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
來自微生物的威脅
【知識點分析】
一.來自微生物的威脅
1.細菌:細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是利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微生物。
2.細菌的危害:導致人體產生疾病,危害人的健康。有些細菌能侵入體細胞,如扁桃體炎就
是由于鏈球菌“侵略”喉部的細胞引起的;還有一些細菌雖不侵人細胞內,但會產生一種能
破壞細胞的毒素,如當引起破傷風的細菌進入傷口后,能產生破壞神經系統的毒素。
3.抗生素可治療細菌引起的疾?。杭毦鸬募膊⊥ǔ?捎每股刂委煟行┠芤种苹驓?/p>
滅細菌,有些對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有些能
抗腫瘤,有些能抑制人體免疫反應。
二.來自病毒的威脅
1.感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習慣上分為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
和細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2.病毒:病毒是比細菌還小的一類生物,它們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
他生物的活細胞內,并在寄主細胞內迅速繁殖,使寄主細胞破裂,同時釋放出新病毒,以同
樣的方式感染和破壞其他細胞。2002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又
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簡稱SARS)就是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
三.傳染病
第1頁共18頁.
1.傳染病的定義: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或人與動
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
2.傳染病的性質:
(1)傳染性:傳染病的病原體可以經過一定的途徑,從病人、其他動物或帶有病原體的物
體傳給健康人,所以傳染病都具有傳染性。
(2)流行性:由于傳染病的病原體在適宜條件下可廣泛傳播,使一定地域內同時出現較多
的病人,所以傳染病具有流行性。
(3)免疫性:人體在患過某種傳染病痊愈后,常會對該病產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如人們
患過麻疹和甲型肝炎等傳染病后,很少第二次再患這種病。
3.傳染病的分類:傳染病的種類很多,人的傳染病,按照傳播途徑,可以分為呼吸道傳染
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和性傳播疾病等。
4.傳染病流行的條件:
(1)傳染源: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染源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a.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且必須是活體;
b.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體內攜帶病原體且能患該種疾病。如攜帶艾滋病病毒的人都是
傳染源,而傳播瘧原蟲的蚊子不是傳染源,因為瘧原蟲不會使蚊子患瘧疾。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體所經過的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如流感)、
飲食傳播(如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播(如乙型腦炎)等。
(3)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5.傳染病的預防:
(1)控制傳染源的方式:撲殺攜帶病毒的動物,隔離得病人員,體溫檢測等(防止傳染源
進入)
(2)切斷傳播途徑:帶口罩,空氣消毒,負壓方艙(防止病毒外泄)
(3)保護易感人群:注射疫苗,強身健體
【例題分析】
【例1】(2021·衢州二模)關于新型冠狀病毒,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第2頁共18頁.
A.比細菌小,用學校里的普通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
B.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C.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屬于病原體
D.沒有葉綠體,營腐生生活
【答案】D
【解析】A.病毒的個體非常小,比細菌還小得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電
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態結構,故A正確。
B.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故B正
確。
C.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病毒能使人患病,屬于病原體,故C正確。
D.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故D錯誤。
2.(2021·金華二模)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它可通過飛沫、接觸等
途徑傳播,現在我國已經大面積進行疫苗防疫。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新冠肺炎的病人屬于傳染源
B.新冠肺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C.戴口罩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D.給健康人注射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A.新冠肺炎的病人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因此屬于傳染源,A不符合題意。
B.新冠肺炎并不是一種遺傳性疾病,B符合題意。
C.戴口罩能夠切斷病毒達到人的途徑,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不符合題意。
D.給健康人注射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D不符合題意。
3.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小林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體溫達40℃左右,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感冒要做好預防工作,其中勤洗手從防治傳染病的措施來說是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B.要治療該同學的感冒,要給他使用抗生素
C.該同學體溫一直維持在40℃左右,此時他的產熱大于散熱
D.此時他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答案】D
【解析】A.勤洗手從防治傳染病的措施來說是屬于切斷傳播途徑,錯誤。
第3頁共18頁.
