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第2課時-古詩文梳理與整合-答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1頁
7上-第2課時-古詩文梳理與整合-答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2頁
7上-第2課時-古詩文梳理與整合-答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3頁
7上-第2課時-古詩文梳理與整合-答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4頁
7上-第2課時-古詩文梳理與整合-答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料整理【淘寶店鋪:向陽百分百】PAGE1資料整理【淘寶店鋪:向陽百分百】參考答案01基礎梳理與整合一、字詞句梳理與整合《古代詩歌四首》1.(1)①多么②聳立③達到極點④柳絮⑤停宿⑥旅人前行的路⑦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2)用來憑借(3)①面向東方,向東②取道,經過2.(1)①東臨碣石山島竦峙②潮平兩岸闊③小橋流水人家④斷腸人在天涯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⑦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⑧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⑨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2)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3.(1)描繪出洪波巨瀾洶涌起伏的滄海之景,寫出了大海的遼闊壯美。(2)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皸罨ā逼礋o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一種哀傷、惆悵氣氛,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3)①這兩句詩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寫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來的變化。②這兩句詩透露出詩人樂觀、積極向上的感情。③“生”“入”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更有情趣。4.【答案】(1)楊花子規(2)詩人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明月),使之同樣具有人的感情,讓明月成為傳遞友情的使者,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這兩句運用了寄情于景的表現手法,寫詩人與友人即將分隔兩地,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關心、思念和同情之情?!窘馕觥浚?)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詩句“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意思是:在楊花落盡、子規悲啼的暮春時節,我聽說你被貶到龍標,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從“楊花落盡子規啼”中可知“楊花“子規”兩樣景物點明事情發生的時節,于景物中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2)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本詩明月抒情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西。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通過一個“寄”字把明月人格化,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人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詩人借明月表達對朋友遠離的同情與悲傷、牽掛與關心之情。【答案】(3)A(4)示例:運用擬人修辭方法,用“生”“入”把“日”與“春”賦予了人的情態,海日驅盡黑暗,江春趕走嚴冬,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解析】(3)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本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A.詩句從多角度描繪了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寫的是思鄉之情;B.詩句表達李白的豪情壯志及其對友人的思念。寫的是對友人的思念;C.詩句寫杜甫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追憶友情;D.詩句寫岑參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寫的是對國事和戰亂的關切之情;故選A。(2)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梢詮男揶o手法、思想情感、表達哲理等角度作答。“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意思是: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從修辭運用來看,詩人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從表達的哲理來看,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從思想情感來看,表現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妒勒f新語》二則1.(1)①大體。相比②趁、乘③舍棄(2)不否(3)①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指兒子和女兒②文章的義理文章的意思③趁、乘因為④對人的尊稱常指雄性的⑤約定日期,期限⑥離開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⑦舍棄委屈,委托⑧回頭看照顧(4)①如,及你②到達極點③拉,牽拉拿起2.(1)①中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丟下(他)而離開,太丘走后(友人)才來。②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了自己家的大門也不回頭看。(2)①賓語前置句②判斷句③省略句3.(1)營造了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氛圍。(2)元方:聰敏、善辯、直率、懂禮識義。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禮貌,但知錯能改。4.【答案】(1)C(2)①離開;②回頭看;③不久,一會兒;④相比。(3)乙【解析】(1)A.……的樣子\……的樣子;B.約定\約定;C.牽、拉\招引、引來;D.急\急;故選C。(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太丘舍棄友人獨自離開了。去,離開。②句意:元方頭也不回得進門去了。顧,回頭看。③句意:一會兒雪下緊了。俄而,不久,一會兒。④句意: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擬,相比。(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乙.兒女: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本項“兒子和女兒們”翻譯有誤。故選乙?!丁凑撜Z〉十二章》1.(1)①生氣,惱怒②誠信③越過。法度④能忍受⑤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⑥代詞,這,指河水⑦指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⑧堅定(2)①說悅愉快②有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3)①志同道合的人有交情的人②指有才德的人人格高尚的人③兩個詞,可以,憑表示可能,許可④泛指多次實指,數詞三⑤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蒙蔽;沒有⑥疑惑危險;幾乎⑦冷水冷水和熱水的統稱(4)①表順承表轉折表轉折表順承表順承②指學過的知識指學問和事業指優點③動詞,得到動詞,懂得④介詞,替動詞,當做⑤動詞,順從動詞,追隨,學習⑥代詞,這代詞,他的(5)①按時②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③每天④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⑤以……為快樂⑥吃2.(1)①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憑借這一點就可以做老師了。②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2)①倒裝句②省略句(3)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3.【答案】(1)B(2)B(3)華歆處事謹慎,做事有始有終,信守承諾;王朗在認為對自己無害時,能助人時則助人,一旦事情有變,危及自身利益時,只考慮自己?!窘馕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文一詞多義。A.按時/當時;B.都是“溫習,復習”的意思;C.以……為樂/快樂;D.正義,道義/義理。故選B。(2)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語句強調了是一種安貧樂道的處世態度;故選B。(3)本題考查評價人物。需要聯系文章情節及人物描寫,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作答。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據此回答即可?!墩]子書》1.(1)①告誡、勸勉書信②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③節儉培養④內心恬淡,不慕名利⑤放縱懈怠振奮⑥輕薄浮躁修養⑦隨同疾行,指迅速逝去⑧最終(2)①指安靜,精力集中指環境上的安靜,不嘈雜②輕薄危險,不安全的意思③懈怠指速度緩慢(3)①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詞,用來②名詞,志向名詞作動詞,立志③動詞,學習名詞,學業(4)①增長②遠大目標2.(1)①君子的行為操守,(應該)用寧靜專一來修善自身,用儉樸來培養自身的品德。②不內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確志向,不寧靜專一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③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取得學業的成就。④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2)①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③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④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⑤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3.(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險躁則不能治性(4)成才需要具備三個條件:①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②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③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三者的關系:互相聯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志向的培養又必須砥礪品質。