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_第1頁
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_第2頁
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_第3頁
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_第4頁
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一.科普閱讀題(共26小題)1.(2024秋?金安區校級月考)請你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二氧化硫為無色透明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毒。液態二氧化硫比較穩定,不活潑;氣態二氧化硫加熱到2000℃不分解,不燃燒。二氧化硫作為防腐劑、漂白劑和抗氧化劑廣泛用于食品行業。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1)寫出一條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2)氣態二氧化硫加熱到2000℃不分解,不燃燒。這屬于二氧化硫的(選填“物理”或“化學”)性質。(3)二氧化硫的用途有(寫一條)。(4)某地禁止燃燒煤的原因是(寫一條)。2.(2024?湖北模擬)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綠色環保汽車2021年兩會期間,我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汽車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燃燒不僅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還因燃燒不充分釋放了一氧化碳、顆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既造成資源浪費,又污染環境.開發能夠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產和使用環保型、零污染的綠色汽車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發展綠色環保汽車,主要有以下途徑:一是改進現有車型:采用鋁合金、鈦合金、塑料等輕量化材料,為汽車“減肥”,從而降低燃油消耗;改進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燒;使用催化凈化裝置,將尾氣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再排放等。二是開發汽車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氣、乙醇、生物柴油、氫氣等,實現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點“零排放”的特點,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開發利用電動汽車已成為發展綠色環保汽車的重要途徑。(1)汽車尾氣中的會造成酸雨。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2)鋁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純鋁的硬度。A.大B.小(3)碳中和、碳達峰中的“碳”是指。A.碳單質B.二氧化碳(4)氫氣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氫氣作燃料的優點之一是。3.(2023秋?薌城區校級月考)閱讀下面科普短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和氡6種氣體。常溫常壓下,稀有氣體都是無色無味,微溶于水,且熔點和沸點都很低。由于稀有氣體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但在一定條件下,氙氣可與氟氣發生反應,生成四氟化氙。工業上,制取稀有氣體是通過將液體空氣蒸餾(即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得到稀有氣體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溫吸附法,將稀有氣體分離開來。在焊接精密零件時,常用氬氣作保護氣。(1)稀有氣體屬于(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工業上用液態空氣制備稀有氣體,發生(填“物理”或“化學”)變化。(3)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有(寫出一點即可)。(4)氙氣與氟氣反應生成四氟化氙的文字表達式是。(5)在焊接精密零件時,常用氬氣作保護氣,利用到稀有氣體的。4.(2024?玉林模擬)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問題。最近的飲品刷屏榜,非“醬香拿鐵”莫屬了。這款新型飲品,將中國傳統白酒與現代咖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具有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也承載著傳播中國酒文化的使命。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由高粱、小麥等谷物為原料發酵而成。白酒的“度數”是指室溫下白酒中酒精的體積分數。“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白酒講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來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數與粘度的關系如圖1所示。醫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還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飲用,但可殺菌消毒。圖2為不同濃度酒精殺滅病菌所需時間。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高梁、小麥等谷物富含的營養素是。用谷物為原料發酵釀酒屬于(填“劇烈”或“緩慢”)氧化。(2)白酒的溶質主要是(填“化學式”),酒精度數為度時,白酒口感最醇厚。(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選,填字母)。A.青少年飲酒有害健康B.白酒的度數越大,粘度越大C.乙醇汽化時分子間的間隔變大D.48度的白酒中乙醇的質量分數為48%(4)生活中一般選75%的酒精進行消毒。依據圖2,解釋原因:。5.(2024?龍湖區一模)【科普閱讀】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碳納米材料,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1mm厚的石墨包含300萬層石墨烯,是構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組成單元(如圖1)。科學家提出,給石墨烯“打上”許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單層納米孔維薄膜,可進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紡織領域是石墨烯應用的新興領域,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工業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依據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石墨烯屬于(填“單質”或“化合物”)。(2)“1mm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說明構成物質的粒子具有的性質是。(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填粒子名稱)通過,該過程類似于(填操作名稱)。(4)石墨烯在紡織面料中的作用是。(5)工業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學方程式是。6.(2023秋?雨花區校級期末)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我國宣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封存”與“碳轉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2023年6月1日,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項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該技術是將油井開采產生的油氣混合物注入高碳分離器,再將分離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壓縮機加壓和干燥,使其變成介于氣態和液態之間的超臨界狀態。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但其粘度小,流動快,流速接近氣態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資源開發化工原料,合成化工產品,有著廣闊的前景。如二氧化碳與氨氣(NH3)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一種常見的氮肥﹣尿素[CO(NH2)2],同時生成水。又如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甲醇(CH3OH)和水。在2023年浙江杭州進行的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就首次使用甲醇作為火炬燃料,該甲醇從生產到燃燒,消耗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實現完全中和。即“零增碳”。(1)根據材料并結合事實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B.超臨界二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容易燃燒C.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氣合成尿素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O2+2NH3CO(NH2)2+H2OD.利用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的甲醇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4:1(2)碳中和,人人參與,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動是(寫一條即可)。7.(2023秋?花山區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科普短文。