B.抗生素能殺死會抑制某些細菌,而對病毒不起作用,所以不能通過使用抗生素進行治
療,錯誤。
C.產熱大于散熱時,溫度應一直上升,不能一直維持在40℃左右,錯誤。
D.人體消化需要消化酶的作用,37℃酶的活性最強。過高或過低,都影響酶的活性,消
化功能受到影響,正確。
4.預防蛔蟲病,我們應做到()
①不喝不干凈的生水②生吃瓜果和蔬菜必須洗凈③飯前便后要洗手④不隨地大便⑤
糞便要發酵處理,殺死蟲卵后再做肥料。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蛔蟲病是一種消化道傳染病,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
洗手;不飲生水,不食不清潔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隨地大便等。對餐館及飲食店等,應
定期進行衛生標準化檢查,禁止生水制作飲料等。加強糞便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對糞便進
行無害化處理,不用生糞便施肥等。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防止糞便污染環境是切斷蛔
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所以①②③④⑤都可以預防蛔蟲病。
5.近年來禽流感等傳染病流行,向人類發出了新的挑戰。下列有關傳染病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傳染病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點
B.病毒是傳染源
C.積極研制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D.傳染病的流行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
【答案】B
【解析】A.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或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
流行性,正確。
B.引起傳染病的細菌或病毒等是病原體,傳染源是指能夠傳播疾病的人或動物,錯誤。
C.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其中研制疫苗,進
行預防接種屬于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正確。
D.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缺少其
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正確。
6.(2020·浙江嘉興·一模)今年春節全國人民齊心抗擊疫情,下列有關“新冠肺炎”防疫措
第4頁共18頁.
施中描述不正確的是()
A.勤洗手,出門戴口罩B.發熱后自行吃退燒藥
C.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D.用含氯消毒液給教室消毒
【答案】B
【解析】A.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可以防止攜帶病毒,防止病毒傳播,屬于切斷傳播途
徑,正確。
B.發熱后要到指定醫院檢查,不能自行吃退燒藥,錯誤。
C.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可使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正確。
D.可以用含氯消毒液給教室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正確。
7.(湖州一模)武漢緊急啟動封城措施,限制人員進出武漢,對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從
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說,這種措施屬于()
A.消滅病原體B.控制傳染源C.切斷傳播途徑D.保護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傳染病要想流行起來,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
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據此可知,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
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病醫院隔離病人,感染者是傳染源,武漢緊急啟動封城
措施,限制人員進出武漢,對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這種做法在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中屬于
控制傳染源。
8.(2021·杭州中考)近年來,在世界多地出現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措施不能有
效預防新冠肺炎傳染的是()
A.在公眾場合戴口罩B.隔離患者及密切接觸者
C.接觸公共物品后洗手D.接種流感疫苗
【答案】D
【解析】AB.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戴口罩、勤洗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正確。
C.隔離患者及密切接觸者屬于控制傳染源,正確。
D.接種流感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但是接種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感,對新冠肺炎不起
作用,錯誤。
9.(2021·寧波期末)2020年初以來,世界多地先后暴發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
(1)“新冠肺炎”是一種高致病性的遺傳病;
(2)勤洗手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沒有預防效果;
第5頁共18頁.
(3)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屬于病原體;
(4)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5)從免疫學角度看,疫苗屬于抗原;
(6)對確診病例進行強制醫學隔離的目的是控制傳染源;
敘述正確的是()
A.(1)(3)(4)B.(2)(5)(6)C.(3)(4)(5)D.(3)(5)(6)
【答案】D
【解析】(1)“新冠肺炎”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的傳染病,錯誤。
(2)勤洗手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有預防效果,屬于切斷傳播途徑,錯誤。
(3)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新冠病毒屬于新型冠狀病毒從
傳染病的角度來說,它屬于病原體,正確。
(4)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錯誤。
(5)引起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抗原物質就是抗原,因此抗原是指能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病
原體,還包括異物、異體器官等。從免疫學角度看,疫苗屬于抗原,正確。
(6)對確診病例進行強制醫學隔離的目的是控制傳染源,正確。
10.禽流感是一種主要流行于雞群中的烈性傳染病,一旦爆發,往往會造成家禽的大量死
亡。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禽流感的預防工作,以下是對疫點(禽流感的發生地)采取應急措施
中的幾項規定,其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是()
A.撲殺所有的禽只
B.有關工作人員進入疫區必須穿防護服、戴護目鏡
C.對禽類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D.對所有有病死禽進行無害化處理
【答案】C
【解析】AD.禽只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動物,是傳染源,所以撲殺所有的禽只,對所有有
病死禽進行無害化處理,是控制傳染源,AD不符合題意。
B.有關工作人員進入疫區必須穿防護服、戴護目鏡,屬于保護易感人群,B不符合題
意。
C.對禽類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符合題意。
11.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我國進入了全民抗疫的緊張時期。
第6頁共18頁.
