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746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南北朝時期,南梁使者陳慶之出使北魏曾感慨道:“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北方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B.魏孝文帝改革C.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D.北方民族融合趨勢加強2、明治維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反對幕府將軍的統治。明治維新開始以后,“政權建設是明治政府一切舉措的重中之重,維新勢力打著‘尊皇’的旗號,把遠離權力中心幾個世紀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來。”日本維新勢力這樣做的目的是A.結束封建割據建立近代國家B.實現君主立憲制的政治目標C.重建以天皇為首的專制統治D.借助中央王權推動經濟發展3、春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進行了賦稅制度改革。楚國下令“書土田”,“量人修賦”,即進行土地登記,農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繳納賦稅。鄭國“作丘賦”,以“丘”為單位征收兵賦。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財政收入B.實行重農抑商C.抑制土地兼并D.打擊豪強勢力4、穆罕默德·阿里說:“真正的獨立需要一支能夠抵抗西方入侵的現代化軍隊,而現代化軍隊需要建立起現代化工業,以提供必要的軍事裝備。”上述材料說明阿里推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現代化的工業B.建立現代化的軍隊C.制造先進的軍事裝備D.富國強兵,抵御外來侵略5、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B.卡爾文教派C.英國國教D.英國清教徒6、唐律規定:“諸市司評物價不平者,計所貴賤,坐贓論;入己者,以盜論。”“諸造器用之物及絹布之屬,有行濫、短狹而賣者,各杖六十。”唐律對欺行霸市、哄抬物價、結伙行騙等行為,規定最低要杖八十。這說明A.唐政府重農抑商,遏制了商品經濟發展B.唐代對市場的嚴格管理維護了市場秩序C.唐代坊市制度不斷完善,商品經濟發展D.唐代對市場管理遵循了商品的價值規律7、《史記)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貢,在衛國經商有方,成為著名的大商人,遂攜束帛重禮去拜訪諸侯。所到之處,諸侯與之只行賓主之禮,不行君臣之禮。出現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A.宗法分封制逐漸趨向瓦解B.工商食官的局面逐步改變C.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壯大D.儒家思想受到統治者的推崇8、1945年重慶談判后,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有學者指出這個通常被稱為“雙十協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協定”的性質,其實稱“會談紀要”更為準確,這是因為A.國共雙方都缺乏誠意B.國共實力懸殊地位不平等C.美蘇暗中支持國民黨D.解放區問題沒有達成共識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9、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與完善。

(1)確立:公元前6世紀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發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紀,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10、材料英國近代的土地法改革始于19世紀30年代。1832年議會改革以后,一系列土地法案在議會的建議下逐一生效,強調土地的自由轉讓性和簡化土地轉讓形式成為改革的主要內容。1864年頒布的《土地改良法》將土地租金負擔周期延長到25年。1876年議會通過《公共用地法》將圈占鄉村綠地的行為作為“妨害行為”。1882年的《限定繼承土地法》賦予終身地產權人充分的經營管理和處分土地的權利,被稱為19世紀“最偉大的不動產法”。1925年土地法改革規定所有類型的土地保有制一律轉化為自由保有制,所有習慣法上的土地轉讓形式一并廢除。這標志了英國傳統以貴族為主的鄉村社會瓦解。——摘編自高濤《19世紀至20世紀初英國土地法改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英國土地法改革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土地法改革對英國近代社會的影響。11、材料為適應生產生活的高速發展和不斷增長的臨床藥物需要;兩宋政府在歷代醫藥行政管理基礎上進行多次藥政改革。多次修訂本草,北宋974年,宋太祖親為《開寶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編寫《嘉祐補注神農本草》;《本草圖經》。中央設立了翰林醫官院,掌管官吏軍民疾病,后成為培養醫學生的場所;同時地方上增設藥局,以幫助百姓治療疾病。專門設立了“收賣藥材所”,并設立藥官鑒驗藥材的優劣真假,嚴禁將不良的藥物制成熟藥,實行藥物銷售的國家專營政策。百姓不能及時買藥物、誤病情,則杖責一百。南宋孝宗隆興二年,兩淮瘟疫流行,朝廷命令和劑局(掌管配制藥品出賣)賑災藥四萬帖,派使臣遍詣兩淮州縣鄉村散給。京城藥局的五個門市每年上交四十萬緡,占國家財政收入的0.67%。

