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仁愛科普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仁愛科普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仁愛科普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人們總以為冰淇淋是從西方傳進來的,其實,中國遠在3000年前的周超宮廷,就有凌人“冬季取冰,藏之凌陰,為消夏之用.”夏天我們吃冰淇淋覺得涼爽,是因為冰淇淋在口中()A.液化吸熱B.熔化放熱C.凝固吸熱D.熔化吸熱2、下列情況中,鐵塊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A.鐵塊磨掉一個角B.鐵塊熔化成鐵水C.鐵塊軋成薄鐵片D.鐵塊從地球運到月球3、下列各種情況中,屬于有害摩擦的是(

)

A.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B.狗拉雪撬在雪地上前進時,雪橇與雪地的摩擦C.自行車緊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D.皮帶轉動中,皮帶與轉輪之間的摩擦4、在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放熱的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華。

5、如圖所示各實驗中,用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實驗的是(

)

A.B.

C.D.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6、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將一只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有震感能夠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B.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聲音大小保持不變C.我們常說聲音“震耳欲聾”,是指它的音調很高D.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7、如圖,物體A

上、下表面都較粗糙都,用水平拉力F

拉物體A

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當物體B

靜止不動時,與水平繩相連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

關于該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不計繩和彈簧測力計重)

()

A.A

對B

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B.B

對A

的摩擦力等于水平拉力F

C.B

對A

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A

對B

的摩擦力向右,并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8、小明全家要外出旅游半個月,為保持家里的盆景有較充足的水分,小明用瓶子裝了一些水倒放在盆景的水槽中,如圖所示.

則在水槽內水面降到恰好與瓶口相平位置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設外界大氣壓保持不變)(

)

A.瓶內氣體壓強逐漸變小B.水槽內的水對水槽底部的壓強逐漸變小C.桌面受到的壓力保持不變D.瓶內、外水面的高度差逐漸變大9、(多選)對下列實例的解釋正確的是()A.圖釘釘帽的作用是為了減小釘帽對手的壓強B.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C.手握酒瓶,瓶口朝上靜止在手中,是因為握力等于瓶的重力的緣故D.站在領獎臺上的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和運動員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10、下列單位換算的寫法中錯誤的是()A.2cm=2cm÷100=0.02mB.2cm=2×m=0.02mC.60μm=60μm÷1000μm=0.06mmD.60μm=60÷1000=0.06mm11、凸透鏡成像實驗,當蠟燭距透鏡15cm時,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蠟燭距透鏡40cm時,一定成縮小的實像B.蠟燭距透鏡20cm時,一定成放大的實像C.蠟燭距透鏡18cm時,可能成放大的實像D.蠟燭距透鏡6cm時,一定成放大的虛像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2、如圖所示,A、B、C三個開口容器底部連通,右側有一個閥門.現閥門關閉,向容器A內灌滿水,則B、C兩處的液面____,若將閥門打開,則B、C兩處的液面____.13、清晨禾葉上的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寒冬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14、6kV=____V,家庭電路的電壓是____V,對人體安全電壓是____.15、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種,在①冰、②石蠟、③松香、④鐵、⑤海波、⑥瀝青這些物中,屬于晶體的有____.(填序號)它們的根本區別是____.16、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中a.b所示.則圖中______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圖中______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小組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4578910111213溫度(℃)90919397989898989898(1)從記錄的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此時水沸騰的溫度是______℃.

