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課堂中要滲透意識形態摘要: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愛美情趣。深入備課,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情感感染。抓住課文中關鍵的字、詞、句分析,反復品味"道"之所在。加強朗讀,以讀傳情悟道。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外應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語文活動,加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內外結合,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在感悟與體驗中催化情感,激發內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滲透于教學中。
江澤民同志在國慶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現在,各級各類學校已把德育推到了顯著的地位。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
之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語言文字的同時,必須結合課文內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詩言志""言為心聲"文以載道文道統一是語文教學的自身要求。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要求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德智兩方面均得到發展。凡是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于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加之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人才的需求,加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已迫在眉睫。
教師的天職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就是啟迪人類的智慧,傳播人類文明。”“解惑”就是傳授知識。“傳道授業解惑”就是教書育人。怎樣教書育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一直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討的重大課題,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內容都不同,我們初中教師培養的對象就象一塊未經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師來共同進行加工,才能現出瑰麗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過程,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教育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極賦實效。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內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等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的方針。教學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藝術地融入教學過程
中,使德智相長,是新世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語文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在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實踐中,對語文教學如何具體、靈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現將積累的幾點體會淺談如下:
一、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初中語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涵蓋面較廣。對初中學生而言,它至少包括這樣一些內容。一是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沖突、滲透是不可避免的。21世紀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向更大勝利的世紀,培養學生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這正是語文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當前,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需要廣大青少年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培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艱苦奮斗、執著追求正義和理想的精神,逐步養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態度,等等,顯然,逐步培養學生形成這些良好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三是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現代社會正在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信息爆炸性增長,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樣化,相互關系日益復雜,這對當代青少年學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語文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有必要著眼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況、良好的性格、寬廣的胸懷、樂觀的人生態度。四是養成自覺的法律意識。現代化社會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制化。這意味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中,法制觀念、守法意識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也是我國悠久的人文思想傳統中一個明顯的薄弱點。語文教師在自己的“傳道授業解惑”中,應當有意識地自覺加強這方面的努力。
語文不是政治課,它是以使初中學生通過訓練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為根本宗旨的。另一方面,“文以載道”的特點,又決定了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中總是承載了大量的思想內容。這兩點,決定了初中語文課所包含的思想內容的特點。據筆者的教學體會,這方面有三個特征較為明顯。
一是其思想內容大多呈現為經驗形態,并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而逐步深化和發展。例如革命愛國主義的內容,初一上期以《最后一課》為代表。這是法國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過小學生弗郎士幼稚的心靈和眼光,直觀地表現出教師韓麥爾對自己母語的愛,實際上寄寓了對自己祖國的深切的愛。小學生弗郎士的“經驗”,使課文顯得淺顯易懂。而到初三年級,愛國主義的內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達方式也復雜起來,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沁園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們展示了魯迅先生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但在日本期間的見聞,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給別人示眾的材料,從而使他毅然棄醫從文。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如何傳達給學生,是需要教師認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種經驗要成功地向別人傳達,也必須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語文課中的思想內容多數呈現為經驗形態,決定了語文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時必須注重相應的情感教育。
二是其思想內容表現得零星而不系統,需要教師認真地把握和組織。初中語文課的思想內容,因服從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和基礎訓練的系統安排而顯得零散、不連貫。例如,僅從作文訓練角度看,初一為記敘文,初二上期開始重點在各類說明文和應用文,初三開始在熟悉記敘文的基礎上學習和訓練議論文,這種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十分科學嚴謹。相應的,思想內容則完全以單篇文章為載體,沒有系統性和連貫性。一篇課文依據自身的內容,相對集中地凸現一種思想內容,這一特點,決定了語文課思想教育方式上的特殊性,即必須尋找與思想內容相應的語文知識點,并以此為依托,在進行語基訓練的同時進行思想內容的“滲透”和灌輸。筆者的實踐證明,一旦抓準了知識點,正確地進行課堂組織,這種思想灌輸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三是其思想內容的載體極富形象性,這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載體,這里指包含一定思想內容的課文。它們大多由具體的事實、事例、人物等等所組成。初中語文教材所選課文沒有洋洋灑灑的長篇議論和剖析,絕大多數課文中包含的思想內容也不是直接用術語、判斷和推理來表達,相反,它們總是通過對特定情感的表達、事實的敘述、景物的描寫、故事的展開,來寄寓特定的思想內容。楊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楊禮贊》,葉圣陶的《蘇州園林》等課文,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新生活的向往,對某種品格的贊美和對美的熱愛。《生命的意義》和《鞋》等課文,既是對保爾和“大個子軍人”這兩個英雄人物的描寫和贊美,又表現出一種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讀者的思維受到一次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迪。初中語文課這種形象性的特征,完全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也決定了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必須摒棄術語觀點直接灌輸的方式,而采用形象化的方式,以活潑、直觀的手段達到思想灌輸的目的。
知識無階級性,而教育則是有階級性的,教育從來都是從屬于一個階級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而現行教材的編寫正是體現了這一點。“文因道存,道以文顯”,語文教學內容是言語作品,在言語作品中,思想內容決定語文形式,語文形式表現思想內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語文學科中很少是顯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學形式間接地表現出來,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節、刻畫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藝術性、形象性的文學內容之中。
就教學內容文體而言,語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體中,記敘文、議論文及說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發揮影響。并且語文作為表情達意的信息載體,它又是涉及到從思想感情的一切領域的,負載著一定社會理想、政治信念、階級觀點、人生哲學、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訓練中也包含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的教育。
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主要文體,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借以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傾向,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從而接受教育。新編初中語文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鑒于二者的關系,我們應將德育立足于:一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聯建投資協議書
- 砸車調解協議書
- 資產轉移協議書
- 鄧州離婚協議書
- 子女贍養協議書協議書
- 煮蛋器設備維修協議書
- 自愿騰退協議書
- 校企合作宣傳片協議書
- 電腦報廢協議書
- 摩托車交易合同協議書
- 人效提升方案措施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劃船歌
- 嬰幼兒安全與意外事件防范培訓課件
- AIAG-VDA-PFMEA表格模板(自動計算AP)
- 面試官認證考題
- 大樓內衛生間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書法課特色端午(課件)小學生書法通用版
- 小學數學-角的度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2022年上海高考英語真題試卷(含答案)
- 中國風故宮建筑介紹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四章明確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第三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