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車輛新技術 課件 項目三 城軌新制式車輛技術_第1頁
軌道交通車輛新技術 課件 項目三 城軌新制式車輛技術_第2頁
軌道交通車輛新技術 課件 項目三 城軌新制式車輛技術_第3頁
軌道交通車輛新技術 課件 項目三 城軌新制式車輛技術_第4頁
軌道交通車輛新技術 課件 項目三 城軌新制式車輛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索低地板有軌電車奧秘認識低地板有軌電車01低地板有軌電車概述02低地板有軌電車技術的研發思路CONTENTS03100%低地板有軌電車轉向架技術特點04低地板有軌電車的技術標準低地板有軌電車概述低地板有軌電車概述低地板有軌電車定義:低地板有軌電車是一種地板距軌面較低的有軌電車,采用無弓受流、超級電容等尖端技術,提供全線無觸網方案,爬坡能力強、運量大。低地板有軌電車生產廠家:低地板有軌電車的主要生產廠家包括中國中車、法國勞爾、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等。低地板有軌電車類型劃分:低地板有軌電車按照低地板高度劃分,分為70%低地板車輛和100%低地板車輛;按照車輪形式劃分,分為鋼輪鋼軌和膠輪導軌。低地板有軌電車車輛長度劃分:低地板有軌電車按照車輛長度劃分,分為單節車和鉸接車,其中鉸接車又分為四軸、六軸和八軸。低地板有軌電車模塊化劃分:低地板有軌電車若采用模塊化車輛,則分為兩模塊和多模塊,最多可達八模塊,受具體城市、線路條件、車輛技術以及車輛國產化等要求的影響。0102030405低地板有軌電車技術的研發思路20世紀末,石油危機和汽車保有量的日漸增多,促使研發新型城市交通工具的需求不斷。石油危機與汽車保有量增加西門子、龐巴迪、阿爾斯通、斯柯達等多家著名有軌電車生產商開始在傳統有軌電車基礎上研發新型低地板有軌電車。傳統有軌電車的局限低地板有軌電車起源歐洲的有軌電車線路情況歐洲在新建具有專用線路的現代化輕軌系統的同時,保留了未拆除的路面有軌線路用于城市中心區的公共交通。技術改造的指導思想對早期有軌電車進行技術改造的主要指導思想為強調乘客乘降的便捷性,適應既有的地面線路及站臺設施。歐洲有軌電車線路情況100%低地板有軌電車轉向架技術特點100%低地板有軌電車轉向架技術特點0102轉向架特點低地板有軌電車轉向架采用短軸距設計,具備獨立輪對和小輪徑車輪,結構緊湊,構架簡單,輪對采用軸箱內置結構,具備彈性車輪結構,實現電液混合制動和磁軌制動相結合。軸距與輪對低地板有軌電車轉向架采用短軸距設計,確保車輛具備優秀的機動性和穩定性。獨立輪對或小輪徑車輪的應用,能夠適應不同道路條件,提高車輛的通過性和安全性。緊湊結構轉向輪結構非常緊湊,能夠降低車輛的風阻和噪音,提高車輛的能效和舒適性。構架結構簡單,能夠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車輛的性價比。輪對與制動輪對采用軸箱內置結構,可以減少輪對的磨損和故障率,提高車輛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采用彈性車輪結構,能夠降低車輛對道路的沖擊和損壞,提高道路壽命。混合制動與磁軌制動電液混合制動和磁軌制動相結合,能夠確保車輛在各種條件下都能實現快速、安全的制動,提高車輛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030405低地板有軌電車的技術標準車輛技術組成現代有軌電車的車輛技術組成包括地板技術、供電系統、輪軌系統、接觸網技術、路權形式。技術標準參照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分類》團體標準T/CAMET000o1-2020,了解低地板有軌電車制式的技術標準。車輛類型低地板有軌電車制式包括鋼輪鋼軌低地板車輛和膠輪車輛,運輸能力為0.5—1.2萬人/h。低地板有軌電車的技術標準低地板有軌電車的技術標準設計最高速度根據城市道路條件和交通需求進行合理選擇,一般為60或70km/h。設計速度路權形式可采用混合或部分封閉形式,以適應城市道路條件和運營需求。路權形式駕駛模式采用司機瞭望駕駛,確保駕駛員對周圍環境有清晰的視野,保障行車安全。駕駛模式低地板有軌電車的技術標準03網絡化運營敷設方式采用網絡化運營模式,以實現規模化效應和提高運營效率。01路口通行路口通行采用平交方式,并輔以信號優先,以確保交通流暢和安全。02敷設方式敷設方式以地面線為主,沿城市道路行走,屬地面公共交通需遵守道路交通法規的規定。謝謝觀看項目一軌道交通發展史高效綠色出行新選擇懸掛式單軌交通01單軌交通02懸掛式單軌交通發展歷程CONTENTS03懸掛式單軌交通的主要特點及分類04懸掛式單軌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單軌交通單軌交通單軌交通是指車輛在一根軌道上運行的一種軌道交通系統,可分為跨座式和懸掛式兩種。單軌交通定義跨座式是指通過單根軌道來支撐、穩定和導向,車體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的軌道交通系統。跨座式單軌交通懸掛式是指車體懸掛于軌道梁之下的單軌交通形式,列車走行部布置在倒U字型鋼制空心梁內。