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語文(浙江卷)_第1頁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語文(浙江卷)_第2頁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語文(浙江卷)_第3頁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語文(浙江卷)_第4頁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語文(浙江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擬考試(浙江卷)語文(本試卷共17小題,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難度系數:0.70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基礎(16分)1.閱讀下列文案,完成各題。(4分)跟著詩文去旅行,我們能欣賞到山海之廣①mào______,人文之奇妙,大美祖國果真②xuàn________爛多彩。在旅途中,我們觸摸著文字,去聆聽歷史,感知人文底蘊。漸漸地,我們可參悟人生哲理,消解浮③zào_______之氣,心靈得到慰藉,情思得以寄托。(1)根據拼音寫漢字。①mào________②xuàn________③zào________(2)給加點字標注正確讀音。藉________2.說古詩文中的“山”。(8分)《說文解字》說:“山:宣也。塵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可見,山不僅有高大、險峻的特點,還很神秘,能宣地氣,生萬物。是啊,“山”是實實在在的山,比如“崇山峻嶺”:“山”能生長萬物,所以有“山珍海味”;“山”可以是艱難險阻,才有“愚公移山”:“山”也可比喻品德高尚,所以說“高山仰止”。你是從成語角度來講的。如果從古詩文角度,“山”同樣意蘊豐富。“山”生萬物,就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山”是世事艱難,就像“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是堅定信念,如杜甫“望岳”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是自由閑適,如陶淵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見南山。”“山”也是品行高潔,如劉禹錫《陋室銘》開篇所說:“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_。”你說得太對了。就像北固山,海拔才55.2米,卻因為王灣、辛棄疾等詩人而揚名天下。“_______________?曹劉。__________________。”《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賦予了北固山時代強音、活的靈魂。3.寫自己心里的“山”。(4分)下面是大山里的兩個孩子寫的小詩,請你也寫一首以“山”為題的小詩。二、班級開展“美學散步”文藝欣賞活動,請閱讀文章,完成任務。(14分)詩和畫的分界(節選)宗白華①詩中有畫,而不全是畫,畫中有詩,而不全是詩。詩畫各有表現的可能性范圍,一般地說來,這是正確的。②但中國古代抒情詩里有不少是純粹的寫景,描繪一個客觀境界,不寫出主體的行動,甚至于不直接說出主觀的情感,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說的“無我之境”,但卻充滿了詩的氣氛和情調。我隨便拈一個例證并稍加分析。③唐朝詩人王昌齡一首題為《初日》的詩云: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云發不能梳,楊花更吹滿。④這詩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師的畫,畫里現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閨,日光在這幅畫里是活躍的主角,它從窗門跳進來,跑到閨女的床前,散發著一股溫暖,接著穿進了羅帳,輕輕撫摩一下榻上的樂器——閨女所吹弄的琴瑟簫笙——枕上的如云的美發還散開著,楊花隨著晨風春日偷進了閨房,親昵地躲在那枕邊的美發上。詩里并沒有直接描繪這金閨少女(除非云發二字暗示著),然而一切的美是歸于這看不見的少女的。這是多么艷麗的一幅油畫呀!⑤王昌齡這首詩,使我想起德國近代大畫家門采爾的一幅油畫(門采爾的素描1956年曾在北京展覽過),那畫上也是燦爛的晨光從窗門撞進了一間臥室,乳白的光輝彌漫在長垂的紗幕上,隨著落上地板,又返跳進入穿衣鏡,又從鏡里跳出來,撫摸著椅背,我們感到晨風清涼,朝日溫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畫面上看不見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著。(這晨風沁人,怎能還睡?)太陽的光洗著她早起的靈魂,天邊的月猶似她昨夜的殘夢。(《流云小詩》)⑥門采爾這幅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王昌齡那首詩全是畫,也全是詩。詩和畫里都是演著光的獨幕劇,歌唱著光的抒情曲,這詩和畫的統一不是和萊辛②所主張的詩畫分界相抵觸嗎?⑦我覺得不是抵觸而是補充了它,擴張了它們相互的蘊涵。畫里本可以有詩(蘇東坡語),但是若把畫里每一根線條、每一塊色彩、每一條光、每一個形都飽吸著濃情蜜意,它就成為畫家的抒情作品,像倫勃朗“的油畫、中國元人的山水。⑧詩也可以完全寫景,寫“無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卻反映出自己對物的撫摩,和物的對話,表出對物的熱愛,像王昌齡的《初日》那樣,那純粹的景就成了純粹的情,就是詩。⑨但畫和詩仍是有區別的。詩里所詠的光的先后活躍,不能在畫面上同時表出來,畫家只能捉住意義最豐滿的一剎那,暗示那活動的前因后果,在畫面的空間里引進時間感覺。而詩像《初日》里雖然境界華美,卻趕不上門采爾油畫上那樣光彩耀目,直射眼簾。然而由于詩敘寫了光的活躍的先后曲折的歷程,更能豐富著和加深著情緒的感受。⑩詩和畫各有它的具體的物質條件,局限著它的表現力和表現范圍,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對方盡量吸進自己的藝術形式里來。詩和畫的圓滿結合(詩不壓倒畫,畫也不壓倒詩,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藝術意境”。(選自《藝境》)【批注1】提出觀點。【批注2】你從“拈”字中讀出了什么?【批注3】用細膩的語言描述了王昌齡詩歌的畫意。【批注4】門采爾的畫和王昌齡的詩全是畫,全是詩。這句話和開頭作者的觀點矛盾嗎?【批注5】詩和畫的區別究竟是什么?【批注6】讀完選文,你認為詩與畫是怎樣的關系?4.回應批注2:你從“拈”字中讀出了什么?(4分)5.回答批注4:門采爾的畫和王昌齡的詩全是畫,全是詩。這句話和開頭作者的觀點矛盾嗎?(4分)6.闡釋批注5:詩和畫的區別究竟是什么?(4分)7.圖解批注6:下面最能詮釋作者眼中“詩”與“畫”關系的一項()(2分)A. B.C. D.8.照應批注3:請你寫出《木蘭柴》這首詩的畫意。(4分)木蘭柴①(唐)王維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②無所處。【注釋】:①柴:通“寨”,柵欄。②嵐:山林中的霧氣。