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_第1頁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_第2頁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_第3頁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_第4頁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1總貝I」

1.1編制目的

為健全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對工作機制,科學有效應對戰

時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襲擊、恐怖活動、自然災害等引起的突發

輻射事故,提高應急反應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和減輕突

發輻射事故造成的損害和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

生態環境安全,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

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放射

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年修正)、《電

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

全局)核與輻射事故應急相關預案及實施方案》《寧夏回族自

治區輻射污染防治辦法》(2018年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102號

公布)、《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條例》《寧夏回

族自治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寧夏回族自治區輻射事故

應急預案》《石嘴山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編制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石嘴山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放射性物質丟失、

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質造成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或

環境輻射污染后果的事件(核事故除外)。主要包括:核技術

利用中發生的輻射事故;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發生的輻

射事故;伴生礦利用中發生的環境輻射污染事故;放射性物質

運輸中發生的事故;恐怖活動引發的輻射事故;各種重大自然

災害引發的次生輻射事故。

可能對全市環境造成輻射影響的境外核試驗、核事故及輻

射事故、國內外航天器在石嘴山市行政區域內墜落造成環境輻

射污染事故、事件的應對工作,參照本預案執行。

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輻射污染防治辦法》之規定“縣級

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接到輻射事故報告后,應當按照本

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特別重大、重大輻射

事故應急工作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較大、一般輻射事

故應急工作由事故發生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p>

1.4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屬地

為主、分級響應,專兼結合、科學處置”的工作原則。

2事故分級

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

素,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依次分別

對應i級、n級、m級、w級四個等級(預警分為4級四個事

故等級,由高到低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識)。

2.1特別重大輻射事故(I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

(1)1、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大范圍嚴重

輻射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及以上急性死

亡;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

(4)航天器墜落事件或境外核與輻射事故對我市可能或已

經造成較大范圍輻射環境影響的輻射事故。

2.2重大輻射事故(II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輻射事故:

(1)1、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

或者10人及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

2.3較大輻射事故(ni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輻射事故:

(1)H1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10人以下急性

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圍輻射污染后果。

2.4一般輻射事故(IV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輻射事故:

(1)IV,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

量限值的照射;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者設施內局部輻射污

染后果;

(4)測井用放射源落井,打撈不成功進行封井處理;

(5)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輻射污染后果。

3組織體系

3.1組織機構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設立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

組織指揮輻射事故應對工作。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

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民政局、財

政局、各通訊運營公司等部門以及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

管委會組成。市人民政府市長任總指揮,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

長任副總指揮,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擔任指揮部成員。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設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是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機構。辦公室主任由市生態

環境局局長擔任,成員為指揮部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

市輻射事故應急組織構架見下圖:

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縣區人民政府

縣(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機構

輿

醫應

調

詢監

調

組測

圖1市輻射事故應急組織架構圖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24小時常設值班電話:0952—,石

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電話:0952一(自治區輻射

事故應急24小時常設值班電話:0951-;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

指揮部辦公室電話:0951-)o

3.2職責

3.2.1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職責

在石嘴山市黨委、人民政府安排部署下,負責領導、組織、

協調輻射事故方面的應急管理工作,統一指揮輻射事故突發事

件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1)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輻射事故應急的法律法規、

政策及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示要求,完成自治區輻

射事故應急指揮部下達的其他應急任務;

(2)負責石嘴山市行政區域內較大和一般輻射事故應急響

應、處置、救援、報告、信息發布和應急終止等工作;

(3)負責組建成立響應的專業救援隊伍;

(4)為行政區域內特別重大、重大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提

供必要條件;

(5)負責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及時報告應急

信息,批準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匯報的事故報告

和應急工作報告;

(6)指導、督促各縣(區)人民政府做好相關應急工作并

提供必要的支援;

(7)若輻射事故出現復雜情況,超出石嘴山市輻射應急指

揮機構處置能力和工作職責時,可申請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

揮部進行指導應對處置工作。

3.2.2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組織實施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決策和指令;

