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TOC\o"1-2"\h\u1281第一章緒論 517081.1研究背景與意義 5124431.2研究內容 6301231.3技術路線 611981第二章研究進展與理論基礎 7142432.1國內外研究進展 7227512.2理論基礎 9308822.3人口遷移的概念界定 1010981第三章研究區概況、數據與方法 10193653.1研究區概況 10159323.2數據的獲取與處理 11137273.3研究方法 1114572第四章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分析 13117354.1外來人口遷移的時間特征 13248504.2外來人口遷移的空間特征 149754第五章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 15155625.1指標體系的建立 164015.2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影響因素分析 1810796第六章結論和建議 20223336.1結論 20308016.2建議 211387參考文獻 224490致謝 23摘要:外來人口是一個地區人口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人口遷移不僅有助于發現特定地區的人口遷移規律,還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地區發展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基于推拉理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利用海南省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對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與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時間上海南省外來人口呈增加的態勢;在空間上,海南省外來人口的遷出地呈現明顯的空間非均衡性特點,各市縣外來人口的遷入地呈現“四周多于中心,北部多于南部”的特征。進一步分析發現經濟因素、醫療教育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環境質量是較為重要因素;交通條件、人口結構是次要因素。通過本文的研究有望對海南省優化產業結構、吸引高質量人才、推動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等提供借鑒。關鍵詞:人口遷移、時空特征、影響因素、海南省第一章緒論1.1研究背景與意義1.1.1研究背景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不同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加劇以及戶籍制度的不斷健全,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前景,人口流動的規模日益擴大。根據歷次人口普查數據和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我國流動人口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數量分別為1.21億人、1.47億人、2.21億人、2.47億人、3.76億人。并且人口流動在空間上呈現出向東南沿海地區集中的趨勢,然而南部沿海地區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相對較低。而龐大的人口流動不僅對促進經濟增長、調節產業結構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城市化建設的推進也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中央發布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后,海南省政府為此不斷完善戶籍制度、提高城鎮功能、推進“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和“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發展。并且在2018年,黨中央提出在海南建設首個中國特色自貿港試點,為海南省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種種政策增強了海南省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同時也有助于留住高水平知識人才,切實踐行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目標。但是海南省作為經濟特區與其它經濟特區相比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此,通過對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以推動政府部門留住人才、促進區域發展、建設高水平的城鎮化具有現實的需求。1.1.2研究意義從理論方面來說,對人口流動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空間分布、模式變化以及影響因素上。本文以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從省際間的人口流動層面進行研究,一方面豐富了人口遷移理論的應用范圍,另一方面通過從人口遷移的角度解釋海南省的發展情況,對科學認識海南省人口問題以及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一定的理論實踐意義。從現實方面來說,外來人口的流入不僅對海南省的經濟有重要影響,而且也影響著海南的城市化進程、人口結構、經濟結構的更新換代以及社會服務水平等多個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流動人口也經歷了獨自流動、夫妻流動、家庭化流動的變遷,流動人口的知識水平也呈現上升趨勢。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目標建設下,如何留住高水平的外來人口是海南省需要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時空格局、影響機制等多個角度深入研究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特征和影響因素。