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92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共5題,共10分)1、下列氣體既能用濃硫酸干燥;又能用固體氫氧化鈉干燥的是()

①HCl②N2③H2④CO2⑤CO⑥SO2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②③2、下列對微生物的認識正確的是()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B.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C.細菌的主要結構特點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D.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3、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趨勢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項是()A.體形小的生物早于體形大的生物B.水生生物早于陸生生物C.單細胞生物早于多細胞生物D.低等生物早于高等生物4、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某同學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對所學物質進行分類(甲與乙、丙是包含關系).下列分類中不正確的是()。選項ABCD甲氧單質構成物質微粒化合物常見的堿乙、丙氧氣、臭氧分子、原子甲烷、水燒堿、純堿A.AB.BC.CD.D5、下列實驗設計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

干燥氫氣B.

檢驗氧氣是否集滿C.

檢驗X溶液中是否含有D.

驗證Zn、Fe、Cu的活動性強弱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6、物質可分為____和____。

(1)純凈物:由____組成的物質。

(2)混合物:由____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判斷的依據:物質是否由一種物質組成。7、病原體是指____。傳染源是指____。傳播途徑是指____。易感人群是指____。8、(1)某電視節目中有個“土壤兄弟”,提倡人們不要隨地亂丟廢舊電池,你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____,還有個“空氣兄弟”建議我們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你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____;

(2)實驗室有兩瓶標簽破損的無色溶液;推知它們只能是碳酸鈉溶液和硝酸鋇溶液.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區分它們,請你參與實驗,選擇下列試劑進行區分,并回答有關問題.試劑:

①pH試紙②KOH溶液③Ca(OH)2溶液④稀硫酸⑤Na2SO4溶液。所選試劑(填序號,每種方法只選擇一種)實驗現象及結論方法一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9、有一款手機用的鋰電池,上面標明電壓為3.7V,容量為1000mAh.給它充電時,是電能轉化為____能.充滿電后,大約存儲了____J的電能10、現有一包粉末,可能由氯化鈉、氯化銅、碳酸鈉、硫酸鉀和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研究該粉末的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將少量粉末放入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向無色溶液中滴加足量氫氧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白色沉淀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由以上實驗可確定該粉末中一定沒有____(填化學式);滴加氫氧化鋇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____(填化學式);該粉末的組成有____種情況。11、下列物質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

A.塑料B.棉花。

C.羊毛D.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2、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參考答案一、單選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分析】能用濃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體干燥,說明該氣體不能與這兩者反應。濃硫酸不能干燥氨氣等溶于水顯堿性的氣體,氫氧化鈉固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溶于水顯酸性的氣體。

【解答】HCl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不能用NaOH固體干燥,故①不正確;N2既不與濃硫酸反應,也不與氫氧化鈉反應,故既可以用濃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體干燥,故②正確;H2既不與濃硫酸反應,也不與氫氧化鈉反應,故既可以用濃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體干燥,故③正確;CO2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能用NaOH固體干燥,故④不正確;CO2既不與濃硫酸反應,也不與氫氧化鈉反應,故既可以用濃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體干燥,故⑤正確;SO2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不能用NaOH固體干燥,故⑥不正確。

故選:D2、C【分析】【解答】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繁殖方式是裂殖,選項A不正確;真菌既有單細胞,如酵母菌,也有多細胞,如蘑菇等,選項B不正確;細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未成形的細胞核組成,選項C正確;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選項D不正確。故選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形態結構、繁殖特點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記住所學的知識,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3、A【分析】【解答】:通過對不同類群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生活環境以及化石等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發現生物進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規律.選項B說明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趨勢,選項C說明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趨勢.選項D說明由低等到高等的進化趨勢.

故選:A

【分析】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的有關知識.本題結合生物進化的歷程中不同階段的生物的特點進行記憶.4、D【分析】【分析】A;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B、分子、原子、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三種基本微粒;

C;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D;純堿不是堿;是鹽.

【解答】解:A;氧氣、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氧元素組成的單質.正確;

B;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正確;

C;甲烷、水都是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正確;

D;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屬于堿;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屬于鹽.錯誤.

故選D.5、D【分析】【分析】A;根據除雜質進氣口的確定方法考慮;B、根據驗滿的方法考慮;C、根據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考慮;D、根據金屬與鹽反應的條件限制考慮.

