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12;七年級某班本月負責學校文化長廊的黑板報設計;他們選定的主題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擬定了如下四個標題,請你幫他們指出哪一項是不恰當的是。

A.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成親B.鑒真東渡宣揚中國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經D.日本派遣唐使來華2、宗教是對社會現實虛幻的反映,也是一種信仰和文化。下列對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C.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D.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3、基督教最早出現的地區在A.古代印度B.巴勒斯坦地區C.阿拉伯地區D.兩河流域4、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今天我們已經能獨立的把載人航天器“神六”送入太空。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除了經濟的推動外,還得益于國家的重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曾制定促進科技發展的計劃是()A.“863”計劃B.第八個五年計劃C.“火炬”計劃D.“千人”計劃5、【題文】文明沖撞與融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下列與其他三項明顯不同的是()A.亞歷山大大帝東征B.希波戰爭C.羅馬帝國的擴張D.馬可·波羅來華6、【題文】法國的國旗是三色旗,從左至右由藍、白、紅三色垂直排列而成,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三色旗的寓意是法國哪部文獻內容的體現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D.《共產黨宣言》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7、下列國家中屬于戰國七雄的有()A.齊B.晉C.楚D.趙8、文物是鮮活的歷史。如圖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是()A.

石雕佛像B.

司母戊鼎C.

地動儀D.

葡萄種植9、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下列人物與抗擊日本侵略有關的是()A.鄧世昌B.康有為C.彭德懷D.李宗仁10、下列歷史人物中,領導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斗爭的是A.華盛頓B.章西女王C.玻利瓦爾D.林肯11、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通過標志著()A.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B.斯大林模式形成C.第一、二個五年計劃的完成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12、侵華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事件由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有()A.九一八事變B.七七事變C.八一三事變D.南京大屠殺13、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表現有()A.鐵農具的使用與普及B.牛耕的使用與推廣C.地主和農民兩個階級的產生D.諸侯國紛紛變法圖強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閱讀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材料一16-17世紀歐洲著名科學家及成就。

。姓名生卒年代成就哥白尼1473-1543提出太陽中心說布魯諾1548-1600提出宇宙無限論開普勒1571-1630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律材料二16-17世紀中國著名科學家及其成就。

。姓名生卒年代成就李時珍1518-1593____徐霞客1562-1633《徐霞客游記》____1587-約1666《天工開物》(1)在材料二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2)根據表格內容概括說明當時中國和歐洲的科技成就在內容方面的主要不同.

(3)與歐洲相比,當時中國科技發展呈現出怎樣的特征?形成這種特征的重要社會原因是什么?15、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____,____受唐文化影響很大,他們參照漢字創制了自己的文字.16、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這一“障礙”是____。17、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是______。18、意大利人在古代絲綢之路中扮演著東西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19、14~16世紀,歐洲的____與____揭開了資本主義時代到來的“曙光”。20、黃埔軍校的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第二次國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學校。

錯誤____,改正____。21、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是劃時代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是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的一個重要臺階。

主題一斗爭與實踐。

材料一孫中山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主張“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幾千年來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權制度和一切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勢力宣戰。

--江澤民《在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主題二引領與發展。

材料二如圖是中國民族工業1912-1918年發展示意圖。

主題三繼承與超越。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一個內在生長點。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勢力最頑固的堡壘,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辛亥革命宣揚了;為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條件。

材料四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發展;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和超越。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合作者和繼承者”。

--選自劉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與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歷史昭示》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向幾千年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權制度”宣戰的偉大戰果是什么?為“適乎世界之潮流”孫中山先生于哪一年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2)根據材料二如圖和所學知識;總結1912年到1918年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A空應填的內容是____。

(4)試舉兩個具體事例說明“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發展,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和超越”。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4題,共12分)22、大工廠與壟斷組織是兩次工業革命引發而生的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它們的出現都促進了資本主義迅速的發展.____(判斷對錯)23、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____。(判斷對錯)24、蔣介石叛變革命以后,于1927年4月,在北京成立“國民政府”。____(判斷對錯)25、甲骨文記錄了夏朝時的政治經濟情況。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識圖題(共2題,共18分)26、統一與分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圖一秦朝的疆域圖二三國鼎立形勢圖(1)依據圖一,秦朝統一后定都_________,疆域范圍東至大海,北到_________一帶。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分別采取哪些措施?(2)圖二中,B是_____國。三國中哪國實力最強?(3)三國形成過程中兩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什么?分別有何影響?(4)圖二形勢與圖一形勢相比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下圖:這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又是一位一生顛沛流離的人,他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他的筆也描繪了一個由盛轉衰的世界。

請回答:(1)他是誰?他的詩歌有什么特點?

