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殺04 世界古代史材料題20題(原卷版)_第1頁
必殺04 世界古代史材料題20題(原卷版)_第2頁
必殺04 世界古代史材料題20題(原卷版)_第3頁
必殺04 世界古代史材料題20題(原卷版)_第4頁
必殺04 世界古代史材料題20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殺04世界古代史材料題20題(原卷版)考點歸納

1.(2021·安徽淮南·九年級階段練習)歷史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歷史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究歷史,

了解中華民族,認識世界文明。觀察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請將上述遺產按其性質進行分類。(均寫出圖片字母代號即可)

(2)選擇一處文化遺產解讀其蘊含的歷史信息。

(3)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設立歷史文化遺產的意義是什么?

2.(2021·全國·九年級課前預習)歲月流逝,歷史永恒,燦爛的亞非文明依然閃爍著不滅的智慧之光。閱讀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1為某法典上部:石柱浮雕;圖2為下部:法典具體條文。

材料二前言(節選):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

正文(部分內容):奴隸屬于奴隸主,逃亡奴隸必須交還原主,藏匿者死罪,貴族打了貴族,罰銀處置;

奴隸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隸的眼睛,與弄瞎牛的眼睛處理原則一致。

結語(節選):(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將被毀滅,人民將離散,王國將更換,他的名字將永遠被

人遺忘。

材料三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銘文:“無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

將在他的頭上降臨。”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果。

(2)結合所學知識,制定材料二中“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在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古巴比倫王國與古代埃及君主統治的共同特征。

第1頁共17頁.

3.(2021·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留下適宜作物生長的沃土的同時還帶來豐富的水源,在此基礎上古埃及

原始農業文明誕生,并不斷發展。但過于優越的農業生態環境也使得在古王國至中王國這1000多年漫長歷

史中,古埃及一直處于金石并用的時代,人們長期使用木質農具,直到新王國時期才逐漸廣泛使用青銅農

具。除了自然環境因素.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識最強烈、最濃厚的文明國家。宗教甚至干預國家

政治和經濟生活,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嚴重影響到了古埃及的文化進步。

——摘編自李敏《古代埃及文明衰亡原因論析》

材料二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至今的古代文明,這是中華文明的一大基本特征。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

程中,華夏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把周圍的其他民族不斷吸收進入這個核心,從而使得中華文明有了

可以薪火相傳的族群基礎。中國社會歷代從國本倡導、人才選拔、‘學校教育到日常生活,都有濃厚的人

文教化傳統,為中華文明的延續提供了聯結紐帶。華夏文化講求“窮則思變”,作為其核心的儒學以及文

化制度都在不斷改造、革新,這又為中華文明適應歷史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內動力。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

到,中國人尊崇的是世俗間的圣賢先哲,祖先崇拜的實質是先賢崇拜,各種民間信仰(城隍、龍王、土地、

山神等各路神仙)亦是如此,因此,中華文明在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上呈現出鮮明的世俗化特征。

——摘自席岫峰《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自然環境對古埃及歷史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動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的因素。

(3)綜上,你認為古埃及文明與中華文明在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上有何不同的特征?

4.(2021·江西·南昌市第十九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人類文明是多樣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

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產生的,古代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創造了輝煌

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1)根據所學知識將下面的古代亞非文明一覽表填寫完整。

發源地文明名稱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北非的①_____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其文明標志之一

第2頁共17頁.

流域

有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

西亞的兩河流域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法典

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②_____”

古代黃河、長江流域的中國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文字③_____,開始有了文

東亞的黃河、長江流域

文明字可考的歷史

材料二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偉大成果,它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文

化的,等等,所以我們也可以大致把文明劃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大類。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據下面示例,列舉屬于四大文明古國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一例。

示例:古印度物質文明:泰姬陵精神文明:佛教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這四個文明的相似點。

5.(2021·全國·九年級課前預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造物神“梵天”用口創造出A,用手創造出B,用腿創造出C,用腳創造出D。(如下圖)

材料二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佛教,提出“眾生平等”“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

些富人的支持,信眾日益增多。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向北傳入中國、朝鮮、日本等國,

向南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第3頁共17頁.

(1)依據材料一填寫下列表格。

等級名稱社會階層職責和義務

A________祭司貴族掌管祭祀

B_____________武士、官吏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

C________農民、牧民、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

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

D________

人服務

(2)材料一涉及古代什么地方的什么制度?它說明了什么社會關系?