(2)承擔應急信息的接收、處理、報送工作;

(3)組織編制輻射事故報告和應急響應總結報告;

(4)制定和修訂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5)組織有關輻射事故的應急培訓和演習,管理輻射事故

應急專家庫。

3.2.3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市生態環境局:承擔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

作,組織協調輻射事故現場,配合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開展周圍

環境輻射應急監測工作;負責事故調查和定級定性工作;對輻

射事故進行分析、評價預測,向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提出應

急響應措施建議和應急狀態終止建議;制定、修訂應急預案并

按照程序報批;協助公安部門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落實

輻射事故應急準備,保持應急響應能力常備不懈;組織輻射事

故應急培訓、演練;配合開展輻射事故應急相關的公眾宣傳、

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工作;建立應急專家咨詢組并組織專家組

成員開展應急救援咨詢服務工作。

市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輻射事故的宣傳報道工作;

依據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授權,向社會發布應急處置工作各

階段信息;加強互聯網信息監測和新聞媒體宣傳報道,適時組

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準確、客觀發布信息,正確引導輿

論。

市委網信辦:加強輿情監測,根據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統一部署組織網絡媒體開展宣傳報道,正面引導輿論。

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市生態環境局協調駐地部隊參與應急

救援、應急處置有關工作。指導、協調事故發生地縣(區)應

急管理局開展應急救援,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并提出應

對建議,組織開展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處置工作。

市公安局:指導、協調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執行現場警戒

和交通管制等任務,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負責丟失、被盜(或

人為破壞)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參與輻射事故的應急處

置行動和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

市衛生健康委:對輻射事故危害涉及的人員進行流行病學

調查和衛生學處理,對可能受到超劑量照射的人員進行輻射劑

量估算,對輻射損傷人員進行醫學救護;參與輻射事故應急宣

傳及其它相關處置行動。

市民政局:負責做好因受輻射威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

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者救助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

嚴重困難的家庭或者個人給予臨時救助。

市財政局:負責輻射事故的日常應急準備、應急演習、應

急物資儲備、應急響應和應急隊伍建設及人員培訓等經費保障

工作。

各通訊運營公司: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確保輻射事故應急

工作順利開展。

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牽頭,各園區管委會配合,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輻射事故應急工

作,制定、修訂本級應急預案并按照程序報批、備案,建立應

急機構和工作機制,落實市人民政府和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

指令,負責開展先期處置工作,負責受輻射影響群眾的轉移安

置工作,負責為應急處置提供后勤保障和必要的支持。

3.2.4市輻射事故各應急工作組職責

(1)現場協調組:市應急指揮部成立現場協調組,由市生

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民政局、各

通訊運營公司、事故發生地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及

相關部門組成,進行現場協調、指揮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協調

各工作組有效開展應急響應工作;做好應急物資的調配和受困

人員安置;編制、報送輻射事故實時報告和現場應急信息,向

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現場處置情況。

(2)專家咨詢組:由市生態環境局抽調相關領域的專家組

成。主要職責:負責為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決策提供科學依

據;為事故應急準備、應急響應、現場處置、現場防護及善后

處理等提供技術咨詢;審定應急監測、處置技術方案;適時提

出應急響應終止的建議;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科學評估并對

防范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提出建議和意見。(專家庫見附件5)

(3)安全保障組:由市公安局牽頭,事故發生地縣(區)

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參加。主要職責:負責追繳

丟失、被盜放射源,對輻射事故原因和相關人員的現場調查取

證,對案件進行研判;負責事故現場警戒與封控、安全保衛、

交通管制、治安秩序維持、人員疏散轉移和救援工作。

(4)醫療衛生組:由市衛生健康委牽頭,事故發生地縣(區)