(2)在《憶昔》詩中,他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其中“開元”是我國的一個什么樣的時期?出現這樣的原因有哪些?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28、近代史上;歐洲曾經是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然而到了20世紀,歐洲逐漸衰落,后來,歐洲人通過團結協作,終于走向復興,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14年歐洲陷入了一場令人備受折磨的致命戰爭.戰爭消耗掉歐洲大量的財富;讀取數以萬計的歐洲年輕人的生命--(美)帕爾默《現代世界史》

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法、西德、意、荷、比、盧)所占的比重則大大上升.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納說:“如果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材料三歐洲人口袋里裝著“歐元”;無論到哪個“歐元區”去買東西,都用“歐元”來計算,無形中增加了人們的“歐洲意識”.--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令人備受折磨的致命戰爭”指的是什么戰爭?依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這場戰爭給歐洲帶來哪些巨大災難?

(2)根據材料二;指出歐洲走向聯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歐洲走向聯合在20世紀90年代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歐洲實現聯合有什么好處?歐洲的聯合反映了當今世界發展的哪些趨勢?2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材料二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指出:“中央認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的立國之本。

材料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深化改革與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喻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義?

(2)材料二中;鄧小平是針對哪一問題提出這一觀點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歸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在哪次會議上提出的?30、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2)組織發動這一歷史事件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人是誰?

(3)19世紀末,他們還發動了什么運動?結果如何?這一運動促使資產階級運動發生了什么變化?31、【近代化探索】

伴隨著列強的入侵;西方文明更是強勢來襲,國人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落后,并開始對西方文明由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學習.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在近代中國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主要代表思想家都有誰?

(2)為解決內憂外患;中國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導的自主探索改革運動是什么?這一運動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地位如何?

(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在改革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共同作用?

(4)辛亥革命雖然推翻清王朝,但民主共和之路依然艱巨.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樹起兩面大旗.這兩面大旗指的是什么?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對外友好交往。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唐使”。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兩國的友好和文化傳播作出重大的貢獻。唐朝時,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經,并寫成《大唐西域記》。以上屬于對外交往。“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成親”屬于國內民族間的交往,與他們選定的主題“唐代的中外交往”無關,故選A。【解析】【答案】A2、A【分析】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他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故選A.

本題以宗教是對社會現實虛幻的反映;也是一種信仰和文化為依托,考查三大宗教.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創始人、教義、經典以及建筑特色.【解析】【答案】A3、B【分析】略【解析】B4、A【分析】本題考查“863”計劃。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學家聯合向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題為《關于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因為四位老科學家和鄧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這一項計劃被稱為“863計劃”。在隨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學家對計劃進行了反復論證,形成了《863計劃綱要》,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七個領域作為我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1996年又將海洋高技術列為計劃的第八個領域。?故選A。【解析】A5、D【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希波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屬于文明沖撞與融合的暴力沖撞;馬可·波羅來華屬于古代文明之間的和平交流,故選D。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文明沖撞與融合。

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學生要正確認識古代文明沖撞與融合的不同方式,主要包括暴力沖撞和和平交流兩種方式。【解析】【答案】D6、C【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法律文件;其中A.《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法律文件,B.《獨立宣言》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頒布的法律文件C.《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法律文件,D.《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答案】C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7、ACD【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戰國七雄.【解析】【解答】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戰國時期不會有晉國.

