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_第1頁
高考歷史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_第2頁
高考歷史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_第3頁
高考歷史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_第4頁
高考歷史二輪專項分層特訓卷第一部分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1.[2023·北京海淀區高三期末]1933年,長城抗戰后,中日簽訂《塘沽協定》,規定:“中國軍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臺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后,不得越過該線,又不作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該協定()A.導致“不抵抗政策”的出籠B.為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打開方便之門C.迫使中國軍隊撤出華北地區D.成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的導火索2.[2023·福建三明高三一模]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停止內戰”,組織全中國統一的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集中一切國力”,“為民族生存而戰!”“為人權自由而戰!”。中共中央此舉意在()A.實現革命工作重心轉移B.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推動國民革命深入發展3.[2023·重慶高三三模]20世紀30年代初,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把中國劃分為四個防衛區:黃河以北為第一防衛區,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第二防衛區,長江以南及浙閩兩省為第三防衛區,兩廣為第四防衛區。實行這一舉措的主要原因是()A.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迅速發展B.國民黨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C.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D.華北及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發達4.[2023·廣東深圳高三模擬]飲酒一直以來是貴州地區的傳統習俗,當地政府也給予釀酒業極大支持。“七七事變”后,貴州省政府卻下令全省人民減少飲酒甚至限制釀酒業的發展,并出臺法律對違反者嚴重處罰。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B.維護小農經濟的需要C.法幣改革致使通貨膨脹D.國家戰略儲備的需要5.[2023·山東煙臺高三模擬]日本侵略者在淪陷區任意修改教科書,如刪除書中“報國仇”等字句,刪除“抗戰受傷的追憶”等詩文,篡改地理教材里的國界線(把自近代以來被其侵占的他國領土都圈定在日本版圖內)等。這些行徑意在()A.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B.消除淪陷區人民的民族意識C.實現對淪陷區的長期占領D.控制淪陷區的文化教育活動6.[2023·廣東汕頭高三三模]1943年1月,《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簽訂,條約明確廢除英國在華領事裁判權、使館區及駐軍、租界、英籍海關總稅務司之特權等。中國方面同意暫時擱置九龍問題。條約的簽訂體現出民國政府()A.取得了對外修約的完全勝利B.兼顧了歷史訴求與現實環境C.錯失解決香港問題的好時機D.推動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7.[2023·江蘇蘇州高三三模]在抗日戰爭中針對一次重大戰事,國民黨、共產黨、日軍發表了如下評論。與此評論相一致的是()國民黨共產黨日軍捷電傳出,大家心理為之一變,國際上的觀感也就煥然一新。給全世界援助中國的友人以滿意答復,給一切反對侵略的人們證明中國軍隊英勇的作戰,是可以把侵略軍擊退的。沒有給予重慶軍應有的打擊,相反地,更加促進了這塊土地上全民防御的高潮。A.淞滬會戰粉碎日軍三個月亡華企圖B.武漢會戰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C.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囚籠”政策D.長沙會戰的勝利產生積極影響8.[2023·山東濟南高三二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開展冬學、民校識字運動,把“狼牙山五壯士”“民族英雄之母馬老太太”等抗日英雄故事用圖片、大鼓、故事、詩歌等形式向民眾進行宣傳教育,做到家喻戶曉。這些舉措()A.基于鞏固革命政權的需要B.擴大了抗日統一戰線的基礎C.旨在提高民眾的民族意識D.豐富了根據地精神文化生活9.[2023·江蘇鹽城高三三模]1942年3月,重慶《中央日報》指出,緬甸東吁(又稱同古、東瓜)保衛戰“無論在中國抗戰史還是世界大戰史均有其不朽的價值”。《泰晤士報》稱“東瓜之命運如何,姑且不論。但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新一頁”。上述評論表明,該戰役()A.推動了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B.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C.扭轉了國軍緬甸戰場的困局D.粉碎了日軍以戰迫降的企圖10.[2023·湖南岳陽高三三模]一個政黨擁有兵力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它在中國政壇的地位與作用。下表反映了1937~1945年中國共產黨軍隊和黨員人數變化,據此可知()年份八路軍人數新四軍人數黨員人數193780000120004000019392700005000019404000001000008000001942340000110960946000194510288932685911210000A.軍隊數量和黨員人數始終保持同步增長B.兵力變化是我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保障C.1942年皖南事變發生導致八路軍的減員D.革命力量增強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基11.[2023·河南信陽高三二模]1946年初,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表對于時局的宣言:“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創造自由自主的國家……二十世紀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創造自由自主的國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國家才有力量……非先實行民主決無從實現統一。”這表明當時()A.民主黨派宣傳西方民主思想B.民主黨派堅持走第三條道路C.民主黨派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D.民主黨派反對國民黨獨裁內戰的方針12.[2023·廣東高三開學考試]抗戰勝利后,毛澤東表示要“在和平中進攻”,指示部隊“絕對不要依靠談判,絕對不要希望國民黨發善心”,還要求盡快在上海等大城市辦報、辦雜志等,此外中國共產黨還積極與柳亞子、張瀾等民主人士進行溝通、交流,闡述中國共產黨的態度與政策。毛澤東意在()A.強調充分利用時機的重要性B.