(2)實驗得到的結論與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100℃有明顯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17、物質從變成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有兩種方式:______和______;要使液體液化可以通過______或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18、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的活動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圓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則圓筒的____(選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這個觀察儀觀察靜物時,只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則光屏上的像將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9、旅游鞋的鞋底制成凹凸不平的形狀是為了____,較大的旅行包或旅行箱安上小輪子,這是為了____.20、某人以6m/s

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又以4m/s

的速度跑完剩下的一半路程,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

.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15分)21、一柬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漸增大,折射角逐漸增大,但總大于入射角____.(判斷對錯)22、光線垂直照射在平面鏡上,入射角是90°____.(判斷對錯)23、一個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則該物體呈白色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解答題(共1題,共7分)24、唐詩《楓橋夜泊》中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別出傳來的是“鐘”聲而不是“鼓”聲或其他聲音,實際上他是根據聲音的什么特性來判別的?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分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解析】【解答】解:冰淇淋是固態的;在口中由固態變為液態發生熔化,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所以我們吃冰淇淋覺得涼爽.

故選D.2、A【分析】【解答】解:A;把鐵塊切割掉一部分;鐵塊的質量會變小,故A正確;

B;鐵塊熔化成鐵水是改變了鐵的狀態;鐵塊的質量不會變化,故B錯誤;

C;鐵塊軋成薄鐵片是改變了鐵的形狀;鐵塊的質量不會變化,故C錯誤;

D;鐵塊從地球運到月球是改變了鐵塊的位置;鐵塊的質量不會變化,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以及位置的改變而改變.3、B【分析】解:A

人走路時;使人前進的動力是地面對腳的摩擦力,為了防止人走路時摔倒,也要用到鞋底與地面的摩擦.

由此可知,鞋底與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故A錯誤.

B;狗拉雪撬在雪地上前進時;雪橇與雪地的摩擦力是雪橇前進的阻力,因此雪橇與雪地的摩擦是有害的摩擦.

故B正確.

C;自行車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是阻礙自行車前進的力,為了使自行車盡快停下來就要增大這種摩擦力,所以這種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故C錯誤.

D;皮帶轉動時;主動輪與皮帶之間的摩擦帶動了皮帶的轉動;同時皮帶與被動輪之間的摩擦帶動了被動輪的轉動.

若這種摩擦力過小,將會出現皮帶打滑的現象.

因此說這兩者之間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故D錯誤.

故選B.

逐個分析選擇項中提到的摩擦;然后與題目的要求相對應從而得到答案.

由每種摩擦的作用入手,來確定這種摩擦是有益的摩擦還是有害的摩擦.【解析】B

4、C【分析】

熔化;汽化、升華都吸熱;液化放熱.故選C.

【解析】【答案】六種物態變化中;熔化;汽化、升華是吸熱的.凝固、液化、凝華是放熱的.

5、B【分析】【分析】

由各實驗的原理和實驗的裝置分析實驗的目的可判定哪一個是求液體壓強的實驗裝置。

在掌握實驗時應從實驗的原理入手分析實驗所需儀器;步驟等;切不可盲目記憶。

【解答】

A.為測量大氣壓強的實驗裝置;測定大氣壓能使液柱在真空中上升的高度,故A不符合題意;

B.實驗由右側液面高度差反應左側裝置在水下受壓強的大小;故B符合題意;

C.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為連通器;故C不符合題意;

D.密度測量計是利用漂浮條件來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解析】B

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6、AD【分析】【分析】(1)聲音是由于發聲體的振動產生的;它的傳播需要考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

(2)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離開了傳聲的介質聲音就不傳播了,真空是不能傳聲的.

(3)響度反映的是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4)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阻斷噪聲的傳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解析】【解答】解:A;當用正在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時;可以感覺到有震動,所以此實驗是想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符合題意.

B;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來越少,所以傳聲效果越來越不好,實驗過程中聽到聲音越來越小,設想空氣全部抽凈時,就不傳聲了,也就聽不到聲音了.不合題意.

C;“震耳欲聾”;是形容聲音特別響亮,快把耳朵震聾了,我們是用響度來表示聲音的大小;不合題意.

D;禁止鳴笛即從聲源出禁止噪聲的產生;即在聲源處減弱.符合題意.