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茶樹適宜生長在酸性的土壤中。茶葉有效成分主要為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咖啡堿(化學式為C8H10N4O2)能使人體中樞神經產生興奮。泡茶前一般要洗茶,可以喚醒茶葉的活性,泡茶時水的溫度不同,影響著茶水中茶多酚的濃度。溫度過高,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質遭受破壞,溫度過低,不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其滋味淡薄。而且,不同種類的茶需要不同溫度的水沖泡,才能達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除了控制水溫和浸泡時間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以龍井茶(綠茶)為例進行研究。如圖為水溫及浸泡時間對茶多酚溶解率的影響。(1)茶樹適宜生長在(填“酸性”“堿性”或“中性”)土壤。(2)把茶葉和茶水分離的操作是。(3)咖啡堿中含有種元素。(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A.結合如圖,為減少茶多酚流失,洗龍井茶時水的溫度適宜在50℃左右B.沖泡龍井茶時,水溫、浸泡時間影響茶多酚的溶解率大小C.生活中,各種茶都要用100℃的水沖泡(5)保存茶葉時需要注意防潮,茶葉包裝中常放入一小袋干燥劑,其成分為生石灰,寫出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8.(2023秋?連平縣期末)【科普閱讀】“世界水日”源自聯合國。為了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建立一種更為全面的水資源科學持續利用的體制和運行機制,1993年1月18日,聯合國第四十七次大會通過193號決議,決定從1993年開始,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以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題為“AcceleratingChange”(加速變革)。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攜手共護母親河”。(1)水有軟硬之分,長期飲用硬水不利于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的方法使硬水軟化。(2)為研究水的組成,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電解水實驗。①電解水裝置中b管得到的氣體是。②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組成的。③寫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回答:①下列水的凈化方法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填字母序號)。A.靜置沉淀B.吸附沉淀C.蒸餾D.過濾②我國淡水資源并不豐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污染日益嚴重,請你寫出節約用水的一種方法。9.(2024?北京一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炭燒酸奶近年來發展迅速,其焦香濃郁的風味深受消費者喜愛。炭燒酸奶在制作過程中通過牛奶的長時間褐變,獲得濃郁的焦香風味。褐變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反應,經過復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的大分子物質。當pH在3以上時,褐變反應隨pH增加而加快。當pH一定時,褐變生產工藝中還需對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三個重要條件進行嚴格控制。葡萄糖用量與產品顏色、風味密切相關,具體影響如圖2所示,其中評分越高,產品的顏色、風味越好。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褐變溫度和時間的組合是調節蛋白穩定、避免沉淀分層的重要因素,具體影響如下表所示,其中沉淀率越低,產品越穩定。表:褐變溫度和時間對牛奶褐變沉淀率的影響組號123456褐變溫度/℃868890929496褐變時間/h643.532.52沉淀率1%0.350.310.270.220.140.44優質的制作工藝可使炭燒酸奶口感爽滑,在保質期內狀態穩定。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炭燒酸奶屬于(填序號)。A.純凈物B.混合物(2)影響炭燒酸奶褐變工藝的條件有。(3)其它條件相同時,由表中數據可知,牛奶褐變過程的最佳條件組合為(填組號)。(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①葡萄糖用量越多,產品的顏色、風味越好。(填“對”或“錯”)②其它條件相同時,pH=5時的褐變速度大于pH=3時的褐變速度。(填“對”或“錯”)③糖尿病人不宜喝炭燒酸奶,其他人飲用時也應適量。(填“對”或“錯”)10.(2024?越秀區校級開學)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2022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我國近年部分行業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圖所示: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地面,而地表受熱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的作用形成了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30多種。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氣候將明顯變暖,全球氣溫將升高3﹣5℃,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干旱,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洼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盡量減少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清潔能源。另一方面要保護好森林和海洋,使他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吧!(1)“碳達峰”和“碳中和”中的“碳”是指(填寫序號)。A.碳元素B.碳單質C.碳原子D.二氧化碳(2)由圖可知,工業行業大類中,行業CO2年排放量最多。(3)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屬于(填寫“物理”或“化學”)變化。(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填寫序號)。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因此二氧化碳屬于空氣污染物B.能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有很多種C.近年來興起的電動汽車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1.(2024?濠江區模擬)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與傳統汽車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車的能量來源更加多元化。電動汽車:電池能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幾類電池的部分性能指標如題17圖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單位體積的電池所具有的能量。氫內燃車:氫內燃車以氫氣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據測算,1kg氫氣完全燃燒可釋放14.3×104kJ的熱量,1kg汽油完全燃燒可釋放4.6×104kJ的熱量。乙醇汽車:乙醇汽車以乙醇為燃料,乙醇可以通過發酵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植物秸稈大量提取。太陽能汽車:以太陽能電池驅動,低碳環保,真正實現了零排放。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未來可期。(1)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緩解環境污染、實現碳中和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有關汽車零部件制作材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A.合金外殼B.車窗玻璃C.橡膠輪胎D.塑料內飾(2)由圖可知,鋰電池優于鋁空電池的性能指標是。在電池材料中添加適量的石墨烯能有效提高電池性能,據此推測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性能。(3)依據測算數據可知,氫內燃車與汽油車相比的優勢是。(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填序號)。A.據圖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時,鋁空電池的體積最小B.農業大國盛產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廣乙醇汽車C.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要及時用土進行掩埋處理(5)太陽能電池需要大量的單質硅,單質硅是由石英固體(Si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的,同時生成一種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2.(2023秋?霍山縣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的科普短文在離地面約25km高空處有一層厚度極薄的氣體層,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護層。與O2不同,通常狀況下O3是淡藍色氣體,有難聞的魚腥味。O3不太穩定,一旦受熱極易轉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熱。O3比O2活潑的多,它能跟很多物質(SO2、CO、NO、氟利昂等)發生反應。如除去工業廢氣中的SO2,一種方法是在微熱條件下,O3與SO2化合成SO3,SO3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發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電條件下,O2能轉化為O3。