一方面可以幫助政府因地制宜的制定人才引進策略;另一方面可以為優化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幫助海南省維護區域穩定、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1.2研究內容本研究基于地理學視角,綜合集成多種方法探究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內容有如下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通過文獻綜述法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進行介紹,同時展示本文的技術路線。第二部分為研究進展與理論基礎,對國內外學者關于人口遷移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總結,闡述相關的理論基礎,如推拉理論、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同時對人口遷移的概念界定進行介紹,并規定本文中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概念。第三部分為研究區概況、數據與方法,研究區方面從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兩個角度進行介紹;數據方面從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數據和影響因素數據兩個角度進行介紹;研究方法方面主要介紹文獻綜述法、空間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第四部分為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分析,在時間演變方面通過數量規模的變化對其特征進行分析;在空間分布上,采用空間可視化分析,從省際遷出地和海南省各市縣兩個角度對其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第五部分為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通過大量文獻閱讀總結與海南省的實際相結合,選取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構建指標體系,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第六部分為結論與建議,總結本文的研究結論,并為海南省未來的發展提供建議。1.3技術路線圖1技術路線圖第二章研究進展與理論基礎2.1國內外研究進展2.1.1國外人口遷移的研究人口遷移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學研究體系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在理論研究方面,早在19世紀末拉文斯坦REF_Ref28508\w\h[1]基于對20多個國家的人口資料的分析,得出了7條關于人口流動的規律。LeeREF_Ref28547\w\h[2]在其《ATHEORYOFMIGRATION》一文中對“推-拉”理論進行了拓展并總結出與遷入地有關的因素、與遷出地有關的因素、各種中間阻力、個人決策因素這4類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REF_Ref28821\w\h[3]的二元經濟理論指出區域間的經濟差異是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美國發展經濟學家托達羅REF_Ref29448\w\h[4]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創立了預期收入差異理論,該理論強調:城鄉間的預期收入差異是決定農村勞動力遷移的經濟因素。20世紀末期以后,一系列新的人口遷移理論:新經濟遷移理論REF_Ref29478\w\h[5]強調家庭作為人口遷移決策主體的重要性;勞動力市場分層理論REF_Ref29549\w\h[6]則指出,城市經濟和發達國家的經濟中存在主導部門和輔助部門的分層現象導致了人口遷移動機的產生。在對理論的具體運用方面,AMMayda等REF_Ref29595\w\h[7]通過對各國平均收入的研究分析影響移民的目的地。Hein和Haas等REF_Ref29618\w\h[8]對移民和發展的理論提出了自己想法,通過整合和修正來自新勞動經濟的見解,發展研究中的生計視角和移民研究中的跨國視角。Thalheim和QingWangREF_Ref29644\w\h[9]通過開發數據遷移工具和技術來提供人口遷移建模的基礎。Meseguer和BurgessREF_Ref29664\w\h[10]通過移民向其原籍國發送的金融匯款,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來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移民過程。2.1.2國內人口遷移的研究在人口遷移規模演變方面,丁金宏REF_Ref29811\w\h[11]等人通過2000年人口普查省際遷移數據的分析發現,中國人口遷移進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階段。馬紅旗REF_Ref29834\w\h[12]等人通過對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研究發現,我國省際流動人口規模雖然低于省內流動人口,但其擴張速度明顯大于省內流動人口。喬曉春REF_Ref29856\w\h[13]等人通過對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研究得到,2010年全國離開常住地半年以上的跨省流動人口達到8588萬人,占到全國總人口的6.44%。在人口遷移的空間研究方面。吳瑞君和朱寶樹REF_Ref29876\w\h[14]的研究表明,人口遷移的主流向,按東、中、西部區分,表現為由中西部向東部遷移。顧佳躍REF_Ref29899\w\h[15]通過對2000、2010、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及人口普查的公報數據進行研究,同樣指出我國人口空間分布的格局正在經歷從“從西向東”向“從北到南”的轉變。馬志飛REF_Ref29925\w\h[16]使用ArcGIS可視化從空間視角分析我國人口流動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城城流動人口傾向于向發達地區和大城市流動。在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方面,通過研讀大量相關文獻發現,現存的研究主要是從遷入地和遷出地間的人口規模、經濟水平、社會發展、公共服務等各類要素的差異性角度對人口的空間遷移性進行了解釋。李揚REF_Ref29948\w\h[17]通過對1985-2010年人口遷移數據的研究,發現中國東西部地區的人口遷移主要是受到經濟和地區發展差異因素的影響,而南方和北方地區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文化差異導致了人口遷移特別活躍;李林月REF_Ref29981\w\h[18]基于2012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和相關統計年鑒數據的研究發現,中國城市流動人口戶籍遷移意愿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動人口自身雙重力量的影響,并且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響作用大于流動人口自身因素。