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參加。主要職責:負責制定

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對受輻射事故影響人員實

施應急救援,對受輻射損傷的人員或受到放射性污染人員實施

現場救護、醫學救治及心理干預;根據需要,協調、調動醫療

衛生資源給予援助;向輿情信息組反饋輻射事故對人員造成的

影響。

(5)事故調查組:市應急指揮部成立事故調查組,由市生

態環境局、市公安局、事故發生地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

委會及相關部門組成。主要職責:負責輻射事故的調查分析、

危害評價、影響范圍劃定與后果預測等工作,負責起草輻射事

故影響評估報告。

(6)應急監測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事故發生地縣(區)

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參加。主要職責:負責制定

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方案并組織實施;編制應急監測報告和總結

報告;承擔輻射事故現場丟失放射源精確定位、確認工作,為

事故的危害評價、影響范圍的劃定和應急處置行動后果預測提

供數據支持;提供應急響應終止的監測指標。

(7)應急處置組:市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由市生態環境

局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和事故發生地縣

(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組成。主要職責:負

責制定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組織丟失放射

源的查找及安全處置工作;負責組織協調開展事故造成環境污

染的處置。

(8)輿情信息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網信辦、市生

態環境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和事故發生地縣(區)

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參加。主要職責:負責網絡

輿情引導及處置工作;收集匯總輻射事故相關應急資料信息組

織開展輿情監測及應對工作;編寫輿情監測分析報告,及時擬

定輿情應對措施,向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提出應對建議;組

織審核事故發生地縣(區)人民政府編寫對外公開的信息文稿

和對外信息發布工作;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期間的公眾宣傳

和專家解讀,組織媒體采訪,召開新聞發布會。

3.2.5各縣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機構

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輻射事故應急的法律法規、政

策以及自治區、市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示要求;參考本

預案,修訂完善本行政區域內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建立健全

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組建成立相應的專業救援隊伍;負責行

政區域內一般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為行政區域內特別重

大、較大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提供必要條件,參與完成處置工

作;完成自治區、市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下達的其他應急任

務。

4預防預警

4.1預防

核技術利用單位要嚴格落實輻射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建立

健全輻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輻射事故風險識別、評估、防控

和隱患排查整治。生態環境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

對核技術利用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加強放射源和放射性物品在

生產、銷售、運輸、貯存與使用環節的監管,定期對所有輻射

防護措施進行安全檢查和有效性確認,確保各項防護措施運行

正常預防和減少輻射事故發生。

4.2預警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測的突

發輻射事故,根據預測事故大小、緊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程度進行預警。預警分為4級,分別對應四個事故等級,由高

到低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識。根據事態發展情

況和采取措施后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進入預警狀態后,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當采取以下措

施:

(1)根據事件的波及范圍、嚴重程度和事件等級立即啟動

相應級別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2)發布預警公告。紅色和橙色預警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自

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發布;黃色和藍色預警由市級人民

政府或委托事故發生地縣(區)人民政府發布。信息公告包括

輻射事故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

的防護措施等。預警信息及時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

手機短信等方式向本行政區域公眾發布。發布可能引起公眾恐

慌、影響社會穩定的預警信息,需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

善安置;

(4)指揮各輻射事故應急處置隊伍進入應急狀態,輻射環

境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針對輻射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

使用有關場所,終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6)調集輻射事故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做好應急保障工

作。

5應急響應

5.1信息報告

5.1.1信息報告程序與時限

發生輻射事故后,事故單位應立即啟動本單位的輻射事故

應急預案,采取必要措施先期處置,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生

態環境局縣(區)分局報告;發生放射源丟失、被盜事故同時

向所在地公安部門報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超劑量照射的,

同時向所在地衛生健康部門報告。

接到輻射事故報告的相關部門要立即報告市輻射事故應急

指揮部辦公室,由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初步判斷事故情

況和等級后,立即報告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和自治區輻射事

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并按照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要求和輻射

事故的嚴重程度請求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立即派出救援隊伍

趕赴現場,組織現場調查,采取有效措施,開展事故現場應急

處置和救援工作。必要時,事故發生地可以直報自治區輻射事

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5.1.2信息報告方式與內容

輻射事故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三類。

(1)初報填寫《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見附件1),采

用書面報告的形式,緊急時也可電話直接報送,隨后書面補報。

主要內容包括事故單位名稱、事故發生地點和時間、事故類型

和人員受輻射照射或污染初步情況;