從臭氧發生器出來的氣體中含O3約3%。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量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傷害。飛機排出的廢氣(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劑“氟利昂”會使臭氧層形成空洞,從而使更多的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設想。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O3的物理性質。(2)O3與O2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3)O2轉變為O3的化學方程式為。(4)O3與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你認為保護臭氧層的有效方法是。13.(2023秋?長治期末)微重力燃燒科研人員開展微重力燃燒實驗,通過對微重力環境下燃燒過程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地面內燃機的燃燒效率,以及降低燃燒尾氣的污染排放,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9月21日,航天員在我國空間站內首次進行了蠟燭點火實驗,由于微重力環境幾乎消除了浮力對流,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各個方向運動的趨勢相同,因此,不管蠟燭的方向朝向哪里,火焰都近似呈球形。而在地面,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蠟燭的火焰呈錐形。點燃蠟燭的火柴,航天員采用濕巾包裹熄滅的方法,可以避免有多余物飛出。微重力環境下,除燃燒火焰呈現的形狀不同之外,燃燒后的產物也有所不同。例如,庚烷(C7H16)在地面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微重力環境下會有獨特的冷焰燃燒狀態,與地面燃燒產物不同。閱讀分析,解決問題。(1)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燃燒實驗的意義是(答一點)。(2)空間站內,支持蠟燭燃燒的氣體是。蠟燭燃燒的火焰近似球形的原因是。(3)航天員熄滅點燃蠟燭的火柴的方法,利用的滅火原理是。(4)地面上,庚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若庚烷在地面燃燒有煙塵產生,可能的原因是。14.(2024?廉江市二模)【科普閱讀】“84”消毒液于1984年由北京第一傳染病醫院研制成功,故稱之為“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制作方法之一是將氯氣(Cl2)通入氫氧化鈉(NaOH)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次氯酸鈉(NaClO)。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和棉纖維上的天然色素之間發生復雜反應,使其褪色。不同溫度下,通過實驗測得“84”消毒液的ORP值(ORP可衡量“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數值越大,“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強),記錄如表。“84”消毒液與水的體積比溫度/℃ORP值1:2536081:25165921:2552558“84”消毒液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刺激性氣味,見光或受熱就迅速分解。“84”消毒液常用于醫療器械、餐具、地面等處的消毒。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次氯酸鈉中鈉、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質量比為。(2)制作“84”消毒液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下列物質不能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的是(填字母)。A.塑料玩具B.教室桌椅C.紅色純棉短袖(4)“84”消毒液的物理性質是(寫一條)。(5)分析表格可知使用“84”消毒液漂白時溫度不宜過高的原因是,日常保存“84”消毒液的方法是。15.(2024?右玉縣三模)鵲橋二號2024年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衛星由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長征八號專門針對太陽同軌道設計,長度50.3米,起飛重量約356噸,芯一級裝了兩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每臺推力120噸。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由于地球和月球存在萬有引力,月球的一面一直朝向地球,另一面一直背向地球,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這就是“潮汐鎖定”。當月球探測器落在月球背面,鵲橋二號中繼衛星一邊接收、傳輸來自地球的信號,一邊接收、傳輸來自月球背面的信號,為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和地球之間架起了通信天橋。鵲橋二號攜帶了一個口徑4.2米的星載大型可展開天線。這個天線像一把金色的大傘,發射時收起,入軌后展開,是用直徑不到發絲四分之一的鉬絲織就而成的。鉬絲做了鍍金處理,這樣能增強天線的通信性能,降低能耗,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閱讀分析,解決問題:(1)長征八號發射時,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的能量轉化方式為。(2)發射鵲橋二號的目的是。(3)月球探測器的部分材料為鐵制,工業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4)制作鵲橋二號的天線的材料屬于材料,它具有的物理性質是。(5)鉬絲鍍金能增強衛星的使用壽命,原因是。16.(2024?鞍山二模)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氨氣(NH3)是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氨氣用途廣泛。氨氣與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可有效地降低食品中黃曲霉的毒性。為尋找氨氣熏蒸法的最佳條件,實驗人員將花生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氣,置于恒溫箱進行熏蒸。圖1是在相同熏蒸時間、氨氣濃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條件下,熏蒸溫度對降解某種黃曲霉素的影響。氨氣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產生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圖2為工業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示意圖,實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脫除率受到反應溫度、氨水流量、氨水濃度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噴霧塔內的反應溫度低于40℃時,二氧化碳的脫除率隨著氨水流量和氨水濃度的增加而明顯升高,最高可達到85%,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1)氨氣的物理性質有(寫一條),它在生產中可用于。(2)氨氣熏蒸法中,氨氣與食品中的水結合的過程屬于(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3)依據圖1回答:①在35℃﹣45℃的范圍內,隨著熏蒸溫度的升高,黃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漸(選填“增大”或“減小”)。②當溫度為40℃和50℃時,測得降解率分別為84.34%和84.35%,考慮到經濟性原則,應選取的最佳熏蒸溫度為。(4)氨水在噴霧塔中以霧狀形式噴出,“霧狀”的作用是。(5)下列關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填序號,不定項)。A.吸收過程中噴霧塔內的反應溫度對二氧化碳的脫除率有影響B.溫度低于40℃時,噴灑濃度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脫除率C.反應產物可以做氮肥17.(2024?金安區校級開學)空氣質量與氮氧化物有密切的關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兩種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種無色氣體,熔點﹣163.6℃,沸點﹣151℃,密度比空氣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穩定,易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反應,生成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氮。汽車尾氣(含有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等物質)是城市空氣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使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氫反應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廣泛分布于生物體內各組織中,在心、腦血管調節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生物學作用,是心腦血管的保護神,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質是(寫一點)。(2)在汽車催化轉換器中發生一個重要的化學反應,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3)一氧化氮對人類有利的一面是。(4)潔凈的空氣對人類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護大氣的做法有。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車b.將工廠的煙囪造高,以減大氣污染c.植樹造林,防止揚塵污染d.加強大氣監測,改善環境狀況18.(2023秋?鳳陽縣校級期末)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相關問題。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發展歷史上經歷了柴草時期、煤炭時期、石油和天然氣時期,現在又進入新能源時期。