故選AD.7、AD【分析】【分析】

(1)

當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

(2)

一般情況下;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3)

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平衡力作用,即合力為零。

此題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解決此題的關鍵是找出題目中暗含的條件,講臺桌處于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受力平衡。

【解答】

A.因為AB

之間發生相對滑動,因此A

對B

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故A正確;BC.

因為A

在水平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因此B

對A

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與地面對A

的摩擦力之和等于水平拉力F

則A

對B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BC錯誤;

D.由于B

處于靜止狀態;因此B

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A

對B

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D正確。

故選AD。【解析】AD

8、ABD【分析】解:

(1)

隨著水的蒸發;盆景內水減少,瓶子中的水也會下降,瓶內氣體體積增大,則瓶內氣體壓強逐漸變小,故A正確;

(2)

在水槽內水面降到恰好與瓶口相平位置的過程中;水深變小,由p=婁脩gh

可知,水槽內的水對水槽底部的壓強逐漸變小,故B正確;

(3)

隨著水的蒸發;盆景里的水逐漸減少,總重減小,桌面受到的壓力逐漸變小,故C錯誤;

(4)

在瓶口露出水面之前;沒有空氣進入瓶中,外界大氣壓等于瓶中水柱產生的壓強與瓶中氣壓之和,大氣壓不變;瓶中氣體壓強減小,所以瓶中水柱產生的壓強逐漸增大,即瓶內、外水面的高度差在逐漸增大,故D正確;

故選:ABD

隨著水的蒸發;盆景內水減少,當瓶口剛露出水面時,會有少量空氣進入瓶中,瓶內氣壓增大,瓶子的水會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繼續沒入水中,空氣不再進入,如此反復.

據此分析回答.

本題考查的是大氣壓的應用,考查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否根據所學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是解題的關鍵.【解析】ABD

9、ABD【分析】【分析】(1)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減小壓強.

(2)潛水艇浸沒在水中;潛水艇的體積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浮力不變;通過讓海水進;出壓力艙改變潛水艇受到的重力,而實現上浮或下沉的.

(3)由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可知;物體要保持靜止,則應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對平衡力.

(4)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解析】【解答】解:A;用手往墻上按圖釘;圖釘尖的面積很小,是為了增大對墻的壓強,圖釘帽的面積比較大是為了減小對手的壓強,故本選項正確.

B、在水中,潛水艇受到水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因為F浮=ρ水v排g;潛水艇的體積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潛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變;

①把壓縮空氣壓入潛水艇的壓力艙,將海水排出,潛水艇自重G減小,當F浮>G時;潛水艇上浮;

②打開壓力艙的閥門,讓海水進入壓力艙內,潛水艇自重G增大,當F浮<G時;潛水艇下沉;

③當F浮=G時;潛水艇懸浮,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由此可見;潛水艇能夠上浮和下沉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故B正確;

C;手握酒瓶;瓶口朝上靜止在手中,是因為瓶子所受的重力與摩擦力平衡.故C錯誤.

D;站在領獎臺上的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和運動員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

故選ABD.10、ACD【分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單位的換算正確與否包括兩方面:進率和過程.據此作出判斷.【解析】【解答】解:

A;“2cm÷100”得到的單位不是m.此選項錯誤;

B;進率及換算過程正確.此選項正確;

C;“60μm÷1000μm”結果沒有單位.此選項錯誤;

D;“60÷1000”沒有單位.此選項錯誤.

故選A、C、D.11、ACD【分析】解;

蠟燭距凸透鏡15cm時;在光屏上成放大小的像,可知2f>15cm>f,即15cm>f>7.5cm;

A;焦距15cm>f>7.5cm;蠟燭距凸透鏡40cm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一定成縮小的像,故A正確;

B;焦距15cm>f>7.5cm;蠟燭距凸透鏡20cm時,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所以可能成放大的實像,也可能成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

C;焦距15cm>f>7.5cm;蠟燭距凸透鏡18cm時,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所以可能成放大的實像,也可能成縮小的實像,故C正確;

D;焦距15cm>f>7.5cm;蠟燭距凸透鏡6cm時,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一定成放大的像,故D正確.