(1)抗擊疫情中做好消毒工作至關重要,過氧乙酸(C2H4O3)是常用的消毒劑,則過氧
乙酸中碳和氧的元素質量比為___________。
(2)針對開學后的疫情防控,各地學校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圖,某校采用“就餐隔板”
等方案。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分析,使用“就餐隔板”屬于___________。
(3)疫情期間,口罩供不應求,有人提出利用煮沸或噴酒精等方式對其進行消毒,以達到
口罩的循環利用。以下說法中不支持口罩循環利用的是___________。
A.病毒在56℃環境中會快速滅活死亡,沸水的溫度遠超過56℃
B.煮沸會使口罩過濾層中附帶的電荷流失,從而降低對空氣中顆粒物的吸附過濾作用
C.75%的酒精能使蛋白質快速變質,從而有效消滅病毒
D.酒精處理過的口罩材料對水的吸收會大大增強,從而加速過濾層失效
E.口罩使用過程中,人體呼出的水蒸氣會導致口罩防護性降低,且無法恢復
【答案】1:2切斷傳播途徑BDE
【解析】(1)過氧乙酸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12×2):(16×3)=1:2。
(2)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分析,使用“就餐隔板”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3)A、病毒在56℃環境中會快速滅活死亡,沸水的溫度遠超過56℃,煮沸可以將口罩
消毒,支持口罩循環利用,不符合題意;
B、煮沸會使口罩過濾層中附帶的電荷流失,從而降低對空氣中顆粒物的吸附過濾作用,
不支持口罩循環利用,符合題意;
C、75%的酒精能使蛋白質快速變質,從而有效消滅病毒,所以噴酒精可以對口罩進行有效
消毒,支持口罩循環利用,不符合題意;
D、酒精處理過的口罩材料對水的吸收會大大增強,從而加速過濾層失效,不支持口罩循
環利用,符合題意;
E、口罩使用過程中,人體呼出的水蒸氣會導致口罩防護性降低,且無法恢復,不支持口
罩循環利用,符合題意。
故選BDE。
第7頁共18頁.
12.(2021·溫州一模)2021年初新冠疫情在我國多地“復燃”。
(1)新冠疫情再次在我國快速傳播,說明傳染病具有___________性和流行性的特點。
(2)科學家發現今年新冠病毒基因與去年的存在差異,這種差別說明新冠病毒在繁殖過程
中出現了___________現象。
【答案】傳染變異
【解析】(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
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點,新冠疫情再次在我國快速傳播,說明傳染病具有傳染性
和流行性的特點。
(2)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性即性狀的差異??茖W家發現今年新冠病毒基因
與去年的存在差異,這種差別說明新冠病毒在繁殖過程中出現了變異現象。
13.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在古代的歐洲,人們對流感一無所知,曾使人們誤以為這
種病是上帝的懲罰,并把它命名為“Influenza”,意即“被魔鬼侵入”。在英國一個地區,人們
發現在該地區流感流行的季節總是在寒冷的冬季,氣溫升高,慢慢進入夏季以后,疫情往
往變得較為容易控制。而且將患者的生活用品經過高溫消毒或者放到陽光下暴曬后,能有
效地防止家人被傳染。
(1)據你所知,流感的病原體是什么?________,它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
(2)“將患者的生活用品經過高溫消毒或者放到陽光下暴曬”屬于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中的哪一個環節采取的措施?________。