許財豪REF_Ref30010\w\h[19]通過對我國流動人口遷移模式的研究指出,對流動人口的影響,除了工資水平、地域可雇傭性等外,還有企業的數量、受教育程度等。魏海洋REF_Ref30036\w\h[20]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流動時間、住房、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與、城市融入感均顯著影響著省際和省內流動人口的長期居留意愿。2.2理論基礎2.2.1推拉理論推-拉理論始源于19世紀,由赫伯爾REF_Ref30056\w\h[21](R.Herberle)最先提出,他指出遷移是由推動人口前往某地的“拉力”因素和推動人口離開的“推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959年,博格(D.J.Bosue)REF_Ref30075\w\h[22]對“推力-拉力”理論進行了拓展與細化,推力因素涵蓋了政治、宗教、民族以及升學、就業、災害等12個方面;拉力因素涵蓋了資源開放、科技發展、工作機會等在內的6個方面。1966年,李(E.s.lee)REF_Ref30101\w\h[23]對“推力—拉力”理論進行了更系統的劃分,提出遷入地、遷出地的影響因素和中間障礙因素、個人因素這4類影響因素。目前,“推-拉”理論已經成為人口學中研究人口遷移應用頻率最高的理論之一。2.2.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REF_Ref30124\w\h[24]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它們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活階段和環境中都會經歷這些需求的追求和滿足過程。只有當更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個體才會更加積極的尋求更高層次的需求。理解和滿足這些需求可以幫助個體實現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隨著時間的發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最初的五階段模型已經擴大為八階,如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現代行為科學中已經占有了重要地位。2.3人口遷移的概念界定人口遷移在地理學上是指人口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化。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人口遷移的概念界定并沒有在學術界形成統一的共識。聯合國在《多種語言人口學辭典》中對人口遷移的概念定義為:“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地理流動或者空間流動,這種流動通常會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變化。這種遷移被稱為永久性遷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變化的人口移動。”國際上則一般將改變居住地超過半年或一年的人口移動定義為人口遷移REF_Ref30163\w\h[25]。而在中國,由于特殊的戶籍制度,對人口遷移的概念界定分為戶籍發生變動的戶籍遷移和戶籍未變動的非戶籍遷移REF_Ref30190\w\h[26]。本文中對于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概念界定是指國內除香港、澳門、臺灣以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在空間上了跨越省(區)界來到海南省,在戶籍上并未發生變動,屬于戶口登記地在海南省外的人口,在時間上離開戶口登記地在海南省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第三章研究區概況、數據與方法3.1研究區概況3.1.1自然環境概況根據《2023年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F_Ref30212\w\h[27]可以知道,海南省全年全省造林綠化面積20.02萬畝。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種類眾多,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海南省空氣質量總體優良,優良天數占比接近100%,輕度污染天數占比僅達到0.5%,至于中度和以上污染天數則全年無。根據海南省氣象局發布的2023年每月氣候影響評價可以知道,在氣溫方面與常年同期相比,2月、4月、7月、8月、9月、10月、12月氣溫偏高甚至個別月份異常偏高;3月、5月、6月、11月氣溫正常;1月氣溫偏低。按照季節來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6.2℃、29.1℃、25.8℃、20.4℃。在降水方面與常年同期相比,2月、3月、4月、8月、12月降水偏少,平均下來每月降水59.02毫米;1月、10月、11月降水偏多,平均下來每月降水164.03毫米;5月、6月、7月、9月降水正常,平均下來每月降水247.27毫米。3.1.2社會經濟概況根據《2023年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EF_Ref30212\w\h[27]可以知道,在生產總值方面,全年人均為72958元;地區為7551.18億元。在產業結構方面,三次產業結構比值為20.0:19.2:60.8。在城市化率方面,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2.46%。在旅游業方面,全年接待游客9000.6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813.09億元。目前來看,海南省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自貿港成型起勢,“4+3”立體化產業格局正在形成,自貿港新動能優勢不斷塑造。3.2數據的獲取與處理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數據。來自于2010年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和2020年海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中的“全省按現住地、性別分的戶口登記地在外省的人口”。