三、班級舉行“經典新編”小說閱讀沙龍,請你一起參加。(50分)【材料一】這篇小說是汪曾祺根據蒲松齡同名小說《石清虛》改寫的。【材料一】石清虛汪曾祺①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櫥里,多寶格里,到處都是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是他不惜重價買來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滿世界尋覓來的。每天早晚,他把這些石頭挨著個兒看一遍。有時對著一塊石頭能端詳半天。②一天,在河里打魚,覺得有什么東西掛了網,挺沉,他脫了衣服,一個猛子扎下去,一摸,是塊石頭。抱上來一看,石頭不小,直徑夠一尺,高三尺有余。四面玲瓏,峰巒疊秀。高興極了。帶回家了,配了一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③一天,天要下雨,邢云飛發現:這塊石頭出云。石頭有很多小窟窿,每個窟窿里都有云,白白的,像一團一團的新棉花,裊裊飛動,忽淡忽濃。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都是這樣。這塊石頭是個稀世之寶!④這就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這塊石頭。一到陰天,來看的人更多。⑤邢云飛怕惹事,就把石頭移到室內,只留一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再有人來要看,就說石頭丟了。⑥一天,有一個老叟敲門,說想看看那塊石頭。邢云飛說:“石頭已經丟失很久了。”老叟說:“不是在您的客廳里供著嗎?”——“您不信就請到客廳看。”——“好,請!”一跨進客廳,邢云飛愣了:石頭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⑦老叟撫摸著石頭,說:“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了,現在還在這里啊。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賜還給我。”邢云飛哪肯呀:“這是我家傳了幾代的東西,怎么會是你的!”——“是我的。”——“我的!”兩個爭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么驗證?”邢云飛答不上來。老叟說:“你說不上來,我可知道。這石頭前后共有九十二個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個字‘清虛石天供’。”邢云飛仔細一看,大窟窿里果然有五個字,才小米粒大,使勁看,才能辨出筆畫。又數數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云飛沒有話說,但就是不給。老叟說:“是誰家的東西,應該歸誰,怎么能由得你呢?”說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飛送到門外,回來,石頭沒了。大驚,驚疑是老叟帶走了,急忙追出門來。老叟慢慢地走著,還沒走遠。趕緊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頭還給我吧!”老叟說:“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塊石頭,我能攥在手里,揣在袖子里嗎?”邢云飛知道這老叟很神,就強拉硬拽,把老叟拽回來,給老叟下了一跪,不起來,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老叟說:“既是這樣,那么,石頭還在。”邢云飛一扭頭,石頭還在座里,沒挪窩。⑧老叟說:“天下之寶,當與愛惜之人。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我也很喜歡。然而,它太急于自現了。出世早,劫運未除,對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帶走,等過了三年,再贈送給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減壽三年,這塊石頭才能隨著你一輩子,你愿意嗎?”——“愿意!愿意!”老叟于是用兩個指頭捏了一個窟窿一下,窟窿軟得像泥,閉上了。隨手閉了三個窟窿,完了,說:“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壽數。”說罷,飄然而去。⑨有一個權豪之家,聽說邢家有一塊能出云的石頭,就惦記上了。一天派了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搶了石頭便走。邢云飛追出去,拼命拽住。家奴說石頭是他們主人的,邢云飛說:“我的!”于是經了官。地方官坐堂問案,說是你們各執一詞,都說說,有什么驗證。家奴說:“有!這石頭有九十二個窟窿。”——原來這權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過幾趟,暗記了窟窿數目。問邢云飛:“人家說出驗證來了,你還有什么話說!”邢云飛說:“回大人,他們說得不對。石頭只有八十九個窟窿。有三個窟窿閉了,還有六個指頭印。”——“呈上來!”地方官當堂驗看,邢云飛所說,一字不差,只好把石頭斷給邢云飛。⑩邢云飛得了石頭回來,用一方古錦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只鐵梨木匣子里。想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開匣子。也怪,石頭很沉,別人搬起來很費勁;邢云飛搬起來卻是輕而易舉。?邢云飛到了八十九歲,自己置辦了裝裹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里一躺,死了。(選自《〈聊齋〉新義》)【材料二】①有勢豪某,踵門求觀。既見,舉付健仆,策馬徑去。邢無奈,頓足悲憤而已。仆負石至河濱,息肩橋上,忽失手墮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計冥搜,竟不可見。乃懸金署約而去。由是尋石者日盈于河,迄無獲者。后邢至落石處,臨流於邑①,但見河水清澈,則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攜歸,不敢設諸廳所,潔治內室供之。②積年余,邢以故他出,夜有賊入室,諸無所失,惟竊石而去。邢歸,悼喪欲死。訪察購求,全無蹤跡。積有數年,偶入報國寺,見賣石者,則故物也,將便認取。賣者不服,因負石至官。官問:“何所質驗②?”賣石者能言竅數。邢問其他,則茫然矣。邢乃言竅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官欲杖責賣石者,賣石者自言以二十金買諸市,遂釋之。邢得石歸,裹以錦,藏櫝中,時出一賞,先焚異香而后出之。③有尚書某,購以百金。邢曰:“雖萬金不易也。”尚書怒,陰以他事中傷③之。邢被收,典質田產。尚書托他人風示其子。子告邢,邢愿以死殉石。妻竊與子謀,獻石尚書家。邢出獄始知,罵妻毆子,屢欲自經,家人覺救,得不死。夜夢一丈夫來,自言:“石清虛。”戒邢勿戚:“特與君年余別耳。明年八月二十日,昧爽④時,可詣海岱門,以兩貫相贖。”邢得夢,喜,謹志其日。其石在尚書家,更無出云之異,久亦不甚貴重之。明年,尚書以罪削職,尋死。邢如期至海岱門,則其家人竊石出售,因以兩貫市歸。④半年許,賊發墓,劫石去。子知之,莫可追詰。越二三日,同仆在道,忽見兩人奔躓⑤汗流,望空投拜,曰:“邢先生,勿相逼!我二人將石去,不過賣四兩銀耳。”遂縶送到官,一訊即伏。問石,則鬻宮氏。