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63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一座古代石橋歷經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長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宵”,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是隋朝的()A.趙州橋B.玉帶橋C.寶帶橋D.瀘定橋2、某旅游者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參觀時,發現一卷被稱為“現存世界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這位旅游者看到的印刷品應是()A.B.C.D.3、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東西方的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串聯在一起,這里的它開始出現與下列哪一事件在關()A.秦始皇修筑長城B.李冰開鑿都江堰C.張騫通西域D.孫權開發江南4、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取得的幾項重要成就是()

①種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種植水稻。

④鑄造鐵器。

⑤發明瓷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⑤5、唐太宗在位期間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從而被西部各少數民族信服,他也被尊稱為()A.大單于B.天可汗C.懷仁可汗D.贊普6、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是在()A.漢文帝時期B.漢景帝時期C.漢武帝時期D.漢元帝時期7、秦朝因暴政二世而亡,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最終勝利者是()A.陳勝B.吳廣C.項羽D.劉邦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下列國王中,導致國家滅亡的有()A.夏桀B.商紂C.周厲王D.周幽王9、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當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莫高窟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下列人物能夠目睹到莫高窟的是()A.秦始皇B.漢武帝C.武則天D.唐太宗10、商鞅變法的措施中,體現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是()A.國家承認土地買賣,允許自由買賣B.獎勵耕織C.獎勵軍功D.建立縣制11、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功過。下列對武則天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婦女地位B.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C.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D.任人唯親,扶持官僚貴族12、唐太宗是一位開明的君主,表現在()A.虛心納諫,善用賢臣B.政治上調整政治政策C.減輕人民苦役負擔D.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1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主要用途包括()A.燒烤食物B.驅趕野獸C.制作工具D.冶煉鋼鐵14、下列歷史人物按時間排列正確的是()A.禹-桀-啟B.禹-啟-桀C.舜-啟-桀D.禹-舜-桀15、小明同學在課本劇《百家爭鳴》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下列屬于他的臺詞的是()A.嚴刑酷法,中央集權B.無為而治C.兼愛,非攻D.以法治國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6、被稱為“醫圣”的是東漢后期的____,他的醫學著作是《____》。創制出麻醉藥——麻沸散的是東漢末年人____。17、宋代是我國瓷器的輝煌時代,江南成為制瓷業的中心。______(判斷對錯)18、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農具和牛耕的廣泛使用,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

錯誤:______;訂正:______。19、堯、舜、禹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后人稱之為______。20、楚軍在______打敗晉國,______躍升為霸主。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9分)21、五代十國時期的分裂局面,實際上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發展。______(判斷對錯)22、秦長城西起遼東,東到臨洮,用來抵御匈奴,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城。()23、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評卷人得分五、列舉題(共3題,共30分)24、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1)唐朝時________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對加強漢藏兩族的聯系,發展藏族經濟做出了貢獻。(2)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這個少數民族是________。(3)清朝時設________加強對西藏的管轄。25、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遺產,根據提示列出相關知識:(1)世界上現存最重的青銅器__________________。(2)我國已發現最早較完整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26、根據下圖《戰國形勢圖》填出國名。

A____B____C____D____評卷人得分六、改錯題(共4題,共20分)27、甲同學:佛教是當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發源地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時候傳入我國的呢?

乙同學:它起源于印度,應該是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的。______。(判斷對錯)28、觀察下列圖片后;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對兩幅圖片的解讀是否正確,正確的涂“√”,否則涂“X”。

(1)圖1中的安祿山擔負的是隋朝東北地區的防御重任。______

(2)安祿山發動的叛亂曾經持續14年。______

(3)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同伙是史思明。______

(4)圖2中的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______

(5)黃巢起義曾經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的統治以致命的打擊。______

(6)安祿山的叛亂導致隋朝由盛轉衰,黃巢起義導致唐朝的滅亡。______。29、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開始于禹。