氫能源是理想的新能源之一,有規劃地開發和使用氫能源是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國氨能源的發展規劃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個階段,具體如圖所示。(1)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都屬于(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通過反應CH4+CO22CO+2H2制備的氫氣屬于(選填“灰氫”藍氫“或“綠氫”)。(3)利用合適的催化劑,使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分解產生“綠氫”,其化學方程式為。(4)如圖是相等質量的五種物質充分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結合圖中信息判斷,使用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19.(2023秋?東莞市校級期末)【科普閱讀】日本于2023年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危害。(1)探究海洋污染的影響核污染水含氚等放射性元素。氚對人體的危害可能會誘發胃腸道損傷甚至致癌。氚的原子核由1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原子核外有①個電子。符號“1H”表示原子核含1個質子和0個中子,“2H”表示原子核含1個質子和1個中子,推測氚的符號可表示為②。(2)居民是否有必要囤鹽,我國生產的食用鹽主要為:海鹽、井礦鹽、湖鹽,其構成比例見下表。類別海鹽井礦鹽湖鹽比例/%226117由以上表格進行分析,居民是否有必要進行囤鹽措施?③(填“是”或“否”),理由是④。(3)海洋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海水淡化工程在廣東省取得快速發展,它可緩解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如圖為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示意圖。ⅰ.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是⑤。a.分子運動快慢b.分子質量c.分子間隔d.分子種類ⅱ.利用如圖裝置得到淡水的方法與實驗室的⑥(填一種凈水操作的名稱)原理相同。ⅲ.國家通過海洋輻射環境數據監測,為評估海洋安全狀況提供依據。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保護海洋⑦(舉一具體實例)。20.(2023秋?武陵區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CO2地質封存技術作為當前緩解CO2排放最有效的措施,將成為影響碳中和進度的關鍵。地質封存是通過管道將CO2注入到油氣田、咸水層或不可采煤層的密閉地質構造中,形成長時間或者永久性對CO2的封存。三種碳封存途徑中,煤層CO2封存技術成本更低,同時可提高煤層氣(主要含CH4)采出率,增加經濟效益,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理念。典型煤層CO2封存過程如圖1所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兩大系統。煙氣注入到煤層后,由于煤對氣體的吸附能力CO2>CH4>N2,CH4和N2逐漸被CO2驅替并脫附,再通過采出井抽出。研究人員為尋找吸附能力最強的煤,對不同的煤在相同條件下吸附CO2的能力進行研究,結果如圖2所示。然而,煤層CO2封存也涉及多種安全風險。如CO2注入后,易引發地質體結構失穩,導致CO2泄漏,使土壤、水酸化,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CO2地質封存的途徑主要有煤層封存、。(2)圖1中,通常是先將CO2由氣態壓縮成超臨界流體再注入。從微觀角度分析,這一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是。(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填“對”或“錯”)。①煤層CO2封存成本較低,同時可實現煤層氣高效采收。(判斷對錯)②CO2對環境的危害是形成酸雨。(判斷對錯)(4)對比圖2中的四條曲線,得出的結論是:。21.(2024春?肥東縣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有關問題。航天科技測知,C2O3是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常溫下,C2O3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有毒,其密度大于空氣,可溶于水并與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草酸(H2C2O4),同時放出熱量。C2O3化學性質與一氧化碳相似,還原性比一氧化碳弱;具有可燃性,在空氣中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C2O3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常溫下,C2O3極不穩定,易分解為一氧化碳和氧氣。(1)C2O3名稱是,寫出C2O3分解的化學方程式。(2)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碳的氧化物的是(填標號)。A.COB.C2O3C.CO2D.H2C2O4(3)下列有關C2O3的說法正確的是(填標號)。A.1個C2O3分子由2個C原子和1個O3分子構成B.CO和C2O3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產物相同C.可用足量澄清石灰水鑒別C2O3和CO2D.在一定條件下,C2O3能與CuO反應(4)C2O3的用途。22.(2024?高州市校級開學)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鎂(Mg)是一種年輕的金屬,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鎂。鎂呈銀白色,熔點為649℃,質輕、密度為1.74g/cm3。鎂的化學性質活潑,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鎂在氮氣中燃燒生成氮化鎂,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工業上主要利用電解熔融的氯化鎂制取金屬鎂,同時生成氯氣。煙花和照明彈里都含有鎂粉,是利用了鎂在空氣中燃燒能發出耀眼的白光,金屬鎂與戰爭有著密切的關系,除照明彈里有鎂粉外,燃燒彈里也裝有鎂粉。每架飛機的外表是用耗費近半噸鎂的鋁鎂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鎂產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發生戰爭的年份。因此,鎂產量就成了戰爭的晴雨表和指示劑,人們常把鎂稱為“國防金屬”。(1)鎂與第9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2)在化學反應中,鎂原子容易形成鎂離子(填離子符號)。(3)寫出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不能用鎂代替紅磷,其原因是。23.(2024?湖北模擬)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自工業革命以來,CO2排放量逐年遞增,2022年全球超過360億噸。2020﹣2022年全球各行業CO2排放量占比如圖。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向世界莊嚴承諾在2035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兌現承諾,我國積極采取各項行動。2022年8月,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示范工程在齊魯石化勝利油田正式投產,每年可減排CO21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900萬棵。CCUS技術包括三個主要過程:CO2捕集、利用和封存。“捕集”是指從排放源中分離出CO2;“利用”是指將捕集的CO2用于制造新產品;“封存”是指將捕集的CO2儲存在地下,以防止其釋放到大氣中。(1)由圖可知,全球CO2排放的第一大來源是。(2)CCUS工程(填“是”或“不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3)捕集的CO2可用于制備大宗能源化學品甲醇(CH3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CH3OH+X,則X的化學式為。(4)CO2氣體容易被壓縮封存,從微觀角度解釋其原因:。24.(2024?新豐縣一模)【科普閱讀】我國自主研發的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被喻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天然氣裝載時,應該在﹣163℃環境下將其變為液態,液化后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裝載這類貨物的運貨系統所用鋼板是一種鎳鐵合金,含鎳量達到36%,稱為殷瓦鋼,它非常薄,只有0.7mm,在﹣196℃之內它的收縮量膨脹系數非常低,它在空氣中對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如在施工過程中沾上汗水,24小時內就會被銹穿,使得鋼板報廢。(1)殷瓦鋼的主要成分為,屬于(填“非金屬”或“金屬”)材料。(2)殷瓦鋼很薄,說明殷瓦鋼具有很好性,殷瓦鋼還具有的其它性質是(寫一條)。(3)下列關于殷瓦鋼的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a.殷瓦鋼是純凈物b.殷瓦鋼的硬度比鐵小c.殷瓦鋼的熔點比鎳低d.殷瓦鋼中各成分均不與稀鹽酸反應(4)在使用殷瓦鋼的過程中要注意。25.(2023秋?桐城市校級期末)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相關問題。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氣(低碳)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導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燒在釋放熱量的同時產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開發是我國科學家正致力研發的項目。CO2也是巨大的碳資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轉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根據CO2與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轉化利用技術可分為以下三條途徑。途徑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轉化利用技術。