突出報刊在斗爭中的重要性C.提醒群眾保持革命的警惕性D.喚起大城市民眾的革命熱情13.[2023·湖南長沙高三模擬預測]1946年8月8日,中央印發了《關于對富農土地不宜推平》的指示,指出:我們必須自覺的向富農讓步,堅持中央不變動富農自耕土地的原則。應保障一切地主必需生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A.右傾思想還有一定市場B.試圖為政治協商會議創造較好的氛圍C.擴大反蔣的統一戰線D.保證解放區的經濟建設運動14.[2023·天津河北區高三二模]1947年8月10日,賀龍在綏德分區縣委書記聯席會議上的報告中說:“我們勝利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毛主席講的:小米加步槍這個‘無敵將軍’。小米是群眾,步槍是軍隊。”這段材料強調了()A.解放戰爭進入決戰階段B.國民黨的戰術失誤C.解放軍武器裝備的落后D.群眾是力量的源泉15.[2023·河北邯鄲高三聯考]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有個人去商店買東西,背了一大筐鈔票。進門時筐子太大進不去,他只好把筐子放門口,然后進去和店主談,談完回來一看,筐子被偷走了,鈔票倒了一地!這反映出當時國統區()A.經濟崩潰和政治黑暗B.治安混亂和政局不穩C.通貨膨脹和民生艱難D.根基動搖和民心渙散16.[2023·山西陽泉高三三模]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的編制經歷了三次變化,如下表決定人民軍隊編制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第一次各地軍隊以所在解放區命名,如中原解放軍、晉冀魯豫解放軍、晉察冀解放軍第二次全國主力部隊編成西北、中原、華東、東北、華北五大野戰軍第三次各地野戰軍統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服從于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A.敵我雙方軍事較量的態勢B.從游擊戰到運動戰的轉變C.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需要D.人民軍隊主攻方向的調整[答題區]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2023·陜西安康高三二模]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百余年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抗戰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從更宏觀的視角看,它又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從盟國那里擺脫了不平等枷鎖,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抗戰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材料二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為爭取新民主主義勝利而努力奮斗。——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抗戰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新民主主義勝利做出的四個努力奮斗階段?(10分)18.[2023·遼寧高三聯考模擬]決定社會走向,影響發展進程的,是歷史的合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的中國,幾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發生。學者金沖及獨具慧眼從1947年入手,寫成《轉折年代》。該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現了1947年的中國社會面貌:有一份雜志刊載了一幅中美貿易的漫畫,畫的是長嘴鶴在一只長頸瓶里喝水,對蹲在旁邊的貓說:我們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業工廠竟達132家,尚未宣告歇業的廠家,也多坐待油盡燈干。上海最大的紡織廠申新各廠開工紗機,尚不足抗戰前1936年57萬錠之數。晉西北山地農民許多窮困及破產,雖然有些地方農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沒有系統、普遍和徹底。目前的任務就是要有計劃的去組織這樣一個群眾運動,并正確地把這個運動領導到底。——摘編自《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人民解放軍的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里去了。……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學者陳旭麓認為,毛澤東的話“富有歷史感地把新民主主義的勝利,看成整個民主革命的勝利。辛亥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但它的事業在北伐戰爭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戰爭中得到了最后的勝利”。——摘自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國民黨統治后期國統區經濟在“內”“外”兩個層面發生的變化。(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列舉并說明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經濟、軍事上所采取的重要舉措及其意義。(10分)19.[2023·江蘇鹽城高三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版畫既是藝術作品,也是武器;版畫家們既是藝術家,更是戰士。下圖為版畫家李樺1935年創作的黑白木刻版畫《怒吼吧,中國》,被稱為“版畫中的《義勇軍進行曲》”。結合所學知識,以“《怒吼吧,中國》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達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專題闖關練08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塘沽停戰協定》的簽訂為日本在我國華北地區經濟上掠奪、政治上控制、軍事上霸權奠定了基礎,B項正確;九一八事變時,面對日軍的侵略,已實行不抵抗政策,排除A項;這項規定使中國軍隊撤出長城以南大片地區,排除C項;華北事變成為學生們掀起一二·九運動的導火索,排除D項。故選B項。2.答案:C解析: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5年8月1日(中國)。據本題材料“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講的是外爭高于內爭,民族矛盾高于階級矛盾,根據“組織全中國統一的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集中一切國力”“為民族生存而戰!”