(2)續報須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

關事故的確切數據,事故發生原因、過程及采取的響應措施等

相關情況;

(3)處理結果報告填寫《輻射事故處理結果報告表》(見

附件2),采用書面報告的形式,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

處理事故采取的應急措施、處置過程及結果,事故潛在的或間

接的危害、社會影響、遺留問題、事故教訓、經驗總結及須開

展的善后工作。

5.2啟動響應

5.2.1I級響應

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縣區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接到輻

射事故報告后,預判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應當立即報告市輻

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照

本級預案規定立即將事故情況上報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辦公室。(必要時,事故單位可以直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辦公室)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向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預

案啟動和響應級別建議,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布啟動I級響應

并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事故發生地所

在市、縣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接到指令后立即行動,組織相

關部門人員,積極配合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組織開展

應急處置各項工作。

5.2.2n級響應

重大輻射事故??h區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接到輻射事

故報告后,預判為重大輻射事故,應當立即報告市輻射事故應

急指揮部辦公室,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照本級預案

規定立即將事故情況上報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必要時,事故單位可以直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向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

部提出預案啟動和響應級別建議,由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

部宣布啟動n級響應,并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

的命令。事故發生地所在市、縣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接到指

令后立即行動,組織相關部門人員,積極配合自治區輻射事故

應急指揮部,開展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523in級、IV級響應

發生較大、一般輻射事故時,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

公室向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提出預案啟動和響應級別建議,

由市人民政府宣布啟動]II級、IV級響應,統一領導和指揮市輻

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和有關單位開展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同

時立即將事故情況上報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必

要時,請求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趕赴事故現

場給予應急支援。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啟動表見附件3o

5.3響應措施

輻射事故應急響應遵循屬地化的原則,發生輻射事故時,

屬地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立即啟動預案,實施應急響應。必

要時請求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現場指導。

(1)先期處置。輻射單位立即組織工作人員撤離,設置警

戒線;根據操作規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備好必要

的防護設施,攜帶輻射應急監測儀器查找丟失的放射源;將事

故信息立即報告當地縣區或自治區、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迅速搶救受照射人員,控制非事故應急處置人員進入事故區域;

(2)對于一般或較大輻射事故。市人民政府(市輻射事故

應急指揮部)負責應對處置工作。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立即

啟動預案,實施應急響應,下達應急行動指令。各成員單位(各

應急工作組)在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統一指導下,

按照各自職責開展調查、監測、保障、救護和人員撤離等工作,

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蔓延、最大程度減少輻射

環境污染、保障人員健康。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啟動應急待命狀態,跟蹤事態發展,適時研判,及時提供必要

的指導和支援;

(3)對于特別重大或重大輻射事故。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

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下達應急行動指令,實施對事故所

在地應急響應指導及支援。有關人員接獲應急行動指令后,應

迅速準備好應急裝備和器材,立即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應急行

動。如有必要,向國家救援體系尋求外部支援。

5.4應急監測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輻射事故事發地的輻射

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確定污染范圍,提供監測數據,為輻射事

故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必要時請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生態環

境部提供輻射環境應急監測技術支援,或組織力量直接參與輻

射事故的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

5.5公共安全防護

(1)人員安置。發生特別重大和重大輻射事故,造成大范

圍嚴重環境輻射污染時,根據輻射事故影響程度,及時轉移、

疏散、安置受輻射威脅群眾,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開放應

急避難場所,組織籌集和調運食品、飲用水、衣被、帳篷、移

動廁所等物資,解決受災群眾生活問題;

(2)救治傷員。對可能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照射受傷

的人員,立即采取隔離和醫療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個人防護

措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徹底清除污染并根據需要實施醫學檢

查和醫學救治;