如CH4與CO2催化重整為H2與CO。途徑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轉化利用技術。如圖所示是我國科研團隊利用催化劑MoS2實現低溫、高效、長壽命催化CO2加氫制甲醇(CH3OH)的工藝。途徑3:CO2直接轉化利用技術。如以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為驅動力,在溫和條件下將CO2直接轉化為化學原料或燃料。(1)寫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條途徑:。(2)氫氧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形式是將化學能轉化為。(3)我國科學家將CO2直接轉化成葡萄糖的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反應可表示為:2CO2+2H2OR+2O2,則R的化學式是。(4)寫出CO2和H2在MoS2催化劑和加熱條件下轉化為甲醇(CH3OH)的化學方程式:。(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填序號)。a.H2、CO2與CH3OH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b.途徑2解決了氫氣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儲存的難題c.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向“減碳趨氫”的方向發展26.(2023秋?平谷區期末)閱讀下面科普短文。隨著礦物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大氣中CO2含量不斷升高,引起的溫室效應給地球環境帶來嚴重影響。目前,礦物燃料仍然是主要能源,因此,減少CO2排放量或將產生的CO2轉化為有用的資源(又稱CO2再資源化),已成為人類所關切的世界性問題。CO2再資源化方法的關鍵是能否將CO2高效率的轉化以及方法的能耗和經濟問題。研究人員將磁鐵礦在一定溫度下經過H2活化處理,制得缺O2﹣磁鐵礦,該缺O2﹣磁鐵礦可直接分解CO2,將其轉化為碳。用汽油發動機排放氣和缺O2﹣磁鐵礦進行CO2分解實驗,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測得不同溫度下反應過程中裝置內氣體壓強變化(壓強高代表CO2含量高)如圖1、圖2所示。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Fe、缺O2﹣磁鐵礦進行CO2分解實驗,測得CO2的分解率如表1所示。如表分別用Fe、缺O2﹣磁鐵礦實驗時,CO2分解率(300℃)物質CO2分解率(%)4h后10h后缺O2﹣磁鐵礦9899金屬Fe1.32.5由此可見,用缺O2﹣磁鐵礦分解CO2的方法具有反應溫度低、反應效率高、磁鐵礦廉價易得、生成物碳可再資源化等優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CO2中C元素化合價是。(2)CO2再資源化方法的關鍵是。(3)對比圖1、圖2,可以得到的結論是。(4)由表1數據推斷,在相同條件下,更有利于提高CO2分解率的物質是。(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A.礦物燃料消耗量的增加不會對地球環境造成不良影響B.在一定溫度下,用H2活化處理磁鐵礦可制得缺O2﹣磁鐵礦C.CO2分解只得到一種產物——碳D.用缺O2﹣磁鐵礦分解CO2的方法有應用價值

2025年中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科普閱讀題(2024年9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科普閱讀題(共26小題)1.(2024秋?金安區校級月考)請你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二氧化硫為無色透明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毒。液態二氧化硫比較穩定,不活潑;氣態二氧化硫加熱到2000℃不分解,不燃燒。二氧化硫作為防腐劑、漂白劑和抗氧化劑廣泛用于食品行業。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1)寫出一條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無色透明氣體。(2)氣態二氧化硫加熱到2000℃不分解,不燃燒。這屬于二氧化硫的化學(選填“物理”或“化學”)性質。(3)二氧化硫的用途有做防腐劑(寫一條)。(4)某地禁止燃燒煤的原因是防止空氣污染(寫一條)。【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答案】(1)無色透明氣體;(2)化學;(3)做防腐劑;(4)防止空氣污染。【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物理性質經常表現為: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延展性等。二氧化硫的用途,空氣的污染等。【解答】解:(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無色透明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故答案為:無色透明氣體;(合理即可)(2)氣態二氧化硫加熱到2000℃不分解,不燃燒。這屬于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故答案為:化學;(3)二氧化硫的用途有:作為防腐劑、漂白劑和抗氧化劑廣泛用于食品行業;故答案為:做防腐劑(合理即可);(4)某地禁止燃燒煤的原因是:防止空氣污染;故答案為:防止空氣污染。【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分、物質的用途等,要記憶有關物質的性質,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2.(2024?湖北模擬)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下列問題。綠色環保汽車2021年兩會期間,我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汽車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燃燒不僅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還因燃燒不充分釋放了一氧化碳、顆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既造成資源浪費,又污染環境.開發能夠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產和使用環保型、零污染的綠色汽車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發展綠色環保汽車,主要有以下途徑:一是改進現有車型:采用鋁合金、鈦合金、塑料等輕量化材料,為汽車“減肥”,從而降低燃油消耗;改進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燒;使用催化凈化裝置,將尾氣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再排放等。二是開發汽車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氣、乙醇、生物柴油、氫氣等,實現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點“零排放”的特點,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開發利用電動汽車已成為發展綠色環保汽車的重要途徑。(1)汽車尾氣中的A會造成酸雨。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2)鋁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純鋁的硬度A。A.大B.小(3)碳中和、碳達峰中的“碳”是指B。A.碳單質B.二氧化碳(4)氫氣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氫氣作燃料的優點之一是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合理即可)。【考點】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酸雨的產生、危害及防治.【專題】化學與能源.【答案】(1)A。(2)A。(3)B。(4)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合理即可)。【分析】(1)根據空氣污染物的知識解答;(2)根據合金的性質解答;(3)根據碳中和、碳達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分析;(4)根據氫氣燃燒生成水解答。【解答】解:(1)A.二氧化氮能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會導致酸雨的發生,符合題意;B.一氧化碳有毒,屬于空氣污染物,但是不會導致酸雨的形成,不符合題意;故選:A。(2)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與組成它的純金屬相比,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的硬度大,而抗腐蝕性能等也更好;故選:A。(3)碳中和、碳達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選:B。(4)氫氣燃燒熱值高,燃燒產物中含有水,無污染,故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故答案為: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合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簡單,通過介紹綠色環保汽車的相關知識,引導我們關注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合金與純金屬的性能比較、碳中和與碳達峰的含義以及氫氣的優點等環保和科技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涉及到全球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議題,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和了解相關知識,為保護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3.(2023秋?薌城區校級月考)閱讀下面科普短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和氡6種氣體。常溫常壓下,稀有氣體都是無色無味,微溶于水,且熔點和沸點都很低。由于稀有氣體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但在一定條件下,氙氣可與氟氣發生反應,生成四氟化氙。