(3)流感盛行期間,人們紛紛去醫院接種流感疫苗,以達到預防目的,這種方式屬于
________免疫。請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接種疫苗為什么可以起到預防傳染病的作用?
________。
【答案】禽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控制
傳染源特異性使人體產生抗體,抵抗某一特定的病原體的侵入
【解析】(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學分析,流
感病毒能使人患流感這種傳染病,屬于病原體。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簡單的特殊生
物,它們的結構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傳染源:能夠散播病
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
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
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將患者的生活用品經過高溫消毒或者放到陽光下暴曬,屬于對傳
第8頁共18頁.
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中的控制傳染源。
(3)疫苗是由減毒的、滅活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不會
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則這種疫苗相當于抗原,其產生的抗體只
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可見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針對性
的,屬于特異性免疫。疫苗是指病毒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
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不會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使人體產生的抗
體只對這種病原體起作用,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可見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針對性的,
屬于特異性免疫。
14.十九世紀末,一位年輕的學生發明了DDT(俗稱“滴滴涕”)。到了1938年,化學家
發現DDT可用于殺滅害蟲,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分解的特點。低濃度的DDT可迅速地
殺死蚊子等傳播瘧疾疾病的昆蟲,而對鳥類、魚類和人類無毒害作用,“二戰”后曾廣泛地
應用于防治瘧疾,被廣大發展中國家貧苦人民譽為“希望的燈塔”。1962年,美國環境學家
雷切爾通過4年的考察,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科學例證,發現DDT不僅能殺死害蟲,也能
殺死害蟲的天敵,進而危害人類的健康,大量DDT能使鳥殼變薄導致幼鳥死亡,高濃度
的DDT可能會改變人體的遺傳物質或致癌。目前,已有包括我國在內的一百多個國家全
面禁止使用DDT。
(1)瘧疾是一種血液傳染病,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環節上看,殺滅蚊子這種措施屬于
___________。
(2)人體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填細胞結構),如果被改變可能會導致遺傳
病。
(3)試運用生態學原理,分析人們使用低濃度DDT滅蚊,為什么也會危害到人類的健
康?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切斷傳播途徑細胞核DDT在殺死害蟲的同時,還會沿著食物鏈不斷積
累,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解析】(1)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
瘧疾是一種血液傳染病,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環節上看,殺滅蚊子這種措施屬于切斷傳播
途徑。
(2)人體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存在細胞結構中的細胞核。
(3)有些有毒物質在生物的體內不能被分解,無法排出,會隨著食物鏈的傳遞而逐級積
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
第9頁共18頁.
累。因此,運用生態學原理,人們使用低濃度DDT滅蚊,危害到人類的健康是因為DDT
在殺死害蟲的同時,還會沿著食物鏈食物鏈不斷積累,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15.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和鹽粒等顆粒物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能見
度降低。在傳染病流行時,如果遇到霾天氣,空氣流動性差,有害細菌和病毒向周圍擴散
的速度變慢,導致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濃度增大,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風險增高。請分析回
答以下問題:
(1)霾天氣外出時要戴合格的口罩,這樣不但能有效過濾顆粒物,還能有效預防流感等呼
吸道傳染病。戴口罩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______;
(2)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的結構特點是______;
(3)從傳染病角度看,流感病毒是______從免疫的角度看,流感病毒是______;
【答案】切斷傳播途徑沒有細胞結構病原體抗原
【解析】(1)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戴口罩屬
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切斷傳播途徑。
(2)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的結構特點是沒有細胞結構。
(3)引起人或動物疾病的寄生蟲或病原微生物都叫做病原體,從傳染病角度看,流感病毒
是病原體;從免疫的角度看,流感病毒是抗原。
16.(2021·湖州一模)2020年的寒假,被一場新冠肺炎逼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長假期,
新型冠狀病毒是這次傳染病的元兇。
(1)從傳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屬于_____,與細菌相比,它最主要的結構特點是
_____。
(2)2020年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通過體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了一位重癥新冠肺
炎患者。氧合器又叫人工肺,功能是將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氣體交換的過程是通過
_____實現的。
(3)近日,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一些醫生呼吁:希望痊愈者在身體狀況允許的
情況下,通過捐獻血漿來幫助危重患者的治療。你覺得他這樣做的科學依據是:_____。
【答案】病原體沒有細胞結構擴散作用痊愈者的血漿中含有抗體,能夠消滅病
毒
【解析】(1)從傳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是能使人發生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屬于
病原體。細菌是單細胞生物,而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
(2)氧合器是幫助新冠肺炎患者呼吸,使患者的血液能得到充足的氧氣。人工肺是模擬人
第10頁共18頁.