“為人權自由而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中央試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項正確;革命工作重心轉移,意指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項;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已經在井岡山斗爭期間開辟出來,與題干時間“1935年”不符,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在1927年即已結束,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C解析: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據材料“20世紀30年代初,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把中國劃分為四個防衛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態勢下,國民政府通過劃分防衛區來應對日本侵略,C項正確;防衛區主要針對的是日本,并不是農村革命根據地,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劃分防衛區的原因,無法得出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排除B項;僅從防衛區的劃分,無法得出華北及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發達,排除D項。故選C項。4.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是1937年后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民族抗戰開始,此時云南地區出臺法律限制釀酒業的發展,主要是為了迎合國家糧食戰略儲備的需要,以供抗日之需,D項正確;該政策出于抗戰的需要,非維護社會秩序,排除A項;小農經濟在鴉片戰爭后已經瓦解,且材料與維護小農經濟無關,排除B項;通貨膨脹與國民政府濫發紙幣有關,排除C項。故選D項。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日本侵略者在淪陷區任意修改教科書……篡改地理教材里的國界線”可知,日本侵略者在淪陷區任意篡改教科書,篡改地理教材中的國界線,說明日本侵略者實行愚民政策,以培養服從其殖民統治的順民,進而鞏固其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達到對淪陷區長期占領的目的,C項正確;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消除淪陷區人民的民族意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控制淪陷區的文化教育活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6.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時間可知此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鑒于中國作出的巨大國際貢獻及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抗爭,中國政府同英美等國家簽訂條約,收回了治外法權等特權,但是中國方面也作出了讓步,說明當時條約簽訂兼顧了歷史訴求與現實環境,B項正確;當時并未取得完全勝利,如材料中的九龍問題暫時擱置,排除A項;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國力弱小,當時并非是解決香港問題的好時機,排除C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排除D項。故選B項。7.答案:D解析: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根據題干中各方評論,特別是“捷電”“把侵略軍擊退”“沒有給予重慶軍應有的打擊”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為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一次重要勝利。結合所學可推斷是長沙會戰。在1941年12月開始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面對十余萬日軍的進攻,中國軍隊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殲滅大批日軍,最終取得會戰勝利。此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長沙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D項正確;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未能阻擋日軍的侵略步伐,與題干中“捷電”“把侵略軍擊退”不符,排除A、B項;根據“沒有給予重慶軍應有的打擊”可知材料所述為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的一次重要勝利,百團大戰發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排除C項。故選D項。8.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根據地積極宣傳抗日英雄的故事,主要是為了提高民眾的民族意識,進而為抗日戰爭服務,C項正確;此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非鞏固革命政權,排除A項;宣傳抗日英雄并不會擴大抗日統一戰線的基礎,排除B項;對抗日英雄的宣傳主要是為了抗日戰爭服務,并非豐富根據地精神文化生活,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B解析: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境內的英勇作戰,使日軍遭到沉重打擊,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B項正確;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A項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該戰役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但材料未體現扭轉國軍緬甸戰場的困局,排除C項;第一次長沙會戰粉碎了日軍以戰迫降的企圖,排除D項。故選B項。10.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抗戰期間中共軍隊和黨員人數的增加,使革命力量迅速增強。結合所學可知,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不斷壯大,為解放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D項正確;1940到1942年八路軍人數減少,排除A項;遵義會議是我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排除B項;皖南事變發生在新四軍部隊,排除C項。故選D項。11.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抗戰勝利后,文化教育界進步知識分子馬敘倫等人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積極投入反對內戰、爭取和平、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初,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表對于時局的宣言,提出了結束國民黨一黨專制、保障人民民主自由權利等主張,這表明當時民主黨派反對國民黨獨裁內戰的方針,D項正確;材料主要講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張結束一黨專制,保障自由民主,未提及宣傳西方民主思想,排除A項;材料中中國民主促進會只是呼吁民主自由,未具體說明民主的實現方式,不能得出民主黨派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也不能得出民主黨派希望走“第三條道路”,也即英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道路,排除B、C項。