工業上,制取稀有氣體是通過將液體空氣蒸餾(即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得到稀有氣體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溫吸附法,將稀有氣體分離開來。在焊接精密零件時,常用氬氣作保護氣。(1)稀有氣體屬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工業上用液態空氣制備稀有氣體,發生物理(填“物理”或“化學”)變化。(3)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有無色(或無味或微溶于水或熔點和沸點都很低,合理即可)(寫出一點即可)。(4)氙氣與氟氣反應生成四氟化氙的文字表達式是氙氣+氟氣四氟化氙。(5)在焊接精密零件時,常用氬氣作保護氣,利用到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穩定。【考點】空氣的成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專題】空氣與水.【答案】(1)混合物;(2)物理;(3)無色(或無味或微溶于水或熔點和沸點都很低,合理即可);(4)氙氣+氟氣四氟化氙;(5)化學性質穩定。【分析】(1)根據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和氡6種氣體,屬于混合物進行分析;(2)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進行分析;(3)根據在一定條件下,氙氣(Xe)可與氟氣(F2)發生反應,生成四氟化氙(XeF4)進行分析;(4)根據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結構都是穩定結構,化學性質穩定進行分析。【解答】解:(1)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和氡等氣體,則稀有氣體屬于混合物;(2)工業上,制取稀有氣體是通過將液體空氣蒸餾(即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得到稀有氣體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溫吸附法,將稀有氣體分離開來,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3)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則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有常溫常壓下,都是無色無味,微溶于水,且熔點和沸點都很低,合理即可;(4)在一定條件下,氙氣可與氟氣發生反應,生成四氟化氙,文字表達式是:氙氣+氟氣四氟化氙;(5)在焊接精密零件時,常用氬氣作保護氣,防止金屬和與其他物質反應,是利用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穩定。故答案為:(1)混合物;(2)物理;(3)無色(或無味或微溶于水或熔點和沸點都很低,合理即可);(4)氙氣+氟氣四氟化氙;(5)化學性質穩定。【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分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信息的綜合應用,難度不大。4.(2024?玉林模擬)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問題。最近的飲品刷屏榜,非“醬香拿鐵”莫屬了。這款新型飲品,將中國傳統白酒與現代咖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具有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也承載著傳播中國酒文化的使命。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由高粱、小麥等谷物為原料發酵而成。白酒的“度數”是指室溫下白酒中酒精的體積分數。“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白酒講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來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數與粘度的關系如圖1所示。醫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還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飲用,但可殺菌消毒。圖2為不同濃度酒精殺滅病菌所需時間。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高梁、小麥等谷物富含的營養素是糖類。用谷物為原料發酵釀酒屬于緩慢(填“劇烈”或“緩慢”)氧化。(2)白酒的溶質主要是C2H5OH(填“化學式”),酒精度數為55.9度時,白酒口感最醇厚。(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多選,填字母)。A.青少年飲酒有害健康B.白酒的度數越大,粘度越大C.乙醇汽化時分子間的間隔變大D.48度的白酒中乙醇的質量分數為48%(4)生活中一般選75%的酒精進行消毒。依據圖2,解釋原因:75%的酒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殺滅病菌。【考點】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與判斷;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專題】化學與生活.【答案】(1)糖類;緩慢。(2)C2H5OH;53。(3)AC。(4)75%的酒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殺滅病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食物中富含的營養素、氧化反應的類型、溶質和溶劑的判斷、分子的性質以及酒精的消毒原理等相關知識。【解答】解:(1)高粱、小麥等谷物是常見的糧食作物,它們富含的營養素主要是糖類,這些糖類在人體內經過消化過程可以轉化為葡萄糖,為人體提供能量。用谷物為原料發酵釀酒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其中涉及到糖類的分解和酒精的生成,這個過程進行得相對緩慢,因此屬于緩慢氧化;故答案為:糖類;緩慢。(2)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酒精的化學式是C2H5OH,根據題目中給出的酒精度數與粘度的關系圖,我們可以看出當酒精度數為55.9°時,白酒的粘度達到最大,因此口感最醇厚;故答案為:C2H5OH;55.9。(3)A.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飲酒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故A選項正確;B.根據酒精度數與粘度的關系圖,我們可以看出隨著酒精度數的增加,白酒的粘度先增大后減小,在55.9°時達到最大,故B選項錯誤;C.乙醇汽化時,分子間的距離會增大,這是物質狀態變化時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故C選項正確;D.白酒的度數是指酒精的體積分數,而不是質量分數,故D選項錯誤;故選:AC。(4)生活中一般選擇75%的酒精進行消毒,這是因為根據圖2中不同濃度酒精殺滅病菌所需時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出75%的酒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殺滅病菌,這是因為在這個濃度下,酒精能夠滲透到病菌內部,破壞其細胞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如果酒精濃度過高,會在病菌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酒精進入病菌內部;而如果酒精濃度過低,則無法有效地破壞病菌的細胞結構,因此殺菌效果都會降低;故答案為:75%的酒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殺滅病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介紹“醬香拿鐵”這一新型飲品,引出了關于白酒和醫用酒精的相關知識,題目內容涵蓋了食物中富含的營養素、氧化反應的類型、溶質和溶劑的判斷、分子的性質以及酒精的消毒原理等多個方面,通過解答本題,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知識點,并學會運用它們來解答實際問題,同時,本題也提醒我們要注意健康飲食,避免青少年飲酒,以及正確使用酒精進行消毒。5.(2024?龍湖區一模)【科普閱讀】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碳納米材料,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1mm厚的石墨包含300萬層石墨烯,是構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組成單元(如圖1)。科學家提出,給石墨烯“打上”許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單層納米孔維薄膜,可進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紡織領域是石墨烯應用的新興領域,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工業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依據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石墨烯屬于單質(填“單質”或“化合物”)。(2)“1mm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說明構成物質的粒子具有的性質是體積小。(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水分子(填粒子名稱)通過,該過程類似于過濾(填操作名稱)。(4)石墨烯在紡織面料中的作用是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5)工業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學方程式是CH4C+2H2。【考點】根據新信息判斷碳單質的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答案】(1)單質;(2)體積小;(3)水分子;過濾;(4)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5)CH4C+2H2。