(3)現場管制。對輻射事故現場及受污染場所周邊嚴格管

制,未達到安全監測水平之前,不得解除封鎖,確保將事故后

果和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全力追繳丟失、被盜、失控放射源。

嚴厲打擊盜竊、搶劫、哄搶救援物資、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

恐慌等違法犯罪行為。在受災群眾安置點、救災物資存放點等

重點地區,增設臨時警務站,加強治安巡邏。對黨政機關、金

融單位儲備倉庫、監獄等要害部門加強警戒,做好涉災矛盾糾

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4)安全防護。現場應急工作人員應根據輻射事故的特點,

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和監測裝備,加強個人照射劑量監測,采

取安全防護措施。市生態環境局協助市人民政府做好現場公眾

的安全防護工作,根據事故特點開展以下工作:

①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與特點、應急監測結果,向市人民

政府提出公眾安全防護措施;

②根據事發時我市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提

出污染控制范圍建議;

③協助有關部門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④必要時,將易失控放射源暫時收貯。

5.6信息發布與輿情引導

(1)特別重大、重大輻射事故發生后,由自治區人民政府

及時發布信息,5小時內要發布權威信息,24小時內要舉行新

聞發布會。較大和一般輻射事故發生后,由市人民政府及時發

布信息。宣傳、網信、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關注輿情信息,及時

做好輿情引導及處置工作;

(2)信息發布主要內容包括:輻射事故的種類及其次生、

衍生災害的監測和預警情況;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人員傷亡

(包括下落不明人數)和財產損失情況、救援進展情況、事故

區域交通管制情況以及臨時交通措施,事故責任單位基本情況

等;

(3)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權威發布、提供新聞稿、組

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

5.7響應終止

當輻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確認輻

射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或可控,無繼發可能,輻

射事故現場的各項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響應即

可終止。

(1)應對特別重大輻射事故工作基本結束,緊急轉移和安

置工作基本完成,次生災害的后果基本消除,以及交通、電力、

通信和供水等設施基本正常,群眾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后,由自

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終止應急響應;

(2)應對重大輻射事故工作基本結束后,所有生產生活基

本恢復后,由自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決定終止應急響應;

(3)應對較大、一般輻射事故工作基本結束后,市輻射事

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由市人民政府或輻射事故應急

指揮部決定終止應急響應。

6后期處理

6.1后續工作

(1)對丟失、被盜放射源的輻射事故,從接到報案或者檢

查發現之日起半年內,仍未追回放射源或仍未查清下落的,由

負責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作階段報告,并提交市輻射事故應急

指揮部辦公室,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并給予技術支持;

(2)對事故造成的危害情況進行科學評估,事發地市生態

環境局縣(區)分局會同相關部門負責對遭受輻射污染場地的

清理、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輻射后續影響的監測、輻射污染環

境的恢復等提出對策、措施和建議;

(3)對造成環境污染的輻射事故,事發地市生態環境局縣

(區)分局組織進行后期環境輻射監測,審批、管理去污計劃

及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計劃,并監督實施。

6.2善后處置

(1)對參與事故應急響應的人員及事故受害人員所受照射

劑量進行評估,對造成傷亡的人員及時進行醫療救助或按規定

給予撫恤;

(2)對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對緊急調

集、動員征用的人力物力資源按照規定給予補償,并按照有關

規定及時下撥救助資金和物資。

6.3總結評估

(1)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指導有關部門及輻射事故單位

調查事故原因,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2)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輻射

事故情況和在應急處置期間采取的主要行動進行總結,1個月內

將總結報告報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3)根據實踐經驗,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石

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并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7應急保障

