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少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冀少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冀少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冀少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冀少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冀少新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13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乾隆帝總結歷代立儲經驗教訓,稱“朕歷覽諸史,今古異宜,知立儲之不可行與封建、井田等,實非萬全無弊之道也”“立嫡立長之說,尤非確論”,因而將清朝“秘密立儲”制度化。這一制度A.儲君身份不明,不利于制度延續B.突破了嫡長觀念約束,寓傳賢之意C.導致儲位紛爭,不利于政局穩定D.否定了傳統宗法制度,強化了皇權2、1932年1月21日,傾向于政府且頗有實力的報紙《天津大公報》在社論中提出:“政府應該開辟和平解決紅軍之路”,“在不暴動、不割據、不違法擾亂秩序的條件下,撤銷禁止異黨活動的禁令”。這一社論反映了當時A.國共關系走向緩和B.中國民族危機逐漸加深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D.國民政府對日政策有所調整3、漢高祖令商人不得衣絲乘車,并加收繁重的商業稅,極力降低商人社會地位,而宋代則出現了富商大賈在科舉發榜時“榜下捉婿”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A.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B.深受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C.改變了重農抑商的政策D.反映社會階級結構的調整4、唐代文學家元稹曾對唐初政治總結道:“房、杜、王、魏之徒,議可否于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于外。不三四年而天下大理,豈文皇獨運聰明于上哉?蓋亦群下各盡其言,以宣揚發暢于天下也。”與元稹評論相關的政策是()A.勸課農桑,輕徭薄賦B.大興文治,改革兵制C.勤儉節約,戒奢從簡D.各取所長,導之使諫5、錢穆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在某一時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專制。他的論據是:我們沒有辦法無視那些機構、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內部權力制衡的制度架構而因為皇帝處于最高地位就認為皇帝專制。“某一時期”指的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6、東晉葛洪在《抱樸子。外編》卷二十五《疾謬》中曾生動描繪了兩晉南方婦女的社會生活,說他們離開織機,走出廚房,拜親訪友,周游城邑,途中有說有笑,甚至舉杯痛飲。對上述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A.兩晉時期婦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有所提高B.經濟重心南移趨勢在思想觀念上的反映C.民族融合潮流對兩晉時期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D.儒家綱常倫理思想在兩晉時期受到沖擊7、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打擊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大部分,支援了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斗,防止了蘇聯面臨兩面受敵的困境,捍衛了人類的和平事業。中國在抗戰中的巨大貢獻A.使中國的綜合國力與美英等并駕齊驅B.確保了世界保衛和平力量的絕對優勢C.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D.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最大保證8、關于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論述,正確的是()

A.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復興”B.要求建立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C.采取復興古代埃及文化的方式D.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9、下列是一幅名為《束手無策》的漫畫;圖中“世界經濟”(白雪公主)誤吃“新自由主義”毒蘋果而陷入昏迷,旁邊的八國集團領導人束手無策。此漫畫說明。

A.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逆轉B.“滯脹”背景下的嚴重危機C.西方經濟亟待新的調整D.“新經濟”下的全球困境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鞏固統一的措施。

(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________,設立________。

(2)在地方管理上。

①元朝實行________制度——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________,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固定常設,稱為________,簡稱________。除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區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________個行省。行省轄區廣闊,權力集中,統治效率較高。它的創立是中國古代________制度的重大變革。

②對于吐蕃地區,則由全國最高佛教機構________進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③元朝設________、________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________的管轄。

④元朝還在________設置巡檢司,以經略臺灣11、西漢建立________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12、教育成就以“________”的思想辦學,打破了過去貴族階層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動了________的發展。

13、與突厥(戰爭→設置機構)

(1)東突厥:隋末中原動亂,東突厥南侵,________初年唐朝大敗東突厥,俘獲東突厥可汗,東突厥汗國滅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________”。

(2)西突厥:高宗時滅亡西突厥。

(3)設機構:唐朝中央政權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先后設置________和________;統轄天山南北。

