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短評寫作指導++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文學短評寫作指導++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文學短評寫作指導++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文學短評寫作指導++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文學短評寫作指導++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短評寫作指導含義(教材P69)閱讀文學作品時,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用簡要的文字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寫出來,就是文學短評。文學短評屬于文學評論。文學評論是對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進行評價的文章。它的任務,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內容和形式,評論作家創作的得與失,總結藝術規律,幫助讀者提高閱讀、鑒賞能力,促進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

拓展延伸目標根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

選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之文學閱讀與寫作高考指向從形式上來說,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從考題來說,集中于散文、詩歌、小說;從切入點來說,小但是要深刻,說清楚,講透徹。文學短評寫作角度1.作者形象2.主題思想3.創作手法4.作品的構思技巧5.作品的語言

形象1.作者形象:如陶淵明,隱士情懷;如杜甫,憂國憂民;2.作品形象:如《春江花月夜》里面“月”這一意象

;3.如《竇娥冤》中竇娥的人物性格、社會意義。主題思想要評價作品的思想情感如何,如言簡意賅,如中心突出,如情感強烈。例如《登高》,憂國傷時、悲秋苦病;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壯志難酬的憂憤及曠達灑脫的豪情。創作手法1.修辭;2.表達方式;3.表現方式;4.敘述方式;5.抒情方式;6.意境創設;1.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2.表現手法,如托物言志、欲揚先抑、襯托(烘托)、夸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后照應、對比、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3.敘述方式,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平敘;4.描寫方式(人),如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5.描寫方式(景物):靜態、動態、客觀、主觀、反襯與對比描寫;6.描寫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正側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7.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等;8.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等;文學短評寫作建議(教材P69-P70)1.要對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2.要善于聚焦,從“小”處切入;3.最好采用敘議結合的方式(結構可采用總分總)。范例呈現淺析《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音樂本是無形之物,很難用語言文字直接描寫。因為它那飄忽即逝的音響、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現的。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難以言傳的。詩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樂修養和駕馭語言藝術的功力,使他筆下生花,成功地寫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筆下,那復雜多變的琵琶聲,被描繪得層次豐富、音色分明。詩人描繪音樂的手法有:一是多方設喻,以表現琵琶曲中復雜、細微的音響變化。詩人用許多形象、新鮮、貼切的比喻來描寫極難用語言摹寫的美妙樂聲,給讀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體的印象。如詩人以人們在生活中可以聽到的聲音作比,以驟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節;以小女兒般的輕柔“私語”比喻細弦細碎綿密的聲調;以大珠小珠灑落玉盤比喻樂聲的高低音調;以“花底”的“鶯語”、“冰下”的“泉流”比喻樂聲流動的婉轉與幽咽若凝;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喻樂聲暫時休止后又驟然響起;以“裂帛”聲比喻四弦齊撥時樂聲的凄厲短促、直擊人心。詩人在妙喻中賦予抽象的音樂以有聲有色、具體可感的形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些形象貼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變化的節奏表現得淋漓盡致。二是以聲傳情,聲情交融。詩人把音樂與演奏者的身世之悲、聽者的主觀感受結合在一起來寫,大大加深了讀者對樂曲內容及樂曲內在情韻的體驗。如果說琵琶女在校音定調時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隨著正式彈奏的開始,她流露出的感情漸趨明朗。在對千變萬化的曲調旋律的描寫中,詩人仍然意在表現人物的感情。整個演奏過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訴;或圓潤流美,鶯歌玉轉;或高亢明快,鐵騎交鋒,無不生動地傳達出演奏者內心深處浪濤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織著她對人生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不僅如此,音樂又將詩人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遭遇聯系起來,推動故事情節向縱深發展。琵琶女身世飄零的命運,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擊、貶謫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運的相似,兩個萍水相逢的人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中,一個重彈,一個重聽。詩末六句更是寫出了悲慘的樂曲聲聲扣人心弦,滿座皆泣,尤以詩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淚濕青衫,難以自已。聲聲樂曲、滴滴淚水,將兩位藝術家對人生、社會的一腔激憤不平盡情地宣泄,長詩就在這濃重的感傷氣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淺析李清照《聲聲慢》中疊字的表達效果疊字,是漢語中比較特別的一種現象。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個漢字重疊起來用,一個字重疊后可能會增添某些附加意義。所以說,疊字不僅在形式上增添了語言的韻律美,而且在內容上豐富了語言的含意,有強調的作用,一箭雙雕,常被古代詩人使用。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詞運筆哀婉,凄惻動人,韻味無窮。篇首三句十四個字,實分三層,由淺而深,含意深刻。開篇“尋尋覓覓”劈空而來,側重寫行為,恰當地表達了詞人當時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詞人如此“尋尋覓覓”,到底是在尋找什么呢?是在尋找逝去的青春年華,還是在尋找流亡以前夫唱婦隨的美滿生活,抑或兩者兼而有之?我們不得而知。但詞人“尋尋覓覓”中那種孤寂空虛,卻真實可感:她在孤寂空虛中總想抓住點什么,結果什么也沒抓住,一切仍然歸于孤寂空虛。“尋尋覓覓”四字,頓頓挫挫,情附于形,恰當地渲染了情境,如僅用“尋覓”二字就顯單薄,無此效果。詞人在“尋尋覓覓”一番后,什么也沒得到,因而感到“冷冷清清”,境界更凄寂。凄凄”是外在環境與內在凄戚心情想連的關鍵,承上啟下;“慘慘戚戚”重在內心的訴說。篇首十四個字,中間用“凄凄”作媒介,由淺入深,聲情并茂。詞的下闋,“細雨”的“點點滴滴”更見環境之寂靜,無寂靜就無“點點滴滴”的感覺。同時這微弱而又凄涼的聲音又是“守著窗兒”才能聽到的。寫梧桐而在黃昏,已增悲感,何況細雨長滴,更令人悲不自勝了。“點點滴滴”四字含義甚深,形式上與開頭一樣用疊字,內容上與“正傷心”照應,對一個愁緒滿懷的人來說,這細雨不但滴在耳中,而且滴在心里。整個黃昏就這么“點點滴滴”,什么時候才完結?還要多久才能滴到天黑?天黑以后,還是這樣滴呀滴嗎?這里寫細雨滴個沒完,其實就是寫自己的愁緒沒個了結。因此逼出結句:這種種情況難道是一個“愁“字概括得了的嗎?這一反問,灌注了詞人多少難言之痛!無論是開篇的疊字,還是其后的“點點滴滴”,都鐫刻了詞人難言的沉重,無聲的哭泣。《聲聲慢》一詞最大的成功,便在于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