7.1物資準備

根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應急物資的儲備情況,市生態環境

局、應急管理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

承擔的輻射事故應急任務,配備必要的監測儀器設備、防輻射

裝備和應急物資,確保輻射事故應急各項工作準備充分。

7.2力量保障

建立培養一支常備不懈,熟悉核與輻射環境應急知識的應

急救援隊伍,掌握各類突發輻射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措施,不斷

提高應對突發輻射事件的素質和能力。建立完善輻射事故應對

專家隊伍,充分發揮專家力量,提高科學應對輻射事故能力。

及時了解和掌握核技術利用單位的應急響應能力情況,必要時,

組織指導有關企事業單位參與輻射應急現場處置工作。

7.3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應急指揮通信聯絡系統,確保應急指揮和現場

協調聯絡暢通,各通訊營運單位根據輻射事故應對工作需要,

及時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確保輻射事故應對工作順利開展。

7.4資金保障

輻射事故應急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為輻射事故應急工

作提供必要保障。

7.5應急宣傳、培訓和演習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建立健全輻射事故應急管

理培訓制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各種媒體,

加大對輻射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宣傳、培訓力度,做好輻射事

故防范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救

互救能力。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照自治區應急指揮部辦公

室的統一安排,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加強輻射應急處置專業技

術人員日常培訓,有計劃地組織單位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實戰演

練,增強實戰能力。

7.6預案管理與更新

(1)本預案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由市生態環境局根

據變化情況修訂更新。

(2)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本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根

據預案演練時發現的問題、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組織修訂完

善本預案??h(區)人民政府、各園區管委會及其有關單位要

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

8附貝IJ

8.1責任與獎勵

對在應對輻射事故應急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嚴重

虛報、瞞報事故情況的,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

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在輻射事故處置

工作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按照自治區和石

嘴山市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8.2預案解釋及實施

本預案由石嘴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實

施。2020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石嘴山市輻射事故應急

預案》(石政辦發〔2020〕33號)同時廢止。

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

事故單位名稱(公章)

法定代表人地址傳真

電話聯系人聯系電話

許可證號許可證審批機關

事故發生時間事故發生地點

(人員受照(人員污染受照人數受污染人數

事故類型(丟失(被盜(失控事故源數量

(放射性污染污染面積(m1)

序事故源核出廠活度事故時活非密封放射性物

出廠日期放射源編碼

O

素名稱(Bq)度(Bq)質狀態(固/液態)

序射線裝置

型號生產廠家設備編號所在場所主要參數

a名稱

事故經過情況

報告單位報告時間年月日時分

報告人簽字聯系方式

注:射線裝置的“主要參數”是指X射線機的電流(mA)和電壓(kV)、加速

器線束能量等主要性能參數。

輻射事故處理結果報告表

名稱地址

事故單位許可證

許可證號

審批機關

事故發生時間事故報告時間傳真

事故發生地點

(人員受照(人員污染受照人數受污染人數

事故類型(丟失(被盜(失控事故源數量

(放射性污染污染面積(m2)

序事故源核出廠活度出廠非密封放射性物

號放射源編碼事故時活度(Bq)

素名稱(Bq)日期質狀態(固/液態)

序射線裝置生產

型號設備編號所在場所主要參數

a名稱廠家

(一般輻射事故(較大輻射事故(重大輻射事故(特別重大

事故級別

輻射事故

事故經過情況

聯系人

事故發生地生

電話

態環境部門

傳真(公章)

注:射線裝置的“主要參數”是指X射線機的電流(mA)和電壓(kV)、加速

器線束能量等主要性能參數。

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啟動表

注:一表示不啟動,。表示待命,”表示應急響應人員啟動并到達責任崗位

市輻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各工作組

事故

射事市輻射事故現場醫療事故應急應急輿情

響應專家咨安全保

故應應急指揮部協調衛生調查監測處置信息

等級詢組障組

急指辦公室組組組組組組

一般事故

11

VqVqq7、q7q

(IV級)

較大事故

弋yTq7、1qTq

(in級)

重大事故

——0ooocooo

(H級)

特別重大事

——00o0co0o

故(I級)

輻射事故分級量化指標

特別重大輻射事故(一級)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E+15Bq

的1一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3k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

達到或超過O.lmSv/h或者僅丫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Bq/cm2,

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

等于l.OE+13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

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4Bq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