(4)結局:8世紀中葉,安置在北方的突厥反叛唐朝被________所滅。從此,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了歷史舞臺。14、抗擊倭寇:從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盜不時在我國東部沿海騷擾,被稱為_____________在抗倭斗爭中,___________率領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在福建,廣州與抗倭將領俞大猷合作,連續重創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事跡被后世所傳頌15、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____________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化和法典化,匯編成____________》,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16、1688年,_________,通過不流血的政變,趕走了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1689年,頒布了___________,確立了____________,國王的權力收到議會的限制,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確立。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______到________,英國社會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7、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A.正確B.錯誤18、巴黎公社革命發生在1871年,它很快就失敗了,但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的嘗試。A.正確B.錯誤19、1992年,“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建段的標志。A.正確B.錯誤20、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成為一個聯系的整體,各地區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A.正確B.錯誤21、明朝時期,白銀的普遍流通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繁榮。()A.正確B.錯誤22、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A.正確B.錯誤23、盧梭——人民主權A.正確B.錯誤24、智者箴言引領著人類的思想。請將下列思想家與其言論相匹配。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1題,共5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493100年,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仲裁下,劃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線:在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270里格的地方,貫穿北極到南極,分界線以西的一切土地屬于西班牙的勢力范圍,以東屬于葡萄牙的勢力范圍。由于葡萄牙不滿這一仲裁,西、葡兩國又于第二年年締結條約,把這條線向西移動

結合所學知識,對“教皇子午線”的劃定進行合理的闡釋。里格。根據這個條約,巴西部分地區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2題,共16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學者杜蘭特在其《歷史的教訓》一書中認為,通過實踐發現科學的成果正在以年輪擴散的形式推陳出新,固有的模式總是處在不斷的解構、推翻之中,每一階段所出現的新發明、新方法、新情況都會迫使人們改變以往的行為方式,做出全新的認知和調整,也即事物無規律可循,歷史是變動不居的。他說:“我們對于過去發生的認識,總是不完整的,很可能還是錯誤的,因為歷史已經被相互矛盾的證據和存有偏見的歷史學家所遮掩蒙蔽。”杜蘭特不認為整理、編纂歷史是一門科學,因為那不過是憑借后人的推測、判斷、想象而人為地杜撰和堆砌,本身不成其為事實,更遑論成為科學。杜蘭特甚至把自己與外界客觀存在物完全隔絕起來,拒絕去分辨外部存在物的真偽,所以他對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或物都存疑、無法判斷。杜蘭特認為,歷史受到地質條件的制約,是歷史的特性之一。他還強調,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理因素的影響會減弱,但其決定作用不會改變。西方學者杜蘭特在其《歷史的教訓》一書中認為,通過實踐發現科學的成果正在以年輪擴散的形式推陳出新,固有的模式總是處在不斷的解構、推翻之中,每一階段所出現的新發明、新方法、新情況都會迫使人們改變以往的行為方式,做出全新的認知和調整,也即事物無規律可循,歷史是變動不居的。他說:“我們對于過去發生的認識,總是不完整的,很可能還是錯誤的,因為歷史已經被相互矛盾的證據和存有偏見的歷史學家所遮掩蒙蔽。”杜蘭特不認為整理、編纂歷史是一門科學,因為那不過是憑借后人的推測、判斷、想象而人為地杜撰和堆砌,本身不成其為事實,更遑論成為科學。杜蘭特甚至把自己與外界客觀存在物完全隔絕起來,拒絕去分辨外部存在物的真偽,所以他對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或物都存疑、無法判斷。杜蘭特認為,歷史受到地質條件的制約,是歷史的特性之一。他還強調,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理因素的影響會減弱,但其決定作用不會改變。

結合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評析材料中杜蘭特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的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據杜蘭特《歷史的教訓》整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類歷史上,棉花產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歷程。其中,世界棉花種植者、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空間關系不斷變化,可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關于棉花產業演變的趨勢,并予以說明。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1題,共6分)28、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局限和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詳解】

乾隆認為建立儲君必然存在弊端,而嫡長子繼承制尤其如此,因此實行“秘密立儲”,這種立儲方式并非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確立繼承人,而是考察具備資格的諸子誰更有能力治國理政,突破了嫡長觀念束縛,寓傳賢之意,B正確;儲君是皇帝自己中意的人,因此必然有培養舉措,不會導致制度中斷,排除A;C側重描述“秘密立儲”的弊端,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秘密立儲”并未徹底否定傳統宗法制度,排除D。2、B【分析】【詳解】

