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魯科五四新版第四冊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歷史人物的言行深刻影響著歷史的進程,下列對應不正確的是A.林肯: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B.俾斯麥:當前重大問題的解決,不是靠辯論和投票,而是要靠鐵和血C.亞歷山大二世: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還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D.明治天皇: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基2、1886年落成;位于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如圖)是法國人民贈給美國人民的禮物。女神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緊抱一個巨大的書板,上面刻有“1776.7.4”字樣。自由女神像左手緊抱的書是。
A.《獨立宣言》B.《1787年憲法》C.《人權宣言》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1776年1月;著名思想家托馬斯·潘恩出版了小冊子《常識》。潘恩說:“認為大陸能長期屈服于任何外來的權力,那是不近情理的。認為一個大陸將永遠為一個小島所統治,那真是荒唐的事。”就在潘恩出版《常識》的同一年,這個“大陸”和“小島”還發生了。
①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②北美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
③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④確立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下圖所示為1510—1650年英國南部小麥、羊毛價值指數和地租變化情況。這可以用來說明這一時期英國()
A.生產方式變革刺激消費需求上漲B.重商主義利于促進經濟發展C.世界市場擴展導致商品結構變化D.價格革命加快社會轉型進程5、17世紀初,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在《論海洋自由》一書中指出:“既然海洋無邊無界,和空氣一樣,它就不能成為任何國家的財物。”他主張海上航行、海上貿易自由,任何國家都不應為了私人利益加以限制。據此可知,格勞秀斯旨在A.打破西葡兩國的海上霸權B.拓展世界市場的范圍C.突破英國航海條例的限制D.消除西歐大國間矛盾6、1832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召開州代表大會,宣布反對聯邦政府出臺的關稅法,并以退出聯邦相威脅。聯邦政府一面嚴厲譴責,向南卡羅來納施加軍事壓力,另一面又作出讓步,通過法令表示逐步降低關稅,南卡羅來納才撤銷了關于反對執行聯邦關稅法的法令。這表明A.聯邦制下各州自行其是B.中央集權體制受到沖擊C.聯邦體制存在制衡關系D.擴大聯邦權限勢在必行7、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北美鄉鎮的管理機構稱鄉鎮議會,鄉鎮居民都有參加鄉鎮議會,共同決定公共事務的權利與義務。鄉鎮事務管理由全體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個人事務由個人全權自主決定。每一個鄉鎮都如同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自主自治。這體現了A.人民主權的特征B.邦聯體制的特點C.公共利益至上原則D.基層治理完全自主8、獨立之初的美國民眾由于對于英王和英國議會的憎惡,更從未享受過統一的中央政府所帶來的顯性福利,這使得建立一個主權凌駕于各州之上的中央政府的理論,在18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無法在美國各州民眾之間形成共識。這說明當時美國A.啟蒙思想影響有限B.邦聯制具有合理性C.懼怕民主政治體制D.反聯邦制成為共識9、2021年3月,白宮表示考慮以聯邦政府名義下達對紐約州等三個疫情嚴重州的強制隔離,遭到紐約州州長科莫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聯邦政府向這些州宣戰"。科莫反對白宮的政治依據是美國實行的A.三權分立制B.總統制C.中央集權制D.聯邦制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10、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普魯士是德意志農民土地產權變革的先導。1807年,因拿破侖戰爭的沖擊,普魯士國王頒布《十月敕令》,宣布"地產自由",每個普魯士居民都有資格擁有任何形式的不動產,土地自由交易和抵押,不受任何限制。1811年,在首相哈登貝格的推動下,頒布了《關于調整領主與農民關系的敕令》,該敕令鼓勵莊園佃農贖買封建義務,成為完整的土地產權所有人。1850年.受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普魯士推出《贖買法》,這是繼續擴大改革成果的法令,標志普魯士土地產權變革進入收官階段。該法令放寬了土地確權農民的申請范.圍.缺少耕畜的小農不再被拒絕,任何農民都可以申請,只要繳納相應的贖買金,即可以解除封建義務。獲得大小不等的土地產權。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普魯上農業經濟明顯增長。19世紀中葉以后,許多容克和富裕農民開始使用農業機械和化肥,同時投資鄉村工業和城市工業,一些制酒、制糖等鄉村工業發展起來。——摘編自侯建新《自上而下變革∶德國農民土地確權》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普魯士土地產權改革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普魯士土地產權改革的影響。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時期飲茶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茶成風,民間飲茶也更加普及,同時國外市場開辟并迅速發展。從事茶葉生產的除農戶外,還有流民、僧人等,其中專門種植茶樹、以種茶為業的農戶逐漸增多,成為較普遍的現象。植茶或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或成為他們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日常種植中形成多種栽培方式,有條植、叢植、糧茶間作、茶輪作等適應不同山區特點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經濟效益遠優于種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種了茶樹,擴大了茶園的面積,減少了稻米的生產。明清時期飲茶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茶成風,民間飲茶也更加普及,同時國外市場開辟并迅速發展。從事茶葉生產的除農戶外,還有流民、僧人等,其中專門種植茶樹、以種茶為業的農戶逐漸增多,成為較普遍的現象。