【分析】(1)根據物質的分類來分析;(2)根據粒子的性質來分析;(3)根據圖示信息、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來分析;(4)根據題干信息來分析;(5)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解答】解:(1)石墨烯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答案為:單質;(2)“1mm厚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說明構成物質的粒子具有的性質是體積小;故答案為:體積小;(3)根據圖2可知,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水分子通過,該過程類似于過濾操作;故答案為:水分子;過濾;(4)根據“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可知,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故答案為:在低溫情況下,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5)工業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化學方程式為CH4C+2H2;故答案為:CH4C+2H2。【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石墨烯的元素組成,從題干中獲得有用信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6.(2023秋?雨花區校級期末)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我國宣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封存”與“碳轉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2023年6月1日,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項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該技術是將油井開采產生的油氣混合物注入高碳分離器,再將分離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壓縮機加壓和干燥,使其變成介于氣態和液態之間的超臨界狀態。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但其粘度小,流動快,流速接近氣態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資源開發化工原料,合成化工產品,有著廣闊的前景。如二氧化碳與氨氣(NH3)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一種常見的氮肥﹣尿素[CO(NH2)2],同時生成水。又如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甲醇(CH3OH)和水。在2023年浙江杭州進行的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就首次使用甲醇作為火炬燃料,該甲醇從生產到燃燒,消耗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實現完全中和。即“零增碳”。(1)根據材料并結合事實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填序號)。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B.超臨界二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容易燃燒C.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氣合成尿素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O2+2NH3CO(NH2)2+H2OD.利用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的甲醇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4:1(2)碳中和,人人參與,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動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寫一條即可)。【考點】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元素質量比的計算;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答案】(1)AC。(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構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元素質量比的計算以及低碳生活的理念。【解答】解:(1)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都是二氧化碳的不同狀態,它們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只是分子間的距離和排列方式有所不同,導致它們的物理性質(如密度、粘度、流動性等)有所差異,但化學性質相同,符合題意;B.超臨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狀態,其化學性質并未發生改變,因此它并不比二氧化碳更容易燃燒,燃燒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而二氧化碳本身并不具有可燃性,它不能燃燒,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和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尿素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符合題意;D.甲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4:16=3:1:4,不符合題意;故選:AC。(2)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生活中的低碳行動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積極植樹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等;故答案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碳中和為背景,考查了物質的構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元素質量比的計算以及低碳生活的理念等多個知識點,題目設計巧妙,將化學知識與環保理念相結合,既考查了學生的化學素養,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題目中的信息豐富、圖文并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解答過程中,學生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和計算,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2023秋?花山區校級期末)閱讀下面科普短文。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茶樹適宜生長在酸性的土壤中。茶葉有效成分主要為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咖啡堿(化學式為C8H10N4O2)能使人體中樞神經產生興奮。泡茶前一般要洗茶,可以喚醒茶葉的活性,泡茶時水的溫度不同,影響著茶水中茶多酚的濃度。溫度過高,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質遭受破壞,溫度過低,不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其滋味淡薄。而且,不同種類的茶需要不同溫度的水沖泡,才能達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除了控制水溫和浸泡時間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以龍井茶(綠茶)為例進行研究。如圖為水溫及浸泡時間對茶多酚溶解率的影響。(1)茶樹適宜生長在酸性(填“酸性”“堿性”或“中性”)土壤。(2)把茶葉和茶水分離的操作是過濾。(3)咖啡堿中含有四或4種元素。(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填序號)。A.結合如圖,為減少茶多酚流失,洗龍井茶時水的溫度適宜在50℃左右B.沖泡龍井茶時,水溫、浸泡時間影響茶多酚的溶解率大小C.生活中,各種茶都要用100℃的水沖泡(5)保存茶葉時需要注意防潮,茶葉包裝中常放入一小袋干燥劑,其成分為生石灰,寫出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O=Ca(OH)2。【考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專題】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答案】(1)酸性;(2)過濾;(3)四或4;(4)AB;(5)CaO+H2O=Ca(OH)2。【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來分析;(2)根據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來分析;(3)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4)根據題干信息來分析;(5)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解答】解:(1)據短文內容可知,茶樹適宜生長在酸性土壤中。(2)過濾是將固體和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所以把茶葉和茶水分離的操作是過濾。(3)根據咖啡堿的化學式可知,咖啡堿中含有碳、氫、氮、氧四種元素。(4)A、據圖可知,50℃水溫浸泡茶多酚溶解率最低,所以為減少茶多酚流失,洗龍井茶時水的溫度適宜在50℃左右。選項A正確;B、據圖可知,水溫越高、浸泡時間越長茶多酚的溶解率越大。所以沖泡龍井茶時,水溫、浸泡時間影響茶多酚的溶解率大小。選項B正確;C、不同種類的茶需要不同溫度的水沖泡,才能達到茶的最佳保健效果。選項C不正確。(5)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CaO+H2O=Ca(OH)2。故答案為:(1)酸性;(2)過濾;(3)四或4;(4)AB;(5)CaO+H2O=Ca(OH)2。【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但難度不大,都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8.(2023秋?連平縣期末)【科普閱讀】“世界水日”源自聯合國。為了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建立一種更為全面的水資源科學持續利用的體制和運行機制,1993年1月18日,聯合國第四十七次大會通過193號決議,決定從1993年開始,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以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題為“AcceleratingChange”(加速變革)。