取石至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吏舉石,石忽墮地,碎為數十余片。皆失色。官乃重械兩盜論死。邢子拾碎石出,仍瘞⑥墓中。(節選自蒲松齡《石清虛》)【注釋】①臨流於(wū)邑:面對河水悲泣。於邑,同“嗚唈”,怨憤悲傷而氣塞。②質驗:憑證。③中傷:誣陷或惡意造謠,旨在毀壞人的名譽。④昧爽:拂曉,黎明。⑤奔躓(zhì):跌跌撞撞地奔跑。⑥瘞(yì):埋葬。◆閱讀材料一,梳理情節9.這篇小說以“奇石的得失”為線索推動情節發展,請根據文章內容,用簡要的文字補全思維導圖。(6分)◆閱讀材料二,理解詞句10.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8分)文言詞句方法解釋(1)豪怒,鞭仆語境推斷法____(2)因負石至官課內遷移法:至于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____(3)邢被收,典質田產查閱詞典法:①逮捕,拘押。②收拾,收斂。③收取,征收。④收獲,收成。⑥結束,停止。(《古代漢語詞典》)____(填序號)(4)則鬻宮氏參考成語法:賣官鬻爵____11.兩位同學給畫線句斷句時發生了分歧,你同意誰的斷法?請說說理由。(4分)甲:取石至/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乙:取石至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整合兩則材料,感悟形象12.小說語言極富表現力,聯系上下文,完成括號內的任務。(6分)(1)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廚里,多寶格里,到處都是石頭。(從句式、標點等角度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2)(邢云飛)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細讀兩人對話,關注語言形式,分析邢云飛從“您給我吧”到“求您割愛”的心理變化。)13.蒲松齡在《石清虛》文末寫道“至欲以身殉石,亦癡甚矣!而卒之石與人相終始,誰謂石無情哉?”結合兩則材料,思考下面兩個問題。(8分)(1)說說哪些地方能讀出邢云飛的“癡”。(2)“誰謂石無情哉?”你覺得這塊清虛石有“情”嗎?請你簡述理由。◆辨析兩則材料,感悟主旨14.材料一這篇小說改編過程中,作者刪除了一些情節,請結合材料二,用簡潔的語言分條概括這些刪掉的情節。汪曾祺為什么要刪除這些情節?請結合材料一和鏈接材料對汪曾祺刪除的意圖作分析探究。(8分)【鏈接材料】汪曾祺說,“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活動一】劇本撰寫第一幕嚴貢生:實不相瞞,小弟只是一個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所以歷來的父母官,都蒙相愛。一個蓬頭赤足的小廝,走了進來。小廝:老爺,家里請你回去。嚴貢生:回去做甚么?小廝: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里吵哩。嚴貢生:他要豬,拿錢來。小廝:他說豬是他的。嚴貢生:我知道了,你先去罷,我就來。第二幕王小二:冤枉啊,冤枉啊,請大人替我們做主!知縣:帶上來!王小二:大人有所不知,那口豬,原是________。現在豬長大了,又錯跑到嚴家。我哥去討豬,嚴貢生又要按市值估價,必須拿銀子才能把豬領回,我們是窮人家,哪有銀子,就同他爭吵了幾句,卻被他的幾個兒子,拿拴門的閂,搟面的杖,打了一個臭死,我哥的腿都被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來喊冤。(改編自《儒林外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5.請仔細研讀劇本,完成下面的任務。(5分)(1)請你以王小二的口吻為第二幕空白處補寫恰當的內容。(2)以上選編情節極具諷刺性,請你結合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活動二】章節編排16.小喬讀《儒林外史》的故事后整理了以下表格,根據你的閱讀經驗,幫助她完善筆記。(5分)《儒林外史》閱讀筆記回目人物第1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正面人物:王冕第2—54回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1)________:周進、嚴監生、匡超人……(1)根據人物分類填寫表格空白處。(2)小喬讀《儒林外史》的故事后,發現第一章故事介紹了王冕其人。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四、寫作(40分)17.學校開展“少年意氣論壇”活動,請你在班會課上,給初一的學弟學妹們做一次主題分享。這幅圖,喚起了你怎樣的回憶?或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激發了你怎樣的創意想象?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你可以敘述經歷,可以發表見解,還可以文學創作。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現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擬考試(浙江卷)語文·全解全析(本試卷共17小題,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難度系數:0.70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基礎(16分)1.閱讀下列文案,完成各題。(4分)跟著詩文去旅行,我們能欣賞到山海之廣①mào______,人文之奇妙,大美祖國果真②xuàn________爛多彩。在旅途中,我們觸摸著文字,去聆聽歷史,感知人文底蘊。漸漸地,我們可參悟人生哲理,消解浮③zào_______之氣,心靈得到慰藉,情思得以寄托。(1)根據拼音寫漢字。①mào________②xuàn________③zào________(2)給加點字標注正確讀音。藉________【答案】(4分)(1)袤絢躁(2)jiè【解析】(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的能力。①廣mào——廣袤:形容廣闊得望不到邊際,遼闊無邊。②xuàn爛多彩——絢爛多彩: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③浮zào——浮躁:急躁、不沉穩。(2)本題考查給漢字注音的能力。慰藉(jiè):安慰、撫慰。2.說古詩文中的“山”。(8分)《說文解字》說:“山:宣也。塵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可見,山不僅有高大、險峻的特點,還很神秘,能宣地氣,生萬物。是啊,“山”是實實在在的山,比如“崇山峻嶺”:“山”能生長萬物,所以有“山珍海味”;“山”可以是艱難險阻,才有“愚公移山”:“山”也可比喻品德高尚,所以說“高山仰止”。你是從成語角度來講的。如果從古詩文角度,“山”同樣意蘊豐富。“山”生萬物,就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山”是世事艱難,就像“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是堅定信念,如杜甫“望岳”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是自由閑適,如陶淵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見南山。”