懸掛式單軌交通吊掛拉桿通過軌道梁的下缺口懸吊車廂,實現車體的懸掛和支撐,確保列車平穩運行。吊掛拉桿懸吊車廂懸掛式單軌交通發展歷程懸掛式單軌交通發展歷程懸掛式單軌交通的起源懸掛式單軌交通問世和起步于德國,隨后在日本得到闊步發展。德國的懸掛式單軌交通德國和日本的主要懸掛式單軌交通線路詳細情況見表所示。伍珀塔爾線德國伍珀塔爾線1901年建成,是跨座式單軌交通真正成為城市客運交通工具的開始,至今仍在運營,已經有113年歷史。懸掛式單軌交通發展歷程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線德國-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線2號線(紅線)1984年建成,全長1.05km,單線設計,1輛車往返運行,發車間隔5min。無人駕駛的線路1號線(藍線)始建于1993年,初建線長1.75km,2003年擴建1.25km,全線長3km,設5站,單線設計,兩列車往返運行,中間設避讓線。發車間隔10min。該線路為世界首條無人駕駛懸掛式單軌交通。杜塞爾多夫線德國-杜塞爾多夫線是連結火車站至機場的一條線路,全長2.5km,1993年投入運營,每天運營21h,2002年運輸乘客130萬人次。設有4個車站,可以很方便為乘客提供換乘。懸掛式單軌交通發展歷程要點三日本的懸掛式單軌交通日本上野動物園線是上野動物園內的獨軌交通線路以德國伍珀塔爾線為原型進行改進,于1957年建成運營,是日本第一條懸掛式單軌線路。要點一要點二湘南線日本-湘南線于1971年建成,長6.6km,設8座站和一座機車廠。2004年新型5000系車輛投入使用,采用三輛編組,整列車定員為226人。車輛的最高運行速度為75km/h。湘南線為單行線,運行時間間隔為7.5min。千葉線日本-千葉線于1988年開通了第一條線路,至1999全線完工時千葉市共建成了兩條線路,其中千城臺~千葉共長13.5km,設有13個車站;千葉~縣廳前共長1.7km,設有6個車站。最新的0系列車于2012年7月份投入運營,列車采用2輛編組,每節車定員78人,最高運行速度為65km/h。要點三懸掛式單軌交通的主要特點及分類懸掛式單軌交通不易脫軌,安全可靠,造價低,布設靈活,施工方式簡單,工期短,低碳環保,運行噪音小,爬坡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全天候運營。懸掛式單軌交通的優勢懸掛式單軌交通轉彎時車身擺動,舒適性較差,運能有限,適用于低運量城軌交通,應急救援和安全疏散困難。懸掛式單軌交通的不足懸掛式單軌交通系統的主要特點懸掛式單軌交通的類型最先進的懸掛式SAFEGE型是目前最先進、應用最廣泛的懸掛式單軌系統,它采用對稱式懸掛,最初由法國人設計,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懸掛式單軌系統。非對稱式懸掛型德國伍珀塔爾線使用的是非對稱、鋼輪鋼軌式,每個走行部有兩個車輪運行在同一根鋼軌上,由一根軸橋聯接。升級版非對稱型非對稱懸掛膠輪式是浪琴型的升級,將非對稱懸掛的鋼輪改為橡膠輪,并加入導向輪,負責導向同時緩沖橫向振動。對稱式懸掛型“工”字形軌道梁懸掛型是對稱式懸掛型的一種,車輪嵌在“工”字形軌道梁里面運行,由特殊材料制成,用于承受自重和載重。懸掛式單軌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懸掛式單軌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車輛總體布置差異大懸掛式單軌交通車輛懸吊在軌道梁下方,導致車輛總體布置與傳統城軌車輛差異較大,大部分機電設備設施布置在車頂。轉向架是懸掛式單軌系統最核心的部件,承擔走行、承載、驅動、制動等功能,安全性、舒適性、可靠性、耐久性等要求高。軌道梁為懸掛式單軌系統關鍵技術,箱型軌道梁承載轉向架走行,并布置信號、通信、供電和回流等設備設施,斷面尺寸較小空間極為有限。道岔梁為懸掛式單軌系統關鍵技術,對列車通過速度及運能、安全性、平穩性、舒適度影響較大,涉及多個專業,系統復雜,單套道岔造價較高。轉向架是核心部件軌道梁是關鍵技術道岔梁是關鍵技術謝謝觀看項目一軌道交通發展史解讀智能交通前沿科技智軌交通系統01智軌交通系統概述CONTENTS02智軌交通系統的特點及適用范圍03智軌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04智軌車輛虛擬軌道跟隨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定義城市軌道交通是采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統稱為城市軌道交通。智軌交通系統概述智軌采用虛擬軌道導向運行,與機械導向式膠輪電車差異很大,更接近道路交通系統。智軌交通適用范圍智軌交通系統是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常規公交的優勢的新型中運量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課程學習智軌電車也稱智能軌道快運電車,其核心技術由中國高鐵核心技術平移轉化而來。智軌電車核心技術智軌電車采用模塊化設計,由多種電車模塊組成,通過電車模塊端部的鉸接裝置形成智軌電車系列。