植茶或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或成為他們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日常種植中形成多種栽培方式,有條植、叢植、糧茶間作、茶輪作等適應不同山區特點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經濟效益遠優于種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種了茶樹,擴大了茶園的面積,減少了稻米的生產。——摘編自孫洪升《明清時期茶葉生產發展原因探析》中國茶葉于17材料二中國茶葉于18世紀早期首次由荷蘭人引入歐洲。在荷蘭,最初茶葉僅作為藥物,成為治療當地多種疾病的優良藥草。后來醫學界通過科學實驗證明茶葉藥性對人體健康有益,茶飲逐漸成為一種日常飲料。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茶葉發展特點及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8世紀茶葉貿易給荷蘭帶來的變化,并分析當時“中國熱”的影響。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茶葉貿易這一現象,談談你的認識。世紀末貧困家庭也習慣喝茶,結果荷蘭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廠走向衰退。由于茶葉是西方固定的進口商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他們往往采取提前定貨方式,以獲取符合其要求、數量充足的商品,從而使茶葉具備了期貨的性質。當茶飲逐步被當作日常飲料時,一方面荷蘭各大城鎮出現許多茶葉店鋪,為了更好地宣傳茶葉,茶商在包裝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售茶廣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蘭人對茶器收集以及茶亭興建的熱衷,荷蘭在這一時期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國熱”。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棉花產業傳播活動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種植和加工技術從印度向東傳遍亞洲,特別是傳入中國,使得亞洲在19世紀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產業的中心。元朝時,棉花在中國農村廣為普及,事實上取代了苧麻成為中國人制衣的纖維原料。到明朝時,棉花生產大力發展,中國的農民可以用棉花抵稅,勞動力的地理分工已經出現:北方農民運輸原棉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南方的農民用這些原棉以及他們自己種植的原棉生產棉紡織品,其中一些紡織品還會被賣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達到帝國商業額的四分之一。到17世紀,中國的男女老幼幾乎都穿著棉布衣服。當中國人口在18世紀增加到4億時,棉花產業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材料二16世紀末,荷蘭和英國開始挑戰葡萄牙在亞洲貿易的壟斷地位。他們特許設立一些合股公司,從印度購買棉紡織品,把它們帶回歐洲消費,或者運往非洲購買奴隸送往新世界剛剛開始扎根的種植園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戰爭后,印度紡織品貿易主要落入英國人手中。隨著印度棉紡織品在18世紀更為流行,替代這些進口產品的愿望成了推動英國棉花生產強有力的激勵因素,最終引起了棉織產業革命性的變化。到1780年,整個歐洲,尤其是英國,已經成為世界棉花網絡的中心。一個松散、多中心的舊棉花世界轉變為一個整合、集中、等級森嚴的棉花帝國,全球數百萬家庭棉織工人失去了紡紗和織布的能力。——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棉花傳入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歸納歐洲人締造棉花帝國的手段。14、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總是通過某種機制的運轉來實現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沒有均衡,制度就會因缺乏必要的張力而松弛,如同長短不一的桌子腿難以支撐起平展的桌面一樣。因此,“有衡”對于政治制度文明來說,猶如大壩之于河水。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一項新的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權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會因打破均衡而消亡。沒有均衡,制度就會因缺乏必要的張力而松弛,如同長短不一的桌子腿難以支撐起平展的桌面一樣。因此,“有衡”對于政治制度文明來說,猶如大壩之于河水。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一項新的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權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會因打破均衡而消亡。——虞崇勝《論政治文明的內在靈魂》總的來說,美國的民主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則民主”與“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為它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種綜合并不容易:它是人們通過許許多多的“妥協”來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協,都既需要足夠的氣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摘編自《世界文明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建立的近代政體實行這種“均衡”的具體表現。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美國民主“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一論斷的理解,結合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說明美國的民主政治是妥協的產物。材料二總的來說,美國的民主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則民主”與“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為它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種綜合并不容易:它是人們通過許許多多的“妥協”來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協,都既需要足夠的氣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15、華盛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任總統,他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和制完,被尊為美國國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北美人民的獨立戰爭期間,曾有這樣一部文件指出:“代表權對人民來說具有無可估量的意義,而對暴君來說是可怕的。”