“山”也是品行高潔,如劉禹錫《陋室銘》開篇所說:“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_。”你說得太對了。就像北固山,海拔才55.2米,卻因為王灣、辛棄疾等詩人而揚名天下。“_______________?曹劉。__________________。”《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賦予了北固山時代強音、活的靈魂。【答案】(8分)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采菊東籬下有仙則名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解析】本題考查默寫。注意“政、攔、凌、覽、籬、雄、仲”等字書寫。3.寫自己心里的“山”。(4分)下面是大山里的兩個孩子寫的小詩,請你也寫一首以“山”為題的小詩。【答案】(4分)示例1:小時候/你是屋后三千六百秒的翻越/長大了/你是綿綿不斷的情絲示例2:大山,你就像一塊魔術貼/春夏秋冬都被貼上不同的鮮花和綠葉/看你現在的樣子/應該是春天了吧【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所給示例《山》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連綿、芳香的特點,表達對山的喜愛;《大山》運用你擬人的修辭,寫出了大山不動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思考,充滿童趣。寫作時可圍繞“山”的特點進行創作,如“沉穩”、“安靜”等,也可以山中景色為切入點;表達自己對“山”的某種情感,如“依戀”、“喜愛”、“贊美”等,感情色彩要積極向上;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加強語言的生動性;注意語言的簡潔。示例一:山要找鳥兒玩/鳥兒拒絕他/山要找風兒聊天/風兒溜走了/只留下/山愣愣地站在那里示例二:山靜靜地站著/云在他的頭上玩捉迷藏/遠山過來和他拉拉手/風兒為他唱唱歌/他雖靜/但是不寂寞二、班級開展“美學散步”文藝欣賞活動,請閱讀文章,完成任務。(14分)詩和畫的分界(節選)宗白華①詩中有畫,而不全是畫,畫中有詩,而不全是詩。詩畫各有表現的可能性范圍,一般地說來,這是正確的。②但中國古代抒情詩里有不少是純粹的寫景,描繪一個客觀境界,不寫出主體的行動,甚至于不直接說出主觀的情感,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說的“無我之境”,但卻充滿了詩的氣氛和情調。我隨便拈一個例證并稍加分析。③唐朝詩人王昌齡一首題為《初日》的詩云:初日凈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云發不能梳,楊花更吹滿。④這詩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師的畫,畫里現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閨,日光在這幅畫里是活躍的主角,它從窗門跳進來,跑到閨女的床前,散發著一股溫暖,接著穿進了羅帳,輕輕撫摩一下榻上的樂器——閨女所吹弄的琴瑟簫笙——枕上的如云的美發還散開著,楊花隨著晨風春日偷進了閨房,親昵地躲在那枕邊的美發上。詩里并沒有直接描繪這金閨少女(除非云發二字暗示著),然而一切的美是歸于這看不見的少女的。這是多么艷麗的一幅油畫呀!⑤王昌齡這首詩,使我想起德國近代大畫家門采爾的一幅油畫(門采爾的素描1956年曾在北京展覽過),那畫上也是燦爛的晨光從窗門撞進了一間臥室,乳白的光輝彌漫在長垂的紗幕上,隨著落上地板,又返跳進入穿衣鏡,又從鏡里跳出來,撫摸著椅背,我們感到晨風清涼,朝日溫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畫面上看不見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著。(這晨風沁人,怎能還睡?)太陽的光洗著她早起的靈魂,天邊的月猶似她昨夜的殘夢。(《流云小詩》)⑥門采爾這幅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王昌齡那首詩全是畫,也全是詩。詩和畫里都是演著光的獨幕劇,歌唱著光的抒情曲,這詩和畫的統一不是和萊辛②所主張的詩畫分界相抵觸嗎?⑦我覺得不是抵觸而是補充了它,擴張了它們相互的蘊涵。畫里本可以有詩(蘇東坡語),但是若把畫里每一根線條、每一塊色彩、每一條光、每一個形都飽吸著濃情蜜意,它就成為畫家的抒情作品,像倫勃朗“的油畫、中國元人的山水。⑧詩也可以完全寫景,寫“無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卻反映出自己對物的撫摩,和物的對話,表出對物的熱愛,像王昌齡的《初日》那樣,那純粹的景就成了純粹的情,就是詩。⑨但畫和詩仍是有區別的。詩里所詠的光的先后活躍,不能在畫面上同時表出來,畫家只能捉住意義最豐滿的一剎那,暗示那活動的前因后果,在畫面的空間里引進時間感覺。而詩像《初日》里雖然境界華美,卻趕不上門采爾油畫上那樣光彩耀目,直射眼簾。然而由于詩敘寫了光的活躍的先后曲折的歷程,更能豐富著和加深著情緒的感受。⑩詩和畫各有它的具體的物質條件,局限著它的表現力和表現范圍,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對方盡量吸進自己的藝術形式里來。詩和畫的圓滿結合(詩不壓倒畫,畫也不壓倒詩,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藝術意境”。(選自《藝境》)【批注1】提出觀點。【批注2】你從“拈”字中讀出了什么?【批注3】用細膩的語言描述了王昌齡詩歌的畫意。【批注4】門采爾的畫和王昌齡的詩全是畫,全是詩。這句話和開頭作者的觀點矛盾嗎?【批注5】詩和畫的區別究竟是什么?【批注6】讀完選文,你認為詩與畫是怎樣的關系?4.回應批注2:你從“拈”字中讀出了什么?(4分)5.回答批注4:門采爾的畫和王昌齡的詩全是畫,全是詩。這句話和開頭作者的觀點矛盾嗎?(4分)6.闡釋批注5:詩和畫的區別究竟是什么?(4分)7.圖解批注6:下面最能詮釋作者眼中“詩”與“畫”關系的一項()(2分)A. B.C. D.8.照應批注3:請你寫出《木蘭柴》這首詩的畫意。(4分)木蘭柴①(唐)王維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②無所處。【注釋】:①柴:通“寨”,柵欄。②嵐:山林中的霧氣。【答案】4.(4分)讀出了作者是一個文學藝術造詣極深的人。5.(4分)不矛盾。作者的觀點是指在一般情況下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它們各有各的表現范圍。這里是因為門采爾的畫具有很強的抒情性,所以他的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王昌齡的詩作描繪的景融入了詩人的純粹的情,而讀者可以從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中感受到詩人純粹的情感,所以說他的詩全是畫也全是詩。(意對即可)6.(4分)詩可以敘寫光的活躍的先后曲折的歷程,更能豐富著和加深若情緒的感受;而畫只能捉住意義最豐滿的一剎那,但卻能展現耀目的光彩。(意對即可)7.(2分)C8.