【解答】解:A;除雜質是要遵循長進短出;所以應從長端進氣,故A錯;

B;驗滿必須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集氣瓶內,故B錯;

C;檢驗X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不能加入氯化鋇;應該加入硝酸鋇和稀硝酸,因為氯化鋇中有氯離子,如果溶液中沒有鋇離子有銀離子也行,故C錯;

D;金屬與鹽能反應;說明金屬排在鹽中金屬的前面,如果不反應,說明金屬排在鹽中金屬的后面,鋅能與硫酸亞鐵反應說明鋅排在鐵的前面,銅與硫酸亞鐵不反應,說明銅排在了鐵的后面,故D正確.

故選:D.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6、純凈物混合物一種物質兩種或兩種【分析】【分析】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科學家常常根據組成來給物質分類。

【解答】根據組成物質常常可以做如下分類:

物質可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和混合物區別是物質是否由一種物質組成;由一種物質組成是的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是。

故答案為:純凈物;混合物;一種物質;兩種或兩種7、使人或動物發生傳染病的生物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分析】【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的一種疾病。

【解答】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的一種疾病。傳染病一般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其中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流感患者等;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飲食傳播、空氣飛沫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對某些傳染病缺芝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故答案為:使人或動物發生傳染病的生物;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8、防止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減少由于汽車尾氣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氣污染①pH>7的是Na2CO3,pH=7的是Ba(NO3)2③有白色沉淀的是Na2CO3,無現象的是Ba(NO3)2.【分析】【解答】(1)不要隨地亂丟廢舊電池可以防止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以及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可以減少由于汽車尾氣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氣污染;故填:防止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減少由于汽車尾氣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氣污染.

(2)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而硝酸鋇溶液呈中性,所以可用pH試紙鑒別;氫氧化鈣溶液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而氫氧化鈣不和硝酸鋇溶液反應,所以可用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硫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硫酸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硫酸鋇沉淀;硫酸鈉溶液和硫酸不反應,而硫酸鈉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方法一:①;pH>7的是Na2CO3,pH=7的是Ba(NO3)2;方法二:③;有白色沉淀的是Na2CO3,無現象的是Ba(NO3)2;方法三:④;有氣體產生的是Na2CO3,有白色沉淀的Ba(NO3)2;方法四:⑤無明顯現象的Na2CO3,有白色沉淀的Ba(NO3)2.

故答案為:方法一:①;pH>7的是Na2CO3,pH=7的是Ba(NO3)2;方法二:③;有白色沉淀的是Na2CO3,無現象的是Ba(NO3)2.

【分析】(1)根據不要隨地亂丟廢舊電池可以防止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以及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可以減少由于汽車尾氣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氣污染進行解答;

(2)根據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而硝酸鋇溶液呈中性,所以可用pH試紙鑒別;氫氧化鈣溶液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而氫氧化鈣不和硝酸鋇溶液反應,所以可用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硫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硫酸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硫酸鋇沉淀;硫酸鈉溶液和硫酸不反應,而硫酸鈉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進行解答.9、化學13320【分析】【解答】解:電池充電和供電是相反的過程;充電時是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放電時是把化學能轉化電能;

手機鋰電池充滿電后;存儲的電能:

W=UIt=3.7V×1000×10﹣3A×3600s=13320J.

故答案為:化學;13320.

【分析】(1)電池提供電能時是把儲存的化學能轉化電能;

(2)知道電池的容量,根據W=UIt求出電流做的功即為儲存的電能.10、CuCl2BaCO3和BaSO46【分析】【分析】根據氯化銅在溶液中顯藍色;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會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硫酸鉀和氫氧化鋇會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等知識進行分析.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所給物質的性質和兩兩之間的反應,然后依據題中的現象判斷各物質的存在性,最后進行驗證即可.

【解答】解:將少量粉末放入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銅,因為氯化銅溶于水溶液為藍色;“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鋇和硫酸鋇的混合物;

向無色溶液中滴加足量氫氧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白色沉淀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

可知既有“碳酸鋇”又有“硫酸鋇”;則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或硫酸鉀.但整個推斷過程中;始終無法確定NaCl的存在與否.

所以由以上實驗可確定該粉末中一定沒有氯化銅,滴加氫氧化鋇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CO3和BaSO4,該粉末的組成有碳酸鈉;硫酸鉀;碳酸鈉、硫酸鈉;碳酸鈉、硫酸鉀、硫酸鈉;碳酸鈉、硫酸鉀、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鉀、硫酸鈉、氯化鈉等.

故答案為:CuCl2,BaCO3和BaSO4,6.11、A合成纖維(或合成橡膠)【分析】【分析】有機合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要判斷是否屬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個特征:有機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據此常見材料的分類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塑料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選項正確.

B;棉花屬于天然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