故選D項。12.答案:B解析:根據“在和平中進攻”“盡快在上海等大城市辦報、辦雜志等”可知,毛澤東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有力武器,高度重視報刊宣傳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充分利用時機的重要性”,排除A項;材料強調報刊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并非提醒群眾保持革命的警惕性,排除C項;在大城市辦報、辦雜志,在全國范圍內發行,并非只是面向大城市民眾宣傳革命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13.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此時處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向富農讓步并保障一切地主必需生活,其目的在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擴大反蔣的統一戰線,支援解放戰爭,C項正確;右傾思想就是過分保守,思想落后于時代和形勢的發展,而材料中的指示不符合右傾特點,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擴大反蔣的統一戰線,未涉及政治協商會議,排除B項;材料中的指示是為了擴大反蔣的統一戰線,而不是保證解放區的經濟建設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14.答案:D解析: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由材料“我們勝利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毛主席講的:小米加步槍這個‘無敵將軍’。小米是群眾,步槍是軍隊。”可見材料強調小米是群眾,步槍是軍隊,解放戰爭的勝利需要依賴群眾,群眾是力量的源泉,D項正確;1948年9月,解放戰爭進入到戰略決戰階段,排除A項;材料無關國民黨的戰術失誤,排除B項;材料強調中國共產黨勝利的原因,而非解放軍的裝備問題落后,排除C項。故選D項。15.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主要結論: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貨幣貶值,百姓生活艱辛。結合所學可知,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惡性通貨膨脹。因此材料反映了通貨膨脹和民生艱難,C項正確;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經濟崩潰和政治黑暗、治安混亂和政局不穩,但與材料強調通貨膨脹和民生艱難不符,排除A、B項;根基動搖和民心渙散是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根本原因,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6.答案:A解析: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可知,三大戰役勝利后,解放軍的歷史任務轉變為解放全中國,以戰略地區為中心的野戰軍編制已經過時,故最后“各地野戰軍統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由此可知,三次改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敵我雙方軍事較量、解放軍不斷發展壯大、解放戰爭順利進展的良好態勢,A項正確;解放戰爭爆發前,面對國民黨的假和平真內戰,中共就做出了從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的軍事部署,B項也可算是軍隊編制變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決定因素,排除;集中兵力打擊敵人、人民軍隊主攻方向的調整與人民軍隊的編制變化無必然因果關系,排除C、D項。故選A項。17.答案:(1)原因: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增強了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廢除部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臺灣等領土,維護了國家主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基;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2)努力:國民革命、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原因:結合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進行作答,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增強了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廢除部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臺灣等領土,維護了國家主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基;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2)本題是內容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努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8.答案:(1)內:國民黨發動內戰,造成經濟發展的極大破壞;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打擊;官僚資本依靠國家權力壓迫民族工業,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稅負擔,給民族工業發展造成極大困難。外: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美國商品大量輸入中國,排擠國貨;美國資本輸出幾乎完全壟斷中國市場,造成民族工業發展困境。(任答一點即可)(2)經濟:解放區進行土改,一億多農民分到土地,極大激發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軍事: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序幕。解析:(1)內:根據材料一中“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的中國”“天津歇業工廠竟達132家,尚未宣告歇業的廠家,也多坐待油盡燈干。上海最大的紡織廠申新各廠開工紗機,尚不足抗戰前1936年57萬錠之數”,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政策、經濟和財政等方面分析可知,國民黨發動內戰,造成經濟發展的極大破壞,惡性通貨膨脹政策,使民族工業遭到致命打擊,官僚資本依靠國家權力壓迫民族工業,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稅負擔,給民族工業發展造成極大困難。外:根據材料一中“中美貿易的漫畫,畫的是長嘴鶴在一只長頸瓶里喝水,對蹲在旁邊的貓說:我們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這瓶里喝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統治后期,受《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保護,美國商品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