(4分)示例:這首詩的境界很像一幅中國古代的山水畫。秋意肅爽,夕陽緩緩西沉,染紅了天空,靜謐的山川收束著余輝。天邊的飛鳥急促地撲棱若翅膀,追逐著同伴歸巢。翠綠的山色,在夕陽柔和的光影中顯得分外鮮明。傍晚林間的霧氣,四處彌漫,飄忽不定。【解析】4.本題考查煉字。拈,本義指用指取物。也指用手指搓捏或拿東西。結合“我隨便拈一個例證并稍加分析”和下文“這詩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師的畫,畫里現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閨,日光在這幅畫里是活躍的主角,……這是多么艷麗的一幅油畫呀!”可知,“拈”字寫出了作者是一個文學藝術造詣極深的人。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結合第①段“詩畫各有表現的可能性范圍,一般地說來,這是正確的”可知,“詩中有畫,而不全是畫,畫中有詩,而不全是詩”的意思是指在一般情況下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它們各有各的表現范圍。結合第④段“我隨便拈一個例證并稍加分析”和下文“這詩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師的畫,畫里現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閨,日光在這幅畫里是活躍的主角,……這是多么艷麗的一幅油畫呀!”,第⑤段“王昌齡這首詩,使我想起德國近代大畫家門采爾的一幅油畫(門采爾的素描1956年曾在北京展覽過),那畫上也是燦爛的晨光從窗門撞進了一間臥室,……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著”可知,“門采爾這幅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王昌齡那首詩全是畫,也全是詩”意思是因為門采爾的畫具有很強的抒情性,所以他的畫全是詩也全是畫;王昌齡的詩作描繪的景融入了詩人的純粹的情,而讀者可以從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中感受到詩人純粹的情感,所以說他的詩全是畫也全是詩。二者不矛盾。6.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結合第⑨段“然而由于詩敘寫了光的活躍的先后曲折的歷程,更能豐富著和加深著情緒的感受”可知,詩可以敘寫光的活躍的先后曲折的歷程,更能豐富著和加深若情緒的感受;結合第⑨段“詩里所詠的光的先后活躍,不能在畫面上同時表出來,畫家只能捉住意義最豐滿的一剎那,暗示那活動的前因后果,在畫面的空間里引進時間感覺”可知,畫只能捉住意義最豐滿的一剎那,但卻能展現耀目的光彩。7.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結合第①段“詩中有畫,而不全是畫,畫中有詩,而不全是詩”可知,選C。8.本題考查詩歌賞析。示例:此詩描寫傍晚時分天色無光而明的短暫時刻的自然景物,秋山收集起夕陽的顏色,連翩的飛鳥追逐著前面的伙伴。山林時不時地展現出彩色與翠色,山林中的霧氣似乎無處安歇。全詩活畫出一幅秋山暮藹鳥歸圖,亮麗的色彩,幽美的境界,構成一幅秋天傍晚大山之中的富有生機而絕美的圖畫,相當有意境。三、班級舉行“經典新編”小說閱讀沙龍,請你一起參加。(50分)【材料一】這篇小說是汪曾祺根據蒲松齡同名小說《石清虛》改寫的。【材料一】石清虛汪曾祺①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櫥里,多寶格里,到處都是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是他不惜重價買來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滿世界尋覓來的。每天早晚,他把這些石頭挨著個兒看一遍。有時對著一塊石頭能端詳半天。②一天,在河里打魚,覺得有什么東西掛了網,挺沉,他脫了衣服,一個猛子扎下去,一摸,是塊石頭。抱上來一看,石頭不小,直徑夠一尺,高三尺有余。四面玲瓏,峰巒疊秀。高興極了。帶回家了,配了一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③一天,天要下雨,邢云飛發現:這塊石頭出云。石頭有很多小窟窿,每個窟窿里都有云,白白的,像一團一團的新棉花,裊裊飛動,忽淡忽濃。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都是這樣。這塊石頭是個稀世之寶!④這就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這塊石頭。一到陰天,來看的人更多。⑤邢云飛怕惹事,就把石頭移到室內,只留一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再有人來要看,就說石頭丟了。⑥一天,有一個老叟敲門,說想看看那塊石頭。邢云飛說:“石頭已經丟失很久了。”老叟說:“不是在您的客廳里供著嗎?”——“您不信就請到客廳看。”——“好,請!”一跨進客廳,邢云飛愣了:石頭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⑦老叟撫摸著石頭,說:“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了,現在還在這里啊。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賜還給我。”邢云飛哪肯呀:“這是我家傳了幾代的東西,怎么會是你的!”——“是我的。”——“我的!”兩個爭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么驗證?”邢云飛答不上來。老叟說:“你說不上來,我可知道。這石頭前后共有九十二個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個字‘清虛石天供’。”邢云飛仔細一看,大窟窿里果然有五個字,才小米粒大,使勁看,才能辨出筆畫。又數數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云飛沒有話說,但就是不給。老叟說:“是誰家的東西,應該歸誰,怎么能由得你呢?”說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飛送到門外,回來,石頭沒了。大驚,驚疑是老叟帶走了,急忙追出門來。老叟慢慢地走著,還沒走遠。趕緊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頭還給我吧!”老叟說:“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塊石頭,我能攥在手里,揣在袖子里嗎?”邢云飛知道這老叟很神,就強拉硬拽,把老叟拽回來,給老叟下了一跪,不起來,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老叟說:“既是這樣,那么,石頭還在。”邢云飛一扭頭,石頭還在座里,沒挪窩。⑧老叟說:“天下之寶,當與愛惜之人。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我也很喜歡。然而,它太急于自現了。出世早,劫運未除,對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帶走,等過了三年,再贈送給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減壽三年,這塊石頭才能隨著你一輩子,你愿意嗎?”