錯誤:______理由:______。30、正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小李同學認為: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每州派御史大夫一人,監視地方官吏及豪強。小李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A【分析】【分析】據題干“單孔大石橋”及“時間”得知:隋朝李春在河北趙縣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后又有詩人贊它是“百尺長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趙州橋的歷史地位。2、C【分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語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是唐朝時期印制的《金剛經》。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雕版印刷術的準確識記。3、C【分析】【分析】西域指的是現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使西域與漢朝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也開辟了一條連接亞歐大陸重要的交通要道。它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達今天的新疆地區,再轉出到中亞;西亞和南亞,最后到達地中海地區,從而把東西方的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串聯在一起,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張騫通西域。4、A【分析】題干中“原始農耕時代”是解題的關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取得的幾項重要成就是①種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種植水稻,④鑄造鐵器是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出現的,⑤發明瓷器是在夏、商、西周時期.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我國原始農耕的有關內容.

注意準確識記我國原始農耕的成就.【解析】【答案】A5、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關于唐太宗的相關史實。天可汗是唐代少數民族首領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稱,太宗皇帝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故選B。【解析】B6、C【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西漢武帝時,頒布了“推恩令”,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措施,使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漢武帝大一統。

掌握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及意義。【解析】C7、D【分析】據所學知;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最終勝者是劉邦。推翻了秦朝之后,劉邦和項羽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后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

故選:D。

本題考查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注意識記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相關知識。【解析】D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ABD【分析】根據課本所學知識;夏桀;商紂、周厲王、周幽王都是歷史上的暴君,但周厲王的殘暴沒有導致亡國.

故選ABD.

本題考查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滅亡.

本題考查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滅亡,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知道夏桀、商紂、周幽王導致國家滅亡.【解析】ABD9、CD【分析】位于甘肅省敦煌的莫高窟是隋唐時期最著名的石窟藝術;莫高窟是繪畫藝術;佛教、雕塑藝術的集中體現,石窟內有大量與佛教有關的泥塑和壁畫,生動地展現出敦煌藝術的奇特神韻和無窮魅力,特別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圖案,被贊譽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成為敦煌壁畫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武則天和唐太宗生活在唐朝時期,能夠目睹到莫高窟.

故選CD.

本題主要考查甘肅敦煌的莫高窟.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我國的三大石窟藝術.【解析】CD10、AB【分析】商鞅變法的措施中;體現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是國家承認土地買賣,允許自由買賣和獎勵耕織,C屬于軍事領域,D屬于政治領域.

故選AB.

本題考查了商鞅變法.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解析】AB11、AD【分析】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A項提高了婦女地位和D項任人唯親,扶持官僚貴族表述錯誤。

故選:AD。

本題以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為切入點;考查武則天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武則天的統治措施及歷史地位。【解析】AD12、ABC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唐太宗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是一位開明的君主。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房玄齡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還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進諫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諫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調整政治政策,下令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減輕人們負擔;他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形成了唐朝與周邊民族的和親結盟政策。所以ABCD都對,故選ABCD。【解析】ABCD13、AB【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使用天然火來燒烤食物,驅趕野獸.CD選項都不是北京人時期的現象,排除.

故選AB.

本題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北京人的相關知識點.【解析】AB14、BC【分析】原始社會推行民族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有堯舜禹的禪讓。禹建立夏朝后,把王位傳給兒子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最后一個王桀,由于暴政而亡。故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選項BC。

故選:BC。

本題考查堯舜禹的禪讓以及夏朝的建立和滅亡的歷史。重在考查歷史人物。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堯舜禹的禪讓以及夏朝的建立和滅亡的歷史的掌握。重在熟知相關的歷史人物。【解析】BC15、AD【分析】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B是老子的主張;C是墨子的主張。

故選:AD。

本題主要考查百家爭鳴;識記韓非的思想主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百家爭鳴時期的各個思想家的思想主張。【解析】AD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6、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佗【分析】【分析】主要考查東漢時期的兩位名醫張仲景和華佗以及其成就。

【點評】此題較為簡單,識記基礎知識點17、略

【分析】宋代是我國瓷器的輝煌時代;江南成為制瓷業的重心,宋代制瓷出現許多名窯,后來居上的景德鎮窯成為制瓷業中心.