故選ACD.8、BD【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司母戊鼎.【解析】【解答】仔細觀察圖片可知B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故司母戊鼎最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

故選B.9、ACD【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與抗擊日本侵略有關的歷史人物.【解析】【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激戰中,致遠艦多處中彈,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日艦躲避,同時施放魚雷,擊中致遠艦,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1938年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

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路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故選ACD.10、AB【分析】略【解析】AB11、AB【分析】本題考查了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相關知識。根據題意及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標志著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同時,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故選AB。【解析】AB12、ABCD【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局部抗戰的開始;1937年7月7日,日軍以搜查失蹤士兵為借口,發動突然進攻,盧溝橋事變爆發,這標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盧溝橋事變以后,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中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因此,以上都屬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事件.

故選ABCD.

本題考查日本制造的侵華事件.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日軍侵華的相關時間及相關內容.【解析】ABCD13、AB【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解析】【解答】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生產工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由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的鐵農具和牛耕到戰國時期的進一步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故選AB.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李時珍《本草綱目》和宋應星《天工開物》.

(2)本題考查中國和歐洲的科技成就相關知識.

(3)本題考查中國科技發展的特征.【解析】【解答】(1)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著有《本草綱目》.全書共收1892種藥物,附藥方11000多則,插圖1160幅,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明末宋應星著《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我國手工業的生產面貌,被外國學習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根據表格內容可知;當時中國和歐洲的科技成就在內容方面的主要不同的是中國古代科技重應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學重理論;中國古代科技推動了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西方天文學的成就標志著近代科學的產生.(言之有理即可)

(3)結合以上材料可知;與歐洲相比,當時中國科技發展呈現出的特征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是建立在手工生產基礎上,基本是經驗的產物,沒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這種特征的重要社會原因是當時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

故答案為:

(1)《本草綱目》;宋應星;

(2)中國古代科技重應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學重理論;中國古代科技推動了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西方天文學的成就標志著近代科學的產生.(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3)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是建立在手工生產基礎上,基本是經驗的產物,沒上升到理論高度;當時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15、唐人日本【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唐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解析】【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至今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中國人居住和生活的“唐人街”;日本受唐文化影響很大,他們參照漢字創制了自己的文字,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故答案為:

唐人;日本.16、黑人奴隸制度【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美國南北戰爭的相關內容。美國獨立后;伴隨著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的發展,19世紀中期,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成為北方和南方之間不可調和矛盾。經過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使南方與北方在政治體制上統一起來,在經濟上成為一個整體,使美國資本主義更加快速地發展起來。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美國南北戰爭的相關內容。17、略

【分析】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故答案為:三大改造的完成.

本題以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性事件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解析】三大改造的完成18、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阿拉伯人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在古代的海上陸地商路上奔波著各國商人,其中有不少是阿拉伯人,他們把中國的古代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扮演著東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答案】錯誤:意大利人正確:阿拉伯人19、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解析】【解答】14至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辟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為“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文藝復興使歐洲人擺脫了封建神學的束縛,認識到自我價值,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逐步連成了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故答案為:

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20、第二次國共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分析】【分析】本題考查黃埔軍校的建立.【解析】【解答】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學校.

故答案為。

錯誤:第二次國共合作;改正:第一次國共合作.21、民主共和【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中華民國成立.

(2)本題考查1912年到1918年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宣傳的思想.

(4)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發展,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和超越的具體事例.【解析】【解答】(1)根據材料一“孫中山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敢于向幾千年來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權制度和一切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勢力宣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向幾千年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權制度”宣戰的偉大戰果是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適乎世界之潮流”,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2)根據材料二可知;1912年到1918年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結合所學知識,1912年到1918年中國民族工業迅速發展,其內因是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國主義國家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據材料三“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勢力最頑固的堡壘;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辛亥革命宣揚了,為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宣揚的民主共和,為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條件.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4)縱觀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發展歷程;總起來說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和超越,如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封建軍閥;抗日戰爭的勝利,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成為了主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等.

故答案為: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

(2)內因: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外因:帝國主義國家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民主共和.

(4)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實行改革開放等.四、判斷題(共4題,共12分)22、√【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解析】【解答】聯系已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成為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使用大機器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世界開始產生了壟斷組織,他們都是符合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組織形式,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故答案為:

√.23、×【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解析】【解答】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秦朝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故答案為:

×.24、×【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南京國民政府.【解析】【解答】由于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導致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國民政府,不是北京.