——“愿意!愿意!”老叟于是用兩個指頭捏了一個窟窿一下,窟窿軟得像泥,閉上了。隨手閉了三個窟窿,完了,說:“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壽數。”說罷,飄然而去。⑨有一個權豪之家,聽說邢家有一塊能出云的石頭,就惦記上了。一天派了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搶了石頭便走。邢云飛追出去,拼命拽住。家奴說石頭是他們主人的,邢云飛說:“我的!”于是經了官。地方官坐堂問案,說是你們各執一詞,都說說,有什么驗證。家奴說:“有!這石頭有九十二個窟窿。”——原來這權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過幾趟,暗記了窟窿數目。問邢云飛:“人家說出驗證來了,你還有什么話說!”邢云飛說:“回大人,他們說得不對。石頭只有八十九個窟窿。有三個窟窿閉了,還有六個指頭印。”——“呈上來!”地方官當堂驗看,邢云飛所說,一字不差,只好把石頭斷給邢云飛。⑩邢云飛得了石頭回來,用一方古錦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只鐵梨木匣子里。想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開匣子。也怪,石頭很沉,別人搬起來很費勁;邢云飛搬起來卻是輕而易舉。?邢云飛到了八十九歲,自己置辦了裝裹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里一躺,死了。(選自《〈聊齋〉新義》)【材料二】①有勢豪某,踵門求觀。既見,舉付健仆,策馬徑去。邢無奈,頓足悲憤而已。仆負石至河濱,息肩橋上,忽失手墮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計冥搜,竟不可見。乃懸金署約而去。由是尋石者日盈于河,迄無獲者。后邢至落石處,臨流於邑①,但見河水清澈,則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攜歸,不敢設諸廳所,潔治內室供之。②積年余,邢以故他出,夜有賊入室,諸無所失,惟竊石而去。邢歸,悼喪欲死。訪察購求,全無蹤跡。積有數年,偶入報國寺,見賣石者,則故物也,將便認取。賣者不服,因負石至官。官問:“何所質驗②?”賣石者能言竅數。邢問其他,則茫然矣。邢乃言竅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官欲杖責賣石者,賣石者自言以二十金買諸市,遂釋之。邢得石歸,裹以錦,藏櫝中,時出一賞,先焚異香而后出之。③有尚書某,購以百金。邢曰:“雖萬金不易也。”尚書怒,陰以他事中傷③之。邢被收,典質田產。尚書托他人風示其子。子告邢,邢愿以死殉石。妻竊與子謀,獻石尚書家。邢出獄始知,罵妻毆子,屢欲自經,家人覺救,得不死。夜夢一丈夫來,自言:“石清虛。”戒邢勿戚:“特與君年余別耳。明年八月二十日,昧爽④時,可詣海岱門,以兩貫相贖。”邢得夢,喜,謹志其日。其石在尚書家,更無出云之異,久亦不甚貴重之。明年,尚書以罪削職,尋死。邢如期至海岱門,則其家人竊石出售,因以兩貫市歸。④半年許,賊發墓,劫石去。子知之,莫可追詰。越二三日,同仆在道,忽見兩人奔躓⑤汗流,望空投拜,曰:“邢先生,勿相逼!我二人將石去,不過賣四兩銀耳。”遂縶送到官,一訊即伏。問石,則鬻宮氏。取石至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吏舉石,石忽墮地,碎為數十余片。皆失色。官乃重械兩盜論死。邢子拾碎石出,仍瘞⑥墓中。(節選自蒲松齡《石清虛》)【注釋】①臨流於(wū)邑:面對河水悲泣。於邑,同“嗚唈”,怨憤悲傷而氣塞。②質驗:憑證。③中傷:誣陷或惡意造謠,旨在毀壞人的名譽。④昧爽:拂曉,黎明。⑤奔躓(zhì):跌跌撞撞地奔跑。⑥瘞(yì):埋葬。◆閱讀材料一,梳理情節9.這篇小說以“奇石的得失”為線索推動情節發展,請根據文章內容,用簡要的文字補全思維導圖。(6分)◆閱讀材料二,理解詞句10.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8分)文言詞句方法解釋(1)豪怒,鞭仆語境推斷法____(2)因負石至官課內遷移法:至于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____(3)邢被收,典質田產查閱詞典法:①逮捕,拘押。②收拾,收斂。③收取,征收。④收獲,收成。⑥結束,停止。(《古代漢語詞典》)____(填序號)(4)則鬻宮氏參考成語法:賣官鬻爵____11.兩位同學給畫線句斷句時發生了分歧,你同意誰的斷法?請說說理由。(4分)甲:取石至/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乙:取石至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整合兩則材料,感悟形象12.小說語言極富表現力,聯系上下文,完成括號內的任務。(6分)(1)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廚里,多寶格里,到處都是石頭。(從句式、標點等角度品味句子的表達效果。)(2)(邢云飛)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細讀兩人對話,關注語言形式,分析邢云飛從“您給我吧”到“求您割愛”的心理變化。)13.蒲松齡在《石清虛》文末寫道“至欲以身殉石,亦癡甚矣!而卒之石與人相終始,誰謂石無情哉?”結合兩則材料,思考下面兩個問題。(8分)(1)說說哪些地方能讀出邢云飛的“癡”。(2)“誰謂石無情哉?”你覺得這塊清虛石有“情”嗎?請你簡述理由。◆辨析兩則材料,感悟主旨14.材料一這篇小說改編過程中,作者刪除了一些情節,請結合材料二,用簡潔的語言分條概括這些刪掉的情節。汪曾祺為什么要刪除這些情節?請結合材料一和鏈接材料對汪曾祺刪除的意圖作分析探究。(8分)【鏈接材料】汪曾祺說,“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6分(1)老叟索石(2)權豪搶石(3)法官判石10.8分用鞭打背①賣11.4分我同意甲。根據上下文可以判斷“取石至”的主語是“吏”,這后面一系列行為“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的主語是“官”,因此“取石至”這后面應該斷句。12.6分(1)運用短句鋪排,表現石頭擺放的處所之多,極言邢云飛收藏的石頭之豐富,一個“癡愛石頭”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2)運用反復的修辭,連用感嘆句,強調邢云飛迫切希望老叟割愛,將石頭給自己的心情。邢云飛起初態度是不肯承認石頭是老叟的,后面老叟追問之后,他的態度明顯變軟了,明確承認石頭是老叟的,前后態度轉變說明邢云飛真誠迫切的心理,體現邢云飛對石頭的真愛。13.8分(1)材料一這篇小說中這些地方可以讀出他“癡”:家里到處是石頭,珍愛石頭,配以紫檀木寶座放置,怕惹事,將石頭移至室內,老叟索石,下跪懇求割愛,減壽三年,如愿得石;石頭被盜,失而復得,古錦包石,梨木盒藏之,欲看先焚香,壽終抱石入葬。材料二這寫材料中可以讀出他“癡”:尚書威壓,邢云飛寧死不屈,石被妻子偷賣,痛罵妻子,做夢夢到石頭與之相約,最后囑咐兒子與石同葬。(2)我覺得清虛石有情。材料一中老叟說“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間接說明這塊清虛石有情;材料二中石頭墮河,善泅者都撈不到,看到邢云飛就水清而露;石頭入夢相約;石頭在尚書家無出云之異;石頭被官侵占而自碎。14.8分①豪權搶石,石墮河。邢云飛抱回石供于內室。②夜賊竊石,石被賣。