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課件地理35區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_第1頁
2025年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課件地理35區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_第2頁
2025年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課件地理35區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_第3頁
2025年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課件地理35區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_第4頁
2025年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課件地理35區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專題復習區域荒漠化治理——以西北地區為例結合實例,分析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區域認知:以區域圖和文字材料來呈現問題情景,結合區域發展進行設問,重點考查區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人地協調觀: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與某些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有關,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不同,對人類的影響也有差異,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3、荒漠化產生的危害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含義及其表現01荒漠化的含義及其表現01:荒漠化的含義及其表現荒漠化:是指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現形式: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石質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區)和次生鹽堿化(西北干旱灌溉區、華北半濕潤區)。形成過程:植被破壞地面裸露風沙侵蝕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養分流水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荒漠景觀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西北地區的范圍(1)分界線:大體上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大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2)政區上: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了條件(1)基本條件:氣候干旱。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發展。位置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地形高原面積廣大高山環繞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對水汽起阻擋作用干旱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了條件(2)物質條件:土質疏松,為沙質沉積物。氣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較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了條件(3)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節,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4)重要影響因素:氣候異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風沙活動和荒漠化進程;持續干旱年則加劇荒漠化進程。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干旱為主的環境干旱的氣候疏松的沙質沉積物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發展多大風天氣氣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接近亞洲高壓中心,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節,風沙活動多氣候異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風沙活動和荒漠化進程,若多年持續干旱則會加速荒漠化進程基本條件物質基礎動力因素重要影響因素思維導圖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不合理的人類活動。(2)主要表現:

過度開墾、過度樵采、過度放牧、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建設、破壞生態環境0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破壞行為原因主要危害過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亂挖藥材、發菜等草場遭到破壞過度放牧追求短期經濟效益,放牧牲畜數量過多加速草場退化和沙化過度開墾在干旱、半干旱沙質土壤區,尤其是在沙區邊緣從事農業生產使沙化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廢棄耕地變沙地水資源利用不當迫于人口壓力,盲目擴大開墾規模生態用水緊張,植被退化,綠洲荒漠化日趨嚴重耕作技術落后,灌溉措施不當,在干旱地區蒸發旺盛土壤次生鹽漬化03荒漠化產生的危害03:荒漠化產生的危害1、導致土地退化,農業生產力下降2、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源,而且沙塵暴已影響到其他國家3、淹沒基礎設施(如鐵路)、聚落、農田等4、導致生態進一步惡化,影響地區的可持續發展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具體內容合理利用水資源耕作區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避免土壤的鹽漬化牧區草原減少水井的數量,以免牲畜的大量無序增長干旱的內陸地區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要考慮上、中游的開發,又要顧及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生物措施干旱地區的綠洲綠洲外圍的沙漠邊緣地帶封沙育林綠洲前沿地帶營造喬、灌木結合的防沙林帶綠洲內部建立農田防護林網,組成一個多層防護體系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具體內容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現有林地應該作為防護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毀林開荒綠洲邊緣的荒地與綠洲之間的灌草地帶不能盲目開墾主要用于種樹種草發展林業和牧業已經造成荒漠化的地方應退耕還林退耕還牧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具體內容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體系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區利用柴草、樹枝等材料,在流動沙地地區設立沙障,攔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擋沙丘前移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等控制人口增長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建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5·山東卷)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帶生態環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綠洲區過量開采地下水會使交錯帶生態環境退化,形成“生態裂谷”。下圖為“生態裂谷”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生態裂谷”形成過程中,附近的交錯帶 A.自然植被改善

B.風力侵蝕減弱

C.地下水流向綠洲區

D.流動沙丘轉為固定沙丘C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5·山東卷)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帶生態環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綠洲區過量開采地下水會使交錯帶生態環境退化,形成“生態裂谷”。下圖為“生態裂谷”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2.“生態裂谷”出現后,為了綠洲區的可持續發展,應該 A.在荒漠區植樹造林

B.在交錯帶發展灌溉農業 C.在綠洲區禁止開采地下水

D.在流域內合理分配水資源D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4課標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1)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2)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簡述風沙對該路段鐵路及運行列車的危害。(4)針對該路段的風沙災害,請提出防治措施。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4課標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1)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多條河流在此注入錯那湖,泥沙沉積,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錯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區水深較淺)出露的湖灘泥沙面積較大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4課標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2)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冬春季氣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護大風多,湖面較寬闊,西風經湖面無阻擋,沙源東部為河谷,風力強勁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4課標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3)簡述風沙對該路段鐵路及運行列車的危害。(鐵路路基較高)風沙堆積,填埋路基和軌道侵蝕路基(和路肩)損害機車車輛和通信、信號設備等,加大鋼軌、車輪等設備的磨損影響運行列車安全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14課標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4)針對該路段的風沙災害,請提出防治措施。(阻沙措施)在鐵路兩側設立阻沙墻(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蓋沙面,設置石(草)方格沙障。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020年全國卷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生轉化。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1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左圖所示。右圖示意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氣溫、降水的變化。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1)分別簡述左圖所示I、Ⅱ、Ⅲ三個階段湖沼面積和風沙活動的變化特征,并歸納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的關系。面積最大下降面積增大沉積波動減少上升面積急劇減少

沉積量強波動增多I階段湖沼面積有所擴大,風沙活動波動中略有減弱II階段湖沼面積達到最大(極盛),風沙活動先弱后強Ⅲ階段湖沼面積驟減,鳳沙活動劇烈波動,增強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此消彼長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2)說明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的自然原因。氣溫無明顯變化趨勢,降水呈波動增加,有利于當地植被生長,流動沙丘(地)趨于固定。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3)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積減小,試對此做出合理解釋。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生產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導致蒸發(騰)增加,地表水減少。考點訓練: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4)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