(3)河南有哪些文化景觀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響?(至少列舉兩項)

6.(2021·江西·九年級階段練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非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約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都城在孟斐斯。

材料二西亞兩河流域約在公元前3000年出現了許多城市國家。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

拉比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首都在巴比倫。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世界歷史·上冊》

(1)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兩個區域文明起源的相同之處?

材料三希臘半島多山,土壤不夠肥沃,不利于農業的發展,但這里海岸線曲折,良港甚多,這樣開

放的地理環境有利于進行海外貿易。公元前8-6世紀,希臘人建立起許多奴隸制城邦。城邦一般由一個城

市和附近的若千村落組成,面積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最多的也只有數十萬。

(2)對比三則材料,說說亞非文明古國與古希臘出現的國家有何不同?結合材料,分析這種差異性形成的

主要原因?

材料四如下表

第4頁共17頁.

(3)從材料四中,你獲得了怎樣的歷史認識?

7.(2021·廣東茂名·九年級階段練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則是自由和平等,自由體現于政治生活為“人人輪

番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平等則要求“數學(數量)平等”,就是說“全體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

須經公民集體議決,由大多數人的意志裁定,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施治生《試論古代的民主與共和》

材料三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系,雙方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許多希臘商人、士兵、

學者和移民來到西亞、埃及,其生活方式、風俗.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

養分。

(1)材料一A、B、C、D、E分別是哪個文明古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亞非四大文明區域的

共同地理特征

(2)根據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點,并簡要評價。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亞歷山大東征。

8.(2021·廣東·高州市分界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文明因多樣面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它的自然地理環境明顯不同于古代東方。它的文明在古代世

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一位歷史學者說:“一個國家(古希臘)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卻因本身的弱小被

第5頁共17頁.

野蠻的強大的國家所滅。”

材料二進人古典文明時代后,世界上有兩個文明地區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東亞文明,一個是地中

海文明。公元前后,東方的漢帝國和西方的羅馬國家都發展出光輝的古典文明,其發展程度旗鼓相當,在

生產力水平、社會狀態、文化創造等方面都達到古代文明的巔峰。這個時候的世界格局,呈現出東西雙方

平衡的態勢。

材料三

材料四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

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

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國主張“和而不同”,而歐盟強調

“多元一體”。中歐要共同努力,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摘自習近平主席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

(1)雅典的民主政治規定,決定國家一切大事的是哪一權力機關?哪些人可以參加這一機構?結合材料一

及所學知識,列舉古希臘在文學、雕塑藝術、哲學方面“創造的輝煌文明”各一例。

(2)依據材料二指出,東西方兩個國家在哪些方面“達到古代文明的巔峰”?此時的“世界格局”呈現出

怎樣的態勢?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回答東西方文明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3)依據材料三“公元前4世紀”建立“帝國”的人是誰?請寫出一例與之類似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名

稱。“商人們”行走的這條商路叫什么?這兩個事件在歷史上發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依據材料四,談談你對文明的理解。(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9.(2021·山東安丘·九年級期中)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羅馬文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

財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第6頁共17頁.

材料一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對國家政權機構進行了改革,使公民大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負

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參與權、知情權、發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元前6

世紀末,克利斯提尼創立新的五百人議事會。議事會成員經抽簽選舉產生,名額根據每個基層行政單位的

公民人數按比例分配。30歲以上的公民一生可當選兩次,每次任期一年。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奴隸

制民主政治發展到最高峰。

(1)據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促使“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最高峰”時的改革者是哪一

位?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民主政治。"

(2)材料二漫畫《通往公民大會的“通途”》中,漫畫里“通途”上禁止哪些人通行?結合材料一、二,如何

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法律是調解社會關系的強制性規范,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氏族部落轉化成國家之后,成文

法逐漸取代習慣法,成為各國統治者維系自身統治的有力武器,其中以羅馬法最為完備,……自19世紀以

來,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以羅馬法為立法基礎來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

(3)法學方面的成就是古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你知道哪些羅馬法?根據材料三,概括羅馬法的影響。

材料四

(4)請欣賞上述古希臘羅馬保留下來的建筑成就,概括其特點。

10.(2021·廣東·高州市第一中學附屬實驗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第7頁共17頁.