邢云飛贖回石,藏櫝中。③尚書重金購買,邢云飛拒絕。妻子偷偷獻石,石頭入夢相約。④盜賊劫石,見官,官欲得石,石墮地而碎。邢子拾碎石葬墓中。汪曾祺將原作中出現的刻畫人因貪欲而產生的種種罪惡與劫難進行了大批量的刪減,僅保留了一個豪強奪石的片段將這些人性的陰暗面一筆帶過。去丑存美,體現他文學創作中堅持“和諧”的審美追求,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在“去丑”的同時,汪曾祺又塑造了一個代表“美”、追求“美”的邢云飛形象。【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情節的梳理概括能力。根據邢云飛“得”“失”石頭的經過,結合提示概括作答即可。“水中得石”對應第②至⑤段。第一空,對應第⑥⑦段。結合第⑦段“老叟撫摸著石頭,說:‘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了,現在還在這里啊。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賜還給我’”,可概括為:老叟索石。“減壽得石”對應第⑧段。第二空,根據第⑨段“有一個權豪之家,聽說邢家有一塊能出云的石頭,就惦記上了。一天派了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搶了石頭便走”,可概括為:權豪搶石。第三空,根據第⑨段“于是經了官。地方官坐堂問案,說是你們各執一詞,都說說,有什么驗證”“地方官當堂驗看,邢云飛所說,一字不差,只好把石頭斷給邢云飛”,可概括為:法官判石。“抱石同葬”對應最后一段。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土豪憤怒地用鞭子抽打仆人。鞭:用鞭打。根據語境可推斷,“鞭”是名詞用作動詞。(2)句意:因而扛著石頭告到官府。負:背。“至于負者歌于途”的“負”也是“背”的意思。(3)句意:邢云飛被關在監獄里,家里人便典賣田產。收:逮捕,抵押。故選①。(4)句意:說已經賣給一位姓宮的了。鬻:賣。“賣官鬻爵”的“鬻”也是“賣”的意思。1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根據句意及結構來分析劃分停頓。句意:把石頭取回來,長官玩弄著愛不釋手,竟想得到這塊石頭,命令把石頭寄存在官庫中。這個句子的主語是“官”,因此“取石至”后應斷開,“官愛玩”是個完整的句子,因此甲斷句是正確的。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根據提示,可以從詞語、句式、修辭、標點等角度賞析,根據句子的表達特點,選擇合適的角度賞析即可。(1)“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廚里,多寶福里,到處都是石頭。”這句話長短句相結合,主要是三字短語,節奏明快,語氣緊湊,生動展現出“邢云飛,愛石頭”的特點;“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構成排比,簡短的句式,緊湊的節奏,強烈表現出邢云飛家“到處都是石頭”的特點,從而表現出他“癡愛石頭”的特點。(2)“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這句話運用反復的修辭,強調邢云飛迫切希望老叟割愛,將石頭給自己的心情;四個“感嘆號”的連用,強烈表達出邢云飛苦苦哀求老叟忍痛割愛,也表現出邢云飛對這塊石頭“癡愛”程度之深。13.(1)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和情節的分析。邢云飛對石頭的“癡”體現在如下情節中:根據第①段“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廚里,多寶福里,到處都是石頭”可見他對石頭癡迷的程度;根據第②段,“帶回家了,配了一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珍視石頭,紫檀配之;根據第⑤段“邢云飛怕惹事,就把石頭移到室內,只留一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再有人來要看,就說石頭丟了”,生怕遺失,藏入室內;根據第⑦⑧段老叟來索要石頭,邢云飛“強拉硬拽,把老叟拽回來,給老叟下了一跪”,苦苦哀求“求您割愛!求您割愛”,可見對石頭的癡愛,并為了得到石頭,寧可“減壽三年”;根據第⑩段“得了石頭回來,用一方古錦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只鐵梨木匣子里。想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開匣子”,可見對石頭的癡愛;根據第?段“到了八十九歲,自己置辦了裝裹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里一躺,死了”,至死都不舍得石頭,更見其“癡”。(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這塊清虛石有“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材料一第⑧段,老叟說“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說明這塊清虛石有情,自己找到珍愛它的人;材料二第①段中,石頭墮河,善泅者都撈不到,看到邢云飛就水清而露;第③段中,石頭入夢相約,在尚書家無出云之異;第④段中,石頭被官侵占而自碎,這些都體現了石頭的“情”。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二共四個情節,是汪曾祺改編所刪掉的。第一個情節,根據第①段“有勢豪某,踵門求觀。既見,舉付健仆,策馬徑去”“仆負石至河濱,息肩橋上,忽失手墮諸河”“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攜歸,不敢設諸廳所,潔治內室供之”可概括為:豪權搶石,石墮河。邢云飛抱回石供于內室。第二個情節,根據第②段“夜有賊入室,諸無所失,惟竊石而去”“見賣石者,則故物也”“邢得石歸,裹以錦,藏櫝中”可概括為:夜賊竊石,石被賣。邢云飛贖回石,藏櫝中。第三個情節,根據第③段“有尚書某,購以百金。邢曰:‘雖萬金不易也’”“妻竊與子謀,獻石尚書家”“夜夢一丈夫來,自言:‘石清虛。’戒邢勿戚”可概括為:尚書重金購買,邢云飛拒絕。妻子偷偷獻石,石頭入夢相約。第四個情節,根據第④段“半年許,賊發墓,劫石去”“官愛玩,欲得之,命寄諸庫”“石忽墮地,碎為數十余片”“邢子拾碎石出,仍瘞墓中”,可概括為:盜賊劫石,見官,官欲得石,石墮地而碎。邢子拾碎石葬墓中。第二問。《石清虛》本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小說,要表現的是“石能擇主”的思想,但經過改編之后的小說,更體現出現代的審美氣息。汪曾祺將原作中出現的刻畫人因貪欲而產生的種種罪惡與劫難進行了大批量的刪減,僅保留了一個“權豪盜石”的片段將這些人性的陰暗面一筆帶過。“去丑”的同時,汪曾祺又塑造了一個代表“美”、追求“美”的邢云飛形象。當大部分人都因為石之奇而生貪念時,唯獨邢云飛卻是因為石之美而成癡,這種癡迷不是單純的“占有欲”,而是一種審美的人生追求,這是作者贊揚的一種生活情趣。【點睛】參考譯文:一個有權勢的土豪,來到邢云飛家中,要求觀看一下石頭;他一見到石頭,就把石頭遞到健仆手中,策馬揚鞭而去。邢云飛無可奈何,只有頓足悲憤罷了。那仆人扛著石頭走到河邊,將石頭放在橋上休息,忽然失手,石頭掉到河中。土豪憤怒地用鞭子抽打仆人,馬上出錢雇傭善長水性的人,到水中打撈。