智軌電車的編組課程學習課程學習智軌電車的參數電車車輛采用100%低地板,基本組成為:=Mc1+Tp+Mc2,智軌電車的編組如圖所示。智軌電車的優勢智軌電車為膠輪承載、自主導向,兼具軌道交通與地面道路交通的雙重屬性的新型交通車輛。智軌交通系統概述智軌交通系統概述智軌的技術特性智軌采用可編組鉸接膠輪車輛,通過車廂主動協同控制在預定的軌跡線上運行,橡膠車輪主動導向、承載和走行。智軌與傳統軌道交通差異智軌采用虛擬軌道導向,與機械導向式膠輪電車在車輛結構、路軌結構、功能配置等方面差異很大。城市軌道交通定義城市軌道交通是采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統稱為城市軌道交通。智軌的運行模式特性從運行模式的特性上看,智軌更接近于道路交通系統;從車輛技術的特性上看,智軌則更接近軌道交通。智軌的適用范圍智軌是兩者的結合體,納入軌道交通或道路交通各有道理,目前已在多地開始商業運營和試運行。智軌交通系統的特點及適用范圍智軌交通系統的核心優勢建設施工不擾民智軌建設無需拆遷、無需建設軌道梁,土建施工僅占30%。技術革新適應性強智軌技術由中國高鐵核心技術平移轉化而來,具有融合性和創新性。整體建設投資小智軌是建設成本最低和運維成本最低的中運量軌道交通制式。工期短車輛上路快道路改造量小,無需橋梁結構加強,工期短,車輛上路快。節能環保提升品質利用已有道路建設,交通系統完美融入環境;純電動車,外觀時尚,打造城市亮麗風景線。智軌交通系統的適用范圍智軌交通系統可以大城市中承擔大運量軌道交通系統的補充、加密及接駁功能。大城市中承擔大運量中小城市主體或骨干城市組團間交通骨干園區景區觀光交通工具智軌交通系統可以中小城市中承擔城市客運系統的主體或骨干,連接城市組團。智軌交通系統可以承擔城市組團之間的交通骨干,實現城市內部的快速交通。智軌交通系統可以布局在園區、景區內的觀光交通工具,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智軌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運控中心:運控中心是智軌快運系統的核心,負責調度和監控整個系統的運行,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檢修中心:檢修中心是智軌快運系統中的維修和保養基地,負責定期檢查、保養和維修智軌電車及其他相關設備。智軌電車:智軌電車是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核心技術由中國高鐵核心技術平移轉化而來。供電系統:供電系統為智軌電車的運行提供所需的電力,是智軌快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站臺系統:站臺系統是智軌快運系統中用于上下客的設施,其設計需考慮乘客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虛擬軌道:虛擬軌道是智軌快運系統中的關鍵元素,通過地面涂畫標識線、電磁感應等方式引導智軌電車行駛。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組成車身系統智軌電車車身采用高鐵標準設計,具有超長使用壽命,確保車輛在惡劣環境下也能保持高性能。牽引系統智軌電車的牽引系統采用永磁技術,效率高達95%,為車輛提供強大的動力,確保行駛安全。制動系統智軌電車的制動系統安全、穩定、智能,能夠確保車輛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停止,保護乘客安全。智軌電車核心技術智軌電車核心技術03網絡控制系統智軌電車的網絡控制系統采用實時以太網和快速交換技術,確保車輛控制系統的高效運行。01儲能系統智軌電車的儲能系統根據需求靈活匹配儲能類型,確保車輛有足夠的能量行駛。02供電系統智軌電車的供電系統提供多種無接觸網供電方式,確保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不會出現供電問題。智軌電車核心技術智軌電車的輔助電源系統保證關鍵負載冗余正常工作,提高車輛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輔助電源系統智軌電車的車載PIS系統提供乘客信息、車載廣播和視頻監控等功能,方便乘客了解車輛信息。車載PIS系統智軌電車的信號系統包括調度、路口信號優先、移動路權、車載信號和虛擬進路控制等功能。信號系統智軌電車的通信系統包括有線傳輸、綜合無線通信、緊急呼叫和時鐘等功能,確保車輛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系統智軌車輛虛擬軌道跟隨技術實現智軌車輛虛擬軌道跟隨技術的關鍵技術主動安防:主動安防采用視頻監控、圖像和激光雷達等環境感知手段,提供安全防護信息,實現車輛安全防護。自主導向控制:株洲所首創的智能軌道導向技術,通過多軸轉向系統實現軌跡跟隨控制,確保車輛按路面虛擬軌道標識線行駛。路徑感知、自動循跡、軌跡跟隨:路徑感知利用多維感知技術手段識別路徑標識,提取特征點進行數據擬合,感知虛擬軌跡線。智軌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