由材料“1932年1月21日”“政府應該開辟和平解決紅軍之路”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的中國面臨日本的侵略,民族危機逐漸加深,因此才會有“應該開辟和平解決紅軍之路”的言論,故選B;當時的國民黨依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國民政府對日政策并未有所調整,國共關系并未走向緩和,排除AD;中日民族矛盾是在1935年才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排除C。3、B【分析】【詳解】

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朝經濟的發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漢朝時期政府壓抑商業發展,而宋朝則出現商人“榜下捉婿”,這表明商人地位的提高,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所以符合題意的是B項,唐宋時期實行的都是重農抑商政策,階級結構沒有進行調整,排除CD項;A項中的“擴大統治基礎”在題干中沒有體現。4、D【分析】【詳解】

元稹的意思是說像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這樣的賢臣,在朝中言議政事的可與否;普天之下的臣民,在朝外直言政策的得與失,短短數年之內就實現了天下大治的盛世,D項正確;其它三項政策均不符合元稹評論的出發點,排除ABC項。故選D項。5、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中國古代在某一時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專制”及所學可知,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和中書省,設內閣,內閣是皇帝的顧問機構,反映了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C項正確;唐朝設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是宰相,一定程度約束皇權,排除A項;宋朝設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權力,實行重文輕武,重用文臣,一定程度約束皇權,排除B項;清朝設軍機處,軍機處直接聽命于皇帝,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排除D項。故選C項。6、B【分析】【詳解】

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魏晉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因此“經濟重心南移趨勢”表述錯誤,B符合題意;材料“說他們離開織機,走出廚房,拜親訪友,周游城邑,途中有說有笑,甚至舉杯痛飲”表明,兩晉時期婦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有所提高,A不符合題意;材料表明民族融合對兩晉時期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表明,兩晉時期的儒家綱常倫理思想受到沖擊,D不符合題意。故選B。7、C【分析】【詳解】

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使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升,重新確立了世界上的大國地位,C正確;近代中國始終是一個落后的國家,排除A;B表述絕對,排除;D過分夸大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排除。8、D【分析】【詳解】

材料所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他們都宣揚人文主義,實質是宣揚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D項正確;對古典文化的復興只是手段,排除A項;文藝復興反對神權統治,排除B項;復興的是古希臘的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9、C【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自由主義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在經濟學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漫畫信息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使世界經濟陷入低迷,而八國集團領導人束手無策,這說明西方經濟亟待新的調整,故C正確;世界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可能逆轉,故A錯誤;新自由主義是為了醫治“滯脹”,故B錯誤;“新經濟”是在九十年代,故D錯誤。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為了鞏固統治,(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2)在地方管理上①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固定常設,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10個行省。行省轄區廣闊,權力集中,統治效率較高。它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②對于吐蕃地區,則由全國最高佛教機構宣政院進行政教合一的管理;③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④元朝還在澎湖設置巡檢司,以經略臺灣。所以①是驛道,②是驛站,③是行省,④是中書省,⑤是行中書省,⑥是行省,⑦是河北,⑧是山西,⑨是山東,⑩是10;?是地方行政,?是宣政院,?是北庭都元帥府,?是宣慰司,?是西域,?是澎湖。【解析】驛道驛站行省中書省行中書省行省河北山西山東10地方行政宣政院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西域澎湖11、略

【分析】【詳解】

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解析】公元前20212、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孔子的教育成就以“有教無類”的思想辦學,創辦了私學。【解析】有教無類私學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貞觀天可汗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回紇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倭寇戚繼光15、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6世紀,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匯編《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解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16、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英國議會發動了“光榮革命”,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英國從人治走向法治。【解析】光榮革命《權利法案》議會主權人治法治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7、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孟德斯鳩主張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因此本題表述正確。18、A【分析】【分析】

【詳解】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1871年3月,巴黎爆發工人武裝起義,起義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1871年5月巴黎公社被法國資產階級和普魯士聯合扼殺,雖然它很快就失敗了,但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的嘗試。故材料說法正確。19、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建段的標志,主要依據是中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進,故題干表述正確。20、A【分析】【詳解】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以及全世界物種的交流與傳播,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同時殖民國在亞非拉地區掠奪資源、屠殺與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等暴行造成了如今亞非拉地區總體落后的局面。故該說法正確。21、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明朝時期,白銀的普遍流通并沒有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繁榮,這是因為明朝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故表述錯誤。22、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的興起,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故題目表述正確。23、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盧梭主張人民主權,因此本題表述正確。24、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孟子主張民貴君輕;韓非子強調的是以法治國;亞里士多德提出“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主張;盧梭認為“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因此答案是(1)E(2)C(3)B(4)A(5)D(6)F。四、材料分析題(共1題,共5分)25、略