因為“全省按現住地、性別分的戶口登記地在外省的人口”中的外來人口數量與“全國按現住地、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分的戶口登記地在外鄉鎮街道的人口”中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數量一致,因此,為了方便研究,本文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數據統一用“全省按現住地、性別分的戶口登記地在外省的人口”。對其的處理主要是通過空間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其中由于三沙市、西南中沙群島數據不全的原因,進而對其不做統計分析。影響因素數據。模型中的各項指標數據按年份分,分別來自于2011年和2021年《海南統計年鑒》。對影響因素數據的處理采取了在無量綱化后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進行處理,并對結果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分析研究。3.3研究方法3.3.1文獻綜述法通過閱讀大量書籍和研究關于人口遷移及其影響因素的眾多文獻資料,在通過對其進行梳理和相關人口遷移理論的理解下,對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特征與影響因素進行研究。3.3.2空間分析法借助ArcGIS軟件,對海南省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關于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以及海南省各市縣省際外來人口的數據進行處理,將其與我國各省的空間地理位置和海南省各市縣的空間地理位置進行結合,生成空間熱力圖,以此從視覺上展示海南省的外來人口在空間上的分布特征,并對其特征進行總結。3.3.3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是主要用來研究系統中母因素與子因素在相互關系上的緊密程度,由此來判斷出引起系統變化的主次要因素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通過確定參考序列即母因素、若干個比較序列即子因素后計算子因素的關聯度數值,關聯度數值的區間為0-1,子因素的關聯度數值越大,則該子因素與母因素的緊密程度越強。灰色關聯分析REF_Ref30320\w\h[28]的步驟如下:第一步: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此處運用均值法:X=yMeanY(1)其中,X代表標準化后樣本;Y代表原始數據樣本集合;y代表原始數據樣本;第二步:求出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差序列為:△0i(k)=|x’0(k)-x’i(k)|,k=1,2,…,n(2)最大差為:M=MaxiMaxk△i(k)(3)最小差為:m=MiniMink△i(k)(4)其中,X0代表海南省各市縣省際外來遷移人口;Xi代表經過標準化后的海南省各市縣的各項指標;第三步:計算關聯系數。r(x0(k),xi(k))=(m+§M)(△k=1,2,…,n;i=0,1,2,…,m。其中§為分辨系數,一般當§=0.5時,分辨效果最佳。(5)第四步:求關聯度。r(x0,xi)=1nki=1nr(x(6)第五步:結果分析第四章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分析4.1外來人口遷移的時間特征基于《2010年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與《2020年海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為依據,選取“全省按現住地、性別分的戶口登記地在外省的人口”作為研究數據,分析得出:海南省在2010年的外來人口遷移總數為588463人,到了2020年海南省的外來人口數量增長到了1088143人,增長率達到了84.91%。這表明海南省這十年間外來人口遷移數量總體上是呈現增加的特征。本文根據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的數量,按照各市縣進行數據統計,見圖2。圖2海南省2010年、2020年人口遷移數量的變化趨勢從各市縣省外遷入人口的平均增長率來看,東方市、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十年間遷入人口平均增長幅度最為突出,分別達到了14.58%、11.12%、12.21%,均超過了10%的增長速度;而白沙黎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自治縣的省外遷入人口平均增長幅度最小,分別以每年1.46%、1.66%增長,均未達到2%。從人口遷入規模數量變化上看,在2010年,各市縣省外人口遷入數量前三名分別是海口市、三亞市、瓊海市,分別達到了30.42萬人、12.13萬人、2.58萬人。數量最小的兩名分別是安定縣和臨高縣,分別只有0.47萬人、0.31萬人。2020年與2010年的排名情況有所不同,在2020年,各市縣省外人口遷入數量前三名分別是海口市、三亞市、儋州市,分別達到了52.73萬人、26.2萬人、4.733萬人。數量最小的兩名仍然是安定縣和臨高縣,分別只有0.57萬人、0.47萬人。2020年與2010年相比,儋州市省外外來人口數量超過瓊海市成為第三名。此外,中間部分的排名情況有所變動,總體而言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數量間的差距呈現縮小的特點。從人口遷入規模相對增長數量上看,2010-2020年,遷入人口增長數量最大的是海口市,達到了22.31萬人;遷入人口增長數量最小的是安定縣,僅有0.10萬人,數量增長最大的約是最小的215.8倍。此外,數量增長大,超過2萬人的還有三亞市、儋州市、東方市;數量增長小,不足0.2萬人的還有臨高縣、瓊中黎族自治區、白沙黎族自治區。4.2外來人口遷移的空間特征根據各省遷移至海南省的人口數量,進行空間可視化分析,生成空間熱力圖,如圖3所示。從全國各省遷移至海南省的人口數量來看,在2010和2020年四川省、廣東省以及廣西省均是海南省外來人口的主力軍;而2020年與2010年相比,河南省則取代了湖南省成為了新的主要人口遷移至海南省的地區。除此之外,東三省尤其是黑龍江省人口遷移至海南省的數量有了顯著的增加。從全國范圍來看,海南省的外來人口主要遷出地呈現出明顯的空間非均衡性特點。圖32010年和2020年海南省外來人口遷出地的分布圖在已知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遷入規模的基礎上,利用ArcGIS軟件對2010年、2020年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遷入進行空間可視化,見圖4。整體而言,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數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并且北部沿海城市多于南部沿海城市。因此,可以將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遷入在空間上的特征概括為“四周多于中心,北部多于南部”。