材料一:亞歷山大東征,洗劫和燒毀了亞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將成干上萬的勞動人民掠為奴隸,以野

蠻、殘忍、落后的手段毀滅了許多東方文明。但是,亞歷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拓了

人們的眼界。東方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筑.....亞歷山大的東征,還開辟了東西方貿易的道路。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我們不難在希臘、小亞細亞、西亞、北非各地尋覓到到羅馬人留下的神廟、柱廊、浴場、

劇院等遺跡,甚至在羅馬—埃及時代的木乃伊棺槨上都出現了具有羅馬寫實風格的墓主人畫像。羅馬人將

文化傳播給高盧人、不列顛人以及目耳曼人,“羅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個地區融合成

為一體,客現上促進了羅馬帝國的發展與強盛。

——摘編自袁波《古羅馬文明的發展與傳播》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亞歷山大東征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2)觀察材料二中的兩幅圖片,請你說說兩者的建筑風格有何聯系?請再舉一例符合此類風格的古羅馬建

筑。

(3)根據材料三,概括古羅馬文化發展與傳播的影響。

(4)綜合上述探究,你從古羅馬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11.(2020·廣東潮南·九年級階段練習)歐洲文明又被稱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讓

我們走選中古時期的歐洲。

(時空觀念·見證王國變遷)

(1)根據下圖指出,“羅馬人的皇帝”是指誰?他去世后,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今天哪三個國家的雛形?

第8頁共17頁.

(史料實證·剖析封建制度)

材料一: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是以土地關系為紐帶,通過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協調和維護

到建主內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統治下層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與附庸的臣屬關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層

層分封的,封臣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人為封君,他與自己封君的封君則沒有臣屬關系。

(2)封君與封臣聯系的組帶是什么?他們彼此間各有何義務?這一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歷史解釋·感悟宗教土壤)

材料二;據說,克洛維的妻子請求他皈依基督教時,他拒絕了:“你的神毫無用處。”但是,有一次

與另一日爾曼部落的戰斗中,克洛維的軍隊面臨毀滅,他高聲喊道:“耶穌基督!如果你能賜我勝利,我

一定信奉你,接受洗禮。”他話音剛落,敵人就開始逃跑。于是,496年克洛維率3000親兵接受洗禮,皈

依基督教。

——杰克遜·斯皮爾福格爾《世界歷史》

材料三:六七世紀的西歐,日耳曼國王對西歐根本不加治理,也不會治理。………文化上日耳曼人目

不識丁,當時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只是在修道院。日耳曼國王控制著西歐國家的政權,

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領導權卻屬于基督教會。

——格雷戈里《法蘭克人史》

(3)材料二、三中所述王權與基督教結合的理由,哪一種理由是真實可信的?對另一種理由應該怎樣解釋?

12.(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中世紀英國的經濟生產模式是莊園經濟,它是一種封建主義經濟。在莊園中,農奴是最主要

的勞動者,他們處于莊園體系中的最底層,是被剝制的對象;領主是莊園的所有者,他們在莊園體系中處

于最高層,是莊園經濟生產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此外,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階層--自由農,他們更多

的是通過租種領主的土地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同樣是處于被剝削地位,但其境況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農奴。

材料二:封建制度即由個別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領土范圍內,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奪取

或行使公共權力的制度。由地主貴族……或主教或男爵或住持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所有的居民辦

第9頁共17頁.

理行政、執行司法,征收賦稅的制度。在這樣一個政體里,政府的實質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個空洞

的宗主地位(宗主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權力,而國王被縮成為一個陰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種政府的形

式,一種社會的結構,一種以土地占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

材料三:經濟學家托尼曾經估算,“農民每交給領主1個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進6個便士”。很顯

然,如果沒有莊園法對農民的保護,這是很難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根據材料一,指出西歐莊園經濟的主要人員構成。

(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世紀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指出莊園法庭存在的積極意義。

13.(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

斷傳入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

的花朵”,巴黎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

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保證。

——摘編自《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材料二一般認為,歐洲中世紀大學最早建于12世紀。隨著貿易和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城市需要更多

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并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知識和業務素養的從業人員,原有的教育機構不論在數量、規模

還是所設專業都無法滿足時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間,大量的新知識涌入西歐,這些新知識沖破了大

教堂學校和修道院學校的束縛,產生了有學問的職業。它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來

到巴黎和博洛尼亞,組成那些學術行會。

——賀國慶《歐洲中世紀大學起源探微》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早期大學興起的主要因素。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勃興有著怎樣的積極影響。

(3)請你列舉一例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學。

14.(2021·廣東·深圳市高級中學九年級期中)文明因多元而美麗,因交流而多彩,因封閉而衰落,因互鑒

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明因多元而美麗)

材料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世界文明地圖(如圖)

第10頁共17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材料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和平交往……二是暴力沖突,即戰爭方式,這種交往方式

更大的后果是人類文明成果的毀滅,許多優秀的文明由此表落。

——摘編白《訢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文明因封閉而衰落)

材料三:拜占庭帝國曾輝煌一時……但它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帝國

中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最終在東征西討中,帝國走向滅亡。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文明因互鑒而發展)

材料四: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

多向的。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請回答:

(1)請將材料一圖中字母所示的早期文明A、B、C、D、E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依據。

(2)材料二中提到了文明交流的兩種主要方式,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舉一個具體的事例。

(3)材料三認為拜占庭帝國“曾輝煌一時”,請舉一例史實加以證明。“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

么?根據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國走向滅亡的原因?