——摘編自郭慧《宋代藥政革新的社會影響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宋代藥政改革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藥政改革的影響。12、材料1905年革命后;俄國農民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強烈。為維護地主資產階級的利益;發展農村中的資本主義、防止革命,斯托雷平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1906年11月22日,公布了《關于對農民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現行法若干補充規定》的法令,準許農民退出村社。每個農民可以通過贖買取得村社的份地作為私產,并允許出賣。1911年6月11日,他又公布《土地規劃條例》,規定份地不論是否預先確定為私產,凡是實行土地規劃的地方,都自動變為私產。1906~1915年期間,有200余萬戶農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數退社貧苦農民由于缺乏農具和資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價出賣給富農。針對無地的農民,斯托雷平廣泛實行移民政策,一方面推動他們進城成為工人,另一方面引導他們遷往西伯利亞開發土地。自1906~1910的五年間,共遷出了250萬人。

——據蘇文《從不公正的改革到反改革的革命——沙俄斯托雷平改革評述》等整理(1)根據材料;指出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主要內容。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響。13、材料自安史之亂以后,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權統治一落千丈,而廣大的中原地區亦陷入了深重的災難,兵燹、天災使得富庶的中原滿目瘡痍。這樣的局面,激發了中唐士人改革積弊的雄心,從而產生了以維護國家民族統一、變革圖強為中心的時代思潮,而多猜忌的德宗去世,比較關心民瘼的順宗即位,就成為改革的一個契機,而永貞革新最終失敗,主要乃在于二王劉柳輩之“躁進”,銳意革新,獨得“大名”,打破了當時仕宦“循資漸進”之習俗,“超取顯美”,因而官僚階層采取了“不合作”態度。“會勵精圖治之順宗病入膏肓,至易代之際,官僚大多明哲保身,首鼠兩端,觀望而已。及其敗也,則力詆之,以示忠心、明哲于憲宗”,而憲宗為其地位之穩固,亦偏聽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劉柳之冤而大加撻伐,以取得與整個官僚階層的協調、統一。自安史之亂以后,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權統治一落千丈,而廣大的中原地區亦陷入了深重的災難,兵燹、天災使得富庶的中原滿目瘡痍。這樣的局面,激發了中唐士人改革積弊的雄心,從而產生了以維護國家民族統一、變革圖強為中心的時代思潮,而多猜忌的德宗去世,比較關心民瘼的順宗即位,就成為改革的一個契機,而永貞革新最終失敗,主要乃在于二王劉柳輩之“躁進”,銳意革新,獨得“大名”,打破了當時仕宦“循資漸進”之習俗,“超取顯美”,因而官僚階層采取了“不合作”態度。“會勵精圖治之順宗病入膏肓,至易代之際,官僚大多明哲保身,首鼠兩端,觀望而已。及其敗也,則力詆之,以示忠心、明哲于憲宗”,而憲宗為其地位之穩固,亦偏聽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劉柳之冤而大加撻伐,以取得與整個官僚階層的協調、統一。