圖42010年、2020年海南省外來人口遷入地的分布圖第五章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5.1指標體系的建立本文研究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選取海南省各市縣的省際外來人口數據作為因變量。本文在通過研讀大量有關于人口遷移影響因素的文獻后,并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與海南的地區特點,提出以下七個方面的一級指標。并在通過對具體實際情況的分析后,在一級指標下選取了一系列二級指標做為自變量,具體指標選取如下:經濟因素。通過對眾多文獻的研究以及實際情況可知,經濟因素是影響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經濟發展良好的地區通常會吸引眾多人口的遷入。因而選取三個二級級指標如下:S1:各市縣按第三次產業分從業人員構成比例(%);S2:各市縣地方財政收入(萬元);S3:各市縣生產總值(萬元)。其中,“各市縣按第三次產業分從業人員構成比例(%)”代表各市縣的產業結構;“S2:各市縣地方財政收入(萬元)”代表地方政府創造收益的能力;“S3:各市縣生產總值(萬元)”代表各市縣的經濟生產能力。這兩個指標從不同方面來顯示各市縣的經濟特征。人口因素。從眾多研究中可以發現,人口遷移總量與地方人口的規模成正比。因此,選取指標S4:各市縣戶籍人口(人)。同時由于海南省整體而言人口規模較小,并且海南省在人口方面具有民族特征,因此選取指標S5:各市縣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用這兩項指標來反應各市縣的人口特征情況。居民生活水平。預期效益對人口遷移有著正相關的影響,即一個地區收入越高,遷移人口越多。因此,選取指標S6:各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做為反應各市縣的居民收入情況。另外,再選取S7:各市縣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和S8:各市縣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這兩項指標可以代表各市縣的生活服務類行業的發展狀況,以此來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交通因素。結合海南省旅游業發展情況,選取指標S9:各市縣公路、水運旅客運輸量(萬人)和S10:各市縣公路、水運貨物運輸量(萬噸)來反應各市縣的交通情況。教育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越發多樣,其中教育因素的重要性呈現增長趨勢。因此,選取指標S11:各市縣普通小學學校數(間);S12:各市縣普通中學學校數(間);S13:各市縣教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來反應各市縣的教育水平情況。環境因素。在前人的研究中,環境的舒適與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人口的遷移。因此,選取指標S14:各市縣環境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S15:各市縣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來反映各市縣的環境情況。醫療因素。在新城鎮化階段的人口遷移對生活質量更加的注重,而醫療做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因此選取指標S16:各市縣醫院數(個);S17:各市縣衛生技術人員(人)來反映各市縣的醫療情況。各項指標體系詳見表1,其中由于三沙市和西南中沙群島數據不全的原因,進而對其不做統計分析。表1影響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經濟因素S1:各市縣按第三次產業分從業人員構成比例(%)S2:各市縣地方財政收入(萬元)S3:各市縣生產總值(萬元)人口因素S4:各市縣戶籍人口(人)S5:各市縣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居民生活水平S6:各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S7:各市縣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S8:各市縣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交通因素S9:各市縣公路、水運旅客運輸量(萬人)S10:各市縣公路、水運貨物運輸量(萬噸)教育因素S11:各市縣普通小學學校數(間)環境因素S12:各市縣普通中學學校數(間)S13:各市縣教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S14:各市縣環境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S15:各市縣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醫療因素S16:各市縣醫院數(個)S17:各市縣衛生技術人員(人)5.2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影響因素分析運用灰色關聯度理論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移與17項指標體系之間的關聯度如表2。表22010、2020年影響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因素的灰色關聯度排序因子20102020S1各市縣按第三次產業分從業人員構成比例(%)0.8500.893S2各市縣地方財政收入(萬元)0.9130.986S3各市縣生產總值(萬元)0.8980.943S4各市縣戶籍人口(人)0.8590.910S5各市縣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0.8040.866S6各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0.8350.888S7各市縣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0.9430.977S8各市縣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0.9090.930S9各市縣公路、水運旅客運輸量(萬人)0.9350.888S10各市縣公路、水運貨物運輸量(萬噸)0.8630.875S11各市縣普通中學學校數(間)0.8640.910S12各市縣普通小學學校數(間)0.8500.899S13各市縣教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人)0.8920.935S14各市縣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0.8370.889S15各市縣環境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天)0.8520.885S16各市縣醫院數(個)0.8660.933S17各市縣衛生技術人員(人)0.9130.952分時段將17項指標與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關聯度排序變化可視化為圖5。