在北美人民的獨立戰爭期間,曾有這樣一部文件指出:“代表權對人民來說具有無可估量的意義,而對暴君來說是可怕的。”華盛頓就任總純之后,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他已經在軍事領城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能否在政治領域再創輝煌呢憲法也遺到了質疑,除了新澤西、特拉華以及喬治亞三個州對憲法持肯定的態度之外,其余各州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對態度對新政府持否定態度的人也不乏其陳。一些人擔心聯邦政府對各州的控制力太弱,這樣就無法保證政策法規的實施。材料二華盛頓就任總純之后,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他已經在軍事領城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能否在政治領域再創輝煌呢憲法也遺到了質疑,除了新澤西、特拉華以及喬治亞三個州對憲法持肯定的態度之外,其余各州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對態度對新政府持否定態度的人也不乏其陳。一些人擔心聯邦政府對各州的控制力太弱,這樣就無法保證政策法規的實施。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文件的名稱及意義,并簡要分析在該文件發表的當年底,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為何要采取一次大膽進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華盛頓“在軍事領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歷史意義。并簡要分析美國聯邦制是如何處理全國政府與構成單位政府之間的關系?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紀要·論政體》(明太祖說):“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然期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頑,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明史紀事本末》材料二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在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之走向現代(英國)解說詞材料三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講話:在華盛頓的主持下,制憲會議一共開了116天面對代表們的唇槍舌劍,制憲會議主席華盛頓卻幾乎一言不發,華盛頓的沉默和堅持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國第一部成文憲法最終形成。聯邦憲法的制定和實施,使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誕生了。——《大國崛起》之新國新夢(美國)解說詞(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處理丞相問題的措施,分析明朝采取這種措施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18世紀中、英、法三國的政治體制。運用所學知識,歸納到19世紀中期,英國代議制確立和完善的歷程。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的政治體制,分析1787年制憲會議的背景。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A【分析】【詳解】
材料“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出自《獨立宣言》,與美國獨立戰爭有關,而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代表,A項錯誤,符合題意;B項符合俾斯麥的鐵血政策,排除;C項符合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排除;D項符合日本的明治維新,排除。故選A。2、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獨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并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發布于1776年7月4日,因此A正確;《1787年憲法》發布于1787年,B排除;《人權宣言》是法國文獻,C排除;《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布于1862年,D排除。故選A。3、A【分析】【分析】
【詳解】
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的大陸會議是在1776年通過《獨立宣言》的,①符合;獨立戰爭期間北美取得薩拉托加大捷是在1777年,②排除;亞當.斯密于1776年發表《國富論》,系統地闡述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③符合;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開始確立于1771年,標志是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設立第一座水力紡紗廠,④排除。故答案為A,排除BCD。4、D【分析】【詳解】
材料展現了地租、小麥還有羊毛的價格總體呈現上升趨勢,這體現的是英國價格革命的特征,價格革命促使地租市場化趨勢加強,促進了舊日的封建生產關系的瓦解,加快了社會轉型的進程,D項正確;生產方式變革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A項;重商主義利于促進經濟發展說法正確,但是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世界市場擴展導致商品結構變化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C項。故選D項。5、A【分析】【詳解】
格勞秀斯認為海洋不能成為任何國家的財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西葡兩國在海上占據優勢,荷蘭大力發展轉運貿易,希望實現貿易自由,打破西葡兩國的海上霸權,A項正確;格勞秀斯的目的是為了荷蘭自身的利益,而非為了拓展世界市場的范圍,排除B項;航海條例頒布時間是在17世紀中期,排除C項;格勞秀斯意在通過海洋自由維護荷蘭的利益,而非消除西歐大國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6、C【分析】【詳解】