4.【答案】(1)①增長才干;②冒險;修養(2)①用恬靜來修養自己的身心,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②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去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3)作者就學習和做成就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敏果。(4)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美好品德。(5)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①句意: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廣才:增長才干;②句意: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險:冒險;治:陶冶,修養。(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根據語境,做到文通字順。翻譯時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①句注意重點字詞“靜(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以(來),修身(修養身心),儉(自律儉樸),養德(培養德行)”要理解正確;②句注意重點字詞“非(不),無以(無法,不能)明志(明確志向),寧靜(排除外來干擾),致(達到)”要理解正確。(3)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結合“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可知,作者主要是從“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來論述的,“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從正面來闡述“靜”的必要性,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是從反面來談“不靜”即“淫慢”“險躁”帶來的危害,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進而把“靜”與“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達到了論證的目的,這是運用正反對比論證闡述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一觀點。(4)本題考查理解寫作目的。結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知,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諸葛亮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教育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立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作者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5)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結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知,作者認為君子的行為操守,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用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是內外的關系,“儉”修養的是人外在品質,節儉能夠使人清心寡欲,避免在人在奢華的物質享受中迷失自己,使人“淡泊”,最終使人“明志”;“靜”則修養的是人的內在品質,使人“寧靜”,最終使人“致遠”;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儉以養德”是“靜”的基礎,由外在品質從而培養內在品質,因為節儉能使人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被外來干擾,不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個人的修養,培養君子的行為操守。《狼》1.(1)①原來②處境困迫,為難③看,視④覆蓋、遮蓋⑤兇狠注視的樣子⑥閉上眼睛⑦突然⑧狡猾(2)止只僅,只(3)連接、緊跟連接(4)①這里指神情、態度動詞,企圖②前面動詞,上前③攻擊名詞,敵人④連詞,來介詞,用(5)①挖洞②從通道③像狗似的2.(1)①骨頭已經扔完了,而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②屠戶于是奔過去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擔子拿起屠刀。③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④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⑤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⑥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2)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其一/犬坐于前。③乃悟/前狼假寐。(3)①倒裝句、省略句②省略句3.(1)四大要素。時間:晚。地點:途中。人物:一屠、兩狼。事件:一屠晚歸。途中兩狼,綴行甚遠。(2)①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耍什么樣的花招,總是要被識破的。②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4.【答案】(1)其一/犬坐于前(2)D(3)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4)啟示:①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耍怎樣的花招,總是要被識破的。②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窘馕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也可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其中的“犬”是名詞做狀語,據此,正確的句讀是:其一/犬坐于前。(2)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這件事;B.而:表轉折,可是/表順承,不譯;C.前:上前/前面;D.去:都是“離開”;故選D。(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①句中的“已(已經)、并驅(一起追趕)、故(原來)”幾個詞是重點詞語。②句中的“乃(才)、悟(明白)、寐(睡覺)、蓋(原來是)、誘(誘惑)”幾個詞是重點詞語。(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和談啟示的能力。從文章敘寫的內容看,面對意想不到的惡狼,屠夫首先是“懼”,于是采取“投以骨”的遷就策略;但“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于是屠夫放下擔子,拿起刀,利用麥場的有利地形進行防御,并抓住時機,先砍殺前狼,后“自后斷其股”殺掉后狼。文章刻畫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結合“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這一議論內容,啟發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对⒀运膭t》1.(1)①打水澆田。溉,澆灌、灌溉。汲,從井里取水②待,等到③講述④像⑤你⑥行動,活動⑦為何,為什么⑧縱使,即使(2)①亡無沒有②舍釋解除、消除(3)①挖掘、開鑿破、透②國:國都國家道:講述道理③方空,虛偽④因告知,開導明白,知道(4)①助詞,的代詞,指穿井得一人這件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②代詞,他的代詞,那代詞,它③介詞,向介詞,在(5)使……知道2.(1)①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去打水澆田。②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里挖到一個人。③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④又有一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⑤杞國人釋然之后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釋然了很高興。(2)①倒裝句②倒裝句、判斷句③倒裝句④省略句3.(1)《穿井得一人》:傳言不要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2)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可輕信傳言,更不能盲目傳播,說話不要產生歧義。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應采取調查研究的審慎態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不輕信、不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4.【答案】(1)C(2)①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②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3)B【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字詞的理解。A.不同,勞力/即使;B.不同,傳播/傳授的知識;C.相同,如;D.不同,釋然、寬舒/丟棄;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重點詞語:①及,等到;其,他;穿,打。②耳,罷了;亡,沒有。(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B.根據“國人道之”明確是國都的人都在說這件事,“人們都樂于傳播奇聞”太絕對。故選B。二、古詩文名句積累1.(1)百草豐茂(2)洪波涌起(3)歸雁洛陽邊(4)斷腸人在天涯(5)河流大野猶嫌束(6)影入平羌江水流(7)落花時節又逢君(8)遙憐故園菊(9)聞道龍標過五溪(10)受降城外月如霜(11)自古逢秋悲寂寥(12)卻話巴山夜雨時(13)夜闌臥聽風吹雨2.(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4)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5)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6)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8)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9)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10)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1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3.(1)學而時習之(2)有朋自遠方來(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4)溫故而知新(5)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8)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9)匹夫不可奪志也(1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