體肺進行工作的,所以氣體交換的過程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
(3)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使人體產生了特異性免疫。痊愈者最后是通過產生大量的抗體
殺滅了新冠病毒。所以這些痊愈者的血漿中是含有病毒的抗體的。所以這樣做的科學依據
是:痊愈者的血漿中含有抗體,能夠消滅病毒。
17.(2021·舟山一模)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克拉霉素(C38H69NO13)
是一種抗生素,與其他抗生素聯合治療能有效殺死幽門螺桿菌,從而治療由該菌引起的一
系列胃病,
(1)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措施中,提倡大家使用公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這一預防傳染病
的措施屬于___________。
(2)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0.5g),克拉霉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___________。
(3)抗生素可以做成膠囊口服而治療胃病,在此類膠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膠囊的外包裝,否
則療效會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腸胃病發的另一種原因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此時克拉霉素___________(選填“能”或
“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
【答案】切斷傳播途徑57:26淀粉在胃中不會被消化,膠囊內部的藥物無法釋放
作用到胃部不能
【解析】(1)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
使用公筷可以減小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使用公筷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
徑。
(2)0.5g克拉霉素中碳和氧的質量比=(12×38):(16×13)=57:26。
(3)抗生素類膠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膠囊的外包裝,否則療效會下降,其原因是淀粉在胃中
不會被消化,膠囊內部的藥物無法釋放作用到胃部。
(4)抗生素只對致病細菌起作用,對病毒不起作用,腸胃病發的另一種原因可能是病毒造
成的,此時克拉霉素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
18.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14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新冠肺炎是由
COVID-19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1)新冠肺炎在全球近200個國家發生,主要是因為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___________
性。
(2)從傳染病角度分析,COVID-19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___________。
第11頁共18頁.
(3)對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進行隔離,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
【答案】流行病原體控制傳染源
【解析】(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
病,新冠肺炎在全球近200個國家發生,主要是因為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的角度看,COVID-
19病毒屬于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體。
(3)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對確診患者或疑
似患者進行隔離,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
19.登革熱病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蚊蟲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為控制該病的傳播,科學
家在廣州某島釋放了50多萬只被打了“絕育疫苗”(含有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雄性蚊子,
這些雄蚊不咬人,與野生雌蚊交配后所產的卵不能發育,最終使蚊子數量降低,減少登革
熱病的發病率.請回答以下問題;
(1)雌蚊和正常的雄蚊交配產生后代,屬于___________生殖。
(2)沃爾巴克氏體細菌與蚊子,在細胞結構上的不同之處是___________。
(3)從傳染病的角度來說,登革熱病毒屬于___________。
(4)上述控制傳染病的措施屬于___________環節。
【答案】有性沃爾巴克氏體細菌沒有形成的細胞核,蚊子有成型的細胞核病原體
切斷傳播途徑
【解析】(1)雌蚊和正常的雄蚊交配產生后代,需要兩性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所以
屬于有性生殖。
(2)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型細胞核。所以沃爾巴克氏體細菌與蚊子,在細胞結構上
的不同之處是:沃爾巴克氏體細菌沒有形成的細胞核,蚊子有成型的細胞核。
(3)登革熱病毒能引起人患病,從傳染病的角度來說,登革熱病毒屬于病原體。
(4)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題中通過打了
“絕育疫苗”的蚊子與野生雌蚊交配后所產的卵不能發育,最終使蚊子數量降低,導致病毒
無法傳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20.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全球化流行,各國紛紛針對疫情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1)為預防新冠肺炎,我國各小區加強了體溫監測和健康碼檢查,一旦發現發燒人員立即
送醫,這一做法屬于預防傳染病流行措施中的___________。
(2)有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型冠狀病毒子代的傳染性、致命性在不斷改變,這說
第12頁共18頁.