南卡羅來納州反對聯邦政府出臺的關稅法案,聯邦政府在給南卡羅來納州施加壓力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妥協退讓,最終南卡羅來納州撤銷了地方法令,這體現了聯邦體制下地方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存在制衡關系,C項正確;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各州并不能完全各行其是,排除A項;美國實行的并未中國式的中央集權體制,排除B項;材料內容并未反映出南卡羅來納州的行為損害了聯邦利益,因此無法得出擴大聯邦權限勢在必行,排除D項。故選C項。7、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民主權是指國家中絕大多數人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因此材料“鄉鎮事務管理由全體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個人事務由個人全權自主決定”反映的是人民主權的特征,A項正確;材料與聯邦體制、公共利益知識及基層完全自主的說法無關,排除BCD項。故選A項。8、B【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反映的是美國人民在英國的欺壓下,反對過度的中央集權,突出的是本州的自主權,說明的是當時邦聯制的出現具有合理性,B正確;啟蒙思想對美國影響較大,A排除;美國政體是民主政策,懼怕的說法錯誤,C排除;當時尚未建立聯邦制,D排除。故選B。9、D【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邦制是由幾個成員國(如共和國或邦、州等)聯合組成統一國家的政治體制。它是國際交往中的主體,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有統一的憲法和法律。聯邦行使國家的外交、軍事、財政等主要權力。聯邦同成員國間的權限劃分由聯邦憲法規定。因此材料“認為這是‘聯邦政府向這些州宣戰’”體現的是聯邦制,D正確;三權分立體制是美國中央機構運行的表現,A排除;總統制與材料無關,B排除;美國不屬于中央集權國家,C排除。故選D。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10、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故題干表述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11、略
【分析】【分析】
(1)
依據材料“1807年”;“1811年”、“1850年”得出特點:缺乏連續性;依據材料“因拿破侖戰爭的沖擊”、“受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得出特點:具有被動性;依據材料“普魯士國王頒布《十月敕令》”、“頒布了《關于調整領主與農民關系的敕令》”、“《贖買法》”得出特點:采用法律手段;依據材料“19世紀中葉以后;許多容克和富裕農民”并結合所學德意志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統一得出特點:保留封建殘余。
(2)
依據材料“該敕令鼓勵莊園佃農贖買封建義務,成為完整的土地產權所有人”得出使農民獲得人身解放;依據材料“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普魯上農業經濟明顯增長”得出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依據材料“同時投資鄉村工業和城市工業,一些制酒、制糖等鄉村工業發展起來”并結合所學得出有利于德意志工業革命的進行;結合所學普魯士改革影響得出推動了普魯士崛起,為其統一德意志奠定基礎;結合所學普魯士改革局限性得出改革不徹底,促使德意志走向對外擴張道路。【解析】(1)特點∶缺乏連續性;具有被動性;采用法律手段;保留封建殘余。
(2)影響∶使農民獲得人身解放;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德意志工業革命的進行;推動了普魯士崛起,為其統一德意志奠定基礎;改革不徹底,促使德意志走向對外擴張道路。12、略
【分析】【分析】
(1)
特點:由材料“明清時期飲茶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茶成風,民間飲茶也更加普及,同時國外市場開辟并迅速發展”得出,明清時期茶葉發展特點是茶葉商品消費面廣;由材料“從事茶葉生產的除農戶外,還有流民;僧人等,其中專門種植茶樹、以種茶為業的農戶逐漸增多,成為較普遍的現象”得出,從事茶葉生產的人員多;由材料“植茶或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或成為他們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日常種植中形成多種栽培方式,有條植、叢植、糧茶間作、茶輪作等適應不同山區特點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經濟效益遠優于種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種了茶樹,擴大了茶園的面積,減少了稻米的生產”得出,茶葉的商品性強,茶業經濟的影響大。
原因:由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茶葉發展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穩定,國家統一;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增長較快,勞動力充足;茶葉生產技術逐步提高。
(2)
變化:由材料“在荷蘭;最初茶葉僅作為藥物,成為治療當地多種疾病的優良藥草。后來醫學界通過科學實驗證明茶葉藥性對人體健康有益,茶飲逐漸成為一種日常飲料”得出,茶葉貿易豐富了荷蘭的藥物和日常飲料;由材料“18世紀末貧困家庭也習慣喝茶,結果荷蘭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廠走向衰退”得出,茶葉貿易沖擊了荷蘭的等級觀念和相關行業;由材料“由于茶葉是西方固定的進口商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他們往往采取提前定貨方式,以獲取符合其要求;數量充足的商品,從而使茶葉具備了期貨的性質”得出,茶葉貿易改變了荷蘭的商業經營方式;由材料“當茶飲逐步被當作日常飲料時,一方面荷蘭各大城鎮出現許多茶葉店鋪,為了更好地宣傳茶葉,茶商在包裝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售茶廣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蘭人對茶器收集以及茶亭興建的熱衷,荷蘭在這一時期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國熱’”得出,茶葉貿易充實了荷蘭人的文化生活。
影響:由所學知識可知;17—18世紀茶葉貿易推動了荷蘭商業的發展,促進中荷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推動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擴展。
(3)
認識:本題是開放型題目,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茶葉貿易要以平等互惠互利為基礎;要建立和完善貿易規則;有利于推動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解析】(1)特點:茶葉商品消費面廣;從事茶葉生產的人員多;茶葉的商品性強;茶業經濟的影響大。
原因:政治穩定;國家統一;商品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有充足的勞動力;茶葉生產技術提高。
(2)變化:豐富了荷蘭的藥物和日常飲料;沖擊了荷蘭的等級觀念和相關行業;改變荷商業經營方式;充實荷蘭人的文化生活。
影響:有利于荷蘭商業發展;促進中荷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