(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永貞革新的背景。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永貞革新失敗的原因。——雷恩海《嗟爾既往宜為懲——從永貞革新看中國官僚政體的弊端》14、材料乾隆年間,清廷將關內、奉天、熱河等處的內務府所屬官莊上的壯丁16000余人“撥出為民”,準其自謀生計,這是一次較大的釋放官莊農奴的行動。以后又一再頒布“出旗為民”的詔令,不但準許壯丁開戶為民,而且準許開戶的壯丁,將“契買民地并開墾地畝”,“帶往為業”。乾隆年間,清廷將關內、奉天、熱河等處的內務府所屬官莊上的壯丁16000余人“撥出為民”,準其自謀生計,這是一次較大的釋放官莊農奴的行動。以后又一再頒布“出旗為民”的詔令,不但準許壯丁開戶為民,而且準許開戶的壯丁,將“契買民地并開墾地畝”,“帶往為業”。“皖南地主有奴役”伴當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下令將部分伴當世仆”開豁為良“;規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開戶之例豁免為良“,”至年代久遠,文契無存,不受主家豢養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嚴禁“。至于其他過去被打入賤民階層的人,雍正時期也陸續詔令削除其賤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陜西教坊樂籍,改業為良民“又令”除浙江紹興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將蘇州府常熟、昭文兩縣舊有丐戶”照樂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為編民“。粵東地區有一種名為”戶“的”賤民“,他們以船為家,以捕魚為業。清下令”凡無力之登戶,聽其在船自便,不必強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棲身者,準其在于近水村莊居住,與良民一同編列甲戶,以便檢查,勢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驅逐——據呂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編《中國古代史》整理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會改革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初年社會改革的背景及意義。。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3題,共24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濟必然性的客觀規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濟必然性的客觀規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國馬漢的《海權論》認為;以貿易(指商品輸出)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并保持制海權,特別是與國家利益和海外貿易有關的主要交通線上的制海權,是國家強盛和繁榮的主要因素。要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具有占優勢的海上實力,即強大的艦隊和商船隊以及發達的基地網。而在近代中國,兩次鴉片戰爭慘敗之后,經洋務派中堅力量推動,中國近代海軍建設發展比較快,各方面都勝日本一籌。但李鴻章作為興辦近代海防的領軍人物,仍堅持“守疆土,保和局”的海防戰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清朝大敗,這種失敗,實際上是傳統海防體系的全面崩潰。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海權與國家發展”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定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詳解】

北魏孝文帝在494年遷都洛陽;通過孝文帝改革,洛陽出現“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的現象。從材料中的“南梁使者陳慶之出使北魏”的時間信息可以看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魏孝文帝改革,故答案為B項。A;D項是孝文帝改革的影響,但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北魏統一黃河流域是孝文帝改革的條件,不是材料中變化的原因,排除C項。

【點睛】

遷都洛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遷都洛陽以后,鮮卑統治者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對北魏社會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A【分析】日本明治維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把“天皇重新抬出來”是為了結束封建專制的幕府統治,故A項正確;BD兩項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日本明治維新建立的是以天皇為首的君主立憲制,故C項錯誤。所以答案選A。3、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繳納賦稅”,可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商業的發展,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丈量,沒有涉及丈量的人員對象,故D項錯誤。4、D【分析】【詳解】

由材料“真正的獨立需要一支能夠抵抗西方入侵的現代化軍隊;而現代化軍隊需要建立起現代化工業,以提供必要的軍事裝備”可知,穆罕默德·阿里主張實行富國強兵之法來抵御西方的侵略,故選D。建立現代化的軍隊和現代的工業是為了富國強兵以抵御西方入侵而采取的進一步措施,排除AB;制造先進的軍事裝備是為了建立現代化的軍隊,與AB同理,C項予以排除。

【點睛】

本題需要學生根據材料“真正的獨立需要一支能夠抵抗西方入侵的現代化軍隊,而現代化軍隊需要建立起現代化工業,以提供必要的軍事裝備”的描述來確定選項內容的主次。5、C【分析】試題分析:英國亨利八世改革;使英國基督教成為英國國教,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但是在宗教信仰和神學思想方面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不利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后出現清教運動。因此選C。