明新冠病毒在繁殖過程中存在___________現象。
(3)在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下,世界各國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措施:一些國家通過嚴格的管
控手段控制人員流動以降低感染人數;另一些國家則采取了“群體免疫”策略,即通過讓超
過60%人口感染新產生自身免疫力,從而使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染性顯著下降。下列觀
點中屬于不支持“群體免疫”策略的有___________。
A.新冠肺炎的病情變化快,如果輕癥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大幅增加重癥率和死亡
率;
B.由于多數感染者的癥狀不足以致命,當這些人獲得免疫力后,就可以建立起疫情“防火
墻”,將醫療資源集中用于重點疫區和重癥患者;
C.在當地醫療系統不足以支持所有患者獲得治療的情況下,“群體免疫”可以暫時延緩疫
情高峰,降低醫療體系的壓力;
D.由于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變異能力很強,人們通過“群體免疫”而產生的免疫力對
變異的新冠病毒是否有效有待考證;
E.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分析,“群體免疫”策略也是一種“自然選擇”的表現,從適者生存的角
度看,可以為人類后代保留優秀基因。
【答案】控制傳染源變異AD
【解析】(1)由于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
病癥狀的時候,傳染性已達到最強程度。因此,對患有傳染病的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
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以防止傳染病蔓延。為預防新冠肺炎,我國各小
區加強了體溫監測和健康碼檢查,一旦發現發燒人員立即送醫,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控制傳染源。
(2)隨著時間的推移,引發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正在發生變異,其傳染性,致命性在不斷
改變。
(3)群體免疫政策,即讓民眾自由感染病毒,以獲得抗體實現免疫。放任病毒感染,會導
致更多的人住院,擠壓醫療資源”,即使能獲得一定的群體免疫效果,但“感染獲得的免
疫,是否對新病毒有效存在不確定性”。
A.新冠肺炎的病情變化快,如果輕癥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大幅增加重癥率和死亡
率。屬于不支持群體免疫的策略,A正確。
B.由于多數感染者的癥狀不足以致命,當這些人獲得免疫力后,就可以建立起疫情“防火
墻”,將醫療資源集中用于重點疫區和重癥患者。屬于支持群體免疫的策略,B錯誤。
第13頁共18頁.
C.在當地醫療系統不足以支持所有患者獲得治療的情況下,“群體免疫”可以暫時延緩疫
情高峰,降低醫療體系的壓力。屬于支持群體免疫的策略,C錯誤。
D.由于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變異能力很強,人們通過“群體免疫”而產生的免疫力對
變異的新冠病毒是否有效有待考證。屬于不支持群體免疫的策略,D正確。
E.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分析,“群體免疫”策略也是一種“自然選擇”的表現,從適者生存的角
度看,可以為人類后代保留優秀基因。屬于支持群體免疫的策略,E錯誤。
21.冬季是諾如病毒病暴發流行的重要季節,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
播,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等。為了防止疾病流行,市疾控中心提出
以下預防措施(選摘):①做好疫情監測工作,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②展開了
對學校教室、寢室、廁所全面消毒工作并開窗通風等一系列防治措施;③勤洗手、飲用煮
沸后的水、不吃生冷食品;④不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不隨地吐痰、不到學校周邊買不
符合衛生要求的零食等。
(1)勤洗手、飲用煮沸后的水、不吃生冷食品,這都有利于防止感染諾如病毒。以上措施
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__________。
(2)諾如病毒和細菌不一樣,細菌是________生物。
(3)有人提議用抗生素治療和控制這些患者,請你對此作出評價:______________。
(4)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生物都由蛋白質構成,高溫可以使蛋白質變性失活,于是
想初步探究“諾如病毒的成活率與溫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溫度/攝氏度0102030405060708090
病毒數量/個10010095908065503050
①通過實驗,你得出了什么結論?_______________;根據此結論我們應該怎么做?