(3)認識:茶葉貿易要以平等互惠互利為基礎;要建立和完善貿易規則;有利于推動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據材料一“棉花在中國農村廣為普及”“中國的男女老幼幾乎都穿著棉布衣服”得出棉紡織業迅猛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據材料一“南方的農民用這些原棉以及他們自己種植的原棉生產棉紡織品”得出農村經濟商品化程度提高;據材料一“棉花產業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得出中國棉花產業居世界前列;據材料一“北方農民運輸原棉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得出推動長途販運貿易繁榮。
(2)據材料二“他們特許設立一些合股公司”得出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進行殖民掠奪;據材料二“在一系列英荷戰爭后,印度紡織品貿易主要落入英國人手中”得出發動戰爭,爭奪殖民霸權;據材料二“或者運往非洲購買奴隸送往新世界剛剛開始扎根的種植園中工作”得出販賣黑奴,開展殖民貿易;據材料二“最終引起了棉織產業革命性的變化”得出革新棉紡織業生產。【解析】(1)作用:推動長途販運貿易繁榮;棉紡織業迅猛發展;農村經濟商品化程度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促使中國棉花產業位居世界前列。
(2)手段:販賣黑奴,開展殖民貿易;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進行殖民掠奪;發動戰爭,爭奪殖民霸權;革新棉紡織業生產。14、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美國根據1787年憲法確立的政治體制;主要考查學生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英;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建立的近代政體實行這種“均衡”的具體表現;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一項新的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權力或利益的均衡”,并聯系所學有關史實,從兩國政治體制各自的特點來回答,如英國的議會和內閣之間的制衡,美國的三權分立。
(2)對美國民主“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一論斷的理解,應當聯系所學,從美國民主繼承了英國議會制傳統、實踐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來回答。美國1787年憲法中“妥協”的表現,可以聯系所學,從聯邦制和兩院制的設置等等來說明。【解析】(1)英國:議會和內閣的制衡;內閣首相對議會負責,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但是首相也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美國: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者獨立平等,但相互制約,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2)理解:美國的民主繼承了英國民主的議會制度傳統;美國民主實踐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妥協:聯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獨立性,緩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參議員每州兩名,眾議員根據各州人口比例選出,緩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憲法間接地承認了奴隸制的合法性,緩和了南方州和北方州的矛盾.15、略
【分析】【詳解】
(1)名稱:根據“代表權對人民來說具有無可估量的意義;而對暴君來說是可怕的。”可知這一文件是《獨立宣言》。《獨立宣言》頒布的意義結合所學可知主要是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該文件發表的當年底,華盛頓率軍采取一次大膽的進攻的原因主要是1776年夏秋之際,大陸軍一度受挫,為了提高士氣,鼓舞各地愛國者,使他們對勝利充滿希望和吸引新的參軍者。
(2)華盛頓“在軍事領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主要是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的獨立;為資本主義在美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關系:美國聯邦制之下,全國政府與構成單位政府之間并不是核心與邊緣、上級與下級的關系,而是具有不同權力和職能范圍的政府之間的關系;它們彼此獨立,權力都有限制;各構成單位也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它們與聯邦在不同范圍內分別行使統治權。【解析】(1)名稱:《獨立宣言》。意義:宣告美利堅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床醫生專業素質提升與職業發展路徑
- 2025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a4版
- 2025年中國4S店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軟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新生兒臍炎護理病例討論
- AI技術在電子健康記錄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 酒店員工培訓體系設計方案
- 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下可穿戴設備的投資策略與市場預測報告
- 從銀行視角看反洗錢的必要性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 動產委托擔保協議書
- 創始股東合作協議
- 第六章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養講解
-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理課件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考試卷數學模擬卷(二)
- 押運員管理考核規定(4篇)
- 2025年華潤燃氣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產業經濟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 法定傳染病診斷標準2023年
- 高校食堂飯菜價格管理制度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招聘筆試真題2023
-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趙襄子被圍晉陽(附答案解析與譯文)
- 《中醫食療藥膳》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