【分析】【詳解】

歷史解釋:根據材料中“1493年,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仲裁下,劃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線”等信息,觀察題目中的兩幅地圖,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從背景、原因、實質和影響等方面展開分析可知,“教皇子午線”的劃定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海外擴張中,葡萄牙、西班牙矛盾日益尖銳的背景下,鑒于教皇的政治權威和仲裁,劃分勢力范圍而產生,教皇子午線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借此西班牙、葡萄牙認可了對方的殖民地,列強以協商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的發生亞非拉地區逐漸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解析】新航路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為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由于教會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皇具有較高的政治權威,因此在教皇的仲裁之下,雙方以“教皇子午線”為界進行勢力范圍劃分。

教皇子午線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意味著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得到認可同時,列強以協商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的發生亞非拉地區逐漸殖民地、半殖民地化。五、論述題(共2題,共16分)26、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結合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評析材料中杜蘭特的觀點得出結論。依據材料中“事物無規律可循,歷史是變動不居的”、“杜蘭特甚至把自己與外界客觀存在物完全隔絕起來,拒絕去分辨外部存在物的真偽,所以他對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或物都存疑、無法判斷。”信息可知,杜蘭特在其著作中滲透了唯心史觀,否定了歷史的科學性,體現了歷史虛無主義。然后結合所學從唯物史觀的基本特征、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等方面說明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可循,并非變動不居、不可知的,杜蘭特陷入唯心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之中。還可依據材料中“杜蘭特認為,歷史受到地質條件的制約,是歷史的特性之一。他還強調,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理因素的影響會減弱,但其決定作用不會改變。”信息可知,杜蘭特鼓吹地理因素決定論,夸大了地理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作用。然后結合所學從新航路開辟后地理隔絕被打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地理因素進一步被突破等方面說明地理條件影響歷史的發展,但不是決定因素,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的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解析】示例一杜蘭特在其著作中滲透了唯心史觀;否定了歷史的科學性,體現了歷史虛無主義。

杜蘭特在其著作中強調;事物無規律可循,歷史是變動不居的。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發展有其特定的規律,人們可以認識其規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人類社會遵循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最終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普遍發展規律。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舊的封建生產關系(或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美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或殖民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隨著俄國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和各種矛盾的激化,1917年爆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本主義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些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由此可知,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可循,并非變動不居、不可知的。杜蘭特否認歷史的科學性,并把自己和外界客觀存在相隔絕,從而陷入否定一切的歷史虛無主義。

結論:歷史研究中;應該以唯物史觀為導向,把歷史研究置于科學體系中。

示例二杜蘭特鼓吹地理因素決定論;夸大了地理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作用。

地理條件影響歷史的發展;而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比如,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全世界連接為一個整體,地理上的隔絕被突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進一步突破了地理因素的限制,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由此可知,歷史發展雖受到地理條件的制約,但地理環境對歷史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結論:歷史研究在關注各種因素的同時;不能忽視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同時,也要承認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要重視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示例僅作為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學生若把示例一;二結合起來回答或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賦分)

【評分標準】。分值要求8~10分所擬觀點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引用兩個或兩持觀點;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邏輯嚴謹,文字通順。4~7分所擬觀點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圍繞觀點進行闡述;所舉史實與觀點基本能構成邏輯關系;診斷較完整、清晰,文字通順。0~3分所擬觀點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確。所舉史實與觀點支撐不足,或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性不強;論述沒有邏輯性,文字不通順。27、略

【分析】【詳解】

首先,分析材料內容,提煉一個關于棉花產業演變的趨勢。分析材料內容可知,公元前2000—1600年世界棉花主要分布在亞洲、中美洲、東非,是各自獨立發展的;1600—1780年世界棉花生產網絡逐漸集中在歐洲,歐洲從印度購買棉紡織品帶回歐洲消費,或運往非洲購買勞動力運往美洲種植園中工作;1780—1860年世界棉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