綜合分析,結論如下:圖52010、2020年影響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因素的灰色關聯度排序圖在經濟因素中,各市縣按第三次產業分從業人員構成比例、各市縣地方財政收入、各市縣生產總值這三個指標的都呈現上升的態勢。從關聯度數值變化上來說,這三個指標分別從0.850增加至0.893、0.913增加至0.986、0.898增加至0.943,其增加的幅度大,這說明經濟因素直接且明顯影響著海南省外來人口的遷移。這表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推動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的重要動力。從關聯度的排序變化上來說,三個指標排序均呈現名次上升的現象,分別從第13名上升為第11名、第4名上升為第1名、第六名上升為第4名,且各市縣地方財政收入和各市縣生產總值在兩個時間段均在前列。這表明經濟因素是影響著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重要性呈現上升的發展態勢。在人口因素中,各市縣戶籍人口指標關聯度值上0.859增加至0.910;名次上從第11名上升為第8名。雖然該指標在這兩方面均有所上升但是仍然未達到前列,只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另外各市縣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指標兩個時間段名次均為17名,且關聯度數值在兩個時間段分別僅達到0.804、0.866。可見,人口因素對影響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重要性相對較小。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各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在關聯度數值上兩個時間段分別為0.835、0.888,雖然未達到0.9,但是上升幅度較大;而在名次上則只是從第16名上升為第14名。而各市縣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和各市縣住宿和餐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兩個指標,從關聯度數值變化上看分別為0.943增長至0.977、0.909增長至0.930。這兩個指標在兩個時間段關聯度數值均大于0.9并且還有增加的現象。雖然這兩個指標在名次變化上有下降的現象,但是在2020年它們的名次分別為第2名、第7名,一個位于前列,一個處于中等水平。這說明雖然各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對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的影響作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生活服務類行業的發展對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已經具備了顯著的影響,因此居民生活水平因素是影響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的主要因素。在交通因素中,各市縣公路、水運貨物運輸量指標在關聯度數值變化幅度上較小僅從0.863增加至0.875,名次上變化幅度相對較大從第10名下降至第16名。另外各市縣公路、水運旅客運輸量指標,在關聯度數值的變化上為從0.935下降至0.888;在名次上的變化為從第2名下降至第13名,在數值和名次上均呈現下降的現象并且下降幅度大。因此,交通因素在眾多因素中對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的影響程度小,重要性低。在教育因素中,三個指標在關聯度數值上均呈現增加的現象,分別為從0.864增加至0.910、0.850增加至0.899、0.892增加至0.935,增加幅度較大,而且從平均關聯度數值上來看在2020年已經超過0.9。而在名次排序變化上來看,雖然各市縣普通中學學校數指標在兩個時間段均為第9名,但是各市縣普通小學學校數和各市縣教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指標名次都有上升,分別從第14名上升為第10名、第7名上升為第5名。其中各市縣教育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指標在2020年已然位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這表明教育因素是影響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重要程度呈現增加的趨勢。在環境因素中,各市縣單位GDP能耗、各市縣環境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兩項指標從名次上看有增有減,在2020年兩者分別位于第12名、第15名,從這一方面來說并不突出。但是在關聯度數值變化上都是上升的現象,分別從0.837增加至0.889、0.852增加至0.885,雖然在兩個時段關聯度數值均未達到0.9,但是其上升趨勢較大。因此,環境因素對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在醫療因素中,各市縣醫院數、各市縣衛生技術人員兩個指標,在關聯度數值變化上有著大幅度的增加,分別為從0.866增加至0.933、0.913增加至0.952;在名次變化上各市縣醫院數指標上升兩個名次達到了第6名,各市縣衛生技術人員指標則在兩個時間段均是第3名。這表明醫療水平是影響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入的主要因素。總之,在綜合目前以上的數據分析和各項因素發展潛力下,可以對各項一級指標對海南省省際外來人口遷移的影響程度及重要性進行排序:經濟因素>醫療因素>居民生活水平>教育因素>環境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第六章結論和建議6.1結論本文主要基于海南省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從時空兩個方面對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特征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在時間方面,從2010-2020年,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數量是呈現增加的態勢。