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第1頁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第2頁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第3頁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第4頁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課程標準本課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和史料,知道紅軍被迫實行戰(zhàn)略轉移的原因。識記遵義會議的

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內容和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2.通過教材中遵義會議前后紅軍軍事行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遵義會議的歷史

神;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

意義。結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引導學生運用地圖了解長征路線上主

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利用有關資

要重大事件。

料,在地圖上標出中國工農紅軍

長征的路線。3.通過學習紅軍戰(zhàn)勝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愛國

主義精神。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

02預習導學

【概念銜接】中國工農紅軍

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簡稱"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

前身。

(一)戰(zhàn)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由于第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8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1935

年1月,中共中央在_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

的正確軍事主張。會議后成立了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這次會

議開始確立以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

了,挽救了,挽救了,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過雪山草地

2.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聲東擊西,,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跳出了敵人的重

重包圍,強渡,飛奪,翻過了大,走過了茫茫,突破敵人重兵把守的天險臘子口,進

入甘肅。

(三)紅軍勝利會師

3.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1936年10月,

紅軍三大主力在地區(qū)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

第1頁共7頁.

長征播下了,鑄就了,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拓展補充】《蕭華將軍與《長征組歌》》

《長征組歌》的詞作者蕭華參加長征時才18歲,過草地時任紅二師政委,1964年9月任總政治部主任。

蕭華在杭州療養(yǎng)時,憶起那些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倒下去的戰(zhàn)友,夜不能寐,在床頭上奮筆疾書,用激

情和淚水創(chuàng)作了《長征組歌》歌詞。1965年8月1日,為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歌

舞團舉行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在人民劇場首場演出。《長征組歌》以深刻凝

練的文筆,清新動人的優(yōu)美曲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形式,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

歷盡艱險、英勇作戰(zhàn)、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意志。

《長征組歌》數(shù)十年來演出千余場,歷演不衰。

03探究提升

如何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

材料一:遵義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決議根據(jù)黨和紅軍當時所

處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集中解決了最有決定意義的軍事路線問題。鑒于當時黨內大多數(shù)同志對王明“左”傾冒險

主義在政治上的錯誤尚未清醒認識,決議上寫了“黨中央的政治路線無疑義的是正確的。”

——鄭廣謹?shù)取吨袊t軍長征記》

材料二:1935年2月上旬,中央給陳毅等人拍來電報,大意是:中央政治局開了擴大會議。博古等負責同

志的單純軍事觀點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這次行動他們要負責。這是嚴重的失敗,但不是政治路線

的錯誤。對于中央的電報,當時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過去的錯誤的確不是政治上的錯誤。陳毅說:

“我的看法不同。他們在遵義還不能提政治路線,提政治路線黨要分裂的,只能提軍事上錯了。博古錯了,

讓博古下臺,這樣全黨在毛主席的路線下團結起來,完成長征。中央注要是政治上的錯誤,政治上的錯誤

導致了軍事上的錯誤。”

——《三年游擊戰(zhàn)爭回憶》

材料三: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

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共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我

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長征,在長征的極端艱險的條件下保存了并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正確地解決

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組織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動了神圣的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責及所學知識說說,遵義會議著重解決了什么問題?一再強調工什么問題?

軍事路線問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不是政治路線錯誤。

第2頁共7頁.

(2)材料二中陳毅對中央的來電的理解是否正確,為什么?

正確,陳毅既認識到了軍事錯誤是政治錯誤造成的,又理解了當時中共中央的意圖,

其觀點是全面、正確的。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

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

關的轉折點。

04體系構建

在括號中填上對應的時間

05記憶清單

一、戰(zhàn)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學習聚焦: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中國工農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的事件是什么?1.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2.哪次會議上,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

2.遵義會議

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3.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注意的正

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及其危機的時刻,挽

3.遵義會議的意義是什么?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

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

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二、過雪山草地

第3頁共7頁.

★學習聚焦:長征路線。

4.長征中,哪一事件使紅軍打亂了敵人的追繳計劃?4.四渡赤水

5.長征中,哪一事件使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5.巧渡金沙江

6.瑞金——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6.長征的路線是什么?——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

陜北吳起鎮(zhèn)

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

★學習聚焦:長征勝利的意義和精神含義。

7.長征結束的標志是什么?7.會寧會師

8.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

8.長征勝利的意義是什么?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

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

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9.長征精神的含義是什么?9.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不怕苦,不

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06強化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一個美國知名學者在談到長征時說道:“它不是一般意義的“行軍’…是為了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

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huán)生、危在旦夕的戰(zhàn)斗。”這里“蔣介石的魔爪”具體是指

A.四一二反革命政變B.北伐戰(zhàn)爭C.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圍剿”D.南昌起義

2.“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毛澤東在1935年2月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中的一句,

其中“從頭越”反映了

A.南昌起義,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B.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C.進軍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D.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zhàn)

3.右圖所示是位于我國某省會寧地區(q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長

征會師紀念塔”。根據(jù)你對紅軍長征歷史的了解,這一紀念塔應該在今天的

A.江西省土B.四川省C.甘肅省D.陜西省

4.小明中考后準備參加“重走長征路”旅游活動,如果你是導游,請你為小明

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旅游線路

A.瑞金——遵義——吳起鎮(zhèn)——會寧B.上海——遵義——西安——吳起鎮(zhèn)

C.瑞金——武漢——西安——會寧D.上海——瑞金——武漢——吳起鎮(zhèn)

5.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能體現(xiàn)長

征精神的是

第4頁共7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6.歌曲中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

歌曲一的王明路線滔天罪,五次“圍剿”敵猖狂。紅軍主力上征途,戰(zhàn)略轉移去遠方。歌曲二苗嶺秀,

旭日升。百鳥啼,報新春。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萬眾歡呼毛主席,馬列路線指航程。

歌曲三:紅旗飄,軍號響。戰(zhàn)馬吼,歌聲亮。鐵流兩萬五千里,紅軍威名天下?lián)P。各路勁旅大會師,

日寇膽破蔣魂喪。軍也樂來民也樂,萬水千山齊歌唱。

——以上三則材料選自《長征組歌》

請針對上述材料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07材料閱讀

長征精神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范;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

獻精神的史詩。

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

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

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

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

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的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

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yǎng),成為鼓舞和激勵

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參考答案

第5頁共7頁.

02預習導學

(一)戰(zhàn)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8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1935

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_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

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會議后成立了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

指揮。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

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過雪山草地

2.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

的重重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了大雪山,走過了茫茫草地,突破敵人重兵把守的天險臘子

口,進入甘肅。

(三)紅軍勝利會師

3.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吳起鎮(zhèn)。1936年10月,

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qū)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