(4)根據材料四,指出文明交流互鑒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明的認識。

15.(2021·山東北區·九年級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通過遠征而形成的歐亞非三洲一體的希臘化世界,對溝通希臘和埃及、西亞、中亞以至印度的

商業貿易,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希臘化各國的君主改變了以往東方宮廷和國庫貯藏巨額金銀的習慣,將

大量金銀鑄成貨幣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種融合東西方特色的新興經濟……

材料二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

第11頁共17頁.

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廢止私有土地、部民,實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貴族、地方貴族的部民和屯倉、田

莊,均收歸國有;確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區劃和組織,中央分京師和畿內(京都周圍地帶),地方分國、郡、

里;官吏由國家任免,廢除世襲制。

材料三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人沿著“絲綢之路”,奔波往返于歐洲與亞洲之間,漫漫的沙漠,長長

的駝隊和悠悠的駝鈴,是他們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來于歐亞大陸的人們,在進行貿易活動的同時,

實際上也扮演著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材料四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為此,我愿提出4點主

張。第一,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第三,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

第四,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節選)

(2019年5月15日)

請回答:

(1)寫出材料一中“遠征”事件的名稱。根據材料一分析“希臘化世界”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寫出推行這次“改革”的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對日本社會產生的影響。

(3)結合所學寫出材料三中“奔波往返”者是什么人?并列舉出他們“扮演著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

子。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況世界古代文明交流兩種不同的方式。

(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人類文明交流的認識。

16.(2021·江西上猶·九年級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由于不同的地理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原因,造就了各具特

色的文明類型。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出現了哪些典型的“文明類型”。

材料二《古希臘、羅馬文明成就》

第12頁共17頁.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希臘、羅馬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可從政治、經

濟、文化任選兩個方面進行概括)

材料三人類社會的文明史是不斷發展和演變的歷史。歷史上的諸多文明并不是封閉的體系……各文

明之間也在不斷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創造的成果在短期內即為人類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發現,

因此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

(3)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文明的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

17.(2021·湖北·云夢縣實驗外國語學校九年級期末)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材料一仔細觀察《絲綢之路》示意圖

(1)材料一中的商路上,古代中國最遠可以運到A國,該國是指當時哪個國家?

材料二仔細觀察下邊的《佛教的傳播》示意圖

(2)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二中B處是哪個國家?佛教傳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3頁共17頁.

(3)材料二中C處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它有哪些成就體現了佛教文化的發展?

材料三仔細觀察《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示意圖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舉例說明阿拉伯人是東西文明傳播使者。你認為當今文明交流應具備哪些條

件?

18.(2021·山東·青州市黃樓初級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中古時期西歐的鄉村和城市都有了質的變化,莊園

和城市的興起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社會現象。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們以“西歐的鄉村與城市”為主題展開

了探究活動。

材料一

(1)仔細觀察圖一,說說莊園的性質;圖二中分封的核心是什么?該制度的特點是什么?

材料二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世俗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一些比較富裕的城市,用贖買的辦法擺脫領

主的統治;有的城市則采用武裝斗爭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則兩種辦法交替使用。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瑯城市

民爭取自己主權的斗爭。意大利的米蘭等城市也都經過長期反復的斗爭,才取得城市自治權利。

(2)根據材料二分析,西歐城市爭取自主權的斗爭采取了哪些方式?西歐城市興起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14頁共17頁.

材料三“大學”一詞的本義是指一個團體或者行會。大學最初與中世紀城市中的手工業者行會或商人

行會的性質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大學是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的保護自身權益的團體,后來逐漸用來指專門

的教育機構。

(3)結合以上材料分析,西歐莊園、城市興起和大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材料四阿拉伯人善于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文化,并發揚光大。

材料五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有限,資源匱乏,但是今天已經躍居稱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4)結合所學及材料,日本、阿拉伯國家的發展歷史中,給我們什么啟示?

19.(2020·山東萊陽·八年級期中)千年以前,亞歐大陸內形成的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是當

時人類社會成就最高級別的文明板塊。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

學習和吸納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