故答案為:

×.25、×【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甲骨文.【解析】【解答】甲骨文是商朝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這是我國發現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故答案為:

×.五、識圖題(共2題,共18分)26、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都城;疆域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根據圖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滅六國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秦朝的疆域東至大海,北到長城一帶;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結束了割據混亂局面,加強了統治,在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在軍事上,北擊匈奴,筑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

(2)本題主要考查三國鼎立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識圖能力。根據圖片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后,吳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地位得到鞏固,222年,孫權自立為王,國號吳,因而B是吳;三國時期,北方的魏國經濟得到恢復,經濟;軍事實力超過吳國、蜀國,263年,魏國滅掉蜀國。

(3)本題主要考查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00年,袁紹率兵10萬進攻曹操,曹操以2萬人迎敵。第二年,兩軍在官渡對峙,曹操以少數軍隊偷襲烏巢,將袁紹軍糧焚毀,大敗袁軍。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通過此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想消滅劉備;孫權,統一天下。孫權、劉備組成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展開決戰。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大敗曹軍,曹操不敢再輕易南下,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在各自的統治區域內加強管理,發展經濟,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社會進步,為后世的統一創造條件,從這方面看,可以說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三國時期,相對秦朝的統一,政治格局處于分裂狀態,三國都發展軍力,相互間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一定的災難,從這方面看,可以說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退步。【解析】(1)咸陽,長城;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結束割據混亂局面,加強了統治,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軍事上,北擊匈奴,筑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2)吳(東吳);魏。

(3)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促成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4)進步,理由:三國在各自的統治區域內加強管理,發展經濟,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社會進步,為后世的統一創造條件。退步,理由:相對秦朝的統一,政治格局處于分裂狀態,三國都發展軍力,相互間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一定的災難。27、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杜甫的成就相關知識。結合題干中的“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由盛轉衰”可知此圖人物是杜甫。杜甫的詩沉郁頓挫,語言精練細膩,感情真摯動人。他親身經歷唐朝由盛轉衰的變化,將個人遭遇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創作了大量憂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詩,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后人稱他為“詩圣”,稱他的詩為“詩史”。(2)本題主要考查開元盛世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是“開元”。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社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史稱開元盛世,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善于用人,重用賢能,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大力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進行改革;注意減輕農民負擔,重視農業生產。【解析】(1)杜甫。特征:語言凝練,風格沉郁,感情細膩真摯,充滿現實主義。(2)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社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原因:勵精圖治;善于用人,任用姚崇、宋璟為相;進行改革:整頓吏治,重視農業生產。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28、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

(2)本題考查歐洲走向聯合.

(3)本題考查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和經濟全球化.【解析】【解答】(1)材料一中“令人備受折磨的致命戰爭”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為了爭奪霸權進行了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給歐洲帶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

(2)根據材料二可知;歐洲走向聯合的主要目的是,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自然會推動有共同經濟利益的團體走向聯合,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的整體綜合實力下降,美蘇冷戰期間,面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壓迫,歐洲各國只有聯合在一起才能求得生存.冷戰后,蘇聯解體,美國獨大,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不想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發展本國經濟和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歐洲有較相近的文化.歐洲走向聯合在20世紀90年代的主要表現是成立歐盟,1993年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實現聯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保證自身安全,互補互利.歐洲的聯合反映了當今世界發展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趨勢.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系更加密切,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和歷史發展的趨勢,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

故答案為:

(1)第一次世界大戰;物質損失;人員傷亡.

(2)①經濟: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自然回推動有共同經濟利益的團體走向聯合;政治: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的晶體綜合實力下降,美蘇冷戰期間,面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壓迫,歐洲各國只有聯合在一起才能求得生存.冷戰后,蘇聯解體,美國獨大,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文化:白種人,有較相近的文化.②歐洲走向聯合的主要表現是成立歐盟.

(3)①促進經濟發展②保證自身安全③互補互利;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29、略

【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改革開放和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

(2)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四項基本原則.

(3)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解析】【解答】(1)從歌詞“一九七九年”“中國的南海邊”“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等信息;可知材料一歌唱了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的南方講話.材料中“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中的“春天”的到來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相關,因為這次會議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所以“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喻指鄧小平南方談話.影響是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2)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實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又提出“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是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3)屬于較易問題;依據所學內容回答即可.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上,鄧小平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