考點:宗教改革。

點評:英國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特點①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動,自上而下地展開,國王在改革中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有權任免教職和決定教義。亨利八世成為英國第一位國教最高首腦②沒有觸動天主教的教義和儀式,英國國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6、B【分析】從材料中“唐律對欺行霸市、哄抬物價、結伙行騙等行為,規定最低要杖八十”可以看出唐代重視市場誠信,對市場進行嚴格的管理,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到農業的問題;C選項材料沒有提及坊市關系問題;D選項材料無法體現。7、B【分析】【詳解】

從材料中的“諸侯與之只行賓主之禮,不行君臣之禮”來看,子貢是以私人身份經商,不是官辦工商業中的官員,說明私人從事商業開始出現,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故答案為B項。A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排除;材料沒有反映地主階級的發展狀況,排除C項;儒家思想受到統治者的推崇是在西漢時期,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8、D【分析】【詳解】

在重慶談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為了維護戰后和平,構建聯合民主政府,作出了一些讓步,因而不能說明國共雙方都缺乏誠意,故A項錯誤;重慶談判時國共實力存在一定懸殊,但這并不是“雙十協定”稱“會談紀要”的原因,故B項錯誤;美蘇對重慶談判雙方均持支持態度,故C項錯誤;在“雙十協定”中對核心問題解放區的合法問題沒有達成共識,因而不能稱之為協定,故D項正確。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9、略

【分析】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劃分十個地區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立的四百人會議,創立十將軍委員會和陶片放逐法,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級官職向廣大公民開放,為貧苦公民參加政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故答案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10、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英國近代的土地法改革始于19世紀30年代”可知當時英國在進行工業革命;根據材料“1832年議會改革以后;一系列土地法案在議會的建議下逐一生效”可歸納出議會改革的推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觀念的轉變也是當時改革的重要原因。

(2)影響:根據材料“這標志了英國傳統以貴族為主的鄉村社會瓦解”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可知,關于影響可從促進農業發展和工業革命的開展、促進社會轉型、推動傳統社會瓦解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解析】(1)原因:工業革命的發展;議會改革的推動;城市化的加快;社會觀念的改變。

(2)影響:使土地流轉更加便利,促進農業的發展;有利于工業革命的開展;削弱了傳統貴族勢力,有利于社會轉型;改變了英國社會面貌,傳統鄉村社會瓦解。11、略

【分析】(1)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出宋代藥政改革的特點要按照材料分層次概括;例如,“宋太祖親為《開寶重定本草》作序”等說明了政府對藥政改革的重視的特點,“百姓不能及時買藥物;誤病情,則杖責一百”等說明了宋代藥政改革是為了解決民生問題等。

(2)在做此題時需要注意的是宋代藥政改革的影響在材料中并沒有現成的答案,而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多角度分析,例如,可以從對藥政改革對醫療技術、醫藥市場、百姓經濟負擔、國家財政收入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多角度分析。【解析】(1)特點:政府重視;持續時間長;醫學理論與實踐并舉;關注社會;服務民生;繼承與創新。

(2)影響:促進醫療技術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穩定醫藥市場秩序,減輕百姓經濟負擔,緩和社會矛盾;提高國家財政收入;為后世醫改提供借鑒。12、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準許農民退出村社”得出:準許農民退出村社;根據材料“每個農民可以通過贖買取得村社的份地作為私產;并允許出賣”得出:農民可贖買村社份地作為私產并允許買賣;根據材料“斯托雷平廣泛實行移民政策”得出:實行移民政策。

?(2)根據材料“對無地的農民,斯托雷平廣泛實行移民政策,一方面推動他們進城成為工人,另一方面引導他們遷往西伯利亞開發土地”得出:破壞了傳統村社的土地公有制,加速了農民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西伯利亞的開發;根據材料“其中大多數退社貧苦農民由于缺乏農具和資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價出賣給富農”得出:農奴制殘余依然存在,農村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因此,未能防止俄國革命的爆發。【解析】(1)內容:準許農民退出村社;農民可贖買村社份地作為私產并允許買賣;實行移民政策。