______________。
②諾如病毒是由________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的,控制諾如病毒性狀的物質是
________。
【答案】切斷傳播途徑單細胞不行,抗生素只能治療細菌引起的傳染病.溫
度越高,諾如病毒的成活率越低水要煮熟了再喝蛋白質基因
【解析】(1)勤洗手、飲用煮沸后的水、不吃生冷食品,這都有利于防止感染諾如病毒。
以上措施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切斷傳播途徑。
(2)諾如病毒和細菌不一樣,細菌是單細胞生物。
第14頁共18頁.
(3)用抗生素不能治療和控制這些患者,抗生素只能治療細菌引起的傳染病。
(4)通過探究“諾如病毒的成活率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可得出結論:溫度越高,諾如病毒
的成活率越低;根據此結論我們應該把水煮熟了再喝;諾如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
傳物質組成的,控制諾如病毒性狀的物質是基因。
22.據估計,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體內“潛伏”有肺結核分枝桿菌,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
現出肺結核癥狀。經檢測這些“潛伏”的細菌對抗生素無抗藥性,難道細菌對付抗生素還有
其他策略?1944年,醫生比格發現,現有的抗生素只能消滅正在生長和繁殖的細菌。微生
物學家路易斯進一步檢測到:一旦環境殘酷,如缺氧、營養缺乏、溫度不利生長等,每種
細菌都能進入休眠狀態,如圖是細菌對付抗生素的兩種策略。
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體內“潛伏”有肺結核分枝桿菌的人,表現出肺結核癥狀時,在傳染病學上屬于
________.
(2)身體上“潛伏”肺結核分枝桿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現出肺結核癥狀,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3)肺結核分枝桿菌和產生青霉素的青霉菌在細胞結構上的區別是________;
(4)若想消滅這些“潛伏”的細菌,可先采取______手段去“喚醒”它。(寫出一種合理手
段)
【答案】傳染源細菌處于休眠狀態(或該人免疫力強)青霉菌有成形細胞核,肺
結核桿菌沒有給充足營養(或合適溫度)
【解析】(1)體內“潛伏”有肺結核分枝桿菌的人,表現出肺結核癥狀時,這個病人就是
病毒的攜帶者,在傳染病上屬于傳染源。
(2)由信息可知,當細菌遇到生存環境殘酷時,細菌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停止生長和繁
第15頁共18頁.
殖;生存環境殘酷包含兩種情況:缺氧、營養缺乏、溫度不利生長等或者寄主體內的免疫
較強。
(3)桿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青霉菌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4)若想消滅這些“潛伏”的細菌,只需讓其生存的環境變得更加適宜即可,如適宜的溫
度、充足的養分等。
23.據估計,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體中“潛伏”有肺結核分枝桿菌,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
現出肺結核癥狀。經檢測表明:這些“潛伏”的細菌并沒有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難道細菌
對付抗生素還有其它策略?1944年,醫生比格發現,現有的抗生素只能消滅正在生長和繁
殖的細菌。微生物學家路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康職場小知識
- 真正的游戲課件
- 西藏民族大學《兒童戲劇與表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肇慶學院《邊坡與基坑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健美操四》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理工職業學院《煤層氣開采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標準房屋租賃合同協議書樣本
- 土壩開槽泄洪方案范本
- 長春建筑學院《體操(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航天技術的應用與課件整合》
- 森林管護工參考試題及答案
- 2022-2024年高考數學試題分類匯編:導數及其應用(解析版)
- GB/T 17727-2024船用法蘭非金屬墊片
- 前程無憂國企筆試題
- 人教版初中數學一次函數專題訓練100題含參考答案(5篇專項)
- 新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新教材)
- 2023.05.06-廣東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隱患識別圖集(高處作業吊籃工程部分)
- 關于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
- SY-T 5412-2023 下套管作業規程
- 湖北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附真題答案】
- 廣告媒體投放分包合作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