250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重大輻射事故(二級)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E+14Bq,

且小于5.0E+15Bq的1—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

0.5km2,且小于3k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mSv/h,

或者p/y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lOOOBq/cn?,或者a沉積活度達

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

等于1.0E+12Bq,且小于1.0E+13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

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3Bq,且小于1.0E+14Bq

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

2500D2,且小于250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較大輻射事故(三級)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E+UBq,

且小于5.0E+14Bq的1-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500m2,

且小于0.5k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o.lmSv/h或者p/y

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Bq/cm2,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

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

等于l.OE+llBq,且小于1.0E+12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

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2Bq,且小于1.0E+13Bq

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D2,

且小于25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一般輻射事故(四級)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5.0E+llBq的I

-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小于500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

超過0.1mSv/h,或者p/y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lOOOBq/cn?,或

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

l.OE+H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

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1.0E+12Bq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小于2.5D2的放

射性同位素釋放。

核與輻射領域專家庫

序號行業領域姓名所學。業現從事專業專業專項職稱/職務工作單位聯系方式

宇量回族自治區疾病預

1盧桂才放射醫學放射衛生放射衛生主任醫師

防控制中心

2李娟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核醫學核醫學主任醫師寧夏醫科大學息醫院

3楊鵬飛生物醫學工程核醫學核醫學高級工程體寧亶醫科大學總醫院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寧夏回族自治區疾病預

4李鴻成放射衛生放射衛生副主任醫你

生學防控制中心

放射性環境調查,評價放射性環境調行、評價

毛昌明水文環境地質高級工程嬸寧夏地質博物館

5及治理及治理

寧夏回族自治區核工業

6放射性物探鈾《*勘查、放射性測井鈾礦勘杳、放射性測井高級工程師

3,地痂勘窠院

正高級工程

7馮中貴黑田地質與勘探煤田地質與煤田物探放射性利井寧夏煤田地質局(退休)

電離霜射放射性測井及水文地寧夏回族自治區煤炭地

8吳天才地質學煤田地質勘察高級工程師

原勘探歷調青院

9馬強放射性物探放射性環堰監測與評僑放射性環境監淵與評價高級工程體寧夏水文環境地質勘察院

教授級高級寧及國土資源調看監測

1()朱欽水文地質地下水環境及環境地質地下水環境及環境地質

工程師院(退休)

轄射防護及環境保寧夏回族自治區疾病預

11放射衛生放射衛生工程師

KA護防控制中心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寧夏魯鎮工程檢焉有限

任志軍無損檢利.射統探飭無損檢測,射餞探傷工程師

12自動化公司

寧寰■銀工程檢測有限

13迎德需材用科學與工程無損檢測、射線探傷無損檢測、射姣探傷工程師

公司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寧夏魯根工程檢費有限

14侯永勛無損檢測.射餞探飭無損檢測、射餞探傷工程師

自動化公司

第五偉陜西天源檢測有限公司

15機電一體化無損檢測、射線探傷矢報檢測、射線探柄助理工程體

華寧震分公司

電離情射

寧夏安瑞無損檢測技術

16孫逶電子信息工程無損檢測、射線探布無損檢測、射線探傷工程師

有限公司

序號行業領域姓名所學。業現從事專業。業專項職稱;職務工作單位聯系方式

電力系埃及其自動坡授級高級寧夏回族自治區電力設

17胡江涌電力工程技術輸變電工程

化工程師計院有限公司

寧夏回族自治區電力設

包克傕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力工程技術恰變電工程高級工程體

18計院有限公司

電磁注射環境監利.給正高職高簸亍夏電力能源科技有限

19汪城環境工程環境監測工程

變電工程、廣電通訊工程師公司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

20肖清明電力系統運行埼變電工程高級工程新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

電磁霜射環境監測.輸寧夏電力能源科技有限

張慶■環境工程電力工程技術高級工程師

21變電工程公司

電磁耳射環境監刑、輸寧夏電力熊源科技科陽

22■利應用化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