在空間方面,海南省的外來人口主要遷出地呈現出明顯的空間非均衡性特點,海南省各市縣外來人口遷入地在空間上呈現“四周多于中心,北部多于南部”的特征。(2)影響因素方面,經濟因素是影響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最為主要的因素,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緊密程度還呈現增加的趨勢。醫療教育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也是影響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2020年與2010年相比,緊密程度有了顯著的增強,展現出十足的潛力。環境質量是較為重要的因素。交通條件和人口因素的影響較小。6.2建議通過對海南省外來人口遷移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的研究,提出建議如下:第一,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發展自貿港體系。自海南成為經濟特區以來,海南省的第一、第二產業已經有所發展,但是任然存在農業生產效率較低、工業化水平較低、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較低的問題。因此,應當建立熱帶現代化高效農業體系,推動優質大宗、特色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改進原有低端制造方式,加快推動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以實現海南省內部的生產水平。同時要充分發揮自貿港體系的優勢,構建高水平商品的流通,激發區域的經濟活力。第二,推動海南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海南教育在通過新課程改革、高考改革等政策后,教育事業已有發展,但是由于海南省基礎教育底子較為薄弱,如今距離高質量發展仍然有一段距離。而在上述的影響因素研究中,教育因素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為此,海南省應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政策、經濟支持。海南省教育局要多開展學術年會和論壇,鼓勵海南省的教育者多與內陸和國際教育者交談學習,吸取新的理念和方法,并結合自身特點,實現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第三,構建高質量的服務業發展體系。海南省做為旅游業大省,應充分發揮自身優點,構建出一個優良的營商環境。為此,海南省應加快構建高質量的旅游消費標準體系,重點制定游艇旅游服務、鄉村民宿服務、海鮮餐飲經營服務等地方標準。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景點基礎設施等公共設施建設,建造出一個美麗、舒適、便捷的旅游型大省。第四,健全高質量人才隊伍體系。如今時代,人才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點。為此,海南省要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分領域、分階段、多形式的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健全各行業、各領域的專家庫;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對質量學科和專業的建設;同時,合理的加強福利待遇,吸引外來高質量人才。以高水平人才隊伍推動海南省的全面發展。參考文獻RavensteinEG.Thelawsofmigration[J].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Society,1889,52(2):241-305.EverettS.Lee.ATheoryofMigration[J].Demography,1966,3(1):47.Lewis,WArthur.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ur.Todaro,MichaelP.AModelofMigrationandUrbanUnemploymentinLess-developedCountrie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9(59):138-148.StarkO,LevhariD.OnmigrationandriskinLDCs[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82,31(1):191-196.StarkO,TaylorJE.Migrationincentiv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公開招聘126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篆刻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井下多功能測振儀項目安全評估報告
-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圖片攝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藝術設計職業學院《西方戲劇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色彩靜物及人物頭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年3D打印耗材項目安全評估報告
-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學與美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投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小學英語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型電力系統簡介演示
- 醫療機構風險評估報告
- 2022年工程機械設備租賃服務方案(含應急處理方案、保障措施)
- 加工工藝改善表
- 10月份企業網上銀行電子回單
- 國家開放大學畢業生登記表-
- 豐華醫院放射治療室安全管理制度
- 【公司利潤質量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3400字】
- 人力資源管理(黑龍江聯盟)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哈爾濱師范大學
- 學生班級衛生值日表模板下載
- 拒絕內耗做自己-高中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