但是,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到處搜尋,始終沒有見到。最后,只好貼了一個愿出重金懸賞打撈石頭的約書,就走了。自此以后,到水中打撈石頭的人,每天都把河擠滿了,最終仍然沒有一個人得到。后來,邢云飛來到石頭掉落的地方,望著滔滔的河水嗚咽悲泣。只見河水清澈見底,而石頭仍然還在水中。邢云飛大喜,脫去衣服躍入水中,抱著石頭從河底浮出,把它帶回家,再不敢將石頭擺放在客廳中,就另打掃一間清潔的屋子,把石頭陳設在那里。時間過了一年,邢云飛因為有事出門去,夜間有小偷到他的房問,別的什么東西也沒丟失,惟獨把那塊石頭偷了去。邢云飛回來,見石頭丟失,悲痛傷心得要死。他到處訪察、購求,但沒有一點蹤影和頭緒。又過了幾年,偶然到報國寺去,見到有賣石頭的,走近一看,就是自己丟失的那塊石頭,邢云飛準備認走自己的石頭。但賣石頭的很不服,因而扛著石頭告到官府。官府問:“你有什么證據啊?”賣石頭的能說清楚石頭上的孔竅數。邢又問賣石頭的其它特征,卻茫茫然說不出來了。邢云飛于是說明這石頭竅中的五個字及三個孔竅被捏閉的指痕。邢云飛的情理,得到伸張。當官的于是想以棍杖責打賣石頭的人,賣石頭的人解釋說,這是他用二十兩銀子在集市上買來的,這才把他放了。邢云飛得到石頭后,用錦帛把石頭包裹起來,藏在木柜子中,偶爾觀賞,必先燒香以后才拿出來。有一位尚書,想花百兩銀子的價格購買邢云飛的石頭。但邢云飛回答:“就是萬兩黃金也不賣。”尚書很生氣,就借故其它的事,陷害邢云飛。邢云飛被關在監獄里,家里人便典賣田產。尚書于是托人傳話給邢云飛的兒子。兒子又把情況告訴了邢云飛,邢云飛寧愿以死殉石,也決不給這個尚書。邢云飛的妻子于是與他的兒子偷偷商量,把石頭獻給了這個尚書。邢云飛出獄以后才知道這件事,他罵妻子打兒子,屢次想自殺,都被家人覺察而未死成。一天,夜間,邢云飛夢見一偉丈夫來,自稱是:“石清虛。”告訴邢說不要難過:“我只不過與君分別年余。明年八月二十日清晨,可到海岱門,用兩貫錢就可贖回來。”邢云飛得到這個夢示后,很高興,特別記住這個日子。再說那塊石頭到尚書家以后,再也沒有孔竅出煙霧的靈異,時間一久,尚書也就不以此石為珍貴。第二年,這位尚書以獲罪而被削職,接著就死了。邢云飛按期到崇文門,尚書家中人把石頭偷出來,正在尋找買主,邢云飛見了用兩貫錢買了回來。大概過了半年時間,小偷把墳墓挖開,把石頭盜走了。邢云飛的兒子知道了,但也無法去搜查尋找。過了二三天.邢云飛的兒子攜帶著仆人走在路上,忽然見到兩個人,跌跌撞撞,滿頭大汗,對著天空自己認罪說:“邢先生,不要相逼,我二人把石頭拿去,不過賣了四兩銀子罷了。”邢云飛的兒子便捉住兩個偷石者,送到官府,一審訊就伏罪了。問石頭哪里去了,說已經賣給一位姓宮的了。把石頭取回來,長官玩弄著愛不釋手,竟想得到這塊石頭,命令把石頭寄存在官庫中。差役把石頭舉起,忽然石頭掉在地上,碎成幾十片,眾人無不失色。長官于是就用重刑處死了兩個偷盜石頭的賊。邢云飛的兒子將石頭的碎片拾起,回去后,仍然埋到邢云飛的墳里。(10分)【活動一】劇本撰寫第一幕嚴貢生:實不相瞞,小弟只是一個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所以歷來的父母官,都蒙相愛。一個蓬頭赤足的小廝,走了進來。小廝:老爺,家里請你回去。嚴貢生:回去做甚么?小廝: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里吵哩。嚴貢生:他要豬,拿錢來。小廝:他說豬是他的。嚴貢生:我知道了,你先去罷,我就來。第二幕王小二:冤枉啊,冤枉啊,請大人替我們做主!知縣:帶上來!王小二:大人有所不知,那口豬,原是________。現在豬長大了,又錯跑到嚴家。我哥去討豬,嚴貢生又要按市值估價,必須拿銀子才能把豬領回,我們是窮人家,哪有銀子,就同他爭吵了幾句,卻被他的幾個兒子,拿拴門的閂,搟面的杖,打了一個臭死,我哥的腿都被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來喊冤。(改編自《儒林外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5.請仔細研讀劇本,完成下面的任務。(5分)(1)請你以王小二的口吻為第二幕空白處補寫恰當的內容。(2)以上選編情節極具諷刺性,請你結合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活動二】章節編排16.小喬讀《儒林外史》的故事后整理了以下表格,根據你的閱讀經驗,幫助她完善筆記。(5分)《儒林外史》閱讀筆記回目人物第1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正面人物:王冕第2—54回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1)________:周進、嚴監生、匡超人……(1)根據人物分類填寫表格空白處。(2)小喬讀《儒林外史》的故事后,發現第一章故事介紹了王冕其人。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5.(5分)(1)嚴貢生家的,跑到我家,他說豬跑到人家在尋回來最不利市,讓我們出錢買。(2)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諷刺性。嚴貢生標榜自己“為人率真”“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這句話還未說完,便馬上表演了一出敲詐人家錢財的丑劇。這種言行相悖(言行矛盾)的對比,突出了其虛偽、貪財和殘暴。諷刺力度可謂入木三分。16.(5分)(1)反面人物(2)《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描述了古代知識分子的形象,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狀。第一回用一個小故事說明全書的大義,用一個知名人物樹立知識分子的楷模,這個名流就是王冕。王冕的行為舉止是作者所崇尚的知識分子應該具有的,他與下文儒生周進、嚴監生、匡超人等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是突出王冕這一楷模形象。【解析】15.(1)本題考查補寫。結合原文“一個叫做王小二,是貢生嚴大位的緊鄰,去年三月內嚴貢生家一口才生下來的小豬,走到他家去,他慌忙送回嚴家。嚴家說,豬到人家,再尋回來,最不利市,逼著出了八錢銀子,把小豬就賣給他。這一口豬,在王家已養到一百多斤,不想錯走到嚴家去,嚴家把豬關了。小二的哥哥王大走到嚴家討豬,嚴貢生說,豬本來是他的,要討豬,照時值估價,拿幾兩銀子來領了豬去。王大是個窮人,那有銀子,就同嚴家爭吵了幾句,被嚴貢生的幾個兒子,拿拴門的閂,搟面的杖,打了一個臭死,腿都打折了,睡在家里,所以小二來喊冤”等內容,用王小二的語言進行轉述即可。示例:原是嚴貢生家一口才生下來的小豬,走到我家去,我就慌忙送回嚴家。嚴家說,豬到我家,再尋回來,最不利市,逼著我出了八錢銀子,把小豬就賣給了我。(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與作者情感。選文通過這一情節想要刻畫嚴貢生這一人物形象,這是一個欺壓百姓、六親不認、橫暴貪婪的典型人物。作者描寫他的性格時,主要是通過他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揭露他骯臟可鄙、寡廉鮮恥的靈魂。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諷刺性。第一幕中剛說了“小弟只是一個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后面便“他要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