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攜手共護母親河”。(1)水有軟硬之分,長期飲用硬水不利于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軟化。(2)為研究水的組成,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電解水實驗。①電解水裝置中b管得到的氣體是氧氣。②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③寫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2H2O2H2↑+O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回答:①下列水的凈化方法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C(填字母序號)。A.靜置沉淀B.吸附沉淀C.蒸餾D.過濾②我國淡水資源并不豐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污染日益嚴重,請你寫出節約用水的一種方法用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考點】電解水實驗;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水的凈化方法;硬水的危害及軟化方法.【專題】空氣與水.【答案】(1)煮沸。(2)①氧氣;②氫元素和氧元素;③2H2O2H2↑+O2↑。(3)①C;②用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硬水的軟化、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和結論、水的凈化方法以及節約用水的措施。【解答】解:(1)硬水是指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離子的水,軟水是指含有較少可溶性鈣鎂離子的水,硬水軟化的方法是蒸餾或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軟化,因為硬水中的鈣鎂離子化合物在加熱煮沸時會形成沉淀,從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為:煮沸。(2)①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且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觀察圖示可知,b管氣體體積較小,是氧氣;故答案為:氧氣。②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因此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答案為:氫元素和氧元素。③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故答案為:2H2O2H2↑+O2↑。(3)①在水的凈化方法中,靜置沉淀、吸附沉淀、過濾等方法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不能除去可溶性雜質;蒸餾可以得到幾乎純凈的水,凈化程度最高;故答案為:C。②我國淡水資源并不豐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污染日益嚴重,因此我們需要節約用水,節約用水的方法有很多,如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及時關閉水龍頭等;故答案為:用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主題活動,引導我們關注水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通過解答本題,我們不僅了解了硬水的軟化、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和結論、水的凈化方法以及節約用水的措施等知識點,還增強了我們的環保意識和節水意識。9.(2024?北京一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炭燒酸奶近年來發展迅速,其焦香濃郁的風味深受消費者喜愛。炭燒酸奶在制作過程中通過牛奶的長時間褐變,獲得濃郁的焦香風味。褐變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質)之間的反應,經過復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的大分子物質。當pH在3以上時,褐變反應隨pH增加而加快。當pH一定時,褐變生產工藝中還需對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三個重要條件進行嚴格控制。葡萄糖用量與產品顏色、風味密切相關,具體影響如圖2所示,其中評分越高,產品的顏色、風味越好。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褐變溫度和時間的組合是調節蛋白穩定、避免沉淀分層的重要因素,具體影響如下表所示,其中沉淀率越低,產品越穩定。表:褐變溫度和時間對牛奶褐變沉淀率的影響組號123456褐變溫度/℃868890929496褐變時間/h643.532.52沉淀率1%0.350.310.270.220.140.44優質的制作工藝可使炭燒酸奶口感爽滑,在保質期內狀態穩定。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炭燒酸奶屬于B(填序號)。A.純凈物B.混合物(2)影響炭燒酸奶褐變工藝的條件有pH、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3)其它條件相同時,由表中數據可知,牛奶褐變過程的最佳條件組合為5(填組號)。(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①葡萄糖用量越多,產品的顏色、風味越好。錯(填“對”或“錯”)②其它條件相同時,pH=5時的褐變速度大于pH=3時的褐變速度。對(填“對”或“錯”)③糖尿病人不宜喝炭燒酸奶,其他人飲用時也應適量。對(填“對”或“錯”)【考點】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專題】化學與生活.【答案】(1)B。(2)pH、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3)5。(4)①錯;②對;③對。【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分類、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以及數據分析等相關知識。【解答】解(1)炭燒酸奶在制作過程中,除了牛奶本身外,還經歷了復雜的化學反應,如褐變反應,這些反應會引入新的物質成分,因此,炭燒酸奶不是由單一物質組成的,而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根據物質的分類,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稱為混合物,所以,炭燒酸奶屬于混合物;故選:B。(2)由題干信息可知,當pH在3以上時,褐變反應隨pH增加而加快,當pH一定時,褐變生產工藝中還需對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三個重要條件進行嚴格控制,故影響炭燒酸奶褐變工藝的條件有:pH、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故答案為:pH、葡萄糖用量、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3)從表格數據中可以看出,不同組別的褐變溫度和褐變時間組合對應著不同的沉淀率,沉淀率是衡量產品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沉淀率越低,產品越穩定,在所有組別中,第5組的沉淀率最低,為0.14%,說明該組別的褐變條件組合最有利于產品的穩定性;故答案為:5。(4)①由圖2可知,相同條件下,葡萄糖用量為4%時,顏色、風味評分最高,說明葡萄糖用量為4%時,產品的顏色、風味最好;故答案為:錯;②由題干信息可知,當pH在3以上時,褐變反應隨pH增加而加快,故其它條件相同時,pH值=5時的褐變速度大于pH=3時的褐變速度;故答案為:對;③由圖1可知,炭燒酸奶制作過程中,加入了白砂糖等,故糖尿病人不宜喝炭燒酸奶,其他人飲用時也應適量;故答案為: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炭燒酸奶為背景,綜合考查了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條件的影響、數據分析以及食品與健康等多個知識點,題目設計巧妙,既貼近生活實際,又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題目中的圖表和表格數據也為學生的分析推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0.(2024?越秀區校級開學)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2022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我國近年部分行業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圖所示: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地面,而地表受熱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的作用形成了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30多種。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氣候將明顯變暖,全球氣溫將升高3﹣5℃,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干旱,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洼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盡量減少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清潔能源。另一方面要保護好森林和海洋,使他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吧!(1)“碳達峰”和“碳中和”中的“碳”是指D(填寫序號)。A.碳元素B.碳單質C.碳原子D.二氧化碳(2)由圖可知,工業行業大類中,鋼鐵行業CO2年排放量最多。(3)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屬于化學(填寫“物理”或“化學”)變化。(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C(填寫序號)。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