故答案為:×.

本題以判斷題的形式考查宋代的制瓷業;需要明確宋代制瓷業的重心和中心地區.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熟記宋代的制瓷業的相關知識.【解析】×18、略

【分析】鐵農具和牛耕出現于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廣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其中,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上的一次革命,而青銅器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出現,在西周時期廣泛使用.所以,題干中,“青銅”應改為“鐵質”.

故答案為:

錯誤:青銅;訂正:鐵質.

本題主要考查在春秋戰國時期廣泛使用;引發巨大社會變革的農具.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鐵器和牛耕的有關內容.【解析】青銅;鐵質19、略

【分析】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堯在年老時推舉舜為繼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他們之間采用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可見“禪讓制”的實質是公共推舉,首領讓賢選出首領.

故答案為:

禪讓制.

本題考查禪讓制;知道“禪讓制”的實質是公共推舉,首領讓賢選出首領.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人類文明曙光的相關知識.【解析】禪讓制20、略

【分析】邲之戰或稱兩棠之役(因泌水入滎陽稱“蒗蕩渠”;可寫作“兩棠”,故此戰又作兩棠之役),即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晉;楚爭霸中原的戰爭,楚莊王率軍在鄭地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大敗晉軍晉軍的重要作戰.經此一戰,晉國喪失長達數十年的霸主地位,楚國奪得中原霸權.

故答案為:

邲;楚莊王.

本題考查春秋五霸.

本題以春秋爭霸為背景考查了楚莊王爭霸,考核了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楚莊王通過邲之戰成為春秋霸主.【解析】邲;楚莊王四、判斷題(共3題,共9分)21、√【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后出現的多個割據政權,這一現象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因為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各國割據一方,戰亂不斷。五代十國不是民族融合的表現,而是國家政權分立割據的表現。故題干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了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五代十國的影響。【解析】√22、×【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秦長城。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并讓蒙恬負責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用來抵御匈奴,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23、×【分析】【分析】依據所學;208年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礎,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故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赤壁之戰。五、列舉題(共3題,共30分)24、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故為:文成公主。(2)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建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西夏和金,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后來,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故為:蒙古族。(3)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根據所學知識,1727年,清朝設置了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故為:駐藏大臣。【解析】(1)文成公主。

(2)蒙古族。

(3)駐藏大臣。25、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司母戊鼎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朝的青銅鑄造業高展發展,青銅工藝十分精湛,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所以填司母戊鼎。(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甲骨文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朝的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淵源關系,我國已發現最早較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所以填甲骨文。(3)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夏朝的建立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所以填夏朝。【解析】(1)司母戊鼎。(2)甲骨文。(3)夏朝。26、略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圖和填圖的能力。抓住題目的重要信息“戰國形勢圖”,聯系所記戰國形勢圖的歌謠“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可判斷出:A處于東邊,是齊;B位于南邊,是楚;C處于西邊,是秦;D處于北邊,是燕。【解析】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六、改錯題(共4題,共20分)27、略

【分析】西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的中原地區.佛教主張人死后能夠轉生來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難,虔誠地信教,來世就能得到幸福,因而有利于維護統治者的封建統治,很快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西漢末年佛教的傳入.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漢時期佛教的傳入.【解析】√28、略

【分析】(1)安祿山(703年-757年)生活于唐朝.故安祿山擔負的是隋朝東北地區的防御重任;故涂“×”.

(2)安史之亂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于發起叛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歷時七年零三個月,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認為安史之亂不但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且對中國后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對外關系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故安祿山發動的叛亂曾經持續14年,故涂“×”.

(3)唐玄宗末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歷時8年之久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亂使中原地區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邊疆不斷告急,唐朝國力大為削弱.故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同伙是史思明,故涂“√”.

(4)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人黃巢領導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殘酷統治的農民起義運動;是王仙芝起義的后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