理水》中的禹是有著實干精神,一心為民的正面人物形象,他不顧群臣的反對,堅持采用“導”的方法,三過家門而不入,只為了更好地完成治水工作。《鑄劍》中的眉間尺年僅十六,在得知真相時就毅然決然要為父親復仇,并交出自己的頭顱和劍,宴之敖則不負眉間尺所托,他機智果敢,施謀用計,一舉砍下國王的頭顱,他們就是反抗強權與壓迫的復仇精神的化身。《非攻》里的墨子一心為民,不惜長途跋涉去勸說楚王不要攻宋,制止了一場不義的戰爭,他是反抗侵略的斗士,也是一名實干家。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是魯迅所贊揚歌頌的,在魯迅生活的那個時代,正需要這樣的“英雄”,他們為國為民,與人民群眾站在統一戰線,拯救國家于危難之時,這也是魯迅先生的期待。第二,對歷史中封建傳統思想的批判。首先是對儒家的批判,揭露孔子的虛偽也是為了抨擊當時社會上的尊孔復古一派,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封建倫理道德,或者可以說反動的封建禮教,是束縛中國人民思想的極大繩索;其次是對道家的批判,老子的“無為”思想和莊子的“唯無是非觀”是魯迅猛烈抨擊的對象,在《出關》和《起死》中對老莊思想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揭露了其思想的內在矛盾性;最后是對叔齊伯夷消極避世的思想加以批駁,也揭露了孔孟之道為核心的“仁政”的虛偽性,不過是自欺欺人之談而已。第三,對現實的批判。主要體現在對當時愚昧民眾、反動文人和官場統治的批判。在《鑄劍》結尾的“大出喪”中流著忠憤的眼淚百姓們,《補天》里在女媧遺體最肥沃之地安營扎寨的女媧氏的后嗣們,《采薇》中的強盜小窮奇和亂嚼口舌惹是生非的阿金,都是愚昧民眾的代表,也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魯迅在《吶喊》中寫道:“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他致力于喚醒民眾,啟蒙思想,在作品中也有所體現。魯迅還塑造了一些腐敗的官員,比如《理水》中考察的官員,毫無作為卻有人揮霍無度為其接風洗塵,《鑄劍》里的官員和妃子只知道對國王阿諛奉承、奴顏婢膝,《出關》里的關官即關尹喜和賬房書記雁過拔毛、唯利是圖,這些也反映了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腐敗官場。文化山上滿口外來語的學者們和迂腐的諸子圣賢等形象的塑造,也揭露了當時媚洋或者復古的反動文人的丑惡嘴臉。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他生活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一生致力于救亡圖存,魯迅用獨特的敘事特色有力地表現出來他秉承的思想內容,寄托著他的理想,也使《故事新編》有著豐富的思想性。3.2藝術性魯迅在《南腔北調集》中曾對《故事新編》的復雜文體做過解釋,認為這八篇故事是“神話、傳說和史實的演義”,加之它有著豐富又深刻的思想,自然也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世俗化敘事、油滑敘事和對比敘事也使小說具有反諷的藝術。首先是語言上的反諷,魯迅賦予了古人現代化的思維,讓他們說著白話和洋話,文化山眾學者明明身著古衣冠,卻說著當時社會上流行的音譯英語;文本中不僅有這些格外“先進”的古人,還有格外“落后”的古人,比如用著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書面語和女媧進行對話的“古衣冠小丈夫”,固執己見的伯夷叔齊堅持不食周粟,首陽采薇;大談相對主義哲學卻陷入自相矛盾的莊子等等,這些或落后或先進的古人,都有著濃厚的諷刺意味,是對于當時復古派和媚洋派的有力批判和深刻反諷。此外,《故事新編》中還有明顯的語言仿擬的描寫,比如《奔月》里逢蒙的話是模仿高長虹現實中說過的話,魯迅在文中用嘲弄辛辣的諷刺對于高長虹發表的對魯迅的人身攻擊言論進行了非常有力的回擊。其次是情節上的反諷,小說的謀篇布局和情節設置都別出心裁,有著深刻的意義。魯迅參考了歷史文獻,但不拘泥于文獻,通過自己的藝術想象和生活經驗,小說的創作方法也博取眾家之長,對原本的故事進行了新編。原本故事情節和新編故事情節的對比本身就蘊含一種諷刺意味,三種敘事特色讓小說的情節充滿新穎感,也讓小說充滿敘事的張力。《故事新編》在描寫古人古事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現代日常生活的細節,出現了很多古代沒有的事物,比如幼稚園、水利局、烏鴉雜醬面、巡警等等,這些本是不合時宜的事物卻坦然出現在了小說情節里,古今交融的敘事結構給人一種荒誕感。文本中有大量反轉式的情節,尤其體現在故事的結局上,比如我們從阿金姐的口中得知餓死于首陽山的伯夷叔齊實際上是死于自己的恩將仇報;完成了復仇的眉間尺和宴之敖最后和國王一起“大出喪”;成功游說楚王停止攻宋的計劃,制止了一場不義的戰爭的墨子在回去的路上竟然狼狽地得了重感冒,這種反轉消解了英雄與凡人、歷史和現實的距離,雖然讓人出乎意料,啼笑皆非的背后也蘊含著魯迅辛辣的諷刺。最后是文體上的反諷,對于《故事新編》是什么體裁的作品這個問題,歷來學者都是爭論不休,王曉明認為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小說作品,更像是寓言和雜文的混合物”,所以《故事新編》的文體是具有復雜性的,歷史題材要求的嚴肅、小說文體的對人物情節等要素一致性的要求等,魯迅都予以破壞。魯迅把英雄敘事改變成世俗化敘事,與傳統的歷史題材大相徑庭,在《故事新編》里英雄和圣賢嚴肅莊重、高高在上的形象被消解掉,他們變成了凡人,甚至是有著喜劇效果的小人物,這種油滑的筆法,讓我們在嬉笑怒罵中體會到魯迅深刻的思想。小說各要素之間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