(2)影響:破壞了傳統的村社土地公有制,加速了農民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西伯利亞的開發。但是,農奴制殘余依然存在,農村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因此,未能防止俄國革命的爆發。13、略

【分析】【分析】

(1)

依據材料“自安史之亂以后”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安史之亂后,唐代由盛轉衰;依據材料“李唐王朝的中央集權統治一落千丈”“天災使得富庶的中原滿目瘡痍”,概括得出中央集權弱化,地方災害不斷;依據材料“激發了中唐士人改革積弊的雄心,從而產生了以維護國家民族統一;變革圖強為中心的時代思潮”得出統治集團中興起改革思潮;依據材料“比較關心民瘼的順宗即位”得出唐順宗關心民眾,支持改革。

(2)

依據材料“主要乃在于二王劉柳輩之‘躁進’;銳意革新”得出領導階層急于冒進,措施激進;依據材料“打破了當時仕宦‘循序漸進’之習俗”得出舊有制度的阻礙;依據材料“官僚階層采取了‘不合作’態度”得出改革未獲得官僚集團的支持;依據材料“憲宗為其地位之穩固,亦偏聽偏信,甚至明知二王劉柳之冤而大加撻伐,以取得與整個官僚階層的協調;統一”得出皇帝更替后,改革失去統治者的支持。

【點睛】【解析】(1)背景:安史之亂后;唐代由盛轉衰;中央集權弱化,地方災害不斷;統治集團中興起改革思潮;唐順宗關心民眾,支持改革。(任答3點即可)

(2)原因:領導階層急于冒進,措施激進;舊有制度的阻礙;改革未獲得官僚集團的支持;皇位更替后,改革失去統治者的支持。(任答3點即可)14、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據材料“這是一次較大的釋放官莊農奴的行動”;可知政策涉及范圍廣泛,仔細閱讀第二段材料可知當時改革的對象主要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人,這也說明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平等觀念,而且第二段材料信息還顯示當時清政府在不同地區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說明政策的靈活性。

(2)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社會等角度展開分析。從政治上講;雍正、乾隆年間為清初,清廷面臨鞏固政權的任務;從經濟上講,主要是因為舊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明清之際的社會動蕩使經濟凋敝,清廷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就必須要改變現狀,故進行了相應的社會改革;從社會的角度看,清初滿漢矛盾較為突出,有必要通過社會改革來緩解民族矛盾。

意義:意義可從背景的內容推到而出,也分為政治、經濟、社會等角度。從政治上看,對農奴的釋放有力地打擊了大地主的勢力,鞏固了統治;從經濟角度看,對農奴的釋放使自由農民增加,有利于發展生產,增加政府收入;從社會的角度看,社會改革有利于緩和了滿漢民族矛盾,利于推動滿漢融合。【解析】(1)特點:政策涉及范圍廣;覆蓋人群多;主要針對沒有人身自由的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奴婢的人身自由);具有一定的平等觀念;政策實施具有靈活性。

(2)背景:清廷面臨鞏固政權的任務;舊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清廷須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明清之際的社會動蕩使經濟凋敝;緩解滿漢矛盾的需要。

意義: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統治;自由農民增加,有利于發展生產,增加政府收入;打擊了大地主的勢力;利于推動滿漢融合。四、論述題(共3題,共24分)15、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解析】觀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16、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解析】觀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17、略

【分析】本題要求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海權與世界強國”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定題進行簡要闡述。據材料“奪取并保持制海權,特別是與國家利益和海外貿易有關的主要交通線上的制海權,是國家強盛和繁榮的主要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即可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定題進行簡要闡述。例如,論題:英國海上霸權的確立。闡述:新航路開辟以后,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進行殖民擴張。1588年,英國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奠定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基石。17世紀中期,英國頒布《航海條例》,遭到了荷蘭的強烈反對,雙方爆發了三次戰爭,結果荷蘭戰敗。接著,英國又同法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法國。英國最終確立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