故選ACD.

要想判斷凸透鏡成像的性質;需要比較物距跟焦距的大小關系,題中已知物距大小,能否根據題意準確判斷焦距的大小是本題的解題關鍵所在.根據蠟燭距凸透鏡15cm時,在光屏上成放大小的像,可知2f>15cm>f,即15cm>f>7.5cm,然后根據蠟燭距凸透鏡的距離跟焦距之間的大小關系,可判斷凸透鏡成像的性質.

明確物距與焦距的關系是解決此題的入手點;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解決此題的關鍵.【解析】【答案】ACD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2、略

【分析】【分析】(1)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如果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2)當閥門打開時,比較C和D兩管底部水的流動速度,根據流體流速大、壓強小,判斷壓強大小,由壓強大小判斷液面高度.【解析】【解答】解:

(1)當閥門K關閉時;容器A;B、C器構成一個連通器,根據連通器的原理,所以容器A、B、C豎直細玻璃管中液面相平.

(2)打開閥門K;B管底部比A;C管底部橫截面積大,水流速小;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所以B管底部水的壓強大,所以B管把水柱壓的比較高.

故答案為:相平;B處較高.13、略

【分析】【分析】露是液態;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

物體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解析】【解答】解:水蒸氣是氣態;露珠是液態,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了固態而形成的,屬于凝華過程.

故答案為:液化;凝華.14、略

【分析】【分析】一節干電池的電壓是1.5V;一個鉛蓄電池的電壓是2V;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V;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V;

1V=1000mV,1kV=1000V.【解析】【解答】解:6kV=6×1000V=6000V;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V;對人體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V.

故答案為:6000;220;不高于36V.15、略

【分析】【分析】晶體有固定的熔點,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逐漸升高.【解析】【解答】解:在冰;石蠟、松香、鐵、海波、瀝青這些物質中;冰、鐵、海波屬于晶體,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石蠟、松香、瀝青屬于非晶體,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

所以它們的根本區別是有無熔點.

故答案為:①④⑤;有無熔點.16、略

【分析】解:a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所以是沸騰時的現象.

b中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現象.

(1)水從第8min開始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8℃不再改變,所以此時水的沸點就是98℃.

(2)水的沸點是98℃;可能是此時的氣壓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可能是溫度計不準確造成的,也可能是因為水中有雜質.

故答案為:b;a;(1)98;(2)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溫度計不準確.

(1)水沸騰前;上層水溫比較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氣泡變小.

水沸騰時;整個容器的水溫度相同,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水不斷汽化成水蒸氣,氣泡越來越大.

(2)液體在沸騰時溫度會保持不變.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就是液體的沸點.

(3)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水的沸點跟氣壓有關,氣壓越低,沸點越低.

由于溫度計不準確;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有差異.

對于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氣泡上升時的變化,不要機械記憶,要理解之后再去記憶,沸騰前是水蒸氣的液化現象,氣泡變小,沸騰時水汽化,氣泡變大.【解析】b;a;98;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溫度計不準確17、略

【分析】解: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熱,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故答案為:蒸發;沸騰;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是一道熱學基礎題.【解析】蒸發;沸騰;降低溫度;壓縮體積18、略

【分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解析】【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具體應用;半透明薄紙相當于光屏,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半透明的薄紙應該放在圓筒的A端;當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的距離時,光屏上的像將變大.

故答案為:A;變大.19、略

【分析】【分析】(1)增大摩擦的辦法有:①增大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滾動為滑動;

(2)減小摩擦的辦法有: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變滑動為滾動,④使接觸面脫離接觸.【解析】【解答】解:(1)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

(2)旅行箱底部裝有輪子是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

故答案為:增大摩擦;減小摩擦.20、略

【分析】解:設總路程為s

則前、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